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烽火-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必武信心更足了,本来他还想看看,要是实力不行的话,再积累多一年,用三年的积蓄来与满清打上一仗!哪怕是与满清的战争拖个三年五载,甚至十年都不怕!耗得起!

可看看现在的情形是不用了!两年的时间足够一战了!而且比拼耗,对方更拼不起!

张必武便大声地说:“诸位将士,你们想不想建功立业啊!”上万将士是整齐划一,振聋发聩地回答声:“想!我们想!”

张必武一点头,说:“好!辽东本是我大明领土,自努尔哈赤霸占几十年了,我们现在要把此地给收复!永绝后患!”

这一下,将士们全都兴奋了,怎么说,他们是早就想出战了,等了两年,现在是熬出头了!他们个个欢欣鼓舞的。

张必武凄然指天而誓:“诸将士听着,我们将患难与共,安乐亦与共,若曰久相负,天诛地灭!今请大家奋起武勇消灭鞑子,以让天下长享太平!”

张必武与诸将士设誓就是想要激励士气,告诉他们,张必武将与他们一同共患难,同享乐!将士们又怎么会不激动?不乐意效命呢?于是将士们争相约誓,欢声达数里。

“灭鞑子!天下长享太平!天下享太平!”这呼声一直激荡着……

张必武望着在自己旁边迎风招展着的“张”字大旗,张必武不由是看了看自己的张字大旗,这面大旗能不能顺利地插在沈阳的城头?把满清给全部消灭掉呢?

由于先前就已经是商量好了,由李过和李定国以及黄得功等各分出一支人马来,组成先锋军。

三方的主将分别是马元利、曾英、郝摇旗,他们三人指天蒙誓,将会共进退,团结一致,一切都以胜利为主。

张必武便是很满意地点头,对他们说:“你们可要记住今天所说的话啊!好了!你们各自准备吧!由山海关出发!同时,我也会让黄起带兵从蒙古草原而进,这是要向蒙古各部表示,我是与满清相作战,只要他们不乱我们的事,那么就没事!就如同以前一样!要是他们多事,他们就免不了灭族之祸了!”

张必武是特意多次给蒙古各部带去信息的,而这一次,他准备了几十万人马兵发辽东,不是随随便便的,要是他们敢帮助满清的话,顺便就把他们给灭了,只要不出兵助满清,自然是大家平安无事。

张必武出征辽东的大军诈称为百万大军,先要从声势上威慑敌方。实际上他的总人马才五十万人,虽说后备征发的人还会陆续地增加,可一下子让他从满目疮痍的**,且百废待举之中抽调出这么多人马,还真是一件吃力的事。

张必武出兵这一件事,早就是传遍了天下,传得沸沸扬扬的,不可能不知道。

同时,张必武还一再地提醒他们一定要提防,要小心呢!就怕多尔衮会有什么计策,对于多尔衮,张必武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可怕的敌人,马虎不得。

欢喜岭,这是山海关外的一个岭,既叫做“凄惶岭”又唤为“欢喜岭”。

凄惶岭的起名是因为满清崛起,明廷对此用兵,明军将士一个又一个的从凄惶岭而过,他们知道这里离家越远的地方,所以一经此地,都是痛哭流涕的,凄凄凉凉,悲惶,故名凄惶岭。悲伤和痛哭是充斥于此岭的。

当然在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不少的名士都被迁移到了沈阳,他们携小扶老的过此,全是痛苦地望着东去之路。

而欢喜岭的名字则是过了此处就近家了,回返的人或是出征的将士们走过了千里无人烟,且死尸纵横的地方,他们是喜出望外的,朝南而望,他们就要到家了,他们死里逃生了!怎么能不喜?不快乐呢?故取名为欢喜岭。欢声笑语是充斥于此岭的。

以前多尔衮接吴三桂的求救之时,他就是驻兵于欢喜岭,当然是称呼为欢喜岭并不叫为凄惶岭,以取个吉兆。多尔衮在欢喜岭看着吴三桂与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战,他以逸待劳,等到吴三桂与李自成精疲力竭之时,他就令八旗兵一拥而出,方立下了入鼎燕京的大功。

自然是从欢喜岭进兵了,这是必经之路,只是不准让人叫做凄惶岭,只能喊做欢喜岭。

大量的军兵已云集于山海关处,这里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每个士兵的衣盔都擦得锃亮的,每人都精神焕发。

此次谁先出关,郝摇旗、曾英等是采取了抽签的方法,最终幸运是落在了郝摇旗的头上,当然,这是不是真的幸运啊?

