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唐-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事到此结束,唯独让王画吃了一颗定心丸。
现在他最害怕的三个人,老郭排在第一位,然后是薛讷,最后是张仁愿。
只要老郭会变通就好办。
还有大宋在钦州听说此事,也黯然一叹。王画为了保全自己,让自己到钦州来,无疑是江夏之地。敢情老郭也将西域当作了一个广阔的江夏,逃过朝堂刀光剑影。
大约是因为感到脸上无光,李显带着群臣又跑到洛阳去了。
王画同样速度很快,但到了洛阳时,也接近年关了。
自己一家人同样也跟着李显跑,赶回洛阳。这让王画皱了一下眉头。但他立即将李红喊过来,询问了一下京城的消息。
其他的情况都很好,因为王画的嘱咐,李红与沐孜李这四个多月行事都很小心,几乎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倒也平安无事。只是李红嘴呐了呐。
王画问道:“李红,有什么事?”
“公主这几个月经常与武延秀来往,外面风言风语传得很厉害。”
王画听了一笑,风言风语是有可能有的,来往也是有的,暧昧关系不会有的。都忍了这么多年了,如果有不好的事发生,早就发生了。况且眼看孝期已满。这有可能是韦氏与武延秀走得很近,怕外面人说闲话,用李裹儿做了挡箭牌。
而且武延秀能歌善舞,长相娇美如花,虽然因为李雪君的事,与王画有些龌龊,但也不会让李裹儿产生厌恶感。
不过他心里面,还有些不悦。当然也有可能是韦氏故意这样安排的,不过见到李裹儿后,一询问便知道原委。
他将沐孜李喊来,画了一幅图,这是十年前邙子巷行刺事件中,那个主使刺客的图像。虽然过去了很久,可那一天王画与他交战时间很长,一度被他逼得上楼跳楼。因此,印象深刻。
本来王画都不想将这件案子翻开,也没有打算找出这个人。若大的唐朝,四千多万百姓,找一个无名无姓的人,怎么找?
但如果扎合陵是韦氏主使的,那么邙子巷的刺客有可能也是韦氏主使的。
这个刺客去向就能有线索找出来,要么在韦家,要么留在韦氏身边。后者可能性极小,毕竟韦氏现在身为国母,身边的人也时常在世人眼前露身。那么只有前者,或者韦氏一些暗处的产业里面。
王画翻出此案,倒不是向韦氏算帐,也没有办法算。他只想清楚韦氏到底对他做了什么,知彼知己,以后心中有一个预防。当然,秋后算帐时,也能翻一翻。
让沐孜李命令手下按图索骥。
然后王画让洛阳一个铁匠铺替他打造了一个纯铁槊。他的兵器留在和亲团,杨矩还没有回来,只好重新打造一个乘手的兵器,只是这根纯铁槊在兵器史上好象还没有出现过。这么长的铁制兵器,那有多沉。况且加上杠杆原理,格外废力。就象陌刀一样,标准是五十斤,也就是二十二斤,为什么吃力?三米多长,只握住后面一点。因此威力大是威力大,可不好使唤。
而且槊头也不象普通的槊头。
所谓槊,就是长矛的一种,槊头比枪头更细长一点,后面一个木杆。可是王画却在槊头底部让铁匠打制了一个铁锤一样的事物,铁锤前面冒出一个小枪尖。
就是这个头部重量就接近了三十斤,如果是原来的大槊槊杆,都不能支撑这个槊头的重量。
然后再加上铁杆,整个大槊重量达到了赅人的七八十斤重。
当王画讲出设计时,铁匠冷汗直冒,不过也知道王画的勇力。
当然,王画用这个兵器也是赅人的,只求重量与惊人效果,不求工艺与质量。铁匠很快就依王画的意思打造出来。
王画牵来战马,提着这根从古未有看过的古怪纯铁槊,来到宗楚客的府上。
宗楚客在洛阳也有府邸,但不象在长安,在长安的府邸宗楚客一投万金,一投千万金,但洛阳的府邸稍微差一点。
王画骑着马来到他的府邸前,大铁槊往宗楚客门匾上敲,这件铁锤头正好发挥了作用。只是一下子,就将这个门匾敲成一个个丁儿,落在地上。
