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绝对不是!”杜荷肃然道:“现在想不到,不等于明天想不到。高昌国接受汉化已久,朝中未必没有能人。我们不能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的愚笨上。这是最愚蠢的想法。知道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吧?两人都是天下奇才,但诸葛亮却技高一筹。第一次与司马懿交手就取得了甲首三千的胜利。司马懿知自己不如诸葛亮,采取了最正确的战略,死守不攻。原因就在于魏国耗得起,而蜀国耗不起。如今也是一样。高昌、突厥耗得起,我们粮线长达数千里,根本耗不起。若他们占据此地,即便我大唐在如何强势,面对这种天险也将无计可施。时日一长,我大唐会因后继无力,不败而败,他们却不胜而胜。这是进取西域的第一战,我们唐朝不能失败,更不可以失败!”

他知这个时候的唐朝对于西域的控制力太弱,远远比不上西突厥。一旦败给了西突厥,大唐将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西突厥也会因此而声势大震,从而一统西域,成为西域霸主。

见杜荷如此重视此事,罗通、刘仁轨也不在大意,领命去了。

连续找了两天,将附近的地皮都翻了一遍,始终没有早到任何的小路。

杜荷不信邪,亲自出动,利用轻功,专找无路的密林草从,希望能够开辟一条小路,能够让侯君集的大军抄小路而行的。但始终无果。

本来还打算继续搜索,可时间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了。

因为这一天他得到了西突厥的消息,西突厥的七万兵马已经杀气腾腾的向他们冲杀了过来。

“撤!”杜荷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撤退,赤亭谷这里的地势奇特,用这形象的话来说就如一个漏斗。头小的那一处对着赤亭道,而头大的那一处对着高昌边境。

这样也造成了一个很让人无语的情况,从山道里打出来难入登天,从高昌外面打进去却是无险可守。

在完全不占据地利优势的情况下,以七千人与七万人硬抗,显然不是理智的决定。

故而他们早已在黑绀岭选择了一处易守难攻的宝地,用来抵御大军的来袭。

更主要的还是将西突厥兵马带离赤亭谷。让侯君集的后续大部队能够自由的出入。

只要侯君集能够通过赤亭谷,避开这奇险之地,以他的本事,对付西突厥是绰绰有余的,在他对付西突厥的同时,当然也是杜荷自己攻伐高昌的时候。

对于高昌的攻伐,他也有了初步的计划:在还未抵达赤亭谷之前,他已经派人潜入高昌的五座大城中散布歌谣,谣言,相信以大唐的威势,五大城此刻一定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黑绀岭是西域奇山的一处高岭,此处植被丰富,树木参天,堪称塞外江南。不但易守难攻,而且还有利于姜行本的就地取材。他可是精于土木,熟知战具制造的高级工程师。他的部下都是能工巧匠。顶尖工程师和一流工程兵凑一块,那就有用之不尽的防守器械。

※※※

西突厥总的来说并非是一个国家而是有十个姓氏的大部落组成的团体,每一个部落的首领都有一枝金箭,故称十箭。其中以咥利失的部落最为强大,所以是公认的首领。余下木昆、胡禄居、摄舍提、突骑施、鼠尼施、阿悉结、哥舒、拔塞干等皆为辅助。

这一次带队的正是木昆部落的首领木昆括,他是咥利失一手提拔出来的第一心腹,骁勇善战,向来是先锋的第一人选,这一次也不例外。

听杜荷领兵匆匆而逃,木昆括得意非常:“都说唐军能够以一当十,我看也不过如此嘛!跑得比兔子还快。”

随军的张雄却摇头赞叹道:“此言差矣,在实力远远逊色对方的情况下,逞英雄才不是理智的做法。知进晓退,这敌将不可忽视,不过他似乎太小觑我张雄了,木昆首领,请你下令放弃追击,将兵马调入赤亭谷,以砖瓦碎石就地修建防御工事。”

木昆括愕然道:“张老头,这是为什么?”他自持武勇,根本不将张雄这个老家伙看在眼里。若不是咥利失让他一切以张雄的话为主,他才不屑与他这老头在一起呢。

张雄也不屑跟木昆括这个有勇无谋的大老粗计较,只是自若笑道:“别中了他们的诡计,唐将之所以逃跑并不是因为他们怕,而是因为不让我们注意到赤亭谷的险峻,好让侯君集的主力大军通过而已。这赤亭谷是我们能够抵御唐军唯一的地方,只要赤亭谷不失,唐王朝就奈何不得我们。任凭侯君集有通天之能,想要通过这赤亭谷也不可能。我们打不赢唐朝,但耗得赢,就像三国时的司马懿一样。”

木昆括听不懂张雄说些什么,司马懿究竟是哪个乌龟也不清楚,只是不耐烦的道:“那他们怎么办?”

