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师父,床上请-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见识一番,师父说调养好了便带我进京,徒儿这程子养得顶好顶好,师父可能带我一同去?”




☆、王府02

方泽芹见她气色尚可,自是欣然答应,差人先将寿礼挑上路,也不过是些烛酒药材等物。随后带着应笑乘马而行,途间歇宿不必细表,来至开封府城,先去拜会包大人与公孙先生,当晚便歇宿在衙门里。

次日天明,方泽芹换了身洁净袍服,也让应笑穿上崭新的对襟花绣道衣,顶髻束上镶珠宝鸾绣带,横插了枝松虬碧翠钗子,活似个粉雕玉琢的小仙童。

方泽芹瞧了许久,越瞧越觉玲珑可爱,心中暗自欢喜,还带三分得意,便领着小徒弟出了客院,与包大人同往王府贺寿。来至府前长街,见人马如潮,尽是挑担送礼的,你挨过来,我挨过去,各各拥挤不开。

三人下马步行,走上台阶,寻了个接待的府卫报上名号,一发被迎至内院。话说这寿宴总分五处铺排,宗室内亲在大殿,文臣武将各居左右,嫔妃命妇在华阴楼,各方名士则小聚花园。

方泽芹先领应笑去拜见东平王,少不得说些讨吉祥的话头,也不往官员里凑堆,自去小花园安了个座,这园中多是些恬淡寡欲的清儒,也有山隐居士,此来只为酬谢东平王礼遇之恩,各各烹茶对诗,悠哉自得,不似群臣人捧人高的哄闹场面。

方泽芹拣了树荫下的一张空桌,与应笑对面而坐,便有仆从前来铺上茶果细点。应笑撩袖斟茶,剥了小半碟细果,连茶盏带小碟托到师父面前,微微屈膝道:“徒儿给师父献茶。”

方泽芹忙将手捧过,等不及地喝了一口,吃了两只果子,只啧啧叫好,应笑抿嘴一笑,也不回去,就挨在师父身边坐下,眼见不远处有两个老先生正在对弈,便问道:“师父会下棋吗?”

方泽芹道:“略有所通。”

应笑道:“可能教教徒儿?”

方泽芹笑道:“在这案上搏戏之中,为师最精的莫过于钱戏与打马,应笑可要学?学成之后,闲时也可陪为师杀两局。”

应笑听得新奇,便道:“掷钱徒儿瞧过了,那便学打马。”

于是要来一副打马棋具,应笑看时,只见在一条长案上放着一尺长半尺宽的棋盘,上有马头形的黑白棋子各十五枚,玉石骺子两枚,六面分刻一至六点。

方泽芹让应笑坐在棋台前,自站在她身后指点,这打马戏并不难懂,应笑一学便会,于是设五局三胜,与师父对搏。方泽芹亦不相让,与这初学的小徒弟盘旋一阵,终究要赢她。应笑虽败,但每受师父点拨,倒是受益匪浅,三盘下来已摸出些门道。

正玩得兴起,忽门下进来个轻纱罗裙的明艳少女,径往这处走来,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永庆郡主赵文意,她在殿上没找着方泽芹,便料定是来了这清幽的小花园。

方泽芹见了郡主,起身作揖,应笑识得这便是那日与师父并肩而行的女子,也随之站起,躬身行礼道:“应笑见过郡主。”

文意笑道:“何必这般多礼,虽说没几日,好歹你我同门修习过,我比你年岁长,你叫我师姐,我还叫你小师妹。”

应笑轻道“不敢”,文意却不再瞧她,往台前站定,只管品鉴棋盘上的局势,这郡主亦是个案上搏戏的高手,一见棋局便知这好师父正带着徒弟摸索入门,盘面多有迂回之势,可见是个行家,便想与他搏一搏技艺,也不故作矜持,自往应笑身边一坐,说道:“先生,不妨与我再来对一局。”

应笑只得起身退至一旁,也不便再坐下,便站在师父身侧。方泽芹推辞不过,只得对起局来,高手过招自是精彩,引得左右都来围观。

应笑见方泽芹与郡主是强将遇上霸王,杀得正欢,不觉自感无趣,便对方泽芹道:“师父,徒儿想去园外走走。”

