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道仙武世界-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主于不仁不义之举!”
  突利语塞,不能作答。(他总不能说颉利可汗为兄,虎王殿下为弟吧!那样岂不更打谢虎王的脸…!)
  谢虎王一叹,说:“唉!本王也愿意以不流血的方式解决北虎军和贵部的矛盾,怎奈贵部开出的的议和条件太过苛刻,实难接受,这样吧突利可汗,你可先回去与颉利可汗好生商量再来,本王有时间,有耐心,相信你们会开出真诚友善的和谈条件的。”
  于是呼,突利可汗稀里糊涂的回马邑城找颉利商量去了。
  北虎军王帐内,谢虎王拍了拍凌敬的肩膀,说:“干得好,就这样拖下去,命令挖壕沟的百姓再加把劲,务必要把这防狼的篱笆扎牢实了。”
  君臣两个不约而同的露出一脸奸笑……
  就这样,突利可汗在马邑城和北虎大营之间来来回回穿梭了两天,中间数度提出各种版本的议和条件,均被北虎军凌敬为首的谋士一一否决。
  比如突利可汗说什么:“颉利可汗愿意把最美女的女儿嫁给谢虎王为妻……”
  话还没说完,就被凌敬打断,后者直骂颉利狼子野心:“天下谁不知道为主用情至专,到现在为止也只娶了邀月、怜星两位王妃,你一来可好,先是要坏了为主贤名,现在竟然还想让自己女儿做大,凌驾于两位王妃之上,简直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吓得突利连忙回去,再找颉利可汗商量。
  又比如什么:“颉利可汗愿意向虎王殿下称臣,从此岁岁朝贡,永为藩属。”
  凌敬又问:“既然同意岁岁朝贡,那你们先说说,今年的岁贡准备给多少?”
  突利大囧……
  谢虎王还出来打圆场说:“突利可汗不必在意,凌敬他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嘴快这毛病改不了。”
  突利连忙回应道:“哪里哪里,凌大人身为虎王殿下的臣子,理应为殿下分忧解难,在下也十分理解。”
  谢虎王话锋一转,问:“刚才凌敬这么一问,本王心中也甚是好奇啊,不知今年的岁贡,颉利可汗打算给本王点什么?”
  突利(~囧~)……
  两天过去了,和谈没有半点进展。(除了突利可汗在谢虎王面前混了个脸熟外)但城外的数条堑壕后面,又筑起了道道木质栅栏。这样一来,使得突厥大军突围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谢虎王算算日子,从围城到现在,四五天过去了,光靠马邑城中那七八口水井,怎么能满足得了十几万人马的饮用,要知道,马匹的饮水量可是大大超过人类的,突厥铁骑,十几万匹战马,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饮水问题。
  时间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没过多久,突利可汗又来了,这次他带来一张盖有王汗大印的空白诏书,其意不言而明,你们想要什么议和条件随便写,颉利可汗一一照办就是了。
  谢虎王和李靖、凌敬等文武对视一眼,心有灵犀。
  大元帅李靖站起身来对突利可汗说:“要想议和,我军只有简单的两个条件。其一:贵部交出所有战马。其二:颉利可汗大逆不道,搞得四边不宁,为天下苍生计,颉利可汗必须退位让贤。”
  突利可汗瞪大了眼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旁边的凌敬补充说:“虎王殿下的意思是,若是突利可汗能一肩担起突厥和北虎政权的和平重任,我方愿意配合阁下行事……”
  突利走了,他心中已有了决断,相信马邑城中的突厥大军里,有很多人抱着和他同样的想法,现在是时候了结这一切了。
  谢虎王咪着眼睛,若有所思。
  李靖问道:“殿下,我军是否要配合突利等人的行动?”
