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唐-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持荽淌贰K苇Z终于熬出了头,为洛州长史检校吏部尚书同门下三品,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唐休璟致仕,张仁愿罢为左卫大将军。

张锡被贬也在情理之中,他是韦氏的心腹,早迟会被贬出朝堂。唐休璟被贬是因为他忠于是李显,而不是李旦,而且他为了自保,让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女儿,也让人非议。张仁愿身为宰相,袖手旁观,因此导致这样的下场,同样可以理解。

可是萧至忠数人前面贬过后,再迁回来,迁回来又贬下,让人啼笑皆非。幸好他们在京城还没来得及动身,否则在路上让朝廷这样升升贬贬,肯定弄得头晕脑胀。

外面看起来不可理解,实际这是李隆基的反击。

然而太平公主不甘势弱,她将矛头对准了另一个人,崔日用。

薛稷上书说道:“崔日用人心叵测,以前一直附从武三思韦氏,非忠臣。卖主求荣,非义士。岂不闻王画斩击,杀韦氏之士兵乎。人间无耻,最是此人。”

崔日用也上书辨解道:“臣以前虽然有大过,然而新近立下大功,勿用质疑。倒是薛稷外托国姻,内附张易之、宗楚客,非倾测而何?”

用王画的话来说,这两个皆是不要脸的人,但表面是这两个人相互污蔑攻击,实际上是背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在角力。李旦耍了一个太极,将两个人皆罢,以崔日用为雍州长史,薛稷为左散骑常侍。

李旦太极固然很好,可是做为臣子,这种太极能让他保身,可做为帝王,却缺少了果决。这也意味着更大的争斗即将到来!

至于另一个在这次政变中立下最大功劳的王画,几乎所人闭口不提。

倒不是李隆基遗忘了王画,这时候李隆基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厚黑程度不是很厉害。

因此,找到了王画,对他说道:“我父王原来承诺过的灵夏王,现在还有效。”

以王画这次立下的大功,就是灵夏王也不足以不过。

但是王画讥诮地看着李隆基,灵夏王?就是自己西北不要了,手里还有六七百万百姓,这是现在,也许四五年后,人口数量就超过了吐蕃与突厥,成为这世界第四极(唐朝,大食、东罗马帝国),至少与法兰克王国相齐并论。

他根本就没有将唐朝的官职当作一回事,却谈起了另一件事,他说道:“世子,你来了正好,我与你谈一件事。”

现在别人都称李隆基为殿下,唯独王画依然称呼李隆基为世子,李隆基同样也感到十分无奈,他坐了下来说道:“请说。”

“朝廷欠下西北的债务,粮食布匹就算了,但我有一个要求,还剩下五百万缗钱,希望朝廷今年一下子付给我。”

“王总管,这是先皇与你签订的,怎么现在提起来?”那是韦党要求向王画出兵才导致的结果。现在韦党覆灭,这个账本来就不该翻起来。李隆基发作不得,只好又说道:“况且现在西北经济情况,我不是没有看过,现在经济情况良好,你也打算明年将它交给朝廷。何必苦其他地方百姓,富西北一方?”

心中不乐意,说话很客气,用的称呼依然是我。

不管怎么说,李隆基还是十分感谢王画,如果不是王画,这一次政变根本就不要指望成功。

王画答道:“不是为西北,是为九州之鼎,我手中的钱用光了,还欠下大量债务。”

李隆基脸一黑,心说你还好意思提起此事。现在王画买人的事已经被公开,每转移一个百姓二十缗钱到三十缗钱,才导致这次疯狂人口转移的。有的人为了贪图钱财,强行逼迫百姓,或者诱骗百姓整家整户地转移上了船,送到大海上。

究竟转移了多少百姓,朝廷不清楚,但知道肯定超过了一百万人口。王画手中有钱,可不得不承认,为了西北,他做下了大量补贴,再加上这次花费,估计他手中的流动资金确实是空了。

王画不理他的表情,继续说道:“本来我也不打算指望朝廷这笔钱的,不过确实挪不出资金。就是朝廷这五百万缗钱,估计也只是成本的一半。记住了,九州之鼎不是为我铸造的。”

最后一句话才真正击中了李隆基的要害。他迟疑地说道:“你是说这个九州之鼎需要花费千万缗钱以上。”

“很有可能,原来我也估计不足,直到铸景泰蓝与将注意力转到玉器之后,才知道它的成本远出我的意料之外。但是世子,我只想说一句话,如果朝廷将现在的冗官裁去一半,或者下诏将各个尊贵的公主世子王爷府邸裁减一半不去建造,这笔钱就出来了。如果世子不答应,朝廷这个和约,不得不履行,两年之内,所欠下的粮食与布匹、铜钱,一起必须运到西北。”

不给也得给,李隆基苦笑了一下,说道:“我还能回拒吗?”

