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声大师-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前评书界最火的评书演员恐怕也就是杜岳峰了,评书界的前辈都对杜岳峰抱以厚望,都认为他将来定然能成长为评书一门的中流砥柱。古老师更是悉心培养杜岳峰,已经准备好让自己的爱徒来接自己的班了。
古老师心里对自己徒弟是满意无比的,但是嘴上还是非常客气:“小杜在北京这一带还算可以,可今天的牡丹奖却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说书高手啊,中国这么大,到处都是卧虎藏龙,这里面定然也是有比小杜更厉害的年轻人,小杜这点本事放在全国就不算什么了。”
白阔山淡淡瞥了古老师一眼,老于世故的他一眼就瞧出来古老师心中所想了,但是实事求的说小杜的评书确实很不错,已经不弱于老一辈人了,更是被同行推崇是年轻一辈的第一人。
“可是那个小伙子会来吗?他可是那个人的传人啊。”白阔山目光幽幽,眼中浮现出一个庞大身影。(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六章 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张阔如已经离开艺坛数十年了,现在年纪大了就更加不愿意再与评书行内的人多接触了,艺人行就是是非圈名利场,张阔如看的多了,也看的累了。
他是很少和同行联系,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联系,他曾经的一些好友还是知道他的下落的,也经常会一起喝茶聊天。
白阔山老爷子就是如此,他和张阔如是师兄弟,两人关系非常不错。张阔如为了给何向东铺路,也把他带给这些评书前辈们看过,前辈们对这个年轻人的影响还是非常不错的。
年轻轻轻就能把评书说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很了不得了,白阔山上一次见何向东还是在去年的夏天,算起来已经半年多没见着人了。
那时候张阔如的那个徒弟的水平就已经跟杜岳峰差不多了,可那孩子只有二十多岁啊,杜岳峰都三十好几了,那可真是个惊才绝艳的年轻人,假以时日他的评书功夫肯定不在其师之下,也不知道这孩子今天来参加比试没有?
白阔山往四处看了看,现在进场的人挺杂的,他也找不出那个熟悉的身影,自嘲一笑,也不管那么多了,该来的自然是会来的,今天没有明后天肯定也是有的。
说书的时间比较长,一天肯定是弄不完的,所以评书比赛批了三天的时间。
说书的后台就很简单了,反正都是一个人来的东西,也不需要多少道具,稍微化一下妆就好了。
今天表演的演员也不多,就十一个人,所以后台的化妆师也很空,比给那帮说相声的化妆轻松多了。
以前在艺人行内有一句玩笑话,叫做去说书的都是没有朋友的人,你但凡能有一个朋友,那你也说相声去了啊。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
后台演员们也分成了三拨人,一拨就是何向东和傅盛,这两人坐在一起聊闲天。还有一拨人围在了一起,坐在最中间的那个人就是杜岳峰。
杜岳峰是评书一门的当红小生,现在已经是很有名气的评书艺人了,何向东也在广播里面听过他的评书,说的确实很不错。
至于众星捧月那群人的废话何向东就没有多少心思听了,无非都是恭维的话语罢了。
杜岳峰端坐当中,说话虽然还是很客气,但是脸上的淡淡傲然之意还是很明显的。
何向东看了他几眼也就没有多关注了,他的注意力放在最后一拨人身上,这两个人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带着一副竹板。
何向东眉头一挑,这两人是说竹板书的啊,现在竹板书都快失传了,没想到因为牡丹奖评选倒是炸出来两人。
瞧着两人的架势好像挺专业的,说书一般都是一个人说就好了,但是唱竹板书却往往是两个人,一个人在前面说书,另外一个人在后面给他打着板子,这叫板师。
因为在说书的时候,演员并不只是单靠一张嘴就可以的,他也会涉及到一些肢体动作的,所以自己又打板又说书就不方便了。
这两位唱竹板书的演员就是来自南京的江海和马红军师徒,他们最终还是决定来参加比试了,杀进了初试现在来复试了。
马红军道:“小海啊,等会儿你就在前面好好说,师父在后面给你当板师。”
江海还是有点迟疑:“师父,可咱这都到复试了,要不还是我来打板吧,我说书的水平很一般啊,还是您来吧,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咱们能不能进决赛了。”
