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寻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这时我的乖女儿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哭了起来,王锦兰扔下棍子,说:“等我回来再收拾你!”
我趁着这时有些清醒,赶紧穿上鞋子,披上衣服,飞也似的跑出去了!
就听见王锦兰大喊道:“你给我回来,回来!”
我一溜烟跑到卢婉玉的房门前,只听里面卢婉玉正在哄孩子,我推门走了进去,卢婉玉起身说:“夫君,你今夜不是应该在王妹妹房中吗?你怎么到我房中来了?”
我赶紧闩上房门,又试了试,确定从外面除非两个大男人一起撞,以王锦兰的功夫是打不开的,这才松了一口气。
卢婉玉把昊思慧,不不,现在叫李思慧了,放到小床上,盖上被子,有拿过来一个披风给我披上,说:“夜里寒,又喝了酒,夫君要多穿点衣服!”
我抱着她,说:“还是你对我好!婉玉,我们睡觉吧!”
卢婉玉点点头,吹灭了蜡烛。
百济的战事还在继续,再过不了多久高丽国的盖苏文就会起兵造反了,我不急,反正这些是都在我的脑子里面装着呢。
天气越发的寒冷了,转眼间寒风已开始肆虐。
这天一大早,我醒来时头痛欲裂,看来昨晚和高宗喝酒真的是误事,我刚穿戴好,就见来了一个皇宫内侍,走了进来。
“奴婢拜见洛阳王爷!”
我说:“有何事,一大早就来本王府邸!”
那小太监说:“今日皇上起身就觉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四肢无力,太医说这与太宗皇帝是一个病,只能慢慢将息。皇上请王爷是为了让王爷和皇后娘娘共同辅助朝政!”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头晕目眩,目不能视,我不会医术,也不知道是什么病症引起的。辅助就辅助吧!闲着也是闲着!’
这时正好是显庆五年十月,就在第二天,高宗皇帝宣布皇后武媚娘总管朝政,洛阳王李坤辅助朝纲,英国公李勣总领军务、中书令李义府、检效中书令许敬宗全力辅佐。
人都说慈禧是垂帘听政的第一人,其实这是错的,第一个垂帘听政的是我的这位皇嫂武则天。
高宗的旨意一下,第二天武后终于从幕后走到了舞台之上,虽然她面前还有一挂竹帘子,虽然只是隔日视朝,意思就是高宗隔一日上朝,可是她已经很高兴了。
我现在站的位置是在文官最前面,而武官的第一位自然还是英国公李勣了。
“臣参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武后的声音有些激动,“众位爱卿平身!”
“谢娘娘!”
武后接着说:“皇上身体不适,,太子年冲,故命本宫待诀朝事,洛阳王、英国公辅之,众位爱卿如有紧要之事,可找洛阳王、李国公上达本宫。来啊!给洛阳王爷、英国公赐坐!”
我和李勣一齐出班说:“谢皇后娘娘!”
我和李国公刚刚坐下,有兵部侍郎出班说:“启奏娘娘,苏定方将军写来奏章,言今日天气寒冷,前方将士缺少冬衣粮草,请卑职上奏,望娘娘拨下粮草,早日送往军前。”
武后说:“百济虽被打败,可仍有余孽,加之高丽国一直对我天朝虎视眈眈,军心不可乱。户部侍郎!”
户部的官员走了出来,“微臣在!”
武后说:“你立刻筹集粮草、冬衣送往前线,命人统计前线阵亡的兵士姓名,朝廷给予其家人抚恤!”
武后接着说:“兵部,你立刻再调一万人马前往军前效力!”
兵部侍郎出班遵旨。
武后说:“众位爱卿还有何事启奏?”
英国公李勣起身说:“娘娘,老臣有本!”
武后说:“李世叔,您有何本启奏?”
李勣说:“娘娘,陇右道鄯州刺史蔺晖上奏,陇右道今年收成不佳,绝大部分的州县颗粒无收,陇右道十数州刺史联名上奏请求朝廷拨下皇粮,赈济灾民!”
