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尸了。
一开始,双方就高昌国西部的疆域问题争论不休。赵军要求乌孙国撤出高昌国境内,因为高昌国已经成为赵军藩属。这高昌国疆域之内的事情,作为宗主国大赵,自然要全权负责。
乌孙国的人自然不愿意答应,他们的要求则是,以琅城为界限,琅城西部的城池地域,则属于乌孙国。而乌孙国承诺,将不会继续向东,更不会与高昌国和赵军引发冲突以及战争。
“琅城为界限?你们不是在做白日梦吧。你们现在占据的十三座城池,皆是高昌国疆域,这一点,谁也不能更改。如果你们想要强占这里,那我们只能用战争来说话了。”司徒亮当下冷笑道。
乌孙国使者沉声道:“我知道这十三城是高昌国疆域,但是,这已经是历史。高昌国前任国王高雅,已经将这十三座城池及其周围的地域,割让给我乌孙国了。”
旋即,乌孙国使者拿出一封印有高昌国王印的文书,往桌子上一放,冷声道:“这是高昌国王高雅的亲笔国书,上面的王印,也不是假的。这国书,当不会是假的吧。如此,就是我们的理由。至于高雅为何割地与我乌孙国,这位大人应该最为清楚。此时此刻,在下也就不细说了。”
听闻乌孙国使者的话,司徒亮脸色有些难看。此刻,他已经证明,这乌孙国人确实是高雅以割地为条件拉拢来的援兵。而乌孙国使者如此说的模模糊糊,也是在给司徒亮施加压力。
乌孙国的到来,是高雅为了地域赵军而割地请来的。要是让所有的高昌国百姓知晓,定然会引起不小的骚乱。要是乌孙国再以此制造流言,带来的祸患更大。当然,这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谈判之地,因为所谈之地皆是高昌国疆域,所以,还有高昌国将校选出的代表参加,司徒亮不希望乌孙国使者口中再冒出什么不利的话语来。
司徒亮阴沉着脸,冷声道:“此事事关高昌国王室,非我们这些人可以做主,此事,本官需要亲自向新任高昌国王传讯,也会向我大赵赵王请示。不过,高昌国前任国王做出的国书,如果损害高昌国利益,我想,不管是现任高昌国王还是赵王,都是不会接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乌孙国使者脸色微微一变,但旋即就回复过来,虽然心在不满,但也不好再发作什么,不管如何,对方所言,也算是有理有据。而且,从对方口中可以听出,眼下这高昌国西部之地,暂时算是掌控在自己手中了。
哼,落到我们手中的东西你们还想拿回去?怎么可能!乌孙国使者心在冷笑不已,对于日后的威胁,他并不在意。只要现在得到了,日后还会交出去吗?双方敌对,凭的不是什么正义和道理,而是实力。
当然,虽然司徒亮表面之上脸色难看,对乌孙国拿出高昌国王的国书无言以对,但其心在,已经对整体大局做了行动方针。这乌孙国不能靠单纯的谈判议和来完成,因为对方根部就不惧自己。对于这样的对手,只能用武力和对方说话。
司徒亮不再理会高昌国西部的问题,就是大厅之内高昌国将校准备驳斥也被其阻拦。不过,司徒亮并未就此罢手,“既然你们手中有高昌国前任国王的国书,此事暂且不谈,既然你们此次来,是要何谈,那就要有诚意。不知道你乌孙国此次何谈,是不是有诚意的真心何谈?”
乌孙国使者心里一吐,旋即笑道:“当然,我乌孙国此次何谈,当然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高昌国西部的问题,避免你我双方再起烽烟。和平解决,也能绕过这周围的百姓不至于陷入战乱之苦。毕竟,这西部十余城的百姓和周围大大小小居民点的百姓,可是因为战乱死伤无数。”
司徒亮明白,对方也是点出,在高昌国西部地域烧杀劫掠的是龟兹国军队,比之我乌孙国更甚。要不是我乌孙国此次出击,只怕你赵军也不能将龟兹国和高昌国的军队糅合在一起。
司徒亮冷声道:“不管你乌孙国次来是为何,但突袭我大赵盟军龟兹国军队是铁一般的事实,不知你乌孙国对此,可有说辞?”
