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思倾城-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意委屈的揉揉脸,道:“怪我什么?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溪月打了个呵欠,又犯困了。宇文长风轻轻扶她睡下。
不一会儿,长公主和两位侧妃夫人带着大夫一同到竹雨斋来。大夫替溪月号了脉之后,欣喜的告诉众人,少夫人怀孕已有月余。长公主一脸喜色,忙吩咐仆妇带着大夫去领赏。颖夫人也高兴,向长公主道:“公主啊,我说什么来着,您是福旺之人,一定会儿孙满堂。”
长公主欢喜的点点头,找来婢女小蝶、瑞雪和妩儿,吩咐她们好好服侍溪月,每日向她回报溪月的情形。三个丫头也听说了溪月有孕的消息,都替她高兴,喜滋滋的点头。
菊夫人站在颖夫人身后,淡然的看着溪月和宇文长风。见他俩目光都只注视着对方,似乎完全不在意周围的人,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怅然。
回到自己的住处,她摒退了婢女,偌大的厢房里只剩她一人。她望着空荡荡的房间,陷入了沉思。青鸾和溪月先后有喜,说明那些麝香并没有起到作用。她精心的安排一次又一次的落空。青鸾也就罢了,上次算是给她一个教训,溪月倒真是个难对付的人。难道她已经发觉了自己对她的敌意?
菊夫人有些怀疑,以她对宇文长风的了解,他是不会把这些事告诉溪月的,就算他知道她对溪月不安好心,仍是不会让溪月跟着担心,这就是他的脾气。菊夫人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敢肆无忌惮的一次又一次的陷害溪月。
可是不知为什么,尽管每一次事态都能按着她的意思发展,溪月却始终没有真正吃过亏。长公主的那一记耳光、斋堂的罚跪,最终的结果都是溪月获得众人的同情,尤其是宇文长风,他从来都向着妻子,甚至不惜为了她顶撞母亲长公主。溪月啊,溪月,没想到你表面文弱,暗地里却是个颇有心机的人。
菊夫人想到这里,叹了口气,又想起了青鸾。她在青鸾带来的香料里添加了麝香,让她做成香囊经常戴在身边,势必会影响胎气。青鸾会殷勤的把香料分给众人,倒是她没想到的。在那时,她只想对付青鸾,还没有留意到溪月。溪月虽是宇文长风的妻子,在她眼里却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她不喜欢溪月,却也不想因为溪月而令宇文长风烦恼。
青鸾仗着自己出身名门,一向不怎么把出身低微的菊夫人放在眼里,尽管名份上菊夫人是她的姨娘,她也从未真正尊重过她。菊夫人纤细敏感,府里每个人对她的态度,她都心知肚明。
菊夫人不喜欢青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能看出青鸾对宇文长风夫妇的微妙心理,不难想象,就算宇文啸风不想争这个世子之位,青鸾却不会甘心。这一点,从青鸾故意冤枉溪月推她下台阶就可以看出来,菊夫人不过顺水推舟,跟着看溪月倒霉而已。
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宇文长风不仅没有责怪溪月,还因为心疼她挨罚对菊夫人迁怒不已。菊夫人每次想到他在月桂树下看着自己的那个凛冽的眼神,心中就一阵不寒而栗。他怎么就不明白她的心呢,为了他,她不愿给自己不爱的人生孩子,冒着被逐出王府的风险,常年用红花熬药来喝。为了他,她想尽办法算计青鸾,就是怕这个同样有野心的女人对他的世子之位有威胁。