没有办法,权当赏赐给王画的功劳。

然而千万缗之器的消息就传了出去。这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

王画再提出了第二条要求。

因为有八十一幅图案,这都是各大州的著名风光。比如第一个中央大洲,九幅图案第一幅就是长安城为景点,终南山为背景。第二幅图案就是长城,现在没有人重视,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中国的一个地标。第三幅图画则是壶口爆布,一是有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第二瀑布的奔腾有很大的象征意味。第四幅图选择的是巫峡,景色秀美,而且长江同样是中国的母亲河。第五幅图,王画没有选择泰山,搞个基封禅,他选择了黄山。山是黄山,水是九寨沟,山水是桂林,这才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因此第六七幅场景也定了下来。第八幅则是布达拉宫,不好意思,王画不顾吐蕃的意见,将吐蕃尽入囊中。第九幅则是娑葛水与小海的交际处。至于高丽与交趾的部分太小了,没有放在王画眼里。只要将贝加尔湖收入囊中,北方其他地方也会安然无事。但后一幅地方王画没有去过,他是凭借记忆,根据后世电脑上的图片画出来的。

其他图案亦是如此,有的凭记忆,有的凭手下的描述,先后画出来。

第二个州则是西伯利亚洲,王画都不明白了,这个地区怎么跑到俄罗斯人手里了?后来正是这个远东地区的资源,支持着俄罗斯人没有倒下去。第一幅图案就是乌拉尔山,一下子将这个亚欧地方区分开来。然后到咸海风光,勘察加半岛的秀丽景色,西伯利哑冻原的空旷苍凉,海参崴的优良天然港口,北极的雪原以及极光,剑河与鄂毕河,外兴安岭。

北美的玛雅人建筑,贝里斯五组妹瀑布,格陵兰岛,落基山脉,五大连湖,哈得逊湾,墨西哥海湾,北美大平原,奥里萨巴火山。

等等。

总之八十一幅图画以地标的著名景点为主,其他的优美风景点为辅,囊括这一州的东西南北中五大方位。

王画历历数数画了出来,后来做了一些改进。他不求神韵,而求形似,尽量与电脑上的摄像机照出来的图片效果一样。

然后将这些图画交给唐朝的现在著名画象重新绘画,注入神韵。

因此,必须需要朝廷支持,比如现在与崔日用争斗的薛稷,绘画能力很出色,善画人物仙鹤。王画曾经提携过的郑虔,善画山水。郑虔的三画友,王维与张通现在是一个小屁孩,指望不上了。善画风景的大李将军李思训,小李将军李昭道,李思训的弟弟李思诲,千牛直长,以后的牛人李思诲的儿子李林甫。这四人皆是山水大师。

开始绽露头角的吴道子,画神也。姜皎善画鹰,与王画认识的曹元廓善马,唐秘书省曾落星石,与贺草薛鹤星石成为四绝的朗余令画的凤。善画道士李雪君的师父司马承祯,善画山水的卢鸿。等等,包括善画墨竹的李隆基以及他自己在内,王画搜罗了从朝中高官贵人到民间隐士,一共计八十一人。可以说这八十一个人代表着现在唐朝最顶尖的画家,每一个论实力排行,也不会低于前一百五十位。

当然最顶尖的是大小李将军,吴道子现在画法还没有到圆融大成的地步。

其次是书法大师,往往许多画家本身就是书法家,比如薛稷、卢鸿等人,还有的只有书法有名,比如贺知章,再比如刚刚升升跌跌的钟绍京。虽然人品不怎么的,可是他的书法很有名气,他是钟繇的后代,有人称钟繇为大钟,他为小钟。再比如李隆基的哥哥李成器。还有王画终于找到了落魄的草圣张旭,为了不让这颗明星偏离方向,王画特地喝了许多酒,写了几幅字贴派手下送给了他。这使得张的草书终于进入大成境界,现在比王画的狂草并不遑让了。未来的宰相陆柬之,杀了老婆自保的李邕。

