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够精明的话,他应该会想得到我完全可以用霹雳火球来对付轒辒车的。不过可惜的是他没想到,也许这也并能说他不够精明,一路至此的百战百胜,就算是我也会生起了轻敌之心。
我举起手中的小旗对着城内的民兵们摇了摇,他们很快就在我所站的直线方向也挖了起来。不过与蒙军不同的是,蒙军是横着挖,他们是竖着挖。民兵们若说打仗会胆怯,可是挖地却是他们的绝活,于是不到半个时辰他们便在城内挖了数个几丈长宽的深坑,接着他们又在深坑之上加上了伪装。而此时城墙内的沙沙声还在不停地响着,他们要多花一点时间把洞挖得足够宽,这样才能使更多的蒙军在同一时间冲进城来。当然也不能太宽,若是将洞挖得太宽导致城墙倒塌,那么不光是挖洞的蒙军要被活埋在里面,而且城外的蒙军也无法在这种两旁布满宋军的残壁上通过。
终于,在城内民兵们紧张而兴奋的目光中,“突”的一声,一个锄尖从城墙上冒了出来。接着城墙上就多了一个小洞,几丝光线透过这个小洞射入城墙的阴影,射入守侯在不远处的民兵们的眼中。我听到了城墙内蒙军沉闷的欢呼声,随后便有更多的锄尖从那里冒了出来。随着城墙的夯土晰晰酥酥的往下落,几个浑身尘土的蒙军出现在众人的面前。但那些反应稍稍迟钝的民兵很快就发现他们看见的已是几个死人,因为几只羽箭几乎是在蒙军出现的同时便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都答喇……”
城墙之外的蒙军也很快就发现城墙已挖通了,他们很快就沸腾起来,人人都兴奋得两眼充血。他们兴奋地嚎叫着,手里高举着弯刀盾牌,冒着城墙上的箭石与擂木快而有序地往城墙上的大洞蜂涌而入。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脚下的城墙因为蒙军在洞中大吼而颤抖,不久的便看到蒙军从城墙的另一面冒了出来。
惨叫声、弓弦声、重物碎骨声随之响起,一队队的蒙军军士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惨叫着掉入民兵们挖掘好的陷阱之中。由于洞内比较拥挤,所以在前排的蒙军虽然因发现前面的陷阱而停住了脚步,但后面的蒙军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前狠冲,于是冲在前面的蒙军一排接着一排地被挤到了陷阱之中。早已守侯在陷阱周围的民兵为了让那些掉入陷阱的蒙军死绝,当然不会忘了再推下几颗巨石。弓箭手们此时也毫不吝啬他们的弓箭,他们将一枝枝充满仇恨的羽箭飞快而有力地射往洞口。向洞口拥挤的蒙军射箭自然就不必讲究什么准头,所以大多都是每一声弓响之后,洞口处便会有一声惨叫应声而起,接着这些中箭的军士再被后面狂冲而来的战友推进了陷阱之中。
在蒙军掉入陷阱之前还要射上几箭的做法当然不是多余。首先,如果从洞中狂冲而入的蒙军没有遭到城内的弓箭手阻击的话,那肯定是不合常理的。那些被前排军士挡住视线的蒙军虽然看不见,但却会听得到,他们若是没有听到应有的弓弦声,则很快就会因为产生怀疑而放缓或停止住脚步。其次,在洞口的蒙军一发现前方的陷阱,第一个反应当然就是停住脚步往后退。虽然他们还是会被后面的蒙军推入陷阱之中,但他们往后退所产生的阻力和喊叫声,无疑会让后面的蒙军及时醒悟。但如果在此之前在他们的胸口射上几枝羽箭,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过蒙军还是会发现他们中计的,只不过是发现的时间长短而已。