方泽芹见天色尚早,也知她好静,便道:“在门前转转便好,别走远了。”

应笑点点头,见郡主专心于棋局,也就不打搅她,转身从西门下出去。应笑走后,方泽芹心有旁骛,便想早些把这郡主打发走,每盘都自寻死路,郡主只道他碍于身份不敢通赢,也觉得无甚意思,便草草收了局。

方泽芹起身拱手道:“方某先请告退,郡主自便。”话未说完,目光已自往院外飘去。

文意见他魂不守舍,心里便起了疑,说道:“先生可是要找小师妹?我与你一同去。”

方泽芹却没听到她说话,已自离了座,径往门外疾步而行,文意忙提裙追在后面,见方泽芹恍若不知,出了门后只朝两边张望,神色惶急,倒似丢了孩子的母亲,不由暗自惊奇:听闻小师妹是先生一手拉扯大的,看来倒是不假,只是她并非孩童,纵使迷了路,还不会找人问么?这先生为何急得丢了魂似的?且先跟着他去瞧瞧。

话说应笑出了花园,信步而行,沿途赏景,不知不觉走到一片花湖前,便立在柳树下望起了呆,忽然肩上被人轻拍一下,她当是师父找来了,心下欢喜,回头看时,却见了南向天穿着武官袍服站在身后,不觉微微失望,倒也有些惊喜,恬然一笑道:“你也来了?”

向天把应笑从头至尾瞧了个遍,说道:“我代方渭帅送礼而来,在殿上见到包大人,听闻你与先生已到,便循着找来了。”

应笑见他左边面颊上多了道狰狞的伤疤,不免忧心,问道:“你这脸是怎弄的?”

向天摸了摸伤疤,不甚在意地笑道:“被枪尖挑出来的,阵伤罢了。”言语之间倒有些自得之意,又问,“先生何在?”

应笑低了头道:“师父正与郡主打马对弈,我也不懂的,看着觉得无趣,便出来走走。”说着登上石桥,扶栏而望。

向天站在她身侧,顺着目光看过去,见桥下一丛红莲怒放,便问道:“应笑可是喜爱这些红红白白的小花?”

应笑道:“莲乃花中君子,万窍玲珑,自是无人不爱。”

向天道:“既是喜爱,我去给你摘来。”说着便将袍子掖起,绕去湖边,踩着水中浮石折下两片圆叶与一朵盛开的莲花,复至桥上,只见皂靴尽湿,裤子沾水,他也不管,把莲叶与莲花往应笑身前一送,说道:“都道香花赠美人,我这虽是借花献佛,好歹香花一朵,与你可还相配?”

南向天已年过二十,成日忙于边务,无心男女之事,他虽对应笑有意,却觉好男儿当先立稳脚跟再谈成家,那时苦于官职卑微,又无建树,自不便开口讨人家的宝贝徒弟。如今他屡有边功、官居四品,也就再无顾虑,又因爷娘俩催逼得紧,便打算对应笑吐露心迹。

应笑却不明他的话外玄音,接过莲花轻闻了闻,笑盈盈地道:“向天,你什么时候学会拐弯抹角的夸人了?在王府里乱折花,若是被人瞧见可不好。”

向天笑道:“东平王宽怀大度,定然不会为一朵小花难为我,只要你喜欢,莫说这王府的一片湖,便是长在火海油锅里,我也给你摘来。”

应笑当作戏言,并不搭话,只是笑。向天见她姿容恬静,不觉心头一荡,脱口便问:“应笑,你年已及笄,先生可还给你找了人家?”

应笑一愣,随即摇头,向天又问:“那你可有相许的知心人?”

应笑仍是摇头,向天不胜欢喜,便执起她的手,微微而笑,柔声道:“圣上念我平边有功,又多得方渭帅保举,近来升了永宁军观察留后,赐有府宅一座,也算家业小成,想我时常在外奔忙,正少个内眷打理家宅,你既无相许之人,不如与我做个良伴。”

应笑何曾料到向天是这般心思,听他一说不免诧异莫名,也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怔然站了半天,见向天十分殷切,眼中饱含期盼,只觉如鲠在喉,心里一阵阵发急,便想着要找师父,转目之间,却见方泽芹与郡主一前一后,自那头缓缓走来,一个俊雅从容,一个明艳动人,站在一处极是登对,可不正是天成的佳偶?