“不用理会!”张雄冷冷的笑了起来:“区区七千人,不成气候,只要我们利用地利压制住侯君集,这七千人得不到补给,唯死而已。”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33章 计上心头

赤亭谷,张雄看着这险要的地形。心底胜券在握已经有了胜利的感觉:这地方实在太险太险了,一切的一切,完全是为了是针对大唐而设立的屏障。

他原本就是中原人,因为姐姐嫁到了高昌,成为了高昌的皇后,尽显殊荣,他也一并来到了高昌发展。对于唐朝的军事实力,不可为不熟悉。他深知唐朝的强大在于方方面面。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几点却是将、兵、器械。

将自然是大将,中原自古能人异士辈出。这隋末天下大乱,涌现出无数英雄。离动乱结束不过十余年,那一个个早年为大唐平定天下的大将老将依然健在。他们个个都经历过战场的洗礼,身经百战。不论是才智,还是经验都是顶尖的。

侯君集作为大唐第一将,智勇双全,论军略在西域实在难找一个能够与之对抗的人物。

张雄对于自己的智谋均略也有着一定的自信,但却并不自大的认为自己比得上侯君集。面对这样一个敌手,本是最大的痛苦。

唐朝的兵卒也了不得,那一支支的劲旅,一队队的虎狼之师,山上能擒虎,下海可捉蛟。而且身怀大唐荣耀的他们,悍不惧死,是每一个敌人最头痛的存在。兵甲更无需多说,唐朝的科技先进,冶炼技术世界之冠,他们的刀剑,寻常兵甲根本难以抵挡。

但因为这赤亭谷,唐朝的这些优势将消失殆尽,这里只有一条险路,不具备大将用谋布阵的条件,任凭侯君集如何了得,面对这种情况,也将无计可施。这里出口窄而谷内宽,也就意味着,唐兵只能一点一点的出来,可出来的唐兵面对的却是十数倍于己的敌人。即便唐兵骁勇无匹,也无法以寡敌众,至于兵器也是一般,就算唐朝的兵甲在如何的坚固锋利,面对脑袋上的箭羽、火油又能有什么办法?

在地利的优势下,唐朝的优点,完完全全给克制住了。战线太长,运输不便利的缺点也因地利之故,而百倍的放大。

胜利的天枰,在自己占据赤亭谷的这一刹那已经向住自己倾斜了。

“木昆首领,将所有马匹都停放在山谷右侧的草地,圈养起来吧!这一战用不上它们。还有,尽可能的准备一些火油运至两岸的山崖处,以作不时之需。另外在准备两万族中最出色的弓手,分为左右两队,随时准备上山崖左右作战。”

本来他还想让弓手直接驻扎在山崖上的,只是山崖上无遮风挡雪的地方。而今又是冬季,寒冷异常,侯君集也不知何时抵达,让他们在上面受冻也会影响他们的实力。

张雄冷静而果断的指挥着一切,布防、修建壁垒,无比亲力亲为,将一切指挥的妥妥当当。

木昆括不屑张雄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但对于咥利失这位可汗的命令却不敢违抗,让麾下人马听他的话,自己遛马去了。这样反而给了张雄更有利的发挥余地,让他能够完完全全的一展所长,根据自己的想法,布置防线。

黑绀岭!

此时此刻,杜荷、罗通、刘仁轨一行人也得到了西突厥人的动向,神色大为惊骇。他们亲眼瞧见赤亭谷的险峻,深知赤亭谷已经关系到此次大唐西征的胜负所在。相继焦急。

“他们根本就没有理会我们,一开始就将兵马调往赤亭谷。很明显已经意识到赤亭谷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那里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便是侯大总管也难以攻破,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否则万事皆休。”刘仁轨脸色严肃,目前情形以是千钧一发了。

罗通也沉声道:“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们。我们所带的粮草不过一个月之用。也就意味着,一个月里若不与侯大总管回合,不用他们动手,我们就会完蛋大吉。可是赤亭谷又岂是一个月就能够攻破的了的?”

