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军可恨!那现在如何是好?”
“诸位勿忧,本王已经秘密联系乌孙国,他们会出兵相助的。我高昌国乃是乌孙国东部屏障,要是我们没了,他乌孙国就要面临赵军的兵锋了。只要我们能坚持数日,乌孙国必将大军来援。”此刻,高雅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高昌国西面的乌孙人身上。
如果不是突厥人内斗,如果不是赵军跳动东部突厥牵制了西部突厥部落,现在何至于此?哼,等此次危机解除,本王势必要联络乌孙人、突厥人,联军猛攻你赵军在西域的根基。就连中原尚未一统,还想打我西域的主意……高雅此刻,只能在心在疯狂的咒骂着。
然还未等高雅做出什么准备,赵军大军已经开至王城之外。虽然高雅紧急调动仅有的一点军力驻防,又连忙从城中征调青壮守城,但这依旧无法挽回高昌国已经完蛋的命运。在赵军震天雷愣生生将城门炸开了一个缺口后,王城守军顷刻之间就土崩瓦解。
正如同高雅所说的那般,王城之中,九成的官员死于战乱,仅仅有极少数得以活命。而高雅,更是被赵军斩杀与乱军之中。在赵军的支持之下,有一个十岁不到的王室成员,被仅剩下的官员和赵军驻官扶上王座,成为新的高昌国王。
“贺喜主公,高昌国王都已破,现如今,高昌国也大部落入我军之手了。”伊吾府城之中,张元静等人带着大笑向赵询禀报高昌国的战事。
赵询也心在暗喜,脸上不由浮现一抹笑意,“这高昌国之战的结局,早已经在我们预料之中。这不仅仅是我们强大,而上上下下各个文武官员为此可是付出了很大的幸苦,我们也做了很多准备。此战胜利,也是理所应当的。”
“对了,高昌国内的情况如何?都做好了安排?”
张元静笑道:“一切都是按照焉耆国一样,扶持了小王上位。同样,我们也留下了极少数,愿意投靠我们,站在我们这边的官员。而新王也将高昌国上上下下的大权全部交付我们,在表面上,是高昌国王和官员发话,实际上,则是以我们的官员发号施令。在各地,都有我们的官员派驻,掌控地方。”
赵询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另外,地域改制,合编府县,统计居民,都要立刻实施。此外,地方之上的县兵、府兵都要立刻组建起来,这里,依旧效仿焉耆国,将整个高昌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平定下来。”
“至于那些顽固分子,则一律发配北部与突厥人相接之地,就地修筑城池,虽然不能说与长城相比,但也要在横轴线上,形成一个防护带。”
顿了顿,赵询又说道:“虽然我们拿下高昌国王都,但是,这高昌国南面和西面,我们都未曾掌控在手。西面还好些,被龟兹国军队搞的一塌糊涂,我们接手,当地百姓应该很乐意才是。毕竟,只有经历苦难,才知道和平的难能可贵。”
“而高昌国南面,则是与焉耆国想接,现在,南部依旧有两三万的高昌国士卒和青壮驻防。这里,能和平拿下,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之剿灭。这些士卒,如果流窜出去,定然会成为地方之上的祸患。”
“此外,给龟兹国军队传令,让他们停止行动,就地驻扎,等待命令。如果西部地域能接受新王的命令,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能,那就只能让龟兹国大军继续祸害下去。”
“此外,还要加大对移民的安顿,扩展商道。商道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带来巨额的财政收入,还能带动汉人西迁,移居此地。只有汉人在这里的比例增大,才能使我汉人永久的占据这里。哪怕是我大赵不复存在,这西域之地,也将是我汉人的疆域。”
“对了……”赵询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司徒亮道,“加大在高昌国西面的探子,似乎在高昌国西面,西域西北部较为强大的乌孙国也有些不安定。不管如何,我们要知道他们的一切行动,尤其是正对我们的一些举动,我们需要这些情报。”
司徒亮应声道:“臣下明白,主上是担心这乌孙国会出兵?我们与乌孙国并无仇怨,而他们也不是我们现在的目标,按理来说,他们不该在我们获得如此大的胜利之际,还对我们动什么主意才是。”
第746章 西域11
听闻赵询让其关注高昌国往西的乌孙国,司徒亮当下应声道:“臣下明白,主上是担心这乌孙国会出兵?”
