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清苓的习惯,每回去向家,总会在进门后顺手上栓,起初是怕路过的村民透过虚掩的院门看到院子里晾晒着的东西,渐渐地养成了习惯,连带着苍竹也跟着学了去。
  进不了屋,张红就隔着墙头破口大骂,由此引来不少看热闹的邻居,个别几个和张红走得比较近的,也跟着说二狗子的不是。
  毛阿凤站在人群里,看热闹不嫌事大地说:“阿红啊,你这又何苦咧!就算你在这儿指责这帮小崽子偷摸翻进人家墙、偷吃人家柿子,人家也不会记你的好,回头指不定还怨你多事咧……”
  张红借坡下驴地嚎道:“是啊!我这是何苦咧!向家没人,盈芳那孩子又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倒显得我多事了!我就该睁只眼闭只眼,任小崽子们继续偷食……”


第181章 拔丝红苕
  二狗子听得气红了双眼,骑在院墙上,恨恨地瞪着张红几人道:“我是得了芳芳姐的允许才进刚子哥家的门的,也是芳芳姐让我们摘柿子的,还说熟透了的柿子摘下来让我们几个人分,不信等她回来,问问就知道了。你们这些人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想以大欺小?没门儿!”
  “对!没门儿!”二狗子身旁的孩子,捏了块泥巴,爬上墙头朝张红丢去。
  好巧不巧,张红正要张嘴说话,泥巴命中红心,严严实实堵住了她饶舌的嘴。
  二狗子一群人笑得人仰马翻,就连小大人一样正经的李苍竹也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张红“呸呸呸”吐掉嘴里的泥巴,又跑去漱了一通口,完了握着个结实的棒槌回来,“哪个臭小子干的?看老娘不打得他哭爹喊娘……”
  “你打呀打呀!有本事来打呀!”孩子们倒也不怕她,这些人当中,估计就李苍竹没挨过棒槌,其他人的皮都老厚了。
  “发生什么事了?”清苓回来,正好看到张红翘着臀攀在向家院墙上,冲院子里几个孩子大吼大叫,心里一记咯噔,跑上前问情况。
  “芳芳姐你回来的正好,快告诉这个丑婆娘,我们才不是小偷,我们是得了你的允许来刚子哥家摘柿子的!”二狗子听到清苓的声音,仿若盼来了大救星,蹦起来喊道。
  “是啊,是我让你们来的,怎么了?”清苓应道,狐疑地扫了一圈围观的人,“刚子哥家的柿子熟了,我因为要进城,没工夫摘,就让二狗子几个孩子帮忙,允诺他们将成熟的柿子摘下来带回家。有啥问题吗?”
  “原来是这样啊,里根媳妇嚷嚷得那么大声,还以为二狗子又带头调皮使坏了……”吃瓜群众见事情不是他们以为的那样、没啥热闹好瞧,一个个地回家吃午饭去了。
  毛阿凤讨好地上前:“盈芳啊,既然谁摘谁能带回家,那我来摘啊。”
  清苓笑着道:“不劳烦阿凤婶了,狗子他们应该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我打算做干柿。”
  做干柿不需要太熟,表皮黄色减退开始转红、果肉依然坚硬,晒成的柿饼才有嚼劲。
  毛阿凤自觉热脸贴了人家冷屁股,哼唧一声,没趣地走了。
  就剩张红凶巴巴地瞪了几个孩子一眼,扭头冲清苓说道:“看在你是老叔徒弟的份上,我好心好意帮你看家,结果被这帮兔崽子扔泥巴,这事儿必须解决,要是不让我满意,没完儿跟你们说!”
  “里根婶,孩子扔泥巴是他们不对,可你也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他们小偷。诬陷人可是要关牛棚的,看在你出发点是好的,咱不找书记评理了,双方各退一步吧,你先跟孩子们道歉,我也让孩子们跟你道歉。”
  “啥!让我跟这帮兔崽子道歉?”张红瞪大眼睛,“你有没有搞错!”
