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小公举-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王头气急败坏道,“我还有仨孙子呢,不稀罕他这一个!”
  王奶奶不敢再说了,抹了一会儿眼泪,突然灵机一动,小声道,“听说桂枝置办的酒菜不错,大肥肉都买了6斤,还买了鸡,鱼……”
  老王头有两大特点,一是懒,二是馋,王奶奶这么一说,他登时馋得直咽口水,可刚刚说过的话,他又不好意思立马收回来,皱着眉毛又屋里屋外的转了几圈,然后把烟袋锅往腰带上一别,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我是看在大孙子的面子上,给她个脸面,省得有人嚼舌根,说我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说完抬腿就往外走。
  王奶奶松了口气,赶紧去擦了把脸,然后跟了上去。
  孙桂枝家早就一片声的热闹了,院里院外都是人,大人一边忙一边说笑,小孩子嘻嘻哈哈地在人堆里钻来钻去。
  院子里,两口大灶呼呼地烧着,火苗窜出老高,锅里炖的肯定有肉,隔的老远,老王头就闻到了扑鼻的肉香。
  头一次娶儿媳妇,孙桂枝这次是下了大本钱,光肉就买了6斤,都是肥膘寸把厚的大肥肉。
  这种肥肉,一般人可是买不上,不等往外拿,就被有关系的买走了。
  孙桂枝买的这些肉,还是王建军托了人才买到的,连做菜的大师傅都直夸肉好。
  这年头大伙儿肚子里都缺油水,肥肉比瘦肉吃香,评价一块肉的好坏,也就是看这块肉是肥还是瘦。
  除了肉,孙桂枝还买了鸡和鱼,反正是怎么丰盛怎么来。
  头一回娶儿媳妇,她舍得花这个钱,也是借机让人看看,虽说她没了男人,可她家不但没有垮,还过的比谁都好。
  这年头,城里管的比较严,婚礼一律简单化,一对新人领了证,请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来家里坐坐,亲朋好友凑点钱买个暖水瓶,洗脸盆啥的当礼物,然后新人发几个喜糖就算是完事了。
  农村倒是没怎么管,只要财力允许,随便你怎么办。
  只是,以大伙儿目前的经济情况,也没人有那个能力大操大办,象孙桂枝家这样能割上几斤肥肉,置办上几桌酒席的,已经算是很拔尖了。
  孙桂枝的人缘好,一家人又都有本事,所以今儿个来了不少人,有真心来庆贺的,也有借机套近乎的。
  毕竟孙桂枝一家都是有本事的,指不定哪天就要请人家帮忙,走的近些总比疏远强。
  当然了,来的人都不会空着手来,多多少少都会拿些礼物,有的是一斤白面,有的是几个鸡蛋,有的是一块鞋面布……
  象老王头这样两个肩膀顶着个脑袋就过来的,还真不多见。
  老王头进了院子,在那儿站了半天,也没见谁来招呼他,他刻意咳嗽了几声,还是没人理他。
  倒是王奶奶,刚来就被王美清拉走了,“奶,大嫂在西屋,你快过来看。”
  王奶奶有些为难,头一回见孙媳妇,见面礼是少不了的,可她兜里却一分钱都没有,等一会儿见了孙媳妇可咋办?
  王美清把王奶奶拉到了西屋门口,松手的时候,王奶奶手里多了一样东西,她低头一看,是2块钱。
  她抬头去看王美清,王美清却已经跑开了。
  这肯定是孙桂枝知道她兜里没钱,所以让孩子偷偷给她的,以免她在孙媳妇跟前难堪。
  王奶奶的眼圈有些发红,把那2块钱装进兜里,然后进了西屋。
  西屋单独摆了一桌酒席,是给来送嫁的娘家人坐的,大勇奶和杨婆子作为陪客都在坐。
  大勇奶看到王奶奶来了,赶紧站起来招呼她,又给两边做了介绍。
  孙媳妇圆圆脸,看着是个好的,喊人的时候也落落大方,王奶奶拿出那2块钱给了孙媳妇。
  许是杨婆子提前跟杨家人说过这边的情况,杨家人对王奶奶这会儿才过来也没说啥,对王奶奶也很是客气。
  老王头的待遇可就跟王奶奶差远了,压根儿就没人搭理他,他又不好当着大伙儿的面撕破脸皮吵闹,毕竟他也是要面子的。
  老王头讨了个没趣,又不舍得酒席上那些大肥肉,便自己去找地方坐。
  往里走了没几步,就看到王永群一家子坐那儿又吃又喝。
  老王头给气坏了。
  昨儿个王永群还跟他说,不吃馒头争口气,爱军这婚礼,他是不会来的,结果呢,转脸他就一声不吭的跑过来了,还一来就是一家人。
  这个臭小子!