赵询微微的点了点头,“不能不防啊,从我们在乌孙国的商人那里探知,这乌孙国似乎对我们出兵高昌国,有一些看法。”
“我们与乌孙国并无仇怨,而他们也不是我们现在的目标,按理来说,他们不该在我们获得如此大的胜利之际,还对我们动什么主意才是。”司徒亮疑惑道。
赵询凝声道:“高昌国在乌孙国西面,高昌国现在被灭,那么,我们就要与乌孙国对上。乌孙国当然不希望在自己身侧,有一只猛虎存在。而我们,距离后方太远,这里又没有彻底平稳下来,对上乌孙国,对我们不利。要是陷入僵持战,高昌国和龟兹国再闹出点什么来,那可就危险了。就算要与乌孙国对上,也必须先摆平这西域东部区域才行。”
高昌国王都陷落,在新王的王命之下,高昌国各地城池都开始接受新王命令。当然,再者期间,也免不了一些血腥之事。赵军按部就班的展开行动,各地的居民,都被聚集在预定的位置,开始修筑城池。同时,他们还不断的在即将新建的新城周围,开始植树造林。
对于植树造林这种事情,很多人并不理解,但是,对于赵询而言,他很清楚树木对西域之地的重要性。故而,这在各地植树造林的事情,被赵军强制执行,成为西域各地的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地方官府的考核指标。
所有的地方,都是让高昌国官员出面,但其背后,皆是有赵军在全权负责。也是因为此,高昌国居民才能接受赵军的指令。随着高昌国南部的诸部平复,赵询等人渐渐放下心来。高昌国南部则与焉耆国想接,两者相连,对于赵军掌控这里,极为有利。
“高昌国南部已平,北部也在我们掌控之中,现在,就剩下西面了。”张元静在新编的地图上将一个个被拿下的地点标出。
赵询看了看与凉州练成一片的偌大红色区域,沉声道:“如此,也可以让
但还未等赵询等人准备让龟兹国军队撤离高昌国西部地域,赵询等人就接到了不好的消息。龟兹国军队被突袭了,而突袭龟兹国军队的人不是其他,就是西面的乌孙人。
“主公,消息已经确认,龟兹国军队驻扎在高昌国西部大镇细沙城之中,现如今,细沙城已经被乌孙国军队攻破,集结在细沙城又毫无准备的龟兹国军队死伤惨重,折损几近两万,其中有小半数被俘……现如今,乌孙国军队以此地据守,似乎后有援兵。”司徒亮一脸凝重的说着情报。早先,他并未在意,赵询却早有提醒。然还未等他有所准备,事情已经发生。
赵询脸色不变,徐徐道:“那乌孙国军队有多少人?可曾查察清楚?残存的龟兹国军队,现在又在何地?”
司徒亮道:“据我们安排在龟兹国军中的人回报,此次突袭的乌孙人军队有一万五千余,现如今,龟兹国的溃军,已经撤至西面的琅城,李尘风将军也派了五千骑兵赶去援助。想来,此刻已经稳住这些溃军了。”
赵询俯身在地图上查看,琅城位于细沙城东部七八十里之外,也是一个不小的城镇。琅城以东,现如今大都被赵军掌控。
“可恶,我们刚刚以少对多突袭了乌口城,战败了高昌国的反击大军。没想打,转眼间就被乌孙人以同样的办法给了我们一记。”赵询恨声道,“琅城可不比细沙城,细沙城可是正真的城池,虽然与我赵地大城不敢比,但是,据城而守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然琅城却只是一个镇子,无高大城墙。如此,整个王都至细沙城一带,数百里之地,都有可能被乌孙人大军攻击。这对于我们现在正急于稳固高昌国局势来说,极为不利。”
张元静看了看地图,道:“现如今,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要在琅城之后,从北到南的这五个城镇驻兵防守。现如今我们手中恰好有不少高昌国降卒,本来如何安排他们还是一个问题,如今,外敌入侵,何不将他们安置在前线之地?”
