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妇产圣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秋笑了笑,没有再接这个话题,只目光看向窗外行船翻起的白浪。
渡船虽然不大,速度却不慢。等到太阳在窗棱上投下的影子终于有一个巴掌长的时候,船靠在了尧山公社渡口边上。
蓝布褂子又一声喊:“去尧山公社的赶紧下船啊。”
余秋跟何东胜缀在两名乘客身后下了船,空下的座位又立刻被上船的人坐满。没能买到票的人大声抱怨,表示自己可以站在船舱里。
结果那穿蓝布褂子的人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声音大得很:“怎么滴,船翻了你负责?”
上不了船的人只好悻悻地转身,改走山路。
何东胜赶紧上前询问:“师傅,请问一下,我们要去药圃该怎么走?”
那人回头,奇怪地看了他们一眼:“去次河口药圃?那你们干嘛不直接坐到底?”
余秋气得直跺脚,那个开船的家伙也太坏了吧。她上船的时候明明说了要去药圃,问到不到尧山公社。结果他居然都不提醒他们一声。
何东胜安慰了余秋一句:“说不定他也是头回跑这躺船,搞不清楚情况。”
还能怎么办?今天渡船已经没了,只能靠两条腿走山路。
余秋抬头看了眼天上的大太阳,感觉自己必须得来个狠的。
她诚心实意地诅咒那开船的家伙,以后买肉永远买不到能榨油的肥肉,只能拿人家都不要的瘦肉跟骨头,顿顿吃没有一滴油的红锅菜。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瑤非魚 10瓶;今天女儿剪了丸子头、yoyo1015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有人上吊了
没赶上船的社员也要去次河口药圃抓药; 听说他们是杨树湾的赤脚医生; 过去求教如何种植草药的;他立刻自告奋勇帮忙当向导。
一路上,他盯着余秋跟何东胜问不停; 这个草是什么; 那个花又有什么用,还细细地打听收购价格。
余秋感觉自己成了大学时隔壁宿舍学园林的妹子,谁在路上看到棵草,都要拍照求问种类。
可惜她一个都不知道。
何东胜倒是好脾气; 不仅每种草药都说了名字,连药性跟用途也一并讲了。余秋看那村民慌不迭挖药; 连赶路都顾不上; 不由得催促:“我们快点儿吧。万一去迟了人家关门,你连药都抓不到了。”
村民却舍不得放弃难得挣外快的机会。对于现在的农人来说; 挖草药卖钱是为数不多正大光明挣钱的手段; 可除非有人带,否则一般人根本辨不清草药的种类。
他挥挥手:“不慌,次河口晚上也有人在。”
余秋在心里头翻白眼,你不慌我们慌啊。
何东胜笑着劝阻那村民:“你也别挖了,到底收不收还不一定呢。咱们去了次河口,问问药圃的人; 人家肯定清楚行情。”
村民这才悻悻地松了手上挖药的石头。
三人在茂密的树林中穿行; 越过一个小山头。余秋正琢磨着要不要去溪流边洗把脸; 前头响起敲铜锣的声音。
她疑惑地抬起眼; 见到何东胜也满脸疑惑。现在虽然各地大忙结束; 但因为天热,各个公社即使有庆祝活动也集中在太阳下山以后。
带路的村民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嘴里头发出“啊啊”的声音,面上肌肉抽动几下,拧成了个奇怪的神色,又是鄙夷又是兴奋的模样:“呀呀呀,抓小偷咯。”
余秋这时也看清楚声音的来源,与其说是抓小偷,不如说是抓到了小偷游街。
从山口村落走出来的队伍长长的,足有四五十人。最前头让押着走的是个三十岁上下的妇女,两只胳膊被反过来绑在后腰,脖子上挂着个大大的牌匾,上头的“贼”字墨汁饱满,几乎要往下滴。押解她的人往前推一下,那牌匾就晃一下,墨汁没滴下来,弯下来的是她的脊背。
旁边的人敲着锣催促,大声叫喊:“快出声,别装哑巴!”
挂着牌匾的女人木着张脸喊:“我是小偷,我手脏心烂,不要学我。”
铜锣一声接着一声,吵得余秋感觉耳朵都要聋了。她疑惑地问何东胜:“她偷什么了?”
