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同人)[综]太虚剑意+番外 作者:莲子书(晋江vip2014.05.07完结)-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如此!破军入命,竟是用在此处!此子不凡,师长亦不凡!”
  逍遥子越说越激动,听的人却不是个个都明白。
  燕丹、雪女、高渐离和徐夫子露出思索之色,班大师直接扭了头,大铁锤根本从第一句就没听下去,盗跖看看端木蓉,见她认真思索,自己也不得不端出认真听的模样,但是越听越头大,最后双手挠头了。
  盖聂似有所悟。
  他虽不是道家的,但鬼谷一派所学驳杂,于道家典籍亦有涉猎,而剑道修到极处,便是殊途同归。他已经站在一个关卡前,只差那么临门一步,跨过去,便是新的天地,跨不过,便只能不进则退。
  在旁边偷听的两个少年相顾无言。
  天明小声嘀咕:“什么绝气又玄虚的,我怎么完全听不懂。”
  项少羽白了天明一眼,“天明大侠也有听不懂的时候?”
  天明做了个鬼脸,故作不屑地说:“和那个怪人有关的东西,全都怪怪的,正常人怎么会懂!”
  项少羽好笑地说:“你的‘大叔’似乎就懂了。”
  天明:“……”
  项少羽看到天明想咋呼什么,急忙扑过去捂住他的嘴,拉着他往后躲了一点。
  燕丹沉吟半晌后沉声说道:“不知诸位可曾听闻……‘似剑非攻,墨眉无锋’?”
  众人纷纷点头。
  大铁锤更是直接地回答:“当然听过!这不就是夸赞我们墨家两种绝世武器的吗!”
  非攻与墨眉是墨家两大武器,如今阴错阳差之下,藏在墨家禁地里的非攻被天明取得,而作为历代巨子信物的“墨眉”则一直在巨子手中流传。
  盖聂微微皱眉,似是想到了什么,却没有开口。
  逍遥子神色微变,敏锐地联想到一件事,他看向燕丹,静待他下一句话。
  燕丹将众人的神情收入眼内,神色复杂地说:“三十年前,这句话后还有八个字。”
  “——似剑非攻,墨眉无锋;破云藏锋,万剑归宗。”
  咸阳宫内,秦王嬴政慢慢的念出这十六个字,而后看向恭敬地侍立一旁的李斯。
  “卿家可曾听过这句话?”
  李斯听到这一句消失了许久的话,一瞬间背后的冷汗都出来了。
  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为何此时……陛下忽然提及……那两个人?
  当年他顾念救命之恩放走了那个人,陛下应该也知道,陛下甚至默许他逃到了楚国……
  时至今日,为何会提起?
  嬴政本也没有想得到回答,自顾自地背过双手,微微仰头看向上方,眯着眼睛,仿佛还能看到曾经无比熟悉的两道身影。
  英武干练、有勇有谋的青年,冰雪为姿、剑术通神的少女。
  青年的身影随着时间慢慢地被风霜浸染,从青年到中年,那个人为自己呕心沥血,不可谓不尽心竭力。
  少女则似乎从来都不会改变,超然立于岁月长河之外,永远都以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看着这个世界,但她却一再地为他涉足红尘之中。
