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朱常津派去的下人同时还带去了苏昊写给吴之诚的信,信中对于朱常津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说明朱常津此次聘请吴之诚,是出于探寻格物之道的想法,这与吴之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吻合的。吴之诚读过这封信之后,改变了初衷,带着自己的几大箱子书,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汝宁。

朱常津在自己院子的客厅里召见了吴之诚,二人不知谈了些什么,到吴之诚出来的时候,朱常津竟然亲自送到了门口,这可是从来没有人享受过的礼遇。

紧接着,朱常津就差人给苏昊送信,声称自己想办一个书院,以吴之诚为院长,招揽天下英才,专事研究佛郎机学说,据说这个动议还得到了崇王朱翊爵的赞同。

“世子,这个动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苏昊好心好意地劝说道,他担心这位二世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回头万一没兴趣了,岂不是要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别人去收拾?

“人生苦短,学海无涯,我辈既知有如此精彩的学说,岂能不大张旗鼓追逐之?”朱常津颇有诗意地说道。

“可是,世子想追逐些什么呢?”苏昊又问道。

朱常津道:“吴先生给我讲了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道理,对了,他说这些东西都是你讲给他听的,他在这两年时间里又有了许多自己的心得。他跟我讲了很多想研究的方向,说如果能够研究出来,近可解释身边的诸多疑惑,远可助我大明富国强兵。这些事情,本世子都相信了,只是觉得如此玄妙的学说,光凭吴先生一个人琢磨,未免力有不擒。若能有十个、百个如吴先生这样的大儒一起来做,岂不是可以取得百倍之功?”

“可是,世子想取得什么样的功绩呢?”苏昊继续问道。

朱常津道:“听吴先生说,你曾与他言道,天上的雷电是可以引到地上来使用的,用雷电可以推动水车,不用水力、风力和畜力,水车就可以转动。本世子想要做的,就是让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苏昊被朱常津的远大理想给雷倒了,他劝道:“世子,这数学的研究也就罢了,物理和化学的研究,可都是要用钱的。世子说的引雷电驱动水车,是电学研究的范畴。要搞电学,就涉及到电线、电机,这都是要花费无数的银子才能开发出来的东西。”

“对于本世子来说,银子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朱常津淡淡地说道。

苏昊再三询问,最终明白朱常津是要玩真的了,也不知道吴之诚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使他一门心思地就想办这么一个以研究西方学说为宗旨的书院。

苏昊能够做的,就是替朱常津给书院改了个名字,叫作汝宁科学院。因为朱常津要做的这些事情,与时下各地的书院已经完全不是一码事了,这分明就是一个科学院该做的事情。以苏昊的意思,他更希望建一个皇家科学院,可惜朱常津仅仅是一个藩王世子,是没资格使用“皇家”的头衔的。

要办一所科学院,场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苏昊提出,如果要做物理、化学方面的实验,难免会有一些动静,或者有些废水、废气的污染,这样的一个机构安排在汝宁城里,是不太妥当的。这个问题自然也难不住朱常津,崇王府在汝宁城外有十几处农庄,随便找一处出来也足够建一个科学院了。

朱常津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精力充沛,他亲自带着苏昊和吴之诚到选定的农庄去实地考察,听取二人对于农庄改造的意见,并当场叫来农庄的管事,吩咐他照着苏学士和吴院长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

要建立一个科学院,研究人员是最为关键的。朱常津广撒英雄帖,招募对于算学、格物之道有兴趣的大儒,并许以丰厚的束脩。苏昊算是见识了什么叫作财大气粗,几千两银子对于朱常津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相比之下,徐光启这些人在京城里搞科研的投入简直就不值一提。

在明朝末年,虽然八股科举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但读书人中间有志于探索科学技术的也不在少数。在此前,这些人根本找不到一个能够让他们专门研究格物之道的场所,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无法与他人分享。听说汝宁府的崇王专门办了一个研究格物的书院,各地的儒生闻风而来,一下子就把一个农庄挤得满满当当的。

一个藩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要想让朝廷不关注,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朱翊爵专门给万历写了一封信,解释了儿子所做的事情,并再三说明,这个科学院如果能够研究出什么新东西,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呈送给朝廷,服务于大明正统。

万历给朱翊爵回了信,信中高度赞扬了皇侄朱常津的求学之心,并象征性地拨了几百两银子的内帑以示赞助。其实,皇帝对于藩王这种自娱自乐的事情,一向都是采取支持态度的。因为只有让藩王们找到一些事情干,他们才不会因无聊而生出各种不臣之心。

