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小公举-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妈跟她说的那些,就跟做梦似的,看不见摸不着,可王美清的好日子,却是她亲眼看见的。
  她其实更想象王美清这样,比如象今天,有个哥哥骑着自行车带她转圈圈。
  王晓菲正躲在树后看王美清,突然眼前一暗,她抬头一看,看到她奶孙老太正沉着脸看着她。
  “看啥看,有本事去找你那城里姥姥,叫她也给你买一辆,就怕你没那个命!我们王家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找了你妈那个懒货,又生下你这个赔钱货……”
  王晓菲知道,要是她妈在跟前儿,她妈肯定会护着她,跟她奶吵,可要是她妈不在跟前,她奶能一直骂她。
  她虽然小,也知道她奶骂的那些话很难听,她不想听她奶骂,便狠狠瞪了她奶一眼,趁她奶不注意,从树后跑出来,然后撒腿跑了。
  身后,孙老太仍在喋喋不休的骂,“有啥样的娘就有啥样的闺女,好吃懒做的婆娘……”
  王建军带着王美清在大队转了一圈,才带着王美清回了家,然后又带着石兰出去转了。
  罗老太抱起王美清,“好不好玩?”
  “好玩,就是有点硌屁股。”
  前杠就一是一铁棍,坐一会儿还可以,坐久了就会硌得屁股疼。
  “姥姥给你缝个小棉垫子套上,回头再坐就不会硌小屁股了。”
  罗老太是说干就干,她不光是给自行车的前杠缝了个套子,她给整辆自行车,凡是能用套子套上的地方,都缝了个套子裹了起来。
  不同的是,前杠上裹的是棉套子,其他地方裹的是单层的。
  套子都是用碎布拼的,啥颜色都有,原本锃亮的自行车一下子成了辆“花车”,风格让人不忍直视。
  罗老太却很是满意。
  不光罗老太满意,除了王美清,家里其他人也很是满意:这下再不怕自行车磕着碰着了。
  王美清最终也向“花车”低了头,谁让这辆自行车太金贵了呢。
  之所以赶在这时候买自行车,就是想让王爱军骑着自行车去接新媳妇,现在自行车是买回来了,可王爱军还不会骑自行车。
  得赶紧学。
  罗老太怕摔坏自行车,王爱军学车的时候,让孙桂枝和王建军在后面一左一右的扶着。
  王爱军骑上自行车,战战兢兢地踩着脚蹬,王建军在后面指点着,“握紧车把掌握住方向,手不要抖,往前看不要低头看脚蹬,踩的时候用力要协调。。。。”
  石南领着王美清和石兰还有王莲清在一边又蹦又跳的为王爱军加油助威。
  不少大人孩子也围过来看热闹,说说笑笑的,简直比唱大戏都热闹。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我们这儿突然降温了,差点冻死韭菜,又到了穿秋裤的季节了……码字不易,小可爱们要支持正版鸭,让韭菜也买条秋裤穿穿,嘤


第51章 三叔
  王爱军本就紧张; 被大伙儿这么一围观,就更紧张了; 不光手抖; 整个人都是抖的,身子都扭成了S形,顾了前方顾不上脚下,明明是按着王建军说的往前踩; 结果却是往后倒链子。。。。
  王爱军累,孙桂枝和王建军也比他强不到哪儿去,一会儿功夫; 扶车的和被扶车的都累得满头大汗。
  王爱军学骑车的地方; 离家不远,那里有一段小缓坡; 想着在这里练骑车,帮着扶车的孙桂枝和王建军也能省点力。
  要下坡了,王建军在后头一再提醒王爱军,不要再蹬车了,掌握好方向就行了,哪知刚才还不会朝前蹬的王爱军,这会儿突然有如神助,刚才还直倒链子呢,这会儿竟然会往前蹬了,而且蹬的飞快。
  正好是下坡,王爱军蹬的又快; 孙桂枝和王建军哪里还能跟得上,小跑着跟了几步,实在跟不上了只好松了手,然后眼睁睁地看着王爱军跟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扭扭的往前冲去。
  王建军一边跟着往前跑一边喊,“快捏车闸!”