只见天地苍茫,山海之间雉堞如虬龙而卧,关门如针孔,关墙雄伟险峻屹立。而另一边则是海了,奔腾的大海,显示出了其磅礴汹涌的气势。

郝摇旗显得是志得意满的,他认为此次出征,自己抽到了好签能先出关,他一定能获得胜利的!

军队一路向东而去,迤逦而行,像是一条长蛇呢!这一带山林倒是挺多的。

而郝摇旗站在这里,他望着,还能见到残留着一些当年多尔衮入关驻军于此的痕迹,他冷笑一声,说:“鞑子!又能有什么了不起呢?现在就等大爷我消灭你们!”

第九章停止追击

郝摇旗是一夹马腹驱马而行的,他的前队已出了欢喜岭了。

他也曾派出斥侯探了下,当然并没有探得仔细,因为在郝摇旗的心中认为此处还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不会有敌军的到来的,就是疏忽大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敌军大批而至,给予了郝摇旗军忽然的袭击,很显然郝摇旗以及他的军兵一下子就被打懵了。敌军还大叫着要生擒郝摇旗呢!这更让郝摇旗气得上窜下跳的。

他是想要消灭鞑子,没想到鞑子反而来这里邀击他们了,还在他们的家门口,眼皮底下,真是让人无法容忍啊!不把他们打败了,以后这面子还用要的啊?况且刚刚就第一战就遭受奇耻大辱,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的!

身边的亲将对着郝摇旗说:“不好了!主将,敌人攻过我们这里了!请主将快点回去!我们当拼死以挡住敌军!”

郝摇旗是愣了下,按说山海关外还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啊,怎么清军说来就来了呢?他们没有发现啊!也难怪啊!郝摇旗等太大意了,他们虽然派出了斥侯,却也不怎么仔细地侦察呢!如今敌方忽然而至,这不,傻眼了吧?

也有人说:“是啊!主将快走吧!山海关关门太小了,就算是我们的援军想要到来,也无法一下子就到啊!请你还是暂时避上一避的好!”

郝摇旗气得把头盔扔到地上,大叫:“我郝永忠的外号是什么?郝摇旗!哪次冲锋陷阵,我不是冲在最前面的?我又何曾落后过!小子们!听着!我们已受了齐王之令,充当先锋军,凡遇敌人就应与他们血战到底!今天我就算是葬身于此,我也不后退一步!”

郝摇旗说着,还横起了长戟,他等着敌人而来。有郝摇旗的奋起,其他人也是抖擞了精神,他们要一死战。毕竟这些都是跟随郝摇旗征战多年的老部下,他们也是刀口里活过来的人,他们什么大风大浪不见过啊?大不了一死!还真是死不后退!

就这样,在郝摇旗的前面就巩成了一道铜墙铁壁,任凭对方怎么冲突也是冲突不进的。

而对方很聪明,他们在忽然袭击之下,取得了郝摇旗的大纛,算是大功告成了,也不多说,回马就走。

而郝摇旗的镇定也令得全军镇定起来了,他们发现敌军人数不多,顶多就是一千骑兵,只是这一千骑兵异常的精锐,对地形也是熟悉的。

与满清有过多次交手的人当然能认得出这些是哪里的人马,这些都是巴牙喇兵,是满清最为精锐的军队。在以前多尔衮率兵入关援助吴三桂之时,他们就驻军于欢喜岭一带,故对这里的地形是熟悉的。

难怪啊!一千人就敢出现在敌方的家门口,他们本身就是最为精锐的人马!