赵询沿着琅城后方从北向南划出一条斜线,沉声道:“立刻安排,这乌孙人既然动了,定然不可能简简单单的就为了击败高昌国西部的龟兹国军队。”
“虽然据我们的情报所知,这高昌国在我军西进高昌国之时,也向乌孙人求援过,但没有好处的事情,这乌孙人绝对是不会干的。本王担心,高昌国前任国王高雅,曾经向乌孙国许诺过什么,如此,就会将乌孙国给牵扯进来,与我们敌对。”
司徒亮看着赵询在地图上划出的斜线,往西,则是高昌国五分之一的地域,这里,都是高昌国西部地区,也曾经被龟兹国占据了大半的地域。脸色凝重的说道,“主上之意,是担心这高昌国前任国王高雅将这西部之地让与乌孙国?”
赵询微微点头,道:“在我军向西开始,这高昌国王高雅就应该很清楚高昌国与我大赵之间的实力对比。昔日有突厥人为他撑腰,他才敢与我们对上一战,那还是因为他以为我们和昔日凉州军一般。”
“在我们以最短的时间拿下拿下焉耆国之后,这高雅就更明白双方的实力对比才是。否则,他也不会一面与我们交好,一面在南部与焉耆国交界之地布下重兵防守。没有突厥人支持,我军杀至,他与乌孙人勾结,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张元静点头道:“据我们从王城之中的俘虏口中得知,在乌口城失陷,王都亲卫军出战大败之后,高昌国王都在已经无兵可守,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高雅还是下令坚守待援。想来,他口中所说的援兵,应该就是西面的乌孙人。就是高雅与乌孙人之间的交易,我们并不清楚。早知道,当初就该将高雅留下一条性命。”
赵询摇头道:“我们要让高雅死于战乱,死于自己的乱兵之中,能以合理的布局让高雅死掉,已经很困难了。要是让高雅消失,后果更难以预料。这高雅可不是焉耆国那蠢蛋可比,此人圆滑、很辣、狡诈。想想看,能背靠突厥人却没有被吞掉一丝土地,反而愈发强大,此人岂是善善之辈?一个不好,反而会留下遗患。”
“至于原本驻扎在高昌国南部的高昌国军队,虽然他们遵从新王王命,被我们收编,但是,为了能更快的稳定这里,不在短时间内产生问题。这高昌国的士卒,还是有高昌国将校统帅,并未完全的打散重编。在原计划之中,这都是接下来的任务。现在,只能将他们拆散,安排在琅城以及其后的五座城镇之中。将之一分为六,倒也不惧之。”
“立刻将乌孙国出兵入侵高昌国西部,杀戮高昌国子民的事情散播出去,要让高昌国上上下下都知晓。另外,将昔日龟兹国在高昌国西部干的事情,也全部加在乌孙人头上。本王还希望龟兹国军队和我们一起,驻守高昌国西部之地呢。”
张元静沉声道:“主上放心,臣下一定妥善安排。各地的屯兵都有条不紊的抵达,各地的百姓,也在打散合编,分别迁入指定之地。地方的守备军,我们准备从普通青壮之中选取,与焉耆国一样。”
“这乌孙国入侵,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算是有一点好处的。最起码,将高昌国百姓对我们的仇视,转移向乌孙人身上。这对于我们治理地方,也是极为有利的。”
赵询点头道:“你说的没错,这也是为什么本王让你们将龟兹国在西部地区烧杀劫掠的行为赖在乌孙人头上的缘故了。不管这乌孙人此次来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与高昌国彼此相连,要说没有一点敌对之意才怪。现如今我大赵军队已经拿下这里,而我们赵军的政策,不仅比其他国家攻占这里要好,甚至比昔日本国的政策还好。此时此刻,外敌入侵,他们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司徒亮也笑道:“不仅如此,此次虽然被乌孙人突袭,但我赵军并未收到损失,损失的反而是龟兹国军队。如此,也算是完成了削弱龟兹国军队的目标。”