苏昊也没有想到,自己原本是为了搪塞朱常津而建议他去研究佛郎机学说,结果却歪打正着,在大明忽悠出一个科学院来了。他到科学院去和各地来的儒生们座谈了几次,很快就被众人的求知欲望给淹没了。大明并非没有人才,缺的只是一个让人才释放他们才能的机会而已。

代数学、几何学、三角学、解析几何、力学、光学、电磁学、无机化学……苏昊凭着自己的记忆,给科学院列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至于如何去建立起这些学科,那就看所有研究人员的智慧了。

“若非这个身份太过敏感,老夫也想到那科学院去当个研究员啊。”李贽在听完苏昊介绍的科学院的情况之后,不无羡慕地说道。

“李先生就别去凑这个热闹了,这都是为了给崇王世子找点事情做,省得他无聊的时候总来烦我。”苏昊呵呵笑着说道。

李贽摇摇头道:“改之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科学院,老夫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其中,但凭着改之的只言片语,也能想象出其中的活力。千百年来,这匠作之事一直都是靠着匠人们口口相传,所有的技艺都是一次次试出来的。而改之搞的这个科学院,能够把匠人们的技艺变成术,使其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可是了不起的一个变化啊。”

“说是这样说,可是科学研究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世子想搞的有些东西,只怕一个人穷一生之力都难以办到。”苏昊说道,他想起朱常津跟他说起电学的事情,以明代的技术背景,要实现蒸汽革命都很困难,更何况是电力革命。

李贽道:“穷一生难以办到,那就用两代人、三代人的时间去做。我们今天的学问,岂非前人一代代积累下来的?只要有人开了这个头,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改之,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功在千秋啊。”

是吗?苏昊有些意外,又有些兴奋的感觉。如果他所做的一切,能够成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启蒙,那他那不枉这一趟穿越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西方科技与中国科技的差距还不算大,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中国的科学技术没有发展下去,而西方科技则日新月异,最终把中国科技甩出了很远。

如果能够借朱常津的力量,推动大明的科技进步,那么再经过100年或者几百年,中国的科技还会落在西方之后吗?

苏昊不允许自己再想象下去了,一切都顺其自然吧。如果朱常津能够保持现在的热情,那么也许真的能够从这个科学院中迸发出无数科技的火花。但如果情况有变,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革命就不过是一个二世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已,谈不上对社会、对历史有什么贡献。

如果苏昊自己是一个王爷,他更愿意亲自去当这个科学院的院长,带领一干志同道合的明代学者,攻克各种科学难关,建立起一套属于大明原创的科学体系。但他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他现在仍然算是人微言轻,如果他不能把朝廷交给他的差使办好,那么日后他就不要幻想有什么发言权。

“李先生,科学院这件事情,就让世子自己去琢磨吧,咱们还是专心解决汝宁府的事情为好。这些天,李先生潜心研究汝宁府的卷宗,应当理出一些头绪来了吧?”苏昊对李贽问道。

第288章 盘根错节

“汝宁的事情,老夫这些天看了些卷宗,倒是越看越觉得有味道了。”

听苏昊说起公事,李贽淡淡地笑着应道。

“此话怎讲?”苏昊问道。

李贽摊开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大纸,对苏昊说道:“改之,你来看,这是老夫与耕书这些天通过整理卷宗画出来的豪强关系图,从这张图上看,汝宁各州县的豪强和官员互相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所有的线都连起来,真可谓是密如蛛网啊。”

李贽说的耕书,便是落魄举人周汝员,这是周汝员的字。这些天,正是周汝员与李贽一道,阅读了从汝宁府衙借来的各种案卷,从中剖析有关汝宁豪强地主盘剥百姓的脉络。周汝员其人身居社会底层多年,对于民间的各种丑恶现象都非常了解,所以才能够与李贽一道绘制出了这样一幅关系图。

苏昊趴到这图上,只看了一小半,就觉得头晕目眩了,正如李贽所说,图上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几乎无法理出一个脉络来。时而是张三与李四有某种联系,时而又是李四与王五有某种联系,三绕两绕,最后已经完全看不出谁与谁是什么样的关系了。