  谢虎王:“不必,本王相信,以眼下的形势,颉利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所以我军不但不用去配合突利他们的行动,反而要把突利等人准备逼宫的消息传递给颉利。”
  李靖恍然大悟:“殿下高明,这样一来,颉利势必和突利来一场火并,无论谁胜谁负,对我军来说都是好事。再者,经过此役,(东)突厥人心不稳,再也无法对我军造成威胁……”
  ………………………………


第三十六章 马邑之战(四)
  突利回到马邑城中去见颉利可汗,只推说北虎军要求大汗交出所有战马,兹事体大,小侄不敢作主,故而回来请大汗定夺。(颉利和突利本就是叔侄关系)
  颉利可汗闻言那个叫气啊,战马就是草原人的生命,岂能说给就给。北虎军提的这个要求简直是欺人太甚,先不说北虎军收了战马后,是否会如约让十几万突厥人平安回到草原去,就算平安回去了,战马短缺的(东)突厥各部,只怕会立刻四分五裂,甚至还会引来外敌入侵。
  王汗大帐内,突厥诸将吵成了一片,有脾气暴躁的将领,直接建议和城外的北虎军拼了,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不过这一建议直接被众人无视了,若是真能取胜,何苦在这里商量了这么多天和谈事宜。
  颉利也是心烦气躁,直接挥手让众人退下,自己好一个人静静的想一想。
  突利回到了自己的大帐内,召来亲卫嘀咕了几句,几名亲卫便急匆匆的出去了。不一会,原臣服突厥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落首领纷纷来到突利可汗这里。
  突利可汗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北虎军上上下下对大汗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深感厌恶,所以无论大汗开出什么样的和谈条件,北虎军都不会答应。除非有一天,大汗换了别人,才有可能达成和谈。”
  薛延陀部首领心思机敏,当即对众人说:“我部愿意推举突利可汗为大汗,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其他人一听这话,哪能还不明白,纷纷表示愿意共推突利可汗为王汗。
  突利的目的达到了,他霍然站了起来,拔出弯刀,和在场之人来了个歃血而盟。
  众人又商议了一阵,决定当晚就动手,因为诸部兵马已经开始断水了,此事宜早不宜迟。
  是夜,颉利可汗在王帐中心神不宁。
  有亲卫来禀报:“大汗,有人用箭射了封信进来,事关重大,不得不禀报大汗。”
  颉利可汗:“拿过来吧。”
  亲卫把信递给颉利可汗,只见信中用突厥语写了几个大字“突利欲反”。这一下,可把颉利惊出了一身冷汗,联想到突利这几天以和谈的名义进进出出北虎军一事,颉利感觉到,此事估计不会是空穴来风。
  颉利可汗急忙召集心腹将领来商议,有人提议,“大汗可派人去请突利可汗来大帐议事,若是他真敢来,此事权当是个笑话。若是他推说不来,其中必有隐情。”
  颉利立刻命人去突利那里,找他来王帐议事。
  突利正在自己的大帐中准备起事,哪知颉利可汗的亲卫来了,传颉利可汗之命,请他去王帐议事。突利还以为是自己某部的人走漏了风声,当机立断,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砍了颉利的亲卫,然后召集各部,一起朝王汗大帐杀去,一时间杀声四起。
  颉利可汗听闻突利联合诸部人马一起叛乱,顿时气得口吐鲜血,还好他的心腹诸将在此,急忙聚拢所部最精锐的四万人马,反击突利等人。
  两边铁骑不可避免的互相厮杀,大家都穿着同样的服侍,有着同样的肤色,在黑夜里难辨敌我,混乱中不少人为了保全自己,盲目的砍向四周之人。
  杀声、惨叫声响成一片,鲜血笼罩着整个马邑城。
  此战从深夜杀到黎明,数个时辰中,突厥铁骑倒下的人数,以万为单位。
  颉利可汗到底是众叛亲离,越来越多的突厥诸部在弄明情况后,选择加入到突利一方,对颉利所部的四万人马展开攻击。
  最终,颉利可汗的四万亲信被杀散大半,颉利自己的项上人头也没能保住。
  大局已定,突利可汗终于得偿所愿,坐上了王汗宝座。
  这时,城外战鼓震天般响起,砍杀了一夜的突厥诸部,这才反应过来,外面那头猛虎已经静待多时了,现在它准备亮出毛皮下所藏的利爪。
  突利可汗审时度势,知道抗拒北虎军无异于自找死路,连忙命人打开城门,放北虎军进城,而他自己则率领突厥诸部的首领,提着颉利和赵德言的首级,去城门口向谢虎王请罪……
  就这样,一场令天下英雄豪杰震惊的大战,以北虎军的全胜而告终。
  北虎军先锋尉迟恭颇有些气恼的对谢虎王抱怨说:“殿下,末将手下的儿郎们平日里操练个不停,就为了在这场大战中一展身手,可如今倒好,仗没打上一回,地倒挖了不少,这算哪门子事啊!”