应笑见此光景不觉心中发酸,别开脸去,只对向天道:“婚嫁大事当由父母作主,应笑没爹娘,只有个师父,你怎不去问过他的心意?”

向天笑道:“我正要找先生说这件事,谁想倒先遇上你了。”

正说话时,方泽芹已走上桥头,向天忙迎上前一揖,恭敬道:“学生见过先生。”

方泽芹还了一礼,面上却无笑容,只垂眼望向应笑手中的莲花,问道:“向天,你与应笑在此作甚?”

向天只道是熟透了的人,亦不避讳,也不循着那套繁文缛节,坦而直言:“我这大老粗也不懂甚规矩,只道家业已成便当娶妻,我与应笑自小相识,彼此熟悉,而今她尚未婚配,学生也未定亲,便想结个长久姻缘,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应笑原是让他避着人私下开口,哪儿料到话说得这般没遮没掩,当下挣得满脸通红,只把头低了看桥下。

赵文意悄立一旁观望,心里暗自乐道:这是哪里来的楞二爷,提亲这头等大事也不避着姑娘家,竟当成是家常话来拉扯,岂不有失慎重?我若是先生,见了他这股冒失劲儿,断是不敢许的。

方泽芹却道:“你可有问过应笑?”

向天道:“她只说婚嫁大事当由父母作主,叫我先问过先生的意思。”

方泽芹沉吟许久,说道:“这事还需你情我愿,我这做师父的也不便自专,若是应笑情愿,方某自是…自是……”说到此处心里发涩,这后面的话是无论如何也吐不出来。

应笑听得前句,那后半句还需明说么?自是又要把她往外推,心中好生气闷,思忖道:我分明说了不愿嫁人,师父自是晓得的,如何还要问?好啊,他面上对我千依百顺,心里怕是烦得很,若不然,怎的总觑着些空子就要送我出门?

这么一想实是难受至极,鼻子发酸,泪下两行,恨不得就允了向天,可转念再想:我虽喜欢向天,却不是女子对男子的喜欢,倘若贸然允下,不是成心要骗他?

于是将莲花莲叶俱都还回向天手上,抹泪说道:“对不住,向天,我早便决意今生谁也不嫁,只愿出家修道,你我朋友一场,话若由我说穿,岂不叫你难堪?师父分明晓得应笑的心意,本指望他会替我婉言相告,谁想却佯作不知,我实不愿牵累你,不能说着昧良心的话讨你欢喜,你去寻别家好姑娘吧,找我是不成的。”

说着转身便往桥下跑去,南向天与方泽芹俱都愣在当场,待回过神来时,应笑已没了踪影。南向天还不知就里,向方泽芹问道:“她这是何故?好好儿的花姑娘不当,偏要去出家,莫不是见春花当了尼姑,她便非要当个道姑来凑成双?”

方泽芹望着桥头发呆,好似头顶飘三魂、脚底荡七魄,谁说的话也听不见了,心中纷乱如麻,只不由自主往应笑离开的方向走去。

南向天正待跟随,赵文意却往他身前一挡,拉长了脸冷声问道:“你是哪家府上的?如此没规矩!见了本宫也不行礼?”





☆、王府03

南向天这才留意到还有个外人在,愣了愣,问道:“你是谁?”

赵文意缓下脸色,挑眉笑道:“你站在我家的地头上,还问我是谁?”

南向天心忧应笑,无暇顾它,只道:“这姑娘,我有要事,得罪之处还望多包涵。”便要绕开她追过去。

赵文意又横出一步将他拦住,说道:“本宫乃是东平王之女永庆郡主,你姓甚名谁,是哪里官员?”

南向天一愣,忙作揖道:“下官南向天见过永庆郡主。”

赵文意笑道:“原来是南观察,常听姚将军提起你,真是久仰大名。”

南向天心焦如焚,踮着脚往郡主身后望去,说道:“下官有要事待办,不想冒犯了郡主,这便告退。”

赵文意道:“你的要事可不就是要去找小师妹?”