“事已至此,是不可能靠侯大总管的。他们面对的情况,比我们更为严峻。我们好歹可以自由行动,他们却将会被完完全全的卡在赤亭古道,动弹不得。是我们应该如何夺回赤亭谷,助他出来,而不是要他来救我们。”杜荷并没有露出任何的焦虑,而是冷静的分析着一切。他知道情况越是危机,越要保持镇定,不能乱。

“可我们只有六千兵马呀!”房遗爱不爱动脑筋,但也不是傻瓜,也知道以六千硬抗七万大军的下场。何况对方的兵力远远不止七万,还有后续部队没有到达。

房遗爱并没有将姜行本的那千名工程兵计算进去,那些工程兵制造器械是有一手,但打起仗来只会拖飞骑的后退。

“六千兵马是不止的,我们也以借兵来战!”刘仁轨手托下巴,望向杜荷道:“将军,焉耆离高昌不远。受我大唐统治。而且与高昌不和,他们也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应该会出兵相助。只是焉耆是西域小国,能有两三万兵就很不错了。”

杜荷喜道:“这确实是一个办法,有两万,也比没有的好!赤亭谷的地形犹如漏斗,不怕由内向外攻打,只怕由外朝内攻击。多两万兵马,我们完全可以在恰当的时间里与困在赤亭古道的侯大总管两头齐攻,也许能够破阵!”他说的轻巧,但也知事实不会如此顺利的,西突厥有大军十五万左右,如今才来了七万,还有八万未抵达战场,高昌也有两万兵马可用。等到刘仁轨借来兵马时,西突厥的那八万大军基本上也会赶到。双方实力悬殊,能否撼动他们的大军谁也无法确定。

“这样吧,刘长史你跑一趟焉耆,向焉耆王陈说利害关系,向他借兵。这里,我自己在另想办法!”杜荷果断的做出了决定。

刘仁轨深情严肃,道:“将军放心,仁轨定然不负使命。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杜荷点了点头。也点了十名护卫,护他安全。

杜荷与罗通、王德正另想他法!

当夜,杜荷无心睡眠,悄悄的起身,跟罗通打了一个招呼说自己随便走走。

离开了营地,他犹如黑夜中的幽灵,在山林间极速奔驰着。左右的树木哗哗的倒退,可见他速度之快。

杜荷自从领悟了“五气归元”的第二层后,他施展轻功的速度已经不亚于一般的马匹奔驰,全力施为即便是上等骏马也不够他快,只是无法维持长久。

一个多时辰后。杜荷悄悄的来到了赤亭谷外,见远处敌营灯火通明,守卫严谨,也不敢继续深入,只是迂回着利用轻功攀爬上了峭壁。来到一处山崖旁,纵目四顾。在月光的照耀下,四周山势延绵伸展,岩色赤如朱砂,奇峰处处,在晨雾下苍茫虚莽,景色变幻无定,极尽幽奇。在他的下面是西突厥连绵数十里的庞大营寨。

想要以弱兵破营,必须要知道对方营地的布局以及军中的虚实,然后抓住对方的弱点一击而中,今夜他就是来查探敌军虚实的。

杜荷在绝壁上凝神眺望,将西突厥军营大致的分布图雕刻在脑海中,见西突厥军营中的帐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队队巡营士兵精气十足、整然有序,完全可看出这布营之人,他胸中韬略确实非凡,也不由赞道:“想不到突厥人在军营布局上也有如此的造诣,了不得啊……不对……”他微皱起眉头,也发现了一丝异样。这营盘的摆设处处都充满了中原人的紧凑,应该不是出至于西突厥人之手。一定另有高人,也许就是那个看破计划的人也不一定。

“有些麻烦了!”

杜荷由高往下,双目在整个大营来回巡查,在找营盘的破绽,见如此布局也不由得嘀咕一句。

这中原人喜欢打阵地战,两军交战之前,通常都会选择易守难攻的地方作为营盘,进可攻,退可守,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敌。长此以往,中原人对于营盘的布局摆设,有了一定是心得。所以他们的营盘,比起他国家的营地来说,相对要严谨的多,破绽也要少的多。

西突厥他们来去如风。这打仗的宗旨就是打得赢打,打不赢跑。过于严谨的营盘,反而会让他们束手束脚的,无法在第一时间撤退。在这种情况下,西突厥上下对于营盘自然是不那么讲究的。

此刻,在杜荷面前的这个营盘就是一座精细到极致的堡垒,不是说没有破绽,只是破绽很小。小的可以忽视,无法给对方构造致命的危害。虽然可以利用,也能够给对方带来一定的伤亡,但兵力上的差距,却能够弥补这一切。

杜荷反复研究敌人布置的营寨,眼神无意间瞄想了营寨大后方,呆呆的看着,突然他猛的一拍大腿,低喝道:“有了,我有办法了!何须向焉耆借兵,只凭我手上的着六千兵马足以破这七万虾兵蟹将。”

他想到了破敌妙计,直接将山崖下那七万的西突厥兵马视为了虾兵蟹将!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34章 我有十万天兵

黑绀岭!

