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以,此时此刻,各路诸侯已经没有心思劝解袁绍和张燕之间的争执了。随着刘备出面劝说一句话后,其他人尽皆冷眼旁观,缄口不言,但他们的眼神都十分不善,眼角有意无意地瞥向袁绍。
显然,刚刚张燕的一番话让他们顿生警觉,深感袁绍居心叵测,从而促使他们和张燕的想法一致,颇有同仇敌忾之意。
“传令,投石车阵进攻!”
袁绍敏锐察觉到各路诸侯神色有异,这让他感到形势不妙,惟恐各路诸侯被张燕蛊惑,心生异志。于是,他当机立断,趁着战车阵还没有被西凉军彻底消灭干净之际,扬声下令投石车阵发起进攻,试图对准西凉中军战争狂轰乱炸一番,给西凉军来个中心开花,一举打乱西凉军的阵脚。待西凉军阵脚大乱之际,便是盟军战骑出击之时,而盟军二十四万步军再趁机碾压过去。倘若进展顺利的话,最终获胜的仍是诸侯盟军,待战事结束后,他再回过头来收拾张燕也为时不晚。
“诺,末将遵命!”
恭声领命后,袁熙怒气冲冲地瞪了张燕一眼,既而打马奔向后军,指挥投石车阵迂回到大军两翼,继而向西凉军抛掷火油罐,大肆狂轰乱炸。
待袁熙走后,袁绍阴冷如刀的目光从张燕身上掠过,随之回头眺望着大军背后的那一片空地。那片空地位于盟军中军正后方,是一块方圆五里的低洼荒原,距离盟军大营正好也是五里。
目光在那片空地上稍稍停留后,袁绍扭头看向阵前战场,尽管眼前战事依旧不容乐观,但他的眉宇间却流露出几分诡谲之极的笑意。
恰在此时,曹操无意中瞥见了袁绍侧脸上的诡笑之色,顿时他疑心大起,暗自忖度道:“莫非袁本初与张燕发生争执是蓄意为之,实则另有图谋?果真如此的话,那这场大决战还真是斗智斗勇,结局如何孰为难料啊!”
第747章 风驰电掣
感谢:wang2013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飕飕飕!
“咻、咻、咻!”
忽然,一阵嘶吼咆哮声撕破长空,阵前战场上空犹如无风起浪般响起一片强劲的急流破空声。
紧接着,一个个熊熊燃烧的火球腾空翱翔,从战车阵厮杀战场上空疾掠而过,直奔西凉中军战骑咆哮袭来。
“火油罐攻击!盟军出动投石车阵了?”
暮然抬头瞥见嘶啸长空的火球,李利神色顿变,失声惊呼道。
“陷阵营列阵,拱卫中军,巨盾防御阵,举盾!”
就在李利出声疾呼的同时,陷阵营统领高顺当机立断,扬声下令陷阵营重甲步兵在中军阵前举盾列阵,防止敌军火罐打乱中军阵脚。
陷阵营将士应声而动,数息间在中军阵前五十步范围内组成层层递进的半圆状叠加巨盾阵,死死守住中军阵脚。
“砰砰砰~~~!”
陷阵营的反应无疑是极其迅速的,刚刚结阵完毕,便迎来了数以百计的火油罐。砰然巨响声中,半数以上的火油罐都没有达到预定射程,砸在西凉军阵前的空地上爆裂四散,扬起漫天尘土和灼热的火焰。只有三成左右的火油罐由于位置相对靠前,投石车行进至盟军两翼阵前百步开外才发起攻击,是以这些“炮弹”(即火油罐)能够达到预定射程,直扑西凉中军阵前呼啸急坠。
霎时。在“砰砰”巨响声中,近百个火油罐轰然砸向西凉中军,却被陷阵营将士举在头顶上的密不透缝的盾牌所拦截。无一遗漏,悉数被巨盾挡在中军战骑之外。
“轰轰轰!”随着火油罐猝然爆裂开来,那破碎的瓦片和装在罐内的荆棘铁屑漫空飞射,犹如利刃般锋利,飞扬激射、无孔不入。还有那熊熊燃烧的烈焰肆意飞散,火舌四溅,灼热至极。杀伤力极大。是以,尽管陷阵营将士举起巨盾组成密密麻麻的半圆巨盾阵,却仍然无法完全阻隔火油罐爆炸时的强大冲击力。数百名将士被瓦片铁屑击中或是火油溅到身上,近百名兵士当场阵亡,余下两百余人被击伤或烧伤,损失不小。
“快补上缺口。迅速恢复阵型。以备再战!”
