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道仙武世界-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虎王对徐世绩问道:“茂公,以你看,当初王世充是怎么以弱胜强,打败瓦岗军李密的?”
  徐世绩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把李密如何轻敌冒进,如果稀里糊涂的败给王世充一事说得明明白白。这时众将均反应过来,虎王殿下的意思让大家不要掉以轻心,骄兵必败。这下子,没人再吵着闹着争先锋了。
  谢虎王:“非是本王故意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兵者,国之大事,不能不察。这两年,长安的李阀已经扫平了薛举、李轨两部,兵势已有大幅度回升。且如今我军势大,李密和王世充势必联手抗衡我军。他两部加在一起,足够三十万大军,岂可小看。药师,你怎么看?”
  李靖上前一步说:“殿下说的是,末将观李阀之中,秦王李世民甚会用兵,此次南征,他当是一大劲敌,还望殿下早做准备。”
  谢天虎见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抛出自己的方案了,这才说道:“本王也知李阀不好对付,若是让他和王世充所部汇合了,以洛阳一带的坚城为屏障,还真是不小的麻烦。是以本王觉得宋将军以前提出的方案不错,只是要稍加改动一下。”
  宋金刚见谢虎王当着众人面夸奖了自己以前的方案,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胸膛,对着旁边的刘黑闼一咧嘴,直接迎来了对方的白眼…!
  李靖:“殿下的意思……莫不是以一部偏师出龙门关,直接进关中拖住李阀,让其无法分身去救王世充,而我军另一部则先打王世充,最后两军汇合与李阀决战于关中大地?”
  谢虎王:“还是药师知我也!不过去拖住李阀的这支兵马不是偏师,而是主力。本王准备以药师为主帅,苏定方为副帅,统领罗艺部、王伏宝部、尉迟恭部、宋金刚部、徐圆朗部、王薄部等人马,总计二十万步军,一万骑军,出龙门关,直奔关中,与唐军形成对峙局面。而本王则率领徐世绩部、罗士信部、刘黑闼部、虎王亲军等,共计五万步军,五万骑军,出河南,直奔虎牢关,先打败王世充再说……”
  ………………………………


第三十九章 大战虎牢关(一)
  虎牢关位于荥阳市西北十八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其壁立千仞,南连嵩岳,北临黄河,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东都洛阳的门户。历史上也是通往关中的要道,有“锁天中枢、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帝王兵家必争之地。
  楚汉争霸时,刘邦和项羽在此争城夺关;东汉末年,吕布在此大战刘、关、张,更使虎牢关威名大震。
  此番北虎军南征,天下震动。有不少人都打着浑水摸鱼的念头,不过嘛,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
  为了防止江淮一带的群雄们起什么不切实际的念头,谢虎王直接给杜伏威去了一封信,信上言明,若是老杜能倒向自己这一边,把江淮一带的群雄给看牢了,日后定有厚报,就算不能给你裂土封王,一个公侯是铁定跑不了的,荣华富贵指日可待。若是老杜你也一心要来称称自己的斤两够不够一统天下,那么青徐一带(青州、徐州),还有八万北虎军枕戈待旦。
  杜伏威也算是个明白人,他哪能不知道,看似抱团的江淮群雄其实就是群乌合之众,凭这些人去夺取天下,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话!于是老杜打定主意,要去抱谢虎王这条粗腿…!他命令所部人马封锁河道,禁制江淮一带的群雄北上搅局,算是给北虎军递了个“投名状”了。(历史上,杜伏威也是看清了李阀能夺得天下,从而一战未接,便率部投降李阀。只可惜事后因为辅公佑谋反,并且诬陷在长安享福的杜伏威,从而使其被李渊斩首。)
  话说洛阳的王世充听闻北虎军南征的消息后,吓得一日三惊,他一面派人去关中向李阀求援,一面汇集大军于虎牢关,准备凭借其地势险要,来阻挡北虎军的进攻。(此前北虎军的一只偏师(徐世绩、罗士信所部)就已经把王世充的军队打得找不着北了,现在北虎军主力南征,还不把这厮吓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两路北虎军同时南下,大大出乎了群雄们的意料之外。主力由李靖带领,出龙门关,直奔关中而去,顿时把李阀上下惊得鸡飞狗跳,还以为北虎军准备要先对他们动手,唐皇李渊急忙以秦王李世民为主帅,统领十八万关中子弟,前往退敌。另一边,李渊还派人去东都洛阳王世充那里搬救兵。(好家伙,李渊和王世充互相派人去对方那里搬救兵,若是双方使者在半路遇见了,当不知做何感想…!)