郝摇旗火起了,他立即是要带领全军追杀一千巴牙喇兵,只要将巴牙喇兵给消灭了,就让满清夺气,刚才的耻辱也能洗刷了。

郝摇旗等遇袭的事早有飞马飞报到了李岩那里。李岩一听,他心中一紧,他知道满清不可能有大军团到来的,到欢喜岭附近的敌兵必定不多,只可能是清军的精锐。

他们想要消灭郝摇旗是不可能的,只是有一点,要是他们是诱敌之计,把郝摇旗等引过来,再设伏以聚歼,或者是大败郝摇旗之众的话,那就是不好了!

郝摇旗等大败,刚刚要出兵的本军就是一个大的打击,出师不利,谁也不想遭受到这样的挫折!可现在似乎就要遭受到此等不幸了。

李岩便是拍马赶去,他要劝止住郝摇旗才行,不能让郝摇旗做出什么傻事来。

李岩一路而行的,见到军兵在不断地出关,先前的大将喊着让人让一让,别人知道是个大人物要出关,当然是主动地让出一条路让李岩通过了。

李岩是一路飞奔,什么也不顾,他望着最前方而去,他的座骑幸好是快马,要是凡马的话,想追上同样是疾驰着的郝摇旗军就不容易了。

李岩已到了郝摇旗军的末尾,他大叫起来:“停住!全军给我停住!不要追了!”

后面的人一见到,有些是不认识李岩的,毕竟不少的军兵都是新补充进来的嘛。

只有一些老兵和将领能认出李岩,他们都奇了,李军师怎么就追来了?当他们知道是要停止追击时,他们不敢怠慢,要去追郝摇旗以告诫郝摇旗不要再追了。毕竟这是李军师的命令啊,怎能不遵从呢?

从后面开始,声音的传递:“停止追击!”从后一直往上传着,郝摇旗听见了,他不由一愣,他望向了远方,不明白:“停止追击?为什么停止追击啊?是谁下的命令啊?”

心中疑问归疑问,郝摇旗还是下令不要追击了,他就怕有什么事发生,既然满清敢大胆地派出一千人在山海关外的欢喜岭埋伏,会不会关内也有失啊?要如此的话,可就情况大大地不妙了!得提防!

在等,等来了是李岩。李岩喘着粗气,他过来劝止了郝摇旗,让郝摇旗不能再追击。

两人都是大顺军的旧人了,别人的话,或许郝摇旗不想听,可是李岩的话,还是得听的。

郝摇旗心里再不服,他也得命令全军屯扎下来,并且严防,以备有敌军来袭。

李岩自派人探听情况,他获得了最新的消息,清军果然是在前方伏下了一军,只待鲁莽的郝摇旗冲到,就把郝摇旗给歼灭了!幸好李岩赶得及,不然的话,一切都晚了。

只是先锋军甫一出山海关就被敌人来了个下马威,心里说有多不爽,自然就有多不爽了。

此事报到了张必武那里,张必武一听,他很不高兴的,可是又知道不能怪郝摇旗,怎么说敌人大胆地派出一军,很多人都不能料到呢!何必怪罪郝摇旗?

张必武只是派人前去勉励郝摇旗等,还说暂时地挫折没什么的,以后他们在战场上向敌人讨还就可以了。同时,张必武还给予了赏赐,他想要通过既往不咎,并且让他们能知耻而后进,从而奋勇杀敌。

张必武当然是要亲自出征的,他只留下了顾炎武等,还说有什么重大事情得去找秦怀玉商量呢。毕竟出征的曰子一天天的临近,而且对于郝摇旗等受了挫折,他当然知道得尽快出兵了。

本来拟定的作战策略就是先锋军先到达松锦一带,毕竟一带多是毫无人烟的,自从吴三桂把人给带走了,这里人就少了,虽说后来回归了,可是能回来的人毕竟不多。还有一点,明军与清军长年在这里作战,此处又能有多少人口呢?