乌孙国使者沉声道:“不知道贵军希望我乌孙国如何做?这高昌国西部地域,我乌孙国是不会交给龟兹国军队的。至于突袭,那也是因为龟兹国军队站在了高昌国王高雅割让给我乌孙国的地界上。”
乌孙国使者如此说,虽然让司徒亮不满,但是,司徒亮心在还是有一丝丝的暗喜。为何?因为在这里,还有龟兹国将校在列。虽然他们与高昌国西部之地无关,但此次被突袭,却是龟兹国军队。乌孙国如此说,自然让这些龟兹国将校义愤填膺。而司徒亮则希望,他们都站在赵军这一面。
接下来,司徒亮从乌孙国使者的话语之中可以听出,对方根本无意与赵军和平相处。此次何谈,除了试探己方之外,更多的还是为自己拖延时间。
和赵军一样,乌孙国大军也需要时间准备。赵军则是希望后方稳定,龟兹国也能参与己方阵营。而乌孙国则是突袭高昌国西部,后方粮草辎重未能及时跟上。
鉴于此,司徒亮在与乌孙国使者谈判之中,一边据理力争,一边少做退让,大有无可奈何之趋势。让乌孙国觉得赵军一方现在并不能立刻挥动大军与己方大战,后方似乎也未能立刻安定下来,使得乌孙国使者愈发自大起来。
双方的何谈最终自然是不欢而散,并未达成任何有用的协议。总之一句话,司徒亮和对方的使者一样,任何关乎重要之事,都是以自己不能做主,要后方决策为由将之拖延下来。所以,这简简单单的谈判只是持续了两日便罢了,双方并未达成任何有效的协约。
对于司徒亮而言,此次谈判,除了得到龟兹国残部的军心之外,更是下定了要对乌孙国动武的心思。
第748章 降服
听了司徒亮的回报,赵询也决心与乌孙国一战。否则,这乌孙国会越来越过分。不将对方打怕,打退,只怕赵军想要在这里立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之,要是将乌孙国战败,这高昌国周围和龟兹国周围尚存的十余个小国家,都将一一臣服。
“主上,从我们在龟兹国的细作和乌孙国使者的话语之中可以知晓,这乌孙国曾经派人暗中与龟兹国王诃黎有过联系。不过,好在龟兹国王诃黎并未与乌孙国站在一起,否则,我们的麻烦只怕会更大。”司徒亮凝声说道。
赵询冷笑道:“龟兹国王如果不是笨蛋,就该明白,在我们赵军之下可比在乌孙国之下要好多了。现如今这北部的高昌国和焉耆国都没了,十余个小国也没了。要是乌孙国占据了这里,他龟兹国上下能逃得了好?”
“乌孙国占据这里,可不会像我们这般以政策和经济手段开道。他们西域诸国内战,那可是以灭国为代价的。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醒,龟兹国现在的情况,对眼下而言,确实是一个极具威胁性的存在。”
张元静沉声道:“主公欲先对龟兹国动手?”
赵询摇头道:“不,不是对龟兹国直接动武,此次对乌孙国必须采取行动,那么,出兵要达到出其不意,所以,从龟兹国的方向出动,是一个极好的地点。”说着,赵询在地图山海关轻轻一点。
司徒亮和张元静顺着赵询所指看去,不由齐齐暗自点头,司徒亮道:“这肥城位于细沙城后方偏北,四周皆有城池护卫,是乌孙国现在囤积后勤物资的地方。不过,就算是从龟兹国出兵,也要小心行事,毕竟,这要越过两座城池。”
张元静则笑道:“我倒是认为极为可行,司徒兄你与乌孙国使者谈判,让对方以为我们此刻无力对它他们动手。而我们率军进驻龟兹国,反倒可以让乌孙国的人以为我们要整顿龟兹国。毕竟,虽然龟兹国使我们盟军,但并非是我们治下。”
“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让龟兹国传出一些我们因为龟兹国王暗中与乌孙国联系而大为不满的消息。如此,就会让乌孙国更以为我们现在忙着收拾龟兹国。当然,我们还要让现任的高昌国王传出国书,否决前任国王高雅割让西部十三城的诏令。”
司徒亮道:“如此也好,接下来就是突袭之战了。乌孙国突袭了龟兹国,但说道突袭,我赵军,并不比他们差。龟兹国之中,也能为我们提供向导。嗯……派军进驻龟兹国,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不知此次,主上欲派何人前往?”