她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宇文长风将来继承了王位,她会怎么样。在那个朝代,儿子娶自己父亲没有子嗣的妾室并不鲜见。北方的很多民族长期就有这个风俗,父亲死了,儿子可以继承除自己母亲外其父所有的姬妾。王昭君、蔡文姬就嫁了父子两代,可她们照样是史书中推崇的美女才女。
菊夫人颇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无法和这些青史留名的女子相提并论,她只是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留在她爱的人身边。就算他有嫡妻,她也不在乎,名份这东西本就是虚妄的,更何况要是他因为她的身份而受到世人指责,也是她不愿意看到的。她对他只有深深的爱,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计较。
她从来也没想过取代溪月的地位,他的嫡妻就算不是溪月,也会是别的大家闺秀,这一点,菊夫人明白的很。可女人毕竟是女人,哪怕她再大度,看到自己爱的人那么深的爱着别人,也难免会心生妒意。菊夫人每次看到宇文长风和溪月恩爱的神情,心中都一阵阵刺痛,所以看着溪月倒霉,成了她无法自拔的精神麻醉。
众人走后,妩儿端着一碗莲蓉燕窝粥进内室来,笑嘻嘻的向溪月道:“刚才人多,奴婢没来得及恭喜小姐,恭喜小姐有喜,恭喜姑爷。”溪月向她笑着眨眨眼,妩儿把粥端给她:“小姐,你喝了粥,就睡会儿吧。”溪月点了点头,宇文长风坐在床边看着她。
这时,瑞雪走进内室来,向宇文长风道:“公子,宫里派了一个舍人来府里传话,皇后娘娘急着召见你。”宇文长风听到这话忙站起来,皇后这时传召,必有急事。“你先休息吧,我进宫去看看。”他转头向溪月说了一声,溪月嗯了一声。
他走后,溪月向妩儿道:“我懒得提笔,待会儿你帮我写一封家书给父亲母亲。”妩儿会意,服侍她躺下后,离开了内室。妩儿跟随溪月多年,虽说不上满腹才华,也颇曾读过书,因此让她代笔写家书,溪月也很放心,安心的闭目睡去。
椒房殿中,皇后正伫立窗前,忧心的望着窗外景色。宇文长风转过屏风走近她,她也没发觉。他见她发愣,站了一会儿才叫她。“姐姐……”只有他们姐弟俩的时候,他并不拘于礼节称她为皇后。皇后转脸看了他一眼,才道:“听说溪月有了身孕,恭喜你,就要当父亲了。”宇文长风脸上闪过一丝温和的笑。
“司马邺在洛阳称帝了,你听说了吗?”皇后切入正题。宇文长风闻言惊愕不已,怔怔的看着皇后。见皇后烦恼的扶额,他问了一句:“姐姐有什么打算?”皇后凝望着宇文长风,反问他:“你说呢?”宇文长风微一思忖,却没有直说。他深知他姐姐的脾气,她心里必然有了盘算,若是自己和她的意见相反,反而打乱了她的计划。
“长风,你说呀。到了这个时候,你我姐弟还有什么不能直说的?”皇后见他不表态,急着问了一句。洛阳局势已乱,皇后已经不能再亲自前往洛阳,这是显而易见的。先皇灵柩也不适宜在此时送往洛阳下葬,只能在金陵选址兴建帝陵。然而,朝中又岂能有二主,司马邺在洛阳称帝,金陵的司马氏皇族必然不能臣服,平乱也就迫在眉睫。
“姐姐准备派谁去剿灭叛军?”宇文长风冷静的看着皇后的神情。皇后此时面容清冷,像极了他们的母亲长公主。她微微一笑:“哀家准备派你去。”这个答案宇文长风心知肚明,否则皇后没必要急着召见他。
溪月有了身孕,宇文长风心中虽不愿在此时出征,可他知道自己义不容辞,默然不语。皇后当然知道他心中所想,劝慰他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建功立业,此时正是最好的机会。你放心,你走了以后,哀家会派人好好照顾溪月。”她这么说,宇文长风便知她主意已定,已经不容他置疑。
皇后莞尔一笑,打量着他:“等你封了骠骑将军,姐姐可以赐你宅邸,让你和溪月搬出齐王府另立府邸而居。”“这就不用了,母亲一定不会答应,在王府里人多还热闹。”宇文长风忙推辞。“人多是热闹,可人多是非也多。也罢,你既不愿,哀家也不勉强。”皇后温和的说。