  作者有话要说:  韭菜好象中招感冒了,浑身无力头晕头疼,今天就一更吧,见谅哈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Auti□□ 3瓶;过客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4章 厚脸皮
  王爱军结婚; 王永群和赵菊花开始本不想来,想让孙桂枝丢面子; 后来听说孙桂枝置办的酒席还挺丰盛; 想着跟啥过不去都不能跟吃的过不去啊,来!
  两口子就拖家带口的来了,这回倒也没空着手,带了有一斤两掺面; 就是把细白面和玉米面掺到一起的那种面。
  一斤两掺面,就要管饱五张嘴,搁平日; 孙桂枝可不吃这种亏; 不过今儿个是王爱军的大喜日子,不好跟那两口子撕破脸; 让人看笑话不说,还晦气,便忍了下来,只是对着那两口子的脸色却不大好看。
  王永群和赵菊花只当没看见,只管吃自己的。
  倒是他家大儿子胜军,脸上有点挂不住,坐下动了下筷子就走了,赵菊花拦都拦不住,在王永群跟前儿一直说胜军傻。
  王永群这会儿也看见老王头了,站起来招呼他,“爹; 这边坐。”
  老王头才不会跟他家二小子一家坐一桌呢,就那一家子的吃相,他肯定啥也抢不着。
  老王头又往别的桌看了看,结果发现一个空位都没有,这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他来吧,要不然,咋连个位置都不给他留?!
  老王头又差点吹胡子瞪眼,还是旁边一个本门的老汉,怕老王头又没事找事,大喜的日子,不吉利,就让人又搬了个凳子过来,老王头才算是有了地儿坐。
  王美清和石南兄妹俩没在酒席上坐,二狗子妈说,“咱二丫生的娇贵,又爱干净,不跟他们在一块儿搅和,婶给你们在堂屋放张小桌,一样菜给你们夹点,你们仨在堂屋吃。”
  王美清当然乐意,二狗子妈就叫人把灶屋的小饭桌搬了过去,然后一样菜给他们夹了些,三人清清静静的在堂屋吃饭。
  哪知刚吃了两口,就看到王胜利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往里看。
  王美清不喜欢这个堂哥,便板着小脸道,“你干啥?”
  王胜利见堂屋就他们仨孩子,便嘻皮笑脸的跑了进来,“二丫,我看看你吃的啥?”
  赵菊花看到二狗子妈往堂屋搬了一张小饭桌,然后又领着王美清和石南兄妹两个去了堂屋。
  赵菊花就想着肯定是二狗子妈给王美清他们开了小灶,她一个大人,不好过去,就让王胜利过去看看到底给王美清他们仨单独做了啥好吃的,王胜利也能顺便蹭点。
  王胜利看堂屋只有王美清他们仨,便嘻皮笑脸的走了进去。
  王美清不喜欢这个堂哥,便板起小脸道,“你来干啥?”