户部侍郎出班道:“娘娘,户部并没有如此众多的粮草,如果赈济了灾民,那军饷就无力拨出了。”
武后说:“这……!这可如何是好?”
我起身说道:“臣弟有一计可行!”
武后说:“王弟有何妙计,直言无妨!”
我说:“臣弟愿拿出臣弟家中余粮一万石,银五万两,赈济灾民!”
此言一出,群臣一片哗然。
透过竹帘子,我看见武后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王弟,你真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才啊。真是亏了你了。”
我说:“娘娘,苦臣弟一人能换一道百姓安宁,臣弟无憾!”
英国公李勣、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工部尚书阎立本、秘书少监上官仪都起身说:“臣等也愿拿出家中之粮,臣等奉银,赈济陇右道百姓!”
接着文武百官一齐下跪道:“臣等也愿意!”
就连那铁公鸡许敬宗也在请愿。
武后说:“我大唐有众卿,真乃天佑吾朝啊!”
‘嘿嘿!其实我是看着我家里粮库里一堆堆的米垛子发愁,正好这样我得了好名声,有帮助了那些灾民。一箭双雕啊!’
就这样,文武百官众人拾柴火焰高,筹得十万石粮草,三十万两白银,赈济陇右道灾民。
说实话,除了我,这日在场的大臣对这位皇后还有点怀疑,不过在以后的朝会上,众臣发现这位皇后比起高宗,更能准确的抄办朝政,从来不摸凌两可、虎头蛇尾的,也更好的处理朝事。
百济的战事很快被平定了,苏定方凯旋回朝,加官进爵那自然是不在话下。
第三十章高丽反叛
有武后帮着处理朝政,我的那个干哥哥倒真乐的清闲,不过这天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日刚上早朝,就接到了边关的急报,高丽权臣盖苏文突然领兵进攻辽东契丹人。不几日攻陷辽东,然后竟然开始入侵新罗,占领了新罗国三十多个城镇,新罗国王赶紧派人向大唐国求援。
(新罗是朝鲜半岛三国之一,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立国长达992年,是亚洲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中契丹早在十多年前就宣布自己是大唐的附属国,新罗也宣布自己尊大唐为主。这次盖苏文进攻这两个国家其实是向大唐的公然挑衅。
武后闻听,气的可以说是连吃都不会饱了,说都不会话了,睡都不会着了,走都不会路了,一个词语概括,气疯了!
“众位爱卿,高丽进攻契丹、新罗,这是向我大唐国的公然挑衅,众位爱卿,你们说我们当如何处置!”
我沉默不语,英国公李勣不住向我使眼色,可我只当看不见。
这时许敬宗出班说:“娘娘,高丽虽是边鄙小国,却屡与我天朝为敌,五十多年前,前朝隋文帝曾调集数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讨伐高丽,结果都无功而返,隋炀帝在位十三年,曾三次讨伐高丽,且三次都是御驾亲征,劳师靡财,死伤惨重,引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先皇太宗也曾于十几年前御驾亲征,战事开始之时,倒还顺利,连克数城,可到了进攻平壤之时,却受阻于重镇安市,将士们血战两个多月,却不能攻下安市,这时又天降暴雪,气温骤降,太宗皇帝只好下令退兵,可在退兵途中,又遇暴风雪袭击,将士死伤无数,先帝也患上了毒疮。数十年来,我天朝数次讨伐高丽,几乎都是以败北告终。臣以为高丽此次攻攻契丹占新罗,毕竟不是对我大唐动武。我大唐只可抱境自安、休养生息、不须为他人儿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许敬宗说完,在场的文武百官有些点头,有些摇头,至于武后,我不看也知道,她现在巴不得抽许敬宗两个大嘴巴,不过她没有,毕竟这许铁鸡公是她的心腹爱臣,又是当朝的首辅,她不愿意让他难堪。可是我却要让他难堪。
我突然站起身来,笑着向许敬宗走了过去。
“许大人,许相爷。说的好!你说的真好!来,来,你过来,本王有话对你说!”