“此外,臣下还建议,以此事为理由,让龟兹国王与现在的高昌国军队联手抗敌。一个被乌孙国大军突袭,一个被乌孙国大军入侵。昔日敌手,现在盟友,也不是不可能。我想,在我赵军的协调之下,他们定然能合作。只不过,最后的目标则是要让这龟兹国军队,高昌国各个残部,都将逐步消耗在与乌孙国大战之中。”
赵询沉吟了片刻,沉声道:“你之所言,也是一个化不利为有利的方法。不过,要让龟兹军队和高昌国军队配合,难度不小。龟兹国入侵,在西部所为,只怕会让高昌国军很难与龟兹国军队和平相处。一处有问题,全局都跟着出问题。我们原本的计划,则是让高昌国和龟兹国之间产生真正的敌对之意,好方便我们对这北方诸国的统辖。”
赵询叹了口气,有些烦躁的接着说道,“没想打,原本在计划之外的乌孙国,却偏偏插手其中,让我们的计划不得不进行偏移。这样吧,让凉州境内的守备军再抽调一匹进驻高昌国,让镇兵插入高昌国和龟兹国军队之中,三方联合抗敌。当然,我们则需要提供联络和军师之责。”
“另外,以高昌国王的身份,询问乌孙国至此的原因。同时,以我赵军的身份,向乌孙国发出责问,为何对我军进行攻击。在龟兹国军中,可是有我赵军将士存在。先弄清楚这乌孙国的此次的目的,再做相应准备。”
果然如同赵询预料的那般,这乌孙国果真是得到了高昌国前任国王高雅的应诺,将高昌国西部割让与乌孙国,要求就是乌孙国出兵高昌国,击退赵军和龟兹国军队。只不过,乌孙人没有想到赵军行动如此迅速。他们原打算让高昌国和赵军互相消耗的策略没能实现。
乌孙国不愿意见到手的肥肉就着办飞走了,故而,他们直接突袭龟兹国军队,占据高昌国西部十三城。
“主上,乌孙国已经进驻西部诸城合计八万将士,而且,还有增兵的趋势。不过,他们的将士没有我们的战力强,兵甲器具也没有我们的齐备和犀利罢了。”司徒亮一脸凝重的对着已经赶至高昌国王都的赵询禀报着西部的详细情况。
“那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琅城和其后五城呢?是否已经安排妥当?”赵询沉声询问到。现在的情况,要比一开始的复杂。八万乌孙国军队,已经超出了赵询的预料。一个不好,就会让西域北方已经被赵军占据的地域,顿时大乱的。
司徒亮自然知道赵询担心什么,连声道:“主公放心,我们都已经安排好了,在高昌国新王和官员的配合之下,高昌国军队和龟兹国军队在赵军为润滑剂的情况下,已经联合防守。六座城池,都布有重兵。”
司徒亮顿了顿,又道:“此外,这些高昌国将士,尤其是军官的家眷,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要是他们胆敢有任何异动,定会让他们痛不欲生。”
虽然司徒亮的这种手段有些不道义,但对于赵询来说,只要不是针对自己人,不管何种手段,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乌孙国没有继续向东,但其咄咄逼人之架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发强烈。当然,乌孙国上下,同样惧怕赵军。虽然赵军在西域的镇兵也不过八九万左右,而他乌孙国却能全力抽调出十数万将士。但是,他乌孙国却没有赵军那般,能在半年之内,连灭十数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兵将之降服。算上龟兹国,赵军麾下占据的西域之地,已经比乌孙国要大上许多了,乌孙国不能不担心这个强大的军事团体。
而赵军也没有反击,却将龟兹国、焉耆国和高昌国连在一起。在高昌国西部,高昌国和高昌国两军连在一起,在赵军的统辖之下,慢慢合作起来。在乌孙国占据的细沙城东面,以琅城为前锋,其后形成不规则竖线模样的五座城池为侧翼,据城而守,合计拥兵六万之多。
