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黄龙石-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吊桥还有百多米远,就有士兵高喊放桥开门,城上的人默不作声,很快放下吊桥,大开城门。

躲在内城城墙上的我们清楚地看到骑在马上的几位将领没精打采地朝城里走,连城门洞里无一个守卫都没有发觉。到外城中间时,才发现内城城门洞里的项玉,所有的人一时愣住,不知所措,后面的人没有注意,还是不停地朝里面涌。

正在这时,城外树林里传来呐喊的声音,火把的亮光照得森林里好像着了火,走在后面的官军慌了,一起朝城里挤,前面的人抵挡住,后面的人都进到城里,走在最后面的人看不清前面的情况,一进到城里就将城门给严严地关上。前面的人形成一道扇形,莫名其妙地望着城门洞里的项玉,可能是光线的原因,他们并没有认出他来,只是为这名大汉的气势所吓阻,不敢向前。

第四十五章 嗜血英雄

项玉并没有发出攻击的命令,而是独自一人从城门洞里的黑暗中走出来,官军们终于认出他来,前排的人像涌浪一样朝后面退出四五米远。后面的人也看清了项玉,知道情况不妙,准备打开城门往外逃,但是,因为后退的人实在太多,全部堵在那两扇大门前,门根本就无法打开,他们也许忽略了,就算城门被打开,外面还有一道他们专门用来阻止敌人入侵的石闸。

看到有官军正试图打开城门,张心突然大声喊:“放石闸,放石闸!”对面的人明白过来,手忙脚乱地应付着,最后实在没搞明白,干脆将铁链砍断。石闸呼啸着撞到地上,震得城墙都抖动起来。官军们明白过来,发一声喊,朝项玉冲去,现在,项玉身后的那个狭窄的城门洞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项玉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中间,他在近千人的包围里没有一丝惧色,戈矛被他舞得如同工厂车间里飞速旋转的排风扇,也许更像美国恐怖片里杀人狂魔的电锯,所到之处血肉横飞,残肢断臂纷纷坠地。如果你见到这种情景,就绝不会再为好来坞那些电脑或特技制作的战争场面所震撼。别说向项玉进攻,很多人还没有靠近他,就已经摔倒,因为地上已经铺满了尸体,按史书上的说法,已经达到了流血漂杵的程度。

终于还是有人绕过项玉,来到内城的城门洞前,正攀着尸体向上爬,项玉捡起官军丢下的戈矛朝他们扔去,总能刺穿至少一个人。如此一来,项玉就有些顾此失彼,官军的包围圈缩小了很多,数十支戈矛一起扎向他,他不得不开始闪避。当他不再管那些妄图逃跑的官军时,包围他的那些人就纷纷被他杀掉,形成一个由横七竖八尸体组成的圆环。圆环中间虽然没有尸体,但不断涌来的血水汇集起来,就仿佛一个直径四五米的小水塘。

城墙上所有的人,包括我们都被城下血腥的屠杀所惊,提着弓箭不知所以。现在,实际上项玉是在两条线上作战,虽然英勇,但分身乏术,就算这近一千人不作任何的抵抗,任由他砍杀,也会将一个壮汉累倒,何况那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何况这个作战的人已经经历了将近一天夜的战斗。如果,有人冲进城里去,将那些被打散的人组织起来反攻,我们的处境将非常被动,任你项玉有三头六臂,不可能抵得住数千人的轮番进攻。如果我是官军的将领,并没有不利的处境,只要缠住项玉,用车轮战的手法应对,那么,你项玉纵然铁人一个,也会被累垮。

我对张心说:“是不是该让人放箭?”

张心点了点头,大声喊:“速速放箭,小心别伤到项将军。”

我发现,从此以后,张心再也没有称项玉为项兄弟。

城墙上的人一起朝城下的官军放箭,城下转眼就传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嚎叫,但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安静下来,城下地面上黑压压的全是官军的尸体。