“哀家会下旨命三弟随你一同出征,这也是父王的意思。”皇后最后的这句话令宇文长风一愣,但他很快明白了父亲和姐姐的苦心。他们想让他和逸风在这次政变中立功,只有这样,他们一家才能名正言顺的走到政治前台来。
作者有话要说:俺对写怀孕实在没啥体会,只好瞎写。
关于西晋到东晋的这段历史,本文并没有局限在历史的框框里,而是自由发挥,有的人名做了相应的回避、有的人名就是直接从史书中采摘而来,熟知这段历史的朋友,只当小说看就好,表较真儿啊。
政变
宇文长风将自己要出征去洛阳的事告诉溪月,溪月吃了一惊。“非去不可?”溪月当然知道此行凶险,担心不已。宇文长风点点头。溪月叹了口气,明白这件事不是她能说得上话的,皇后的懿旨不仅这府里没有人敢违抗,只怕这天下敢违抗的人也不多。
“为什么让你去冒险?”溪月满腹委屈的望着自己丈夫。宇文长风叹息一声:“这次的事不仅仅是朝廷的事,也关系到我们宇文氏一脉。皇后和我们同样身不由己。”溪月撇了撇嘴,心中充满忧思。
宇文长风轻抚着溪月的秀发,若有所思道:“我走了以后,你要处处小心。母亲已经免了你的晨昏定省,你就安心在竹雨斋里养胎便是,若是闷了,就叫妩儿陪你在花园里走走,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出去。”溪月明白他的言外之意,知道他是提醒自己远离是非,点了点头。
“你不要忘了写家书派人送回来。”溪月不放心的嘱咐了一句。“放心吧,往来的驿站我自会安排好。”宇文长风留恋的看着妻子,十分不舍离开她远行。“行军打仗比不得在家里,你也要多加小心,我和孩子都指望着你呢。”溪月轻抚了下腹部。宇文长风按着她的手,夫妻俩的情绪都是既幸福又惆怅。
宫里很快下了懿旨,长沙王挂帅,宇文长风和宇文逸风兄弟俩随军出征洛阳,皇后亲自送他们出城。这一来,朝野上下无不议论纷纷,皇后命自己的妹夫和弟弟带兵出征,其心昭昭,宇文家终于要走到政治前台。
太傅郗昶接到皇后的懿旨时,已是黄昏时分。郗子祈走进父亲的书房,看到父亲忧心的坐在书案后,好奇的问了一句:“父亲,有什么忧心事吗?”郗昶这才回过神来,招呼儿子坐下。“皇后要召见为父。”“哦,大概是要和父亲商议朝政大事吧。”郗子祈并不觉得皇后召见有什么可怕。因为和宇文逸风交好,他幼时颇曾见过皇后。
“你以为她还是以前那个宇文家的大小姐?我告诉你,皇后和她父亲齐王一样深不可测。”郗昶不无担忧的和儿子直言。“您的意思是,皇后想趁此机会执政?咱们朝中岂不是要出现第二个贾南风。”郗子祈冷笑一声。贾南风是前朝有名的皇后,把持朝政多年,皇帝一直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
“她当然不会像贾南风那样失策的急于走到幕前来,难道她不能效法汉代的吕后和王政君深藏于幕后?你别忘了,她父亲握有重兵,她的两个弟弟和妹夫此次若是平乱有功,她在朝中的势力就无人能撼动了。”郗昶叹了口气,思索着何去何从。
郗子祈思忖着,脑海中灵光一闪道:“父亲,咱们不如冒一次险。如今朝中盯着皇位的人主要有三股势力,司马邺已经在洛阳称帝,但他和他手下多半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河间王司马虢手下人多势众,但依我之见,他目前虽气焰熏天,却不是个可以依托的明主。至于先皇的几个儿子,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皇后所生的司马锐。咱们郗家不如和皇后联手。”
郗昶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他始终有顾虑,历朝历代的宫闱之变,鸟尽弓藏、卸磨杀驴的事并不鲜见。若是他冒着得罪宗室的风险,公然把出身异族的宇文氏推到权力巅峰,宇文家会不会像吕后对付韩信那样诛杀功臣?而且万一事败,他得罪的将是整个司马氏皇族。