  王建军不喊还好,他这么一喊,王爱军才知道他妈和兄弟已经不在后头帮他扶车了,他一下子慌了神,手脚都不听使唤了,直直地朝着路边一个干草垛冲了过去,然后嗷嗷叫着,连人带车,一头扎了进去。
  干草垛一下倒了,王爱军连人带车给埋了进去。
  大伙儿都赶紧跑了过去。
  王建军跑到跟前,忍俊不禁地把自家大哥从干草堆里刨了出来。
  王爱军头上衣服上全是干草,尤其是头发上,顶了厚厚的一层,跟鸡窝似的。
  他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因为难为情,脸都红到了耳朵根儿。
  孙桂枝啼笑皆非的走过去,一边摘他身上的干草,一边笑骂道,“刚才还背得好好的,哪个是车闸,车闸咋用,咋临到事儿上,给忘了个干干净净,瞅瞅,闹笑话了吧。”
  周围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声。
  王美清本不想笑话自家大哥的,可自家大哥头顶鸡窝的样子实在太可乐了,她憋都憋不住,咯咯咯地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王建军把自行车从干草堆里拖了出来,检查了一遍,幸好人和车都没事。
  王爱军倒也是个不服输的,难为情了一会儿,又接着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练了几天,好歹是上道了。
  至于技术咋样,那就不好说了。
  学会了骑车的王爱军就想得瑟,热情招呼王美清道,“二丫过来,大哥带你出去玩。”
  王美清吓得一下钻到了罗老太的怀里,她可不想钻干草垛。
  罗老太搂着王美清,笑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缝,“就你这二把刀的水平,你敢带,我还不敢让二丫坐呢,赶紧去练车去,练熟点,省的接新媳妇的时候,再摔了你媳妇。”
  王爱军乖乖的练车去了。
  姥姥说的对,要是接新媳妇的时候摔了跤,那丢人可丢到丈母娘家了。
  今年的冬天来的有点早,刚进入11月份,西北风就呼呼地刮了起来,11月中旬,甚至下了一场雪。
  天儿不好,又冷,王美清只能猫在家里。
  好在有石南和石兰天天陪着。
  石南已经快7岁了,石国强说过了年就让他去上学。
  石国强是老师,没事的时候就在家里教石南,还托着他爸妈和以前的同学朋友买了好些儿童读物寄过来。
  石南聪明,学的很快,他学会了就教王美清和石兰。
  王美清自不必说,肯定是“一教就会”,石国强都夸她聪明。
  石兰这个小吃货,可能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吃上了,跟吃有关的东西她是一点就透,别的就很难开窍了,教她认一个字,前面教,后面忘,挨批评了她也不生气,一转脸就又乐呵呵的了。
  其实这样也好,起码占了一点:心胸开阔,想的开。
  这天天擦黑的时候,天上又零零星星的飘起了雪花,石南和石兰都回家了,王美清只好跟大黄玩,扔球让大黄接。
  别看大黄只是个小土狗,却很聪明,王美清扔的几个角度刁钻的球它都能接住,有一个还是打着滚儿接的,逗得王美清咯咯直笑。
  一人一狗正玩的有趣,突然大黄停了下来,耳朵也竖了起来,然后汪汪叫着冲了出去。
  王美清跟到门口,探头往外一看,见院门口站着一个穿绿军装的人,手里还提着个大提包。
  是三叔。
  王美清欢呼着就跑了出去,“三叔!”
  屋子里的人呼啦一下都跑了出来,孙桂枝惊喜道,“永兵回来了!”
