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汉灵帝-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廷尉陈球微微一礼,道“陛下,臣不知御史中丞所言的是哪一人?”

御史中丞刘瑜淡淡的说道“汉州盖郡参谋许攸,许子远。”

“传”刘宏淡淡的说道,他想知道这刘瑜到底想怎么样。

“诺”

待人前去传令后,刘宏接着问道“不知另外两位证人是?”

“回陛下,一人乃是原虎贲军军士,现汉州盖郡郡兵王二狗,因其被洛阳令虞祁谋害,是故尚在昏迷之中,无法前来。”

听到这话,当即便有司隶世家官员想要辩解,然而却是被杨赐用眼神止住了。

杨赐知道这谋害一事,需从头辩解,若是此时辩解,一点用途都没有,毕竟证人太多了,不提那些汉军,连那些衙役都可作证。

这也是不谈虞祁幼子,只说虞祁的原因,一个是虞祁的幼子不够资格,另外一个便是此事确实是虞祁的错,而那虞祁幼子的事情可以反驳的地方太多了。

第十二章小人物大事件(5)

“还有一人是谁?”

“回陛下,乃是青州东莱郡治所黄县县令曹操,曹孟德。”

刘宏闻言一皱眉,怎么什么事情都有曹操啊?难道这曹操依旧是这个时代的主角?

随即刘宏轻声问道“不知这黄县县令是如何参与此事的?其不是进京进献祥瑞吗?”

“陛下,那汉州盖郡参谋许攸与青州东莱郡黄县县令乃是总角之交,是故曹操亦是参与其中。”

就在这时殿外小黄门来报,“汉州盖郡参谋许攸到。”

“传。”

“诺”

不多时,许攸走进了大殿之中,进入大殿三步,便恭敬的行礼道“臣汉州盖郡参谋许攸拜见陛下。”

“上前搭话。”

刘宏淡淡的说道,刘宏对这个献计奇袭乌巢的许攸还是很好奇的,而且想要看看这许攸是否如同历史上一般贪财,其实刘宏在心中已是有了答案,毕竟历史上的那个许攸是一定做不出为兵士出头,而冲击洛阳令府衙的。

听到刘宏的回话,许攸恭敬的说道“谢陛下。”

随即便缓缓走到大殿中央,刘宏仔细的打量着许攸,发现这许攸身上竟然没有多少书生之气,更多的乃是百战之士才有的铁血之气。

随后刘宏开口道“御史中丞,人已带到,爱卿可问之。”

刘瑜微微一礼,随即对许攸道“尔可是汉州盖郡参谋南阳许攸,许子远?”

“正在下官。”

“尔可曾知晓王二狗被洛阳令虞祁谋害一事?”

“下官亲耳听到洛阳令虞祁未曾询问,便不分青红皂白的对王二狗用刑,且亲眼见到王二狗被打的遍体鳞伤。”

御史中丞刘瑜闻言点了点头,随即道“陛下,从此言中便可得知,这洛阳令虞祁罔顾国法,滥用职权,纵人行凶,谋害军士,请陛下重判。”

听到这话,杨赐骇然的看向刘瑜,他实在是没想到,这刘瑜竟然直接了当的打算除掉虞祁,这四条罪名一旦落实,弄不好是要抄家的。

想到这里杨赐出列道“陛下,臣有话说。”

“讲!”

“陛下,御史中丞仅凭一人之言,便断定洛阳令有罪,实属慌缪。若是那王二狗乃是有罪之人,洛阳令虞祁怎么不可用刑?是故臣以为御史中丞的四条罪状不成立。”

“阁老所言差已,那王二狗乃是回乡探亲之人,怎么会是有罪之人?”刘瑜故作不知的说道。

但是面对装傻充愣的刘瑜,杨赐可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于是组织了一下言语道“洛阳令虞祁乃是朝廷高官,怎会无缘无故的抓捕,乃至对一名大汉军人用刑?”

随后杨赐转身对陈球道“不知廷尉可知晓为何?”