罗通站在一处能够眺望四方的突石上。环目四顾,神色略显焦急,看着红艳艳的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四周一片冰雪消融的景象,已经是午后时分了,可杜荷至今还没有回来。昨夜,杜荷找到他,说是要出去走走。当时他也不以为意,认为情况险峻。作为统帅的杜荷需要担负莫大的责任,独自一人静一静,好好的想一想,情有可原。反正以杜荷的武艺,一般人也奈何不得他。可是他万万想不到杜荷这一去,却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整整八个时辰,大半天了都不见回来,心中自是万分焦急。

身后脚步声传来,房遗爱来到他的身旁,道:“老大还没有回来?”

罗通默然了摇了摇头。

房遗爱比罗通更急,来回走了两步,忍不住道:“明达。你说老大会不会……”

“不许乱说!”罗通脸色也是微变,忙喝声制止:“以青莲的武艺即便遇上危险,也足以全身而退。不要多想,更不可将青莲失踪一事,传扬出去。以免军心动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他这话说着斩钉截铁,但更似乎在给自己打气。

他还要待说,传令的小校跑来道:“罗右郎将、房校尉,杜将军请你们前去议事!”

罗通、房遗爱相继一惊,齐声道:“青莲(老大)回来了?”

小校让他问的莫名其妙,只能道:“确实是杜将军下的命令!”

罗通、房遗爱互望了一眼,快步走去。

议事的地方就在露天底下,一人都抱不住的千年古树树桩就是他们现成的桌子。

杜荷已经在树桩上铺好了一张巨大的地图,看见罗通、房遗爱二人大步走来,笑道:“明达、遗爱,你们快来看看!”

罗通、房遗爱见杜荷完好无损的站在他们的面前,各自松了口气,但见杜荷裤腿完全湿透,上面满是绿色的草迹青苔,不免问道:“究竟去哪了,一夜未归,还弄得这么一身?”

“这事,不急,正事要紧!”杜荷再一次招呼他们上前,脸上露出的却是自信满满,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

罗通来到地图前一看,心中大奇:“这不就是前些日子。我们绘的地图吗?为了这地图我们累了好几天,在细节上确实详细,大道小径都绘了下来,只是没有通往赤亭古道的小路,白忙活了一场。最后还是让他们占据赤亭谷,占据了如此要塞!”

“怎么白忙活一场了!在行军途中,任何必要的举动都不会白忙活,这次也一样,此方破敌的关键正在这先前的努力上!”杜荷手指着地图,侃侃而谈:“你们看,原先我就说过,这赤亭谷就如一个大漏斗,越深入赤亭古道,口子越小,越向着高昌边境,口子越大!昨夜我闲着无事,去了一趟他们的军营,发现对方的营盘都布置在这个大漏斗中,赤亭谷确实很大,但容纳了七万大军却显得有些拥挤了。他们这样布营,显然是打算将所有的力量都聚集在一处。用这些力量来抵挡我大唐即将到来的大军。”

罗通听杜荷说自己闲来无事,亲自去查探对方军营,不由摇头苦笑,但听他随后分析西突厥的意图,也点头道:“很高明的决定,只要能够抵挡我大唐的主力部队,这场战就等于他们胜利!若是我,在实力比不上的情况下,也会这么干。”

“但他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存在!”杜荷接下了罗通的话,脸上露出了狠狠的笑容:“他们将所有力量都聚集在了赤亭谷,聚集在了赤亭古道与赤亭谷的交界处。这前方的过于强大,也就意味着后面的薄弱。明达还记得这条小径……”他的食指在地图上的丛林中画了一道弧线,弧线的尽头对着正是赤亭谷。

罗通点了点头,这是当初他发现的一条能够抵达赤亭谷的小径,非常的隐秘,只有野兽行的踪迹,没有任何人走过的迹象。原先他还高兴了阵子,以为找到了条可以通行的地方。但最后却是空欢喜一场。小径确实可以抵达赤亭谷附近,但另一头却在山的另一端,根本不是他们所需要的通往赤亭古道的路。

当时的那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感觉,至今让他记忆犹新,故而印象很深。

“这条小径能够助我们神不知,鬼不觉,抵达赤亭谷附近,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杜荷一拳打在地图上,发出了阵巨响。

罗通沉默了半晌,在想杜荷的办法。最后伸出了两指头:“有两个问题!”