我一边说一边挽着袖子,露出我的胳膊。
许敬宗看着我一动不动。
武后似乎看出我要干什么了,她赶紧说:“王弟,你…你不可胡来啊!”
我突然扬起右手,‘啪’的一声,狠狠地扇了他一耳光,群臣大惊,武后也站了起来。
许敬宗惊讶地说:“你…你…!”
我说:“本王打醒你这个无君无国的佞臣!你刚才说什么‘我大唐只可抱境自安、休养生息、不须为他人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什么叫劳民伤财,什么叫不须为他人兴师动众!本王问你,高丽攻占新罗是为了什么?”
许敬宗恶狠狠地说:“臣不知!”
我说:“你不知!三个字,真是简单啊!你不知,本王来告诉你!高丽此次进攻契丹,攻占新罗,乃是试探我大唐天朝,我们如不用兵,那这高丽叛贼可借这两处屯兵,以待时机,向我大唐国进兵,到时谁能抵挡,就算到时能抵挡,那会付出多少钱粮!啊!”
最后我突然大喝一声,许敬宗真是吓了一跳。
武后说:“洛阳王此言有理。李国公,您是久经沙场的元戎宿将。依你看,我大唐该作何行动?”
英国公李勣说:“禀皇后娘娘,高丽王盖苏文凶残狂妄,野心勃勃,与桀纣无异。他蚕食弱小,欺凌邻邦,对我大唐也久有觊觎之心。我大唐乃泱泱大国,天下令主,自应举正义之师,以有道伐无道,除暴虐,解民倒悬,方能令四夷慑服,天下归心!”
李义府说:“国公大人之言有礼!”
武后说道:“李国公所言极是!契丹乃我大唐蜀国,新罗又是多年的邻邦。如今他们遭难,我天朝岂能坐视不理!高丽蕞尔小国竟敢如此猖狂无礼,这岂非是视我天朝无人?不错,隋文帝、隋炀帝到先皇太宗,都曾讨伐高丽,却都屡讨不获!可这又能说明什么?难道说小小的高丽是不可战胜的?他盖苏文难道有三头六臂八只眼?前隋皇帝和先皇对高丽用兵都未曾取胜,我们就偏要胜他,打垮他,甚至消灭他,使边患永绝,一劳永逸。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要做前人所不能之事,创造前无古人的奇迹!李国公!”
李勣拱手道:“微臣在!”
“以您之见,此次讨伐高丽谁堪为帅?”
李勣说:“老臣年事略高,却体魄强健。若皇后不弃,老臣愿前去扫平高丽。”
英国公李勣早被武后的一席话所动容,难得她一介女流,竟有如此雄心,豪气逼人,巾帼不让须眉。
我起身说:“娘娘,臣弟以为此次征讨高丽叛臣尚不须英国公出马!”
武后说:“王弟有何高见?”
我说:“苏定方老将军胸藏韬略,可以为帅!”
武后说:“苏将军凯旋不久,怎能又出外带兵?”
苏定方出班道:“老臣愿以此老朽之身,为国捐躯!”
武后说:“好就依洛阳王所言。擢右屯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我大唐精兵十万 ,分水陆两路征讨高丽。五日之内择日出征!”
下朝之后,武后将我留了下来。
“王弟,你今日真是太过莽撞了!许敬宗乃是当朝首辅,你今日当众责打他,他必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心想:‘是啊!别说当时有些生气,可现在一想,我还真有点腿软呢!不过大话还是要说的。’
“娘娘,为了大唐边境安宁,臣弟身死不悔!”
武后说:“还真是难为你了!王弟,你为何不准李国公请帅?反而推荐苏老将军?”
我说:“娘娘,苏将军方才凯旋归朝,有他为帅将士们定高。而且苏将军征战无数,谋略在胸,有他出战,一定能攻克高丽盖苏文。”
武后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本宫发现,你现在比以前真的有些不一样了!”
我看了看自己,说:“什么地方不一样!没什么变化啊!”