  另一路由谢虎王亲自率领,以五万骑军为主力,日行百里,不几日就来到了虎牢关下,与王世充的军队对峙起来。
  王世充见北虎军来得甚急,且多为骑军,显然是比步军及攻城器械先一步到达,于是命令属下紧守城关,不得出关与北虎军野战。为了防止谢虎王仿效破晋阳城那般,王世充还特意命人用巨石把城门洞给堵死了,摆明了要用乌龟战术拖垮北虎军。
  见王世充的军队不敢出关野战,北虎骑兵也只能无奈的先驻扎下来。又过了几日,北虎军五万步卒也陆续到达,并带来了大量攻城器械,大战一触即发。
  谢虎王把徐世绩、罗士信、刘黑闼以及随军参赞凌敬、袁天罡、李淳风等找来,商量如何攻破虎牢关,一举打败王世充。
  面对变身老乌龟一样的王世充所部,众人也没什么好的建议,刘黑闼主张干脆先攻一攻再说。对此谢虎王有不同看法,虽说北虎军精锐无比,但强攻虎牢关却未必能收到效果!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个坚固的堡垒是攻不破的,只是方法不同罢了,越是坚固的堡垒,越是容易从内部攻破。
  在谢虎王看来,王世充所部最大的致命伤就是成份太过驳杂。
  王世充所部原本是江淮军,是被杨广调到洛阳来剿灭瓦岗军的,在与瓦岗军经过大大小小百多场交锋后,以前的那群江淮士兵死伤大半,空缺由洛阳本地的子弟补齐。尔后又经过数场大战,洛阳本地的子弟也死伤殆尽,好在王世充最后时刻翻盘,打败了李密,从而接收了瓦岗军残部才得以恢复军力。但是他接收的瓦岗军残部里面不但分为翟让旧部和李密所部,更有大量的骁果骑降卒,是宇文化及战败后归顺李密的。如此一来,你说王世充部主力算是什么构成的!江淮军?洛阳军?瓦岗军?骁果骑?
  既然王世充所部成份驳杂,那自然而然的人心就不齐。
  有道是:一样米养百样人。更何况是一只十多万人的军队了。
  谢虎王对徐世绩问道:“茂公,王世充所部中,以前的瓦岗军占多大成份?”
  徐世绩:“回禀殿下,以末将估计,至少占半数以上。”
  谢虎王继续追问道:“茂公、罗将军和刘将军可还有和以前的瓦岗旧友有书信往来?”
  徐世绩、罗士信、刘黑闼这三个瓦岗老人,一起跪下,说:“虎王殿下明鉴,末将等人确实有和昔日旧友有过书信联系,但其中只谈友谊,并未涉及任何军政要事。”
  谢虎王哈哈大笑,说:“三位将军请起,你们误会拉,本王的意思是,想破这虎牢关,可先从书信方面下手。”
  徐世绩思量了一会,硬着头皮回答:“殿下,瓦岗旧部多为单雄信掌控,他和末将虽发誓同生共死,但眼下各为其主,想要劝说他为内应,只怕很难……”
  谢虎王:“本王也知道单雄信为人,想要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反水,可能性不大。所以本王的意思是,三位将军,从今日起,不断写信给虎牢关上的瓦岗旧部好友,信中只谈友谊,不讲其它。”
  徐世绩有点明白谢虎王的意思了,离间计。不管对方怎么想,反正我方就是不断的写信射入虎牢关中,写得多了,肯定要被王世充知道,后果可想而知,以王世充那种间歇神经质,就算表面上依旧信任瓦岗旧部,但暗中肯定要搞些小动作,以防万一。如此久了,双方肯定要起冲突。
  谢虎王又对凌敬说:“本王知道瓦岗旧部多为河南一带百姓,他们的亲朋旧友也多为河南一带的本地人,你可与茂公一起,尽量多找些人来,使其在军前效力,比如挖壕沟什么的,每人按战兵标准定期给以俸银,另外再许诺战后给予每人五亩熟田作为赏赐。”
  凌敬不愧为聪明人,瞬间就明白此中关键,这是要乱虎牢关上的瓦岗旧部军心,若是关上的守军知道了,他们的亲人朋友都在对方营中效力,并且吃得好,住得好,还有饷银拿,当作何感想!那王世充知道了,又作何感想!这就是摆明了告诉王世充,我要离间你部下,你能怎样!