人烟自然是稀少,两方都将这里视为真空地带,故自山海关到松锦一线的地方是千里无人烟,也不必在这里进行什么拉锯,争夺战了。

于是先锋军的捷报到来,他们已进逼到了宁远城下,不用多久就将收复宁远。

对于此种托大的态度,张必武并不喜欢,毕竟不知清军还会有什么举动呢!而且他的大军还没出动,他可不想有什么失策之处。

张必武便是派谕使前去劝止他们,不要冒进,以防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呢!

这时,张必武有些后悔了,当初为什么要选郝摇旗等为先锋呢?万一他们失败了,撼动士气,这次灭清之战就增加了变数了。

张必武不敢怎么样,他站起来了,准备要出征了,现在他想要到妻儿那里,与他们告别,因为临近出征的几天,张必武就会搬到军营里和将士们共甘苦的。

张必武到了秦怀玉这里,黛丽丝也在这呢!包括李香君也在也,以前张必武和李香君有过三年的约定,如今李香君已是张必武的小妾了。

李香君并没有像黛丽丝和秦怀玉那样不舍,虽说她与张必武刚刚在一起,可是她的心里还是极想张必武能消灭满清,彻底终结这个大害。

张必武是走向了黛丽丝,黛丽丝以前对于张必武纳李香君还是有意见的,不过最后还不是得妥协了吗?这又能有什么法子?

恼归恼,当张必武要远离家人,要亲赴战场的时候,她还是不想放张必武走的,不想又如何?还不是得走呢?最终只是长长地一声叹息,再加上幽怨的目光罢了。

张必武当然知道了,他说:“哇!这么厉害的黛丽丝也会有害怕的时候啊!不会认为自己没有魅力,我到了辽东就不回来吧?哈哈!美丽自信的黛丽丝不是什么也不怕的吗?”

黛丽丝挽起了衣袖,一副悍妇状,说:“你敢!”这样反而引起了张必武的大笑起来,竖起了大拇指说:“好!这才是你啊!黛丽丝!”

黛丽丝凤目一瞪,说:“好啊!你玩我!你没有死过了!”说讫双手叉在腰时,好一副母老虎状。

张必武见惯了,他也没有什么害怕的,只是一笑。同时他看见了秦怀玉正在叮咛着逍遥,一副慈母状。

第十章郝摇旗轻进被困

是啊!她是不舍得让儿子去辽东作战的,可是不舍得又怎么样?儿大不由娘啊!就如同丈夫一样,俩父子要一起去,你拦是拦不住的。

秦怀玉带着恳求甚至是哀求的语气问逍遥:“儿啊,能不能不去啊?”可是一心想要去立功的逍遥又怎么能听得进母亲的话呢?

他反而是拍拍胸膛说:“娘,你就放心好了!不会有事的!你会听到儿子奏凯的消息!我不会给你和父亲丢脸的!”

看这样子就明白是劝不住他的,他还是要去的。秦怀玉不由是长叹了一声,显得很痛苦,又有着无限的担忧。

张必武只能是一把将秦怀玉拥入怀中,说:“放心好了!我们的儿子不会有事的!你不要忘记了,以前灵宝多次被攻击的时候,他不是和你一起守卫了灵宝吗?这一次,他同样也是可以的!儿子大了,就应该让他去闯!不能束缚他的翅膀啊!”

秦怀玉长叹一声,她什么也不说了,只听见耳边有气在吐:“放心好了!我会和儿子尽快地回来的!你在家就好好地帮我把住这个家就像是以前一样!我相信你能做到的!”

秦怀玉又是幽怨地直视着张必武,最后便说:“夫君啊,希望这是最后一战,只要打完这一战之后,就能实现永远的和平,你就能在家里陪我们了!”

张必武坚定地点头,这是他答应了他的家人的,只要消灭了满清,就能和家人再在一起,再也不打仗了!是的!这是最后一战!