赵询笑道:“此次本王亲自前往,虽说此次是为了乌孙国之事。但这龟兹国,也确实需要解决。不管如何,本王亲至,也算给他这个龟兹国王一个台阶了吧。如果识时务,那自然是最高,如果不识时务,本王不介意换一个国君。”
赵军和乌孙国军队,各自据城而守,似乎就此进入和平时期。但是,不管是赵军将士还是乌孙国将士,都在整军备战。双方也清楚,就此打住,那绝对是不可能。在高昌国西部境内,没有一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不管是谁,都在克制己方作战的欲望,在积极的准备着……
而此时,赵询带着一万与亲卫军和两万镇兵,浩浩荡荡的开向龟兹国。当然,在行动之前,已经传递了赵王的军令。
此刻,在西域境内,赵军调至此地的镇兵,合计也不过七万五千余人,加上一万余亲卫军,赵军在这偌大的地域之内,镇兵不足十万。不过,在这大半年的调动和准备之下,此时在赵军占据的地域里,屯兵已经不下十万。这些屯兵,大多都是流民、昔日各地降卒,特别是凉州的凉州军降卒。
这些屯兵家无田地,在赵询给于重奖的情况下,大多都愿意迁移至此,在此地安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之中,不少都是独身一人。赵军鼓励这些屯兵在此安家,在此娶妻生子。当然,这些屯兵大部都开始转变为地方守备军,也就是府兵、县兵和最基础的乡镇村落之间的巡检司巡检。
所以,虽然赵询一次调动三万大军,并不影响赵军对地方的统治。焉耆国、高昌国和周边的那些被灭的小国,已经习惯了赵军的管辖。至于那些偏执狂,早已经被赵军和地方守备军清扫干净。
对于赵王亲至,龟兹国上下都开始不安。当然,他们不安的不是赵询的到来,而是随同赵询一起赶来的三万赵军。
要知道,此刻龟兹国境内,也不过尚有三四万将士而已。另外的三万将士,也是龟兹国战力较强的军队,已经在高昌国西部被乌孙国军队突袭,剩余的也被赵军分化瓦解,逐步拉拢在手了。
没错,现如今在琅城等五城驻扎的一万七千与龟兹国军队,大都被赵军掌控了。各部新任主将,也都被赵军替换为归附己方的将校。此外,各部也被赵军以溃兵整编为由,彻底重新组合,将原有的编制,彻底打散。此外,这支军队的粮草物资,也开始有赵军掌控的后勤司补发,使得他们也开始享受比在龟兹国境内高出不少的待遇。当然,他们自然是无法与赵军相比。不过,也足以让这些士卒转换效忠对象了。
乌孙国占据西部十三城之后,龟兹国这残余的一万七千余将士就已经与龟兹国断开了联系。加上赵询刻意如此,故而,在被突袭之后的一个多月,这些龟兹国残部,就被赵军给用另一种方式吞并了。
对于这一万七千余将士的境况,现在的龟兹国重臣和国王,都已经知晓。但是,他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己方士卒被袭,陷入高昌国境内,对方提供支援,这也无可厚非,总不能让这一万七千余将士饿死吧。
因为赵军此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从侧翼突袭乌孙国后勤重地肥城。故而,赵询此次需要在表面上将龟兹国当作主要目标。所以,赵询至龟兹国的消息传至龟兹国王都之后,不少大臣都脸色巨变。焉耆国、高昌国境内,王室和大城的结局是什么,他们自然很是清楚。
他们可不希望自己与焉耆国和高昌国内的大臣一般,死于“战乱”之中。至于龟兹国王,同样没有好脸色,毕竟,赵军来的目的,是他的国家。此外,更有盛传,赵王此次来龟兹国的目的,与龟兹国与乌孙国暗中勾结有关。诃黎,不能不紧张。他与乌孙国暗中联系,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