大热的天拖着人出来游。行,这帮人真不怕自己晒出个好歹来。
缀在队伍尾巴后面有个拿蜘蛛网黏知了猴的小孩扭过头,大声宣布:“她偷生产队的粮食,破坏革命生产。捡了的稻穗竟然不交生产队,还偷生产队的菜籽饼。那是喂公家猪的,她也配吃?”
说完最后一个字,小孩狠狠朝地上吐了口浓痰,表达自己对于走资派小偷的不屑。
铜锣声震耳欲聋,就跟电闪雷鸣,乌云压城,立刻就要暴雨倾泻一样。
游街的队伍渐渐远去,余秋突兀地冒了一声:“这孩子有儿童性鼻炎。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带好。”
给他们带路的村民立刻拍大腿,竖起大拇指表达自己的肯定:“你这个大夫不错,很有两把刷子。”
余秋一点儿也不想在这里待下去。
比日头更毒的是有些人的心。
她看到了那个被劈斗的妇女的手,三十岁上下的脸,五十多岁的手,这不像是个好逸恶劳的人。
捡稻穗,偷偷拿了油菜籽饼,这种所谓的偷盗在农村随处可见。真正高洁不知变通的人,在这个时代只能活活饿死。
领路的村民缩回了脖子,嘀咕了一句:“他们队太上进,好表现,八十斤也敢报一百斤的产量。”
领导对上不对下,手下人就只能倒了八辈子血霉。多少先进积极分子就是踩着人家的血往前走的。
有了这么桩事情打岔,原本积极挖药材的村民也闷头往前走路。他们绕过一条狭窄的山路又穿过片松树林,终于到了山脚下。
山脚连着的还是河,大片野生的菱角连着藤漂在水面上,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
余秋穿越前很喜欢吃菱角藤,切了小米椒加上蒜片一块儿炒,配粥吃真是一绝。不过这菜尤其费油,没油不好吃。杨树湾人吃不起耗油菜,只能采菱角,打了藤跟猪草一块儿当猪饲料。
村民指着河对岸的红砖房子道:“囔,次河口就在那边。”
要是他们手上有船,直接撑船过去,估计要不了二十分钟。可如果绕山路的话,这个距离跟花费时间就要翻几倍。
何东胜眼睛亮,敏锐地瞅见了大柳树底下停着条小船。
严格算起来,那椭圆形的木制品谈不上是船,而是只大澡盆,里头最多只能坐两三个人。但这也比靠着两条腿走山路强。
何东胜过去想找船主打商量,借人家的小船撑过去,回头再还人。
趁着农忙暂歇出来翻菱角的妇女连连摆手,脱了头上戴着的草帽扇风摇头:“不行,我们要打菱角,船让不出来。”
她伸手往树荫下一指,果然还有好两位妇女正在捞起来的菱角藤上拽红菱。
何东胜还想劝她说他们会很快,那面色黧黑的妇女突然间眉头皱起来,露出个疑惑的神色:“招娣呢?”