  大黄还在冲着王永兵呲牙咧嘴,王美清拍了拍它,“不许叫,这是三叔。”
  王永兵放下了手里的提包,一下把王美清抱了起来举的老高,惊喜道,“二丫长这么大了,你还认得三叔啊。”
  王美清被举高高,乐得咯咯笑,脆生生地答道,“认得。”
  王永兵上次回来,王美清还不满三个月,还是个只知道吃奶的小奶娃,按道理,她哪里能记得住人。
  可今儿个王美清却是一眼就认出了他,这让王永兵大为惊奇,“咱二丫就是聪明。”
  罗老太笑道,“外面冷,他三叔快进屋吧,爱军快把你三叔的提包拎到屋里去。”
  王永兵抱着王美清往堂屋走,走到西屋门口的时候,停了下来,“啥时候翻盖的西屋?”
  罗老太笑呵呵,“秋天翻盖的,你大侄子要给你娶侄媳妇了。”
  王爱军定亲的事,给王永兵的信里倒是提过,不过却没说啥时候结婚。
  孙桂枝怕王永兵多想,便解释说,“你训练忙,也回不来,就没跟你说。”
  主要也是怕王永兵知道了,再给家里寄钱。
  他一个人在外不容易,孙桂枝不想让他多花钱。
  王永兵笑道,“幸好我回来了,要不然,说不定我都当三爷了我还不知道是咋回事呢。”
  一行人进了屋,王永兵在火盆旁坐下后,让王美清坐到了自己腿上。
  孙桂枝让王爱军给王永兵倒了碗热水,里面还加了白糖,然后才问王永兵道,“你咋突然回来了?”
  “来咱县接新兵,本来不是我,那人临时有急事来不了,就换成了我,领导知道我离家近,就给我批了假,让我回来看看。”
  “能在家过年吗?”
  “不能,明天就得回部队。”
  孙桂枝心里叹了一口气,永兵这都多少年不在家过年了,老太太虽然嘴上啥也不说,可心里头记挂着呢。
  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说了几句话,王永兵放王永清下来,让王爱军把他的提包拎了过来。
  “这次来的急,我也没带啥东西。”
  罗老太,“你是回自己家,又不是串亲戚,还带啥东西……”
  然后罗老太就呆住了,因为她看到王永兵从提包里拿出一件鹅黄色衣服。
  罗老太年轻的时候,也是见过些世面的,认出那是一件呢子大衣。
  这种衣服,怕是省城都没有卖的吧?
  王永兵招手让王美清过去,“二丫,来看看三叔给你买的衣服,喜不喜欢?”
  孙桂枝吃惊道,“你咋给二丫买这么好的衣服?”
  “快过年了,孩子都喜欢穿新衣服,就是只有一件,大丫。。。。”
  只有妹妹的,没有姐姐的,王永兵觉得还挺对不住王莲清的。
  这件呢子大衣,是前不久他托去沪市出差的战友买的,本来想买两件,姐妹俩一人一件,只是衣服实在太贵了,两件他有点买不起,便偏了心,只买了王美清的。
  王永兵还怕王莲清闹脾气,哪知王莲清却毫不在意道,“妹妹小,好东西都要给妹妹。”
  罗老太欣慰道,“大丫最懂事,从来都不跟妹妹争东西。”
  孙桂枝还有点肉疼,“这衣服怕要不少钱吧,要不还是退回去吧,小孩子长的快,一年怕是就不能穿了。。。。”
  “这是他三叔的一片心意,退啥退,二丫,过来,姥姥给你换上。”
  罗老太接过衣服,招手让王美清过去,把她外面罩的棉袄脱下来,给她换上了呢子大衣。
  别看王永兵是个大老爷们儿,心还挺细,买的衣服还挺合身。
  王美清摸了摸面料,柔软顺滑,光看料子就知道肯定价格不菲。