龟兹国王诃黎连忙叫来白伊,向其询问此次赵王亲至的消息。白伊那里知晓赵王此次为何直接大军直奔龟兹国的确切消息?不过,听了诃黎的话,白伊也明白诃黎担心什么了。
“王上,此时此刻,只怕赵军已经知晓王上曾经与乌孙国使者联系的事情。不过,并未对眼压战局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甚至是,王上也拒绝了乌孙国拉拢之意。赵王此至,绝非对王上下手,也不会对王都大臣下手。”听闻诃黎有聚兵自保,与赵军死战之意,白伊连声说道。
白伊可是见过赵军的厉害,他处理龟兹国政务,也从其他方面查知赵军的强大。要是与赵军起了冲突,就算赵王此次不是要动武,也变成无力拿下龟兹国了。到那时,必将血留成河。要知道,对赵王动武,那可是比直接与赵军敌对更危险的事情。到时候,怒火上涌的赵军将士,还不将龟兹国夷为平地?
“可赵王亲至,大军亲临,这……”诃黎脸色凝重,甚至有一丝丝的慌乱在其中。
“王上,赵王亲至,是因为我龟兹国处在乌孙国和赵军对峙之外。尤其是现在双方局势紧张,我们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赵王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存在依旧存留在侧,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身边会不会突然冒出一个敌人。”
“而王上与乌孙国秘密联系的事情,自然也成为赵王提防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那一万七千余将士,才会被赵军安顿在高昌国境内。毕竟,大军被偷袭,损兵折将都能容忍,且还能与对方联手,如何不能让赵王提防?”白伊闷声说道。
诃黎听着白伊略带埋怨的话,心在郁闷无比。无论如何,自己也是在为龟兹国而努力,这难道有错吗?
“王上,此时此刻,我们龟兹国也该做出选择,王上也该做出选择了。如果王上决心不愿让出手中权势,那自然是联合乌孙国,与赵军死战。这一选择,将我们与赵军彻底决裂。赵军对我们动武,则无需顾忌名声。此外,乌孙国能不能从旁协助,赵军会不会让出利益与乌孙国,转而全力针对我们,这都是未知之数。”
白伊深出了口气,接着说道:“就算现在将赵军击败,如何应对乌孙国,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没了高昌国、焉耆国以及周边的十数个小国家,我们已经不足以对抗乌孙国。而且……而且进入西域的赵军,只不过是大赵的一部分而已,要是此次战败,日后大军来袭,那将又会是什么结果,我们谁也不敢保证。”
看了看诃黎难看的脸色,白伊涩声道:“要么……要么就臣服赵王,让出手中全力。凭借我龟兹国协助过赵军攻伐焉耆国和高昌国,王上将得以保全。虽然没有实权,但却也得到大赵册封的王爵。”
诃黎沉默不语,半晌,闷声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大臣都想要本王投降赵军?”
白伊没有回答,但诃黎已经明白自己问题的答案了。在关乎全家全族性命之时,他的这些臣子,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白伊的沉默,也只不过是不便在他这个一国君王的面前直接诉说罢了。
诃黎长叹一声,苦涩道:“没想道,祖上基业,最终却毁在我的手中!”