陈球出列淡淡的看了一眼杨赐道“乃是因为洛阳令虞祁之幼子强抢民女,王二狗出手阻拦而至。”

听到陈球的话,满朝司隶世家的官员无不大骂,这叫什么事情啊?虞祁之幼子不过是调戏一番,竟然成了强抢民女。那王二狗将洛阳令虞祁幼子的腿打折了,竟然成了出手阻拦。这还真是官字两张口啊!

对陈球如此,司隶世家的官员是愤怒不已,当即便有一司隶世家之人出列道“廷尉此言不实,据在下所知,那王二狗可是将洛阳令虞祁幼子的腿都打断了,为何廷尉却言是出手阻拦?难道廷尉想要包庇王二狗不成?”

“一派胡言。”陈球怒声道“照尔所言,若是有人刺杀于尔,某将刺客击杀,某便犯了杀人之罪不成?”

陈球话一出口,顿时让那人无言以对,杨赐亦是苦思对策。

毕竟这陈球是廷尉卿,与其对峙案情,不过是自取其辱而已,刚刚的那名司隶世家之人便是前车之鉴。

这时刘宏开口道“哦?按照廷尉所言,此事的确是那洛阳令虞祁之罪?”

“回陛下,从眼下的证据来看,的确如此。”陈球谨慎的说道。

多年的经验,使得陈球养成了不到最后,绝不将话说满的习惯。

刘宏闻言点了点头,扫看了一眼下面的众臣,开口道“不知众位可有其他证据?若无,朕便下旨了。”

看司隶世家的官员皆是在苦思对策,刘宏不禁有些无语,这还没怎么样呢!刚刚出来一位廷尉,一位御史中丞就将这司隶世家给打蒙了,看来这虞祁是在劫难逃了。

这时杨赐突然开口道“陛下,臣有话说。”

“讲!”刘宏饶有兴趣的说道,他想看看这杨赐还能有什么底牌。

杨赐自信的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之关键,乃是那妇人,若那妇人并未遭受洛阳令虞祁幼子的非礼,那么那王二狗便是故意伤人,便是有罪之人,既然如此洛阳令对其用刑,自然无错。”

“是故,臣请陛下,将那妇人带至于此,再将那洛阳令虞祁之幼子带来与其当面对峙。”

刘宏闻言暗自点头,不愧是司隶世家之首,的确此事的关键乃是那妇人。

不过刘宏又不禁暗道“杨赐啊!杨赐,希望尔等别做傻事啊!”

就在这时一名禁军兵士飞快的跑进来道“陛下,宫门外突然出现大批百姓,皆请皇上为其做主。”

刘宏闻言一怒,难道这是要逼朕就范吗?这幕后之人到底是谁?

“报!!!”

又有一名禁军飞快的跑来道“陛下,太学清流子弟与百姓发生冲突,因无陛下旨意,宫门守卫不知如何是好,请陛下速下决断。”

听到这个消息,刘宏反而不着急了,那太学清流人士,动不动就集体向皇帝请命,和后世那些伪愤青有什么区别,不对,是比那些伪愤青要好,因为这些太学清流人士,不砸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像那些后世的伪愤青,砸着自己同袍买的东西,说人家不爱国,还最爱看倭国的电影和动漫。

但是这不代表刘宏就喜欢清流人士,这不,听到那些百姓与清流人士有了冲突,刘宏便打算等等再去派兵解救,也好让那些清流人士吃吃苦头。

此时太学在司马徽的掌管下,这种有识之士很少的清流人士,已经很少了,毕竟这些人只要还想当官就别想太闹腾,刘宏可是不会惯着他们。

但是此事连清流人士都掺乎进来了,便让刘宏有些不解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三章小人物大事件(6)

过了一会,刘宏才淡淡的开口道“命禁军将双方分开,随即命双方各派一名代表进殿。”

“诺”

就在这时,刘宏突然见杨赐神色一变,见此刘宏悄声对一旁的李浩道“去查一查太学子弟为何到来。”

“诺”