几十个围在项玉周围的人,因为对项玉的保护而得以暂时幸存,但很快就被项玉砍杀。

最后一位马上的将军被项玉一戈砍下人头时,天已经亮起来,我探出头去朝下看,除了城墙四围,基本看不到什么鲜血,因为地上已经铺了厚厚一层尸体。项玉举起戈矛长啸一声,城墙上的人全都呐喊相和,然后,很多人从城墙的另一面有石级的地方下来,也有人懒得跑远路,直接从挖断的石级跳到尸体中间,开始更加残酷血腥地对待敌人。他们将人头从尸体上砍下来,然后鲜血淋淋地挂在腰间,多的人五六个,少的也有一两个,鲜血将他们自己也染成血人,走一路洒一路。

有人将官军将领的头砍下来,连着头盔一起摆到项玉的面前,数量绝不少于十个。项玉一动不动地站地着,望着奔忙的手下,脸上凛然的表情就如同一尊看惯历史风云的雕塑。

我们一直呆在城上,一起望着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阳光,也许能洗涮人世间所有的罪恶。

也有人似乎对此不感兴趣,他们直接进了城,找到了官家的粮仓和民家的畜圈,为奋战了一夜的人准备了丰盛的早餐。记得以前曾经因为工作的关系加班,只要一过了吃饭时间,肚子总是饿得难受,非得吃些东西不可,但到了这里,虽然已经一天一夜水米未进,但依然没有什么感觉。

得胜的项玉手下用带着鲜血的手抓起肉就开始大嚼起来,腰上的人头滴下的血滴不时的掉到地上,掉到别人的食物上。我们三个都只端了一碗白米饭,躲到角落里慢慢地吞咽着,饭粒很甜,但我却总觉得这味道很怪。

吃完午餐,所有的人都美美地睡了一觉,在应该算到处都是敌人的地方美美地睡了一觉,而且居然就没有人打搅我们。到下午,我们醒来,阳光正暖暖地照在我们的身上,驱散着集聚了一夜的寒气,我们身上的血液开始正常流动,我们的思想也开始变得正常。我突然产生了离开项玉队伍的念头,我觉得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不管怎么说,我们绝不能跟着个杀人魔王。而且,我相信,如果项玉坚持这种斗争方式,失败是必然的,就算他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项羽又能怎么样,最后还不是死在刘邦的手中。如果他真是项羽的话,我真有点怀疑那些写史书人有没有良知,如此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居然被塑造成英雄,难道在我们的历史中,杀人越多,就越能成为英雄吗?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历史的真实吗?那些掌握笔杆的人是没有见到这样的场面还是对这样的场面视而不见?如果为那些成功者树碑立传隐瞒真相只是人格问题,那如果连这样的失败者都要美化,那就肯定是群体意识问题,难道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群体在意识上存在问题?我无法再往下想,想也白想,我如果有张心的学识,也许能得到个一知半解。真如欧美一个哲学家所说,存在的就有合理性,这真的合理吗?

我望了一眼正心不在焉吃饭的张心,我想他肯定在进行着比我深入得多的思考,对人类这种不人道的做法的反思。陈可茜已经吃完那碗饭,正垂着头,微睁着眼睛,我猜不透她可能会想些什么,在这段时间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她了。以前,她同样话语不多,但却动作麻利,反应超快,但现在,他却变得像只听话的兔子,温驯、柔弱,楚楚动人,招人怜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她曾是强者。是什么使她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除了残酷的现实没有其它,但是,对于一个坚强的人,有什么样的残酷能令其改变呢?是女人特有的怜悯之心吗?也许真是这个原因,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几千人死于争战,而他们的死几乎没有一个能保有全尸,没有一个能让鲜血尽量多地留在体内,而且,还有很多的尸体竟然成了同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这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要不,为什么本来为男儿身的观音,传到我们的国度里,就成了女人呢?

我们还是离开这里好,回到我们曾经滞留过的山村,那里已然是个世外桃源,生活安宁,没有纷扰,没有血腥,就算我们不能回到自己的时代,在那个地方终老,也算是不错的归宿。几个月来,除了最早的一段时间,我已经好久没有想到过需要回到自己的时代,现在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居然有了些异样的感觉。我们三个都曾有过默契,纵然再艰苦,也不会提到回到自己时代的话,因为,那样会让我们更加的绝望,因为,我们的希望基本就不存在,能活下去,看看历史就算是我们的结局了,在这个时代,不会有路过的船只。

第四十六章 玉姬怀孕了

正当我要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的时候,张心先我开口,他说:“我要劝说项玉,让他不要再这样嗜血好杀,这绝不是真正的英雄所为。”

过了一会儿,张心问:“你有发现项玉是重瞳吗?”