  “我来看看你们在这儿偷吃啥好吃的。”王胜利一边说,一边伸长了脖子去看桌上那几个碗,结果发现碗里的菜跟外面酒席上的菜是一模一样。
  只不地王美清他们三个吃的谦让,碗里还有几片肉,不象外面,肉菜刚一上桌,就被抢光了。
  刚才在外面,王胜利压根儿就没有吃够,这会儿看见那几片肉,他就有点犯了馋,“你们仨不喜欢吃肉啊,那我替你们吃吧。”
  一边说一边就伸手去捏那几片肉,王美清拿着筷子,眼明手快的朝着他手上就敲了一下。
  王胜利嗷的叫了一声,缩回了手,扬起拳头,装作要去打王美清,“敢打我,信不信我揍你。”
  石南握着小拳头就站了起来,“你敢动丫丫一下试试。”
  王胜利已经13岁了,石南还不到7岁,对王胜利来说,石南就是个他一拳头就能撂倒的小不点,所以他一点儿都没把石南放在眼里,推了石南一把,“小不点,我一根手指头就能捏死你……”
  话音刚落,便听到王美清大声喊了起来,“姥姥,有人抢我们东西,还打我们!”
  他们仨都太小了,加起来也打不过一个王胜利,所以必须得叫外援!
  王美清这一嗓子,没叫来罗老太,倒把二狗子妈叫来了,她跑进来一看,一眼就知道是咋回事了,上前就揪住了王胜利的耳朵,“你个兔崽子,长本事了,敢在我眼皮子底下欺负弟弟妹妹,你给我出来!”
  王胜利疼得嗷嗷叫,“疼疼疼,你快松手!”
  二狗子妈就跟没听到似的,一路揪着耳朵把王胜利揪到了院子里。
  赵菊花一看自己宝贝儿子被二狗子妈揪着耳朵揪了出来,上前就想把王胜利给扯过来,哪知二狗子妈揪的紧,她不但没把王胜利扯出来,反而又让王胜利吃了疼,王胜利登时疼得眼泪都出来了,“妈你干啥,你别动我!”
  赵菊花急了,“赵红霞,你揪我儿子耳朵干啥?!”
  赵红霞就是二狗子妈。
  说起来,赵菊花跟二狗子妈还是一个村的闺女,只是二狗子妈顶看不上赵菊花的为人,所以俩人处的并不好,二狗子妈也丝毫不卖赵菊花的面子,听了赵菊花的话,手一搡,把王胜利搡出去老远,然后双手叉腰,瞪着赵菊花道,“你家三小子,那么大的人了,还去抢仨娃娃的东西吃,丢人不?”
  赵菊花强词夺理,“他就是去找二丫他们玩的,谁说他是去抢东西吃了……”
  “二丫从不说瞎话,她说是那肯定就是……我告诉你赵菊花,今儿个是我管事,谁要是敢给我找不痛快,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二狗子爸弟兄6个,个个都是壮劳力,赵菊花可不敢跟二狗子妈硬碰硬,眼见在二狗子妈跟前讨不了好,立马便换了一幅笑脸,“胜利那是逗他妹妹呢,他稀罕二丫还来不及呢,咋舍得去抢二丫的东西……今儿个来的人多,大小事都得你经手,累坏了吧,来坐下喝口水……”
  二狗子妈从来都没看上过赵菊花,咋会跟她坐一块儿喝水?见赵菊花已经认了怂,便不想再搭理她,白了她一眼便走了。
  赵菊花把王胜利拉到身边,看了看王胜利的耳朵,都被二狗子妈揪红了。
  这个死婆娘,下手这边狠!
  “疼不,妈给揉揉。”
  王胜利甩开了赵菊花的手,不满道,“妈你都出的啥馊主意。”
  “妈不是想让你去蹭点好吃的嘛,咋样,吃着了吗?”
  要是蹭到了好东西吃,就算是被揪了耳朵,那也值得。
  王胜利气愤道,“吃屁啊,他们的菜跟外头的一样。”
  啊,那耳朵不是白被揪了?!二丫不是她家宝贝嘛,咋没单独给她做点好吃的呢?