  而且这款大衣做工精致,款式也没有那么花哩胡哨,是王美清最喜欢的那种基本款,永远都不会过时。
  这种衣服,在这个年代,怕是只有沪市或是京市那些大的百货商店才能买到。
  人靠衣服马靠鞍,王美清本就生的标致,被这件呢子大衣一衬,更显得水灵,喜得罗老太一迭声的夸,“还是他三叔眼光好,会挑衣裳,你们瞅瞅把二丫衬得多俊,就是城里,怕是也找不到几个这么俊的姑娘。”
  王美清也知道自己好看,姑娘家都是爱美的,她也不例外,心里登时美滋滋的,拎着大衣的衣摆,原地转了两个圈,然后跑到王莲清身边,抱了抱王莲清,“谢谢姐姐谦让我,”完了又扑到王永兵怀里,“谢谢三叔送我新衣服。”
  一家人都这么疼她,她咋就这么有福气呢。
  “哎哟哟这小乖乖,咋就这么懂事,一家人算是没白疼你。”
  新衣服是要留着过年穿的,王美清试了试大小就脱下来被孙桂枝收了起来。
  王永兵还没有吃晚饭,孙桂枝重新生火给他下了两碗鸡蛋面,吃饱了他才去了老院。
  作者有话要说:  韭菜小的时候,被刚学会骑车的哥哥哄着坐到了后车座上,然后一不小心脚伸到了车轮里,整个左脚的脚面都没皮了,现在还留着一个很大的疤……
  韭菜这段时间特别忙,所以小天使们的留言,不一一回复了,但我每天都在看,期待你们每天过来给我加油鸭(作揖)


第52章 讲故事
  王永兵是临时被通知过来接新兵; 自然啥东西也没顾上买。
  王永兵回来带不带东西,孙桂枝他们自然不会介意; 可到了老王头这儿; 就不行了,老王头冲着王永兵发了好大一顿脾气,叨叨说王永兵翅膀硬了,眼里没他这个爹了……
  碎嘴子似的念叨来念叨去; 气得王永兵夜里都没有在老院住,跟王建军挤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走的时候拿了6块钱给王爱军; 说是给侄儿媳妇的见面礼。
  孙桂枝说啥也不要; 可到底是拗不过,只好收下了。
  王永兵走后; 赵菊花跟王永群吹枕头风,“你家老三,就是个势利眼,看着老大那边过的比咱好,就巴结那边,哪次回来,都是先去老大家,以前拿的东西,好歹爹跟咱还有份,这次来,拿的东西都给了老大那边; 这心都偏的没边儿了。”
  王永群心里不大舒服,扭过去背对着赵菊花,给自己找面子,“老三不说了嘛,他临时被派出来接新兵,没来得及买东西。”
  “你听他瞎说,我就不信他一点儿东西没带,他就是看不上你这个二哥。”
  王永群心说你这娘们儿,非要把话说那么透吗?我不要面子的啊。
  赵菊花等了一会儿,见王永群没理她,又自言自语道,“说来也是邪乎,现在不光老大那一家子顺风顺水的,老三也是一路往上升,就咱们家,咋一年比一年倒霉?我觉着还是跟二丫那丫头有关系,要不咱把二丫偷过来,在咱家关上一两年转转运?”
  王永群,“。。。。”蠢婆娘,有时候看着怪精明的,有时候就是个猪脑子,她也不想想,要真把那丫头偷过来,他们家就不是顺风顺水,那就是去牢里吃不要钱的饭了。
  赵菊花也觉着自己这个法子不可行,“偷估计是偷不出来,那丫头身边就没断过人,还是多跟她套套亲乎吧,哎那丫头也不知道咋回事,跟我不对付,看着我就翻白眼,翻的我都想拿大巴掌呼她。。。。”
  赵菊花猛然住了嘴。
  要是那丫头真是个福娃,那肯定是有老天爷保佑着,老天爷可是无处不在的,她在这儿说那丫头的坏话,老天爷会不会不高兴?
