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唐-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新奇的东西,武清也不禁感叹这个时代名人的思想局限性。
一连三日,沛王李贤和沛王李哲在积善坊大街上搭台斗鸡。武清也只好很无趣地陪着太平公主和英王李哲,自然也跟王勃交流交流作诗心得。
上元佳节到了,高宗下旨与民同乐,休朝三日,坊门不闭。
武清也真正见识了什么叫斗鸡走狗,简直就是无聊之极的玩意儿,武清很不懂,这有啥玩的?或许是心境不同,也或许是他这三十多岁的灵魂的作用,他始终没觉得斗鸡走狗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竟然让两位皇子争得面红耳赤。
这一日,还没开场之前,英王李哲对武清说道:“表弟啊,本王听说沛王那边的王勃写了檄文,声言要在今日场上讨伐我等,表弟你才华不在那王勃之下,你可得给表哥我出个主意啊!”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武清听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可笑之事,这些个皇子啊,你们能正经点吗。但看到李哲那殷切的表情,在看看太平也有期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武清悲愤地说道:“既然殿下要臣出战,臣不得不战!”
这话说的,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李哲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好,此事,表哥就拜托给表弟你了,望你舌灿莲花,击败那王勃,让沛王的群鸡在表弟你的口水之下,折戟沉沙!”
武清心中大骂,尼玛,这群败家的玩意儿。
(弱弱地求下票,泪奔中)
第六十九章 神童争艳
积善坊正街宽约七十多步(一步一米算),沛王府和英王府正好是对街,也不知道高宗皇帝是怎么想的,或许是为了方便两兄弟联络感情,反正如今造成了正街直接被两兄弟占用了,街中央搭起了高台,说是高台也不过高三尺三而已。
高台上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分坐东西两端,身后是他们的奴婢,还有走狗,即各王孙贵族子弟。当然还有关在笼子里的斗鸡们。武清和王勃各站两边,两拨人马互相贬斥,挑衅不断。
英王很兴奋,站起身,向沛王李哲拱手道:“二哥,今儿个咱们先来点文斗,然后再来挣个你死我活,看我今日麾下大将如何把你那群鸡给收拾了!”
李贤也不是好玩意儿,也是站起身拱手道:“好了,三弟,今儿个可是上元节,说不得父皇和母后都要来,若我们文斗,正好也上得了台面,我这麾下可是人才济济,你可别一会儿认怂就好!”
李哲自然不甘示弱,便拱了拱手,大声喊道:“武大将军何在?”
半晌没人搭话,李哲一愣,大叫一声,“武清何在!”
武清这才一愣,感情这孩子都把自己当斗鸡将军了,本想让这皇子出出丑,可太平公主扶了下武清,说道:“表哥,该你出场了!”
这太平公主可是一早来到府中把武清拉到英王府的,他不知道这太平公主怎么会对斗鸡这么上心,但看那殷切的眼神,武清叹息一声,好吧,今儿个,就陪你们这群孩子玩个疯吧!
刹那间,武清面容肃穆,出列到李哲跟前,大声抱拳道:“末将在!”
李哲一凛,没想到自己这表弟竟然有一股沙场战将的气势,他定了定神,而后指着沛王李贤道:“今日先来文斗,武大将军,用你的舌灿莲花让二哥的鸡全军覆没。你可明白!”
“末将领命,末将定不辜负殿下所托!”