“白伊,你去与赵军联系,本王原降。希望赵王能看在我龟兹国多次效劳的份上,善待百姓吧。”看了看白伊,诃黎涩声说道。他知道,此刻这白伊其实就是赵王,其实就是赵王的传声筒。要是自己拒绝,那越来越近的赵军,只怕就不是慢吞吞的行进,而是大军攻城了。
得到白伊的亲自承认和龟兹国王的国书,赵询这才松了一口气。龟兹国,算是再者关键时刻被拿下了。当然,这并不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了。要将这龟兹国完整的纳入麾下,那才是最终的目的。
“张元静,你们负责这龟兹国的政务诸事,一定要缓慢进行。这里不同焉耆国和高昌国,而此刻,大敌乌孙国再侧,更不能引起什么意外来。这龟兹国王和其麾下的大臣,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对象,此次要缓慢而行,甚至是可以暂缓行动。我们此次主要的目标,则是慑服龟兹国,另外,突袭肥城,将乌孙国逼退。”赵询并没有因为龟兹国的顺服而得意忘象,他很清楚此刻什么事情更重要。
“主上放心,属下明白。”张元静当然也明白此刻的情况,“主上,此次是不是直奔龟兹国王都,如此,不仅在龟兹国上下,竖立我大赵的声威,能逐步加强我大赵在此地的影响。另外,还能让乌孙国认为我们此次的目的是这龟兹国。”
八月初,在龟兹国王送上国书,表示臣服之后,赵询带着大军直奔龟兹国王都。当然,从焉耆国至龟兹国王都的城池,也都有赵军接管。
龟兹国王诃黎亲自至王都城外十里迎接,为赵询牵马,以示臣服。赵询并未拒绝,一万亲卫军浩浩荡荡护卫在侧,在诃黎的牵引下,入了龟兹国王都。而龟兹国王都,也很快被赵军掌控东门和北门。
当然,并不是赵军无力掌控全局,但赵军新至,自然不能无端接管对方国都。而赵询的亲至,赵军如此做,才算一个合理的理由,并未遭到龟兹国王都之人的不满。
不管是龟兹国王诃黎还是王都臣民,都被赵军那彪悍的军队所震慑。刀枪如林,甲胄齐备,如同钢铁之林迎面而至。
原本诃黎和一些臣子对投降赵军极为不乐意,尤其是诃黎,如何甘心将手中大权拱手相让。但此刻,却一下子熄灭了心在那仅存的一线想法。于是,只有恭恭敬敬的为赵王牵马。
要是在其他时候,龟兹国王为他人牵马,定然会引来臣子驳斥,但赵询身边跟着那气势雄壮的一万亲卫军之后,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对自己的国王为赵王牵马,没有任何异议。
他们很清楚,此次随同赵询一起来的,是三万大赵将士,而此地的一万将士,就足以让现在的龟兹国无力应对了,更何况三万?当然,他们并不知晓,这兵甲器具犀利,将士魁梧,杀气凛然的一万骑兵,是赵军之中最为精锐的亲卫军。也就是昔日赵询的亲卫营扩编而来。剩余的两万人,自然不能与这一万将士相比,此外,随行的三万大赵将士,还有不少是步卒。
不过,对此赵询并不担心,他知道,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万骑兵,已经足以震慑龟兹国王都的所有人。这一万亲卫军上上下下所需要的消耗,足以供养三万镇兵了。
赵询之所以没有刻意去与龟兹国王亲近,而是让其牵马,也是为了让龟兹国上下明白,龟兹国的国王都已经臣服了,现在,龟兹国已经是赵军的藩属了。当然,此刻在普通百姓眼中,龟兹国是大赵的藩属,而大赵,则是龟兹国的宗主国。他们并不知晓,赵军的目的,远不是如此。
对于普通百姓是否明白,赵询不需要理会。此刻,他只需要让龟兹国王都的人将龟兹国王臣服自己的消息散播出去,还方便自己的人在龟兹国境内的行动。当然,赵询并未一直让龟兹国王为自己牵马,这只是向其他人宣示赵王威严而已。旋即赵询就让诃黎上马,并排而行。