  惹恼了老天爷可没有好果子吃。
  赵菊花赶紧改嘴,往自己嘴上扇了一巴掌,“呸呸呸,瞧我这嘴,瞎胡说,二丫生的好,就是翻个白眼,也比别的孩子好看,我说,你也别在老大一家子跟前摆啥架子了,你也多去那边走动走动。。。。”
  回答她的,是王永群震天的呼噜声,气得赵菊花朝着王永群后背就来了一巴掌,“烂泥扶不上墙。”
  王爱军的婚礼定在腊月十六。
  西屋早就布置一新,大红的喜字映得整个屋子都喜气洋洋的。
  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前一天晚上,要找两个孩子滚婚床,最好是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以此讨个好口彩,新人日后定会儿女双全。
  女娃娃当然非王美清莫属,男娃娃的第一人选肯定是石南。
  这俩娃都聪明,长的又好,队上的人都说这俩人站一块儿,就是以前戏文里唱的金童玉女,别提多养眼了。
  滚床娃娃,没有比他俩更合适的了。
  当天晚上,王美清就被抱到了王爱军的新床上。
  新床铺的是新褥子,又暖和又松软,王美清舒服得在上面只打滚。
  滚床滚床,就是让娃娃在上面滚的嘛。
  王美清正滚的有劲,身子却被人挡住了,她抬头一看,石南正眉眼带笑的看着她。
  “南南哥,这床可软乎了,你打个滚试试。”
  石南笑着摇了摇头,“我看着你,你滚吧。”
  你滚吧。。。滚吧。。。吧。。。
  王美清也不说话,忽闪着大眼晴看着石南。
  石南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摸了摸王美清的头,“我说错话了,是看着你打滚。”
  王美清还是就那么看着他。
  石南想了想,小声道,“明天给你烤红薯,红心的,可甜了。”
  王美清这才满意地咯咯笑着又在床上打起滚来。
  明天王爱军就要娶媳妇了,家里人都忙得脚不沾地,罗老太和孙桂枝看王美清身边有石南跟着,叮嘱了石南几句,便去忙活去了。
  要忙的事儿多着呢,蒸喜馍馍,准备第二天来客尤其是娘家人的回礼,明天的酒席要用的菜,有些要提前做好。。。。
  院子里垒了两个土灶,呼呼呼的,火苗窜出老高,大厨师大声指挥着,帮厨的妇女们一边干着活一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院子里热闹成了一团,听着就很喜庆。
  倒是新房里这会儿很安静,只有王美清和石南两个。
  王美清玩了一会儿,石南便不让她再玩了,“天冷,玩出汗来会着凉的,你躺那儿歇会儿,我给你讲故事。”
  石南装了一肚子的故事,有看书看来的,有他爷爷奶奶还有他爸爸讲的。
  石南讲起故事还绘声绘色的,就跟说书一样。
  这年月也没啥娱乐活动,王美清也就靠石南给她讲故事解闷了。
  所以一听石南要给她讲故事,王美清立马乖乖地躺在了床上。
  石南给她拉开被子盖在了身上,自己也在王美清身边躺下了。
  “今天我给你讲个《英雄小雨来》的故事。。。”
  王美清抗议,“我不要听这个,我要听《基督山恩仇记》。”
  《英雄小雨来》的故事,姥姥已经给她讲过八百遍了,她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
  她要听基督山伯爵复仇的故事,上次石南只给她讲了个开头,她还要接着往下听。
  石南一听她说出书的名字,立刻紧张坐起,扒着窗户往外看了看,见没人往这边来,这才又放心地躺了下来,小声道,“丫丫乖,小点声,不能给别人听到。”
  他爸爸跟他说过,不能让人知道他们读过《基督山恩仇记》这本书。
  王美清吐了吐舌头,“刚才我忘了。”
  石南轻轻拍了拍她,“没关系,没人听到。”
  石南又给王美清掖了掖被子,这才小声讲了起来。
  石南的声音有着少年特有的清脆,他一人又分饰好几个角色,就像听广播剧一样好听。
  只是,王美清现在还小,瞌睡多,听着听着她就有些犯困,开始她还努力撑着,可是后来,她的上下眼皮只打架,石南的声音渐渐缥缈了起来,她终于熬不住的睡着了。
  石南听到耳边传来王美清均匀的呼吸声,扭头一看,见王美清已经睡着了,昏黄的灯光下,安静美好得就象爸爸描述过的天使。
  他怕王美清滚下床,轻轻翻了下身,把王美清搂到了怀里。
  王美清香甜的睡眠感染了他,他打了个哈欠,觉得眼皮有点发沉,挣扎了几下,也沉入了梦乡。
  罗老太,程爱淑他们忙完了手里的活,过来看他俩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景:石南搂着王美清,俩人头抵头睡的正香。
  罗老太笑着小声道,“搂的这么紧,八成是怕二丫从床上掉下来,这孩子年纪不大,还挺会照顾人。”
  “这是二丫,要换了兰兰,你看他管不管。”
  罗老太上前轻轻掰开了石南的手,把王美清抱了起来。
  因为怕王美清掉床,石南睡的比较浅,王美清被抱走后,他觉得手上一轻,一下惊醒了,忽的一下坐了起来。
  他以为王美清掉床了,吓得趴那儿就往床下看,“丫丫!”