而此时宫门外的太学子弟,可谓是苦不堪言。

他们实在是没想到这群贱民竟然胆敢殴打太学子弟,更没想到的是这宫门守卫竟然没有丝毫出手阻拦之意。

这时他们想到如今掌管太学的博士司马徽的话了,今日在他们出来之时,司马徽便曾劝诫道“今时不同往日,凡事当三思而行。”

然而这群太学子弟却是未曾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在桓帝时太学生刘陶就曾几次上书陈事且多被采纳。

这使得太学子弟们,对在宫门前向皇帝请命一事,并不是那么在乎,毕竟不是第一次了。

但是这次他们失算了,他们实在是没有想到,事情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人数没有百姓多,于是这群太学子弟被殴打一阵后,便四散逃跑了。

这时刘宏的旨意出来了,可是太学子弟的人已经跑了,于是便只有百姓的代表走进了皇宫。

不远处的一间酒馆二楼上,司马徽正笑笑呵呵的看着宫门的闹剧,一旁的庞德公不解的笑道“德操,为何如此?”

“若不如此,这些太学子弟,怎么知道其中利害?某已经将太学整顿了一番,是该陛下验收成功之时啦!”

与此同时德阳殿中,那名百姓代表正战战兢兢的俯身行礼。

刘宏看着眼前的老汉,柔声道“老汉,不必紧张,只需将为何要朕请命一事,讲清楚即可。”

一听刘宏这话,那老汉顿时抬起头大声道“陛下,请您为草民的儿媳与孙儿做主啊!”

刘宏微微不解,这时李浩小声的说道“陛下,锦衣卫已经查明,那些太学子弟是内阁杨赐的人,而御史中丞刘瑜收到的血书正是眼前这老汉所组织的。”

“哦?”刘宏微微有些诧异。

李浩接着说道“昨晚,洛阳令虞祁之长子派人到了这老汉家,哦,这老汉便是富阳死战李狗剩的生父,亦是此次事件源头那李氏的公公。”

刘宏闻言微微点头,就在李浩向刘宏说明时,那老汉亦是在解释着。

李浩接着说道“洛阳令虞祁的长子让老汉的儿媳在今日大殿之上作证,证明其弟弟并非欺辱李氏,而是李氏勾引其幼弟。老汉与儿媳皆不允,那虞祁长子,便打算抱起老汉之幼孙,打算威胁一番,谁知竟是失手杀了老汉幼孙。”

“那幼孙是老汉家的独苗,因此老汉家却是断了香火,老汉不甘心如此,便连夜去各家讲明,并以三千余人融成的鲜血为墨,找一书生,写下了血书,交给了御史中丞刘瑜。”

“随后担心御史中丞不会帮其,便有了宫门前一事。”

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后,李浩偷偷的看了一眼刘宏,只见刘宏眼中全是怒火,于是李浩急忙低下了头。

这时老汉也将事情说完了,刘宏冷声道“传洛阳令虞祁长子。”

“诺”

若是此时虞祁长子站在杨赐面前,杨赐定会一把掐死其不可,这虞祁长子当真是对应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八个字。

待有人下去传旨后,刘宏冷冷的看了一眼杨赐,暗道“尔还是做出了这种傻事,太令朕失望了。”

在刘宏眼里若不是杨赐的主意,给虞祁长子两个胆子,其亦是未必敢做此事。

这却是冤枉杨赐了,毕竟那虞祁长子并不知道此事牵扯如此之多,其仍以为不过一贱民之事而已。

但是在封建时期的官场之上,有什么下场,不是看你怎么做,而是看皇帝怎么想。

显然刘宏没有向好的方面想,于是刘宏淡淡的说道“李浩拟旨。”

“诺”

“徵兵之事繁多,特改组兵部,听命于朕。设兵部尚书一人,秩中两千石,处理兵部之事。侍郎两人,秩两千石,辅佐兵部尚书处理兵部之事。”

“设徵兵司,处理大汉徵兵事宜。”

“设锻造司,处理兵士甲胄事宜。”

“设军官司,处理军官考核提升事宜。”

“设后勤司,处理兵士粮饷与战时后勤事情。”

“此四司各设秩千石司长一名,秩比千石副司长两名,属官若干。”

刘宏的这道圣旨令满朝文武皆是心中不安,这一下可是要合并不少的官职啊!难道陛下打算一举推行改革?