南向天却不知她指的小师妹是谁,赵文意心里暗骂:真是个楞爷。

便道:“本宫曾投在先生门下学习医术,先生的徒弟自然是我的师妹,你还是歇着吧,莫去自寻烦恼,小师妹对你无心,你若再缠搅,岂不是叫她为难?”

南向天正色道:“应笑与我自小相识,是我的救命恩人,纵是不谈儿女私情,朋友情谊还在,如今她好端端要去出家,我怎能袖手旁观?定然要去劝她一劝,想她才多大年岁?这时遇不上知心的,难保往后能碰上,如何恁的看不开?”

赵文意心想:这楞爷倒是个爽快直性的人,虽是莽撞,却也干脆利落,还是个热心肠,莫怪乎姚将军与包大人如此提携他,只是这男子也忒呆了些,瞧那师徒二人的神情还瞧不出端倪来么?

这郡主到底是姑娘家的玲珑心,起先因情窦初开,见了门主仪表不凡、颇有名士之风,自是心生仰慕,那却只能远远观望,光这么看着是君子无暇,几番交谈下来却有些不如意,只因那先生礼数顾得太周全,待人却是极其疏淡,不似在医圣门时那为人师表的光景。

赵文意是个活泼性子,好动爱玩,二人对座吃茶,那先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这边说着话,那边魂却不知去了哪里,总是放着姑娘家滔滔不绝,他先生只低头看盏,好似茶盏子上长出金豆子银豆子来了,从不把目光放在人脸上。如此这般,文意与他共处时便觉无趣,一想日后若要天天对着那张淡而无味的脸面,不免兴致大减,遂冷了初时的情意。

便如先前博弈之时,本是杀得难分难解,可见先生技艺之精,谁想小徒弟一走,把他的魂也给勾去了,往后便敷衍了事,一手下着棋子,目光却不在棋盘上,总是往西门外游离。

赵文意落在眼里,心内自思:我看这先生对小师妹挂心得不寻常,莫非他不思娶妻的根源在自家徒儿身上?

那时还存疑,见了应笑的举动之后,料想这师徒之间已然暗生情愫,再看师父失魂落魄的茫然神态,便晓得还有层窗棚纸没捅破,都各自畏首畏尾,梗在葫芦腰子里了。

这郡主虽觉惋惜,毕竟没投下多少感情,已自收了心,见南向天还无所知觉,便有意点他一点:“南大人,你想医圣门乃从属于归云道派,本是个道观,如今先生接掌门主之位,也算半个道士,小师妹不想嫁人只愿出家,可不正是为了留下来孝敬她师父?先生至今未娶,不也是成心想受徒弟的孝敬?你说,这不是黄盖周瑜愿打愿挨的事儿?何需旁人操心?”

南向天经此一说,犹如醍醐灌顶,骇然变色道:“应笑是先生带大的,他二人不仅是师徒,更情同父女,若真如你所言,岂不是乱了伦常?”

文意暗自思忖:看那先生裹足不前的模样,怕是与你这楞二爷有同等想法呢。

她也不多言,见南向天仍傻愣愣地原地发杵,显出些失落的情态,心觉可怜,便道:“姚将军在后殿,前头见着时正念叨你,何不与我同去见个礼?”

南向天道:“你且在此等我片刻。”

文意正待问何事,却见他跑去湖边,将莲花莲叶洒在水里,扑在老树干上哭了一场,回来时已是精神抖擞、满面畅然。文意好生惊奇,心道:哪有这等将喜怒哀乐尽摆在一张脸上的男子,这楞爷实是好玩。

见他两眼通红,脸颊上还带着泪痕,便从袖里抽出帕子递上,笑道:“大人,把泪擦擦干,见了姚将军,千万莫说是我欺侮了你。”

南向天面色一红,接过帕子胡乱擦了两下,伸手还回去,文意却不接,说道:“这帕子上沾了灰,我不要了,你洗洗自个儿用吧。”

南向天自是不会用姑娘家的花帕,也不便当着郡主的面弃了,他见绣帕柔软精细,倒还真觉扔了可惜,便往怀里揣好,拱手道:“多谢郡主赏赐。”