  程爱淑赶紧喊住了他,“二丫被姥姥抱走睡觉了。”
  石南这才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喊了一声“妈。”
  程爱淑给他穿上鞋子,“回家了。”
  明天还有一天要忙呢。
  第二天,王美清睡的正香,就被外面的喧闹声吵醒了,睁开眼扒着窗户往外一看,看到院子里已经满是人。
  她也要去凑热闹。
  姥姥他们都在忙,屋里没人,看来要自己穿衣服了。
  姥姥怕她早上穿凉衣服,夜里都是把她衣服捂到被子里。
  王美清刚想把棉衣从被子里拿出来,就看到门被轻轻推开了,石南轻手轻脚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后头跟着石兰,石南一边往里走一边小声叮嘱身后的石兰,“轻一点,别吵醒二丫。”
  说完往床这边看了看,见二丫正忽闪着大眼睛看着他,高兴道,“丫丫你醒了呀,我给你穿衣服。”
  石兰兴高采烈道,“二丫快起来,我们去外面玩儿,外面可热闹了。”
  王美清,“……”她还是自己穿吧。
  “我自己穿。”
  说着就拿起棉衣往自己身上套。
  王美清还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不是她娇气,是她人还太小,有时候手脚还不大听她脑子的指挥。
  而且冬天穿的衣服厚,她短胳膊短腿的,够不着。
  以往都是姥姥帮她穿,今天她想自己穿,结果忙活了半天,棉袄只穿进去一只胳膊。
  太难为情了。
  石南爬到了床上,“哥哥给你穿。”
  王美清只好点头,“好。”
  石兰是个急性子,也跟着爬到了床上,“我给二丫穿。”
  说完,抓着棉袄就往王美清身上套,结果用力过猛,一下把王美清拽倒了。
  石南皱眉,毫不客气地赶自己妹妹,“毛手毛脚的,你下去,我给丫丫穿。”
  石兰不敢违抗她哥,只好乖乖地下了床。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们这儿确实有让小孩子滚床的习俗,你们那儿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吗?


第53章 刁难
  石南做事就比石兰靠谱多了; 细心地一件件给王美清穿了起来。
  石南低头给王美清系棉袄扣子,王美清正好能看到他低垂的睫毛; 长长的睫毛象两把小扇子似的; 随着眼睛的眨动,微微地颤动着。
  原来小哥哥是个睫毛精。
  王美清忍不住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石南的眼睫毛,石南好脾气地按住了她的手,“丫丫乖别闹; 赶紧穿上衣服,当心冻着。”
  王美清不好再动了,老老实实的让石南给她穿好了衣服; 然后石南又把她从床上抱了下来。
  刚穿好棉鞋; 罗老太走了进来,看到王美清已经穿好衣服了; 跟石南说道,“灶屋里有粥和蒸好的鸡蛋羹,南南带着妹妹去把饭吃了,今儿个家里忙,二丫和兰兰就交给你了,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她俩知道吗?”