说罢,武清大袖一挥站到了台子中央,颇有几分儒将的味道。
当此时台,下聚集了太多的百姓,台上的走狗们更是欢呼雀跃,叫嚣不止。
武清抱拳,环顾四周,而后大声说道:“此‘伐沛王鸡’。”
众人皆是一惊,这台上小孩到底要做什么?太平公主的俏脸上则是露出一丝期待。王勃也很诧异,不过想来跟自己的檄文也差不多,他昨夜想了篇檄文,如今了然于胸,只待上场,把英王的群鸡给说死。
只听得武清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鸡的世界也如此,也分正与邪,仙与魔,正义与邪恶。”
就这么一段,一下子吸引住了了在场所有人的耳朵,沛王和英王也回到酒案之后坐下。至于沛王,自宫中夜宴那首《越人歌》让他泪流满面之后,他对武清是非常喜爱的,只可惜武清被高宗封为英王侍读,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武清投入英王的怀抱。经常让教坊司的人来王府表演《越人歌》。此时看到武清在场中侃侃而谈,一双眼睛不禁看向了武清。
也是这个时候,台下的百姓中则是来了一对中年夫妇,这一对中年夫妇装束华贵,但也不显眼,可是在他们周围却是隔开了一道人墙,当看到两位皇子搭台斗鸡,中年男人道:“朕在想太平为何整日里往宫外跑,没想到竟然是在这里,二郎和三郎还是玩性不减啊。”
没错这二人正是微服出宫的高宗和武后,在他们的周围可都是大内高手,在积善坊外,可是有一队羽林卫严正以待,安全自不必说。
武后则是大皱秀眉,说实在的她很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儿如此玩物丧志,但既然高宗喜欢,她也露出了笑容,说道:“看样子,今儿个他们这是要文斗呢,咱们也去看看。”
此时武清已然开讲,“这一年,大仙昊天鸡与大魔无天鸡感应鸡之界将发生战乱,于是,便派群鸡仙和群鸡魔下界,各助一方。仙鸡由九天玄女鸡率领,魔鸡由孔雀明王鸡率领。这九天玄女鸡享受英王鸡的香火,故而便率领仙鸡投了英王鸡。孔雀明王鸡得知九天玄女鸡投了英王鸡,便只好投了那沛王鸡。”
台下台上大声叫好者有之,诅咒者亦有之,听得有仙鸡投靠自己,英王兴奋地手舞足蹈,那沛王则是一脸黑线,身边的走狗也是愤怒不堪。
武后则是暗皱眉头,这武清到底想做什么,整什么鸡之界?把神仙都说成鸡了,这成何其统。高宗开始还颇为感兴趣,但听得仙魔鸡各投一方,不禁有些不满。
武清继续讲道:“这一战,双方摆好阵势,只见仙鸡仙气缭绕,一片祥瑞。但见沛王鸡魔鸡魔气冲天,似有压塌宇宙之感。九天玄女鸡脚踏祥云,来到魔鸡上方,娇吒一声,道:‘尔等魔鸡,为恶多端,今日便是你魔鸡灭亡之日!’魔鸡孔雀明王鸡不甘示弱,它本是昊天鸡的坐骑,后来堕入魔道,成为了大魔无天鸡的护法,所以识得九天玄女鸡,黝黑的双翅一展,悬于半空说道:‘玄女鸡,你也别猖狂,想当日你我同为昊天鸡座下,你也不一定能赢得了我。’九天玄女鸡自然不服,说道:‘当年一战,你便败了,而后你便堕入魔道,如今又有何面目与我为战,你不配!’孔明明王鸡也是心高气傲之辈,如何受得了如此羞辱,双翅一展,大吼一声,道:‘魔鸡全军出击,杀光仙鸡,抢了仙女鸡做媳妇!’九天玄女鸡心中虽然愤怒,但她面容微微一笑,蔑视地说道:‘对付尔等魔鸡,吾一人便足矣!’说罢,只见九天玄女鸡浑身一震,光华一片,无数的九天玄女鸡幻影遍布整个天空,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魔鸡群如何见识过此等法术,但魔性依旧驱使着它们冲杀过去。瞬间,九天玄女鸡无数的幻影席卷而下,‘砰!’巨响,一片巨大无比的光华闪过,魔鸡瞬间灰飞烟灭。沛王鸡不堪一击!”
听到此处台下众人大呼叫好,英王更是兴奋地站起来,和一群走狗们踏歌而舞。沛王的走狗们直接往武清身上扔点心酒壶,武清赶紧回到太平公主身边,太平公主兴奋地拉住了武清的手。沛王更是满脸铁青地掀翻了酒案,指着武清说不出话来。而高宗的脸上则露出了不愉之色,武后说道:“陛下先听听那王勃的再说,那王勃是贤儿的侍读,才学比之武清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勃见沛王有些激动,出列道:“殿下且息怒。”
沛王一见王勃,忽然想起,昨日有人出主意叫王勃写一篇檄文,于是便指着武清和英王等人,说道:“子安,你快快出手,给我骂死那群英王鸡!”