我站在城头上,绕有兴趣地看着一排排的蒙军“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英勇壮烈”地跃入他们早就该去的地方——地狱。在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祝福”了几句,然后转头看了看其它几处城墙,那里也在进行着同样惨烈的镜头。不知道王坚的北城墙与丁黼的西城墙,是否也同样在进行着这种感人的场景,应该也差不多吧,我在心中兴奋地想道。蒙军作战的协同性一向极强,他们攻破的城池很多都是由于受到各方的同时攻击而被一举攻破的,希望这一次他们也同样不会例外。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蒙军终于发现了不对劲地方,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听到宋军的惨叫和兵刃相撞的声音吧。我看了看城脚还未填满的陷阱,遗憾地叹了一口气,我始终还是没有将各种因素考虑全面。
随着号角声起,蒙军匆匆丢下了三千余具尸体像潮水般地退去。城墙上的民兵情不自禁地举起兵器发出了阵阵欢呼声,望着面前的一张张笑脸,我能体会到他们的自豪感和这场胜战给他们带来的自信。他们本是一群只经过一天训练的百姓,但此时却打退了以强悍著称的蒙军的进攻,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打破了蒙军入川以来未尝一败的神话。
“打得好!”挤过狂呼的人群,我走到了李庭芝身边,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今日李统领沉着冷静的指挥,着实让郑言大开眼界。”
“郑统制过奖了。”闻言李庭芝激动对我拜道:“如果没有统制大人的信任,属下是不可能打胜此战的,更何况这此战还多亏了统制大人的妙计,否则鹿死谁手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李统领过谦了。”我笑着扶起李庭芝道:“不过我军初战虽胜,但蒙军想必不会就此罢休。而且经过此战后,蒙军想必已发现了成都城防的弱点,此后的战我们便难打了。”
闻言李庭芝不由得心悦诚服地望着我说道:“原来郑统制也注意到成都城防的弱点了,下官着实佩服。”
第五十一章 成都之战6
第五十一章 成都之战6
“这么说来,成都的弱点便在城门?”议事厅内,王坚原本还在为初战就能歼敌六千余人而兴奋不已,但李庭芝的一番话很快就给他泼了一盆的冷水。
“不错。”丁黼守卫成都多年,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他望了李庭芝一眼,点了点头说道:“成都的城门已有百余年未曾修茸,而且各城门都还是老式的单道木门,攻城的蒙军不难从城门的结构发现这一点,我想蒙军的下一阶段攻城必然会以攻城门为主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由问道,虽然我早就知道了这一点,但还是不明白为何像成都这样的坚城却会有如此简陋的城门。
“对啊。”王坚在一旁也奇道:“据王坚所见的大宋的城池,便是普通的小城也至少有两道城门,大些的城池便会在两道城门之间加上石板,为何像成都这样的大城却只一道城门?”
“两位大人有所不知。”李庭芝苦笑了一声道:“成都会有如此简陋的城门完全是拜西川天险所赐。”
“西川天险?”闻言我与王坚不由有些摸不着头脑,王坚疑惑地问道:“西川天险与成都城门又有何干?”