  石南点了点头,“姥姥你放心,我会看好她俩的。”
  罗老太刚夸了石南一句“好孩子”,便看到孙桂枝和二狗子妈走了进来,俩人脸色都有点不大好看。
  罗老太让石南领着王美清和石兰去灶屋吃饭; 等到仨孩子走了,才问孙桂枝出了啥事。
  孙桂枝气道,“你问二嫂子。”
  今儿个的婚礼,孙桂枝是请的二狗子妈主事,大事小事都是她经手。
  二狗子妈叹了一口气,“还不是因为爱军他爷。”
  罗老太眉毛一竖,“这大喜的日子,那死老头子又整啥幺蛾子了?”
  二狗子妈,“哎哟,我就没见过这么能作的老头!”
  二狗子把缘由原原本本的跟罗老太说了一遍。
  今儿个王爱军结婚,老王头作为王爱军爷爷,和王奶奶都是必须要到场的。
  二狗子妈觉着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以压根儿就没往老王头有可能不来这上头想,更何况孙桂枝专门去跟老两口说过这事儿,具体日子也跟他们说了,老王头就是再糊涂,也不可能在大孙子的大喜日子里整事。
  还是大勇奶提醒她,说依老王头那德性,他不会就这么老老实实的过来,还是提前去确认一下的好。
  二狗子妈觉着有理儿,就喊了一个帮忙的妇女去老院跑了一趟,问老两口啥时候过来。
  结果问话的妇女回来说,老王头说他这两天身子不舒服,动不了,非要他过来的话,叫孙桂枝亲自去请他。
  去问话的妇女气愤地说道,“我去的时候,他蹲那儿抽烟,看着红光满面的,我可看不出他哪里不舒服,我看他就是成心为难人,想借机拿捏桂枝,爱军奶气得在旁边只抹眼泪,又拿他没办法。”
  今儿个王爱军结婚,女方要来不少人,他们不了解老王头的为人,见老王头和王奶奶不来,肯定会以为是孙桂枝这个儿媳妇不孝顺,跟公婆处的不好,所以公婆连这么大的事儿都不来参加。
  为着名声着想,今儿个无论老王头咋找茬,孙桂枝也得忍下来,而且还得依着老王头。
  就是罗老太,火气再大,也不会在今儿个发飙。
  老王头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在今天拿捏孙桂枝。
  二狗子妈听了问话妇女的回话,没有急着跟孙桂枝说,亲自又跑了一趟,想好好劝劝老王头。
  哪知老王头却是说啥都不听,一定要孙桂枝亲自去请他,二狗子妈是真没见过这么不明事理的长辈,气得差点吐血,最后实在没了辙,才跟孙桂枝说了。
  罗老太听了,眉毛一竖,“他爱来不来,别理他!”
  二狗子妈,“今儿个日子特殊,只怕有人说闲话……”
  “咱走的正行的端,谁爱说谁说,反正又不会掉块肉。”
  完了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该忙啥忙啥去吧。”
  就算是住闺女家,罗老太那也是一言九鼎。
  二狗子妈刚才被老王头给气了个半死,罗老太的决定也算是给她出了气,她哪有不听的。
  而且她也觉着,老王头那人,就得这么治,他越想当下答应着就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又被罗老太给叫住了。
  “要是有人问,就说他爷已经病得起不来床,怕是快不行了。”
  二狗子妈噗哧一声笑了,“行,听您的。”
  喜事又热热闹闹的往下进行了。
  老王头老神在在的在家里坐着,就等着孙桂枝亲自来请他。
  他都想好了,等到孙桂枝来了,他非好好摆摆架子不可,看孙桂枝以后还敢不敢再轻看他。
  老王头左等右等,都等了快俩钟头了,也没见孙桂枝来。
  这不对呀,按理来说,孙桂枝不该不来,他是一家之长,他不去,外人可是会说闲话的。
  眼看着日头都快要走到头顶了,新媳妇怕是都已经接回家了,孙桂枝还是连个影子都没有,老王头有些坐不住了,屋里屋外的直转圈。
  王奶奶大着胆子劝他,“他爷,今儿个可是咱家头一回娶孙媳妇……”
  老王头气急败坏道,“我还有仨孙子呢,不稀罕他这一个!”
  王奶奶不敢再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