郗子祈见父亲烦恼不已,进言道:“父亲若是担心重蹈未央之变的覆辙,不妨和皇后做一个交易。”未央之变是指韩信被吕后诛杀在未央宫一事,郗昶听到这话脸色一变。“二妹对宇文逸风有意,想必您早有耳闻。咱们不如趁机和宇文家联姻,既成全了妹妹的心愿,对我们郗家也有莫大的好处。”郗子祈适时的向父亲提议。
郗昶点了点头,很赞同儿子的话。他早就有意和宇文家联姻,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看中的女婿成了别人家的女婿,此时若是成全了凤藻和宇文逸风的这桩姻缘,等于郗家和宇文家成了一条藤上的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不失为一场值得下的政治赌注。
椒房殿深处,宫女们已经点起了灯烛。大概是因为下了一天的雨,这一晚的烛光晦暗不明,整个大殿被包围在诡异的氛围里。皇后坐在正位上,等候郗昶来拜见。
“老臣郗昶拜见皇后。”郗昶恭谨的向皇后一拜。皇后吩咐舍人赐座给他。郗昶坐下后,皇后摒退了左右宫女、舍人,语调和缓的问郗昶:“郗卿家可知哀家今日召见,所为何事?”“老臣不知。”郗昶面色澄定的说。只有皇后先提出条件,他才好见风使舵的提出自己的条件。
皇后暗笑一声,不动声色道:“郗家和宇文家一向是世交,郗卿家又是哀家弟弟的师父,有些话,哀家不必说,郗卿家也能猜到。”皇后峻然的看了郗昶一眼,开门见山的说。郗昶迎着她的目光,幽暗的烛光下,皇后秀美的脸略显苍白,然而她眉目间的神色,却让人辨不出她的喜怒。她这句话像是质问,又像是劝慰他不必有所顾虑。
郗昶仍是沉着声,不卑不亢道:“老臣愚钝,还请皇后示下。”皇后见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显然是老谋深算,非要自己开口相求不可,耐住性子和他周旋。她假意叹息了一声:“司马邺在洛阳称帝,哀家这皇后还能当几天,屈指可数。”郗昶如何听不出她这是在试探,进言道:“司马邺的乌合之众不足为虑。长沙王亲征,必将剿灭叛军、大胜而归。”
“这么说,卿家也认为司马邺是乱臣贼子,那谁才是正统呢?”皇后清冷的声音掷地有声。郗昶知道这是皇后在等他表态,只有他表了态,才有继续和她谈下去的可能。“继位者当然只能是先皇龙脉。”皇后显然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微微一笑。
“郗卿家,哀家今日召你进宫,就是有一事要和卿家商量。”“皇后请讲。”郗昶知道皇后终于要切入正题了。皇后抬头看了他一眼,郗昶会意,站起来走到她对面坐下。皇后缓缓从正位上站起来,走到郗昶下首坐下。郗昶吓了一跳,皇后此举显然是逾越君臣之礼。他身为人臣,怎能坐在皇后上首。
他刚要站起来施礼,皇后却道:“世伯安心坐着吧,侄女没当皇后之前,不是一直称呼你为世伯吗,今日没有外人在场,你我不必拘于君臣之礼。侄女有事相求,还望世伯勉为其难,助侄女一臂之力。”这番恩威并施的话令郗昶惴惴不安,脑门上开始冒汗。
皇后幽幽道:“先皇驾崩的仓促,没有留下遗诏,谁能继承大统,还是未知之数。我的锐儿年龄小,还不懂事,没法和他那些年长的叔伯哥哥们争,我若是不为他争,我们孤儿寡母在这皇宫里如何能立足。”“皇后的意思是?”郗昶抬头看了皇后一眼。
皇后觉得铺垫的差不多了,说出了她的真实目的:“世伯位高权重、权倾朝野,你上一道奏折保我的锐儿登基为帝,朝中想必无人敢提出异议。”她的目的郗昶早就猜到,此时她亲口说出来,他丝毫不觉得奇怪。“仅凭老臣一人,恐怕势单力薄。”郗昶不无忧虑的说。