  谢虎王哈哈大笑,回应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再说了,我们中原人追根溯源本来就是农耕民族,把挖地的本领练好了,保你一辈子衣食无忧~~”
  对于突厥诸部的处置,成了北虎军的首要议题。
  有人建议仿效秦汉时期打击匈奴那样,把他们赶得远远的。有人则建议在内地划出一块地来,供归附之人栖息。不过谢虎王总结两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推出了自己的方案,这方案的中心思想就是“祸水西引”。
  纵观草原历史,这里从来不缺强人和强大的势力。
  匈奴之后有鲜卑,鲜卑之后有突厥,突厥之后有蒙古……
  每当中原王朝衰弱时,草原游牧民族就会选择南征,大加掠夺,洗劫一番中原大地。至于为何要选择洗劫中原大地,草原上流传着这么一则生动的笑话。
  一个小孩问他爷爷:“爷爷,我们为什么要去抢中原人?”
  爷爷回答:“因为草原贫瘠,没有铁啊!”
  小孩:“抢那么多铁来做什么?”
  爷爷:“用来打造马刀。”
  小孩:“打造那么多马刀又用来做什么呐?”
  爷爷:“用来抢劫中原人啊~~”
  这简直就是游牧民族最生动的表现。
  谢虎王准备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观点,当然,这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但这值得尝试一下。
  谢虎王请来毕玄、突利可汗及其他突厥诸部的首领,共同商议两家的和平协议。
  首先,突利可汗代表(东)突厥诸部,对遭受战火的马邑民众报以诚恳的道歉,并列出了具体赔偿清单。对此,谢虎王也接受了他们的道歉,这使突厥诸部首领心中稍安,看来谢虎王不打算将他们一锅烩了…!
  然后,谢虎王和突利可汗当着在场众人的面,正式的签署了一份和平协定,双方约定,有生之年,绝不侵犯对方边境。若是一方遭遇天灾等自然灾害,另一方当施以人道援助等等……
  最后,双方还约定互开边市,谢虎王更直接点名,要收购草原的羊毛。对此,突厥各部首领均不明要领。
  谢虎王解释说,羊毛其实有大用,它可以很大程度上代替蚕丝来制作衣物。总之一句话,你们有多少羊毛,我就收多少,至于羊肉什么的,你们自己拿去吃了就是,若是觉得有多的,卖点给我们也成。
  这份协议达成后,可把突厥诸部的首领高兴坏了,平日里送都送不出去的羊毛,转眼间竟成了宝贝。众人都觉得选择突利当大汗是选对了,一年里光卖羊毛这一项收入,就比去中原抢劫几次还来得多。
  谢虎王更在自己的大帐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到场之人可谓是宾主尽欢。
  酒过三旬,谢虎王向突利可汗问其了草原上的情况。
  谢虎王:“突利可汗,你可知道汉初时期,与汉朝作战过的那支匈奴军队的后人去哪了吗?”