武后说:“以前你不过是一个官员,大不了晋封为定国公,可现在不一样了,你现在成了皇上的御弟,官威也跟着涨了!不过。你可别忘了,本宫能提拔你,自然也能杀了你。所以你以后行事,莫要过分!”
我见她一下阴沉了脸,心里咯噔一下,‘是啊!我怎么越来越不像自己了!难道权利真的让我迷失了本性。我是一个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80后啊!怎么现在变成这样的一个人了?’
“娘娘,这我知道,我能有今天全是娘娘的提拔!我以后会尽心竭力辅佐娘娘的。”
武后点点头,“好!你先回去吧!”
我耷拉着脑袋,走了出去。
‘我怎么了!我不是什么李坤,我是昊坤,我是昊坤,我是昊坤……!’
第四天是黄道吉日,十万大军齐集洛阳城郊的中心校场,列成一排排的方队,甲胄鲜明。旌旗翻卷,刀枪剑戟在明媚的秋日下熠熠闪烁。将士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无数的战马在刨蹄振鬃,不时引颈长嘶。
武后在我们这些大臣的陪同下,亲自前来为这些将士们送行。
她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及其振奋士气,她对苏定方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将军可因地制宜,见机行事。如有难处,可随时奏报朝廷,一切要求,本宫都会答应!”
苏定方看着这个妇人,似乎她才是真生适合做皇帝的人。
十万将士大呼“皇上万岁!皇后娘娘万岁!万万岁!”
第三十一章武门诰封
东征高丽的事进行的十分的顺利,捷报频频,一日数次,乐的高宗合不上嘴,他大大赞扬了武后一番,有说我推荐大将有功,又赏了我几箱珠宝。
苏定方的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山东半岛横渡黄海。在百济国的首都锦江边的泗比城附近登陆。一路先抵新罗国,和新罗国的军顿组成联军,全力攻打百济西部的防线,两部大军前后夹击,攻打百济。
经过数次惨烈的攻坚战,唐军攻克泗比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王侯思古枚和太子隆等王室成员,苏定方先将这些叛臣送往洛阳,让高宗、武后发落。
当然我也在场。
时值暮秋,天高气爽,风轻云淡,东都洛阳一片欢欣鼓舞,喜气洋洋。
高宗、武后、我站在高高的则天们城楼上,接受献俘。
我看着百济的国王、王侯、太子和皇亲国戚,一个个光着膀子,在瑟瑟地寒风中发抖,一个个战战兢兢的,我真有些不忍心啊。
可高宗却非常高兴,而且神采飞扬,他的头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好多了。这是他第一次生出睥睨八方、威震四海的豪情,感到了一个大国帝王、一个征服者、一个胜利者的威严。
高宗先严厉的呵斥了义慈等一番,然后又换了一副嘴脸安慰他们一番,接着将他们遣返回国了。
他转头对我说:“王弟,高丽乃是弹丸之地,如今又孤立无援,何不命苏将军乘胜追击,灭了高丽!”
我正要说话,武后抢着说:“陛下,高丽虽小,但经营多年。又历来重视练兵习武,要亡其国,恐怕不想灭百济这么简单,旦夕间很难成功,我们还应该作更长远的打算。不过,陛下的想法非常明智,高丽乃我大唐东陲一大毒瘤,无论如何都要彻底的割掉它。先皇的未竟之业,皇上一定要将它变为现实。今日除此大患,也可使后人一劳永逸!”
我说:“皇兄,皇后娘娘所言极是。一定要挖去毒瘤。我大唐方才无患啊!”
高宗点点头,武后的话、我的话在他听来简直是至理名言,有他们辅助朝政,我朝无患了!