“就因为有西川天险,所以赵彦呐赵置使才会省下这建设成都城的资金。”李庭芝无奈地叹道:“西川外围依蜀道建有阳平关、仙人关、剑门关等,这些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更不用说还有兵多粮足地剑阁坚城了。所以赵置使对西川的建设一向是重边关而不重内地,丁知府也曾多次向赵置使提起过成都城门之事,可赵置使却认为有了外围的天险,建设成便是多余的,却没想到如今当真要面临蒙军进攻了。”
“说来惭愧。”听到这里丁黼满面愤恨地摇头,说道:“下官也正是因为此事才和赵彦呐闹翻的,下官还曾扬言要将此事上奏朝廷。却没想到这个畜牲却因此怀恨在心。他竟然不顾成都一百多万百姓的性命而想借蒙古人的手将我除掉。若还有机会见着他,我丁黼便是拼得一身剐。也要割下他地脑袋。”
“原来如此。”我和王坚对视了一眼,总算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丁知府请息怒。”我见丁黼一副咬牙切齿地样子,忙上前劝道:“赵彦呐之事容后再谈不迟,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对付蒙军的进攻才是。”
“大人说得是。”闻言丁黼忙对我拱手说道:“下官失礼,望统制大人见谅。”
“无妨,无妨。”我苦笑一声扶起丁黼,心中着实不明白为什么像丁黼这样的文人。火气竟然比武将的还要大。而且就凭着他这易怒、易冲动的性格就不是一个做将领的料,看来大宋的用人制度确是大有问题。但我又想起一见到蒙古人就一路狂逃地赵彦呐,不由哑然失笑,面前这个丁黼虽说不是个将材,但比起赵彦呐却又不知要强上多少倍了。
“说起守城门,属下倒是有个主意。”李庭芝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面露喜色地说道。
“哦,李统领请说。”
李庭芝对我拱了拱手道:“属下以为。既然蒙军在城墙上挖洞我们以陷阱克之,那为什么城门就不行呢?”
“李统领是说在城门处挖陷阱?”王坚恍然大悟地道。
“也许可行。”丁黼点头同意道。
“但是在同一地点用上同一计谋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啊。”我皱着眉头摇了摇头道:“蒙军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不可能不会对此有所防备的。”
“郑统制说得有理。”李庭芝脸上略带惭色地说道:“不过此时我们似乎已没有其它办法了,虽然蒙军此来没有准备抛石机,不过这样简陋的城门,无论是用火攻还是用撞车。都很容易攻破的,到时只怕以民兵们的素质无法阻挡住蒙军的虎狼之师。”
“嗯,有陷阱总比没有的好。”闻言我无奈地叹道:“至少能够给他们造成一些麻烦,不过若是能守得住还是尽量要守住,成都共有多少座城门?”
丁黼想也不想地说道:“除了东面两门外,其余各面都有三座城门。”
“不如这样。”我沉呤了片刻道:“陷阱照挖,不过留上一条两人宽的小路供人通行。再将骁骑军地一千名军士分成八队,每队一百余人分守东、西、北共八座城门。他们手上还有千余颗霹雳火球,蒙军想要攻破城门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是……”众人轰然应诺,然后各自分头准备。
————————————
是夜。漆黑的天空不见半点星光。月亮也隐藏在厚厚的云层之后。雾气使得西川大多时侯都是昼不见日,夜不见月。
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城墙上。身旁各几步便插着一根火把,火把的下方绑着几根挂满铜铃的麻绳。古时地大城由于占地极广,所以城墙十分长,比如我此时所处的成都城的城墙全长就近百里。这么长的城墙如果只靠人力来防备夜袭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这样的话,只怕敌人尚未来攻自已就心力憔悴了。所以宋人通常在晚上的时侯就用挂着铜铃的麻绳将城墙围起来,这样每段城墙就只需少量的几队巡逻兵就可以很好地防备敌人来夜袭了。
我小心地避开挂有铜铃的麻绳,靠在两个女头墙之间往远处望去。蒙军地篝火与白色地蒙古包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的刺眼,一种冲动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做为特种兵地我最拿手的就是暗杀与刺杀,但我也知道此次想要暗杀敌军主帅是不可能的。上次做“雨夜刺客”之所以会那么顺利,完全是因为双旗军只不过是一群土匪,而此时在我面前的却是训练有素的蒙军。在这几万蒙军的眼皮底下,想潜进帅帐杀死主帅就算是我也不可能办到的,除非有一支射程一公里的狙击步枪。
那么,能不能带军去偷袭呢?这个想法在我心里蠢蠢欲动,骑军在夜战中可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蒙古包也很容易引燃,若是在上面射几支火箭……
第五十二章 成都之战7
第五十二章 成都之战7
“统制大人,统制大人,呼……还好赶得及。”
我聚集起包括王坚在内的一千骁骑军,骑着马带着火箭与霹雳火球正准备去偷营,却见李庭芝气喘吁吁地赶来,对着我大声叫道。
“原来是李统领。”望着李庭芝匆忙的样子,我不解地问道:“却不知李统领何事如此惊慌?”