宗楚客府邸的门房看到如此情形,想关门。但哪里来得及,王画到了洛阳后,开始了第一场的不安份,但也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帷幕。
第九十五章 打东要西
王画冲进了宗楚客的府中,手中这个变形的铁槊好啊。
专门用来砸东西的。如果是铁锤,沉是沉了,可长度不够,但这根铁槊长度不成问题,足有两米多长,而且槊头一个小锤儿,一路骑着马一直砸打。比什么兵器都管用。
敢情王画设计这个兵器就是专门用来砸宗府的。
宗楚客府上有许多下人,可一个人不敢劝阻。别人不同,王画谁敢阻挡。想一想,即使这次和亲,砍了吐蕃的马头,然后来了一场大战,吐蕃人多凶狠?可以说是现在唐朝周边最凶狠的少数民族,然而却让王画杀得哭爹叫娘的。
这就是勇力。
而且事情传到洛阳,已经夸大了许多,有的说王画砍的是吐蕃两名最厉害先锋的马匹,才让两千吐蕃大军震摄了,不敢动弹了。
一个个惦量了一下自己的武力,不敢阻止,找宗楚客汇报了。
宗楚客实际上不在他府中,而在皇宫。
李显下诏中书门下长官以及学士、诸王、驸马到内殿守岁。酒兴正浓时,李显忽然想与窦从一开玩笑,说:“听说你打了很长的光棍,朕很忧虑。今天晚上是除夕之夜,朕想为你完婚。”
窦从一不是光棍,原来有一个老婆,但早逝了。李显说法也能成立。
窦从一恭敬地称谢。
不一会儿功夫,内侍领着灯笼、步障和金缕罗扇走了出来,罗扇后面有一位身着礼服,头戴着花钗的妇人。李显让妇人坐到窦从一的对面,但罗扇遮住,窦从一也看不清妇人的长相。李显让他吟诗,窦从一作了几首《却扇诗》。窦从一人品不行,可文才那真不是盖的,几首却扇诗吟得花团簇簇,引起一片叫好声。
诗作完了,妇人摘下花钗,换了礼妇,拿开罗扇出来了。众人细细端详,看到后全都笑得气透不过来。
原来这个妇人是一个蛮族的婢女,身份也有一些身份,曾经做过韦氏的乳母。韦氏都四十多岁了,这个奶妈子想想有多大了?快七十岁了。而小窦同志才四十出头。
这整个儿是李显的一个恶作剧。
小窦本来也挺高兴的,原以为皇上怎么的,也要赏一个漂亮的宫女。而且经过王画进谏后,宫中精简一批老年的宫女。能选入皇宫做宫女,长相肯定是不弱的。可没有想到居然弄了一个老太婆出来。立即成了苦瓜脸,最让他郁闷的是皇上赐亲,他还不敢回绝。
满殿大臣看着他吃瘪,都笑翻了天。连宗楚客同样开怀大笑起来。
就在这时候,他家的下人托了侍卫进来禀报。这也是他现在红极一时,换作旁的大臣,想禀报都不行。
宗楚客心中有数。自从王画身影奇怪地在吐蕃消失,突然出现在沙州,他就预感不妙。别看他谄害老郭眉头眨都不眨一下,但对王画还真忌惮。现在知道王画在找他的麻烦,心中想到家中的损失,痛得眉头都皱在一起,可也幸庆,正好在皇宫夜宴,否则今天让王画捉住,不死也要掉三层皮。
心中清楚原委,嘴上不能表露出来,伏在地上向李显喊冤。
李显也有一些数。
这是杨矩写的奏折上说的。
老杨也不开心,虽然他懦弱,可不代表着头脑不清醒。看到王画信后,就意识到自己给王画做了枪头,也让宗楚客给彻头彻尾地出卖了。计划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别看他们在吐蕃国内,可吐蕃不象唐朝,是由各个落部组成的,象藏南的泥婆罗各部(印度、尼泊尔部分,不丹、锡金)、波窝、洛窝。藏西的象雄、羊同、孙波、羌塘。藏北的多敢、吐谷浑。还有羌人与党项人以及云贵高原的一些蛮人。
这些部落除了吐蕃人自己知道,唐人大多不清楚,有的部落对吐蕃同样抱有敌意,只是因为吐蕃势大,不敢反叛。有的直接反叛,战火不息。如果坌达延动手,只要冒充这些部落,击杀了王画后,唐朝追究起来,还要协助吐蕃平叛这些部落。
杀死了王画,自己与一千羽林军还能平安?那才怪了!