  “我看搞错的你!你骂谁兔崽子呢?别以为眼睛大就能占上风了。”二狗子娘听到风声跑来助阵,捋袖子的架势,把张红吓得从墙头滑了下来。
  “行行行,你们人多,我吵不过你们,我认这个亏……”张红见讨不了好,灰溜溜地跑了。
  二狗子打了个虎跳欢呼:“胜利咯!胜利咯!”
  “坏人打跑咯!”其他孩子也跟着欢呼。
  清苓嘴角一抽,真是熊孩子,得罪人的事跟春天里的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地长、割都割不完。
  李苍竹下了门栓,出来迎清苓:“芳姨,你回来啦?路上顺利吗?”
  可爱的小模样,让清苓的心都融化了。
  “走!把鸡抱上,中午上姨家吃饭去!狗子你们也一块儿去,我给你们做道特别好吃的点心。”
  “啊?”几个孩子集体傻眼,“上、上你家去?”
  “是啊!怎么了?”
  “你胆子大敢跟蛇一个屋檐住,咱可没那胆。”二狗子娘没好气地哼道,转而揪住二狗子耳朵河东狮吼,“跟我回家!嘴巴馋到命都不要了吗?”
  “疼疼疼疼……娘啊,别揪耳朵,我还有柿子要拿呢。”
  “柿子呢?”
  “在这呢在这呢。”二狗子跑去后院捧来自己份额的柿子。
  二狗子娘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些,接过盛满柿子的笸箩,揪着孩子耳朵回家去了。
  二狗子痛得龇牙咧嘴,不忘跟清苓说再见:“芳芳姐,我先走了啊!你啥时摘硬柿子吱一声,我来帮你……嘶……娘啊……轻点轻点……”
  其他孩子见二狗子走了,谢过清苓后,也一窝蜂地散了。
  李苍竹仰着小脸,严肃地说:“芳姨,我不怕蛇,我跟你回家。”
  “噗嗤……”清苓忍不住笑着摸摸他头,“算了,姨带你去师傅家,师傅家也能做好吃的。”
  只要师娘别骂她败家就好。
  她在回来的渡轮上,听邻座一个回沿江公社探亲的中年妇女说了一道如今京都那边流行的昂贵点心——拔丝红苕,说是高级干部们才吃得到。
  需要用到红苕、白糖、香油、水,正好家里都有,清苓心痒痒地想试试。像只勤劳的小蜜蜂,忙碌地奔波来奔波去,手头宽裕了,少不得犒赏自己一番。
  竖着耳朵仔细听,发现做法也还简单——红苕洗干净去皮切成滚刀块;下油锅里炸熟,色泽金黄时捞出来控油;另一个锅加清水、白糖,用小火熬汤,从水大泡熬到水小泡、糖大泡熬到糖小泡再到浓稠变色;这时,就能将炸好的红苕放进去了,颠不了锅那就颠勺,使糖液完全沾在红苕上,盛到搁了几滴香油的盘子里。
  撒上几粒白芝麻点缀,改良版的拔丝红苕大功告成!
  不过可真费糖,买来的一斤糖,小半斤去了。
  师娘在一旁看得肉痛不已,一个劲地说:“以后还是别做了,太费糖了,还费油……”简直割肉似的。
  但味道也真的不错。清苓夹了一块,往晾着的白开水里蘸一下,吃到嘴里,既甜又不黏牙。从没想过,不是蒸就是煮来吃的红苕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美味。


第182章 震惊
  李苍竹吃了一小块,便不再动筷子了,问他咋不吃,他红着脸、绞着衣角小声问:“芳姨,我想给我娘捎一块成不?”
  “成啊!”清苓又给他夹了一块,笑着说,“这儿还有呢,这东西就是尝个鲜,放久了容易转味。你先吃,吃完给你娘捎两块去。”
  张有康老俩口牙口不好,尝鲜地吃了一块,感慨道:“好吃是好吃,可太费糖了。就你大手大脚地拿白糖熬红苕,一般人家连红苕疙瘩汤都不舍得放糖。幸好二狗子那帮孩子没来,要是来了,一个个回头往家里一说,全大队都知道咱家出了个败家徒弟……”
  “光是背后嘀咕几句也就算了,怕就怕你那个拎不清的阿奶,又该借着这由头上门来闹了。”张奶奶看俩孩子津津有味地吃拔丝红苕,肉痛稍稍好了些,转而说起老舒家的糟心事,“那老太婆没能在你头上捞到点好处,这不,把主意打到了你那堂妹头上,迫不及待地把亲事定下来了。”
  “啊?”清苓讶然不已,“彩云过年才十二吧?”