就在有官员想要出列反对之时,刘宏接着说道“兵部尚书杨赐劳苦功高,迁太尉。”

这话一出,百官顿时说不出话来了,毕竟这是皇帝在拿捏杨赐呢!若是此时反对改革,还不如直接撞墙呢!

与其发愁此事,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想想怎么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呢!

刘宏轻轻一扫,便将满朝文武的神色收归眼底,心中暗笑“哼哼,朕就这样捆绑而为,绝不单独推行改革,朕看尔等如何阻拦。”

这时杨赐苦涩的出列谢恩,如今这太尉需要管的东西全都在兵部管辖之下,自己这太尉真是一丝权力也没有啊!

不多时,虞祁之子却是到了,还未等刘宏开口,那虞祁长子便不断的施礼,请刘宏饶命。

刘宏见此无奈的挥了挥手,将其拉了出去,随即道“洛阳令虞祁,罔顾国法,滥用职权,纵人行凶,残害军士斩首示众,其长子杀害幼童,斩首。虞祁之幼子欺凌军士之妻,流放交州,永世不得归。虞家满门抄家。”

“陛下,如此判刑是否太重?”陈球却是出言问道。

刘宏盯着陈球道“爱卿以为,朕不如此如何给大汉百万大军一个交代?”

“朕连他们在家中的妻儿都无法保护,朕又有何面目使其为朕,为大汉斩杀敌寇?”

说道这里,刘宏大声道“太尉杨赐待朕书写罪己诏,昭告大汉军中上下。”

“陛下?”

这下,满朝文武全都出声道,毕竟这罪己诏的威力太大了,而且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刘宏轻轻的摆了摆手,暗道“用一道罪己诏,换取汉军死心塌地的效忠,值了。”

原来到最后的时候,刘宏却是觉得单单是惩罚虞家,却是有些不够,不能体现自己对李家的愧疚之感,这才有罪己诏一事。

ps:哎!头疼,这章写的不好,也不检查了,都九点了,今天就这一章了,明天周五,要是头好些了,便开始补欠,要是没有,就只能等周六了。

对不起,不做在此道歉,请大家原谅。

第十四章可不看的过渡

前言:首先道个歉,因为这几天可能都要一章了,不做写偏了,要整理一下思路,这一章写的,嗯,不是很好,属于过度,大家可以跳过,免得看完生气,明天的那一章一定不会这样了,一定让大家看着爽。

不做不瞒大家,本书之前是有存稿的,是我打算这两天爆发用的,但是不做写偏了,只能全删了,不多两万字而已。但是不做还是觉得很郁闷。

好了,不做尽量调整一下,抱歉,今天就这一章。

以下:

随着虞家的没落,虞祁之幼子欺辱军人家眷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却依然未曾停止。

得知此事的汉军军人无不欢欣鼓舞,因为他们有了这么一个值得他们拥护的皇帝。

军人家属亦是兴奋不已,毕竟这件事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这件事情使得汉朝百姓皆原因自家男丁当兵参战,不说那丰厚的犒赏可以改善家庭状况,就说这可以避免被世家欺负这一项,便值得这些小老百姓去支持。