马红军温和一笑:“竹板书现在也没多少人会了,也没多少人愿意学了,师父年纪大了,以后传承竹板书的任务肯定还是要交在你手上的,所以你肯定是要站在台前的,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要站出来的肯定是你,也只有是你。”
“嗯。”江海重重点点头。
何向东在一旁听得很不是滋味,每每看到这种快要灭绝的曲艺艰难传承的时候他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可是他势单力薄没钱没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只能眼睁睁看着。
现在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拯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曲艺的政策,也有很多人在做这件事情,可惜都收效甚微。
其实现在濒临失传的曲种都是掌握在一两个人手上,那些人基本都是江湖艺人,身上江湖气很重。而做这件拯救事情的都是现代化的官老爷,人家不懂曲艺行的事情,更不懂江湖艺人的规矩和想法。让外行人来做这种事情只能是扯淡了。
何向东也有想过如果是自己来做这件事,会做的怎么样,事实上他和师父已经做了几十年了收集整理快失传的传统相声的事情了。
他们也想拯救其他濒临失传的曲种,可惜做这件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的何向东不具备上述三项任何一项,他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普通小艺人,连牵这个头都牵不起来。
“唉……”何向东深深一叹。
工作人员也来叫人了:“第一组,快板书,江海、马红军。跟我走,要上台演出了。”
“好。”江海答应了一声,就和师父带着竹板跟着工作人员出去了。
经过何向东身边的适合,何向东看着两人郑重抱拳道:“辛苦。”
身边的傅盛同样抱拳道:“辛苦。”
马红军和江海两人停了下来,江海微微有些错愕,这两人说的话好奇怪啊,不是应该说预祝马到功成之类的话嘛,辛苦是什么鬼。
马红军眸光微动,他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那时候就已经没有江湖了,但是他师父却是个老江湖,和他说过很多江湖规矩,他都快要忘了,没想到这里突然冒出来两位江湖人来。
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马红军也抱拳道:“辛苦,咱们都是老合,以后多来往。”
听到这句话,何向东和傅盛脸上笑容更甚,马红军说的这句话就是江湖艺人最常用的打招唿用语。
江海和杜岳峰那一帮人都看的莫名其妙的,什么鬼啊。
何向东伸手道:“请。”
傅盛同样如此。
马红军仰头一笑,便大步往外走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七章 江海的竹板书
今天剧场观众来的不多,就一百来人而已,白天人还是少一些的,又是工作日,就算是赠票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评审团就坐在第一排,离舞台最近,舞台上摆着一张小方桌,上面铺着紫红色的绒布,折扇醒木手绢按照老规矩摆放,桌子后面就是一张高高的椅子,立式的话筒架于其上。
江海和马红军从上场门那里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观众席上响了疑惑的声音,说书从来都是一个人说的,这儿怎么还出来两人了?
白阔山老爷子看看台上两人,扭头问身边的古老师:“这两人就是唱竹板书的?”
古老师笑道:“对,就是他们,您给掌掌眼。”
白阔山老爷子眼中也露出了期待的神彩。
竹板书也是说书的一种,和评书门一样是使短家伙的,竹板书的短家伙就是快板,评书的短家伙是醒木。
严格说起来竹板书也可以归类到快板里面,去参加快板比赛也并无不可,但是要跑过来说书的话,其实也是可以的。
江海没有坐在椅子上,他把椅子搬到自己身后一侧,然后把桌子前面的立式话筒拿出来,放在舞台上的空地。
马红军手上拿着板,师徒两人对着观众深鞠一躬,马红军在后面的椅子上坐好,江海站在话筒之前,深深吐着气来平复着自己的心情。
台上观众在看着他,评书界的大腕儿们也在看着他,江海是老演员了,在小品舞台上活跃很多年了,比今天更大的场面他也见的多了,但没想到的是他现在却是前所未有的紧张。
白阔山在台下一看,眉头微皱,说书人以前是被观众尊称为说书先生的,先生上台了怎么可以紧张,这副汗都要流下来的样子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先生?