  众将依计行事去了,谢虎王单单留下了袁天罡和李淳风。
  谢虎王:“天罡、淳风,依你们看,这虎牢关该怎么破?”
  袁天罡笑着回答道:“殿下带我们二人前来,不正是已经想好了破关之计了吗!”
  谢虎王哈哈大笑:“哈哈哈哈~~你我君臣三人,不妨仿效古人,各自把计谋写在掌中,互相应证。”
  于是三人各执毛笔,在手中写起来。
  不一会,三人站好,同时伸出手掌,只见袁天罡和李淳风掌中各自写了个“土”字,谢虎王掌中写了“土攻”两字,三人心有灵犀,哈哈大笑起来……
  ………………………………


第四十章 大战虎牢关(二)
  自从北虎军来到虎牢关下,王世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这厮是吃不好,睡不好,生怕哪天一觉醒来,自己就成了北虎军的阶下囚了…!
  没过多久,就有人禀报,说是关下的北虎军中似乎有人在给关上的某些人传递书信。
  王世充也不是吃素的,他好歹也是个身经百战的将才,稍加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关键,这是北虎军的离间计。为此,王世充还当着众将的面讥笑北虎军是黔驴技穷,眼看不能破关,便想用离间计来离间众将,他表示自己对众将的信任一如既往。
  但到了后来,情况开始越来越偏离王世充的预料了…!
  关下的北虎军射进来的书信越来越多,虎牢关上王世充所部里的瓦岗旧人,上至将校,下至士卒,很多人都收到了亲朋好友们的来信。多的时候,一晚上可以射进数百封书信,这就让王世充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于是王世充以加强守备为由,强行给瓦岗旧部的将领们,每人安排了一个王姓副将,并且下令,凡是北虎军夜间射进来的书信,一律上缴,若有私藏者,以军规论处。王世充的这些举动让以前的瓦岗旧部人心浮动,连单雄信也弹压不住。
  没过几日,更恶劣的情况出现了…!几万民夫出现在北虎军大营中,他们挥起手中锄头,担起肩上簸箕,沿着虎牢关阵前,挖起壕沟来。虎牢关上的守军惊奇发现,那些人当中,有不少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而且看样子,那些人都是自愿前来的,并没有受到胁迫。这一情况被一传十,十传百的迅速传开,不少王世充所部里的瓦岗旧人,都纷纷上关来查看,寻找是否有自己的亲朋在关下劳作。关上、关下不时还传出呼朋唤友的喊声。
  关下某人:“三娃子,你听得见吗?我是你二叔。”
  关上三娃子:“二叔!你咋来这里挖壕沟拉?快回家去,这里危险。”
  二叔:“三娃子,你这是吓唬谁呐,我还就不信你能出关来把你二叔给砍罗!实话告诉你,二叔在北虎军吃得好,住得暖,还有银子拿,战后更可以分得五亩熟田,这等好事,上哪去寻啊!为了这个劳作名额,二叔可是拼了老命才抢来的…!”
  三娃子:“二叔此话当真?有银子拿?战后还能分田分地?”
  二叔:“当然是真的,难不成二叔还会骗你!二叔来这里劳作五天了,已经领到了三钱银子,每天还有肉吃,这在当今世道,哪家有比北虎军更好的!”
  三娃子还想问点什么,只听虎牢关下一阵锣响。
  “哐啷~~哐啷~~开饭罗,今天吃羊肉汤,这可是正宗的草原肥羊……大伙赶快过来排好队……”
  于是乎,挖壕沟的队伍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回去吃饭了。片刻功夫,一阵阵肉香飘到关上,虎牢关的守军们纷纷做着思想斗争,无视这股羊肉香味…!
  当然罗,有不少士卒和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对北虎军的待遇很是向往。
  某人:“三娃子,你说咱们多久没领过饷银,没吃到过肉了?”
  三娃子:“……”
  当亲卫将此时报告给王世充,惊得正在吃饭的王世充差点没被噎死…!他连忙亲自上关来查看情况,结果真如亲卫报告那样,关上士卒人心浮动,若不是提前用巨石把城门洞堵死了,只怕当下就会有人反出关去也未可知。
  王世充明知这是北虎军用的离间计,却束手无策,他只得传令以前的骁果骑、江淮军等部尽数上关,换下关上的瓦岗军旧部。
  只是这样一来,瓦岗旧部更是人心离散,连单雄信也快成了孤家寡人…!