但与百姓相比,那些世家子弟却多是咬牙切齿,脸色发白,原本在他们眼中不过是贱民的人,此时自己竟然动不得了,这对心高气傲的世家子弟太难受了。

随后,刘宏颁布圣旨,大汉军中实行勋章制,勋章制由低到高分为铁,铜,银,金四等,每等又分五级,因此勋章制度总共分二十级。

四个等级的勋章每个等级的勋章材质不同,但图案划分却是相同的,皆是以宝剑计数,一级一柄宝剑,五级五柄宝剑。

在大战之时,若非同一指挥下的兵士相遇,由勋章高的进行指挥。

紧接着大汉便开始了全体佩戴勋章的热潮。

原本这个主意,刘宏早就有之,最初刘宏是想要实行军衔制,但是军衔制并非适应此时的时代。

再者就是,刘宏来到这个时代后,才惊人的发现,其实这个时代同样可以一眼看出对方是不是比自己的官职高,比如说服饰,腰带,都能看出身份,最重要的是头型。

每一级的兵士是要梳固定的头型的,因此可以说什么军衔制,在这个时代是弱爆了,单单是盔甲上弄出军衔就不容易。

刘宏之所以还用这个勋章制,是要给汉军一个独一无二的荣誉,因此在圣旨下发时,特别注明涉及军人之事,凡拥有铁质勋章者,宗族,三老不得审问,需县令开衙审理。

拥有铜质勋章,需交由郡衙审理。拥有银质勋章,需由廷尉亲自审理。拥有金质勋章,则由皇帝亲自审理。

如此一来,算是给了汉军一个难得的荣誉,汉军亦是兴奋不已。

虽然世家子弟对刘宏的做法有些不满,但是面对一个堪比三公的九卿空缺,这些世家子弟却是忍耐不住了。各大世家皆不准备再忍了,打算一举拿下兵部尚书的职位。

德阳殿中,刘宏看着磨刀霍霍的众人,不禁露出一丝冷笑。

若是此次这些世家之人一旦承认了这兵部尚书的位置,刘宏便可以将九卿中与兵部重叠的部分进行裁撤,如此一来,刘宏的改革就算是彻底的拉开帷幕了。

不然,像是之前一般九卿兵部皆在,那不过是徒增官员数量而已,这种情况当一个过渡还可以,若是长久下去,那是灭国之道。

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刘宏不得不改变主意,快刀斩乱麻的将改革推行完毕。

熹平元年十一月底,鲜卑檀石槐部十万大军攻并州,高句丽尽起二十万大军攻汉州。

刘宏得知此事后,急忙命铁骑军、北地军北上支援并州,命射声军北上支援汉州,一场双线大战,就此展开。

在两路大军开拔后,刘宏便召集内阁打算一举推行官制改革,毕竟这场大战没准一打就是几年,若是拖下去,这官制改革也没必要改了。

对于刘宏突然一改之前求稳的策略,众人很是不解,但是依然实施的这个计划。

熹平元年十二月,三公九卿改制,改为内阁六部制。

这六部制,并没有引起世家太大的反弹,一是因为刘宏之前的做法,凡是有识之士,皆明白此乃大势所趋。

二便是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这六曹便是六部前身。

可以说,不过是恢复了之前的制度而已。

但是对于这最后尚书之位,世家之人可谓是你争我夺,无人想让啊!

最后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官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的吏部,由原太仆刘嚣担任尚书。

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的户部,由原司农乔玄担任尚书。

掌典礼事务与学校。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礼部,由原大鸿胪袁隗担任尚书。

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的兵部,由原后将军董宠担任尚书。

主管全国刑罚政令的刑部,由原廷尉陈球担任尚书。

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的工部,由原宗正刘修担任尚书。

未曾担任六部尚书之位的九卿官员,卫尉王越迁禁卫中郎将这秩中两千石,同九卿俸禄。

原太常许训,入内阁,担任内阁阁员。

至此内阁首辅为李咸、李元卓,次辅李膺、李元礼,阁员杨赐、杨伯献,杜密、杜周甫、许训,许季师。

没错,可以说此次改革有利有弊,利处便是提高办事效率,弊处便是世家之人入内阁了,刘宏对内阁不再是一手掌握了。

但是刘宏并不后悔,因为此时若再不改革,之后便会越加困难了。

原本刘宏以为此时大汉周边几无战事,这才准备慢慢改革,但是此时鲜卑与高句丽同时犯边。

让刘宏顿时清醒了过来,敌人不会给自己时间慢慢改革,倒不如让出一部分利益,使改革顺利完成。

历时一个月,大汉的高层改革终于完成了,而北方的大战却也开始了。

第十五章三国杀之伪信仰(二合一)