文意瞪圆了双眼,心下暗暗好笑,想道:这楞爷果然呆头愣脑,我实是笑他面上脏污,他倒当成甚么赏赐,也罢,随他乐意吧。

当下多瞟了向天两眼,二人一前一后,自往林荫道上走去。
!!!
且说应笑负气跑开,沿路而行,不知走了多久,见前方叶影间掩着一带粉墙,似是所院落,往前走不出多远,惊见一片彩云也似的花圃,犹如锦绣铺成,满地芳菲嫣然如霞。

应笑看得目眩眼花,不觉走进花丛中,拣了块草皮席地而坐,看着满目花景,回想起当年被师父带着去洛阳游玩的往事,那时年小不知愁,总被师父抱在怀里、扛在肩上,往日光景还历历在目,却只能这般空想,再也回不去那时了。

应笑想想伤心,禁不住低声抽泣,暗恨光阴流逝太快,欢乐总是一晃而过,越是长大越添了许多愁苦,正伤怀时,忽听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谁家丫头这般好心,跑来我这花田里浇水?”

应笑回头看时,就见有个嬷嬷扶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母从院里走出来,应笑忙站起身,弯腰致歉。老母迎上来,侧头端量,说道:“先抬起头来。”

应笑依言抬头,老母瞧了她许久,问道:“你叫什么名?家住哪处?”

应笑想这老母住在王府里,当是一位家主,不敢怠慢,恭顺回道:“回老太太,我叫柳应笑,是龙江府人,原住在基山脚下,随师父前来贺寿。”

老母略略颔首,伸手将她面颊上的泪珠轻拂去,笑问:“娃娃,你为何在此落泪?”

应笑见老母面容慈祥,目光甚是温柔,心内竟自涌起一股暖意,说道:“我在此看花,想着光阴荏苒,花谢来年开,人去不复还,便觉难受了起来。”

老母望了她良久,忽而笑道:“你这娃娃才多大年岁?竟这般多愁善感,正当花开之际,愁甚么花谢人去。”便牵着手往院中花亭小坐,吩咐侍女铺下茶果点心。

应笑哪能吃得进去?只捧着茶盏浅啜两口。老母问道:“方才你说随师父来此,你师父又是何人?”

应笑道:“师父姓方名泽芹,被封了甚么官,我却不太清楚。”

老母笑道:“原来是方渭帅家的公子,我听过你师徒二人的事,那师父是医门之主,你这徒弟想必也相当了得,老身近来身体微恙,找了大夫,开了些药,却是不见多好,你来给我看看。

应笑听老母说话时声音略微沙哑,带着些痰音,便问:“老太太是个甚么症候?”

老母道:“腿脚酸痛,弯曲时尤为不便。”

应笑坐在老母身前诊脉,再看面相,见眼睛发红,下唇起了些皮子,便问:“老太太可是觉着口干舌燥,胸膈不畅?”

老母道:“确是有些胸闷,夜间身上发痒,似有虫爬。”

应笑又问:“可是小便短赤?”

老母一愣,隔了会儿才道:“确是如此。”

应笑便要开方,老母吩咐摆上笔墨纸砚,应笑开了一剂地黄汤,再加山栀子与柴胡两味药为辅。

老母有意试她学问,便问:“这方子可有甚么说法?”

应笑回道:“老太太身痛是筋脉拘挛,筋脉需以血养,目赤乃是肝血不足,如此一来肝火便重,口干有痰是体内津液不足,夜间起病则是阴虚,是以要用上滋阴补血的地黄汤,再用清虚热肝火的山栀子与柴胡为辅药,一面补血,一面平肝,三日便能好了。”

老母见她言语明晰,说得头头是道,不由满心欢喜,立时吩咐按方抓药,屏退左右,单与应笑叙起话来。

应笑久未与人谈心,这时见老太太慈眉善目、气度从容,便觉莫名可亲,如同遇上了亲家人,便将过往经历细细道来。老母听得目中含泪,执起应笑的手拍了又拍,叹道:“苦了我这女娃娃了。”

应笑道:“多得师父照应,应笑才能有今日光景。”想起方泽芹,她自黯然伤神,却不知这一番女儿情态尽落在老母眼里。

老母不住地看去,听她说得那些话,十句里倒有八九句离不开师父,心下便有了知觉,探问道:“适才见你在园中落泪,可是与你那师父相干?你不要瞒我,好好儿说个明白。”

应笑撅嘴道:“师父好不利索,明知徒儿想孝敬他一世,却总盘算着要将我嫁人。”于是将之前发生的事俱都吐露出来,说完之后便觉心气畅通。

老母道:“这也怪不得你师父,到了这年岁,哪家长辈不急着给自家孩子找一门好亲事?”