  突利:“虎王殿下,据本汗了解,那支匈奴军在战败后,向西逃去,听说进了沙漠后,就再无音讯了,估计已经全部死在沙漠中了。”
  谢虎王:“咦?那就怪了,本王前些时候听海外回来的人讲,有一支自称是匈奴人后裔的军队,在西方来回扫荡诸国,简直富得流油,本王还准备在平定天下后,派出一支远征军,去西方转转。”
  突利:“真有此事?这么说来,匈奴军队最终是走出了沙漠。”
  谢虎王:“应该不会有假,据说西方世界富庶非常,就是寻常百姓家里都存着几十两金子,更别说权贵了。可偏偏眼下的西方大地没有强国存在,处处都是割据局面,大大小小有上百个国家并立而存,有的小国只有数百士兵。更有甚者,直接从外面请雇佣军来守卫国家,你说怪不怪。”
  突利可汗及一班突厥诸部首领恍然大悟,怪不得匈奴残余军队可以在西方大地称王称霸,原来还有这样的原因。
  谢虎王也知道口说无凭,必须拿出点干货,一点一点的诱导草原游牧民族向西看,于是说道:“本王准备先派出一个商队,沿着匈奴人的足迹重新走一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诸位可有兴趣啊。当然,这中间的过程可能需要一到两年。”
  突利等人见谢虎王都开口了,哪还敢拒绝,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其中,但是这兵马到底派出多少为宜呐?
  谢虎王说,既然是一个商队出行,就不必太多的人,依本王看,不如就由武尊毕玄道友领头,北虎军出五百人,诸位部落各出一百人,共计一千五百人,多带些丝绸瓷器过去,看看能否大赚特赚,然后再做定夺可好。
  突厥诸部皆点头同意。
  由此拉开了谢氏丝绸之路的开端,也同时拓宽了草原诸部的眼界,而此行的领头人毕玄也被后人载入史册,成为了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一笔。
  ………………………………


第三十七章 邪王,你这是病,得治
  马邑一役,北虎军以微乎其微的代价获得了全胜,光战马就得了三万多匹。(当然是突利等人协商的,他们把颉利所部的战马尽数献给了谢虎王。考虑到不能让(东)突厥太过削弱,以防(西)突厥乘势来攻,所以谢虎王没对突利等人过多相逼。)更重要的是,此战之后,北虎军后方稳如泰山,可以放心准备南征一事。
  天下群雄见北虎军愈发强盛,连(东)突厥那么强大的势力都被打趴下了…!于是各自都打起了小算盘。
  江淮豪杰杜伏威又派人送来五万两黄金,这厮的理由竟然是上次蒙谢虎王出手施救以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好,一顿可以吃五大碗饭( ̄︶ ̄)简直比生病以前还好,这点黄金是为了表示谢意。
  谢虎王听闻后,差点没被茶水呛着,直叹杜伏威脑瓜子灵,是个妙人。引得旁边两位王妃一阵大笑。
  东溟派的单美仙(东溟夫人)携女儿单婉晶并整个东溟派来晋阳投靠其母祝玉妍。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现在天下大势已明,东溟派再也不敢到处卖兵器,不然难保有一天惹怒了谢虎王,瞬间就让她整派化为飞灰。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祝玉妍亲手杀了边不负,算是给单美仙报仇了,这也是她母女两和解的根本原因。
  此外,名噪一时的“双龙”寇仲和徐子陵不知被宁道奇用什么办法收为关门弟子,径自带回山门,悉心调教起来。据说寇仲因为嚷着要下山去争霸天下,被宁老头强行教育过多次…!最终,小寇子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老老实实的跟随宁道奇修行起来。(好可怜滴小寇子…!)
  北虎军南征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各部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拔得头筹。
  这一日,谢虎王处理完了公务,正在伸着懒腰,准备回去和两位王妃用膳了。
  突然,谢虎王觉察到了什么,他先吩咐下人们出去,然后又拿起大案上的公文,装模作样的看起来。
  一炷香功夫过去了,谢虎王心中甚是烦躁,暗道:“好你个影子剑客,本王原想和你见上一见,不料你在七十丈外就停步不前,你这是准备干什么,难道是想引得两位王妃发怒,来找本王的麻烦不成!”