蹲在地上摘菱角的妇女茫然地抬起头:“她不是跟你一块儿打菱角的嘛。”
“没有啊,我怕她吃不消,让她上来摘菱角来着。”
翻菱角的妇女们立刻慌了,嘴里头喊着“招娣”,拿长竹竿在水里头翻找。她们疑心同伴是掉进了水里头。
领头的妇女更是喊:“招娣啊,你别吓唬嫂嫂,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你想想大毛跟三丫头,你千万不能想不开啊。挂个牌子而已,真要丑,丑的活不下去的人多的去。”
要是失足落水,人肯定会扑腾叫喊的。这儿静悄悄的,就她们几个人,不至于谁都听不到动静。
除非是这人存了心要寻死。
“应该不是掉在了水里头。”何东胜下意识地四下张望,“就算她要寻死,落了水也会本能挣扎。”
余秋点头,不错,人没有不怕死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就算下定了决心,到濒死的瞬间,仍旧会挣扎。
女性的自杀率一直都高于男性,农村妇女自杀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喝农药、投水,对了,还有上吊。这儿依山傍水,到处都是树。
“快快快,我们都到附近找找,看有没有什么能上吊的地方。”余秋急得嗓子发干,“她应该不会在你们面前投河。”
领头的妇女赶紧招呼同伴:“快快快,咱们都找找。”
余秋抓着她追问:“招娣平常个性如何?是强势还是软和,爱说爱笑还是不怎么讲话。”
“哎哟,就没比我这个妹妹更和软的人了。”面色黧黑的女人气得跺脚,“脏心烂肺的东西,当了个小干部就尾巴翘上天,逼出人命来了。”
余秋没心思听前因后果,只立刻有了结论:“多找找,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山洞。”
内向木讷的人多半非常害怕给人添麻烦。就是寻死,他们也会静悄悄的。
“你们最后一次看到她是什么时候?”余秋焦急地往前跑。招娣失踪的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大。
手表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奢侈品高档货,普通农妇哪里来的手表。
那领头妇女指着大柳树道:“我让她上来的时候,阴凉刚好到箩筐边上。”
现在,那阴影已经往前跑出了好长一截子。余秋估计时间都过去差不多有两个小时了。
这招娣的存在感到底有多低啊,消失这么长时间居然都没人发现。
前面传来了喊叫声:“快快快,吊死了。”
何东胜跟给他们当向导的村民步伐大,走在最前头。两人在个废弃的砖窑洞口找到了吊着树的自杀妇女。
女人的舌头已经伸出来老长一截子,整个人跟挂着的灯笼一样,半点儿生气都没有。
标准的吊死鬼,大夏天的脚后跟还开裂,脚上连双鞋袜都没有。
招娣的嫂嫂一屁股坐地上,拍着大腿哭:“我就该想到的,出门的时候她特地把鞋子脱了,说留给三丫穿。三丫才多点儿大的人,哪里穿得上她的鞋子。”
余秋冲过去,伸手一摸颈动脉,心口发凉。完蛋了,已经完全没有脉搏,连身体都凉了。
领路的村民一个劲儿的催促:“快快快,你们救命啊,你们不是大夫吗?”
招娣的嫂嫂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余秋跟何东胜磕头:“大夫,你救救我妹子,她还有两个娃娃啊。”
余秋被逼得不行,医生从来救不了命,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可是安慰性抢救必须要有,她只能跪在招娣身旁,硬着头皮开始胸外按压:“太晚了,我只能试试。你们做好思想准备。”
何东胜也从包里头翻出了银针,随手一抹招娣的脚板心,对着脚心往里头戳针。
也不知道究竟是针刺涌泉穴有用了,还是胸外按压起了效果,余秋才按了三十次,那人的喉咙就发出了嘎嘎的声响。要不是大白天,旁边又都是人,饶是余秋以胆大包天而著称,也要吓得三魂少了两魂半。
她不敢迟疑,担着满后背的冷汗直接弯下头去,做人工呼吸。
余秋真怀念呼吸机啊,没有呼吸机给她个呼吸面罩跟球囊也是好的。抢救病人当中,她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自缢患者。
上吊的人,舌头真的会拖出来好长一截子啊。
她硬着头皮告诉自己,很好,这样不用担心舌头下坠堵塞气道。
好个屁,天知道她内心有多绝望。
赶鸭子上架的余大夫跪在自杀女人的身旁抢救了足足半个小时,患者脉搏恢复之后,她还得继续人工呼吸。
这活儿何东胜都没办法接手帮忙,在村民们眼中,人工呼吸可是亲嘴儿。要是招娣被个大小伙子亲了嘴儿,估计救活了她还得再吊第二回。
等到招娣终于能自己喘气的时候,余秋直接瘫倒在地上。
她的肺要炸裂了,她胸口痛得要死,眼前都一阵接着一阵的发黑。何东胜赶紧拔了给招娣十指尖放血的银针,伸手过来扶余秋。
余秋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她缓缓就好。
她喘着粗气,伸手指招娣:“送卫生院,她现在情况还不稳定,赶紧送卫生院去。”
最近的医疗场所就是次河口的药圃,那儿的草药师傅也兼着给人看点儿小病。众人七手八脚,直接将招娣抱上了椭圆形的小船。幸亏她身形瘦小,居然也能勉强躺下。
附近的山民也撑着小船过来帮忙。原来有机灵的妇女先前看到河上有捞鱼的船,赶紧撑着小舟上前央人帮忙。对方立刻撑船回村里头通风报信。
余秋跟何东胜也坐上了小船,就靠在招娣躺着的船边上,好方便他们这两个大夫随时照看病人。
其实这转送途中就是有什么不好,余秋觉得自己也做不了任何事。船就这么小,在船上又能做怎么急救呢?