因此看到信几天后,不但通报了吐蕃,还立即写了一封奏折送到朝廷,婉转地讲了此事。没有指名道姓,只是说了某个对王画反感朝中重臣收买坌达延。现在王画提前回到京城,没有到朝廷禀报,立即砸宗楚客听府邸,无疑是宗楚客指使的。
并且王画既然知道此事,也多半知道谁收买坌达延的。
不但李显,就是群臣一起看着宗楚客。
别人做不出来,宗楚客能做出来,他与王画的仇恨不用讲了。而且他为了私利,可不会顾什么国家安危,就象他收忠节的钱,才导致牛师奖大败。但现在朝局都乱了,连老郭都眼看着大唐军队大败,没有做任何表示,况且他人。
知道归知道,但没有大臣插言。
李显的心情也十分复杂,肯定会生气。气的是吐蕃人的无礼,这一次出嫁的可是唐朝真正的公主,但吐蕃人居然用了那种迎接方式。如果不是王画动用了血字营的士兵,与洞察先机,那一天脸面就丢尽了,还是在大唐的疆域上丢的。
对宗楚客也不高兴,杨矩奏折传来,自己的女儿天天就在找这个大臣,明天等着裹儿动怒吧。而且王画好啊,虽然喜欢惹事,可遇到了事情却是一个及时雨,管用。现在别说,王画给李显的感觉就象一根定海神针,而且王画虽然惹事,但要求不高,官大了不敢做,爵重了不敢接受,这样的大臣即使有些缺点,李显还是很喜欢的。宗楚客再没有好感,也不能借吐蕃人的手,将王画杀死。
因此他看着宗楚客伏在他面前,就是阴着脸不说话。
但他低估了宗楚客的气候,现在韦氏的支持下,宗楚客就是一个小型版的武三思,权倾一时。当然,与真正武三思比较起来,还有很大一截距离,毕竟宗楚客没有象武三思那样,有庞大的家世支持着。
看到李显不高兴了,许多大臣立即相助宗楚客说好话。
不管是不是王画有误会,现在王画平安无事了,宗楚客的府邸这一会儿还不知被王画砸成什么样子,算作两和吧。这怎么和得起来,但这句话还真对了李显的口味。
毕竟是大过年的,要有一个喜庆的气氛,于是派人阻止王画的行动,并且召他进宫一叙。正好问一问金城到吐蕃的情况。
过了好一会儿,太监回来了,脸上神情古怪。而且也没有将王画带进皇宫。
去是去了,也找到了王画。
王画骑着马,在宗府里也不是好奔跑的,至少许多房间没有本事骑着马进去,但宗楚客生活奢侈,洛阳这栋府邸没有长安那栋好,可修得同样十分宽敞。因此王画能骑马进入大部分的地方。
这一路狂砸过去,什么假山楼阁,小桥流水,都砸得认不出来原来的模样,就连宽大的客厅里奢侈的几件摆设也砸得稀巴烂了。他一路砸得很欢快,这根古怪的大槊又是为他砸东西专门设计的,象一般的假山只是几槊就象砸倒了。宗家的下人更不敢阻拦了,想想假山多坚硬,自己脑袋有多硬?相信王画不将自己打死,打个半死,保证没有人敢追究。
能追究吗?