只见王勃走到了台子中央,拱手一拜,说道:“刚才听了武清贤弟的《伐沛王鸡》,让为兄深感过瘾,我之故事比不得武清贤弟,如此我只能作一檄文,望武清贤弟和英王殿下及诸位品评!”
“好了,你快念吧,还檄文呢!”有人自然叫嚣。武清可不敢小瞧王勃,拱手一礼。
王勃弹了下衣袖,面带桀骜不驯之色,大声说道:“此《檄英王鸡》,盖闻昂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历晦冥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
一些读书人则是大为叫好,武后也不禁点头,这王勃到底是才学了得啊,但台下的百姓却听得一头雾水,所以叫好声并没有武清的那样热烈。不过沛王露出了笑容,论才学,还是我的王勃高一筹啊。
只听得王勃继续,“倘违鸡塞之令,立正鸡坊之刑。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此檄。”
这什么意思呢,很多人都能听明白,即没有尽力战斗的鸡立即拉到鸡坊行刑,表现懦弱如同母鸡的鸡一定要格杀勿论,战场上投降认输的鸡更应该斩尽杀绝。不能像对待其它牲畜一样可怜它们,它们的存在只能是连累家族群鸡的祸根。
武清对王勃这篇骈文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想到王勃写鸡也能这么华丽,实在是人才啊,要是能够吸收进清心馆中,那会不会提高清心馆的质量呢?
听完王勃的檄文,英王和走狗也停下了踏歌舞蹈。沛王则是露出了一脸奸笑,沛王的走狗们呀是踏歌而舞。
高宗皇帝则是面色铁青,怒气冲冲地进了沛王府,而后命人把沛王和英王及其走狗们都叫来。
当得知高宗和武后到了王府,李贤和李哲兄弟俩领着走狗们赶紧进府中拜见。
第七十章 一撸到底
武清和王勃也跟着进了沛王府,等叩拜了高宗和武后之后。武清这才看到高宗脸如寒霜,武清心中咯噔一下,暗道糟了,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高宗如此不满。
龙颜大怒啊!
武清又看向武后,武后那张脸上倒是没什么表情,感受到武清的目光,武后看向了武清,眼眸中颇有一丝责怪。
“武清,王勃,何在?”
武清和王勃赶紧出列,跪伏在地上,叩拜道:“微臣在!”
高宗冷冷地注视着两人,而后厉声说道:“朕封你们为王府侍读,是让你们能够陪在皇子身边读圣贤之书,督促他们能够勤奋好学,将来能够为我大唐的繁荣,黎民百姓的福祉出一分力。可你们,你们竟然参与到皇子们的斗鸡走狗当中而不规劝,甚至还做神魔之言,讨逆檄文来助涨气焰,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鼓动皇子内斗,还是别有用心!”
“鼓动皇子内斗,别有用心!”
瞬间,武清似乎抓住了什么,也瞬间明白了高宗为何如此愤怒,但此刻他只能低着头伏在地上,忍受高宗的怒火。
武后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住了,她的俩个孩儿也有错,但此刻却不能批评,不然皇家威仪何在。
高宗顿了顿,想到作为一个皇帝不应该如此大怒,于是便平息了下怒火,而后说道:“朕也不责罚你们,念你等曾经功劳,朕就撤了你们的王府侍读吧,从此,你们没有朕的允许,不可踏入王府半步。好了,散了吧!”
武清倒是心中大喜,不用去英王府装孙子,那实在是太好了,但脸上依旧非常痛苦。这让英王很过意不去,毕竟都是因为他,武清才被赶出王府的,他想说点什么,但被高宗那愤怒的脸给吓回去了。
王勃一愣,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但皇帝金口玉牙,谁敢违逆,本幻想着沛王能够说两句,结果没有等到。
于是,二人领旨谢恩,并拜了武后和两个皇子,便出了沛王府。
出了王府,武清长出了口气,而王勃则是叹了口气。
武清问道:“子安兄何故叹息?”