  谢虎王等不下去了,两位王妃还后院等着本王回去吃饭呐!
  “咄~~”
  这一声从谢虎王口中发出,寻常人等均未听见,不过那七十丈外的影子刺客杨虚彦则像挨了雷击一般,直挺挺的从外面的房顶上栽了下来,被下面虎王府的侍卫发现,一把擒拿住了。
  谢虎王也不去理会什么杨虚彦,他把手中文案随手一丢,拍拍屁股,哼着小曲,自顾回后院去和大宅女、二宅女用膳去了。他心想,“抓了小的,不怕大的不来相救,到时候正好一睹石邪王风采。”
  果不其然,几日后的一个上午,虎王府外来了个重要的客人,他就是声名远播的大德圣僧。(邪王石之轩有几个身份,一个是官员裴矩,另一个就是大德圣僧。)
  谢虎王看着眼前这个有模有样的得道高僧,心想:“若不是知根知底,任谁也联想不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邪王石之轩!”
  宾主双方聊了起来,上到天文地理,下至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甚至还聊到了佛法,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赏之意,颇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感角!
  谢虎王有心要敲打一下石邪王,开口问道:“圣僧,本王在佛法中尚有几点不明之处,还望圣僧指点一二。”
  大德圣僧:“虎王殿下但说无妨,老衲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谢虎王:“听闻佛法有言;: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流,问君身在何处? 无过去心,无将来心,无现在心,还汝本来面目!当作何解释?”
  大德圣僧闻言,脸色微微一变,答曰:“此乃佛主劝世人看破红尘事,找回真我、通悟、追问人生,自我的真谛。”
  谢虎王:“本王疑惑的是,既有不在,就有存在。既有无心,就有有心。岂不闻空山不空的道理。”
  大德圣僧脸色大变,仿佛一下子被人点穿了什么似的,整个人微微的颤抖起来,似在做激烈的斗争一样。
  谢虎王继续加码说:“听闻世间有一人,练功练出了双重人格,其实在本王看来,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大德圣僧一脸阴沉的问:“不知虎王殿下有何高见?”
  谢虎王:“本王以为,那人所谓的双重人格,不外乎是其内心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罢了。回想一下,那人几次双重人格都是在何时发生的。第一次是被阴葵派上代宗主击败后发生的;第二次是被宁道奇击败后显现的;第三次是在其妻子碧秀心死后;第四次是在其主张攻伐高丽失败后……甚至他引以为傲的盖世神功,也是以逃跑见常的!(说的是【不死印法】,这可以说是大唐位面中数一数二的逃跑武功,就连四大圣僧都围堵不了它…!)可见此人心高气傲,容不得自己有半点的失败,可偏偏屡受打击,最终干脆以双重人格的形式来逃避现实。”
  石之轩听到此处,再也掩饰不住起伏不定的情绪,踩着【幻魔身法】,就朝谢虎王打来。
  石邪王自认为单凭速度,天下已经无人可及自己。想当年,面对四大圣僧的围追堵截,自己依靠【不死印法】和【幻魔身法】,在其中游刃有余,最后突围而去。所以此时,他主动攻向谢天虎,也是蛮有自信的。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不死印法】,它是石之轩以佛学义理中“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高深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又经过无数次生死之间的战斗,最终形成的一套高深武功。其原理和“太极”不谋而合,都是利用阴阳相生,物极必反的原理,通过真气的快速生死转换,以至真气源源不绝,不会有回不过气来的现象,并且能够随意在生死二气之间转变切换。
  石邪王在高速移动中,他拉出了数个残影,从各个角度一起出招,铺天盖地的打向谢天虎。只是他刚进入谢天虎身前三丈距离时,猛然觉得此间阳气大盛,如潮水一般向他涌来,瞬间就打破了【不死印法】的平衡。连【幻魔身法】运行起来,都显得枯涩无比,哪里还有半分之前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头。
  谢虎王平平无奇的一掌击出,后发先至,正好与石邪王两掌相撞。
  “砰”
  大厅内的桌椅器皿被外溢的真气撞得四下横飞。
  石邪王面露惊色的问道:“刚才那招,可是武尊毕玄的【炎阳大法】?”