又是一次性的搜罗,在唐朝书法比绘画更看重,因此这一次搜罗极广,计一百八十二人。每人写诗或者赋各一。不过王画很遗憾,唐朝书法最高境界是欧褚虞三人,外加草圣孙虔礼。后来的怀素与颜真卿以及柳公权,再加上张旭,这八个人是唐朝书法的巅峰。李邕的行书,贺知章的草书固然不错,可这八人还有一线距离,张旭书法还没有真正达到巅峰。

也就是这一百八十二幅作品还不能代表中国书法的真正精髓所在。

然后是文章大家作赋,包括李峤、李邕、张说、正因阿附流放岭南的沈佺期、苏颋、贺知章、张九龄以及崔湜等人。这八十一个人同样是唐朝现在写文章最好的大手笔。王画没有问他们的政治立场,只问他们的文章才情。

王画写了这些图画所在的方位,地理特征,以及出产气候等等。然后让他们想像,写一篇文章。

接下来就是诗作,这一次只看写诗的本事,不看写文章的本事,有许多文坛大家再次落选,但张九龄、李邕、张说、李峤等人还在其中,确实有的人字诗文,甚至连绘画都是一绝。但有一些人没有选其文,但选其诗,比如郭元振,被王画打落满嘴大牙的宋之问。上官小婉临走时,也让王画逼出来一首小诗。

李隆基看着这份长长的名单,倒吸了一口冷气。

九州之鼎还没有动工,就凭借这入选的近三百人,就已经让人无法想像其规模了。

再加上它的巨大成本,一时间在民间传扬纷纷,甚至谈论它的事,比谈论朝堂上这次政变次数还要多。毕竟政治谈得不好,是要倒霉的,工艺品怎么谈也没有事。

李隆基过了好半天才清醒过来,说了声:“准!”

第一百三十四章 跪下的皇帝

其实过了很久,王画才知道他所列的这份名单,效果未必是很好。

首先是画技,他应当以寻找善长画山水的大家为主,其他的大家为辅,可是王画却以名声为主,导致一些大家在绘画风景时先后失手。再比如文章写诗,同样也以适合写山水游记的人为主,还有字,不是分摊,而是每一个的书法与这幅作品是不相吻合。结果所有手稿到了他手中后,再次重新安排,导致时间拖延了很久。

王画接着又提出了第三个条件,要求朝廷提供大量工匠。这一次王画准备动用五千名以上的工匠,包括各个方面,有的是从十八家的瓷窑中寻找出来的,有的是西北作坊里就有的,还有来到其他各处的玉匠石匠等等。大多数还是来自朝廷的“御用工匠”,主要在少府监与将作监里面。

因为金城公主出嫁,为了表示诚意,让李显送走不少,现在经王画一抽,几乎二监里面的工匠只剩下不到一半。但为了这个九州之鼎,李隆基还是答应下来。

对它,李隆基与王画都很期盼,但两个人的目标不同,王画是为了这个国家,李隆基是为了圣皇天下。可都将它上升到几乎与长城泰山一样的高度。而且经济的事,王画提出来也不是很无理。

这一次,朝廷杀死了许多韦党,也罚没了大量财产。当然,也赏赐了许多财产出去。但依然还有一些收获,如果朝廷好意思,就是城南韦家的产业全部便卖出去,都有可能将这五百万缗钱抽出来。

当然,虽然这些人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可大多数化成了实产,因此还是不能全部弥空这五百万缗钱,可是朝廷贴补得并不多,顶多三分之一。比起这个前所未有的鼎器,用掉这点钱,并不算过份。

过了几天,李隆基又找到了王画。

但不是为了带字画诗文过来的,虽然王画名单安排有些失误,可最基本的程序并没有弄错,先有画,根据画再作诗写赋,然后再给各个书法大家写字。并且因为这将会名列九鼎,所有被选中的人选都十分地慎重,反复的考虑构思,因此速度将会很慢。

李隆基前来是要求一件事的,他说道:“王总管,你该回灵州了吧。”

他不回灵州,李旦就不好做皇帝。

不是王画反对李旦做皇帝,只是因为李旦一旦做了皇帝,王画与李持盈的婚姻必须然受到掣肘,只有将生米煮成了熟饭,大臣才不好说什么。现在李旦是亲王,不是皇帝,王画在灵州稀里糊涂将李持盈娶了下来,没有大臣会说什么。这也是事前说好的。

而且这场婚姻对李旦也十分重要。

别看他现在将政局渐渐安定下来,可是他还是忌惮王画。王画人在长安又怎么了?他身边还有许多士兵在保护,以王画身手,未必能击杀成功。只要让他逃到终南山,那就坏事了。或者用其他主意,也不可能,王画在京城十分小心,只呆在他原来长安的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入。这也看出来,王画戒备心很浓厚。