  “可不是,对方是城南乡下的,家里劳动力多,这不下聘日子还没定,先挑了两担粮过来,你阿奶笑得合不拢嘴,连说这门亲事好。好啥呀好!男方是个酒葫芦,一喝酒就打人,先后打死了两任媳妇,过年都二十七了,足能当你堂妹的爹了。方圆百里谁愿意把闺女嫁给他?也就你阿奶,眼皮子浅,除了捞到手的好处,别的啥也看不见。可怜你那堂妹,要嫁个年龄大她一轮多、还是个暴脾气的男人,以后日子怕是苦咯……”
  清苓震惊了。
  一直都知道舒老太重男轻女,却没想到对亲孙女轻贱到这个程度——居然要把舒彩云嫁给一个打死过两任媳妇的酒葫芦。
  这和卖孙女有啥分别?
  “打死了媳妇,都不用坐牢吗?”清苓想到这一茬,“闹出了人命,还能逍遥法外?”
  “打死媳妇是知情人说给你向二婶听的。”张奶奶压着嗓门说道,“城南那边对外瞒得紧着咧。第一任死在夏天,说是晚上吃西瓜没点灯、踩到西瓜皮摔了一跤,后脑着地摔死的;第二任死在冬天,说是去河埠头凿冰块洗衣裳,不小心滑了一跤,脑袋磕在石阶上,一命呜呼……可纸包不住火,要不是那家的老爷子是生产队大队长、大伯是革委会委员,又选择保大舍小——连夜赔了亲家不少钱和粮,暗戳戳地把这事压了下去,否则还不定怎么闹呢……”
  这年头就是这样,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只要娘家那边没人闹,夫家这边,伤也好、死也好,都以家务事敷衍了事。这就是身为女人的悲哀。倘若换成死的是男人,男方家不定怎么磋磨女方呢。
  “前两任媳妇都一个村的,这回往外寻摸,还不是因为同村的没人敢嫁了。你奶明知这些,还把孙女往火坑里推。旁人劝她也不听,说什么又不是马上嫁,先定亲,然后搬到夫家适应适应,等满十六了再结婚。还说要真是个暴脾气,到时候不结就是了……你说这话傻不傻?都住到未婚夫家去了还能不结婚?回来谁还肯娶她呀?这不跟童养媳一样的么,你奶真是个老糊涂……”
  “小叔知道这事吗?”清苓蓦地想起还被关在牛棚反省的舒建强,好歹他才是舒彩云的爹,婚姻大事,父母命、媒妁言,只要父母还在,做主的就不该是舒老太。
  “这倒不清楚。”张奶奶摇摇头,“我也是听你二婶子说的。”
  清苓想了想,起身道:“我去找书记,想办法跟小叔碰个面,知会他一声。”尽管很讨厌老舒家的人,但既然知道了,做不到袖手旁观。
  若真像传闻说的,对方是个酒葫芦、酒劲上头就要打媳妇,打死打伤都不管。嫁给这样的男人,和嫁个死神有啥分别?
  但凡舒建强有点人性、有点身为父亲的责任,便不该放任这个事发生。
  可若是跟舒老太持一样的态度,只能叹舒彩云投错了胎、生在这样一个丝毫不为她着想的家庭。
  清苓三两口扒完饭,拿了个浅口洋碗装了几块拔丝红苕,装竹篮里,等李苍竹吃完饭,送他回家,并叮嘱别把今儿听到的事往外说。
  李苍竹抱着俩母鸡,懂事地点点头:“芳姨放心,我不会说的,连我娘都不告诉。”
  “乖孩子!”
  还没走出近山坳,看到李寡妇急匆匆地迎面走来。
  “娘!”李苍竹跑上前,“娘你怎么来了?”