  酒席一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结束。
  杨家人对今天的婚礼非常满意:孙桂枝家日子过的富裕,孙桂枝为人也好,闺女嫁过来,是掉到福窝里了。
  杨家人走后,街坊邻居也都慢慢的散了,只有那几个过来帮忙的,帮着收拾残局。
  办酒席用的桌椅板凳还有盘子碗都是一家一家借的,用完了要洗干净还给人家。
  新媳妇杨翠英也出来要帮着一起洗碗,帮忙的妇女跟她说,“新媳妇三天不下厨,你歇着吧,往后有你干的。”
  杨翠英,“一直坐着也难受,还不如干点活活动活动。”
  这话显得很明事理,来帮忙的妇女听了都交口称赞,说孙桂枝娶了个好儿媳妇。
  等到碗盘都洗涮干净,连着桌椅板凳都还给人家,已经是下午四点来钟了。
  来帮忙的人都走后,杨翠英回了西屋,从里面拿出几双鞋递给孙桂枝,“妈,我给你们做了几双鞋,也不知道合不合脚。”
  当地风俗,姑娘出嫁,要给婆家人都做一双鞋,估计这也是向婆家人展示一下自己的针线活吧。
  孙桂枝笑眯眯地接过了鞋子。
  杨婆子以前来要过鞋样,就是让杨翠英做鞋子用的,所以这些鞋子不用试,也知道大小合适。
  针线活做的也不错,针脚细密匀称,鞋型也板正,看来确实是个操持家务事的好手。
  孙桂枝看那些鞋里有两双格外醒目些,便拿了出来,不等她问,杨翠英便跟她说,“这两双是给二丫的,一双棉鞋,一双单鞋。”
  姑奶奶跟她说,王美清是这一家子的心肝宝贝,要想讨得这家人的喜欢,就必须先讨好王美清,只要讨得王美清喜欢了,她在这个家就算是站稳脚跟了。
  至于以后,那就看她的本事了,要是她头胎就生个儿子,她就不信这一家子还会把王美清当宝:女娃再金贵,能金贵过男娃?
  当然了,在没生儿子之前,她还是得哄着小姑子。
  所以别的人只有一双鞋,只有王美清,她给做了两双,一双棉鞋现在就可以穿,单鞋明年春天穿。
  孙桂枝听了,果然眉开眼笑,“你是个有心的,咱二丫又多了个疼她的大嫂。”
  二丫看着那两双鞋,却有些无语。
  这两双鞋,虽说做工看上去不错,可颜色搭配,实在是一言难尽:都是红鞋面,上面绣着绿艳艳的蝴蝶和花朵。
  新嫂子,难道你不知道红配绿,臭狗屁吗?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间,又到年关了。
  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不管是吃的好还是坏,起码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不少人家过年的时候还能吃上个大白馒头,大伙儿心里高兴,过年也过的舒心。
  只有一家例外,那就是孙老太家。
  大年初四,孙曼娜娘家给孙曼娜发了封电报,上面只有四个字:父病,速归。
  这八成是孙父病重快不行了,想见孙曼娜最后一面,要不然,也不会舍得花钱发这封电报。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小天使说老王头厚脸皮,其实这种人我还真见过,以前我哥结婚,有户人家送了50块钱的礼钱,然后连大人带孩子一共来了七八口人,酒席上连吃带拿的,呃,我都替他们难为情。


第55章 撒谎
  到底是养大了自己的父亲; 孙曼娜就算是心里再恨父母,面对父亲病重的消息; 也无法无动于衷; 她想回去看看。
  她现在已经在当地安家落户,想回去看看也不需要特别批准,只要大队给写个介绍信就行了。
  只是路费是个问题。
  家里的钱都攥在孙老太手里,孙老太就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想从她手里抠出钱,难。
  更何况孙老太一向又不待见孙曼娜。
  不过这回,也不知道是王留柱私底下哀求孙老了; 还是孙老太突然发了善心; 竟然主动把路费给了孙曼娜。
  只是,也只有路费; 买礼物的钱,那是没有的。
  孙曼娜记挂着她爸的病,也没心思跟孙老太计较别的,熬到初六车站通了车,就带着王晓菲回娘家了。
  王留柱没有跟着一块儿去,孙曼娜明面上说是省个路费,实际上是心里嫌弃王留柱,觉着王留柱丢她的人。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孙曼娜准备带王晓菲回娘家的前一天,王美清和石南石兰正板板正正的坐在堂屋,听王莲清给他们“上课”。
  放了寒假; 王莲清闲着没事,就迷上了给他们当老师,而且还当的不亦乐乎。
  幸好三个小的也给她面子,都规规矩矩的坐着听她“上课”。
  “今天我给你们讲《草原英雄小姐妹》。。。。”
  王莲清刚拿起课本,就看到有一个人噔噔跑了进来,竟然是王晓菲。
  王晓菲别说跟他们玩了,连话都很少跟他们说,她跑过来干啥?