人的命啊,就像大江大河中的那一叶扁舟,风雨飘摇中的脆弱。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sj小疯兔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招娣的丈夫
前面的船拉着; 后面的船推着; 装载着招娣的那条小船摇摇晃晃的,总算抵达了河流彼岸。
众人不敢耽搁; 也不敢再随意挪动人; 索性七手八脚地直接连人带船抬着走,一路上拼命喊:“钟师傅——”
路上有人拖着板车运草药,见状赶紧招呼他们将装人的小船放在板车上,他在前头直接背着板车走。
跟着一块儿喊钟师傅的人愈发多了; 最后大树上架着的大喇叭也喊起了钟师傅。惊得树上的鸟儿都扑腾着翅膀飞走了。那挂在树梢的太阳也跟受到了惊吓一般,好像随时都会掉下去。
白日摇摇欲坠间; 一群人簇拥着位头发斑白的老农走出来。
要不是旁边的人喊; 余秋真不敢想他就是那位钟师傅。不是因为他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灰布衣服,而是因为他一双手粗糙如苦树皮; 指缝里头全是陈年黑泥; 估计一时半会儿都难以刷掉的那种。
余秋真有点儿担心这位草药师傅到底能不能给人看病。
隔行如隔山,药学博士也未必会处理临床病人啊。
钟师傅扫了眼船上躺着的招娣,扒开她的眼皮看了看,又拉着她的舌头拽了拽,拽得余秋心惊胆战,她现在对招娣的舌头实在有心理阴影。
“这不是都处理过了嘛; 让先前的大夫接着看就好。大老远的; 你们也不嫌折腾。”钟师傅松开手; 也不洗洗; 就这样直接两只手抄着。
何东胜赶紧打招呼:“钟师傅; 我们就是路过弄了下,不能留在他们村里头盯着。她喉咙这块还得继续看啊。”
钟师傅扫了他一眼,点点头:“用银针也行,下次要有艾绒,直接艾灸涌泉。”
说着,钟师傅挥挥手,让人把招娣送到屋里头去了。
他嘴里头喊着:“官桂汤,熬官桂汤来。”
屋外有个衣服洗得看不出本色的女人拽他的胳膊:“哎,钟师傅,你给我娃娃看看呗。”
钟师傅连门都没叫人入,直接掀开那小孩身上的背心。
余秋抬眼看过去,只觉得心发抖。因为少油水,所以这里人都特别容易肚子饿,小孩尤甚。几乎个个都肚子被撑得鼓鼓,四肢却细长干瘦,看着跟青蛙似的。
现在,这孩子的青蛙肚子上鼓着一个个小包,看得人背后直冒凉气。
钟师傅伸手招呼何东胜:“你来,摸摸看,这是什么?”
那抱孩子的女人急得不行,一个劲儿央求:“钟师傅,求求你帮我娃娃看看吧。”
何东胜示意余秋,两人一块儿上前,伸手摸小孩的肚子。
不是皮下结缔组织结节,像是肚子里头的东西。余秋指腹敏锐地捕捉到了那小包的蠕动。她松开手,问了孩子母亲几个问题,心中有了定论:“应该是蛔虫,小孩肚子里头有虫。”
钟师傅又看了眼何东胜,见他似乎没有说话的意思,也没强求,而是直接喊屋里头的人送宝塔糖出来。
孩子的母亲眼巴巴地看着钟师傅,小心翼翼地问:“不是应该喂油再喂醋,然后扎针让蛔虫下来吗?”
钟师傅眼睛一瞪:“毛病,生病有现成的药不吃,折腾什么啊?你以为宝塔糖好提炼啊,种药材容易啊?”