马红军看看自己的徒弟,他知道自己徒弟的压力很大,但这种压力他没有办法帮他分担,只能靠他自己扛过去。
江海看着台上坐着的观众和评书大腕儿们,他心脏突突突地跳,这一刻他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当年的情景,那时候他还小还在曲艺团学艺,本来是学的是相声,可是他在很偶然间看到一个老师在练习竹板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都说小孩的喜好都是三分钟热度,可那时候的江海却像疯了一样喜欢上了竹板书,他连自己的相声课都不去上了,非要缠着那位师傅学竹板书,后来还拜在他的门下,成为了竹板书的传人。
可惜竹板书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没落了,已经没人听了,舞台上更是没有了竹板书的身影。
自己的喜欢和热爱的东西却无法给自己一口饭吃,江海的心里是很悲凉的,无奈选择了去说相声,可是竹板书的功夫他却一直没有放下。
后来相声也不景气了,也不好吃饭了,江海又选择改行去演小品了,相声的基本功他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可是竹板书却一直没有放下。
江海缓缓闭上了眼:“为了吃饭,我放弃了竹板书,为了吃饭,我又放弃了相声,我这一生都在向现实妥协,向饭碗妥协。可这一次,我想为我的梦想搏斗一次,哪怕……只有一次。”
江海勐然再睁开眼,眼中充满了决绝之色,眼中燃烧着狂热的神彩,那种只有那种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少年人眼中才会有的神彩。
台下白阔山老爷子眸子骤然一亮,他发现台上那个紧张的小伙子变得不一样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了。
“有点意思。”白阔山老爷子嘴角噙着笑意。
江海扭过头对师父点点头,示意自己可以了。
马红军看到自己徒弟的状态,顿时心里就安定了,他双手熟练地一抖,竹板声响起。
带到板眼合适之时,江海张嘴便唱道:“慢打毛竹,书又归了本正,打起我的竹板儿,书归正风。接下去,唱的本是半部残书前后七国段,还有这两三段,没有把它交待清。”
“哪里丢来,哪里找,我是哪里接着把它唱,哪里头忘了,我就把它说来你们各位接着听,奉敬在坐的众明公,因为热闹更好听……”
江海的嗓音非常清亮,配上快板明快的节奏,唱出来的书非常有味道,这高亢的一嗓子出来,全场观众眼睛瞬间就是一亮。
来听评书比赛的基本都是常听评书的老观众了,不过他们可没见过这种形式的,现在一听觉得非常新鲜和有意思。
不仅可以听到他说的评书故事,还能欣赏到板声伴唱,还真的是一举多得啊。
竹板书刚开始表演就把观众给吸引住了。
评审团的各位大腕儿们纷纷点头,这人不错。
白阔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意,一看这就是个有功夫的人。
古老师深深看了台上两人一眼,侧过头问白阔山:“老爷子,您看这两人如何?”