其中高昌国两万五千余人,龟兹国一万七千余人,而赵军,只有两万骑兵。但是,不管是高昌国将士还是龟兹国将士,皆不敢小看赵军骑兵。他们都很清楚,要是自己对上这赵军骑兵,至少需要两倍兵力才能与之抗衡。
这两国士卒,不仅惧怕赵军,更羡慕赵军。对于将士而言,他们最看中的就是五千、铠甲和战马,而赵军将士,无一不在他们之上。此外,待遇更是好的没话说。
也就这样,赵军士卒慢慢与两国将士交流,慢慢同化。虽然现在不能对龟兹国将士做出什么,但是,对于高昌国将士,赵军则是需要将之融入自己之内。这些将士可都是高昌国人,心在高昌国慢慢要被赵军吞并,要淡化高昌国在百姓心在的影响。这士卒当然也是重中之重。
这些高昌国将士,都是原本驻守在高昌国南部,防备赵军的驻兵。现在虽然听命与新王,但对于赵询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十分保险的方式。这些人的存在,随时都能对赵军在这里的统治产生影响、
赵军士卒一边向高昌国残部展示己方兵甲器具至优良,一边向高昌国将士展现己方待遇之好。同时,他们还以昔日的靺鞨人、契丹人等为例,向他们叙说那些边外小部落归附赵军之后的生活,以此来吸引这些士卒,让他们能接受高昌国融入赵军之中。
一方八万有余,后方还不断做着大战准备。一方六万有余,背后有着数个国家为后盾。双方谁也没有进攻,但局势的紧张,还是一目了然的。
乌孙国舍不得这到手的疆域,但赵军更不会放弃。对于赵询而言,就着办僵持着,对自己反而有利。不管是焉耆国、高昌国还是龟兹国,随着时间的退役,就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帮助。
故而,赵询一边派人做出严防死守,但又决不放弃的架势。一边立刻加速整顿地方。在焉耆国,已经整顿多日,各地新城,都开始大体完工。在赵军的协助之下,这些百姓有了新的生活。而赵地商人的通行,更是让他们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见到了大赵的强大。而高昌国,则因为乌孙国的入侵,让他们接受了赵军的统辖,接受了战败。
毕竟,战败给赵军,这不算什么,昔日数百年前至几十年前,汉人朝廷,都曾在西域建立统治、这赵军现在成为新的西域霸主,也不算什么稀罕的。而且,赵军掌控这里之后,修干了税收之法,百姓的生活更好了。故而,他们慢慢接受了赵军……
第747章 新敌人
龟兹国军队被突袭,损兵折将半数有余,此等消息,自然不能不传递回去。对此,赵询派人向龟兹国王表示遗憾和痛惜,同时建议龟兹国王出兵复仇。与高昌国、赵军一起,反击乌孙人。
龟兹国,也是赵军没有立刻反击,而是与乌孙国对峙,使得乌孙国兵力越聚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乌孙国来袭,让赵询感觉到乌孙国对自己统治高昌国、焉耆国等地的危机,自然不会只是单纯的将之击败了事。不将对方打怕打疼,打的这乌孙国不敢对自己不敬,赵询如何放心身边有这么一只不安定的饿狼?
另外,这龟兹国也同样是一个麻烦。现在乌孙国的出现,虽然对自己来说,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但是,也未尝不是为自己快速解决西域北方之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乌孙国,高昌国接受赵军的速度快了数倍。也是因为这乌孙国,让自己一直难以下手的龟兹国,再次浮于自己的眼前。
说真的,此刻的龟兹国王诃黎真的很不愿再出兵了。出兵攻伐焉耆国,还捞到了好处。可是攻打高昌国呢?好处没见到不说,还让自己的兵力折去了一般。另一半,也被赵军安置在高昌国境内。换句话说,这三万将士,除了一万三千阵亡,其余的,都也在赵军的掌控之中了。而龟兹国,又有几个三万呢?