  四个人傻愣愣地看着她,就见王晓菲目标明确的跑到了王美清跟前,“明天我回姥姥家,我姥姥家在城里。”
  说了这么一句就扭头跑了。
  王美清他们四个面面相觑:你姥姥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跟王美清啥关系啊,为啥还特地跑过来跟王美清说一声?
  真是莫名其妙。
  第二天一大早,王晓菲就跟着孙曼娜回姥姥家,坐车又转车,折腾一整天,才算是到了怀城。
  王晓菲一下车就惊呆了,她妈妈没有骗她,城里的马路果然又平整又宽敞,路两边都是店铺,卖啥的都有,还有楼房,那么高,住在里面的人都不怕掉下来吗?
  在他们大队那么金贵的自行车,这里的大马路上随处可见。
  马路上不光有自行车,还有汽车,她妈跟她说那叫公交车。
  而且路上不管是走路的还是骑自行车的,穿的都比他们好,起码都没有补丁。
  。。。
  其实这个年代的城市,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是又小又破,可对一个从没走出过家门的农村孩子来说,此时的城市在她眼里,无疑就是天堂。
  王晓菲晕晕乎乎的被孙曼娜拉着往前走,一边走,孙曼娜还一边教育她,“菲菲,你看城里多好,不用土里刨食,也不用风吹日晒,人看着多体面,妈一定要带你回来,就算是妈回不来,你也一定要想办法回来,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回来。”
  王晓菲这会儿整个人都是懵的,孙曼娜的话,她就记住了一点:一定要想办法回城,只要能回城,付出啥代价都行。
  孙老太给她的钱不多,孙曼娜没舍得坐公交车,拉着王晓菲步行回家,反正她家离汽车站不算远,走过去顶多半个多小时。
  孙曼娜正拉着王晓菲赶路,有一辆自行车从她们旁边骑了过去,她听到骑车的人好象“咦”了一声,然后自行车又调头回来了,在孙曼娜和王晓菲跟前停了下来。
  骑自行车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身蓝色的中山装,车后座上还坐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
  男人试探地对着孙曼娜喊了声,“曼娜,孙曼娜?”
  孙曼娜抬起了头。
  那人一看孙曼娜回应他了,就知道没认错人,高兴道,“我看着象是你,果然是你。”
  见孙曼娜一脸疑惑的样子,男人赶紧自我介绍,“曼娜你不认得我了,我是李建业啊。”
  孙曼娜一下瞪大了眼睛。
  李建业跟孙曼娜住一个大院,也算是一块儿长大的。
  王建业好象有点喜欢她,小的时候就喜欢找她玩,再大点有事没事就爱蹭到她跟前说话。
  不过那时候李建业长的就跟个瘦猴似的,家境也一般,孙曼娜压根儿就看不上他,所以很少搭理他。
  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眼前这个穿着一身板正的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插着支钢笔,身形还有点微胖的男人,就是当年那个瘦猴李建业。
  孙曼娜,“你是李建业啊,你变化真大,刚才我都没认出来。”
  李建业,“你变化也不小,不过大模样没变。。。。”
  李建业的话一下子戳中了孙曼娜的痛处,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灰扑扑的千层底布鞋和身上蓝色的土布大褂,突然觉得自己已经跟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当年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还是一个穿漂亮花裙子,头发上扎蝴蝶结的水灵灵小姑娘,可现在,她成了一个面黄肌瘦,还土里土气的村妇。
  李建业心里指不定咋笑话她呢。
  孙曼娜紧紧咬着嘴唇,因为难堪,脸都涨红了。
  李建业不知道孙曼娜咋突然变脸了,不过他聪明的没有追问,而是转移了话题,“这是你闺女吧,几岁了,叫啥名字?”