况且他身后还有一个公主支持,似乎上官昭容还与他眉来眼去。想到这里,连一个阻止的人都没有,王画砸的速度更快了。结果太监到了宗楚客府上时,他几乎都认不出宗府了。
太监好不容易让王画停下来,但王画没有进宫,他说了一句:“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现在居然连吐蕃人都勾结到一块儿。什么时候宗楚客知道冬天从纳木湖到昆仑山是怎么走的,什么时候这件事才停息。不然没完。”
怎么走的,要么骑马,要么步走。当然是骑马了,如果步走,这一路行程,王画没有半年也得五个月时间,才能走完。但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对吐蕃大臣们不知道详细的情况,可是也知道一点。
一听就明白过来了,坌达延在积石山布下大军,王画只好向西,越过昆仑山,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出现在沙州。
但有那么简单?
本来吐蕃海拨是世界之巅,十分寒冷,还有高原反应。到处是高不可攀的大雪山,或者是生冷如同坚冰的戈壁滩,有的地方还是漠大的无人区。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不好走。况且王画还要掩人耳目,这是何等的不容易。
可以说是整个唐朝,也只有王画才能完成这一壮举。
实际就是王画也完成不了这个壮举,这得益于血字营中有许多蕃军,有的在吐蕃内腹生活过。因此莫贺干根据他们的描述,绘制了一张草图,再加上王画对前世知识的记忆,两相对照,虽然草图不是很准确,可却起到了重要作用。至少让他知道一些大山的大致方位,或者昆仑山的几个山口。不然绕到唐古拉山,就是一个大麻烦。或者硬闯昆仑山?王画当真是大侠?
就是这样,他手上生了许多冻疮,马匹在出逻些城时准备了四匹,早就冻伤了,在路上又偷了牧民几匹马,这才走完了这个极地。
这一路的艰辛,就是王画性格坚韧,也大感吃不消。
这让宗楚客怎么明白王画是怎么走过来的?
而且王画都放出话来了,不然没完。那么王画会怎么做?打死他是不可能的,但象武三思那样,噼里啪啦,将他两条腿弄断了,王画可有这个胆量。实际上这一次韦家也参加进来了,但宗楚客敢将他们供出来吗?
一听这个内侍说完,再次伏在地上说:“陛下,臣冤枉啊,陛下救臣。”
现在情急之下,宗楚客都忘记王画这次大闹,给他造成的严重损失了。
其实宗楚客也急了,想得不深。王画现在还没有对宗楚客动手的想法。不是忌惮宗楚客,主要是考虑韦氏的想法。眼看几天孝期已满,自己与李裹儿婚事摆上议程。而宗楚客是韦氏最大帮凶,这时候将宗楚客打一个半死,韦氏肯定不高兴,那么婚姻恐怕又要生起什么风波来。
这一等,都是多少年过去了?
而且现在就不是为了李裹儿,为王昭朗也要举行婚姻。
王画可不想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什么不好的变化,就是忍也要忍这段时间。
之所以高姿态,宗楚客都想取王画性命了,王画也没有必要放过宗楚客。但王画对官爵也不在乎,现在因为李显的滥赏,官爵泛滥成灾,以王画的功绩,就是现在的候爵还是老武时封赏的,一个侍郎职位同样也不高。就是王画做得有些过份了,朝廷又怎么样?
如果王画在此事追究不止,宗楚客肯定会很为难。个人上有可能被王画揍个七死八活,传出去更不好听,居然勾结外敌置王画死地,这与叛国没有什么区别了。再包庇宗楚客,韦氏很为难。
事实上已经有一个大臣,听说此事后,已经打定主意了。那就是监察御史崔琬,在收集宗楚客潜通蕃狄的证据,王画是其一,忠义是其二。准备弹劾宗楚客。
韦氏肯定不想这样局面的发生,那么有可能替宗楚客解和。
这就是王画一个机会,他不会傻到象崔琬那样,试图用道理就将宗楚客弹劾了。怎么可能?