他这一通吼,吓得那女人抓着药瓶赶紧抱孩子走了。
钟师傅也不再管招娣,只留个十来岁的孩子在边上帮忙看,接着又去处理个在田里头摔倒了嘴巴歪掉的病人。
他拿三棱针给病人十指尖放了血,然后又喊了道药方子,让人把病人抬进屋里头去,这才回过头招呼杵在边上的余秋跟何东胜:“你们两个娃娃过来做什么?”
“买水蛭。”何东胜老老实实地开门见山,“我们听药店说,您这儿有水蛭卖,就过来了。”
他留了个心眼,没说是蚂蟥,省得周围人听到了害怕。
钟师傅点点头,在前面带路,一路上都在谈水蛭的药理,这可是味名贵的中药,不能随便乱用。
他领着两人穿过长得郁郁葱葱的明党参跟绞股蓝还有何首乌跟半夏,他听何东胜给余秋指点出药名,笑着点头道:“你们大队种中药不?要种的话就种这个明党参,大青山我走过,气候蛮适合种这个的。而且明党参国家出口,药材公司也收。”
余秋看了眼何东胜,自己跟药工师傅开了口:“钟师傅,其实除了种药材之外,我还想养水蛭。我们杨树湾大队合作医疗站现在一穷二白,我想多弄点儿药材,也好跟药店换。”
“养水蛭?”老人哑然失笑,“你怎么想起来这个啊。别到时候吓到人,蚂蟥叮人吸血的。”
“我们观察发现蚂蟥好像吃螺蛳。刚好我们大队沟里稻田里头都有蚂蟥,感觉应该能养得活。”
钟师傅摇摇头,打消她的念头:“这玩意儿可不好养,你还是种明党参吧,柴胡跟黄芩也不错,柴胡三毛五,黄芩三毛,柴胡套种在小麦底下,黄芩就种在玉米下田,也不占个地方。这些药店收的也多。”
“可是种草药要肥料啊。”余秋苦笑,“现在连山皮泥都挖去沤肥了,哪儿有那么多肥料种药。”
钟师傅叹了口气,总算带他们到水池边上:“随你们,我跟你们讲,蚂蟥可不好养。”
水池是用石板砌起来的,钟师傅从里头拉出个木箱来。里头的蚂蟥呈褐色,像个落在宣纸上的颜料滴,又有点儿像没壳的蜗牛,头尖尾巴圆,背上布满暗色的条纹,蠕动着前行。
余秋看着木箱放在岸上许久,还有水渗出来,她这才意识到这箱子周身全是细孔。
钟师傅笑了起来:“蚂蟥会钻的,身体能拉得老长,一点儿大的细孔就能钻出去。”
他重新将木箱放回水中,眼睛也不看面前的青年男女,“这种金钱蛭是我筛选过几代的,吃螺蛳不爱吸血。”
余秋大喜过望:“对对对,钟师傅,我们就要这种水蛭。其实我们还想养在稻田里头,到时候蚂蟥钻来钻去,可以帮水稻松土。”
钟师傅大笑:“要松土的话,你们还不如在田里头多放泥鳅跟水蚯蚓呢,那效果岂不是更好。”
余秋转过头来问何东胜:“泥鳅吃什么啊?”
何东胜一时间被问住了,农村没人养泥鳅,这玩意儿都是自生自灭,要烧的好吃还得费油,远远不如猪肉之类的实在。
“我觉得其实稻田里头还可以放些泥鳅,反正泥鳅应该不吃稻子。就是不知道它跟蚂蟥能不能相安无事。”
钟师傅摆摆手:“泥鳅吃小东西,蚂蟥对它来说太大了。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们在稻田里头养鱼都比养蚂蟥来的强。”
何东胜却打定了主意:“钟师傅,我们想养了试试。光靠在田里头抓可能不够。”
他掏出身上的三十七块钱,笑着问,“师傅,您看着,这能买多少种苗?”