  他们都曾在自己身边,无论怎样的风雨坎坷都替他遮挡,他们是“王子政”最崇敬依赖的长辈,他们保护着“王子政”度过了无数的腥风血雨,护着他坐上至尊王座,世人称颂他们是大秦双壁,赞誉他们如同帝国的城墙一般强大可靠。
  但是,最终,他们却都消失不见了。
  大秦双壁,片瓦不存。
  “……是啊,李卿当然会知道……当年若非项太傅与瑶光先生,李卿亦不能站到这样的位置……”
  嬴政的声音里透出了自己都不知道的怀念,那是沉淀了太多年却始终无法抹消的思念与感激、愧疚与不悔酿成的厚重怀念,只需轻轻揭开一角,就会倾流而出。
  作者有话要说:  本卷综了寻秦记和秦时明月,采取嬴政是赵盘冒充的设定。
  在寻秦记里,吕不韦的宠姬朱姬先是被他送给了当时的秦王,后来又被关在赵国多年。
  项少龙去救朱姬,朱姬说自己的孩子政早就被送到一户农家,并不是赵王现在监控的那个骄奢淫逸的废物少年,项少龙就去找那个孩子,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已经死了(汗),眼看着要无功而返,项少龙担心朱姬会拒绝逃脱,到时候乌家都不能脱身回到秦国,又担心历史会改变,他灵机一动,决定自己造一个“嬴政”,就让妮夫人(赵妮)的儿子赵盘拿着信物去冒充王子政,果然朱姬多年没见孩子根本认不出,欣然“母子相认”,之后一群人逃回秦国。王子政(赵盘)和成蛟争夺太子之位,成了最后的赢家。然后嬴政就不放心项少龙这个知道自己身世秘密的人了,开始想法设法弄死项少龙,项少龙既然高官多年,当然也有势力,而且早就预料有这么一天,就举家潜逃了。
  按照小说,最后嬴政带军追杀项少龙到了一个地道里,项少龙生死一线的时候,李斯开口劝嬴政放弃,嬴政问那怎么能让天下人不再提这个人这件事?李斯就提出“焚书坑儒”这个强大的主意……
  又 ,以上是小说原著的内容,电视剧有很大的改编,删除合并了N多人物,可惜了我那么多美人啊(不我什么都没说)。等到寻秦记那卷的时候,我大概是小说和电视剧混一起来写吧,小说原著项少龙男女关系实在是太乱了,基本是个美女就和他睡过……这方面还是按照电视剧的适当删删吧,至于多出来那么多美人,看情况是不是保留。


☆、瑶光真人

  嬴政眯起双眼,仿佛又一次看见了几十年前的情形。
  就在这个王宫,就在这间宫殿,尚且年轻的自己拉着项少龙的手,说,项太傅,寡人今天的一切都是太傅给的,这个天下,寡人和太傅共有,这个王座,寡人和太傅共坐!
  他强硬地拉着项少龙往王座上去,项少龙则无比坚定地推辞,最后近乎落荒而逃。
  从那时开始,两人之间就有什么不可挽回了。
  嬴政依然记得很清楚,清楚记得当时的每一幕,当时项少龙的每一个神态,当时项少龙慌乱的样子……清楚地记得自己从光洁的地砖上模模糊糊窥见的倒影。
  那时候,自己的神情已经透露了一切。
  那种狰狞的笑容根本就不是信任,也不是什么真心想要分享权势。
  坐上了王座的嬴政尝到了权力的味道,他开始着迷,于是,他开始恐慌——怎么能留下一个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王子政”的人?