“什么是重瞳?”我问。

“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也就是由一个环变成像放倒的‘8’字一样两个环。”

“没注意。”

张心突然转向陈可茜说:“如果有机会,帮我看一看。”

“这有什么讲究吗?”我问。

“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的的人一般都是圣人,我们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个个都是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

“好像他是。”陈可茜终于开口。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张心自言自语。

我有些诧异,疑惑地望着他。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我的眼神。

张心继续说,“这说明项玉真可能是历史中的项羽,如果我们能改变或者影响他的作风,就能改变历史。”

“我们能改变历史吗?”

“能,一定能。”

张心明显理会错了我话里的意思,我们在筹备穿越任务时,就曾做过任务失败或进入另外时空的预案,当时,正是张心很庄严地提出,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绝不能干预任何在计划外的历史进程,这是区别时空科研与时空恐怖活动的最大区别。虽然我们的目的也是要改变历史,但那只是近代,就算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也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绝不会引起时空的混乱,然而,现在的我们处在什么朝代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比秦朝早。这此这般,如果哪怕改变历史极小的部份,都可能使后面的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影响到后来世界的格局,这完全符合蝴蝶效应的理论。

张心大概看我没有答理,突然醒悟,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改变项玉的行为方式,不让他滥杀无辜。如果改变历史,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意义,没必要冒险。既然是我们自己定出来的原则,当然不能打破。”

张心所说,并没有能实现,就在这天下午,在项玉与手下吃饱喝足后,又一轮屠杀开始了。项玉先命令将其它的城门全部关闭,然后挨家挨户搜查,只要不是年轻漂亮的女人,一律没有分别,杀无赦。

因为在消灭所有官军之前,城的另外几道门都没有遭到攻击,城里的文官和有钱人家都从这些地方逃离,少数舍不得家产或者本身都非常贫穷的人家就不得不留了下来。据我估计,整整一夜,城里不少于一千人被杀,比起上次的屠城,这次,(W//RS/HU)干脆利落,没遇到任何的麻烦。

这座城比上次的城大了足足有三倍,而且更加富有,除了从官家仓库里搜到粮食,财帛,还从民间搜到不少的金银珠宝。城里的房舍也修得比那座小城高大,室内还有一些装饰,住起来也非常的舒适,这样,项玉带着这支队伍,在这里一呆就是半年,虽然也有官军来围剿,但经不住项玉强力的冲击,很快溃散了。项玉还经常带着队伍外出攻打一些小的城池,将所取得的战利品用马车拉回到这座城里。而他的队伍也因为财用的充足而延揽了众多的小股队伍的加入,因为有他身先士卒且英勇善战,很快赢得了这些新加入者死心踏地的追随,他的队伍壮大到了近五千人,但如何管好这支队伍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课题。

张心查阅了大量文官逃走时留下的方案,为项玉设计了十分周全的方案。现在的张心,虽然不能说是项玉的红人,但是,也是能经常在项玉面前说得上话的人,因为陈可茜,也就是玉姬的原因,他差不多成了项玉的舅爷,如果他要见项玉,谁也不敢拦着。

有一天,队伍里传出天大的好消息,玉姬怀孕了,虽然这种事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但是,玉姬怀孕却不同,因为她怀的是人们心目中如神般的项玉的后代。接下来就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他早在某天夜巡时看到将军府曾火光冲天,但这火光却非常特别,红色中带着紫,且转眼即逝,当时,他还以为是眼花所致,没曾想却是这样的吉兆。消息很快弥漫了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人们自发涌到将军府向项玉道喜。

趁这个机会,张心再次进言,他说:“恭喜项将军,虎门有后,正是我军兴盛之兆。为建千古功业,后世代代相传,项家天下,万世永昌,建庙立社,正当其时,王天下,指日可待。然,有王天下者,莫不有上下,有上下,才有尊卑,有上下,才能保令行禁止,有上下,才能保王者威权,古来兴衰,明证众矣。故,第一,得明上下,需各得其位,各有其分,不可僭越;第二,得明上下,需分文武,以文统武,方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可偏废。”