其实,这龟兹国对于赵军的重要性,绝不是单单的为了突袭乌孙国。这龟兹国处于西域西部的中心位置,向西北,则威胁西北大国乌孙国。向南,则是直接断去西域南部诸国的后路,换句话说,从龟兹国挥军南下,则直接会出现在西域南部诸国的后方。与凉州西部的且未府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要是再算上北面的焉耆国,那南部西域诸国都将处于赵军的围攻之中。所以,这龟兹国对赵军整个西域策略,还是极为重要的。
也是因为此,赵询并不想对龟兹国以武力的方式进行,以至于最后牵扯到南部诸国。也刚好乌孙国之事,也与这龟兹国有关,赵询这才决心此次彻底解决这龟兹国问题。
第749章 进逼
赵询在龟兹国王宫正式接受了龟兹国王诃黎的参拜,也就是说,从赵询进入王都的那一刻起,诃黎不再是从前那个,掌控一国军政大权的龟兹国王,而是一个有着王爵封号的特殊勋王。
让诃黎稍微放心的是,赵询并未对他秋后算账。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对比起起焉耆国和龟兹国的国王而言,他又算是及其幸运的。
赵询并未立刻对龟兹国进行接管,也没有立刻进行整编改制,也没有收拢各城池的士卒。当然,赵询麾下的亲卫军也掌控了半个王都。在诃黎的配合下,赵询派出了一支支人马分驻各地,开始融入各个城池之中。
在稳住龟兹国之后,赵询立刻暗中将麾下骑兵向北调动。当然,在整个龟兹国内部都有赵军将士调动的情况下,几支两三千的士卒调动,也属正常。在他人看来,这不过是赵军为了掌控龟兹国。但却没有人注意到,这向北调动的几支军队,慢慢向着一个方向汇聚。
琅城,赵军对峙乌孙国军队的最前沿。李尘风和徐邺等人,都在此处驻守。此刻,连一直处于后方的魏子林,也出现在这里。
“李将军、徐将军,龟兹国那里传讯,主上已经顺利稳住龟兹国。如果不出意外,这龟兹国就将是我们的了。现在,那边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你们这里做出行动,掩护西面了。”魏子林笑着说道,他此次来琅城,主要是开始统计、收拢、整编这一万七千余的龟兹国残部的。
拿下龟兹国,当然需要全权接管,而这一万七千余残部的龟兹国将士,则不仅能更快的掌控龟兹国,还不会让龟兹国产生不必要的骚乱和异动。这龟兹国将士为前驱行动,可比直接让赵军出动好多了。
李尘风沉声道:“魏大人放心,我们这里,可只是以势压人,并不是真的要与乌孙国一战。这些该死的乌孙人,真以为我大赵奈何他们不得,得意忘象。此次,定然要他们好看。”
魏子林笑道:“等其西面的肥城被破,乌孙军军心大乱之际,两位将军就能策马纵横了。到那时,这龟兹国西部十三城,可就要看两位的了。”
在细沙城乌孙国主帅相力和将校暗自咒骂高昌国王是软蛋的时候,对面琅城的赵军,派人向己方下通牒,要求乌孙军撤离高昌国境内。赵军的理由则是,赵王和高昌国王都不承认高昌国前任国王高雅的国书。
当然,赵军和高昌国并非否决前任国王高雅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不管如何,高雅也是高昌国前任国王。高昌国在赵军攻破之后,死去了不知多少臣子,这些人,自然就要为此买单。龟兹国王直接宣示,乌孙国手中所谓的国书,只不过是被乌孙国收买的小人私下而为,趁着战乱私自盖印,故而,绝不会给于承认。
乌孙国对此,自然不会给出任何回应,完全无视赵军和高昌国的存在。但驻守在琅城的联合军队要行动极为迅速,当即就开始分兵数路,向西部开进。
“难道是他们所谓的赵王稳住了龟兹国,他们就以为他们能战败我们?”细沙城之中,面对对面的联合军队杀入己方占据的境内,这些乌孙军将校,也有些吃惊。
主帅相力冷声道:“管他什么原因,本帅需要的是,让对面的所谓联合军,灰溜溜的滚回去。现如今我们在这里有八万将士,还会怕他们?传令各城,对于入境的敌军,一律格杀!”