李庭芝勿自不答,上气不接不下气地反问道:“郑……郑统制这是要去何方?”
“今夜月黑风高,我见蒙军营帐冓火通明,是以想带兵前去偷营。”我对李庭芝说道:“难道有何不妥吗?”
“自然不妥。”李庭芝显是大松了一口气道:“还好我手下的一位军士前来向我汇报,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统领何出此言。”闻言我奇道:“我手上的这支骑军实力不俗,何况我等只是隔远对着蒙军营帐射上几支火箭,如此又何险之有?”
“统制大人有所不知。”李庭芝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没有人能够偷得了鞑子的军营的,若统制大人知道鞑子是如何在夜晚建帐的,我想大人很快就会放弃偷营的想法了。”
“哼。”王坚不服地冷哼一声道:“李统领未免有些太长他人志气了吧。”
“王统领莫怪。”对王坚的不满,李庭芝也并不介意,他呵呵一笑道:“两位大人且随属下上城墙一观,属下自然会道出其中的原由。”
王坚闻言皱了皱眉头正想要反驳。但在我地制止下,他也只好极不情愿地随我与李庭芝一同登上了城墙。
“统制大人请看。”李庭芝指着远处的蒙军营帐说道:“大人觉得鞑子扎的营有什么特点吗?”
“没什么不同啊。”我再次看了看远处一大片星星点点的冓火和隐约的一些蒙古包的白色,皱了皱眉说道:“我只是觉得蒙军的营帐比较疏松,这也是我想前去偷营地一个原因。”
“大人说得对。”李庭芝点了点头道:“大人可有想过蒙军为何会将营扎得如此松散吗?”
“难道这其中有诈?”从李庭芝的口气之中,我好像听出了点什么。
“大人想地不错。”李庭芝笑道:“蒙古鞑子的扎营极有考究,大人所见的那些处于外围的冓火、营帐,全都是空无一人的空营。”
“李统领所说的恐怕不尽实吧。”王坚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天黑之前王坚还亲眼见到那些营帐有鞑子在其中活动。”
“这就是鞑子的狡猾之处了。”李庭芝回答道:“那些外围地小部队在天黑之前扎营。然后天没黑之前就要燃起营火,而等天黑的时候才移营。保留刚才燃起的营火不熄灭的同时,把真正的营帐移往旁边的隐蔽处。即使没有人会来袭营,鞑子也会不厌其烦地天天如此做,所以统制大人若是前去偷营……”
听到这里我与王坚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暗想若刚才骁骑军前去偷营,则我们向空营射出火箭之时,便是暴露自己的位置的一刻。而且营帐起火时地火光还会照亮骁骑军的人马。这样骁骑军对于潜伏在隐蔽处的蒙军来说,无疑便是一个个活靶子。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就算我们有霹雳火球,也难免要损失惨重地逃回城来。
“惭愧。”王坚心知若不是李庭芝的阻止,此时自己将之视为生命的骑军便要断送在今晚了,再想起先前对李庭芝地态度,不由面带羞惭地对着李庭芝抱拳说道:“大恩不言谢,王坚心里记下了。适才王坚对李统领的无礼,还望李统领见谅。”
“王统领见外了。”李庭芝笑道:“大家同在一条船上。救骁骑军便等于自救。更何况若不是郑统制带领了骁骑军前来救成都,也许包括下官在内的一百多万成都军民,此时都已死在鞑子的屠刀之下了。”
“两位就不必如此谢来谢去了。”闻言我失笑道:“大家同为战友,互救互助本就是分内之事。不过此事还多亏了李统领,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当为李统领记上一功。”
“多谢统制大人。”李庭芝对我拜谢道:“不过记不记功属下倒不甚关心。属下只想追随统制大人左右,还望大人成全。”
咦,这么简单就收了他?见李庭芝主动要改投我帐下,我心中先是一阵狂喜,随后便感到些许奇怪。我好像什么也没做啊,怎么他这样就“看中我了”?