主要是韦氏现在对他有些敌意,恐怕自始至终都有敌意,不过原来王画没有发现。王画也怕她在自己与李裹儿婚姻上发难。没有她首肯,自己是不可能与李裹儿成亲的。
这就是条件,自己可以暂时答应韦氏放过宗楚客,但韦氏必须在自己与李裹儿婚姻上表示支持。
这才是王画的本义。
发泄了一通,王画回到家中。
天早就黑了下来,洛阳已经是万家灯火,总的来说,这一年还是风调雨顺的,有许多人家放起了烟花。一朵朵地散在天空中,一闪即逝,闪现出惊艳的风景。
看着这漫天的烟花,无论是王涵还是李雪君她们,围绕在王画周围,都有些陶醉。毕间这个美丽事物的发明者是王画。
王画却低语一声:“烟花为什么美丽?”
王涵无心地答道:“二郎,主要是夜色里,它绽放出这种颜色。”
也有道理,不过王画继续说道:“也是,也不是。主要因为它短暂,再比如流星,再比如昙花,短暂到让世人都无法把握,才会让人觉得心动。”
说到这里,他有些迷茫起来。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第九十六章 暗流
做为李显,在韦氏鼓吹下,宗楚客是一个忠臣。于是李显真认为是忠臣了。
连王画也没有宗楚客忠心,不过李显头脑还没有迷糊到那个大臣有本事,都分不清。就算分不清,王画与宗楚客悬殊太大了,还有,王画在李显心目中作为未来预订的女婿,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比宗楚客重要得多。
因此,宗楚客谋害王画,虽然没有得逞,李显不是很高兴的。
但他虽然不高兴,可帮腔宗楚客的大臣很多,当然许多人还是考虑到王画,没有太过份地抹王画的黑。造成这原因,一是王画他们真有些害怕,第二也是考虑到李裹儿的反应。再加上李显的性格,以和为贵。
最后在宗楚客的哀求下,李显也答应为他们解和。
其实到最后,宗楚客也忽然会意起来,王画未必真的想对付自己。
如果想对付自己,不会在这时候发难,皇宫中每年除夕之夜都会喊亲近重要的大臣夜宴,自己肯定会出列的。因此,王画想对自己为难,不会在今晚发难。一定到明天后天,正好府上宾客盈门的时候,自己也在府中,那时候发难,甚至将自己暴揍一顿,才真正能出气。
王画为什么要这样做?
宗楚客起起落落,数次进入权利核心区域,虽然说靠巴结与谄媚取得的,可这巴结与谄媚也要本事的,不是蒙来的。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立即就想到王画需要什么?
权利地位,王画未必不想要,而是不能要,年龄,还有低调背后的优点,现在他不产生兴趣了。金钱,那更是一个笑话。唯独想要的就是李裹儿与他的亲事。如果不知道内情,不会明白,李裹儿与王画熬到现在,李显夫妇基本上默许了此事。一旦孝期过后,已经水到渠成。
可是宗楚客却清楚知道,既然王画知道自己想杀死他,也肯定知道韦家参与其中,更知道此事来历,现在王画与李裹儿的亲事并不象外人所看到的那样稳定。毕竟韦家那两个人回来,给了韦氏太多的怀疑。
但同样,王画对亲情十分重视,本身巨大的名声与财富,想要动手铲除他比对付老魏还要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韦氏一心想拉拢,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依然犹豫不决。
自己是韦氏的左膀右臂,韦氏也不想让自己出事,必然大家互让一步。王画达到了目标,也不会在此事上追究了。当然,这都是暂时的。自己对王画最后能娶到李裹儿更不愿意。
不过如果韦氏不同意,或者自己不甘心。那就有麻烦了,揍一顿事小。王画既然这样兴师动众的找自己麻烦,恐怕手中也有证据。本来收下忠义的钱,导致唐军大败,朝中就有大臣盯上了,再加上勾结吐蕃人,谋害王画。有可能自己政治生命有可能终结。
作为挑头者,韦氏又能拿王画如何呢?