  不过嘛!王世充这么做,也有好处,那就是关上关下不再呼朋唤友了,大家各干各的,相安无事。
  北虎军似乎十分钟爱挖地这项伟大的运动!他们组织民力,沿着虎牢关挖了一条又长又宽的壕沟,并且还在壕沟后面竖起了高大的栅栏,这让王世充等人很是看不明白。
  王世充召集众将,讨论起北虎军为何会这样做,莫非是他们得了失心疯,准备以这种方式来围困我军?
  有将领说:“会不会是北虎军见虎牢关难破,故而使的疑兵之计,说不定他们的骑兵部队已经从河东绕道去关中了,留下部分步军在此,故布疑阵,好拖住我军。不然他们若是想困住我军,那条又宽又深的壕沟已经足够了,为何还要在后面修建高大的栅栏,分明就是不想让我军看清栅栏后他们的真实情况。”
  别说,这个将领的说法很有道理,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有人更提议,干脆搬开城门洞里的大石,派出精锐部队,出去试探一下。
  这时候,另外一部分将领有不同意见了,他们反驳说:“北虎军就是因为求战不得,所以才这般无奈的徒耗军力,故布疑阵,诱使我军出击,我等岂能中计。只要安心守好城关,其它的一律视而不见,就算北虎军骑兵真的绕道去支援关中那支北虎大军,一时半会也打不垮李阀军队,到时候得到了情报证实,我等再行商量,或主动出击,或驰援李阀也不为迟。”(这些人显然是在之前与北虎军的交战中吃过大亏,属于被打怕了那类人。)
  王世充更倾向于后者意见,他也是被北虎军打怕了,生怕主动出击会中埋伏,更怕人心浮动的瓦岗旧部会乘机内乱。于是王世充拍板决定,不管虎牢关下的北虎军怎么动作,都不许开关迎敌。更不许任何人借任何名义搬开堵在城门洞里的大石,违令者斩。
  另一边,谢虎王也在和袁天罡、李淳风等人商量着破关事宜。
  袁天罡和李淳风按照谢虎王的意思,亲自勘测地形,制定了一条土攻路线,就在高大的栅栏后开挖。为了防止被虎牢关守军提前发现,北虎军还隔三差五的去关前挑战,分散守军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每晚依旧射进去若干书信,不过这些都是直接对关上守军的劝降信,这么做,是要让王世充把注意力放在内部将领身上,从而忽视关下的北虎军。
  由于有两位大师级的地质专家亲自坐镇指挥,土攻作业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难题,经过十数日的日夜挖掘,一条密道直通虎牢关内的一角。
  只不过,密道一次进不了多少人,若是被敌军发现了,把出口包围起来,以水灌之,又或是以烟熏之,必然会使后面的部队全军覆没。所以谢虎王只打算投入一千精锐进去,这一千精锐全部装扮成王世充军队的模样,只是手臂上绑了条白带子以示区别。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打开城门,只要让城外的五万北虎铁骑入关,相信片刻就能击败王世充的军队。
  当然,以一千人去打开数万重兵防守的城门,这很需要技巧,尤其是还要搬开城门洞里堆积的石头等物,就更需要时间了。为此,谢虎王打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先是让人寻了个和王世充长得差不多的死囚,把他装扮得和王世充差不多(工部尚书鲁妙子亲手做的人‘皮面具岂是等闲,别说是黑夜里难辨真假,就算是大白天,一样让人分不出真假来!)然后捆绑起来一起带入地道里面去,作为出奇制胜的法宝。(王世充是怎么打败李密的,谢虎王就准备怎么打败王世充( ̄︶ ̄)
  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第四十一章 大战虎牢关(三)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由猛将罗士信亲自带领的一千北虎军精锐,悄悄的进入了地道,朝虎牢关内摸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打开城门。
  不多时,这支假扮成王世充军队的北虎军精锐就从秘密洞口现身虎牢关中,只是刚出来不到五百人,就被巡逻的王世充所部察觉,上来询问,北虎军当机立断发起攻击,迅速的消灭了这支巡逻队伍,但也惊动了附近的其他守军。
  罗士信见事已至此,迅速按照战前制定的预备计划,将进城的一千精锐分作两队,一队两百人直接朝关内王世充大营里奔去,沿途四处放火,制造混乱,并大喊:“瓦岗旧部反了……瓦岗旧部反了……他们杀了郑皇(王世充国号“郑”)。”另一队八百人由罗士信带领,押着假冒的王世充朝重兵把守的虎牢关上疾行。
  话说虎牢关上的几万守军,见关内四处起火,喊叫声、救火声响成一片,却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均一头雾水,甚是迷茫。
  这时,一支不到千人的“瓦岗旧部”出现了,他们直奔虎牢关城门洞而来。为首之人对着数万守军大声喊道:“兄弟们,关内的数万瓦岗旧部全都反了,现已准备献关投奔北虎军,不想死的弟兄,跟着我一起,反了吧!”