想到这里我不由奇道:“李统领要随郑言一同征战沙场,郑言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怕郑言却并不是李统领值得追随的人,因为郑言并不能给李统领什么荣华富贵,也没有什么功名利禄,而且此后多半是生命都不能保障。李统领可要想清楚了。”
“属下想得很清楚。”李庭芝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属下不需要什么荣华富贵。也不要什么功名利禄,更不惧马革裹尸。属下的愿望很简单。那便是‘外敌犯我中华之举不断、祥甫李庭芝的字捍我神州之心不死!’。属下觉得只要能跟在统制大人左右,便是属下达成心愿之时,望大人成全。”
“好一句‘犯我中华之举不断、捍我神州之心不死!’。”闻言我不由赞道:“李统领果然是条好汉,如此郑言若是不让你追随,只怕也对不起李统领的爱国之心了。”
“多谢大人成全。”闻言李庭芝面露喜色地对我呐头便拜。
“李统领无需多礼。”见此我忙上前将李庭芝扶起道:“此事只待我与丁知府说上一声便可,不过李统领的一过我却还没与你算呢!”
“一过?”李庭芝闻言颇感意外地向我望来,疑惑地问道:“还请统制大人提点,属下确是不记得有什么过错了。”
“呵呵。”我轻笑一声,指着城脚下还在等着我的命令地骁骑军道:“你还知道什么蒙古人地事干脆一块全说出来,害我在兄弟们面前闹了个大红脸,这难道不算是你的过错吗?”
第五十三章 成都之战8
第五十三章 成都之战8
从李庭芝的口中我知道,原来蒙军的口令制度也十分的严密。蒙古人采用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他们用千夫长的姓名做口令。这样做不但自己人不会混乱和误会,敌人也很难知道。因为若是有人想乔装成蒙军混进蒙军军营里,那么他们首先要打听到蒙军各个千夫长的名字,然后还要清楚地掌握这些千人队所处的位置。而且这些情报的有效期也只有一天,因为蒙军每天都会调换这些千人队的位置。比如说今天的军营正北面的营帐口令是扎合赞千夫长,明天就变成了肖乃阔千夫长了。
我不由想起了在楚州之战中,我与余玠带兵乔装成金兵轻易地混入金营一事。这让我很快就确信了一点,我以前对付的金兵与现在我要对付的蒙军,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档次的。明白了这点,也彻底地让我断绝了去偷营的想法。
更让我吃惊的是,蒙古军队还有着极为严格的逃兵惩罚制度。他们规定,未获上级命令而擅退者,就是逃兵,要采用连坐制度,十人队中有人逃而其他人没有当场制止的,全队死刑,如果十人队全逃了,则该十人队所属的百人队全部处死。同时,如果十人队中有人奋勇冲杀进敌阵,而其他人没有响应消极对敌,那么虽然他们没有转身逃跑,也视为逃兵。因为蒙古军队的军政与民政相联系,同个千人队的就是同个千户地部下。因此每个百人队十人队的成员,一般不是兄弟就是邻居,这套制度就能很好地使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监督。
有了这套制度,蒙军在作战之时若有人想逃跑,只怕他还没逃出几步,立时便会遭到战友无情的追杀。也正因为这样,蒙军的军士在作战之时。个个都是捍不畏死、奋勇当先。
“李统领又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这日清晨,我在城墙上仔细地听着李庭芝述说他所知道的蒙军的情况。李庭芝地描述让我越听越心惊。听完之后我心里也不由暗暗奇怪,就算李庭芝生活在蒙人的辖区,也是不大可能对蒙军地情况了解得如此透彻吧。我不由疑惑地望着李庭芝问道:“李统领对蒙军的制度了解得如此清楚,难道你以前还为蒙军打过仗不成?”