应笑轻声嘟哝:“我却不愿他把我当孩子看呢。”

老母笑道:“你不也把自个儿当孩子看?说的都是些孩子话,瞧瞧你小不隆冬,无一处不像个娃娃,叫旁人如何能不将你看小,若想令师父另眼相待,还需端正自身行止,做出个姑娘家的模样来。”

于是领应笑进了寝室,叫嬷嬷找来几件衫裙,一件件比过,挑了件合身的,老太太亲手为应笑换上,见她胸前挂着朱结锁与香囊,便问道:“你只有这两件随身物?不似是家传的宝贝。”

应笑道:“还有块半面的太极盘,说是祖父留下的,我与姐姐交情深厚,她送了我朱结锁,我便将太极盘给了她,都是一家亲,不分彼此。”

老母已知春花的遭际,默默留意在心,换上衫裙后瞧了瞧,真个是芙蓉出水,愈发惹人怜爱,把个老太太喜得眉开眼笑,向那嬷嬷问道:“你看如何?”

嬷嬷举目端量,掩唇轻笑,说道:“极是好看,这衣衫是娘娘还住在湖州时穿过的,奴婢一直好好存着,如今穿在小姐身上,却颇得您老当年的风范。”

老母叹道:“我这才是人老一去不复还,像她这般大岁数时,哪里晓得愁?”

嬷嬷一笑,又道:“人和衣衫倒是相衬了,唯独这头发有些不妥。”便将应笑按在凳上精心打理,梳了个双挂髻,仍将虬枝翠钗横插于顶髻之前,鬓边簪上鹅黄小花,不施脂粉,只在眼角贴了两点晶花儿饰面。

这处刚然打理好,门外侍女传报,说院外有个叫方泽芹的先生求见。应笑听了师父的名,心里一动,便站起身来要往外走。

老母拉住她,说道:“你且歇着,待我去会会他。”便留了嬷嬷在房里相陪,自出门而去。




☆、王府04

单说方泽芹寻不着徒弟,正自心焦,却见前方好一片嫣然花景,丛花争艳,团簇着一座宫院,牌头写有“怡宁院”三个大字,探问之下方知应笑被接进院内,只得求见主人家,却不知何人会居住在这幽静之所,侍从只说不知,想是有心避讳,便由他入内通传。

不一时出来,将方泽芹引至厅上,见帘栊后坐着个富贵老母,再看服色,不由吃了一惊,上前拂袍跪倒,秉正参拜。

你道这老母是谁?正是本朝太后刘娘娘,这怡宁院乃是她的养静之所,既是养静,自不愿被人知晓,满院侍从丫鬟无不缄口。太后此时整装肃容,高坐太师椅上,将方泽芹细细打量一番,抬手道:“卿家平身,不必多礼。”

方泽芹起身恭立,太后故作不知,问道:“卿家到此所为何事?”

方泽芹道:“不瞒娘娘,臣是为寻小徒而来,听闻她在院内,可否请出一见,我自带她离开,不敢叨扰娘娘清闲。”

太后见他言语干脆,行止间不卑不亢,颇有气度,心内倒奇了:这男子分明是果决凌厉之辈,若是不然,如何能持掌医门,怎的听应笑所言,倒成了个不利索的柔性男子?

便想试他一试,说道:“你那小徒弟在哀家花园里暗自垂泪,这会儿正拧着性子,怕是不愿出来会面。”

方泽芹眉心微蹙,仍是道:“还请娘娘让我见她,我师徒之间自能处得圆融,想她亦是孩子心性,一时的情绪而已。”

太后暗自寻思道:这先生倒是大胆,面上恭顺,话里却是在暗指我不该管他家闲事,看这师父对徒弟巴得甚紧,岂会心心念念要送她出嫁?