  谢虎王哈哈大笑,回答说:“哈哈哈哈~~邪王果然有几分眼力,这正是本王借鉴毕玄【炎阳大法】中的原理,创出属于自己的【紫阳领域】。一入领域,生死皆操在本王一念之间。”
  石邪王:“虎王殿下好本事,再试试石某的【不死七幻】”说着,隔着几丈外,一招【以身试法】就朝谢天虎头顶打去。
  谢虎王毫不在意,双手举过头顶,虚托一顶,就让石邪王的招式落不下来,如同隔空举鼎一般。
  石邪王大惊:“这……这是宁道奇的【散手八扑】?”
  谢虎王:“邪王好眼力,你可输得心服口服?”
  石邪王:“殿下怎会宁道奇和毕玄的看家本领,莫不是他二人得了殿下天大的好处?故而把自家绝学都传授给虎王殿下了。”
  谢虎王颇有些自豪的回答道:“邪王想多了,本王不过是做到了“法御万物”这一点。”言罢,谢虎王照着石邪王刚才的样子,踩着【幻魔身法】游走起来,其速度远比石之轩快上好多,直把石邪王看得哑口无言……
  ………………………………


第三十八章 石邪王终成正果
  石之轩焉了,他本以为魔攻大成之后,天下再无敌手,却没想到最后竟是这般结局,真是可笑、可叹、可悲、可怜。
  谢天虎饶有兴致的看着一言不发的石之轩,心说:“不管你哪重人格出来,本王都能将他打趴下,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 ̄)”
  此时的石邪王真是万念俱灰,回想起往日的所作所为,还真如先前谢天虎所说的那样,他一生都在逃避,他的高傲不容许他有任何的失败,先是负了祝玉妍,后又负了碧秀心,再后来连大隋江山落败,也有他很大一部分原因。(大唐双龙传中,就是裴矩(石之轩)给杨广出的馊主意,让其讨伐高句丽,但同时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一边消耗门阀势力的同时,一边又让高句丽自己投降…!试问,这怎么可能行得通!)
  石之轩身上的生气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浓浓死气。
  谢天虎见差不多了,颂唱起来:“圆觉妙心句空花,空花灭已金刚性,依幻说觉亦名幻,幻觉无觉未离幻,知幻即离离方便,离幻即觉未渐次;一切众生本来佛,无修无证现金刚,轮回空花本无生,空花灭时无所灭。”
  石之轩这苦海梦里迷人露出惊慌错愕神色,彷似如梦初醒。
  “非性性有圆觉性,循诸性起无取证,实相无无无无,幻化现灭无证者;如来寂灭随顺得,实无寂灭寂灭者;一切障碍究竟觉,得念失念皆解脱”
  禅音消去,石之轩回复往昔神采,他双手合十,朝谢虎王一拜,此时的他,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名有道高僧。
  大德圣僧:“多谢殿下点醒贫僧,从此世间少了个石邪王,多了个真和尚。善哉~~善哉!”