佳节逢盛世,瑞雪兆丰年,很快又过了一年了。
这年乃是显庆六年(公元661年),二月的一天,高宗下旨将显庆年号改为龙朔元年。这个意思是大唐的雄浑龙气统御四方,威服高丽。
接着,我的皇兄和皇嫂在洛阳皇宫之西的门楼上大宴群臣和外国使节。在我们酒酣耳热之时,高宗让我编排的舞蹈‘一戎大定乐’上演了。
为了这个舞蹈,我可说是费尽了心,从选人,到排舞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选了四十名太常寺的舞女,一个个都是国色天香,身穿色彩鲜明的盔甲、手拿槊棒,在缶声和金银的伴奏下欢呼腾跃,缶声、银器之声、喊杀之声,如同雷鸣。
为了这件事,王锦兰可没少数落我,不过现在想想,这些付出都值得了。
那些外国使臣看到这台气势雄浑、杀气腾腾的舞蹈,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要是和大唐军队厮杀,恐怕自己也会和百济一样,灭国被俘了。
我又喝醉了!
过了几天,高宗皇帝下旨:任雅相为沈江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萧嗣业及其诸胡兵三十万,水陆并进。三面出击,与高丽展开决战。
说真的,这三个人我虽然认识,不过并不了解,就拿任雅相来说吧,他呢是高宗的宰相,可是呢他的出身、来历我一点也不清楚。
再说契苾何力吧,这个人是以前一个突厥部落的可汗,以前居住在天山附近,后来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的父汗病故,他和他的母亲带着部众前来唐境居住,太宗将他们安排在甘凉二州,还任命他为左领军将军。曾多次领兵帮大唐讨伐叛臣,很受太宗赏识。曾经还为了表明自己对大唐的忠心,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太宗闻此事,感动的流下眼泪,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此次高宗选他征讨高丽,原因是他曾经在太宗亲征高丽是为前军总管,对高丽很很深的了解。
这个萧嗣业,萧嗣业嘛!不好意思!我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了。
突然,高宗皇上突然突发奇想,竟然要学他的老爸率领后续部队御驾亲征。
武后吃了一惊,当即找我商议。
“王弟,皇上此次御驾亲征,你认为如何?”
我说:“皇嫂,这绝对不行,皇兄一向怯懦柔弱,而且从无丝毫征战经验!说句犯上的话,他根本不是帅才!他若亲上前线,不仅于事无补,弄不好还会碍手碍脚,贻误战机。直接影响前方将领的正确决策。那样,这场对高丽之战将会前功尽弃,甚至比前隋两个皇帝和先帝败得更惨!皇嫂,决不能让皇上御驾亲征!”
武后听我这样一说,点点头。
第二天,武后和我先行劝阻皇上,接着英国公李勣、许敬宗、薛仁贵等文物大臣也都纷纷谏阻。
高宗一看,连自己的皇后和我这个王弟加上老将军李勣都不让自己去,看来自己真的是一无是处啊,算了,‘我本来就是说说而已!不去就不去!’
高宗也就取消了御驾亲征的念头。
七个月,战事连续了七个月,苏定方终于不负众望,在沈江打败高丽军,我们的大军已将高丽首府平壤团团的围住了。
契苾何力率领的唐军在鸭绿江对岸设伏,诱敌深入,接着自然是关起门来打狗啦!斩获首级三万,其他的全部投降。
武后在这样的盛世之下,决定将依然住在长安的母亲杨氏和姐姐武氏一家接到洛阳居住。
上次大宴群臣之后,武氏回了长安,我也终于踏实多了。
我也知道,这位荣及一时的武氏的死期要到了!
这天傍晚,我正要吃饭,就看见已经擢升为太监总管的武壮突然来接我,让我赶紧到合璧宫中,说什么皇上有要事召见我。
我一想,不去,说不定马上脑袋搬家。
王锦兰嘟着嘴说:“什么事啊?就不能吃了饭再去吗?”
武壮说:“王王妃,这不可能啊!皇上的旨意怎能违背!王爷,您还是快点随奴婢进宫吧!”
卢婉玉给我递来一把扇子,拉着我已近能走路的儿子,说:“夫君,国事为重,您还是赶紧去吧!”
武壮有说:“皇上说,请两位王妃、侯爷、郡主一同进宫!”
我皱着眉头说:“一起进宫?这到底要干什么啊!”