  即使项太傅对他恩重如山,即使项太傅无心权势,嬴政也不能放心。
  所以,才有了那让座的一幕。
  所以,最终才有了项少龙举家逃走的那天。
  嬴政率军追杀项少龙,追到地道入口,他知道,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就在对面。
  那时候,李斯巧言劝他不要再追下去,说项少龙一人不足以成事,说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办法有的是。
  于是,他就顺着台阶走下来,放过了项少龙,也彻底放下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赵盘和项少龙之间所有的恩义情谊都在那一刻断了。
  嬴政最后一次作为“赵盘”放了自己的师傅一条生路。
  从那时候起,嬴政和昔日的“赵盘”再无半点关联。
  项少龙走后,嬴政反而开始怀念起来。
  满朝文武再无一个人会像项少龙一样真心为他考虑,他们效忠他,为的是功名利禄,为的是高官厚爵。
  但是,嬴政从未后悔。
  每当此时,另一道身影就会愈发清晰起来。
  如白云,如清风,如仙鹤,如松竹,逍遥自在,体任自然,飘逸出尘,恍然不似红尘客。
  那个人就像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幕,早早地离开了秦国,从这个天下间消失了。在他登上帝位没有多久,那个人就向他辞行,他拼命地挽留,许以权势,许以富贵……通通都没有用。
  那时候的嬴政真的慌了,那时候他才相信瑶光先生真的毫无所求,只是单纯为了一个“可能的未来”而不辞辛劳地教导他、保护他、帮助他。
  两人初识之时,她已是名动七国的剑客,他只是流落他国的“质子”,因此他始终无法相信“瑶光真人”会不计回报地为他做了那么多事。直到分离之时,他才终于确信,却已经太晚。
  “王子政”曾亏欠“瑶光”的所有信任与情谊、敬仰和憧憬全部都在分离的那一刻升华到了无法动摇触摸的地步。
  与如今围绕着他的虚情假意和冰冷孤寂相比,这一份情谊弥足珍贵。
  瑶光先生……
  时隔多年,瑶光先生再次出现。
  奇妙的是,瑶光先生的名号又一次与“墨家”一起出现,就像是很多年前七国并立的时候,两名剑客名动天下,世人以十六字传诵他们的兵器,那十六字也一度成为整个大秦对“大秦双壁”的称颂。
  似剑非攻,墨眉无锋;破云藏锋,万剑归宗。
  瑶光先生,这一次,你还是与墨家在一起?
  那么,你是对朕不满,要来推翻朕?
  又或者……你只是想来看看,朕是否实现了你当日的期许?
  嬴政转身看向李斯。
  “李卿,蒙恬将军已前往迎接瑶光先生。”
  李斯下意识地应下,过了会儿整个人都懵了。
  瑶光真人竟然再次入世了吗?!
  但是李斯没有追问的机会,嬴政显然已陷入了追思之中,再没有说话的意思,李斯安静地退下,急招下属前来议事。
  在如今的秦国,恐怕再没有人比李斯更加清楚“瑶光真人”对秦王的意义,因为这个名字和太多不能传播的往事一起被刻意地埋藏起来,一藏就是二十多年,本来或许也会永远地藏下去。
  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瑶光真人”会再次出现?
  四匹毛色鲜亮毫无杂色的白马拉着一驾豪华的车辇在官道上疾行,车辇两旁随行的骑兵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履行着护卫的职责,统帅这些骑兵的赫然是上将军蒙恬,此刻他策马行于马车右前方,周身尽是肃杀之气。
  这样一支车队,别说是平民百姓,哪怕是文武官僚也不敢逼视,远远看见了便迅速避开,因此这一路行来竟是从未停过。
  车厢内端坐着一名蓝白道袍的少女,一手持着一卷《道经》,她的目光虽落在竹简上,双眸却并没有聚焦在墨字上。
  老子所著《道经》、《德经》两部合称《道德真经》,是道家必修经典,从小到大,这两卷书她已经看了无数次,早已熟极如流,此刻拿着这卷典籍只是不想让自己无所事事地坐在车内被外面的“将军”看出异常来。
  瑶光虽只是瞥了一眼竹简,也发现了这是《道经》的古本,和她熟习的略有不同。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汉以后,为避恒帝诲,统治者改“恒”为“常”。
  这种细微的差别本不算什么,但是无数类似的细微差异最终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鸿沟,令瑶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时代并非她所熟悉的时代,它要比她知道的更加古老,更加接近圣贤生存的时代。
  这里是秦,并非唐,在这个时代,她的师门尚且没有建立,她失去了托庇之所,没有可依赖之人。正因如此,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纵然在盛唐,纯阳宫观主一样要对九五之尊秉臣下之礼,何况如今无所依仗的瑶光?
  蒙恬在瑶光面前跪下的那一刻,她完完全全地震惊了,蒙恬说奉王命迎接她回朝,她心里的讶异不解更几乎到了极点——她万万没想过自己会引起这个天下至高无上的那一位的关注,而且这旨意听来还如此怪异!