陷阵营正中,高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沉着应对,待第一轮火油罐落下后,他立即指挥兵士抬走阵亡和受伤的将士,继而迅速堵上缺口,重新恢复阵型,准备迎接新一轮的火油罐攻击。
“袁本初到底怎么了,难道他发疯了吗?两军尚未全面出击。两军战车还在阵前厮杀,他为何这么快就派出投石车发起进攻?太诡异了。完全不符合常理呀!”
西凉军大纛正下方,眼睁睁看着数百名陷阵营重甲步兵惨死在自己面前,李利满脸铁青地瞪着战场对面的盟军阵营,疑惑不解的怒声道。
此时护持在李利左右的将领都是西凉军主要将领,右边是右吟将张辽、庞德和成公英,左边依次是:左吟将典韦、去卑和李征。而此刻站在李利身后的将领便是中军将领,他们依次是李挚、桓飞、董越、黄烈、许褚、陈到、何仪、何曼和眭固等十余位将领。除此之外,左右两翼战骑的副将和其他将领全部原地待命,一旦看到帅台上的郭嘉挥动令旗,便立即挥军出击。
“主公莫急,切勿动气。”
眼见李利甚为愤怒,张辽立刻急声劝慰,既而凝神望着盟军战阵和凸出两翼的盟军投石车阵,思量着说道:“确如主公所说,袁绍此举确实有悖于常理。以末将看来,盟军过早使用投石车攻击绝非上策,或许是逼不得已才会出此下策。而且,袁绍此时便派出投石车阵,这本身就说明他此战无意攻城,盟军中军后方那数以千计的攻城军械其实都是虚张声势、摆设而已。盟军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混淆视听,让我等误以为盟军胜券在握,击败我军后,继而一鼓作气攻下函谷关。”
说到这儿,张辽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因此,末将以为,盟军此时动用投石车阵对我军而言,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它的出现直接暴露了袁绍的真实意图。”
“嗯?虚张声势,不打算攻取函谷关么?”李利神情微怔,顾自沉吟一声,既而扭头看着张辽,若有所思地问道:“文远认为袁绍此举的真实意图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打乱我中军阵脚,继而挥军掩杀过来吗?在我看来,袁绍应该不会这么幼稚吧,区区投石车阵便想撼动我中军战骑,这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难道他以为我等都是死人吗,任由他为所欲为吗?”。
“主公所言极是。”张辽闻声欣然点头,恭声道:“以末将想来,袁绍自然不会幼稚到单凭投石车就能打乱我中军战骑的地步;否则,他便是妄自尊大,太过自以为是了。既然如此,那么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试图逼迫我军战骑全面出击。也就是说,袁绍先后派出战车阵、投石车阵出战的用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诱使我军十多万战骑主动进攻他的二十四万中军**阵!”
“袁绍为何不主动出击,反而想要我军率先进攻呢?”李利剑眉一横,沉吟道。
“这”张辽闻声错愕,迟疑道:“末将愚钝,时下尚未想到其中原因。不过,末将十分笃定一点,那便是袁绍之所以这么做,必然有所图谋。否则,他绝对不会轻易暴露盟军没有强攻函谷关的意图,也不会愚蠢到将数百架投石车暴露在我军战骑面前的程度。要知道,这些投石车开赴阵前一百余步,我军战骑只需一个冲锋便可将其全部毁掉。至于袁绍为何执意诱使我军前去进攻其中军大阵的目的,末将也毫无头绪,不知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嗯,文远所言有理。”李利轻轻颔首,蹙眉沉思片刻,随之冷眼看着盟军两翼的投石车阵,沉声道:“盟军这种投石车的威力远不及我西凉军的投石车厉害,射程不过两百七十步、最多三百步左右,不足以对我军战骑构成威胁。而我军投石车的射程至少两百五十步,如果使用这种只有南瓜大的火油罐而不是巨石的话,射程可达三百步以上。若是我军投石车阵开赴阵前,便可直接盟军中军战阵,打得他们阵脚大乱。”
说到这里,李利话音骤停,既而回头看向身后的何仪,下令道:“立刻传令波才,命投石车阵出战,直接攻击袁绍中军!”