白阔山看着台上,笑着说道:“功夫不错,很深厚。”
古老师点点头,他看着台上的江海,他也挺满意这人的演出的,但是心里也暗自拿江海和自己徒弟比较了一下,发现还是自己徒弟更胜一筹。
古老师心中安定了,看着江海的眼神也全都是赞赏之意。
竹板书唱完之后,江海收尾一顿,师徒两人站起来齐齐对着观众一个鞠躬。
好……”观众席上掀起了热烈的掌声。
评审团的许多大腕儿也纷纷献上了掌声,这段演出值得他们鼓掌。
江海和马红军相视一笑,再次给观众鞠了一个躬,观众掌声更甚。两人是在观众的热烈的叫好声中下场的。
江海突然有点想哭的冲动:“竹板书能有这么多掌声,值了。”
江海扭头看师父,却发现自己师父眼睛也是通红一片。
……
主持人报幕:“接下来请您欣赏评书《龙图公案》,表演者:杜岳峰。”
报幕结束,杜岳峰迈着步子一出场,全场观众就响起了无比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这里有一多半人都是冲着杜岳峰来的。
江海师徒卖力气表演了半天还没有杜岳峰一个简单出场来的掌声多,这就是现在评书界的当红小生,这就是敢于电视台比拼收听率的评书界年轻一辈第一人的威势。(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杜岳峰
在那个电视还未普及还是广播称王的年代,评书界有四位名家非常出名,非常受关注追捧,被各大报纸称为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这四人分别是袁阔成、田连元、单田芳、刘兰芳。四人就只有袁阔成先生一人是评书门下的,剩下三人全都是西河门人。
说书有三种,竹板书、评书还有大鼓书,但其实评书是从大鼓书里面演化出来的,据说明朝北方评书的创始人王鸿兴就是唱大鼓书的,但是因为要进宫献艺,不敢携带鼓弦,害怕被认为自己是刺客。所以就带了一块醒木进宫,没有乐器也无法演唱,就只能用评话的形式说书了。
评书便由此而兴。
西河门的评书自然是从西河大鼓里面发源出来的,翻一下这些着名的西河门的评书名家的传承家谱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师承都是来自西河大鼓一门。
现在评书界的当家人古剑锋古老师就是西河门人,他的徒弟杜岳峰自然也是了。
而白阔山是评书门人,他和张阔如是同一辈人。
杜岳峰是现在年轻一辈最红的评书演员,现在老一辈的评书艺人也都退居二线了,不太像年轻时候那么拼了。
所以说现在的杜岳峰是评书界冉冉升起的真正的明星,寄托了无数老前辈的厚望。
杜岳峰冲着观众微微一个鞠躬,拉开椅子坐了下来,“啪”醒木一拍,观众朋友们也就都安静下来了。
来的都是常听书的观众,他们或多或少都懂一些评书行内的规矩,知道说书先生这醒木一响,他们就要安静下来了,因为对方要开书了。
这个醒木就是说书先生和观众之间心照不宣的一种暗号。
当然了观众里面也有不常听书的新观众,这些人可不懂什么规矩,他聊兴奋了哪里还管你开书不开书。
所以就需要说书先生能镇得住场子了,所以说评书的这一行基本没有小孩子的,因为小孩子根本压不住场子。
这跟相声不一样,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小孩子压不了场子,大人可以。说书就一个人说,说书先生需要评论人性道德,点评人生百态,哪个大人愿意听小孩子说这个玩意儿啊。
小孩子一上场连压言都压不了,当然这说的是以前老茶馆书场说书的情况,现在评书演员大部分都在广播里面说书,也就没有什么压言不压言了。
定场压言除了醒木之外还有定场诗,定场诗的作用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员身上,等观众都开始听你的定场诗了,这时候人家也就安静下来了,也就可以开书了。
当然说定场诗有很多小技巧,比如干张嘴不出声。有些时候茶馆里面的观众很吵很闹,上场的演员又不出名,压不住场子。演员总不能一拍桌子,大声对观众吼,让人家安静吧。
这时候演员就可以非常认真地干张嘴不出声了,脸上眉飞色舞表情无比丰富,嘴巴也是一张一闭的,但却一点声音都没有。
这时候观众就会觉得很奇怪了,台上的说书先生在说什么呢,他们好奇了,自然也就安静下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了。
这时候演员才把后面几句定场诗说出来,拍一下醒木就可以开书了。