王勃说道:“如今出了这王府,在下还真不知道往哪儿走呢?”
一股颓然之意不禁袭上心头,武清一愣,王勃家世比较好,朋友那么多,难道还不能跑跑关系,走走后门?
“子安兄,如今既然出了沛王府,若不嫌弃小弟的清心馆,便可来做一学士,小弟便可向皇后上书,估计也没多大问题。”
王勃心中本就有怨气,不明不白地被赶出了沛王府,如今看着这个比自己小许多岁的武清竟然还是清心馆的馆主,那颗高傲的心却受了刺激,更何况自己怎么说也是从沛王府出来的,怎么能去一个连百官都没承认的学馆呢,于是便说道:“多谢贤弟厚爱,如今出了这王府,子安倒是想休整一段时间,再者,成都的杜少府邀请在下到蜀中游玩,如今正好可以去游览一番。”
武清不知道王勃的想法,觉得王勃说得很有道理,自己还曾想辞了官职游览天下呢。于是便说道:“既然子安兄已有安排,那在下也不多劝,但清心馆的门永远为子安兄敞开着。我们就此别过吧。”
“贤弟,后会有期!”
“子安兄,一路顺风!”
武清很遗憾,但也知道这些名人岂是那么容易拉拢的,不要说自己虽然小有名气,可王勃如今是天下皆知。自他成为沛王府侍读之后,每每有重大祭祀之事,他便献书,给高宗皇帝歌功颂德,骈文之华美,古今少见,他也成为了长安的青葱少女们夜晚春思的对象。而且王勃**倜傥,容貌英俊,自有一股才子气息,这也是沛王李贤非常喜欢王勃的一点,据说二人经常同塌而眠,至于有没有**做的事情,那就不得而知了。
武清回到武府,此时武府张灯结彩,挂满了彩灯和彩带,这是上元节的习俗,而且到了晚上,整个洛阳城到处会有彩灯,游玩的才子佳人屁民百姓也是非常之多。
洛阳虽然没有长安城那么大,但人口依然众多,如今高宗临幸洛阳,自然较之往日要热闹许多。
武清不会理会这些,这些都有老娘武氏处理。几日来他因为伤势,没有习练武艺,也耽搁了不少,但肩伤依然没好,他也不能做其他事情,便让秋菊找来徐小樱王修等人。
如今,徐小樱王修老李头住在武府,所以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武清的书房中。
书房原先就有,武清进府后,便占用了。看到三人到来后,武清说道:“洛阳的铺子都租赁好了吗?”
老李头说道:“总共租了十八家,南市有四家,北市和西市各有两家,在临近天街的几个大坊中各有一家,总共是十八家,如今只等良辰吉日开张了。”
武清对老李头几人的办事效率非常满意,于是便说道:“如此便好,生意上的事情我就不管了,你们处理便是,有什么不决之事可问我娘,若解决不了的便来问我。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式经营,我只管看利润。”
“我们明白了,一切都按照公子吩咐地做。”
三人如今是共济会的主力,做事非常上心,徐小樱和王修也似乎褪去稚气,变得老成了许多。
武清本来想增加几样食物,但想了想,还是等过几年来再说,如果现在拿出来,他们都得把自己当成怪物了。但蒸馏酒和白糖的制法可以提上日程,只是需要消耗自己很多精力了,想想都让他头疼。改进如今的工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里涉及的不只是工艺图那么简单,还有设备和原料等等。
至于水泥什么,还是算了,水泥的发明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不是拿石头一崩那么简单,里面还要一些添加剂,如固化剂等等,而且根据性能不同,添加的东西多了去了。不过石灰倒是可以做,但如今也没那条件,只能等以后了。
如今,武清被高宗训斥赶出了英王府,会不会再把自己赶出教坊司呢?如今教坊司也跟着来到了洛阳,洛阳的教坊司则是在皇城靠近宫城,到如今武清还没有去过。
一是受了伤,高宗准许他修养,二是他怕见到秋水妹子,实在是那妹子太热情,甚至有点把他当成娈童的趋向。他一个纯情少年实在受不了那种刺激,他只恨自己身体年纪太小了,要是真成年了,还不把那秋水给办呢?