“第一、小径的入口在二十里外的山脚下,你一个人或许能够避开西突厥人的斥候,能够从我们所在的黑绀岭抵达那座山。但六千兵马做不到,六千人太过惹眼,只要我们一动,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西突厥的注意。从西突厥的表现来看,他们之中必有能人奇士,不可能如此大意的让我们有可乘之机!”

“问得好!”杜荷赞叹的点了点头道:“但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所以在回来的时候避开了。我没有走原路,而是从那条小径直接翻山而来,我连续翻了三座高山,沿途留下记号来到这里。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下山,只要根据我来的路线,足可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抵达赤亭谷。他们是不可能,也没有理由注意到我大军行动的。”

“有路吗?”房遗爱对于他们讨论的事情,那是一窍不通,一直也说不上话,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说了三个字。

杜荷笑了笑道:“这路自然是没有,但是世上本无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前人能够开辟道路,我们一样能行,只不过难走一些,麻烦一些而已。我相信。飞骑上下数千人,还没有窝囊到让一条路给难倒。”

罗通恍然大悟,也明白了为何杜荷这一身弄得如此模样了,只是八个时辰,不但要从这里抵达赤亭谷,还要连翻三座山回来,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自然不知,常人无法做到这一点,但轻功盖世的杜荷却拥着这份非常人的本事。

罗通也认可了杜荷的话,接着道:“第二、青莲不要忘记了,对方有七万人。论兵力胜我们十一倍还多四千。尽管这出其不意,能够取得效果,但远远不足以击溃他们的大军。能够照成一半以上的混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一旦另一半赶来支援,下场可就……”他话没有说下去。

杜荷听了却是得意放声大笑道:“这点明达不用担心,我有十万天兵相助,足可一举冲垮敌军大营了。”

“十万天兵?”罗通、房遗爱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

赤亭古道。

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唐虎狼之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面对这凛冽的寒风,无畏无惧的前行着。

侯君集看着天上开着的太阳,不满的叫骂了一声。

太阳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的温暖,反而因为融化了累积的冰雪,让他们更觉的寒冷。

“这是什么鬼地方,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气煞人了!”侯君集这一生打了三十多年的战,还是第一次如此的郁闷。从长安出发,走了上千里,抵达玉门关,然后过八百里的莫贺延碛,抵达伊吾后,没有休整几日又来到这赤亭古道。整整三个半月的时间都用在了这行军上了。更可气的是还没有遇到一个敌人,十万大军就因为莫贺延碛与赤亭古道的险峻折损掉队的兵卒就有八百多人,耗损战马两千多匹。

如此事情,侯君集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还是第一次遇到,那种憋屈的感觉,让他就像是吃了大粪一样,恶心的要死。

阿史那社尔紧了紧衣服,道:“大总管,已经过了一半路了,只要穿过这赤亭古道,我们就能抵达高昌了。哈哈,相信杜小将军此刻早已到了赤亭谷了吧,他那行军的速度还真没得说。连我这位老将,也不得不服啊!”

侯君集脸色有些难看。没有反驳,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杜荷的速度确实是快,不仅仅是快,而且稳,不论是莫贺延碛还是赤亭古道,都没有听说他领的飞骑军出现任何异常。

当然统帅十万大军与领七千兵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作为“菜鸟”的杜荷能够拥有这样的成绩,以是相当的了不得了。可以肯定一点,他侯君集在杜荷这个年纪,远远不如他万一。

侯君集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多谈。但阿史那社尔却未察觉,依旧道:“杜小将军作为先锋将,将会最早与高昌兵马接触,不知他的表现将会如何。让人好是期待。”

侯君集脸色微变,冷笑道:“表现再好也是一个新手,少经战场。如何能够懂得用兵之法?不丢我大唐的脸,已经是万幸了,还指望他取得如何如何的战绩?阿史那将军,你将杜家的那小子看的太高了。我看那,他八成是龟缩在高昌边境,不敢深入,在等我大军到来。”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35章 万马踏营

不知的山,不知名的地!