今天,项玉心情非常愉快,居然听完了张心的长篇大论,当然,如果一个人有了后代,也一定会考虑给后人留下些什么,所以张心找的这个机会的确恰当,而他所提建议,大部份,也确实在以后的日子里得到落实。项玉的队伍,在他的努力下,有了完整的建制,项玉自领上将军,其下属由高到低分别有将军、营尉、百夫长、屯长、什长、伍长等。对于每个级别的待遇以及上升的条件,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对有违军规的行为分列了各种处罚手段。但是,有两点也出现较大的争议,上至项玉,下至普通官兵,都持反对意见,一是不能滥杀,对老百姓不但不能随意屠杀抢掠,而且还要加以保护;二是积极吸纳文人,充任参谋,百夫长以上,都要设置文官,管理队伍,参与战争决策,没有文官的同意,将不得决定出战。项玉与手下都认为,如果不杀,不能立军威,不能服民众,就没有功业可言,如果文人掺和战事,只能延误军机,使军队缺乏战斗力。这事儿最后不了了之,以张心一口,对上下几千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他敢于如此,已属不易。

张心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但是因为与项玉走得非常近,所以,很多的将领还是能听他的话,经过近半年的整肃,项玉的队伍已然成型,不但号令统一,训练有素,而且连装备也得到统一,队伍所到之处,规范、整齐,已与官军无异。在项玉带领大军攻击其它地方时,留守的队伍居然在数倍于已的官军的攻击下安然守住了城池,保住了根据地。

玉姬的肚子越来越大,项玉不再外出劫掠,官军见项玉消停,也不再围剿,使大家都过上了一段安宁的日子。

第四十七章 寻访贤能

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官级,但待遇却并不差,随时都有项玉的赏赐,黄金、玉石、青铜器,样样都有,特别是那些青铜器,当时只是如现在的锅碗类生活用品一样普通的玩意,如果能带几件回到我们的时代,没有哪一样不是价值不菲。玉器倒不是特别精致,只是材质比较好,大多是些平面的如玉佩一样。吃的更不在话下,只要项玉在城里,差不多每天都请人大碗酒,大块肉,虽然张心几次三番的劝阻,不能如些铺张浪费,也不能因此废了军纪,更不能只顾眼前,要有长远之计,但项玉跟本不放到心上。有几次,张心明显表示出自己力量的薄弱,没法将项玉扶上正轨,希望能找到有远见的人共同辅佐,改变现状。

有一天,张心趁项玉高兴,提出建议,他说:“欲立千秋功业,需有千秋贤人相助,武王能伐纣,因有太公。今上将军武功卓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效武王求贤,以助上将军夺天下治万民,安社祭庙。某愿代上将军遍访神州,录访贤良之臣,共助将军文治武功,创万世基业。介时,将军统领文武,定能横扫宇内,一旦后继有人,项氏天下,坚如磐石,无人能撼。”

项玉很爽快地答应了,并派出最得力的近卫伍长率队护送。然而,我们巡完所有占领的地盘,也没找到一个能对天下有所认识的人,甚至也可以说,一个有一定文化,懂得兴国安邦的文人都没有见到过。这大概得益于项玉及手下的滥杀,我们所到的地方,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没有被杀的百姓流离失所,读书人早逃到深山或者外地去了。有一个在当地稍有些名气的读书人,一听说我们是项玉的人,立马背起包袱,从后院逃走了。

我们无功而返,张心再次老调重弹,他说:“民,乃国之根本,兵乃国之利器,如无根本,兵之衣从何来?兵之食从何来?兵之械从何来?虽可劫掠,但终非长远之计,正如自己碗里无食,却偏从他人口里夺,若他人亦无,何处可得,大不过自家有。故而,劫掠不可取,开疆拓地,保民为先。念项家有后,将军意传何物与后?”