  何为“恭迎还朝”?
  从未来过,何以“还”?
  刹那之间无数念头飞过瑶光脑海,她虽然一时半刻理不出头绪,却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件事:但凡她的言行举止有任何不妥之处,都可能变成催命符。
  瑶光在回神的刹那立刻收起了所有的惊讶,只留下一脸的平静淡漠。
  天幸蒙恬当时极为守礼地低着头,否则他或许就会和张良一样看到瑶光当时诧异错愕的神色。
  瑶光大着胆子没有跪迎圣旨,而是就那么从蒙恬手中取了圣旨——倘若这个蒙恬是她知道的蒙恬,倘若蒙恬没有欺骗她,那么,能够被秦始皇“恭迎还朝”的“瑶光真人”必然地位特殊,很有可能无需行跪礼——展开圣旨之后,瑶光微微皱眉。
  布帛上只有短短四个字:先生安好
  先生?瑶光真人?
  瑶光敛去所有思绪,微微颔首,轻声道:“蒙将军请起。”
  说话的时候,瑶光已经做好了如果被识破不得不动手的准备,左手暗暗比作兰花之形——那是万花谷中绝学百花拂穴手的起手式。
  百花拂穴手,点穴截脉,伤人无形。
  这正是她坚称自己尚能自保的原因。纵因伤重不能使出剑宗剑术,她还有这张底牌。
  蒙恬利落地站起来。
  那不过一秒的时间在瑶光度来如同几个呼吸,幸而,蒙恬似乎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退后一步,依旧保持着极为恭敬的态度请瑶光上马车。
  瑶光慢条斯理地将圣旨重新卷起,抬头看向那一队骑兵的末端,果然看见一辆极为惹眼的驷马高车。一抹流光飞快地划过瑶光的黑眸,她不再开口,而是相当矜持地以眼神示意蒙恬带路。
  如瑶光所想,蒙恬仍旧没有不满的模样,相当配合地上前领路。
  蒙恬背过身的时候,瑶光扫了人群一眼,和不知何时藏到了人堆中的儒衫青年对了个眼神。她不知该怎么形容青年的神色,那种古怪的表情像是有满腹疑问又像是恍然明白了什么,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她,仿佛要从她这里看出答案。
  瑶光笑着轻哼了一声,举步跟上蒙恬。
  或许张良有很多问题想要问她,却不知她更想找个人来问出答案。
  瑶光真人、秦始皇称为“先生”、蒙恬将军前来迎接、四匹马拉的车……
  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疑窦丛生?
  马车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拉车的马匹数量也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家里养了多少匹马就一股脑地赶去拉车——若是谁敢这么做,恐怕当天就下了大牢。
  帝制以下,建制均须循礼。
  天子驾六,诸侯及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
  这就是关于马车的规定,普天之下,唯有天子能以六匹马拉车,诸侯及卿可以用四匹,如此类推。
  以驷乘马车相迎,这就是说秦始皇给“瑶光真人”如同诸侯公卿的待遇。这种殊荣固然令人得意,更会令人忐忑,尤其是不知为何自己能够得到这般待遇的“瑶光”。
  瑶光并没有为车内豪华精致到奢侈的布置动一下眉毛,而是相当习以为常地在铺上厚实毛毯的位子上坐下。
  李唐奉纯阳为国教,诸般珍宝从不吝啬,于睿更是刻意地将种种奇珍异宝布置到瑶光起居之处,但凡吃穿用度,从不亏瑶光一星半点,早早地以富贵满了瑶光的眼界。
  瑶光左右看看,瞥到旁边有置物的柜子,顺手拉开,里面安然放置着一卷竹简——这也就是瑶光捧在手上的《道经》的由来。
  她再仔细嗅了嗅车内的气味,这才皱了眉。
  气味无有不妥,淡淡地熏着香气,宁神淡雅,这种香是她常用的几种熏香之一,正因太习以为常她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觉。
  檀香、沉香、丁香、苏合等香料按比例添加,以蜜相合。
  这种熏香的配方纵然不是什么秘密,也绝不可能是秦朝就广为流传的。在汉代时,熏香还属于奢侈品,唯有权贵能用,盛唐之时方才风靡,更不要说汉以前的秦。
  太奇怪了。
  为何秦始皇会称自己“先生”,为何会知道自己习惯看书时点香,为何知道自己常用的熏香配方?