余秋有点儿担心,这些钱里头好像还包含了卖掉的蝉蜕部分。
钟师傅看了眼钞票,自己转去另一个水池子拎起木桶来,然后他拎着木桶往前走,将桶放在一间泥瓦房的门口,进去拿了两个纸包:“这个明党参跟板蓝根都是我搭给你的,不要钱。等入了秋你们再过来,拿柴胡跟黄芩种子。”
别说是余秋,何东胜也愣着反应不过来,不清楚钟师傅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老人抬脚朝前走,小声嘀咕着:“都挖草药又不种,全都出口了的话,那草药不都绝了根了。”
他回过头,很认真地强调,“种这个,不跟粮食抢地方的。”
余秋赶紧应声,点头如小鸡啄米。
老人这才露出笑容来。
几人还没穿过药圃,就听见前头传来争吵的声音。
有个男人情绪激动地嚷嚷:“你逼死了我老婆,杀人偿命,你拿命来。”
另一个也是男人的嗓门:“她偷盗公家财产,挖社会主义墙角,走资派,我还没抓她去坐大牢呢。”
“你抓抓看,你倒是抓抓看啊。”
另一人喊起来:“崔兴国,我告诉你,你不要以为你是吃公粮的人就了不起。”
钟师傅皱着眉头,在药圃里头就喊:“吵什么吵,滚回家吵去,妈的,吵你个蛋。”
他这一声吼,倒是吓得那两个男人都不敢再吱声。
余秋走到门口,看到两人都面红耳赤,随时要捋起袖子干架的模样。灰布褂子是个生面孔,脖子昂得老高。蓝布褂子她倒是认识,前头她还诅咒人家这辈子都吃不到油来着。
余秋瞪着开船的蓝布褂子:“你是招娣的丈夫?招娣有丈夫?”
她发誓,她说这话绝对不是为了嘲讽。而是因为在她对招娣的所有认知中,压根就没有对方丈夫的痕迹。
招娣被押着游街的时候,没人提起过她丈夫。
招娣自杀的时候,她嫂嫂也只说她要念着孩子。
招娣被救下来送到药圃时,也没人想过要找她丈夫。
余秋真以为她丈夫已经死了,她是单独拉扯孩子的寡妇。
蓝布褂子脸涨成了猪肝,厉声呵斥:“你怎么讲话啊,你个小娃娃!”
“怎么讲话啊。”招娣的嫂嫂从屋子里头摔着门帘子出来,伸手快要戳到蓝布褂子的脑门心子,“要不是人家大夫,招娣就死了!你算个什么东西,最没脸讲话的就是你。”
蓝布褂子气急败坏:“我是这个家的男人,我凭什么不能讲话?”
“这个家的男人早死了!”招娣嫂嫂目眦欲裂,“招娣跟娃娃饿晕过去的时候,男人就死绝了!”
她喘着粗气,恶狠狠地瞪着对面身材壮实的男人。呵,吃公家粮的,吃的满脑肥肠,自己婆娘跟娃娃却饿得吐苦水。
“你有脸啊,你有什么脸。”招娣嫂嫂一桩桩地数落男人的罪过,“你倒是一个月有二十四块五的工资,你拿过一分钱回家吗?没有,钱都拿去钻寡妇门轧姘头!大忙的时候,家里头自留地都干死了,你可回家挑过一担水?没有,你忙着钻寡妇□□给寡妇当孝子贤孙哩。你家娃娃连件能出门的裤子都没的穿,你给娃娃买过一块布吗?没有,替寡妇养儿子,哪个都没你积极!”
这一番连吼带骂跟冰雹似的,劈头盖脸砸得蓝布褂子压根找不到回嘴的机会。
灰布褂子冷笑:“就你这样的,也有脸当公家人?搞破鞋,乱搞男女关系,走资派,一家子的走资派。”
招娣嫂嫂骂急了眼,对着生产队的干部也吼起来:“你可以了啊,明明晓得招娣是过不下去了,你又非得逼死人?社会主义就是逼死贫下中农?”
屋子里头传来呜咽声。
余秋松了口气,不错,能哭了起码说明活过来了。生活再苦,也比死了有希望。
远处渡口方向跑过来两个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才四五岁,全都哭着喊妈妈。
跟着他们的中年男人手里还抓着撑船的竹竿,脸上全是无奈:“两个娃娃都要妈妈,闹得不行,我只好把人带过来了。”
孩子钻进门帘子后头,屋里传出的哭声愈发大了。
钟师傅眉头皱得死紧,两只眼睛跟鹰隼似的盯着蓝布褂子:“轧姘头?”