“诺,末将遵令!”何仪欣然领命,当即拨马前往后军。
何仪前脚刚走,典韦面带忧色的低声道:“与敌军投石车对攻固然很好,只是眼下胡车儿将军正率领战车阵浴血厮杀。待我军投石车准备就绪,胡车儿必定率领战车阵已经冲进袁绍中军;届时,火油罐四散、乱石纷飞,难免误伤我军将士。”
“恶来所言不无道理。不知你可有应对之策?”李利颔首问道。
典韦轻轻摇头,说道:“除了率军出击,末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原本战车阵便是有去无回的敢死队,若是他们悉数战死沙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但是,如果他们惨死在我军投石车之下,末将却是替他们感到惋惜。毕竟这些战车兵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枉死在自己人手里,末将却是于心不忍,也难以接受。”
李利微微颔首,当即说道:“确是如此。我军每一个战车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勇猛之士,其战力不逊于百夫长或队率,并且悍不畏死,乃世间难得的好战士。若是被我军投石车击中或是被火油罐殃及,确是一大憾事,令人扼腕。”
说到这儿,李利神情顿变,肃然下令道:“典韦听令,待我军投石车开赴阵前之时,龙骧营立即出战,务必救出胡车儿,而后攻击盟军右翼骑兵!此战,切忌不可大意,因为你要面对的敌人是吕布麾下的狼骑军。是以,此次决战中龙骧营的任务便是,在尽可能保存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正面击败狼骑军。所幸,吕布已被飞虎重创,战力有限,绝对不是你和李征二人的对手。至于袁绍中军和其它战事,与你典韦和龙骧营将士一概无关。”
“呃!这诺,末将领命。”典韦闻言后,神情错愕,心里对主公李利最后一句话很是不解,但看到李利脸上不容置疑的神色后,他再不迟疑,当即应声领命而去。
目送典韦打马离去,张辽满脸疑惑的低声道:“主公此举似乎另有深意,恕末将愚钝,不知主公可否明示?”
“无它,待投石车攻击完毕后,我会亲自率军出战!”李利深邃的双眸冷冷看着盟军阵前的各路诸侯,沉声道。
“啊!主公亲率大军出击?”张辽闻声色变,急声道:“这不可,万万不可!主公乃万金之躯,岂可亲身涉险?末将愿效死命,率领大军出战,还请主公收回成命!”
听到张辽急切的声音,李利没有回头,微微摇头说道:“我意已决,文远不必多言。不知何故,我每次看到袁绍身后的中军大阵总有隐隐不安之感,因此我要亲赴阵前一探究竟,看看袁绍究竟有何图谋!”
(……)
第748章 其利断金
“飕飕”的呼啸声撕裂长空。
一个个火油罐砸在厚重的盾牌上轰然巨响,顿时,瓦片破碎飞射,铁屑四溅。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团团火焰凌空飞舞,随即纷落在巨盾上,灼烧着黝黑色的铁块。
火油不尽,燃烧不止,使得巨盾下的陷阵营将士倍受煎熬。
但是,他们始终咬牙硬撑,即使持盾的手掌上散发出刺鼻的烤焦味,他们也仅仅是龇牙冷哼,却无人失声痛叫。
这就是陷阵营的将士,当之无愧的铁汉强兵!