杜荷领着六千兵马在山林中艰难的前行着。

之所以无名。并非是因为不值得一提,反而是因为太过险峻,人迹无踪,所以也没有人找事的给它取个名字。

此刻在这鲜有人抵达的地方却出现了无数人的踪迹,他们一个个神色疲惫,但却是神采奕奕。

神色疲惫、神采奕奕两个词,看起来很矛盾,其实不然。

神色疲惫是因为翻山越岭,体力有所不支,神采奕奕却是因那些人都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睛里充满了刚毅的神情以及不屈的斗志。

杜荷在与罗通、房遗爱定计以后,当即叫来了姜行本,让他虚张声势,而他亲自领着五千飞骑、一千精锐,只带三天粮食,轻装而行。

自黑绀岭出发后,杜荷他们一行人,转向西南翻山越岭,没日没夜地赶路。

林木间,树高三丈,遮天蔽日。一到晚上,星星月亮全都看不见,整个儿一抹黑,但为了抓紧时间,他们摸黑赶路。这第一天还好,到了第二天,情况起了变化,天下起了大雪,只见那鹅毛似的大雪片夹杂在冷风里横着竖着乱飞,越下越大。就在这一片漫天大雪之中,六千名战士一面吞吐着白色的雾气,一面穿行在大山中的密林,随着脚下雪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大步北行。

正如杜荷说的那样,这里根本就没有路,现在他们走的都是房遗爱开辟的小径。

房遗爱神力惊人,体力充沛,就如超人一般。他手握着狼牙刀,左挥右砍。那一些荆棘枝丫无不因手而断。他们就穿梭于这由人为开辟的密林恶水之间,道路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翻了两座大山,终于这第三天的黎明,来到了地图上记载的那条小径的另一端,只要沿着这条小径,他们就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抵达赤亭谷。

天空作美,就在他们抵达的这一刻,下了整天的雪停了下来,风也跟着小了,让他们不在为风雪所阻。

在这里罗通换下了房遗爱!

房遗爱当了两天的开路先锋,任凭他体力过人,这会儿也觉得,双臂重若千斤,微微颤抖。

“没事吧!”杜荷伸手扶住房遗爱,一脸的担忧。

房遗爱咧嘴一笑,拍着胸口道:“老大放心,硬朗的很!”

当天正午,他们来到了山顶,此刻他们只要下山就可以抵达赤亭谷附近的一处山坳,但现在并非是进攻的时机,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直接在山顶休息。

安顿好疲惫不堪的部队,杜荷带着罗通、借助山林的掩护靠近达赤亭谷观察敌情。

大雪已经停了,赤亭谷内的开阔地上一片雪白。敌方的大营分为两部分,七万大军聚集在营盘中,在他们的后面肥沃的草地上圈着近十万匹战马。它们聚在一处。正在悠闲地吃着草。

西域马耐高寒,对于它们这些马匹来说如此气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天助我也!”杜荷看着依旧不变的敌营,发出了声低呼。这些日子,他最担心的就是西突厥的将领头脑发热,将营盘改了,让他徒劳无功,但现在看来却是他多心了。

回到山顶,养精蓄锐,直至傍晚。

他们吃光了所有的干粮,养足了精神,在等候着命令。

“召集所有能够作战的士兵!”杜荷整理了凌乱的衣服,捧了一把雪,抹在脸上,权当洗脸。

部队聚集在了山腰中的山坳里,他们个个疲惫不堪,在冰天雪地之中憔悴地站着。杜荷来到兵卒们的面前,清了清嗓子,沉声道:“首先大伙儿保持安静,下面就是敌营,若一起喧哗,我们大伙儿怕是要死在一块,一起到阎王那里报道去了。”

一个小笑话,让所有兵卒都翘起了嘴来,绷紧的神经跟着轻松下来,脸色越不是那么严肃了。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保持一份平常心是在重要不过的了。

杜荷续道:“你们听我说,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前面就到了目的地。只要下了山我们不必再走山路,更加不必再受冻了!”

这一句简单的话,且引起了士兵们一阵骚动。他们都是人,都不是铁打的,过莫贺延碛,过赤亭古道,如今又连翻三座高山,虽然并没有人出现意外,但身体几乎到了身体的极限。

感冒发烧屡见不鲜,直接冻倒累倒的就不下两百人。

对于这类的环境、情况,一个个的都打心底的排斥。听他如此一说,都欣喜若狂,要不是他们久经训练,只怕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能够直传山下,将山下的西突厥人给引了上来。

杜荷抬手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但也别高兴得太早了!我还要告诉你们……就算我不说你们也应该知道,在山下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