如今即使见到秋菊那凹凸有致的身材,他都有一种把持不住的感觉,更不要说那热情似火的秋水了。原先的教坊丞官复原职,教坊司有他们打理自己也不用操心,但久不去也不是办法。可如今他不知道高宗还让不让他继续做教坊使。这让他颇为为难。
下午,圣旨到了。
“。。。。。。撤去武清教坊使之职,撤去武清清心馆馆主之职,令你好生读圣人之书。。。。。。”
武清很悲愤地领旨谢恩,也不忘记塞给太监一贯钱,太监自然欢喜而去,武清则是陷入了沉思。这到底是谁的主意,竟然这么彻底,直接把哥哥我一撸到底了。
晚上的时候,心情不佳,也没出去溜达,再说一个小孩子溜达也太没意思了,看着别人卿卿我我,拉拉扯扯的,怪眼馋的,他受不了这种刺激,便早早地休息了。
忽然仆役来报,太平公主来了,武清赶紧让秋菊给他更衣。出了房间,到了大堂,只见太平公主笑靥如花亭亭玉立地站立大堂中,武清一愣,这太平公主今夜怎么没去赏灯,跑这里做什么?
第七十一章 左手太平右手婉儿
武清往那几名侍女的脸上一一瞧去,瞬间,武清的嘴角露出了笑容,上官婉儿赫然站在那里,眉眼含笑地望着武清。
当真是暮然回首,伊人总在灯火阑珊处。
武清心中喜悦,立马问道:“表妹,你们怎么今晚来呢,没去逛灯会吗?”
太平见武清眼睛总是瞟向上官婉儿,有些生气,说道:“今晚来找你一起出去游玩的。本来我去找父皇理论了,可他这次不知道怎么呢,就是不收回成命,我没办法说服父皇,只好来看望你了。”
看着颇似得了委屈的太平,武清心中一动,看来这太平本性是极好的,都怪历史,让他对太平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
“没什么,皇上和皇后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做臣子的理应体谅皇上和皇后的苦心。表妹,谢谢你了。”武清很认真地说道。
尽管对高宗和武后有很大的意见,也只能藏在心底。谁叫人家是皇帝呢。不过武清也对高宗和武后有了看法,教坊使可以撤了,但总得把清心馆给自己留着吧,可没想到居然自己一手创建的清心馆还没得到天下承认就给撸了,也不知道新任馆主是谁,还是清心馆将被直接空置。
太平笑道:“表哥,你果然如母后所说,真的会这般说。”
武清奇怪,这武后什么时候成了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呢,但依然拱手说道:“微臣深感荣幸。表妹还逛不逛灯会呢?”
太平公主恨不得立马就出去的,她本就喜欢玩耍热闹,于是嫣然一笑,说道:“走吧,表哥。”想挽起武清的手臂,却又想到她是公主,便愣是没有伸手,小脸儿憋得红扑扑的,好在灯光之下,昏暗看不清晰,
武清说道:“把她们也带上吧。”他指了那些宫女,还有自己的婢女秋菊。
于是一大帮人簇拥着武清和太平公主走出了武府,从积善坊出来,沿着天街一直往皇城逛去。在端门前的洛水岸边有杂耍之类的,对于这个时代的洛阳百姓来说,那是十分好玩的。
武清有意无意地靠近上官婉儿,而后强行捉住了上官婉儿躲藏的小手。入手冰凉。武清一惊,以前拉着上官婉儿的手的时候没这么冰,怎么回事?
此时恰巧被太平看到,太平生气地说道:“表哥只想着拉住婉儿的手,却不想牵表妹的手吗?”