  “你这孩子,都这个点了还不回家,急死我了!”李寡妇训了他一顿,继而向清苓致歉,“妹子,这孩子一大早说你今儿休息,愣是要抱着俩母鸡去找你,我今儿要下地,没工夫管他,就由着他去了,没吵着你吧?”
  “没有,苍竹很乖。”清苓说着,将盖着黑布的竹篮挎进李寡妇胳膊,“这是我做的点心,给嫂子尝个鲜。回头让苍竹把篮子捎还给我就成。既然嫂子来接了,我就不跟着去了。”
  李寡妇不知道篮子里装的是什么,还道是家家都会做的花卷、馒头,再不然就是裹了馅儿的玉米饼,笑着道过谢,想着赶明让苍竹也捎些自己的拿手点心做回礼。
  她别的不成,捏点心倒是一把好手。谁家结婚、生子做喜饼、捏满月果需要找人帮忙,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等分了钱,娘去县城买点白面,给你芳姨做两篮喜饼。”李寡妇打定主意。白面虽贵,还能贵过救命之人?
  到家后,掀开篮上的黑布,被洋碗里几块金黄灿灿的精致甜点惊到了。
  “娘,这是给你吃的,快吃吧!味道可好了!芳姨放了很多糖在里头,太奶奶肉痛地说了她一遍又一遍……”李苍竹叽叽喳喳地汇报。
  李寡妇拿筷子夹到嘴里尝了一小口,浓郁的香甜味,充斥鼻尖、口腔,让她舍不得咀嚼、舍不得往肚里咽。


第183章 跑了
  “你芳姨咋想到做这么精贵的点心?别不是专门做给你吃的吧?”李寡妇不由问。
  “我和狗子哥帮姨把熟柿子摘下来,这样就不会掉下来砸到头了……呀!我把我那份柿子落在太奶奶家了。”李苍竹懊恼地说,随即又释然不少,“没事,就当是我孝敬太奶奶和芳姨的。可惜娘你没能尝到,那柿子可甜了……”
  “娘没关系,你吃了告诉我味道也是一样的……”
  娘俩坐在桌边,一个吃饭,一个叽叽喳喳地汇报一上午的战绩……
  那厢,清苓小跑着来到书记家,俩口子刚吃完饭,正坐着唠嗑,听清苓把事情一说,书记拍桌而起:“舒家那老太太真当越老越拎不清!拿亲孙女当仇人看哪。走!我跟你一起去找建强。”
  领着清苓去了牛棚。
  牛棚里不仅关着舒建强,还关着刘继红,一个住朝东的屋子,一个住朝西的屋子,中间一道篱笆墙隔开,好似两座独立的小院,门上又悬着锁,倒是没传出什么腌臜话。
  书记领着清苓直接去了舒建强住的屋子,门锁一卸,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书记狠狠抽了一下嘴,指着屋里的舒建强骂道:“多久没清理夜香桶了?这天气就臭气熏天的,到夏天咋整?”
  “不是说春耕就将俺放出去的吗?”舒建强一听急了。才关多久啊,媳妇就跑了,再关下去,孩子要不认他这个爹了。自认这段时间还算修身养性,咋还要继续关他?
  “俺错了书记!俺真的知道错了!”舒建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您大人有大量,早点放俺出去吧。俺家老的老、小的小,都不是挣工分的料啊……”
  “你也知道小的小,你闺女彩云今年才十一岁,就被你老娘定下亲了,这事你知道不?”书记实在受不了屋里的臭气,干脆就在门口开门见山。
  舒建强显然不知情,呆滞半晌,讷讷地说:“那估计是对方条件不错,俺娘肯定也是为她好……”
  “你!”书记恨铁不成钢,指着舒建强的鼻子气得说不出话。
  这时,牛棚外传来向二叔气喘吁吁的喊声:“书记!不好了!建强家的闺女带着家里的户口簿跑了!”
  “啥!”