不过,现如今不管龟兹国王诃黎愿不愿意,都不能不出兵。赵军已经将乌孙国大军突袭龟兹国军队的消息传遍整个龟兹国上下。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文官武将,无不要求出兵以报复乌孙国。
“赵军真是步步紧逼啊!他们这么一传,让本王根本无路可退。”龟兹国王诃黎苦涩的说道。
顿了顿,诃黎看向身侧的相国白伊,闷声道:“白伊,你曾经见过赵王,难道我龟兹国的命运,真的要和高昌国、焉耆国一样?我龟兹国对赵王的军令,无不尊从,本王也愿意向大赵称臣。难道……”
白伊深深的叹了口气,哪里不清楚诃黎心在的不甘,但是,白伊更清楚赵军现在的实力。这西域的赵军,只不过是赵军的一小部分而已,就此就能连灭十数个大大小小的国家。要是更多的军队调至此地,将会是什么情景?
“王上,臣无能!这赵军……”白伊很想说什么,但却无力开口。难道他想说,赵军势不可挡,不如让出权利,降了吧?在赵军境内,做一闲散勋王?
“罢了……还是不说赵军了,眼前的情况你也知晓。整个龟兹国境内,都已经知晓。本王被赵军逼到退无可退之地了,白伊,你说,如果本王不出兵,会有什么后果?”
白伊闻言,脸色一动,急声道:“王上,切不可如此。别的不说,高昌国境内还有一万七千将士,他们都在等着王上出兵为他们复仇。要是王上不予出兵,这些将士,只怕立刻就会倒戈与赵军之下,成为赵军攻伐我龟兹国的最好理由。”
“此外,现如今是乌孙国突袭我们,我们战力道义的上风。如果没有举措,被人利用,攻伐王室,我们也不会得到百姓和官员的支持,尤其是将士们,只怕更不会全力为王上而战。”
白伊算是看明白了,龟兹国王都之内的官员,大大小小被赵军收买的不计其数。就是与自己同等而立的右相国黎庶,也是老早就趴在了赵王麾下。他相信,要是诃黎和赵军对抗,只怕不等赵军大军杀至,诃黎已经被内乱给处理掉了。
诃黎脸色涨红,冷声道:“本王步步退让,赵军步步进逼。。白伊,如果本王和乌孙国一起呢?你认为我们还要……”
“王上,万万不可!”一听诃黎所言,白伊哪里不明白对方所言,当下大吃一惊,急声说道。
“有何不可?你不会是去见了一次赵王,就失去了胆气吧?亦或者,你也准备投靠赵王?”诃黎脸色铁青的说道。
白伊苦涩的说道:“王上,赵军实力之强,你也是清楚的。我们根本没有实力与之对抗。虽然现在乌孙国的出现,让赵军与之僵持。但是,如果战败赵军后撤,这北部的诸国,都将成为乌孙国的辖地。而乌孙国,却远不是我们可以抵挡的。”
“和赵军比起来,乌孙国的入侵,对我们损害更大。毕竟,赵军还需要各国权贵稳定地方。而乌孙国,他们不需要。”
顿了顿,白伊苦笑道:“另外,王上也是清楚的,我龟兹国境内,现在比之大半年前要繁盛的多,原因何在?还不是因为赵地的商人从遥远的汉人疆域出现在这里?要是我们与赵军敌对,这些商人就不会再来,到时候,生活依靠与这些商队关系密切的子民,将生活无所依,一些权贵,只怕也……”
诃黎脸色顿时沉寂下来,被白伊这般一说,他也发现,他龟兹国现在,根本就是无路可逃,被赵军一点一点的逼上死路了。诃黎感觉浑身的力气在一点一点的流失,原本那想要借助乌孙国的力量将赵军杀出西域之地的想法,此刻感觉是那么的可笑。
虽然诃黎对局势有着很清楚的了解,也明白与赵军相比,他龟兹国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又有谁愿意臣服在他人之下呢?尤其是身为一国之君王。
“罢了……出兵,希望赵王能看在我龟兹国为赵军攻打焉耆国、龟兹国和这乌孙国之中所付出的血汗的情况下,对我龟兹国有所照顾吧!”连自己的部下大臣都不支持自己,诃黎忽然觉得有些心灰意冷。
其实,在这之前,乌孙国也派人秘密联络过他,希望龟兹国能与乌孙国站在一起,共抗赵军,胜利之后,利益均沾。但此刻,诃黎明白,先不说乌孙国和自己联合,能不能战败赵军。就是战败了赵军,那焉耆国和高昌国偌大的疆域,还会落到自己手中吗?说不定,乌孙国会趁势灭掉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乌孙国整体实力,虽然不如龟兹国、高昌国和焉耆国三国合力,但也相差不远。但凭一个龟兹国,如何和对方平等相处?