“怎么会这么复杂?”苏昊奇怪地问道。

李贽道:“这正是老夫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啊。这大明官场,无官不贪,可以说是老少皆知的事情了。但别的地方的官员贪腐,或是自己一个人贪,或是与三五同僚串通起来贪,或是与上司、下属勾结起来贪,一个案子查下来,最多也就能够涉及到一二十人,条理很清楚。

汝宁府就不一样了,全府各州县的官员,沆瀣一气,随便一个案子,都会涉及到四五个县的人物,绕来绕去,最后就让你查无可查。在此之前,朝廷也曾派过官员下来查案,但始终查不下去,原因也就在于此。”

“原来如此。”苏昊微微地点了点头。

在此前,苏昊对于汝宁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汝宁府有一些豪强地主与官府相勾结,通过诱人赌博、放高利贷等手法,将普通农民逐渐推向破产的深渊。许多农民就是因为还不起高利贷,不得不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抵给地主,从而沦落为佃农。

像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州府也是存在的,但不像汝宁这样普遍。朝廷里那些重臣们对于这些事也有所耳闻,但具体到汝宁来查办时,却找不到什么证据。屡屡是费了很大的劲,只能打几只小苍蝇,打不到真正的大老虎。

听李贽这样介绍之后,苏昊大致明白了一些原因,那就是在汝宁府存在着一个自上而下、纵横交织的贪腐团伙,他们互相帮忙,把一个坑害农民的过程分解成无数个小环节,谁要想查清楚一件事的由来,就必须把这个环节上的每一个主体都找齐,而这又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建立起这样复杂的一个犯罪网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还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心来进行主导。苏昊不禁有些感慨,如果这些人把这种智慧用于正道,大明岂会这样日渐衰落下去呢?

“既然是查无可查,那你们是怎么查出来的呢?”苏昊笑着问道。

李贽道:“说是查无可查,其实也是事在人为。把所有的案子放在一起,慢慢地琢磨,自然就能够琢磨出其中的奥妙了。老夫与耕书这些天尽在忙这件事了。对了,薛勇也给老夫提供了不少线索,据说,有些线索还是程仪之父早先查案留下来的。”

“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个案子查清楚,也能让程大人在九泉之下瞑目了。”苏昊说道。

李贽道:“现在线索虽然已经理清楚了,但要坐实这些人的罪行,还需要有证据才行。这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名目,只怕不便深究下去。这就是时下我们遇到的难题了。”

李贽说是难题的事情,苏昊自忖是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的。他虽然是个穿越者,但所擅长的只是科技,而不是阴谋诡计,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甘拜下风的。他知道,李贽说遇到了难题,其实不过是一种姿态而已。古代的智囊都有这样的毛病,就是在献出一个好计策之前,先要夸大一下困难,从而显示出自己的高明。

苏昊与李贽相处日久,已经了解李贽的说话习惯了,他呵呵笑道:“对此难题,先生可有何妙计教我?”

李贽用手抚着颌下的几根胡子,缓缓地说道:“要破此局,其实也容易,那就是找一个薄弱之处,先把它挑开,然后就可以顺藤摸瓜,把整个网都撞破了。”

“先生觉得,哪个地方算是薄弱之处呢?”苏昊又问道。

李贽道:“前几日熊民仰差人报来罗山县的一些情况,老夫和耕书分析了一下,觉得从罗山县入手,或许有些效果。改之若能应允,老夫想亲自往罗山去一趟。”

苏昊想了想,点点头道:“先生既然已经想定了,那就麻烦先生走一趟吧。我派薛勇护送先生过去。不过,遇到有冲突之时,先生只需呆在幕后指点即可,万万不要以身涉险。”

“这个老夫自然省得。”李贽说道,“我等过去之后,改之在汝宁城里暂时不要妄动。待罗山那边有消息传来,改之再带人前去处置不迟。”

“我明白,你就去办吧。”苏昊答应道。

第二天,李贽在薛勇的陪同下,悄悄离开了汝宁城。这样一个糟老头子,是不在刘其昌等人的视线范围之内的,所以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一件事,更没有人知道他去向何处。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罗山县城里最大的赌坊门前,走来了几位乡农打扮的人。领头的是一个中年人,看上去有40来岁,是一行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身上穿着粗布衫裤,脸上带着一些怯生生的神气,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没怎么进过城的老实农民。

“敢问,这里是兴隆赌坊吧?”那中年农民对看门的伙计问道。

“是啊。”伙计看看中年农民的打扮,懒洋洋地答道。以他的狗眼来判断,这农民身上充其量能够翻出20文大钱来,这点钱也就够到一些街边的小赌坊去玩玩而已,哪能进得了兴隆赌坊这样的大赌场。

“我们能进去吗?”中年农民又问道。

伙计道:“这是赌坊,有银子就能进去,没银子就一边呆着。你有银子吗?”