“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高平郗氏都是朝中大族,你们联名上书,有何不可?谁敢不服?”皇后淡淡的一句话,却让郗昶惊讶不已。原来皇后早已打算,早早的就联络了这几家。这几家和宇文家无不沾亲带故,若是自己不答应,他们反而会联合起来铲除异己。
郗昶很快恢复了脸色,向皇后道:“皇后打算在金陵让新君登基?这恐怕不行,众所周知,洛阳才是帝都,在洛阳称帝告天才是顺应天命。”“天命是什么,王命就是天命。洛阳城中各股势力蠢蠢欲动,除了司马邺,还有匈奴的刘渊,羯族、氐族、羌族势力纷纷想渗透,到洛阳称帝,无疑是自己送死。”皇后一番话让郗昶心中疑窦顿生。
皇后显然有心让皇室退出北方疆域、偏安江南一隅,为什么又要让自己的妹夫和亲弟弟率军西征呢。她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如果说是为了掩人耳目,这一决定莫名其妙。忽然间,他领会了皇后的用意。
皇后此举的目的有三:首先,让自己最信任的人立功,便于将来安置,把兵权逐渐从司马氏皇族过度到她弟弟们手里,长沙王虽是宇文家的女婿,但他毕竟是司马氏后裔;第二,混淆视听,让金陵城中的司马氏皇族猜不透宇文家的真正目的是平乱还是夺宫;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算金陵事败,凭着长沙王和宇文兄弟带出去的兵马,宇文家想东山再起绝非难事。
如此周到的考虑,皇后显然一直在暗中斡旋。只怕这背后出谋划策的,正是她父亲齐王宇文松。宇文松常年在府中不上朝,可是宇文家的势力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反而越来越巩固,由此可见,这对父女早就把目光放到了皇位。只怕他当年娶长公主,都是精心设计的一步棋。
“皇后的意思,老臣领会了,老臣这就回去草拟奏折,明早送给皇后过目。”郗昶深思熟虑之后说。皇后满意的点点头,道:“锐儿若能顺利登基,卿家就是首功之臣,理当封侯拜相,位列三公之首。”郗昶见时机成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皇后,老臣还有一事相求。”
“哦,卿家请说。”皇后虽能猜到他是有备而来,仍不免有些诧异。郗昶清了清嗓子道:“老臣斗胆恳请皇后替小女凤藻保媒。”皇后何等聪明,立刻猜到他的用意,似笑非笑道:“凤藻小姐对哀家的三弟有意?”“正是。皇后若是不嫌小女资质愚钝粗陋、不堪配宇文公子,还请皇后做主成全。”郗昶向皇后拜了一拜。
他把话说到这份上,皇后怎么能不答应。郗家和宇文家早就有意结亲,皇后知道,宇文长风之后,就是宇文逸风,但是她不喜欢凤藻,所以迟迟没有出面做这个媒。在她看来,凤藻那姑娘性情刁钻、没有一点温文之态,根本配不上她三弟宇文逸风,可此时为了笼络郗家,也不得不出此联姻的下策。
皇后心中暗自叹息,表面上却道:“这桩姻缘甚好,深得哀家心意。只是哀家的三弟自幼顽劣,况且还有父王、母亲和颖夫人在,哀家也不便就此自作主张。等哀家征得了他们的意见,一定给郗卿家一个满意的答复。”郗昶见皇后不肯一口答应,显然是对凤藻不甚满意,也不便多语,谢恩而去。
三日后,郗昶和谢亭等人联名上书,保荐皇后之子司马锐为新君,待七七孝期一满,即行登基。同时,宇文皇后代诸君下懿旨昭告天下,在洛阳登基的司马邺为伪君。
就在新君登基的当天,河间王司马虢纠集了司马氏宗族的一干人等浩浩荡荡的往金陵皇城正阳宫发难。王常侍急急忙忙向已经成为太后的宇文秀风回报了此事。宇文太后冷笑一声,命皇城大开城门,让河间王等人进大殿来。
以司马虢为首的司马氏宗族子弟大摇大摆的穿过皇城,走进正阳宫大殿。六岁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上,被眼前凶神恶煞的一群人吓得直哆嗦。“各位叔叔伯伯们此时来贺新君登基,哀家和皇上不胜感激。”宇文太后先发制人的说。