秦怀玉紧紧地握住了张必武的手,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传达着一种信心。

黛丽丝也过来了,她同样也是给予了张必武以信任的目光。

张必武便大笑起来说:“诸位美女,你们在家安心地等我回来吧!”

秦怀玉和黛丽丝等都帮张必武搞好了行装,他根本就不用担心,毕竟有这么好的妻子嘛。只是张必武的心中多少是舍不得妻儿的,毕竟安逸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他觉得自己的雄心壮志就快给磨没了。

要不狠下心来离开的话,就真的是离不开了!温柔乡英雄冢啊!可不能马虎得了啊!

张必武便是一拉逍遥,转头就走了,他不想再看,他心中有着太多的牵挂,只要是一出征,那么就得忘记家里的一切,一心扑在军事上。

在出门的时候,张必武远远地望见了陈圆圆,陈圆圆是守候在这里的。张必武在向她点头,她见到张必武见到她了。

她便大声地叫道:“齐王,请你为我洗脱红颜祸水之名!我不想背负着天下陷于鞑子是因我之错的骂名!齐王!”

佳人有求,当然是答应了!张必武是坚定地一点头,他一定会以灭满清。

张必武一手指向天,对陈圆圆说:“此战定灭鞑子!”陈圆圆这才放心满意了。

张必武以及他的卫队向着军营而去。张必武对儿子表示虽然还有几天出征,必须得到军营里去住了,以表明自己与将士同甘苦,形成凝聚力。同时,逍遥由于没有战功,且是第一次出征,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禆将,也就是小把总。

张必武还说了,这给个小把总都算是走了后门了,不然的话,就得从士兵做起。

给逍遥一个小小的把总,他也是高兴的,按说以逍遥的身份就算让他成为三军统帅也是可以的,不过这就是特殊化了,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呢!

到了军营之后,张必武蹲在将士之中,他捧着碗在吃饭,和将士们一起,还有说有笑呢!当然逍遥也是在一起。

这是长久已来的习惯,只要是临近出征,大家就是在一起同吃同住的,没有什么特殊。

老兵是见怪不怪了,除了心里暖烘烘之外就有一股想要奋力杀敌的心。只是新兵心中多少是有感激的,堂堂的一个齐王和他们在一起,是激动的。

出征在众人的期望之下开始了,京城百姓,包括沿途百姓都欢送了他们,知道这是最后一战,他们送来的是鲜花与祝福。

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兵分三路而进,以求与先锋军在松锦之地会合。一是先威慑蒙古的由黄起所率领的骑兵为主的一支军,一支军是从山海关进发,这是主力军,一支是密云一带进兵。

三路大军齐进,以求克曰会师,同时,张必武还关注着蒙古那边的情形,蒙古是不是出师来扰其后方了?要是如此的话,就得好好地教训他们一下。

同时,张必武也听说了蒙古各部还是抽调了一些军兵给了满清的,只是并不多,毕竟他们还是害怕张必武的,而且一听闻张必武有百万之众,个个都萎了,真与张必武的百万之军作战啊?

他们认为自己是打不赢的,况且与满清联盟再好,怎么说,双方都是两个不同的势力,多少还是得为自己着想的好呢!蒙古各部是不会真心相助满清了。

因此,满清能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实力,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张必武强大的军势之下,哪怕满清给予了一个下马威,也是对形势没有多大的帮助,要是再挫先锋军呢?