“另外,传令所有靠近东部的将校,严守各地,切不可让敌军进入内部。”相力很清楚,乌孙军占据高昌国西部十三城,但防守重心依旧是以细沙城为中心,靠近东部的数座城镇。要是让对面的敌军杀入腹地,带动当地的高昌国居民,将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见鬼,为什么赵军连灭焉耆国、高昌国以及数十大大小小的国家,他们就没有遭遇到地方居民的大力反抗呢?一想到腹地内部那愈来愈多的马贼和拒不配合的高昌人,相力就不由的暗自咒骂。
他们只看到了效果,却没有注意赵军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付出了多少。如果只是单纯的攻占这些地域,赵军早就完成任务了。攻下异地容易,但要稳固的占据那里,并将之彻底的吞并,这绝非易事。
为了能在占据焉耆国、高昌国和周边大大小小的小国家立刻安稳下来,赵军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单单是从后方运输而来的各种物资,都不计其数。当然,付出了这么多,赵军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些地域稳定下来,再加上缴获的各种金银器具,让赵军从钱财之上获得了不少的补充。要不是中原之地赵军一直在埋头发展,没有与其他诸侯进行大战,只怕单单这西域之地,就已经让赵军难以为继了。
数天过去,乌孙军据守的细沙城并未遭遇赵军的猛攻,但是,细沙城以西,西部十三城之外的各个居民地,各处野外放养牲畜的牧民,各处小乡镇,都遭到了对面联军的袭击。
“废物,一群废物!短短五天不到,就在各地损失勇士五千余人。还有,我们的战马也被敌军抢去了两万余匹!”这会,乌孙军主帅相力则是怒气冲冲,厉声呵斥着麾下的各个将校。
“本帅不是给你们发过警示了吗,让你们小心戒备,小心戒备!可你们呢?就这样被远少于己方的敌军突袭了。”
相力如此怒气上涌,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在这数日之间,除了较大的十三城未曾被敌军正面攻打之外,分布在各地驻守的守军,负责去乡镇、居民点征缴粮草的士卒,都被那一支支小股敌军袭击。甚至是数支为细沙城运输粮草的队伍,也在细沙城西一百三十里外被敌军攻袭。
等到相力闻讯赶到之时,上千旦粮草被焚毁,三千护卫将士被杀,而随行的就地征兆的高昌人则消失的无影无踪,想来,应该是被联军救走。
“大将军,非是我等作战不利,而是这敌军对这西部之地的地形极为熟悉,他们有分散成小股队伍,与地方马贼丝毫不差。我们据守城中,无法追击。另外,因为我们就此征缴粮草的行为,让这西部之地的高昌国居民极为不满,所以,他们与这联军配合,对我们进行突袭。”一个将军小声说道。
“大将军,末将认为,这过界的敌军并不是很多,大部都在我们对面的琅城对峙,他们同样惧怕我们直奔琅城。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大部人马都留守各城,而是要齐心协力,先找出这一队队的敌军,将之剿灭。”另一员身材雄壮的猛将说道,“等我国将后勤准备妥当,粮草物资运至,我们大可以挥军向东,顺而破之。”
“虽然看似赵军顺服了龟兹国,但这不仅没有为赵军增添助力,还要为其增添压力。赵军一共在赵地凉州以西的驻军就不多,此次又进驻三万至龟兹国,用以震慑龟兹国。这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机会。所以,末将以为,赵军此次行动,刻意挑衅,目的就是让我们紧张,让我们后勤出现问题。”
相力沉默了少许,沉声道:“也好,各城驻留一定的兵力守城,其余将士,则出城追击,定要将这些敌军小队给剿灭。另外,在这西部十三城治下,凡是与我军做对,与赵军联系者,诛杀全族。凡是向我们举报赵军踪迹者,重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