或许有句话他们曾未听过,但他们真正做到了,并且此时正在进行中。
这句话便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很让人无语的一句大话,却是真正强兵的真实写照。
但凡精锐队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便算不得精锐,更谈不上强兵。
西凉军阵前。
在“嘎吱”作响的滚动声中,一架架投石车从左右两翼缓缓推出,在步军盾兵的保护下开赴阵前。
“主公呼呼呼!”
中军大纛下方,郭嘉急匆匆的闻讯赶来,行至李利身前时,尚未开口说话便急促地喘息起来。
“主公啊,嘉听闻主公要亲率大军出战,不知此事确否?”
“奉孝莫急,缓口气再说不迟。你现在可是我军的顶梁柱,登台指挥大军作战。此次决战能否一举功成,全都寄托在你身上啊!”
眼见郭嘉满脸通红的急切而来,且身后还跟着张辽。李利一看便知郭嘉突然走下帅台赶来阵前的用意。不过,他倒是没有责怪张辽多事。毕竟张辽也是一片忠心,眼看自己劝阻不了主公,便赶到帅台去请郭嘉前来劝说。
郭嘉闻声色变,一脸愕然地看着李利笑容可掬的神情,随之满脸无奈地轻轻摇头。
“看来,文远说得没错。主公当真要亲自率军出击了。”看着李利淡定从容的神色,郭嘉怔怔失神,轻声说道。
“确是如此。”李利微微颔首。随即伸手指着对面的盟军战阵:“奉孝不妨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看看此刻的盟军阵型与之前有何不同?”
“哦?”郭嘉神情一震,当即抬眼看向盟军战阵,从袁绍中军向两翼延伸。一丝不落地仔细察看。
“呃。确实有些变化!”细观之下,郭嘉果然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随即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沉吟道:“确如主公所言,盟军这般阵势的确与之前大不相同,甚是诡异,隐隐透着无穷杀机。”
说到这儿,郭嘉话音一顿。扭头看向李利,不料正好与李利的目光相遇。顿时。主臣二人四目对视;郭嘉在李利的眼神中看到几分凝重之色,而李利则在郭嘉的眸光中清晰地看见浓浓的担忧之情和几分疑惑之色。
对视一眼后,郭嘉神情肃然道:“半个时辰前,盟军中军突然变阵,将六个方阵演变为**战阵,摆出一副蠢蠢欲动的攻击阵型;而两翼骑兵却纹丝不动,似乎没有一点率先出击的迹象。
而今,盟军却突然再次变阵,中军帅旗后撤五百步,二十四万步军组成的**大阵再次拆解开来。高览、曹操、吕布、刘备和张燕帐下的二十万步兵原地不动,但张郃率领的四万步军却后撤两里,与后军的井栏、云梯等攻城兵合并为后军,并重新组成一字长蛇阵。最为诡异之处便在于,长蛇阵的后方竟然出现一片空地,而且面积不小,足可驻扎十万兵马,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盟军两翼骑兵也随之向前推进至少五十步,突出阵前,似有伺机出击之势。可这样一来,两翼骑兵就等于脱离中军、各自为战,根本起不到保护中军两翼安全的效果。盟军战阵如此变动,着实不同寻常,十分诡异。表面上看起来,此时盟军阵型破绽百出,只要我军出击便可将其一举击溃。然则,如此明显的破绽反倒让我极为不安。如果不是我太多疑的话,那么这种阵型必定暗藏着无穷杀机、隐隐透漏出鲸吞之势,似是蓄意引诱我军进攻,继而将我军一举覆灭。”
“嗯,奉孝此言与我不谋而合。”郭嘉话音方落,李利便接声颔首道:“这种强烈的不安,我亦有同感。是以,我决意亲自领军进攻,亲赴阵前察看虚实,以便于做出准确决断。并且,只有我亲自领军出击,才能临阵指挥大军作战,随机应变,一旦发现盟军另有图谋,亦可号令大军及时撤退,以免遭受重大伤亡。甚至于,一旦被我识破奸计,或许还能为我所用,继而一鼓作气打败盟军,直捣盟军大寨!”