武清一惊,而后有些赧然,说道:“表妹你贵为公主,随便让我这凡夫俗子牵手不妥吧。”
太平撅起嘴唇,说道:“有什么不妥的,是你不想牵吧。”
武清郁闷,狠下心,便牵起了太平公主的手,入手滑腻柔软,武清大叹,这两个女神童年的手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啊。
于是武清左手牵着太平公主,右手牵着上官婉儿一边欣赏着天街的夜景,一边讲着关于神仙的故事。在他们的身后跟着数名宫女,还有秋菊。
三人一路行来,在天津桥上欣赏了下洛河夜景,只见花灯沿着洛河边上一直延伸而去,如果洛河不曾结冰的话,那河中将会有很多河灯,他不禁想起初见婉儿时的情景,此时婉儿也望向武清,武清恨不得揽入怀中,只是另一手却牵着太平,只能用手指按了按,婉儿虽然不懂男女之情,但依旧感受到武清的善意,点了点小脑袋。
三人继续前进,只见端门前广场之上人头攒动,欢闹吆喝声不绝,各式花灯点缀着整个广场,有郎才女貌的才子佳人正在猜灯谜,也有的正在观看杂耍表演。甚至一些卖大力丸的都不肯放过这样一个美妙的夜晚。
武清三人看到有一个艺人正在嘴中喷火,武清也是大为惊奇,要知道这可是秦腔里面的绝活啊,没想到有人在这个地方表演。
还记得小时候在乡下看秦腔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些喷火吞剑的段子了。武清感到亲切,放佛那少年的时光又回到了前世。
这个时候,端门城楼上鼓声大作,只听得有人拉着长音大声喊道:“陛下驾临,与民同乐!”
“陛下驾临,与民同乐!”
一连几声,不绝于耳。
武清拉着两个妹子朝着端门城楼上看去,只见黑压压的一群人在城楼上出现了,而后只见端门下面一阵沸腾,仿佛在争抢什么。
武清大为奇怪,不禁问道:“皇上在城楼上做什么呢?下面的百姓在做什么呢?”
太平嫣然一笑,倒是知晓一些,说道:“往年父皇都要在上元节的时候与民同乐,命宫人们在朱雀门城楼上赐下铜钱,如今正是宫人在城楼上泼洒铜钱呢。”
尼玛,奢侈,败家,显摆,你以为你赏赐下开元通宝,百姓就幸福,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呢?愚昧!
当然武清的脸上表现出了一种崇拜之意,赞叹道:“陛下圣明。”
“我可不这么看。”太平说道。
武清一愣,难道这丫头跟自己的想法一样,不禁问道:“那表妹是怎么看的?”
太平指着那些正疯抢铜钱的百姓说道:“你看那端门之下,本来好好的热闹场面却变得乱糟糟的,不说有多少百姓抢到铜钱,若抢钱的百姓当中有老弱妇孺,那该怎么办,说不定就会被踩踏而死。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
尽管没说到本质,但能够透过这些表象,看出一个道理,倒是让武清有一种重新审视太平公主的想法,他不禁把头转向未来的大唐内相上官婉儿,问道:“婉儿,你觉得呢?”
“我?”婉儿有些不自信,但还是说道:“皇上做事自有道理,奴婢可不敢妄加猜测。”
得,这上官婉儿倒是很聪明。
太平笑道:“婉儿,你说便是,这里也只有我们三人,没人会知道的,更何况我大唐还不会以言获罪。”
得到鼓励,上官婉儿说道:“抛却皇上与民同乐的事情,皇上命宫人抛洒铜钱,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更何况百姓只是为了抢钱而抢钱,他们的心中也未必会感激皇上。皇上赏赐的铜钱虽多,但下面抢钱的百姓更多,暂不论是否每个百姓都能抢到一枚钱,即使分发给百姓,恐怕每人也拿不到一枚铜钱。”
听到上官婉儿的说法竟与自己不谋而合,武清大叹真不愧是未来的大唐内相,如此年幼便已懂得这许多道理,当真爱煞人也。
太平也觉得有些道理,但她毕竟比不了上官婉儿聪慧,所以当看到有一大汉冲出人群,身后的一群皂衣捕快紧追不放时,便深深地被吸引了过去。
武清则是一愣,待看清朝他们跑来的那人粗犷的脸时,不禁大吃一惊!