  
  

☆、大秦帝师

  瑶光带着满腹的疑问被马车带到了咸阳宫,由车换步辇,由步辇至步行,最后内侍小心翼翼地给她指出了方向就不再往前。
  瑶光缓步向前,在长廊的尽头看见了一道颀长的身影。
  玄衣曛袡、头戴冕旒。
  瑶光在离那人五步之外就停了下来,揖手为礼。
  “陛下。”
  嬴政盯着瑶光看了许久,长叹一声,笑着走了过去。
  “瑶光先生一如往昔,朕却老了。”
  瑶光若有所悟,面上不动声色,亦未作答。
  嬴政凝视瑶光片刻,忽而沉声道:“朕曾说过,愿与先生共有天下……如今先生回返,是否来践此诺?”
  帝王一诺,岂是虚言?
  半壁江山、何等权势,只需一语便可握在手中。
  这样的诱惑足以使任何人动摇,若有一分野心,便能化作星火燎原。
  悄然静候在旁的李斯都被这样一句承诺惊得浑身冷汗涔涔。
  瑶光想也不想地摇头,平静地回答:“我意在天下安宁,非在天下。”
  近乎相同的一幕从嬴政记忆深处浮现出来,与此刻的情形相重叠。
  同样的她,同样的他,同样的承诺,同样的回答。
  那一刻,眼前的人好似是当年转身离开的人悄然回转,跨过岁月的长河轻轻落在他身侧。
  分离二十余年带来的隔阂刹那间变得模糊了,昔日的残影和今日的影子重合在一起,依然那般年轻的先生使得嬴政也有了刹那回到往昔的错觉——那时候自己还那么年轻,踌躇满志。方登帝位的少年激动地向自己的先生展示着自己的心情,挥舞着双手说要将这天下分一半给先生……
  正因他的先生别无所求,他才更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她。
  那是他昔日就想奉上却没有能力实现的遗憾,这个遗憾时隔二十年终于得以弥补。
  嬴政微微一怔,很快就大笑起来,激动地走上前拉住了瑶光的手臂。
  “果真是先生!先生竟回来了!朕要尊先生为‘帝师’,要世人皆知先生贤名!朕已平六国、一统天下,使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先生当日所愿,朕一一实现!”
  瑶光听到前面的话几乎已经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回来、当日……种种措辞,无不在透露一个令瑶光惊诧的事实。
  正因那个猜测过于荒谬,她才没有在第一时间想起,而是在排除了种种可能后才浮起这样的猜测。无论那个猜想有多么不可能,在其他所有可能的猜测都不正确的情况下,即便是最荒谬的那一种也会成为答案。
  倘若这一切不是串通起来的谎言也不是单纯的形貌相似认错人,那么,“瑶光真人”或许真的就是自己,但并非此刻的自己。
  这是一个时间的错位。
  昔晋有王质烂柯一说,乍看如传说仙人长生,又何尝不能看做对仙人以莫大神通凝定时间,故而山上山下有如斯差异。
  传说虽不可尽信,却也未必毫无依据。
  既有凝定时间,如何不能有一股玄之又玄的力量使人往来于时间之中?
  “此刻的瑶光”并不认识“秦王嬴政”,“秦王嬴政”却认识“此刻的瑶光”。
  那是因为——两人的初识,于瑶光而言还在“未来”,但对嬴政已经是“过去”!