说到这里,李利语气稍顿,抬头看着身边的“李”字帅旗,沉吟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沙场征战变化莫测,没有谁能够事事料敌预先,真正算无遗算、百战不殆之人是不存在的。因此,征战之中战前谋划固然重要,但临阵应变才是直接决定成败的关键。归根究底,战争终究还是人在战斗,而人又恰恰是最擅长变化之道,因此战争不能完全依靠谋略。在无法做到知己知彼或是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正是为将者或一军统帅的最难能可贵之处。
所谓名将,并不是单指他如何如何精通兵法、身怀韬略,而是要看他会不会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只有能打胜仗且战功赫赫的将领,才有资格称之为“名将”。很显然,目前我军将领之中还没有这种百战不殆的‘名将’,因此没有人比我更合适领军出战了。”
说话间,李利指着身边的帅旗,朗声道:“这杆帅旗就是我军的大纛,也是我所在之处。大纛所向,便是全军进攻的方向,要进则进,当退则退。眼下,我等还无法得知盟军到底有何图谋,或者说袁绍究竟有何诡计,是以我李利必须亲自出战,见机行事,当断则断。至于我自身安危么,与全军十余万将士的性命相比,何足道哉?换言之,如果我西凉军最骁勇善战的十三万战骑在此战之中遭遇重创、甚至于死伤殆尽的话,那无异于要了我李利的性命;纵使侥幸躲过此劫,日后也必定是苟延残喘,早晚难逃败亡的命运。”
“主公所言极是。”听完李利一席话后,郭嘉轻轻点头,赞叹道:“主公大智大勇,令属下敬佩万分!诚如主公所说,若是我军遭遇危险,只要主公一声令下,亦或是命令掌旗官撤退,我军将士自是紧随主公大纛进退。这一点毋庸置疑,微臣对此深信不疑。只是恕嘉斗胆直言,若是主公身陷险境,又当如何呢?
须知主公乃我西凉军之主,身系全军将士乃至数百万西凉百姓的前途命运。若是主公有所闪失,那对于拥有三州之地的我军而言,将是灭顶之灾,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无数人的辛劳也将随之付诸东流。故此,微臣恳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说完话后,郭嘉骑在马上俯首一揖,神情之恳切溢于言表,而他对此事的态度亦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李利说什么,他郭嘉还是那句话,君王不可亲身犯险,这一点他始终都不曾改变初衷。
眼见郭嘉固执己见,李利坦然一笑,朗声道:“天若亡我李利,纵然我躲到天涯海角亦是徒然;天若助我成事,纵使刀山火海又奈我何?”
“呃?”郭嘉闻言错愕,怔怔地看着李利,脸色急剧变化,惊骇失神,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神情无奈地摇头,由衷感叹道:“主公胸襟坦荡如大海,志向高远如凌霄,真乃神人也!微臣钦佩之极,并深感惭愧。既然主公心意已决,嘉亦不多言。不过,于公于私,我都要再唠叨一句,无论如何都请主公确保自身安全,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否则,主公若是弃嘉而去,嘉必定跟随主公共赴黄泉,届时再为主公效力。”
“呃!”李利闻声愕然,看着郭嘉一脸坚毅的神情,哈哈大笑道:“好你个郭奉孝,下黄泉你都不放过我呀!不过这样也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人生有此知己,再无憾矣!哈哈哈”
郭嘉同样开怀而笑:“主公太过抬举我了。嘉自从投效主公麾下以来,主公胸襟宽宏、行事不拘小节,待我如兄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并破格提拔,以重任相托。为此,我深感庆幸,经常扪心自问,这个世上只怕惟有主公才会纵容我郭嘉放浪不羁的秉性,且给我用武之地,如此才有今日的郭嘉。因此,今生有幸结识主公,嘉心愿足矣,再无他求!”
说完话后,郭嘉与李利对视而笑,此时的主臣二人恍如兄弟,可谓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于是,在这烽烟滚滚的战场上,飘荡着他们二人的爽朗笑声:“哈哈哈”
(……)
第749章 我拿冀州赌江山
盟军阵前。
“不好!李贼竟然派遣投石车阵与我盟军对攻?”