项玉扶着玉姬,说:“先生所言,我已经明了,以后就依先生,攻城伐地,不嗜杀,不劫掠,以保民为先,可否?我要留个大大的家产与我的爱儿。众将听好,今后,无论何地,只杀反我者,平民百姓,非不服我者,不得杀掠。有违此令者,杀无赦。”

张心再次提出设文官管理地方和参与军事决策的建议,项玉有些不高兴。

项玉说:“先生多日奔波,可回休息,不必多言。”

但张心却并无退让之意,继续说:“武可攻城掠地,开疆拓土,但不能治民,马上可得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非文不能治。且不战而能屈人之兵,乃兵之上功,即不伤民又能立功,上之上策也,非文不能谋也。文武为安邦定国之双翼,缺一不可,正如将军之双脚与双臂。”

这次本来是好事,但是却由于张心的坚持致不欢而散,不过,这让我对张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改变了我以前对读书人的认识。以前,我曾经接触过一些读书人,只有一种感觉,唯利是图,只要于己能蒙得一丁点的利益,钻营、讨好、造假、糊弄、造谣、欺诈无所不为,尊严只是顶在头上,从不装在心里。如果说演艺界的人大多是不要脸的婊子的话,那么读书人全都是没有**的太监,除了讨好主子,狐假虎威外,一无是处。在他们那里,学术就是婊子,任由他们糟踏、蹂躏,但他们却又极力地为其树立牌坊。其实,在我读书的那些年月里,我曾经多么地尊崇那些读书人,觉得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没有他们,一个民族就不会有正气。但是,事实上,将我们的正气摧毁得一干二净的,正是这些人,在摧毁这一切后,他们还大言不惭地自称精英。他们是应该被称为精英,因为他们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没有他们的蒙以养正,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希望。然而,这一切除了口号,却只有一个光鲜的空壳,被金钱严重腐蚀的已经千疮百孔的空壳。所有的读书人从这个原来还算充实的壳里不断用自己的贪婪与邪恶侵吞着前辈用良心构建的这个机体,最后,空壳出现,里面的一切丑恶都暴露无余,这时,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读书人的丑陋,专家在别人称自己为专家时面带不块,觉得是别人故意揭自己的伤疤。我们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完全可以归功于这些人,如果说一个国家的腐败会侵害一个民族的机体,那么,一个烂掉了了读书人群体就夺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你要向这些人开战,但你却很快发现,你只是在对着一堆棉花挥拳,最终的结果是人们都会给你下个结论,失败者。

但是,从张心的身上,我看到了民族的灵魂,对于国家、民族强盛的迫切愿望和无私的敬业精神与不惧武力的献身精神,也许,我该好好修正自己对读书人的看法。

张心没有能说动项玉,但是却坚定了他继续寻访贤人共同辅佐项玉的决心,于是,在经过项玉的同意后,我们再次踏上了征程。这次与上次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拒绝了项玉的卫队,目标选择了非项玉占领地,我们要走出去。项玉给了我们足够的盘缠,就算我们从此一去不回,这些财产也够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过上安定的生活。路上,我曾想到过如果我跟张心找一个地方定居下来,再开个田庄,定会过上好日子,如果能娶妻生子,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儿孙满堂,那一定会令人心满意足,再不会有什么烦扰。但是,此念头一出,我马上联想到唐生师徒,那我不是跟猪八戒一个德性了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笑了,搞得张心很是莫名其妙。张心问我,我实话告诉他。

张心说:“你倒是想得出,你想想,如果项玉不改变作风,这世界,还有好多的生灵会遭到涂炭。如果后起者都以项玉为榜样,那这还能算是人间吗?项玉是我们带到这个时空的,他的所作所为,我们能脱得了干系?我可不愿当历史的罪人。”

张心的话令我有些难堪,也有些无地自容的意味,这让我想起鲁迅的那篇短小的文章,他曾说自己与那个车夫相比,那车夫的高大,就要榨出他身上的小来,张心对历史的责任感,确实已经榨出我的小来。

我们一路游山玩水,日子过得还算畅快,我曾想到过陈可茜,如果她能自始自终与我们同路,那该是多好,但是,现在,她却成了项玉的女人,既不是妻子,也不是小妾,既不能算是压寨夫人,也不能算是嫔妃,到底能算什么,没有人提,也没有人想要搞个明白。现在,她就快要生了,但我们却离她而去,剩下她独自一个面对二千多年前的一群人,当然,也不准确,项玉应该算是五六百年前的人。虽然不能算是与异类相处,但至少不能算是同时代的人,该如何与他们相处?与他们相处时,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