  正当瑶光为这样的猜测而暗自慨叹冥冥中那股玄妙的力量高深莫测之时,忽听道身前那位已居于世间至尊之位的男人几句话掷地有声。
  “若无先生,便无朕之今日!这九州山河,唯有先生有资格与朕同赏——”
  瑶光瞬间给惊得心底一颤,险些就表露在脸上了。
  这几句话……
  前两句还可说是久别重逢的狂喜之下过度表达的感激之情,最后那一句……听起来可就有些不对了。
  君王的猜忌厌恶固然可怕,但君王荣宠过盛同样可怕,在大唐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她还可装作天真无知逃走,将难题抛给师尊于睿,因她相信师尊定能处理妥当,然而如今她若是逃走,恐怕就得留下命了。
  君临天下的皇帝声称“若无先生,便无朕之今日”,即使这句话对“瑶光真人”的功劳过于夸大,也不会是随口妄言,昔年的“瑶光真人”能得到这般推崇,又怎可能会夺路而逃?在这般戒备森严的禁宫之内,但凡她表现出一点可疑之处恐怕都会给自己敲响丧钟。
  千般思虑划过心头,瑶光竭力做出镇定的模样,思索着若眼前的人真是自己的徒弟自己会说什么。当她这么想的时候,首先冒出的念头竟是自己根本没有收徒的资格,这家伙不会是假冒的吧,她这么一想,差点给自己不合时宜的疑问逗得笑出来。
  霎那间一个念头升起,瑶光心头忽然间一片雪亮。
  瑶光真的笑出了声,端出面对门中那些普通弟子的神情——平静淡漠中稍带一点关切,既不可太过高傲,也不可太过随和,过远则疏,过亲则狎。
  “我并没有教你什么。”
  嬴政并没有因这句略有些无礼的话而生气,反而笑了起来。
  “先生是否担心朕早已忘记昔年所学方有此言?这些年来,朕忙于政务,确实不如昔年勤恳,但也并未忘记自己师承何人……这些年来,朕对道家多有优待,先生当知晓才是。道家掌门不愿入朝,宁可避入深山……阴阳家又积极活动,朕才拜了阴阳家两位为护国法师。”
  “阴阳家……”
  瑶光微微皱眉,回想阴阳家这一脉所学专精。
  嬴政却把瑶光的皱眉当做不满的意思,即刻笑了笑,“倘若先生有所不满,朕让他们走。”
  李斯听到这里,非但背上冷汗涔涔,手心都完全汗湿了。
  以他如今的地位和素日养气的工夫,天下间应当没什么事能让他如此失态才是,但他眼见皇帝这般刻意地顺着“瑶光真人”的心意行事仍是不得不惊骇万分。
  阴阳家花了多少工夫才博得陛下信赖,又花了多少精力才能有今日地位,入朝为官、建造蜃楼,一步一步皆付出无数心血。阴阳家有今日的地位,足见得陛下对阴阳家有多少重视,但是,陛下却能轻易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仅仅是因为“瑶光真人”一句略有些质询意味的问话而已……
  不能继续听下去了。
  李斯果断地悄悄退远。
  他直觉若是继续听下去,或许就真会有陛下不得不杀他的时候了——就如同当日陛下对项少龙百般逼迫,最后逼得项少龙不得不死遁。
  瑶光轻轻摇头。
  “我只是对阴阳家有些陌生罢了。”
  嬴政略一沉吟,叹了一声。
  “是啊,先生熟悉墨家、儒家,对阴阳家确是极少提及……先生是否怪责朕讨伐墨家?这些年来,念在项太傅份上,朕已尽量宽待墨家,但这一任的巨子实在太不识相,朕不得不动手,未曾料到……先生竟会出现在墨家。”
  项太傅?