第七十二章 再遇游侠
太原游侠儿!
武清差点呼之欲出,也正是这个时候,只见那游侠儿一曲一折,瞬间跳起,越过人群,直冲武清这里来。武清知道太平的宫女中有两个是大内高手,而且那两宫女已经挡在了太平公主之前。于是便大声喊道:“贼人休走!”
那游侠儿看到一个小孩大喊,有些面熟,忽然似乎想到了什么,瞬间在折转身形,朝着洛河奔去,几个跳跃,便不见了踪影,速度之快,令人匪夷所思,让武清极为羡慕,这就是轻功吗。那帮捕快也飞速追了下去。
说实在,即使来人不是那太原游侠儿,武清也会提醒,他看到那些皂衣捕快,心中就有疙瘩。
武清无视那两个大内高手投来的冷冷目光,牵起两个妹子的手继续闲逛。
可惜洛阳的铺子没有开张,不然晚上肯定有人会出来卖砂糖葫芦。武清给两个妹子只能买些干枣来当零食。武清则是心中盘算起,要不要把爆米花给整出来,土法爆米花也是很不错的,但这个时代的炼铁技术和铸模技术还不是很过关,但也不是不行,只能等试验过了才能知道。
跟妹子游玩时间过得就是快,不觉间便已经到了子夜,送太平和上官婉儿到了端门之外,便告辞了,秋菊早已经被武清打发回府给武氏报平安去了。
武清踏过天津桥回到洛水南岸,此时人流明显稀少,虽说是夜不闭坊门,但百姓也没习惯通宵达旦在大街上溜达。武清刚下了桥,便听得桥下一声异响,他一愣,非常好奇地向桥下望去,可是桥下黑漆漆一片,根本看不到什么。
武清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下去呢,自己武功未成,如果下面有什么东西,自己打不过怎么办。可要是不去,便不知道桥下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异响而已,没什么妖魔鬼怪吧。
于是武清找了个平缓的岸堤下到了洛河,这个时节,洛河还没有解封,武清小心翼翼地来到桥下,打燃火折子,微弱的火光下,武清看到一个人影斜靠着一块石头上,靠近一看,不是那游侠儿是谁?
可是游侠儿如今气息微弱,完全跟前面那个轻功高明的游侠儿是两个样子。
忽然游侠儿睁开眼睛,眼睛爆射出利芒,待看清是一个小孩子时,瞬间柔软了下来,声音虚弱地说道:“小孩,救某一命,今后某家这条命就是你的了!”
武清这才看到,只见游侠儿上半身已经被血给浸透了,于是便说道:“大叔且慢说话,我这就找人救你。”
“你是要告官吗?”游侠儿气势凌厉起来,大有一掌劈死武清的架势。
武清一愣,知道这游侠儿没认出自己,便说道:“当日文水与大叔你相见,你便送晚辈四百文,说是买冰棍的定钱,可晚辈找大叔不着,却不想今日才得相见,晚辈怎么会去告知那官府呢?若告知官府,前面在端门前我也不会提醒大叔了,大叔可知道,我的身旁可是大唐的太平公主。”
大汉一听,再仔细一瞧武清的面容,武清虽然如今身着华服,但样貌不曾有多大改变,大汉惊讶之后,瞬间松懈下来。
“如此,先谢过公子了!”
看到大汉没了防备,武清说道:“大叔且等我一炷香的时间,我家就在旁边的积善坊里。”
武清说完就赶紧往积善坊跑去,而后进了府,叫醒已经歇息的老李头,让老李头到铺子里找两个忠实可靠的伙计。他可是不敢叫府中仆役,不说这些仆役本就是荣国夫人杨氏买的,自己虽算是一个小主人,可忠诚度实在说不上,历史上仆役告发主人的事情不胜枚举。
很快,武清命老李头把牛车藏在隐蔽处,而后带着两个伙计来到了天津桥下,只见那大汉十分虚弱,听到有人到来,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