厚厚的乌云掩盖住了炙热的太阳与明亮的天空,地上的人们看着乌云压顶的天空,心中亦是添上了几分阴霾。

不仅是在刘宏眼中,在整个大汉眼中,鲜卑此时不去消化刚刚占领的城池,而来攻打大汉是不理智的。

但是这檀石槐却是这么做了,而且还是在汉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由于去岁鲜卑并未入侵,使得并州边境的城池,少了几分警惕,就是因为少了这几分警惕,使得汉军大败,鲜卑人屠灭了朔方郡的临戎、沃野、三封三座城池。

当铁骑军校尉张纯来到并州朔方郡广牧县之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毫无生气的脸庞。

张纯找来郡尉大喝道“尔为何不重整军心?反而任之由之?”

郡尉用血红的双眼看着张纯,哽咽道“将军,不是某将不愿重整士气,只因此地郡兵皆是扬州之人,其等何曾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事,再加上远离故土,是故其等皆有思乡之情。”

听到这话,张纯点了点头,没错,虽然这异地徵兵制度,可以避免兵士们被将领演化成私兵,但是这也使得将士们有思乡之情,不易于战事。

这时张纯身边的随军参谋微笑道“将军,可否让在下与这些兵士聊上一聊?”

张纯闻言大喜,随即一拍额头道“某却是忘却了,有子坚在此当无大碍。”随后又对朔方郡郡尉道“某命麾下兵士接手城防,尔将麾下兵士全部集中起来,由子坚进行整训一番。”

“诺”

朔方郡郡尉应了声诺,不过眼睛却是轻撇一眼那名叫子坚的随军参谋,显然其并不相信子坚能够短时之间使汉军恢复士气。

张纯见此笑了笑没有说话,当初连同子坚在内的几名随军参谋,在建宁四年初空降至八军随军参谋一职时,连张纯在内的一众校尉同这郡尉一般,对这空降下来的随军参谋并不信任。

然而这子坚用表现扇了张纯等校尉一个响亮的耳光,三日,仅仅三日,这子坚便将整个铁骑军给改变了,这种改变若不是张纯这种长期掌控铁骑军的人,根本就无法发现这种细微的改变。

虽然是细微的改变,但是对于张纯来说这种改变却是令其难以接受的,因为这种改变使得张纯的所有命令皆在随军参谋的注视之下。

至今张纯仍然记得,在建宁四年时,其令一屯兵士为其护卫家眷之事,换做以前,这种情况很是简单,因为这屯级兵士中,并无随军参谋。

但是那次,那个屯长竟然出言道“我等非将军私兵,此等私事怎可动用国之军士?”

张纯当即便要治其个以下犯上之罪,谁知就连张纯的亲兵竟是未曾听命,更是对其言“我等皆大汉之将士,只因分工不同,将军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是故当统帅我等,我等只需于战场之上奋力拼杀即可。”

“参谋曾言,陛下即大汉,是故我等亦是为陛下效忠,唯有陛下在我等之上,我等又未冒犯陛下,将军怎能治我等以下犯上之罪?”

张纯听到这番话语顿时震惊不已,若是后世有人在此,定能看出,这正是后世红军百战必胜大杀器之官兵平等。

虽然一时之间张纯很难接受这种思想,但是能够凭借战功升至此官职的张纯亦不是笨人,是故并未说什么,而是诚恳的道了歉。

之后的时间里,张纯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一丝的变化,使得军中士气旺盛不已,虽然并未经过战场考验,但是张纯敢断定,一旦上了战场,汉军定能使敌人闻风丧胆。

不多时,郡兵便本召集在城内军营的校场之内。

张纯与朔方郡郡尉在一旁静静的观看着,张纯是想看看这郡兵的士气能提高多少,郡尉是想看看这子坚是不是真的有本事,使已经快要崩溃的郡兵重拾士气。

子坚站在校场的高台之上高呼道“弟兄们,某是大汉最精锐的八军之一,铁骑军随军参谋王强,王子坚。”