眼看西凉军同样派出数百架投石车开赴阵前时,袁绍神色大变,失声惊呼。
“呃!盟主何故如此惊慌?”
袁绍突然间的大呼小叫,吓得刘备陡顿变色,随即他眉头微蹙,疑惑不解的问道。
“嗯?没什么,只是略感意外而已,玄德勿怪。”
袁绍闻声惊觉回神,强摄心神之下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既而支吾一声,含糊其辞的敷衍刘备。
刘备神情错愕地看着袁绍的侧脸,顿生疑虑,眼神不由变得狐疑起来:“哦,原来如此。”
语气稍顿后,他不知想到什么,又对袁绍宽慰道:“或许是盟主多虑了。须知李贼素来狡诈善变,行事不拘一格,常有出人意表之举,眼前之举便是李贼惯用的伎俩。因此,盟主不必忧虑,纵然李贼麾下的投石车阵与我盟军投石车对攻又能如何,难道他还能继战车阵之后再赢一阵么?在刘某看来,只怕未必。世人皆知西凉军辎重不济、军械紧缺,想必李贼麾下的投石车阵也不例外,断然不能与我盟军投石车相提并论。是以,盟主尽管宽心便是,不必惊慌。”
“玄德所言甚是,方才却是袁某失态了,还请玄德切莫介意才好。”袁绍扭头对刘备轻轻颔首,微笑道。
“盟主言重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刘备不以为意地笑声回应道。随即他再不多言,扭头看着阵前的战斗,流露出似有所思的神色。
看到刘备并未起疑,袁绍深深松一口气,既而镇定心神。目光前方,脸上的急促神情渐渐恢复如常。
但他并不知道,这一番神色变化全然落在刘备的眼角余光之中,致使刘备疑心大起。
因为袁绍和颜悦色的答复恰恰验证了刘备之前的疑虑。事实证明。袁绍确是对他有所隐瞒。或者说袁绍对此次决战另有安排,并且一直瞒着他刘备和其他诸侯。甚至于直到现在,袁绍仍在刻意隐瞒,始终不愿透漏半句。
而刘备的疑虑之所以这么快得到证实,是因为他刚才对袁绍说的那番话纯属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其用意便是试探一下袁绍的反应,看看他是不是心里有鬼。果然,袁绍想也不想的随口附和,显得心不在焉,神情颇为紧张,似是生怕刘备发现他不可告人的秘密似的。然而,袁绍却不知道他这么敷衍了事。分明就是欲盖弥彰,恰恰显示出他心里有鬼,必然是背着各路诸侯另有图谋。
一念至此,刘备深感不安。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是,他实在搞不清楚袁绍究竟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说,他背着各路诸侯到底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然而,这一切只要袁绍自己不说,别人根本无从知晓,即便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就在刘备佯作凝神观战、实则暗自思量之际,袁绍心里同样也是极不平静。
这一刻,袁绍佯作目不斜视的注视着阵前战场,实际上心里却在暗自焦急,思绪如潮:“李利竟然派出投石车阵出战,却始终不肯率领战骑出击,难道他已经识破了我的谋划?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了!各路诸侯都被我瞒得死死的,数月间毫无察觉,李贼又如何知道我的计划呢?倘若李贼已探知我的算计,那我之前所做的一切便毫无意义,并且刚刚又与张燕当众撕破脸、反目成仇,且与各路诸侯多有不睦。这样一来,此次娄底原决战,我袁绍岂不是毫无胜算、败局已定么?”