“宇文秀风,你一个异族女子,有什么资格当太后。”司马虢不以为然的发难,旁边的人纷纷附和。“哀家是先帝昭告天下册立的正宫皇后,又是当今天子的生母,哀家的太后当的名正言顺。你欺君犯上,当着皇上的面直呼哀家之名,乃是大不敬。来人,将司马虢押下去砍头。”宇文太后一字一句的说。
司马虢等人先是一愣,随即发出狂笑,根本不相信在场的众人有谁敢动他。宇文太后看了自己哥哥一眼,宇文啸风会意,拔出佩剑当场就将司马虢斩于剑下。血溅朝堂,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司马虢直到身首异处仍不相信,自己死于他一向不怎么瞧得起的宇文啸风剑下。场面一下子僵持住了,跟在司马氏宗族子弟身后进宫的一群卫兵纷纷把手按在佩刀上。
“哀家还是那句话,各位叔叔伯伯要是来贺新君登基,哀家和皇上不胜感激。”宇文太后面不改色、气定神闲。她看到郗子祈站在殿外,知道父亲宇文松已经带禁军将皇宫重重包围,这里的人,一个也跑不了。父亲说的没错,这个天下到了关键时候,还是得靠兵权来说话。司马家的纨绔子弟们,哪里是宇文氏的对手。
小皇帝司马锐看到这个场面终于吓得哇哇大哭。宇文太后瞥了儿子一眼:“锐儿,今天是你登基的日子,哭什么。”司马锐看到母亲责备的目光,吓得连哭也忘记了,委屈的用小手抹着眼泪。
一名侍卫快步走进大殿来,向太后道:“回太后,齐王带领五万兵马将宫城包围勤王,现在兵马已经驻扎在太平门外,只等太后一声令下。”太后峻然扫了众人一眼,见他们纷纷低头不敢言语,才道:“传哀家懿旨,命齐王将兵马退回城外驻扎。今日进入正阳宫大殿的兵将一律罚俸一年,不加追究。”
兵将们本是跟着司马虢等人起哄而来,司马虢已被当庭处死,众人心中皆是骇然,因此一见太后法外开恩,纷纷下跪谢恩。司马氏众人见此情景,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偃旗息鼓,下跪拥戴新主。宇文太后和郗昶相视一眼,彼此都像是松了一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宇文家的人,关键时刻都能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来。可能权势带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危机感,早已溶入了他们的血液。
隐忧
消息传到出征在外的宇文兄弟那里时,已是数日之后。宇文长风看到兵部送来的行文,既惊喜又担忧,他没想到姐姐宇文秀风这么利落的就处置了司马氏皇族的异己势力,更没想到父王宇文松会亲自带兵包围皇宫,在他看来,叛乱和勤王只在一线之间。他的外甥顺利登基为帝,姐姐执政,本是宇文家莫大的荣耀,可他总觉得不安。
宇文逸风看到他沉思的神情,拍了下他的肩:“国舅爷,你这回真的成国舅了。”宇文长风见他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显然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忍不住道:“三弟,你觉不觉得父王和姐姐这次派你我出征其实另有目的?”“有什么目的,不就是派咱们出来替他们杀人吗?父王年迈、大家姐是女流,他们总不能自己亲自动手。”宇文逸风轻描淡写的说。
“你怎能把杀人说的如此轻松?”宇文长风见弟弟没心没肺的样子,有些气恼。宇文逸风笑道:“有姐夫在,用不着你我动手。更何况,咱们出身将门,上战场杀人是迟早的事。”“你这浑小子!”宇文长风无奈的摇摇头。