“呃……我有一两七钱银子,够吗?”农民小声地说道,同时用手紧紧地捂着胸口,估计那些钱就藏在那里,生怕别人听说之后会动手抢走。

这么一个穷酸样子,居然能有一两多银子?伙计在心里嘀咕着,脸上却露出了一些笑意,他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说道:“当然够了,里边请,恭喜发财!”

“三哥,你真的要去赌?”跟在中年农民身后的一个年轻人问道。这名中年农民,正是马桥村的莫三,而问他话的,则分明就是熊民仰。还有两位走在后面的年轻人,是勘舆营的士兵廖一明和尹国贤,不过,此时他们全都是一副当地农民的打扮。

“熊军……呃,熊老弟,不赌一把,还能怎么办呢?”莫三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这一两多银子,根本不够还债啊,只能赌一把了。”

“可是,如果赌输了怎么办?咱们这点银子,可是你把地押了才借到的。”熊民仰说道,看他的样子,像是要劝莫三放弃赌博的意思,却又在不经意间透出了几分信息。

“这位客官,入了赌坊,就不能说这个输字了。”看门伙计打断熊民仰的话,说道:“谁不知道我们兴隆赌坊乃是一处福地,但凡来赌的客官,就没有不赢银子的。我看这位老哥双眉带彩,这是福星高照的征兆啊。今天老哥带着你们几位兄弟一起来,实在是明智之极,一会挣了几千两银子,没有你们几位兄弟,只怕还搬不走呢。”

“兄弟,你说我真的像是会赢钱的样子?”莫三拉着那伙计,急切地问道。

“当然,我在这赌坊干了这么多年,看人那叫一个准!”伙计大喇喇地说道。

“哎哎,那就好。熊老弟,你看,人家这位兄弟都说了我会赢钱,咱们今天就赌这一把了。”莫三像是被伙计给鼓励了,胸也挺直了几分,大踏步地向着赌坊里走去。熊民仰等人见一向老实巴交的莫三入戏如此之深,都忍不住觉得好笑。不过,当着伙计的面,他们还是把脸都绷着,紧跟着莫三一起走进了赌坊。

“呸,穷鬼,你就等着输到当裤子吧。”伙计看着莫三的背影,小声地唾了一口,然后便一溜烟地从侧门跑进赌坊送信去了。他需要让里面的荷官知道,刚刚进来的这位,是把地押了,借钱来赌的。对于这样的人,必须让他把钱输光才行。

第289章 豪赌

兴隆赌坊这个名字,在李贽等人翻阅案卷的时候,不时就能够看到。有许多苦主都称自己在兴隆赌坊赌博的时候,怀疑被人出了老千,导致赌本尽失。而往往在这个时候,赌坊里又会出现一些放贷人,诱骗他们借高利贷扳本。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借来的钱再次输尽,这些人不得不卖田卖房来偿还高利贷,最终由温饱之家沦为赤贫。

熊民仰带着士兵在马桥村及周边一些村庄与村民们访谈的时候,也曾听到过类似的说法。据一些村民反映,兴隆赌坊非常擅长于诱赌,赌徒们最初几次去的时候,往往能够赢到一些钱,赢面不算很大,但却能够让你觉得自己手气很好,从而滋生出大赌的念头。等到你真的拿着大笔银子去赌的时候,好运气就离你而去了,四乡八村经常能够听到有人在赌场里输得倾家荡产的传闻。

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村民的观点,还有一些没有吃过亏的村民则坚定地认为,兴隆赌坊是一家非常规矩的赌坊,因为他们在那里一直都是赢钱的。至于有些人在那里输了钱,只能怨自己的手气,而不能归咎于赌坊的问题。

以李贽的智慧,自然能够看出这其中的奥妙所在。事实上,他与周汝员在分析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已经能够认定,兴隆赌坊就是汝宁府黑恶势力集团的一个节点。所有关于兴隆赌坊出老千的投诉,在官府那里都会石沉大海,而十几年间因为被兴隆赌坊坑害而破产的农民,已经多达数百户。

李贽和薛勇离开汝宁城之后,便来到罗山县马桥村,与熊民仰会合。众人商量之后,决定先从兴隆赌坊下手,把汝宁的黑幕挑开一个角,进而再层层深入,直至抓到背后的大鱼。

无缘无故支去动兴隆赌坊,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找到一个由头,才能借题发挥。这个由头,就是要安排一个人去兴隆赌坊赌博,最好能够找到兴隆赌坊出老千的证据,然后以此来发难。赌博的这个人,最终选定了马桥村的莫三,因为莫三其人看起来老实巴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与勘舆营的士兵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一个能够靠得住的人。

“客官,里面请,今天想玩点什么?”