“属下不曾为蒙军打过仗。”李庭芝对我拱手回道:“不知统制大人可有听过‘金界壕’?”
“自然知道,这与你又有何关系?”闻言我不由奇道。
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那么仅次于万里长城的应该就是‘金界壕’了,所以我在现代时就听过‘金界壕’的大名。我也知道‘金界壕’是金人为了防御蒙古铁骑而建筑的类似于长城之类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全长共有一千五百公里。只不过它就像马其诺防线一样,最终在蒙军地迂回战术之下土崩瓦解。
“属下自小是在来州长大。”李庭芝回答道:“来州南面十余里便是金国专为抗蒙所建的‘金界壕’。蒙人南下的攻势曾在‘金界壕’处迟滞了十余年之久,这就给了属下观察蒙军的机会。统制大人如今用半个时辰就听完的情报,却是属下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打探到的。”
“原来如此。”闻言我不由对李庭芝的恒心与毅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此时李庭芝说地虽是轻松,但我知道这七、八年来李庭芝过得必然痛苦至极。在敌人境内默默地忍受了八年,而且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这并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
想到这里。我不由感慨地对李庭芝说道:“李统领真是有心了,郑言再一次被李统领的忠诚之心所震憾,有李统领这样的人才,真是大宋的福气。”
“惭愧,统制大人地称赞属下实是担当不起。”李庭芝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痛苦之色。他深沉地摇了摇头道:“属下之所以会这么做,除了不希望大宋子民遭受鞑子的蹂躏之外,更重要的却是想借大宋之力为家父报仇。按照蒙古律历,蒙人杀死汉人便与杀死别人驴子同罪,无非便是赔些银子;而汉人若杀死蒙人,则要面临的就是抄家灭族之祸。家父便是这条法律的受害者之一,那日家父不小心撞着一位蒙古鞑子,那鞑子二话不说抽刀便砍,走前还随手丢下一袋银子在我面前。统制大人能体会那种感觉吗?仇人就在眼前,他刚在我面前杀了我的亲人。还将银子丢在我的脸上。那时我几乎就控制不住我自己。但我知道当时无论如果也不能对那位鞑子动手。只要我一动手,不管我是胜是败。李家上上下下五十余口人命便要从这个世上消失。所以我只能默默地记着那张脸,他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在做梦之时我都清楚记得他嘴角上的那颗痣。后来在我地暗地探听之下,我知道了他地名字——阿刺海,我也知道了他是蒙古王子阔端的亲信。自那以后,我就开始了七年之久地刺探生涯,然后便是只身逃到大宋,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在战场之上手刃此獠。可是谁知到了大宋之后,却是被投闲置散了两年。正当我心灰意冷准备做逃兵之时,统制大人的到来却让属下看到了希望。”
“等等。”听到这里我不由奇道:“我好像什么也没做啊,为何李统领却觉得我能助你达成心愿?李统领也太抬举郑言了吧!”
“统制大人何出此言?”李庭芝讶道:“以统制大人这几日在成都的做为,属下已足可以看出郑统制是一位智、勇兼备之人,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属下觉得统制大人已具备了为将者所需的——狠。”
“哦,说来听听。”闻言我也被勾起了好奇心,说我智、勇双全,我厚着脸皮接下便是,但是说我狠,这又是从何说起?