  守关武将本是王世充的一个远房亲戚,岂能听他胡说八道,当即就下令准备放箭,射死这群逆贼。
  不料那“瓦岗将领”大手一招,数名刀斧手押着“王世充”走到前面来,那将大喊:“守军弟兄,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清楚了,这是谁!”
  数万守军放眼瞧去,顿时亡魂大冒,郑皇怎都被他们抓了,这可如何是好?
  那个王世充的远房亲戚看了又看,这确实是“王世充”无疑,这下子,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总不能让弓箭手们将郑皇一起射死吧!
  罗士信也不等守军将士回过神来,直接当着数万人的面,一刀把“王世充”砍成了两段。顿时让数万守军一片混乱,无论是将校还是士卒,都失去了正常该有的思维理念,到处都乱作一团。(主帅都被人当面砍了,这仗还怎么打!各自回家逃命去吧……)
  罗士信抓住机会,一面派人搬开堵在城门洞里的石料,一面命人到处呼喊:“王世充死了,大伙一起去投奔北虎军分田分地过好日子。”这让关上混乱的守军更加混乱,还真有上千郑军下得关来,加入到搬运石料的行列里。
  守军将领见军心已变,大势已去,率先领着心腹亲信往自家方向跑了,这厮显然是准备开溜…!
  这样一来,其他士卒更是不知所措,不少聪明人已经有样学样,抛下兵刃,一拍屁股跑了…!更多的人则是进退两难,眼睁睁的看着这支瓦岗旧部,一点点的搬开堵在城门洞里的石木。偶有几个想放箭的弓箭手,都被旁边的同伴及时制止住了。(笑话,你想死,就去死。但千万别拉着众人一起跟你陪葬…!)
  关外早已等候多时的北虎步军,见关内起火,立马战鼓擂动,推着各种攻城器械,潮水般的向虎牢关城墙涌来……
  却说另一边,王世充本来睡得好好的,不料被亲卫叫醒,待听到关内到处起火,四下更有人喊着:“王世充已死,瓦岗旧部谋反”之类的话,老王心中猛的一惊!这不就是自己以前打败李密时所用的绝招吗?感情北虎军竟然厚颜无耻到如此地步,用自己的办法来对付自己!
  于是老王赶紧穿戴好铠甲,在亲卫的保护下,出了府邸,力图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奈何人力有限,到处都乱糟糟的,无人听得他指挥。更有不少瓦岗旧部,本就对王世充近来的一些作法很不满,待见到此般情况时,更是结兵自保,根本不管王世充那厮的死活。如此一来,令旁边的不少友军,真的以为是瓦岗旧部谋反了,都互相提防,冷眼旁观,以待局势明朗再说。
  突然,关外北虎军战鼓大响,众人都知道,蓄势已久的北虎军终于亮出了它的第一击,不过这第一击也是致命的一击,用武功的说法就是“见血封喉。”
  王世充大急,他哪能不知道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连忙命令亲卫打出他的帅旗,向关上移动,不料刚刚走了几百米,就遇见关上溃退下来的守军。
  王世充的亲卫们抓住几个溃军一问,说什么的都有,有说“郑皇已死,守军半数叛变,半数溃退。”有的说:“北虎军已经打开了城门,数万铁骑已经入关了。”
  更凑巧的是,王世充那远房亲戚(守关将领)也领着一众亲信跑了过来。当他看到王世充活生生的在自己面前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老王三两句话就问明了前因后果,心知完了。
  这时,大地传来了轻微震动,有经验的老兵们都知道,这是大规模骑兵正向这里奔来。
  果然,高头大马的北虎铁骑出现在王世充等人的眼里,他们像割麦子一样大片大片的收割着郑军将士的首级。片刻功夫就冲到王世充亲卫部队的前面,大加砍杀起来。
  北虎骑兵为首的那个将领,眼神比较好,他一眼就看到了阵后的王世充,欢快的大声叫起来:“我刘黑闼真是走了大运,竟然在这里撞到这么条大鱼,这下子可以和罗小子的开关之功有得一比了,众将士听令,全力向前,莫放跑了王世充……”
  短短两个时辰不到,王世充引以为傲的虎牢关和十二万大军就被北虎军全部拿下了,连同王世充本人在内的郑军上下,除了部分临阵易帜的守军外,余下的不是成了北虎军的刀下亡魂,就是做了俘虏。
  谢虎王对此战的战果非常满意,当场斩杀郑军两万余人,投诚六万多人(多数为瓦岗军旧部,少数为关上守军),俘虏三万多人,可谓是一举歼灭了郑国所有的有生力量。
  谢虎王先是大加赞赏了单雄信等瓦岗旧部,夸他们顺应天时,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流血冲突,为北虎军的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在安抚了众多降将之后,这才看向自称为郑皇的王世充。
  王世充也知道,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道理,向北虎王求饶起来。
  王世充:“王某有眼无珠,不识真龙天子在此,枉自称大,才有了今日之祸端,还望虎王殿下大人大量,饶王某一命。”
  谢虎王知道,在这乱世中称皇称帝者数不可数,王世充这样做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杀与不杀,皆在一念之间。
  思考片刻,谢虎王想到个主意,开口对王世充说:“汝不识天数,罪大恶极,本该当斩。但本王念及你昔日护民有功,特此赦免你全族。不过中原之地,是没有你等容身之地了。”
  王世充:“不知殿下欲把王氏一族放到哪里去,莫不是高句丽?新罗?百济?”