  谢天虎回了一礼,说:“这一礼,是本王代表千千万万的中原百姓,感谢圣僧昔日只身赶赴草原,单凭一己之力,就分裂了外敌突厥,使得长久以来,草原游牧民族压着中原农耕民族打的局势为之翻转,此等天大功劳,理应嘉奖。”(大唐双龙位面中,就是裴矩(石之轩)之身赶赴草原,把强敌突厥活生生的离间,让其内部分裂,从而形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这两个互相仇视的集团,使其互相攻伐,无力南下,这才让中原农耕民族喘过气来。)
  大德圣僧两眼生辉,仰天长笑,念道:“成法破法名涅檠,智慧愚痴通般若,菩萨外道同菩提,无明真如无差异。它日殿下若是有心,还望关照一下石某之女青璇。”
  谢虎王一言千金的回答说:“既然圣僧开口了,本王这就派人去把石姑娘找来,收为义女,视如己出。”
  大德圣僧闻言,又朝谢虎王一拜,然后甩开大步,潇洒而去,消失在街道尽头。
  多年之后,大德圣僧以弘扬佛法为己任,游走在周边各国,直接、间接的消除了数场刀兵之祸,广为后人称赞。
  谢虎王看着王府前随风飘扬的“虎”字大旗,不由念出:“风吹旌旗摇,佛曰皆心动。果都由心起,亦都由心灭。”
  解决了石邪王,谢天虎又派人把影子刺客杨虚彦给放了,同时还传话与他:“不是你的,终归不是你的,若是强夺硬取,最终只能化为天地间的一点尘埃。”
  处理好了闲杂琐事,摆在谢虎王面前的就只剩南征这一件最重要的大事了。
  北虎军的高层连续开了几天军事会议,来讨论南征方案。
  最近一直打胜仗的北虎军将领们有些飘飘然了,他们认为连强大的(东)突厥都被自己们打败了,更何况是南边的那几个小杂毛了…!再加上近来佯攻王世充所部的徐世绩、罗士信等人出乎意料的取得了惊天战绩,他们把王世充所部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龟缩于洛阳城一带的几处城关不敢出战。这就使得北虎军将领们更加看不起南方势力。有人甚至再次提出宋金刚以前的方案,主张派遣一支精兵,直接从龙门关进入关中,一举拿下长安,再转而夺取洛阳,最后居高临下,一股荡平南方诸侯,统一天下。
  谢虎王心说:“骄兵必败啊!看来是时候敲打敲打诸将了。”
  谢虎王转头对宋金刚问曰:“宋将军,以你估计,要扫平洛阳的王世充和长安的李渊,我们需要派出多少人马为宜?”
  宋金刚有些骄傲的回答说:“回禀殿下,以末将看,十万步军,三万骑军足矣。”
  此话一出,大殿内议论纷纷,显然有些人对宋金刚的说法有些异议。再怎么说,王世充所部和李渊所部加一起也有三十来万人马,而且洛阳、长安是两座天下闻名的坚城,单凭这点人马去打他们,似乎有点少了……
  谢虎王又看向刘黑闼,问他需要多少人马才能平定长安、洛阳。
  刘黑闼这厮为了争得先锋之位,也顾不得许多,直接回答道:“殿下明鉴,末将只需五万骑军,就有信心一举荡平王、李二贼。”
  他这一说,大殿里顿时炸开了锅。就连宋金刚都不干了,站出来反驳道:“刘将军好大口气!五万骑军,野战尚可,但又要占领城池,又要与敌接战,你这点兵马如何应付得过来?”
  刘黑闼一条黑道走到底…!回答说:“宋将军多虑了!末将以为,只需先打上两仗,王、李二贼所部必然望风而降,到时候,自然就有免费的步军帮忙接收城池了。”
  刘、宋两将为争先锋一职,直接在大殿内互相反驳,吵得沸沸扬扬,大有去校场比如夺帅的架势。
  “咳咳~~”
  谢虎王咳嗽两声,众将闻之安静了下来,静等虎王殿下发话。
  谢虎王对徐世绩问道:“茂公,以你看,当初王世充是怎么以弱胜强,打败瓦岗军李密的?”
  徐世绩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把李密如何轻敌冒进,如果稀里糊涂的败给王世充一事说得明明白白。这时众将均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