第四十八章 伟大的刘三

开始时,我非常担心路上的安全,一路上我小心谨慎,差不多真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个乱世,而且是一个人性尚未萌发的乱世,血腥,没有人伦,这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当中。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凡是没有叛乱的地方,治安都非常好,没有翦径越货的山贼,也没有洗劫过客的蒙汗药,我们主要防备的是各道关卡的官军,他们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索要财物,但是,稍有不慎,就会被抓去服各种徭役。在各个大小城市,我总能见到很多被抓的人,他们被绳索套住,脸上被烫出各种古怪的字,被送到各种工地。张心告诉我,我们不能装成商人,只能做四方游学的读书人,我有些不明白,电影电视里那些游戏民间的大人物不是都佯作客商吗?这不是最好的掩护吗?张心说,那是在后代,如果在秦汉以前,商人的地位更低,连穿一件像样点的衣服都可能被杀头,就算不出危险,在各个关口,也免不了遭人勒索。这段时间的经历,已经让我对张心佩服得五体投地,确实,在很多地方,我们真见到好些带着货物过关的商贩被人敲诈的实例,他们只能以财物换取平安过关。但是,读书人的角色也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好几次遇到有人要搜查我们的包袱,幸好我们提前准备了些铜钱,交了买路钱才得以通过。张心又告诉我,因为在秦朝时,秦始皇为他所谓统一所定出的规矩,不让读书人读书,要让他们以官员为师,以向官员学习大秦法律,所以,读书人不但没有什么地位,而且还受到打压,这也算是我们历史上文化的最大一次浩劫,从此以后,文化就彻彻底底依附于强权政治。装作文人虽也无法完全避免麻烦,但至少不至于让人觉得很有油水而被狠狠的敲上一笔,后来,我们就算再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也做到了衣冠整洁,走路时做出目空一切,绝不斜视的样子,居然再没人过问我们,再不用担心身上的财物会被人搜查出。

粗粗算来,我们已经离开项玉有半年的时间,我们仍然一无所获,看到有老人聚集,我们就会凑到他们当中,听他们议论,向他们提问,多数时候,他们答非所问,有的干脆避而不谈,好像对此事有些抵触。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那也是有人推荐,像我们这样,四处漫无目标地游走,既没交到朋友,也没能深入到民间,自然找不到贤人或者能人。而且,以我的推断,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受到压制,自然难以有贤人、能人冒出头来,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大概也看多了贤人、能人可悲的下场,自然也不愿和他们产生任何的联系。焚书坑儒的历史我还是记得比较清楚,我还知道,早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秦国就已经有过类似的惨剧发生,只是写历史的人觉得这段历史不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并没有浓墨重彩而已。

不过,有一样却让我觉得就算找不到贤人、能人也不虚此行,那就是我亲眼见到了先秦时期,大地茂密的原始森林。有时,我们在森林里一转就是半个月以上,树木遮天避日,野兽出没,一路走,一路令人背后生寒。但是,在这里,你不必担心迷路,除非山洪冲毁了巨大石块垒起的桥或者路。这些路被称为官道,是由当权者组织服役的人修建的,全部公益,每隔一定的距离还设有供行人休息的地方,甚至还有所谓的驿站,不过,在森林里的驿站并不一定有人管理,行人到此,只算是有个遮雨挡风的地方,但却不啻雪中送炭。道路中间有岔道,也会立有石碑,标明各自通向,所以,看准方向,只要一直朝前走,不管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总能达到你的目的地,当然,你绝不能在途中感染风寒,这是对旅人最大的考验。石板路一般都有两米以上的宽度,有的石板平整,凿印清晰,有的磨浊严重,落脚之处,形成深深的脚窝,但总的都有一个特点,上面全都布满绿苔,跟大山很好地溶为了一体。山里的官道掩映在密不透风的丛林,就像我们现在在云南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里的游道一般,充满浓烈的自然之风,轻风徐来,数不尽的轻松愉悦与远离尘世的畅快舒展。山林就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保证进入的每一个人与他们溶为一体,再不受杀戮与争斗的影响。

这一次游下来,我终于记得了一些地名,如巴郡、蜀郡、汉中郡、陇西郡、河内郡等,知道这时是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划分。我们不停地朝着东方走,穿越了很多的河流,应该说,这些河流在我们的历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不亚于长江、黄河,但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