  谢虎王:“都不是,本王打算开拓西域,要知道西域地界广阔,不下于中原,那里大大小小并存者数十个国家,本王特许王氏一族前往西域,若是你们真有本事,就在那里站稳脚跟,甚至夺下几国。”
  王世充:“殿下就不怕王氏一族在西域重新做大?”
  谢虎王:“在汝全盛时期尚且不是本王一合之敌,何况是将来本王一统天下,岂是尔等可以比肩的。汝尽管去西域一展身手,若是将来缺人,本王甚至还可以移民给汝几十万人,让尔等在那边坐大做强!”
  王世充服了!谢虎王的气魄非他王世充可以比拟的!他当场写下数道文书,要求洛阳一带的郑军残部全都向北虎军投降,就这样,河南之地尽归北虎政权。
  在洛阳短暂的休整后,谢虎王带着五万铁骑,向着关中进发。
  ………………………………


第四十二章 关中之战(一)
  随着洛阳王世充所部的覆灭,关中的李阀越来越岌岌可危。不少门阀世家都开始打点行装,向着汉中进发,以期躲避刀兵之祸。
  长安唐皇宫里,李渊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坏,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没有以前那种长者风范,取而代之的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想要最后一搏,以求翻本。
  李渊先是胡乱发了一通脾气,杖责了几个无辜的太监和宫女,这让下面的百官们个个噤若寒蝉,生怕引火烧身。
  李渊向长孙无忌问道:“秦王已经与李靖那厮对峙快一个月了,为何迟迟不肯进攻?”
  长孙无忌恭恭敬敬的回答说:“回禀陛下,那李靖本是北虎军中的一员帅才,手下又大多是能征惯战之将,且兵力在我军之上,是以秦王不敢轻动。”
  李渊心里那个叫气啊,破口大骂道:“好一个不敢轻动,这下好拉!李靖的那支军队还没赶出去,关中大地又迎来了谢贼五万铁骑的生力军,这让寡人如何应付?”
  长孙无忌本是文职,对军事一知半解,根本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在下面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来,被李渊大骂无能,命殿前卫士拖出去杖责三十,赶出宫去。
  这下子,百官们更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唐皇,换来一顿板子是小,丢了性命是大…!故而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太子李建成见状,站出来建言道:“父皇明鉴,长安府库中兵器甲胄不计其数,可下令把长安城中各大世家、门阀的家丁护院都组织起来,上城助战,然后再组织城中青壮上城协防,如此算来,可得七八万人马,加上长安本来的三万多守军,共计十多万人,足以抗衡北虎军一段时日。等二弟战胜了李靖所部,自然会回军前来解长安之围。”
  李渊颇有些欣慰的看着太子,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靠得住。
  李渊当即下令关闭长安四门,无令不得放任何一人外出,守城之事按太子所说的办。并派人飞马传信给秦王,让他尽早与李靖所部分出高下,若不然就立刻回军长安,死守都城。
  领兵在外的李世民此时心中比谁都急,他万万没料到王世充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这下好拉,一个李靖已经使他头痛不已,现在北虎王又率大军前来,这可如何是好。
  在李世民看来,全天下就三个人会打仗,一个是自己,一个是李靖,还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