  “叫王晓菲,四岁了。”
  李建业指了指自行车后座上的小男孩,“这是我家小子,叫李斌,7岁了,斌斌,快跟阿姨和小妹妹打个招呼。”
  李斌落落大方向孙曼娜和王晓菲问好,“阿姨好,小妹妹好。”
  王晓菲却因为怕生,紧紧贴着孙曼娜,一声不敢吭。
  孙曼娜从脸上勉强挤出丝笑来,“斌斌好。”
  “曼娜,你这是回来探亲?”
  “我爸病了,我回来看看。”
  “孩子爸没一块儿回来?”
  “他已经没了。”
  孙曼娜也不知道自己咋突然说出那么一句话,说过以后她就有点后悔了,不管咋说,王留柱对她还是很好的,她这么咒他,是不是不太地道?
  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是再也收不回来了。
  李建业听了,歉然道,“对不起曼娜,我不知道……”
  孙曼娜故做轻松的笑了笑,“没关系,我早就习惯了。”
  李建业从上衣口袋里拿出钢笔,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从烟盒上撕下一个小纸片,在上面写了一行字,然后递给了孙曼娜,“你还要回去看伯父,我就不耽误你了,这是我单位的电话号码,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就给我打电话。”
  孙曼娜接过那个纸片,看了看,然后放进了口袋,“谢谢。”
  “那我就不耽误你了,有什么事,千万记着给我打电话。”
  孙曼娜看李建业离开的方向,正好跟她相反,这是已经搬离大杂院了?
  李建业走后,孙曼娜又掏出那张纸片,仔细看了看,然后郑重的放进了贴身口袋里,这才拉着王晓菲往前走,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叮嘱王晓菲道,“刚我说你爸没了,回去后不能跟你爸学嘴。”
  王晓菲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孙曼娜这才又拉着王晓菲走了。
  孙曼娜天擦黑的时候才回到家。
  她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虽说她自从下乡就没回来过,不过都是多年的邻居了,大伙儿都还认得她,看到她回来了,都跟她打着招呼,“曼娜回来了,赶紧回家看看吧,你爸就等着你回来呢。”
  孙曼娜刚走过去,邻居大妈就聚一块儿说悄悄话,“可怜见的,以前多漂亮一小姑娘,现在咋成这样了。”
  “土里刨食,风吹日晒的,会有啥好日子。”
  “她身边那个是她闺女?她啥时候结婚了,咋都没听她妈说过?”
  “嫁了个泥腿子,没脸说呗。”
  “看着孩子爸是没一块儿回来。”
  “想省个路费吧,毕竟农村人挣个钱不容易。”
  ……
  孙家住在大杂院的东北角,这么多年,大杂院也没啥变化,孙曼娜熟门熟路的找到了自己家。
  屋门虚掩着,从里面传出小孩的哭闹声,夹杂着大人的训斥声。
  她正想推门进去,就看到屋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到她,拧着眉问她,“你找谁?”