杀是没有杀的罪名。那么流放,向南流放,恐怕岭南那几百万夷人举双手欢迎。到了西域与北方,那更坏,以他勇力财富,有可能拥有最恐怕的东西,军权。流放到中原各州,恐怕王画对此更不在乎。想通过一些手段,在路上击杀,可能么?
想明白了关健,宗楚客从皇宫回去后安心多了。
韦氏是不可能不救他的。
不过回到府上后,他还是心痛得牙齿儿直哆嗦,王画太狠了,这个府邸基本上让他砸报废了。
但他立即就离开家中,一是做一个低姿态,大过年都被王画逼得无家可归,不过也是害怕王画再次找上门来,对这个人宗楚客是不敢用常人心态理会的。另外,王画这一次正式与他翻目成仇,他也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研究一下对策。
可宗楚客也狠,他临离开时,对家人说道:“不要收拾了。”
王画砸也砸了,这个面子也丢尽了。不收拾,不是让王画赔偿,尽管有可能这点损失王画一点也不在乎。但指望王画能赔偿吗?损失既然无法拘回,他明天要带人参观。让更多的人心中戚戚,与他抱成团,二也要让所有人知道王画的嚣张。
但心中依然十分不甘,恨恨地再说了一句:“走着瞧!”
宗楚客的想法,王画早就料到了。他的目标做得很明显,如果宗楚客连这一点都预判不到,他也没有资格进入唐朝的权利中心。在许多演义中将宗楚客与武三思这类人物刻画成一个小丑。
当真是小丑?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连张柬之这几个都将老武送到上阳宫的人物,被他们都轻轻松松地害死?
但有一点他没有料到。
大年初一,王画没有想到迎来了一个意外的客人。
公孙大娘。
穿着一身紧身短袄,英眉峭立,腰中佩着一把短剑,虽然是一个少妇,可显得十分地干净与飒爽英姿。
看到王画,说了声:“二郎,你回来了。”
然后先是惊喜,后是眼中带着泪花。
“干嘛呢?不就是几年未见吗?快,快,请坐。”王画还没有想到其他。
唯一想到的几年未见,公孙大娘已经磨去了以前那种青涩,也比以前漂亮多了。只是不知道她武艺有没有放下来,还有,张旭恐怕这一辈子是看不到她舞剑了。这恐怕是书法史上的一大遗憾。
公孙大娘没有坐下来,而是先后给王画一家人行礼。这是将王画一家人当作了主家,当作了娘家。不过王画一家人却是抱着后面的想法居多,没有一个人真将她当作一个奴婢待。毕竟现在是唐朝,而不是清朝。
看到公孙大娘回来,都十分欢喜,吩咐下人上茶,拿出最好的果子出来,然后问长问短。
公孙大娘一一回答,然后又对王画说道:“二郎,奴婢担心死了。”
这一句话说得有些奇巧了,王画训了一下,不让她称呼奴婢,然后问:“为什么担心?”