  瑶光记下这个称呼,不由得想到这个“项”和“项少羽”的“项”是否同一个含义。
  她略加思索后摇头回答:“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想要天下安宁,必不能有两位君王。无论统一的过程多么残酷,这些鲜血都非流不可。使一位明君登基而号令天下,要比‘天下人治天下’更可能带来太平盛世,人不能同时走向两个方向,又怎么能同时听从两种命令?墨家所愿太过理想,均财物便能平人心吗?不作不餐确能磨砺心志,但若是人人都在田地里,谁来规划天下?明君使人尽其才,善思者求知,善辩者求真,善战者从戎,凡此种种,怎可将人一概而论?墨家之长在机关思辩,不在治世,他们能治理好的……最多也就是只有墨家弟子的机关城罢了。”
  嬴政原先压抑在眉间的些许阴郁随着这些话逐渐烟消云散,到了最后,他朗声大笑。
  “先生始终是先生。先生且看看,朕的剑术还剩下几分?”
  嬴政信手拔出佩剑天问,挥剑起舞。
  瑶光适时退开,越看越惊讶。
  即使已有猜测,但是,亲眼见到嬴政使出纯阳宫剑宗所传三才剑法时她仍是忍不住感到惊讶。
  同样一套剑法,不同的人运用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有人使来招招无错却异常死板,空有其形不得其神,有人用来常有随心之变,然而神髓不改,深得其中三味。这一套三才剑法在剑宗几乎人人都要学习,但真正能用好的也不过那么十来人,因为这套剑法中暗合着道意,若是修道不够,终究流于下乘,剑法威力或在,神髓却不在。
  嬴政使出的这套剑法便是形有九分而神仅两分——相较于创造这套剑法的吕纯阳寄托在剑中的逍遥道意,嬴政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气吞山河的霸气。
  瑶光看着看着视线就逐渐从嬴政身上移到了他手中的剑上。
  从嬴政拔出剑开始,她就生出了一种相当微妙的感应,就好似这柄剑和自己气机相连。
  瑶光凝神细看后更是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倘若她没有眼花,剑脊那些繁复的纹路里偶尔反光的图形是——是她的名字!
  这是她铸的剑——!
  嬴政将一套三才剑法使完,稍稍平复气息后走到瑶光身边,笑着递出了长剑。
  “先生还记得吗?这是先生昔年铸的剑,朕灭楚后,将它带了回来。”
  瑶光接过长剑。
  剑一入手,那种气机相连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这柄剑对她有着天然的依恋,就像子女之于父母,非但如此,她还感觉到一股隐藏的更深却能深深吸引着她的东西。
  “天问……”
  天问,向天而问。
  问什么?
  为何而问?
  天……问……
  瑶光依稀看到一个人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持续攀登却始终走不到山顶,一遍又一遍地绕着山路盘旋,在云雾中穿行……她闭了闭眼睛,心中原本朦朦胧胧的东西仿佛清晰了一些,自从玉清断后就有的念头前所未有的浓烈起来,她几乎没有多加思考,顺从内心那股呼喊脱口而出。
  “我要铸剑。”
  剑修岂可无剑?
  历经生离死别、沧桑变幻,瑶光的心境和往日大不相同,孕育多年的道心终于初见模样,如今便是玉清未断恐怕也不再适合她了。
  瑶光知道师尊以玉清相赠的深意,然而,如今她需要一柄与自己更加契合的剑,纵然今后修道路上多坎坷,她也会一力度过!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对瑶光好的有点过头的原因是:他把心里对瑶光和对项少龙的感激全都放到瑶光一个人身上来报答了。
  项少龙毕竟知道他身世的秘密,嬴政不能放心,因此即使感恩,还是逼得项少龙不得不逃,相反,瑶光就完全不晓得了,嬴政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去美化记忆中的她,这样美化了二十多年,正主出现了,他这样的激动和过分的荣宠完全在情理之中。
  。
  感谢以下大大们给我的地雷,么么哒。
  柳竹鱼迷、薄荷、羽绯心、云音泛天、梦小瞳、
  。
  晋江新出的霸王票排行榜太恶毒了,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