脑海里暗自盘算着利弊得失,袁绍忧心如焚,患得患失,极度不安。暮然间,他不由想起张燕之前说过的一句话,那便是:此次中原诸侯联盟讨伐李利之战,对他袁绍而言确实是意义重大。为此,他不惜将冀州积攒多年的钱粮全部都拿来供给盟军,耗费数以百万计的粮草和辎重,以及上百万两黄金,几乎把冀州的家底都掏空了。他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全都是为了此番讨伐李贼的大业,更是为了日后雄霸中原,最终廓清寰宇,问鼎天下。
在此之前,袁绍一直认为自己这么做都是值得的。因为在他眼里,天下各路诸侯之中惟有西凉李利能够对他构成威胁,也是他雄霸中原的最大阻碍,更是冀州军最强劲的对手。正是基于这种忧患考虑,才促使他不惜一切代价联络各路诸侯前来入盟,既而组成诸侯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西凉军,彻底灭掉李利。
只要李利一死,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凉铁骑便会轰然崩塌,从此再不足惧,早晚必将分崩离析,最终堙没在无尽的内讧仇杀当中。而这恰恰是袁绍最希望看到的情形,若是没有李利虎视在侧,他袁绍必定能在三到五年之内拥兵百万、雄霸中原各州,继而挥军横扫天下,成就万世基业。
还是如果,如果没有李利迅速崛起,那么他心中的宏伟蓝图将毫无阻碍地顺利实现。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西凉李利的强势崛起犹如狂风巨浪般势不可挡,在短短三年之内便迅速成长为天下第一霸主,手握数十万西凉雄兵,整戈待旦,虎视天下。这让袁绍如鲠在喉、寝食难安,无数次都梦想着将李利除之而后快,因为西凉李利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他雄霸中原的宏图伟业。
只要李利一天不死、西凉军一天不灭,他袁绍想称霸中原便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所以,他没有急于除掉幽州公孙瓒,也没有出兵兖州和彻底占据青州的念头;他认为自己的当务之急就是趁着李利羽翼未丰之际,尽早将其除掉,令西凉军分崩离析,继而在内斗厮杀中彻底灭亡。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铲除西凉李利。
大半年来,一切都如同袁绍预料中的那样顺利进行。中原诸侯联盟如期成立,五十万诸侯大军势如破竹,横扫河东,一鼓作气将李利及其麾下的安邑大军赶到黄河对岸。飞云渡一役和函谷关攻城战,虽然打得十分艰难,战事颇为不顺,但袁绍并不悲观,反倒积极思考对付李利和西凉铁骑的新策略。而刘备率部中途入盟,犹如给士气低靡的盟军注入一剂强心剂,弥补了曹操在飞云渡惨败之后的兵力空缺。
与此同时,西凉军的强悍战力也让袁绍清醒认识到,若想毕功于一役、一举消灭李利和西凉军的代价实在太大了,甚至于完全不可能做到。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重新确定战略目标,把除掉李利和西凉军的目标大幅度降低,改为歼灭十几万西凉战骑。因为李利雄踞天下第一霸主的最大倚仗,就是这十多万西凉铁骑,只要灭掉这些战骑,李利就如同被拔掉牙齿的老虎,外强中干、不足为惧,再也不能对他袁绍构成威胁了。
然而,就在袁绍把战略目标降低之后,函谷关久攻不下的攻城战,以及随后持续四个多月的对峙相持,让他大失所望之余,深感不堪重负。
连续半年的粮草辎重供给已经将冀州多年积累的钱粮消耗一空,随之而来的便是他袁绍再无退路,被逼上绝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此战落败,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冀州恐怕都难以恢复元气,而他袁绍战败之后还能不能继续坐镇冀州亦是未知之数。因为他把全部冀州的全部家底都压在此战之上,近乎是孤注一掷,所以他真的输不起。
原本一切都在袁绍预定的轨迹上进行,但文丑颜良相继战死和吕布阵前战败之事,却让他大感意外,并隐隐预感到此战只怕不会像自己设想的那样顺利。
不承想,好的不灵坏的灵。
战局持续至今,袁绍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形终究还是出现了。
别看此时盟军尚有将近四十万大军,但袁绍十分清楚,函谷关内的西凉军绝对不止眼前这十几万兵马,李利一定留有后手,也就是所谓的杀手锏。因此,盟军与西凉军正面决战的结局并不乐观,甚至是败多胜少。而袁绍唯一可以倚仗的便是,他那不为人知的谋划,这也是他对付西凉军的杀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