  在场的人异口同声。
  “你说谁跑了?”舒建强一脸的不敢置信。
  “你、你闺女。”向二叔呼吸还没平稳,喘着大气说了事情经过,“你娘哭嚎着跑到公社,说家里被翻得一塌糊涂,大衣橱被撬,小抽屉里的户口簿、粮票、肉票、布票还有手帕包着的一沓毛票统统不见了。起初以为是小偷,听宝贵那孩子说,是他姐,也就是彩云干的。偷了家里的东西跑没了影,倒是有人看到她往码头方向跑,这会儿兴许已经坐船离开了。”
  “死丫头!”舒建强砰地揍了一拳门板,门板摇摇欲坠了片刻后,轰然倒了下来。
  书记等人齐抽嘴,无奈地摆摆手,说:“算了,你提前出来吧。”
  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继续关着难免让人觉得不近人情。
  清苓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舒彩云胆子真够大的,手法也够绝。才十一岁,就敢捏着家中全部财产离家出走了,简直比当年的向刚还疯狂。
  向刚好歹是个男子,家里亲人都没了,随便收拾一个包袱就能闯天涯。舒彩云一个姑娘家,抗议长辈安排的亲事,也不该是这样破罐子破摔的做法。
  且不说路上危不危险、会不会出事,就说谋生吧,农村户口在城镇是找不到工作的,工厂就那么几所,安顿城镇户口的居民都来不及,谁来管你个乡下妹子。唯一的用处,大概能证明她不是特务吧。
  这几年,城里抓特务的风声一直没见消退。公家人外出办事,必须得有单位开的介绍信。个人出远门走亲戚,得带上户口簿。啥也没有的,一旦怀疑你是特务就不好办了,耐心好的随你到单位或是乡镇由干部出面担保,没那耐心的直接把你关起来,直到盘问出不是哪个特务机关派来的细作为止。
  也不知舒彩云是误打误撞呢、还是听谁说过这方面的事,揣着全家的户口簿干脆利落地跑了。
  带着全部的钱、票还有户口簿跑了!这让留下的人怎么过日子?
  “万一那死丫头带着身上的东西,在别个地方嫁人了呢?俺怎么跟男方交待啊……”舒老太精神气全无地跌坐在地上,抱着孙子带着哭腔道。
  大伙儿听了直抽嘴,到这会儿还惦记着嫁人呢。要不是你个老太婆见不得家里风平浪静,小孙女才十一岁,就想把她嫁出去换点粮食,会发生这种事吗?
  “俺还不是为她好!城南那户人家壮劳力多,吃穿不愁,嫁过去现成享福还不好?而且人家答应了,不急着结婚,先定亲,到年纪了再结婚,这么好态度的婆家,上哪儿找去?她还想咋样?”
  舒老太完全没反省,还在一个劲地骂:“……死丫头!这是想逼死俺们啊!有种别回来!回来掐死你……肯定是她那个不着调的娘教坏的……”
  事到如今,骂这些有啥用。
  人跑了,钱财也确实都被卷走了,老舒家赖以生存的就剩仓房里几担粮。可其中两担还是城南有意和舒家结亲的人家送来的,这下女主角跑了,不得把粮食还回去啊。
  想到这,舒老太又是一通歇斯底里的嚎啕。
  弹棉匠恰巧这时候收工,顺带着雁栖公社发生的大小八卦回村去了。
  很快,城南那边听到风声,上门来讨两担粮了,还指着舒老太好一通骂。
  这两担粮,有心想护也护不住,毕竟是人家挑来的,尽管婚期还没定,但也和彩礼差不多了。如今女猪脚跑了,男方来要回去,这事本无可厚非。
  可舒老太不甘心呀,抱着装粮的箩筐哭哭啼啼:“亲家啊,要不再等等吧。那丫头肯定会回来!她那年纪,到外边能干啥呀,钱花没了就回来了……”


第184章 致轩辕御谶童鞋粉丝值满10000加更~
  男方那边这次来的是叔叔伯伯,闻言,嗤声道:“得了吧!能跑一次,难保不跑第二次。这样的姑娘,长得再漂亮、干活再能干,我家也不想要了。”
  “就是!还没成事呢,别一口一个‘亲家’地喊,咱们可消受不起。”
  说罢,用力夺回两担粮,甩甩衣袖走了。
  舒老太哑着乌鸦嗓哭天抢地:“咋整啊……俺家这下可咋整啊……”
  舒建强抱着脑袋,神情痛苦地蹲在墙角。
  书记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和社长对了个眼神,做出了一致的决定:“建强,你接下来回地里干活吧,恢复你的工分。”
  恢复工分,意味着月底起大白菜入库、河塘拉网,都能领到壮劳力的份了。年底分钱,也能多分些。
  舒建强重重点了点头。
  舒老太却还嫌不够:“可俺们家现在除了几斤口粮,啥也没有了,大队总得帮衬一把吧。”
  “你想大伙儿怎么帮衬你?”书记没好气地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俺要和大孙囡搭伙。”舒老太梗着脖子道,“俺是她奶奶,她不跟俺搭伙,带着口粮跑张老太婆家算几个意思?”