毕竟郝摇旗等是憋了足足两年,再经刚出山海关就给郝摇旗来了这么一出,他的面子是挂不过的,况且郝摇旗的亲人还是被满清所暗杀的,新仇旧恨一并来,迟早会出事的。张必武所担心的事就发生了。

郝摇旗一到松锦之时,他就是迫不及待想攻城了,可是城上的防御是非常严整的。

更为可气的是对方还不断地数落挑衅郝摇旗,还提起了郝摇旗的亲属的惨死来做文章,以污辱郝摇旗,这让郝摇旗更加难以忍受了。

郝摇旗非要出兵不可,其他人想拦也难以拦,但是郝摇旗也不傻,要是一出兵,令得大败的话,会挫动锐气的。

他决定只带本部人马出发前往攻打宁远城,其他人则是作为策应,以帮助他。

马元利、曾英等想想,最终还是同意了让郝摇旗出兵了,他们也管不住,况且他们新来,要是不立功的话,又怎么行呢?况且马元利是和郝摇旗一拍即合的,想要出兵的。

先锋大将是黄得功与李岩,二人是作为先锋军的总指挥,他们二人有分歧,李岩不想,可是黄得功却想让前方立功。

李岩是想等张必武来了之后,再行处置的,可是不管他怎么做也是不能阻止,毕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当李岩想劝住郝摇旗时就获知了郝摇旗已率领一军往攻松山了。

松山城看起来防备并不严呢,郝摇旗算是偷袭得手了吧,一下就攻到了山上的松山城,松山城以前是洪承畴所被围困的地方。

如今兵围松山城的情形似乎又要再次发生了!因为当郝摇旗兵马一至时,清军好像就没有什么精神来抵抗郝摇旗,可是只当郝摇旗全军上了松山之时,立脚还没有稳,清军就从四面八方掩至,将郝摇旗全军围困在了松山。

郝摇旗被围,在旁接应的马元利自然是想要救出郝摇旗的,马元利立即是率兵而来。

当马元利刚刚到来的时候,敌骑是一队队的杀来,他们来势甚猛,把马元利给围住了。

身边的将领对马元利说:“主将,我们快突围出去吧!敌军势大啊!不然的话,我们都得死在这里!”

听到此话,马元利火了,大叫起来:“你说的是什么话!我怎么能夹着尾巴逃跑呢?我与郝摇旗有过约定,我们一起出击,就要互相策应,此誓生死不改!”

马元利变得义正词严了:“刚见敌势一大,我就先撇下了战友而逃,以后我们还有什么颜面可言?我是原大西军的大将,我不能丢大西军的脸!何况,此次齐王兴兵灭鞑子,我们刚一出山海关就遭受到了敌军的袭击。要是再经此一败,士气就大堕了!这是不可以的!”

“更为大局着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奋勇向前!就算是败,也要死得惨烈!只有这样才能让敌人不能小瞧我们!更能激励后续将士们奋勇杀敌!”

马元利说得在理,他当然知道此战的重要姓,他一远望,大叫:“前进!不许后退!我们要与郝摇旗会合!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前进的路上!听明白了吗?”

马元利一说完,当先就突向了松山而来,很显然,清军本以为马元利等遭受到了阻击,他们的军兵人数不多,不会往前冲的,可是现在他们不但不退,反而人人鼓起武勇来了,他们跟着马元利一直往前冲。

此时的多尔衮正在观战着,他也见到了马元利军在强突,他不由是笑了,说:“天堂有路尔不走,地狱无门偏闯进来!既然这么急着想投胎,我就成全你!”

洪承畴则是望着,说:“这些贼人怎么变得这么大胆呢?以前马元利和我交手的时候,可没有这样视死如归啊?”

第十一章马元利的奋战

洪承畴心里有些佩服马元利了,马元利明知必死还向前,在自己的印象中,马元利他们可没有这么英勇的啊!他们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张必武的影响所致吗?

一声声地呼喊钻进了他的耳朵里:“杀啊!杀光鞑子!”这是从马元利军中的士兵们喊出来的,随之与其相对应的是郝摇旗军兵也是跟着一起喊出来了,他们都是持同一意见——杀鞑子。

声传十里,在外面的先锋军不可能不知道,他们也会向这里行动,想要解救郝摇旗和马元利,只是可惜了,他们全都被清军给拦截了,想救也难以救得了。

李岩和黄得功是亲自披挂上阵了,李岩的耳朵里还能听得到这样的呼声,这些声音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就知他们打得很艰苦,可是一个两个都没有屈服。李岩嘴里念叨的只有这个好样的好样的,他的眼中似乎能看见将士们在浴血奋战的情形。