公孙大娘说了原委。现在讯息不发达,王画出现在沙州,孔黑子与公孙一家不知道。但孔黑子通过薛讷,听到杨矩上报朝廷的奏折。
当然杨矩上报奏折,一是自己被人往死里推不开心,第二也是怕出事。
这不是中原与草原,到处是雪山雄岭,语言又不通,百姓野蛮凶悍。就是王画也未必能逃出吐蕃。如果王画出事,将会轰动朝野,到时候朝廷非要有一个交待不可,不然就是岭南都有几十个州府产生动乱。重都能让两国开战。难道会让宗楚客顶替死罪?那是不可能的,最后有可能自己再次做了替死鬼。得先开脱。
薛讷听到后,立即将孔黑子喊来。毕竟算起来是自己的师侄,而且自己的儿子又得到过王画提拨。其实商议是假的,薛讷是看中了一个人,公孙大娘。上次突厥入侵时,她曾经潜入突厥大营,神不知鬼不觉地得到许多有用的情报。对她的武艺薛讷不得而知,但能从戒备森严的突厥军营中进出自如,身手肯定不是很弱的。
他是让公孙大娘通知王画一家,正好王画还有一个小妾,身手也不错。两个女子相伴,虽然会引人注意,不过终是一个女子,能让人忽视她们本身的武力。说不定会得到一些有用的情报,有可能还会相助王画一把。
从私人感情来说,老薛对吐蕃也没有感情。他老爷子薛仁贵在大非川一败,是他老爷子一生的耻辱。所以更不希望这个记名的师侄在吐蕃出事。
孔黑子一听,立即同意。如果不是有官职在身,他都能亲自前往吐蕃。
可公孙大娘来到洛阳,却得知王画平安回来,所以才高兴地站在王画面前喜极而泣。
但有些事情公孙大娘还不知道,首先是孔黑子。
薛讷想法比较单纯一点,不想王画遭到不测。但孔黑子听到此事后,十分气愤。别的军营不好说,血字营的将士都是从刀山火海里爬出来的,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现在的情况呢?除了自己少数几个人,在薛讷手下得到关照外,基本上闲职,然后是贬职。就是在薛讷手下,也只能庇护,官职却得不到升迁。
这也就算了,毕竟王画还在朝中平安无事。可是连王画都想往死里推,还是无耻地借吐蕃人的刀,他隐隐感到血字营的将士,象这样下去,前途十分堪忧。于是写了一封封信,连莫贺干都寄了一份过去。
血字营中谁的威望最高,无疑是王画。
然后就是孔黑子,他是王画的半个师父,又是从繁畤一战就存在的元老,本身讲义气,勇力过人。很得血字营士兵敬重,虽然不是血字营,威望也在莫贺干之上。
当然,另一个元老郭知运,以及原来左右两营深入敌人内腹的将领萧嵩与王晙,独自与骨仆部谈判的张守珪,带着一部分士兵吸引突骑施大部队,到达极地的张孝嵩,都很受血字营士兵的敬重。
至于莫贺干的影响力,他只在鄯南现存的血字营中,还是原来士兵,现在知道王画在鄯南布了一局棋,以图东山再起的,不然也服不了这些老将士。
得到了孔黑子的信后,本来有许多人心中不平,而且他们都桀骜不驯之辈,这些年受的委屈一起爆发出来。
这已经形成了一股暗流在涌动。
而且王画还忽视了一点。
算对了宗楚客与韦氏的反应,却没有算到张说他们的反应。
知道这件事原委的人不是很多,只有韦家家族核心的几十个人,还有宗楚客以及韦氏。
张说他们却不清楚,宗堂上现在昏天黑地,老魏致仕,大宋到了钦州,现在少数有心报国的人却失去了旗帜。
听到王画与宗楚客对抗,大喜过望,认为王画要发力了。
一大早,公孙大娘来到王家,正在与王画一家人说话,这些清流大臣,一个个登门拜访。
看到他们一个个到来,王画都想立即象大前年那样,将大门关起来。
这些大臣来拜访,马上消息就传到韦氏心中,韦氏怎么样想?就是拜访,也等我将婚姻办完才来。可这话儿还不好说,这些大臣中有的说是清流,不如说是顽固不化的石头。马上能指着他鼻子骂。而且王画还不能反驳,不管怎么说,人家是为国为民,这种精神是可嘉的。
但王画怎能回答?
要想国家好,朝堂清明,问题不是出在宗楚客身上。就是没有宗楚客,还有一个张楚客,或者王楚客。只要李显放任韦氏,这个朝堂一辈子甭想好。除非立即将李显废去,韦氏处死,换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请问谁敢?只要自己将这句话说出来,李裹儿心情怎样不管,这些大臣马上能与自己拼命。
很快来了一大屋子,有的诉苦诉怨,有的忧国忧民。一个个长吁短叹,王画看着这些人,心中叫苦不迭。他都能怀疑,前面这些人散去,后面这群人中间,某一个能向宗楚客通风报信去。
王画只好陪着笑脸,幸好他最想等的一个人来了。
李裹儿的凤辇驾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