所以只有继续招揽,虽然王画写了条约,可是李旦始终不放心。这门婚姻搭成,将会缓和这份压力。

王画留在京城不走,也不是他突然反悔了,之所以改变与李隆基还有着关系。

那一天如果不是王画及时赶到,有可能上官婉儿就成了李隆基刀下之鬼。

所以那一天晚上兵变时,王画一直呆在李裹儿寝殿里,保护着这三个人。到了第二天,搬出皇宫,这是看李裹儿与上官婉儿会不会留恋。实际上就是不搬,也没有人敢触这个霉头,说什么。

除非一个人,大宋到了京城,以他的刚直,才敢向王画弹劾。

结果让王画十分满意,两个女子神情都不大好,面容憔悴,可是走出皇宫时,没有一丝不舍。

大约因为父母死亡,还有一个姐姐,长宁公主。这几年风头正劲,然而这一次也倒了霉了。原来在洛阳她建造府邸,花光了府中所有的钱。后来到了长安,又向父母讨要了大量的钱财,将高士廉与左金吾卫的军营合起来作为宅邸,硬是将左金吾军营逼到城南,再次修了一个豪华的大府。然后再次将西边的空地吞下来,作为踢鞠的球场。在洛阳,又将邻水县的县衙要过来修府。还不满足,长安李世民儿子李泰府邸面积非常大,几乎占满一坊,长安才多少坊,可想面积。单是池塘就占地了三百亩。当然,这也是与当时人口稀少有关,现在挤压出是何等的难度。李泰死后,李治将那片地区划给民间使用。长宁公主再次将这片地区吞并下来,一时间被赶走的百姓不计其数,人愤天怨。所以长宁公主想来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了。

事实在李裹儿离开长安后不久,李隆基贬杨慎交为绛州别驾,勒令长宁公主必须前往。看到情况不妙,这个女子立即将洛阳的府邸交出来当作了景云祠,将长安府邸出售,光是木石等级建筑材料便值钱二十亿,也就是两百万缗钱。可是材料在一座建筑中能占几何,可想这个府造价花了多少钱?

而且两姐妹因为韦氏对李裹儿十分偏心,长宁与李裹儿一开始还好,后来越来越淡薄。

实际上李裹儿除了王画以及这个儿子外,等于再没有其他亲人。

经此大变,她更是心灰意冷,如果不是有王画与儿子,她都能出家为道士。

上官小婉亲人还好一点,有许多表兄表弟活在人世,但母亲也被杀死了。

最主要她寒心的是一个人,太平公主。她不怨恨李隆基,李隆基不知道内里情况,自己一度被外人以为是韦氏头号心腹,诛杀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但太平公主不是不知道,自己对她一直暗中抛媚眼,所以在立遗诏时,太平公主哀求上官婉儿手下留情。上官婉儿也这么做了,还差一点儿让韦氏怀疑。虽然后来没有成功,可没有她这份草诏在前面,太平公主与李旦的结局会更坏。

李隆基谋变,这件大事太平公主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她说一声,李隆基那一天会杀自己?

所以自己被太平公主很可悲地利用了。

王画也疏忽了上官婉儿对太平公主的怨恨,最后嘛,他真的很受伤……

经过这次打击,上官婉儿也是心灰意冷,所以不用王画劝说,她很想前去大洋洲,虽然说有可能水土不服,但不会比太原王家那个小女人身体差吧。

最主要是大洋洲的发展速度,才两年多时间,原来三百来万人口,现在几乎接近七百万,那么过上几年一千万,甚至两千万也不是梦想,加上占地极广,比唐朝面积还要大,这等于也是一个大国家。

不是她想争取在王画身边做一个皇后的什么,她是想发挥自己的才能。王画对她十分尊重,也没有唐朝宫室中丑陋的厮杀,明争暗斗。因此这时候她想做一点实事。最好这时候能怀一个子女就好了,如果她能怀上子女,真有可能不顾年龄的风险,为王画生下来。