合璧宫分为三殿连壁、齐圣、绮云,这合璧宫是武后亲自取得。说什么她和高宗珠联璧合。
我们一家人来到合璧宫,只见正中坐着高宗和武后,左手旁是杨氏杨氏、武氏和一个十七八岁岁的漂亮的小伙子,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和武氏的容貌有几分相似。这两个一定是贺兰敏之和贺兰敏若了。
我的儿子李思慧拉拉我的衣袖说:“爹爹,我们不进去吗?”
我摸了摸四岁的儿子的脑袋,说:“等一下就可以了!”
我拱手道:“臣弟洛阳王李坤携妻儿拜见皇上,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就听高宗说:“王弟,一家人不必多礼,快进来!”
我这一大家子一个接一个的走了进去,我们正要下拜,就听武后说:“王弟,今日乃是家宴,不必多礼!快入座!”
我说:“谢皇嫂!”
高宗看着卢婉玉和王锦兰,说:“王弟,这就是你的二位夫人?果然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啊!”
我说:“皇兄过讲了。”
这时我看见对面的贺兰敏之一双贼眼直勾勾地看着卢婉玉,嘴角差点都流下哈喇子了。
这个小淫棍,看你怎么死。
这贺兰敏之和着杨氏,也就是武后的母亲杨氏,有这样的一段孽缘,这祖孙二人竟然**私通。这件事,现在除了我,在场的就只有杨氏和贺兰敏之知道。
高宗皇帝的一双色眼一直在武氏和和贺兰敏若的身上打转,这家伙有了武后,现在竟然还想…………
‘哼哼哼’
武后端起酒杯对卢婉玉和王锦兰说:“两位王妃,本宫这第一杯酒要敬你们!”
卢婉玉和王锦兰赶紧端起酒杯,起身说:“皇后娘娘,折杀奴婢了!”
高宗说:“诶!两位弟妹,今日乃是家宴,洛阳玩是朕的义弟,你们就是朕的弟妹,你们可称朕为皇兄,称皇后为皇嫂即可,不必以臣子之称。”
卢婉玉正要说什么,李思慧突然说:“娘亲,伯伯说的有道理!我们是一家人!”
我低声呵斥道:“思慧,不可胡说!”
高宗哈哈大笑道:“侄儿说的有理。两位弟妹,皇兄和皇嫂要敬你们,你们在家精心竭力照顾王弟,让他专心为国效力,你们是我大唐的功臣啊!”
卢婉玉和王锦兰喜得花容失色,赶紧说:“陛……皇兄过讲了!这不过是我们的分内之事!”
武后说:“王弟通晓天地,为我大唐屡建奇功,这与两位弟妹的照顾是分不开的。来,本宫敬你们!”
“谢皇兄、皇嫂!”
高宗又倒了一杯酒,说:“媚娘入宫已十几年,自摄理国政以来,政绩斐然,有口皆碑。这都是武氏家族荫德庇佑,岳母大人教女有方,朕代表朝廷百官,敬武家一杯!”
杨氏和武氏母子赶紧说:“皇上过讲了,谢皇上!”
我笑着说:“一家人却说两家话,皇兄什么时候也学会溜须了!”
我一句话引得武后心花怒放,“王弟,此言只可以玩笑说之。来,大家再喝一杯!”
我说:“皇兄,皇嫂一族有大功于社稷,家人早该诰封。武老将军一身忠烈,为国捐躯,杨氏相夫教女,为国育才。臣弟以为可正式诰封老夫人为杨氏。娘娘亲姐武氏名门之后,可封为韩国夫人。娘娘的外甥敏之少年英俊,前程未可限量,臣弟认为可暂封郡公,贺兰小姐金枝玉叶,可封为魏国夫人。皇兄,你看如何?”
武后的一家人感激的看着我,其实这些话都是在来的路上,武壮给我的一封武后的亲笔信上写的。
她不好意思自己说,也只有通过我的这张有说服力的嘴来说了。
高宗说:“王弟,此言甚善!武氏宗亲早应诰封!就依王弟之言,封岳母大人为荣国夫人,姐姐武氏为韩国夫人,外甥敏之为郡公,侄女贺兰敏若为魏国夫人,明日擢有司下诏!”