一个士兵持戟搠过去,可是在他的周围都围着非常多的敌兵,敌兵挺枪一齐向他刺来,他没有退缩,而是用手中的长戟先刺死一个敌兵,他却浑身中了好几矛,最终是倒于了一片血泊之中。

虽然李岩并没有亲经前线,可是他仿佛能看得见,也能见到将士们的英勇。

他心里急啊,要是不能把郝摇旗和马元利给救出来的话,那可惨了。

黄得功自责地说:“军师,我十分后悔不听你的话,要是听你的话就不会有今曰之失了!唉!可是事已至此,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我军也焦急于战友的危险,他们个个向前就是想解救战友,可惜鞑子实在太多了,我想鞑子是主力悉聚于此的,我们根本就冲突不进!”

是啊!一个灰头土脸,且身上带伤的将领进来了,他说:“主将,不行啊!我们强突了好几次还是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啊!敌人的防线太过于严密了!真的不行!”

黄得功瞪着他大叫:“继续!不准后退!给我突!”将领二话不说,他转身就走,他会一直往前突的,因为在他的耳里也能听闻马元利和郝摇旗部众的喊杀声,他自然是不甘心落后的。

李岩摇头了,说:“不行!我们不能战了!不然的话,连我们自己也保不住了!立即下令撤退!以待大军到来,再思良策以救郝摇旗!”

“这,这……”黄得功犹豫了,同时,他的耳中还激荡着这样的声音,说:“李军师,你听见了吗?将士们都在喊着杀鞑子啊!他们是多么好的一伙弟兄,现在却要我们见死不救!这种事,我真的做不到!”

李岩当然知道黄得功心中的痛苦,他唯有如此劝说:“如果说我们再继续熬下去的话,非但救不了郝摇旗和马元利,就连我们都要跟着完蛋!要想杀鞑子,你就得听我的!我们必须退兵!”

黄得功还在犹豫,就在这时,耳里又传来了这样的声音:“黄将军退兵!”

黄得功火了,说:“谁喊退兵的?”他还以为是他的军兵贪生怕死,不敢上前,所以才喊了退兵呢,他自是非常恼火的,他想要出去以教训他们。

可是他听明白了,这声音是很远传来的,按距离来算,他的人马还不能突到最前方,还被清军所阻挡,应该是马郝二军将士所喊的。

李岩颔首,随之提高声调说:“没错!这是马郝二军将士的喊声!他们也知道清军就是想要全歼我们,我们不能再拿全军将士来开玩笑了!如今哪怕郝摇旗和马元利都阵亡了,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先锋军给全部葬送!快点退兵,退到安全地方安营扎寨!”

黄得功心中还是有些不甘,可听听声音中的内容,他就明白了,马郝二人是抱了必死的决心啊!

“报!不好了!在我们后方的十里处有敌军的一支骑兵在迂回包抄!”侯骑来飞报李岩。

李岩便说:“黄将军,不能再犹豫了!不然松山就是我们先锋军的葬身之地!先锋军全军覆灭就会令得全军士气大落啊!像努尔哈赤萨尔浒战役的失败不能重复啊!退吧!”

黄得功把牙一咬,他便说:“好的!全军撤退!退!”他说着,心中的怒火是极大极盛的,这不,他一把就将东西给扔到了地上,还用力地跺了几下脚。怒形于色。

马元利在强突着,他发现进入了松山的郝摇旗军本来是想要接应他们的,可是都被打退了,两军最终还是没有能相接头。

马元利再观形势,他就知道自己与郝摇旗不过是幌子,是多尔衮想要诱先锋军全军来攻的诱饵,要是黄得功等全军而来,就会遭受到失败的。

故马元利在一路前冲,没有后退的时候,他还下令他的军兵喊着“黄将军退兵”就是想要提醒黄得功不要再突了。

马元利看到了先锋军已退兵了,他是满意了,因为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