  “我高兴。”清苓杏眸一瞪,“我家就我一个,我爱跟谁搭伙就跟谁搭伙,就算你是我阿奶,也没资格管。阿奶你当初捂着钱袋子、不肯拿出一分钱帮衬我爹娘,还说到死都跟着小叔一家过,如今也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话不是全由你一个人说的算。大伙儿都不是聋子。要真没钱买油盐酱醋,我可以借你们。”
  清苓生怕舒老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服书记、社长让自己去老舒家搭伙,赶紧把话说在前头,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得立字据。”免得将来手头拮据、找他们讨了推说没见过这笔钱。
  “你……”舒老太气得老脸涨成猪肝色,“谁稀罕你那点钱,俺砸锅卖铁也不跟你借。滚滚滚!都给俺滚!”
  大伙儿一哄而散。一方面是被舒老太的态度气着了,另一方面当然也有害怕被舒老太拉着借钱、借票的原因。
  “不稀罕最好。”张奶奶拉着清苓气呼呼地往家走,边走边嘀咕,“还当咱们很爱管他们那摊破事儿呢!”
  又对清苓说:“你往后也甭跟她吵,吵输吵赢都是你的不是。你呀,这阵子就在家乖乖等着嫁人。棉花胎弹好了,接下来开始要缝被子,你给师娘搭把手,咱们争取月底前缝好,趁日头好晒一晒。下个月又该忙了……”
  清苓点点头,继而又问:“师娘,你说舒彩云这样跑出去,还会回来吗?”
  “谁知道呢。”张奶奶叹了口气,“这几年都没听说有谁家的小媳妇丢下一家老小跑掉的。一来日子渐渐好过了,除了青黄不接时还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其他时候,肉天天吃不到,饭还能吃不饱啊。有吃有住,哪个人愿意丢下熟悉的生活、选择离乡背井?二来,光脚跑出去,吃住都要钱要票,花完了咋办?要么是随便找个人嫁了。不要一分一厘的彩礼,穷地方的男方欢喜都来不及;要么就是灰溜溜地回来。你堂妹这么小年纪,嫁人的可能性不大,我猜熬不到小年就该回来了……”
  岂料,一向猜很准的张奶奶,这回没猜准确——舒彩云这一走,不仅小年没回来,大年也没回来,连着好久都没音讯。
  起初,舒老太逢人哭诉,社员们还会义愤填膺地附和几句,有骂舒彩云不懂事、没良心的,有同情可怜老太太的。
  时日一久,没人再提起了。
  任谁日复一日地被吐苦水还受得了的。听多了反而觉得舒老太神烦。
  无比盼着地里的蔬菜入仓、河里的鱼虾起底,甚至是清苓的婚事早点到来,好借着这类喜庆事冲淡负面情绪、迎接除夕到来。
  冬储大白菜入仓在冬月中旬,河塘起底在冬月下旬。
  虽没有农忙时那么忙得团团转,但一样很热闹。
  尤其是拉网放水,河塘渐渐起底,鱼虾蟹在渔网里活蹦乱跳,那种热火朝天的丰收场面,甜到人心坎。
  近山坳和江口埠两支生产队,还展开了比赛。
  书记手里不是还有一张多的收音机票么,书记大人发话道:“哪个大队网到的鱼虾多,这张收音机票就归哪个大队。”
  归了生产队,意味着是生产队的自有资产了。凑钱买台公用的收银机,各家各户有需要可以借回家听,不像公社的东西,一般都不外借。哪怕整个生产队轮着借,每家借来听两天,两三个月就能轮一遍了。不想凑这个钱,就把这票转给手头宽裕的个人,还能多分点口粮。总之,绝壁是双赢的大好事!