沉吟片刻,问道:“你可知你家小徒弟并非姓柳,而是姓陈?”

方泽芹道:“回娘娘,臣也是后来才知晓,听闻钱塘县有户周姓人家,院君陈氏与应笑的娘亲柳元春乃是同胞姊妹。”

太后又问:“你可曾看过应笑身上那面太极盘?”

方泽芹道:“确曾见过,据说是陈家家传之物。”

太后笑道:“那面太极盘正是哀家赐给陈遇陈太医的镇宅物,想来那陈氏与柳元春均是陈遇的女儿。”

方泽芹闻听微微一愣,那陈遇又名陈清志,乃是本朝第一位翰林院使,三朝医药方书皆由他参与编修,方泽芹身为医者,岂会不知?据闻先帝卒年,陈遇因受新旧党争所牵累,被外放至颍州,后自请辞去官职,带着一家老小迁徙到偏远之地,自此销声匿迹,不想应笑竟是陈遇的后人,莫怪乎柳元春精通药理,原是出身医家。

正自思考时,又听太后道:“陈太医对哀家有救命之恩,如今见了他的小孙儿便觉投缘,还想多留在身边陪几日,你自去你的,哀家会好好照应她。”

方泽芹道:“娘娘有所不知,小徒生来便带着个气虚之证,前段时日大病一场,还未调养周全,需得我随在身边照应。”

太后道:“你家小徒弟自是个好大夫,该吃甚么药还不明白么?这府里多的是细贵药材,应有尽有,你若不放心,便开下药方,哀家自会差人去按方抓药,怎也不会亏待了你的徒弟。”

方泽芹只道“不敢”,又说:“那还请娘娘让我见她一面,有些话需当面嘱咐。”

太后便让人引他去东角院的茶房,进门看时,却见应笑早已端坐桌前,一改原先的道童装扮,穿上轻纱罗裙、白底红蝶纹的衫子,静静坐在椅上,似是真又似画。她见了师父,忙起身作揖,还似往常般恭敬道:“徒儿见过师父。”

方泽芹上前扶起,竟有些不敢看她,只道:“应笑,你让为师好找。”

应笑低了头道:“是徒儿任性,师父莫见怪,下回再不敢了。”便请师父上座,斟了盏茶捧托上前,小声说,“师父,徒儿给您赔罪。”

方泽芹接下茶盏轻啜一口,随手搁在案上,说道:“为师并不怪你,是我的过失,叫你受气了,向天那处我自会去说明,日后便让你陪在为师身边,可好?”

应笑却不言语,站在他面前把指头扭成个玉疙瘩,想是对这回答不甚满意。方泽芹把她的手轻轻拉开,握住拍了拍,问道:“你可知这院主人是谁?”

应笑道:“嬷嬷称呼娘娘,想是府里的老夫人。”

方泽芹道:“应笑,那老夫人乃是皇母太后,是这天□份最尊贵的夫人。”

应笑只把太后当作亲切的长辈相看,对她是甚么身份并不在意,便直言道:“我晓得她对我好便成了,是谁的娘亲有何分别么?”

她道这茶房里只有他们师徒二人,岂知嬷嬷正躲在屏后窥伺,这嬷嬷是太后从娘家带进宫的贴心人,听应笑一说,心知这女娃品行端正,自是欢喜倍常。方泽芹却早便留意到屏后的声息,他不知太后有何意图,是以言语之间多有顾忌。

方泽芹与应笑闲谈几句,见她似消了气,便小心翼翼地问道:“应笑,娘娘有意留你陪她多盘桓数日,你意下如何?”

应笑微愣,正要说话,却又听他急匆匆地开口:“为师不愿与你分开,你若是想随我回去,娘娘那边我自会去对她言明。”

应笑垂下眼,沉默了会儿,盈盈一笑,说道:“徒儿也喜欢娘娘,我没有见过祖母,若祖母还在,想必便是娘娘那般模样,徒儿要留下来与娘娘作陪,师父不必挂心,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