“我这回真正佩服的是大哥,我看他平时在家里连只蚂蚁也不忍心踩死似的,谁知竟是杀人不眨眼,简直大快人心。”宇文逸风提到宇文啸风杀司马虢的事,满是钦佩。宇文长风看着弟弟的神情,想起那时在剑庐中父亲宇文松提起的大志向时的神态,心中一凛。“逸风这个瞬间的神态,竟和父王一模一样。”宇文长风眼神复杂的看着宇文逸风。
宇文逸风一手拿着桃子在啃,一手拿着把剑挥来挥去,那动作可笑之极。宇文长风笑道:“你这是道士斩妖,还是挥剑砍蚊子?”宇文逸风扔了桃核,笑道:“我有个结拜兄弟叫桓温,他的刀法当真天下无敌,一刀就能劈了韶音坊的铜香炉。”“哦,这臂力可够惊人的,怎么没有听你提起过?”宇文长风问。
“他来无影去无踪,我也只见过他一次。这时候不知道在哪里云游四海呢。”宇文逸风想起那时在韶音坊中遇到桓温,他的气度和风貌,回想起来仍是令人钦佩。
西征的大军在洛阳城外驻扎,长沙王知道皇后遣宇文兄弟随军,一是要历练他们,二就是要牵制他的举动,因此事事都和这两个小舅子商议。司马虢被诛杀于朝堂的事已经传遍朝野,在此非常时期,司马氏人人自危。
此时,匈奴族建立的汉国国君刘渊也派了自己儿子建威将军刘曜带兵进攻洛阳。司马邺腹背受敌,已经派人出城向刘曜请降。长沙王接到战报,烦恼不已。宇文家的兄弟走进统帅大帐看到他的表情都是一愣。
“二弟、三弟,你们来的正好,司马邺已经向刘曜上书请降了。”长沙王把战报递给他们看。宇文长风没有说话,宇文逸风抢着道:“向匈奴人投降了岂不正好,省的咱们费力去平乱了。”长沙王苦笑一声,看着宇文长风。宇文长风道:“皇上已经在金陵登基,司马邺只是伪君,迟早要被赶下台。只不过向匈奴人请降,于朝廷的面子上还是过不去。”
长沙王点点头,征询的看着宇文长风:“依二弟之见,咱们此时该当如何?”宇文长风道:“姐夫才是统帅,但凡姐夫有将令,我和三弟莫不遵从。”他知道长沙王等的就是这句话。果然,长沙王微微一笑。
“我们此次带了十万兵马,和匈奴的兵马人数相差不多。若是正面交锋,难免有所死伤,只怕这也不是朝廷所愿。司马邺向匈奴人投降固然可耻,但我们也没必要因此和匈奴人结仇。”长沙王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怎么行?我们带兵浩浩荡荡而来,一次仗也不打,就这样缩头缩脑的回去,岂不更被人耻笑?”宇文逸风不服气的说。
其余两人听了直笑,均道:“行军打仗又不是意气之争。”宇文逸风笑道:“意气也是要的,不然朝廷的面子往哪儿搁。我有个提议,不知你俩意下如何?”长沙王和宇文长风对视一眼,等着他的下文。
宇文逸风笑道:“那司马邺不是向匈奴人投降了吗,咱们把他杀了便是,免得他继续替朝廷丢脸。”宇文长风嘿嘿一笑:“你说的倒容易,匈奴人的重兵之下,派谁去下手?你去还是我去?”“咱们何须自己动手,只要买通一个皇宫里的舍人,让他下手便可。许诺事成之后,带他回金陵便是。这些人为求自保,才不会管那个假皇帝的死活。”宇文逸风诡异的挑眉笑着。
“三弟的话不无道理,倒是可以计较一番。”长沙王显然有点被他说动了。宇文逸风见他当了真,才道:“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你不要真放在心上。”宇文长风笑着拍了他一下,道:“你总是这样,一肚子歪主意,撺掇的别人要采取行动了,就说自己是随便说说。”“我本来就是随便说说,你既知道我一向这样,还跟我争什么。”宇文逸风大笑道。
长沙王和宇文长风商议之后,决定按着宇文逸风说的方法试试。果然,买通一个经常出入宫禁的舍人并不难。那人是御膳司负责采买的舍人,在洛阳皇宫多年,对宫内情况了如指掌。长沙王的一番威逼利诱,那舍人动了心,说自从司马邺在洛阳登基为帝,整天在宫里胡作非为。他一直想逃走,苦于没有机会,若是得贵人相助,逃离洛阳,他愿意放手一搏。
长沙王许诺事成之后,将这名舍人带回金陵,并保荐他进少府担任常侍。这舍人急于在匈奴人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