  孙曼娜想着这人肯定是她嫂子,就是不知道是大嫂还是二嫂。
  孙曼娜,“我回家。”
  女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孙曼娜,然后才不咸不淡地说道,“曼娜是吧,进屋吧。”
  说完,把身子闪到了一边。
  孙曼娜没有错过女人眼里一闪而过的嫌弃,她咬了咬嘴唇,然后拉着王晓菲进了屋。
  孙家住的这间屋子,也就六十来个平方,里头被隔成了三个小间,以前是孙爸孙妈一间,孙曼娜两个哥哥一间,孙曼娜一间。
  现在估计是两个哥哥一人一间,已经没她的地方了。
  孙母已经从自己屋里出来了,看到孙曼娜回来了,眼圈就是一红,“你爸就等着你呢。”
  孙曼娜撩开门帘进了屋,看到她爸在床上躺着,骨瘦如柴,正吃力地扭头往她这边看。
  孙曼娜对她爸的感情,本来就比对她妈深,这会儿看到她爸这个样子,她心里有点发酸,她走到了床边,喊了一声,“爸。”
  作者有话要说:  孙曼娜的娘家,前面写的是在县城,这里改了一下哈……韭菜这两天有点打不起精神,那个来点那啥加加油呗


第56章 打起来了
  听到孙曼娜的喊声; 孙父呆滞的眼睛一下亮了,他抬起手; 想去握孙曼娜的手; 只是已经力不从心抬不起来了。
  孙曼娜拉过王晓菲的小手,和自己一起握住了孙父的手,“爸,这是你外孙女; 王晓菲,菲菲,快叫姥爷。”
  王晓菲怯生生地喊了声“姥爷。”
  孙父有些激动; 唔唔啦啦的说了几句谁也听不清的话; 然后便“嗬嗬嗬”地喘了起来。
  孙曼娜抹了下眼睛,扭头问孙母; “咋没送医院?”
  孙母张了张嘴,却是啥也没说。
  孙曼娜却已经猜出来了,八成是觉着反正她爸这病是治不好了,去医院花那个冤枉钱干啥?
  呵,这就是被他们当成宝贝的两个儿子干的事!
  既然他们儿子都不给治,她又何必多管闲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她一个嫁出去了的闺女,已经跟她没啥关系了。
  孙父是当天夜里走的,接下来就是送葬,吵架。
  两个嫂子说孙父躺病床上不能动的时候; 孙曼娜没伺候过一天,没出力就应该出钱,又说孙曼娜结婚的时候,家里连一分钱的彩礼钱都没见到,这钱也得补上。
  两个嫂子跟孙曼娜吵的时候,孙母和孙曼娜两个哥哥就蹲在一边一声不吭。
  孙曼娜是彻底凉了心,孙父去世的伤心也被家里人消磨得干干净净。
  钱,孙曼娜终究是一分没有往外拿,跟两个哥哥嫂子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她心里恨恨地想:总有你们后悔的那一天!
  孙母偏心儿子,还在孙曼娜跟前为两个儿子儿媳妇开脱,“你俩嫂子都是直性子,虽说说话直了点,倒都不是那种坏心眼的,按老理来说,她俩说的也没错……”
  孙曼娜连跟她妈争执的心情都没有了,心不在焉地听着,忽然问孙母道,“李建业他们家搬哪儿去了?”
  孙母没想到孙曼娜突然换了话题,愣了愣,然后才道,“李建业他爸没了,他接了他爸的班,在食品厂上班,这几年混的好,当上了班长,去年在厂里的楼子筒里弄了套房,一家人都搬过去了。”
  “他媳妇是干啥的?”
  “好象在车间当工人,你咋突然问起他了?”
  孙曼娜含糊道,“突然想起来了,随便问问。”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已经有了计较。
  孙曼娜本来说第二天就走,临时又改了主意,返程的日子又往后推了一天。
  第二天,孙曼娜去胡同口公用电话站,花了5分钱给李建业打了个电话,说明儿个一早她就要回去了,难得回来一次,想跟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邻居说说话,问李建业能不能出来跟她见个面。
  李建业很爽快的答应了,说下班了请孙曼娜吃饭,也算是给孙曼娜接风洗尘了。
  两人约好下午5点半在东方红路的兴国饭店碰面,然后便挂了电话。
  孙曼娜和李建业搭上了线,心里一下子明朗了不少,脚步轻快的回了家,结果还没进家门呢,就听到从屋子里传出一阵哭声,那是她闺女王晓菲在哭。
  孙曼娜脸色就是一变,快走几步进了屋,循着声音找过去,看到她几个侄子侄女把王晓菲堵在她妈的房间里,正吓唬王晓菲,还一片声的嚷嚷,“土包子,小气鬼!”
  王晓菲缩在角落里,只会鸣鸣地哭。
  孙曼娜气坏了,抓住那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