她心中还有一份自信,未必能赶得上朱仝,至少比那个萧亚轩与宋问不逊色几分。

出了皇宫,王画就在一路与她交谈,谈的正是此事。

这个女子在内宫之中,做了好几年内相,处理政务能力不可低估。只要她将才华用到正道上,不亚于朝中的名臣能力。

所以上官婉儿还在替王画劝解李裹儿。

李裹儿不是不同意离开长安,她不愿意去大洋洲,而是要跟王画一道去灵州。

这能去灵州么,一去,同时娶李持盈与李裹儿?得一个个解决,因此与上官婉儿一道解劝。

劝了两天,李裹儿才怏怏不乐地同意离开,不过她小心眼起来了。

要将皇宫所有属于她的东西搬出来,包括她自己置办的,李显与韦氏赏赐的,不但在长安,在洛阳皇宫中她也有许多财物。

王画没有客气,直接命令拓跋焘闯入皇宫搬东西,李旦听了后,无奈地手一挥,说:“不要管,让他搬。”

未做皇帝之前,很想做皇帝。可做了皇帝,妹妹与儿子又开始争斗,让他头痛万分。连一个大臣都控制不了,心中十分郁闷。而且防止发生冲突,在血营派了一支人马前去洛阳的时候,立即下了诏令,让洛阳官兵以及皇宫禁军勿得阻拦。

但王画做得很有分寸,让李裹儿手下一个亲信宫女带领着,只搬回属于李裹儿的东西。

其实也不止,不但不止,远远不止,因为气愤,这个宫女将许多不属于李裹儿的东西搬了出来,当作了李裹儿的私人财产了。接下来就是将李裹儿几座豪宅拍卖。她的宅子大多数是王画给了钱,因此民愤不大。

卖完了没有给王画,对王画说道:“你身边女人太多了,我不得不防一手。”

王画看着李裹儿的财产,咽了咽唾沫,光是卖宅子就卖了四百多万缗钱,加上金银珠宝,财产总数有可能超了七百万缗钱。现在他正缺钱用呢。

但他还是说道:“这些钱藏好,不要让李红她们知道。”

这个头不能开,如果每一个身边的女人都要拥有她这么多财产,马上大洋洲财政就会出现大漏子。

可见王画一颗心还是偏着的。

李裹儿一颗受伤的心,在王画与上官婉儿安抚下,渐渐平息下来,然而王画这几天很恼火。

这个韦氏将自己这个儿子教育得不成样子了,只好强行扭正,没有教他学问,而是在教他如何做人。但最后气不过,抓了起来,将身体一掀,在屁股狠狠打了几巴掌。

小家伙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你是蚩尤、夏桀、商纣、刘聪、石虎、刘子业、萧宝卷、高洋。”

蚩尤、夏桀、商纣三大暴君,但传说很远了,无法考证。刘聪是汉赵第三任皇帝,曾攻入晋都,杀死两个晋朝皇帝,但后来变得残暴无比,大修建筑,搜罗天下美女,宫中姬妾达到一万多人,因为弟弟谋反,将王都平阳的官员百姓抓来了一半,挖掉眼睛,放在火上烤,剩下的一个个慢慢地腰斩。石虎搜罗的美女达到三万多人,他说过一句:“我不明白为什么司马家的人自相残杀,我以后肯定不会自己的儿子的。”话没有落音,儿子刘宣杀弟想要谋反,石虎将儿子绑在高台上,先一根根地将头发拨起来,然后拨掉舌头,砍断手足,再放在火上烤死。行刑的刽子手都不忍看下去。连他最喜欢的五岁孙子都成了刀下之鬼。剩下的人用车裂行刑。刘裕是什么样的英雄人物?然而他的子孙一个比一个不争气,第五任皇帝刘骏指着刘裕的遗像愤愤不平地说:“这个乡巴佬,也能混成皇帝?”

一句话让所有大臣冷场。然后就是刘子业,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王妃,包括他自己的妃子,以及他的姑母等人,喊进皇宫,让手下亲信轮流奸污。如果不同意,立即砍头。他怀疑他叔叔图谋不诡,将他一家人全部杀死,砍去四肢,挖去眼睛,踢去肠胃,泡在蜂蜜里,美其名曰鬼目粽。其他的亲王也没有好下场,关在一起,经常当狗一样在地上拖来拖去,或者让他们象猪一样趴在槽里吃食。

萧宝卷其他事没有做,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经常出巡,但不准任何人偷看,也不提前打招呼,突然袭击。有一次一个孕妇因为来不及,毕竟怀着大肚子,于是将她开膛剖肚,将婴儿从肚子里活活拿出来。还有一次一个老和尚因为岁数大了,也没有来及躲开,被他吩咐士兵乱箭射死。高洋更是凶暴,用老婆的腿骨做琵琶,还弹奏道:“美人再难得。”