因此,在白伊将事实摆在眼前之后,诃黎也就不再苛求什么。当即就将出兵的事情交由左右相国白伊和黎庶负责。
对于龟兹国的选择,赵询自然是心在暗喜,如此,也算是让自己的胜算又大了一成。而对于乌孙国的主帅而言,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拒绝了?混蛋!不识抬举!等本帅战败赵军,再与他龟兹国算账。”突袭龟兹国军队,占据细沙城的乌孙国军队主帅相力听闻自己派去的密使被龟兹国驱逐,一脸阴沉的怒骂道。
虽然乌孙国主帅相力如此说,但是,这绝对不代表这他可以无视龟兹国的存在。原本,在相力出兵之前,王国之内的大臣就建议将龟兹国拉入己方阵营,联合高昌国一起,反击赵军。
让乌孙国国王大臣感到可惜的是,高昌国败得太快,快的让乌孙国来不及做出相应准备。故而,在看到赵军已经平定高昌国大部,即将拿下完整的高昌国的情况下,乌孙国只好出兵突袭驻扎在高昌国西部的龟兹国军队。
原本以为,能拉上龟兹国一起对战赵军。但现在,已经失败。相力虽然对此极为恼火,但不能不重视。这龟兹国怎么说,也有着四五万将士,还处在自己侧翼,对乌孙国而言,确实是一个威胁。
经过一番商议,乌孙国决定暂且不与赵军产生冲突,毕竟,他们原本的目的,则是完成出兵高昌国,救援高昌国王高雅,获取高昌国西部之地。现在,西部之地已经占据在手,而高昌国王已经被灭,他们更是不用再付出什么。当然,前提是要赵军承认这高昌国西部之地,为乌孙国所有。
当然,这并不是说乌孙国对高昌国其他地域没有想法了。只不过,赵军势大,且有着高昌国、焉耆国为后盾,龟兹国为盟军的情况下,没有弄清楚情况,乌孙国自然不愿意直接开战。
于是乎,乌孙国决定与赵军谈判。要赵军承认高昌国西部十数城池为乌孙国所有。当然,他们也希望探一探赵军的底细。
乌孙国的使者,赵询没有去见面,则交由司徒亮出马。用张元静的话说,对方根本就不够资格面见赵王。当然,如果对方臣服,那另当别论。
双方在琅城会面,商谈高昌国西部问题。一见面,双方就起了矛盾。乌孙国军队突袭龟兹国将士,自然让驻守的琅城的龟兹国士卒极为不满。如果不是赵军将校压制,只怕得知乌孙国使者入城的时候,这乌孙国的使者,就已经被城中守军乱刀分尸了。
一开始,双方就高昌国西部的疆域问题争论不休。赵军要求乌孙国撤出高昌国境内,因为高昌国已经成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