熊民仰、莫三等人刚进赌坊,前面就有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还真有点让人觉得宾至如归的意思。

熊民仰抬眼看去,只见这个赌坊的规模的确不小,有好几个大厅,每个厅里都摆了六七张赌桌,赌桌旁边围满了人,一个个大呼小叫的,甚是兴奋的样子。除了大厅之外,还有一些小房间,里面影影绰绰地能看到人头攒动,不过动静明显要弱一些,估计是一些有身份的VIP会员赌钱的地方。

“小哥,不知道这城里人,都是怎么赌的。”莫三一脸憨态地向伙计打听着。

“怎么玩都可以啊,看客官你喜欢哪样了。”伙计掩饰着内心的鄙夷之情,对莫三说道:“掷钱、投壶、摴蒲、骨牌、叶子戏、打马吊,样样都行。”

“呃……这些我都不会啊。”莫三苦恼地摸着脑袋,说道。

“这位客官是第一次来玩吧?简单一点的也有,赌大小,有荷官掷骰子,你只要押对大小就行。”伙计介绍道。

“这个倒是行。”莫三点点头,然后回过头对跟在后面的熊民仰道:“熊老弟,咱们就赌大小吧?我听上埠村的老表说起过,他就是玩赌大小,挣了七八两银子呢!”

“三哥,咱们还是别赌了吧,这城里人的玩法,我们看不懂,万一人家出老千,把咱们的钱骗了怎么办?”熊民仰装得比莫三还憨的样子,小声地劝道。

“兄弟,你这是哪里话?你去打听打听,我们兴隆赌坊什么时候出过老千了?如果我们出老千,你尽可上知县老爷那去告我们去,这罗山县也是有王法的地方。可是如果我们没出老千,光凭你这一句话,就算是诬告,是要吃板子的。”伙计郑重其事地对熊民仰警告道。

熊民仰立马把嘴紧紧地闭上了,好像是被伙计的话给吓着了一般。伙计看着这一行人的表现,心中已经有了判断,认定这些人就是头一次进城来赌钱的乡巴佬,是理想的猎物。

一行人随着伙计来到了一张赌桌前,桌边已经聚了几个人,都是在赌大小的。荷官举着骰盅正准备摇,看到莫三等人过来,便停下了手,喊道:“这几位客官,可是来下注的?”

“呃呃,正是。”莫三依然低三下四地说道。

“下多少?赌大还是赌小?”荷官问道。

莫三掏出一个铜板,道:“先下一文……行吗?”

“一文也行,多少不限。”荷官应道,“你押大还是押小?”

“这……”莫三拿着那一文钱,迟疑起来,像足了一个吝啬鬼的样子。其实他也的确属于那种一文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人,这一次来帮熊民仰演戏,虽然用的是熊民仰的钱,但他还是忍不住觉得心疼。

“你跟我一样,押大吧,听我的,没错。”赌桌边一位络腮胡子的汉子说道。

“真的?押大能赢吗?”莫三对那络腮胡问道。

络腮胡道:“我都已经赢了二两多银子了,你看,我这一把押的是100文,你才1文,怕什么?”

“喔喔,那我就听老哥的,押大。”莫三似乎被对方说动了心,果真把一文钱押在了大的方向上。

熊民仰等人躲在莫三的身后,警觉地观察着赌桌上的场景。他们分明发现,那荷官与络腮胡迅速地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便摇起了骰盅。摇了几下之后,荷官把骰盅扣下,再揭开,开出来的结果,果然是“大”。

“哈哈,我赢了!”莫三欢喜地喊起来,旋即又跺着脚,对熊民仰道:“刚才我怎么没多押几文啊!”

“下一把再押也不迟啊。”那络腮胡鼓动道,“下一把我押小,老哥,你还跟不跟?”

“当然跟!”莫三道,“这一把,我押……五文!”