蓝布褂子神色尴尬,连连摇头否认:“没……没有的事情。”
“没有?”招娣嫂嫂冷笑,“你非得我们打上门去是不是?我告诉你,崔兴国,光脚不怕穿鞋的。当初你顶了老爷子的公职,你大哥跟我没讲过二话吧。我倒是要问问你们领导,吃公家粮的人是不是革委会批准的特许包小老婆。”
蓝布褂子脸色更加难看,几乎是咬牙切齿:“嫂嫂,你……”
“你嫂嫂怎么了啊。”钟师傅脸黑得跟锅底似的,“好,你没包小老婆,那也简单。每个月自己留十块钱的伙食费,剩下的钱全交给家里头。”
蓝布褂子吓了一跳,赶紧摇头:“十块钱怎么够?”
“你老婆孩子每个月吃多少米粮?大米一毛五一斤,肉包子五分钱一个。你们每个月差不多有三十斤的口粮定量。十块钱够你吃饱吃好,打扮得光光鲜鲜的了。”钟师傅冷笑,“你也是个当爹的。”
旁边人都鼓掌叫好,集体认为钟师傅的处置很公道。一个月十块钱他要还能轧起姘头来,也算他本事。
男女之间那点破事,摊开来都提不上嘴。
余秋也觉得这办法不错,多少山盟海誓死于一文钱下。
她刚实习的时候听说过医院的一桩桃色丑闻。长期搭班的男医生跟女护士有了私情,男医生的老婆抱着孩子要跳楼自杀,女护士也要从科室值班室窗口跳下去。
后来护理部好说歹说,总算把人劝下来,然后将护士调去了分院。
不到半年时间,曾经的非君不可就桥归桥路归路了。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Joan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回村就行动
余秋回到杨树湾的时候; 天已经黑透了。
一路上; 她都分外沉默。就算是在9102年,招娣的这种情况; 舆论也普遍劝和不劝分; 包括她在内。
因为招娣没有养活自己跟孩子的能力。在生存面前,人的尊严就如同被踩进烂泥中的纸,一文不值。
七十年代的现在更不可能了。人人都被户籍锁死在土地上,招娣就是想自强; 都找不到可以挣钱的门路。
女人啊,有钱才有希望。
余秋叹了口气; 目光落在装蚂蟥的木桶上。
她暗自祈祷; 争气点儿啊,小东西们; 姐姐能不能实现自强自立的人生就看你们了。只有养好了你们卖了钱; 姐才能赶紧还债实现财务自由啊。
船停在渡口,何东胜跟开船的师傅道谢。
谁说七十年代公正廉洁来着?公器私用的理所当然。招娣的那位丈夫的确人渣,可是他有权力安排自己负责管理的那条渡船单独送余秋跟何东胜回杨树湾。以点及面,估计其他行当也差不多。
余秋跳下船头,眼睛瞥到合上架着的渡桥,目光立刻聚焦。她没想到施工队速度居然这么快; 双抢刚结束; 就开始抢修被洪水冲垮的桥。
何东胜拎着桶跟下去; 看向她目光停留的地方:“公社讲九月份前一定会把桥给修好。不然开学了娃娃们上学就成大问题。”
其实也可以坐渡船; 还跟快捷方便些; 只是每天一来一回六分钱,对于很多家庭来讲是笔沉重的开支。供孩子读书本来就负担够重的了。
天已经完全黑透,桥梁队的人还在矿灯下干活,余秋甚至清楚地看到矿灯照亮了他们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远处青山暗沉沉的,像恐龙的脊背。近处岸上的砖石钢筋堆得跟小山似的,这些都会变成渡桥的一部分,连接起两岸的交通。
星光太微弱,余秋小心翼翼地踩着河岸往前走时,鞋带差点儿被钢筋绊到了。
何东胜赶紧伸手搀她:“你慢点儿。”
余秋晃了下,稳住身子,她眼睛盯着钢筋的包装袋:“这个,可以用来给水田当阻拦网。”
水里头养殖蚂蟥,他们可以学着钟师傅一样用木箱子来养,可是稻田不行。稻田放养蚂蟥的话,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