  社员们激动地嗷嗷叫。
  不只壮劳力下水,妇人们也都兴致高昂地卷起裤腿,跃跃欲试。
  清苓拉住身畔的邓梅:“邓婶子,这时节的河水太冰,对女人家伤害尤其大,你要还想生个大胖小子,听我的,别下水。”
  邓梅生了两个闺女,一个嫁人了,一个待字闺中,尽管公婆比较开明、没有责备过她,向荣新也从不提这茬事,可她总觉得欠了夫家一个大胖小子,做梦都想怀上一个。
  此刻听清苓这么说,立马收回脚。
  一旁的毛阿凤见状,鄙夷地撇撇嘴:“不就下个水、拉个网么,花头精真多!”
  她最近和清苓怼上了。
  得知张有福的媳妇借清苓缝纫机却不借她。不仅不借,连碰都不让碰一下,将怨愤如数转嫁到了清苓头上,看清苓那是百般不顺眼啊。
  清苓对此表示无感。我借我的缝纫机,干卿底事!
  邓梅以及周边几个还想再生个娃的妇人听了清苓的话后,没有下水,毛阿凤下了,边下边说:“能不能生大胖儿子跟下不下水有啥关系?主要看命的,命不好,再注重养身都没用。”
  说完,跟在壮劳力后头拉网去了,离鱼虾近点,盼着能多分点。
  清苓几个在岸上看,冯美芹还拉起了山歌。


第185章 保胎
  河塘口的闸刀收起,河水顺着水流哗哗放出去,拉开的渔网渐渐沉了起来。
  大伙儿兴高采烈地喊道:“大丰收!大丰收!大丰收!”
  “哎哟喂……”一道不和谐的哭腔响起在众人当中。
  大伙儿纳闷地循声看去,原来是毛阿凤,不知何故,捂着肚子喊难受。刚说完,她附近的河面漾起几抹红血丝。
  离她最近的妇人连忙把她拽上岸:“你那……那东西来了还下水?不要命了啊!”
  “明明还不到时候……”毛阿凤委屈地说道,这时候也顾不上拉网了,弓着腰,护着小腹,尴尬又窘迫地回到岸上。
  “不到时候咋还见红?啊!该不会有身子了吧?”
  “啥?杀猪嫂怀孕了?”听了一耳朵的吃瓜群众惊目。
  毛阿凤也慌了:“不、不会吧?我没感觉啊……”说完自己也觉察到了不对劲——月经迟了,小腹有点坠坠地疼,关键是,见红了!
  毛阿凤急得眼泪都下来了,抬眼看到不远处的清苓,颤着嘴唇哀戚戚地喊:“盈芳——盈芳——你不是跟着老张头学医吗?快!快来看看,我这到底是不是小产,呜呜呜……”
  清苓乍一听,吓了一跳,回过神后赶紧过来。邓梅和其他妇人也都围了上来。
  清苓快速地把了脉,滑脉有,却有点弱,所以无法确诊是否小产。
  也许因为河水太冰、坐胎不稳,流掉了但没流干净;也许只是先兆性流产。后者还好,前者就麻烦了。
  清苓看了眼河水,晕染在河水里的血丝早已被水流冲淡,只好问当事人:“阿凤婶,你感觉怎么样?肚子疼得厉害吗?之前在水里的时候,下身有没有感觉到异样?”
  “异样?什么异样?我不知道、不知道啊……肚子就一点点难受,我能忍。”毛阿凤一把抓住清苓的手,着慌地说,“盈芳,你救救我,救救我的孩子,我以后再也不说你坏话了,我发誓……”
  “婶子你别急。”清苓蹲在毛阿凤身侧,柔声安抚,“这儿风大,咱们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再慢慢给你检查。放心,只要真像你说的只是轻微难受,应该没有小产。”
  清苓说完,将邓婶子匆匆从家里抱来的被子,盖在毛阿凤身上,又让家住附近的社员扛了一扇门板过来,由四个自告奋勇的年轻壮劳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