朔方郡兵冷冷的盯着王强,没有一丝的声音。

王强见怪不怪的笑了笑,随即自顾自的说道“某这次来不是为了给尔等提升什么士气的,而是来和大家聊天的。”

一旁的郡尉眼中顿时充满了不解,张纯眼中却是充满了笑意,因为王强在给他铁骑军谈话之时,亦是如此说的,没有一丝变化。

“弟兄们,既然是聊天,还都站着作甚?都坐下。”

说着话,王强便率先在高台上坐了下去,下面的郡兵们见此眼中闪过一丝不解,然而军令已下,便纷纷席地而坐。

王强看着郡兵眼中的不解,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有反应就好,有反应就说明还有思考的可能。

随即王强指着队列最前方的一名普通兵士道“尔叫什么?”

那名兵士急忙起身道“报告参谋,葛蛋。”

“不是说聊天了嘛!坐下。”王强摆了摆手道。

葛蛋闻言便重新席地而坐。

在葛蛋坐下后,王强接着问道“葛蛋,尔是哪里人啊?”

葛蛋闻言便要起身回答,一见王强的神色,便止住了起身的动作,开口道“扬州丹阳人。”

“哦?”王强露出兴奋的神色道“丹阳哪里啊?”

“芜湖。”

王强顿时做大喜装,高声道“某亦是芜湖人,尔何时当兵的?”

葛蛋一听王强亦是芜湖人,脸上出现了一丝喜色,闻言急忙回答道“建宁四年参与徵兵,新兵培训之后,便被安排到了这里。”

一说安排到这里,葛蛋脸上多了一丝惆怅,显然是因为远离故土的原因。

与张纯在一旁的郡尉见此,看向了王强,他想看看王强能不能解决。

谁知王强突然起身,指着葛蛋大骂道“尔是个懦夫,败类,以后勿要再提尔是丹阳芜湖人,某为与尔同乡,感到羞耻。”

王强的突然爆发,令校场内的郡兵皆是一愣,就连一旁的张纯与郡尉亦是如此。

那葛蛋更是傻了,然而随即脸上便出现了一丝愤怒,在此时虽然没有明确的四大喜,但是谁也不能抹杀,他乡遇故知一事是难得的喜事。

王强这一句却是令葛蛋愤怒了,谁言小人物没有尊严?

因为王强是自己的上级,葛蛋强忍着怒气道“参谋为何如此说?”

“因为尔丢进了芜湖人的脸,尔以为某是一文士?那便是大错特错,某在未成为参谋之前,是扬州州兵军司马,属扬州刺史臧旻麾下。”

“既然尔是建宁四年当兵的,那么剿灭反贼许昭一事,尔应当知晓。”

“那一次我等被蛮人伏击,一万大军死伤殆尽,只有寥寥百余人逃脱,尔可知某见到臧旻刺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葛蛋沉默不语,其余郡兵亦是如此。

王强大喝道“是请刺史为弟兄们报仇。”

“仅剩百余人,某亦是未曾忘记为弟兄们报仇,尔等此时尚有两千人,竟然连报仇的话语都不敢说,尔葛蛋有何面目言自己乃是丹阳芜湖人?”

“尔等又有何面目言自己是扬州之人?尔等简直是给某扬州子弟丢人,而且丢人不在自家门前丢人,还来到了大汉最北方的并州丢人,这让并州之人如何想?”

说道这,王强停顿了一下,随即冷笑道“某告诉诸位,并州之人是怎么想的吧!以后只要有人言及扬州,并州人最先想到的是尔等这懦弱的扬州之兵。”

一听到这,这些郡兵皆眼含怒气的看着王强,毕竟王强说的罪过太大了,若真是那般,说这些郡兵是扬州的千古罪人亦不为过。

王强见此微微一笑,随即又指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