骰盅一次又一次地摇起,络腮胡倒也没有每次都赢,但十次之中,却有七八次是赢的。莫三跟着那络腮胡一样下注,不多时就挣了近百文钱,不由得喜笑颜开。在络腮胡的鼓动下,他下注越来越大,一注也能下到50文了。

到了这时候,好运气似乎就逐渐离开络腮胡了,每十把之中,他的赢面降到了四把、三把,一会能够赢到几百文,一会又会输掉更多的钱。莫三看上去像是已经着了魔,赢了就想赢得更多,输了就盼着扳本,他脸上的表情变得越来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了。

“大!大!大……唉!我日他先人,怎么又是小呢!”络腮胡子一阵叹息,把手里最后的几百文钱也都输掉了。

“这……”莫三看到络腮胡子输光了钱,似乎也有些动摇了,此时,他也已经输出去七八钱银子了,眼睛变得通红。

“不行,我一定要扳回来,我出门前算过卦的,我今天有财运!”络腮胡大声说道,他转过头,向一直站在旁边、却没有参与赌钱的一个汉子说道:“胡掌柜,借我500文,等我扳了本就还你。”

“借你钱倒不是不行,可是万一你还不上,怎么办?”那胡掌柜装腔作势地问道。

“我老张的信用,你还不知道吗?如果还不上,我把我河边那块水浇地抵给你。”络腮胡说道。

熊民仰在心里嘿嘿地笑了,好一出双簧,这分明就是演给莫三看的。一般人进赌场只是抱着挣点外快的心思,如果输光了,只会黯然离去,而不太可能去借钱扳本,更不可能拿土地、住房等去做抵押。络腮胡这番做作,就是给像莫三这样的人传递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借钱、抵押地产等等,都是合理的选择。说穿了,此人就是赌场和高利贷商人的“托”。

为了让络腮胡演得更充分一些,熊民仰在背后轻轻地捅了莫三一下,莫三会意地点了一下头,走上前对络腮胡道:“老哥,可使不得啊,这地怎么能抵出去呢?”

“这赌钱之人,没点胆色还行?老哥,你放心,我老张敢把地抵出去,就有本事把这钱挣回来,你就瞧好吧。”络腮胡一脸毅然决然的神色,一番话说得莫三拼命点头,像是被他的精神感动了一般。

往下的故事,果然没出熊民仰所料。络腮胡借了钱之后,手气又好了起来,不一会工夫,就赢到了几千文钱,迅速地把借胡掌柜的那500文钱还了,还额外加了100文的利息。

“看到没有,老哥,这赌钱就得敢把啥都押上,有气势了,才会有赌运。缩手缩脚的,赌神也不会看顾你的。”络腮胡在自己面前堆了一小座钱山,得意洋洋地对莫三授着机宜。

“嗯,老哥你说得对,我老莫也豁出去了!”莫三从善如流,慷慨地一拍桌子,道:“这一把,我赌小,押500文!”

荷官脸上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高高地举起了骰钟。

第290章 老千

荷官在装神弄鬼地摇着骰盅,莫三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喘。熊民仰交给他的任务,是让他把所有的赌注都输完,然后再半推半就地接受赌坊里放出的高利贷,以达到诱蛇出洞的目的。虽然抱着必输的念头,但一次从自己的手上输出去这么多钱,还是让莫三觉得心疼无比,他脸上露出的那种患得患失的表情,实在是职业演员所无法模仿。

“开!”荷官把骰盅扣在桌上,然后缓缓揭开。他看了一眼骰子,对莫三说道:“抱歉,客官,这一把是大,客官你输了。”

“啊?!”莫三眼睛瞪得老大,“怎怎怎……怎么会输了呢?我不是一直都在赢的吗?”

“客官,这赌场上的事情,输赢自有天定,我也没办法啊。”荷官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道。

莫三扑通一下跌坐在身后的凳子上,两眼发直,嘴里喃喃地说道:“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

熊民仰等人站在莫三身边,看着莫三如此入戏,都忍不住好笑,但又不敢笑出来,只能垂着头,像是同样被打击了一般,等着这场好戏继续往下演。

荷官在一旁等了片刻,见莫三没有什么动作,便发话问道:“客官,马上要开下一把了,你还下注吗?”

“我……我已经没本钱了。”莫三用颤抖的声音答道。

“那你是不打算下注了?如果是这样,那麻烦客官让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