总之,这几个人心理极度变态,手中又拥了无上的权利,结果做的事,让人发指。不是为了和谐,王画后世有人将他们拍成电影,每一部电影都远比电锯系列让人恶心十倍。说武则天残暴,可武则天与这些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上官婉儿在旁边听了发笑,说道:“不错,蛮聪明的,还知道刘子业、萧宝卷。”

王画怒不可遏,说道:“聪明个屁,老子四五岁时就将家中的藏书看了一大半。我问你,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能尽其,则能尽人之;能尽人之,则能尽物之;能尽物之,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两句又是什么意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放你选择你会选择那一种?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看远惟明,听德惟聪。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这三句话出自《尚书》那三篇文章中,又是什么意思?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为什么要这样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又当何解。”

这些都是出自《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孟子》、《易经》以及《礼记》中劝人为善,进德,学习的名句,有的还十分冷门。上官婉儿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记了起来,有的连李裹儿都不知道。

上官婉儿娇声说道:“二郎,得,你干脆让你儿子考进士吧。”

“不是进士,本来他品性现在很不好,他外婆又教了他这些残暴凶人的经历,我很担心啊。”王画嘴里没有骂人,心里却在怒骂韦氏,然后转过头来,对李裹儿说道:“他是我家中的长子,到了哪儿后,一定请一个德高望众的大儒将他这些坏品性一起改正过来。”

于是这几天王画临时抱佛脚,不是教儿子学问,而是教他做人。人做不好,越有学问才越是坏事。

他家中时常传出王画的呵骂声,还有昭朗的哭泣声。

李裹儿很心疼,但知道儿子不育正过来,以后不利,只好让王画一边教一边打。

到了李裹儿离开的时候,昭朗高兴地跳了起来。终于解脱了。

上哪儿解脱,他想过韦氏时候为所欲为的日子,是永远不可能了。一路上,李裹儿再次接过王画的职责,王画没有讲多少大道理,只说了一句长子。长子在家中是什么地位,她是知道的。但如果她儿子不成器,想赢得这个地位不大可能。

所以忍痛重新教导。

上官婉儿在旁边看了都心痛,得,这夫妻俩一个比一个狠,但不敢劝。

因为李裹儿带了大量钱财,还有因为害怕李旦父子改变主意,王画特地抽出五百名士兵一路护送,将她们送上扬州,在扬州城上了自家的大船,才能返回来。因为为了安全,船只越大抗风力才越强,所以只好从扬州上船。

这些大船不但是接李裹儿三人的,还接悄悄离开西北的李重俊。

李裹儿三个以及她们一些亲信的宫女与太监离开了,但王画没有走,现在长安没有安稳,他呆在长安还有威胁。如果离开了,李旦父子反悔,就是五百名士兵也未必能保护李裹儿的安全。这些士兵只能防一防路上的劫匪,如果真派上几千官员冒充劫匪,然后到时候李旦父子一推脱责任,怎么办?

于是纠葛了,他不能离开,可他在长安,李旦不好做皇帝。

李隆基就是为此事前来的。

王画不耐烦地说:“世子,难道这十几天你们都等不及?”

李隆基心里想道,现在多事之秋,一天大位未定,一天让人不踏实。但不能说出来,只好陪着笑说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如果安乐公主一行,在路上出任何差错,你不投效朝廷,西北独立如何?”

这一句话说得够狠,比发什么什么毒誓都管用。如果李隆基用天打五雷轰顶,养儿子没有屁眼来地誓,王画未必相信。但说了这句话,王画反而相信他这一回真没有对李裹儿动手的意思。

实际上李隆基很想动手,但王画既然答应交出西北与血营,也不敢多事,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离开。

于是王画开始将军队集中起来,顺便带着一些已经来到长安与官方的御用工匠,准备离开长安。

正在这时候,外面禀报,说皇帝李重茂求见。

如果是别人,还会避嫌,王画却不再乎,让他进来。但没有避嫌,也没有什么礼貌,随便地让李重茂坐下来,吩咐人端上茶,问道:“陛下,降尊屈体,前来找我有什么贵干?”

连臣字都省了下来。

李重茂看到室内无人,没有说话,突然跪了下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春祭

王画立即将他扶起来。

虽然现在他对皇帝不感冒,更没有将李重茂这个皇帝当作一个回事,可要是让人看到,未免生起一些风波。尽管他也不在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李重茂不起来,他说道:“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