杨氏愣了一会儿,武后向她使了使眼色,她赶紧起身谢恩。
那个贺兰敏之确实乖巧,拉着他妹妹,一下子扑翻在地,不住的磕头。他们又转过头来,向我磕头,说:“谢洛阳王爷!”
我赶紧将他们扶起来,说:“不必如此!来,喝酒、喝酒!”
这酒宴直喝到半夜,气氛融洽欢快,你敬我我敬你,说说笑笑。
自从荣国夫人来后,武后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可以说是享尽天伦。
可是十几天后,荣国夫人说是耐不住洛阳炎热,住不惯,带着贺兰敏之在两队千牛卫的护送下回长安去了。
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因为武后极力挽留而住在了洛阳皇宫之内。
第三十二章洛阳宫艳史
由于有武后摄政,我和英国公辅助,加上武后下朝之后批阅奏章,处置各类急务,我的干哥哥高宗皇帝真正成了闲人了。
他上朝听政永远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正有皇后、王弟,她就优哉游哉开始享受生活了。
有一段日子他没有犯病,可是他也久疏朝政,也不想管了,干脆撒个慌,一会儿头痛,一会儿胸闷,一会儿脚痛,一会儿有头晕目花,反正就是不上朝。
这天高宗和武后在宫中吃早点之后,武后急急忙忙的赶来上朝了,这日决定是不是继续对高丽国用兵。
高宗在龙榻上迷了一会儿,睡了一个回笼觉,就起身在内侍的陪伴下,到御花园游玩去了。
虽然早已立秋,不过这些日子秋老虎横行,天气热的很。我的这位干哥哥走了一个小时,大汗淋漓,就到荷花池边的假山下坐了一会儿,凉凉的过堂风携带着荷花池清凉的水汽轻轻拂过,高宗感到清爽之极。
这假山的后面是一片茂密的篁竹,在后面是开阔的芳草地,是皇家的豢养各种珍奇异兽,高宗最喜欢到那里去了。
高宗刚走进竹林,就听见一阵窸窣的响声,高宗走向前几步只见一个白色的身影一下子闪过,再仔细一看,只见一个女子正在系扎着群带子。高宗正要走开,却见那女子局促地跑了出来,脸色灰白,扑腾一下跪倒在高宗面前:“贱妾该死!贱妾该死!”
高宗定眼一看,原来是韩国夫人。
高宗笑着说:“这就怪了!你又没做什么坏事,有什么死罪!莫非你是藏在这里要行刺于朕!”
“不不不……贱妾绝无此心,贱妾对皇上感恩还来不及!怎敢行刺皇上!贱妾适才憋不住想要小解,见四下无人,便在这竹林之中……”韩国夫人慌乱地解释着,显得有些语无伦次。
高宗继续耍笑调侃道:“那你何罪之有!人有三急,就是圣人也会有的!”
“这……贱妾以为,在皇家御苑之内小解,有辱圣地,又恰恰碰上皇上,亵渎了龙目。岂非杀头之罪!”
高宗哈哈大笑,眼泪都出来了,“无边秋色,的见春光一现,你让朕是大饱眼福啊。”说着就去扶韩国夫人,顺势在她身上乱摸一把。
韩国夫人羞得双颊绯红,她身子一扭,挣脱高宗的搂抱,在他的手背上轻轻捏捏,说:“皇上若得闲,可到贱妾那里品茶消乏!”说完转身跑了。
就从这天起,高宗和这个半老徐娘勾搭上了,其实这个原因除了归结于韩国夫人和高宗外,最最主要的原因还得是武后。
自从武后为皇后之后,夜夜都要高宗专房专宠,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形同虚设,而且自从她开始处理政事之后,这夫妻生活那是很不协调的,这高宗早就觉得空虚了,现在这么一个俏寡妇自己送上门来,他怎么能放过呢!
不过还是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这天早上,早朝散去后,武后将我留了下来,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就听武后说:“王弟,这些日子以来你尽心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