第五十四章 成都之战9
第五十四章 成都之战9
“智,设计让蒙古鞑子损失惨重是曰智。”李庭芝说道:“勇,只领一千骑军便前来救援成都是曰勇。至于狠……”
李庭芝说到这里不由得顿了一顿,有所顾忌似的看了我一眼。
“但说无妨。”见此我不由失笑出声道:“我郑言还不至于那么可怕吧,李统领无须有所顾忌。”
“如此属下就直说了。”李庭芝接着说道:“几日前,蒙军一千骑军乔装成宋军进入成都城时,郑统制毅然命令骁骑军军士使用霹雳火球,民兵与蒙军一同被炸死的那一幕,至今还在属下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也正因为这样,属下才会认为统制大人狠,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
“原来你是指这事。”闻言我恍然大悟地说道:“如果是李统领站在郑言的立场上,李统领会如此做吗?”
“会。”李庭芝想也不想就回答道:“但属下至少会犹豫一下。实不相瞒,在统制大人到成都来之前,属下就听过很多关于郑统制的事迹。比如楚州之战中的以少胜多,还有只身从金国逃回大宋,大破蔡州等等。不过属下却不怎么敢相信这些事,以为那些无非是以话传话将统制大人夸大而已。如今与大人相处了几日,方才相信传言都是真的,是以属下才会生出追随大人之心。”
“那只是郑言有些运气而已。”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着实没想到原来我的事迹竟已传遍了大宋。连身在边疆西川地李庭芝也知道。这么说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名人了?想到这我就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
“不好!”二人正说间,李庭芝突然叫了声,双眼略带忧虑地望着城外不远处。
“又是奴隶兵。”我顺着李庭芝的目光望去,只见一群群毫无阵形可言的奴隶兵,推着几十个怪东西从薄雾中跳了出来。那又是什么呢?难道就这东西也能攻城?看着推在他们前面类于平板车一样的东西,我不由疑惑地想道。
“火车,是火车。他们要用火攻了。”李庭芝怪叫一声,然后对着身旁的民兵大声喊道:“快。把水袋运上来……”
“火车。”闻言我不由一愣,但很快我就明白了这火车并不是我所知道的那种火车。看着李庭芝指挥着民兵们迅速将水袋运上城楼,我也由此想到了这火车的作用。
“放箭。”当奴隶兵们进入射程时,李庭芝毫不犹豫地下令放箭。本来对付奴隶兵是不用弓箭地,但在这种攻城门的紧要关头,李庭芝再也顾不上节省弓箭了。
惨叫声四起,一轮轮箭雨无情地飞往奴隶兵地阵营。虽然那些奴隶兵毫无装甲可言。但他们却像蚂蚁一般杀之不尽,一队倒下了,很快就有另一队顶上。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我也终于看清了那火车的样子。蒙古鞑子果然要进攻城门了,这火车实际上便是装满了易燃物的平板车,它的作用就是火攻城门。城门是木门,可想而知只要将这火车点燃后靠上城门,那么就算再厚的城门也总有被烧穿的一刻。
火光乍起。弓箭显然无法挡住火车前进地步伐,几十辆火车已有如柴山一般并排停在我们的面前。其中两辆已被奴隶兵点燃了,那些柴枝显然已事先被浇上了火油,所以一经点燃火势便十分汹涌,奇﹕【书】﹕网只一会儿工夫那两堆柴山就变成了火山。接着这两堆火山就在奴隶兵的推动下直朝城门冲来。
民兵们试图用滚木和擂石阻止这两座火山前进,但火车上的柴枝很好地对重物形成了缓冲。所以滚木和擂石并不能对火车构成威胁。在民兵们无奈的眼神与奴隶兵们的惨叫声中,两座火山几乎是没有停滞地冲进了城门。
火光汹涌,浓烟呛鼻。蒙古鞑子显然在柴堆里加了什么有毒的东西,所以火车一靠近城门,周围便传来了一片剧烈的咳嗽声。我屏住呼吸,强忍着喉头处传来地奇痒,一把抢过身旁一位民兵手中的水袋,浸湿了一片撒下的衣角并将其蒙在口鼻上,然后迅速地命令其它的民兵也如此做。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