当然这是一种小技巧,更厉害的就是何向东的那种,嘴唇一张就把每一个字都送到观众耳朵里面,瞬间就可以让他们安静下来。
定场诗也是说的味道十足,让观众瞬间就能接受和喜欢上你,下面的书就好说了。
当然这份功力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尤其是第一条,现在就没几个人会了。以前的说书艺人相声艺人说话都要练习响堂和打远儿,因为那个年代没有音响设备啊,一个场子里面好几百观众,全都得靠演员的一个肉嗓子伺候着。
这没点功夫可下不来,现在科技水平好,所有场子里面都有音响设备,演员一张嘴全场观众都能听见了。旧社会虽然条件艰苦,但却也真正出了不少有本事的艺人,说是环境造英雄也不为过。
杜岳峰见现场观众已经安静下来了,他微微一笑,就直接开书了,说书不是必须要说定场诗的:“今天咱们要说的是包龙图包拯的故事,这包拯是哪儿人呢?江南泸州府合肥县,这县里面有一座山叫锦屏山,山上面有一个村子叫包家庄。庄里头一个富户就是包拯的父亲,这位员外爷姓包叫包怀,家资巨富,人称包百万,他天性好善,所以又得了个外号叫包善人……”
这就开书了。
《龙图公案》是老书目了,但也要看谁说了,不同的演员说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观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杜岳峰能成为评书界的当红小生,他的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开书到现在观众全都入了神了,观众席上安静无比,所有人都在屏气凝神听他说书。
古老师非常满意地看着台上的弟子,他老怀大慰地点点头,扭头问身边的白阔山老爷子:“老爷子,您给掌掌眼?”
白阔山可以说是看着杜岳峰这孩子长大的,古老师对自己的徒弟非常看重,经常把杜岳峰带到这些老前辈家里,让杜岳峰向老前辈问艺请教,事实上白阔山也教了杜岳峰不少东西。
白阔山脸上都是笑意:“呵呵,小杜不错,这段时间看来是下了苦功夫了,火候更深了啊,哈哈,不错不错。”
古老师脸上笑容更甚,自己徒弟能得到行内前辈的好评,他这个师父也与有荣焉啊。
“这大奶奶就收养了小三,可是不敢让这二奶奶看见啊,因为这孩子刚降生就被二奶奶瞧见过,这事情要是闹出去,这小三儿还是活不了啊……啪……”
醒木一响,留了个扣子,杜岳峰站起身来对着观众鞠上一躬,也没有多话就往下走了。
观众席上响起了震天的叫好声,比江海他们的竹板书热烈多了,杜岳峰的人气太旺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代名家…傅盛
评审团的大腕们也给杜岳峰献上了掌声,杜岳峰的实力已经不不他们这些坐着的人差多少了,在名气上,这位当红小生甚至超越了评审团的许多人。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杜岳峰都值得他们献上掌声。
白阔山也暗自点头,杜岳峰的进步还是挺大的,这孩子现在的水平就已经不弱评书名家多少了,不需多少时间,这又是妥妥的一代名家啊。
三十来岁就能把评书说成这个样子已经太难得了,说书这一行需要时间和岁月的沉淀,太年轻了火候肯定是不足的,杜岳峰能在这个年轻说成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白阔山又想起了那个身材壮硕的年轻人,年轻人的火候不足?这位的火候可足的很啊。
白阔山眯着眼睛想了好一会儿,心里也一直在拿这两个年轻人做着比较。现在估计可能还是杜岳峰这孩子更胜一筹,这孩子这段时间进步挺大的,但是那个小伙子太年轻了,又是那人的徒弟,他日后的成就还真是说不好。
白阔山老爷子眼中闪烁着幽光,脑子一直在快速转动着,一刻也没有停止思考。
主持人报幕“下面请您欣赏评书《善恶图》,表演者:傅盛。”
观众席上一个掌声都没有,原因很简单,因为没人认识傅盛啊,而且听书是这样的,观众不可能永远都很兴奋的,所以以前说书先生两段书之间都会歇一会儿或者夹杂一点别的节目,让观众稍微放松一下,休息休息,不然观众也是会审美疲劳的。
包括现在广播电台的评书节目,两段评书之间人家也要插播一段广告,或者是主持人吧一段时间,道理是一样的。
评审团的大腕儿也没几个看他的,他们也不认识这人啊,估计可能是哪个省里面推荐上来的小演员吧。
只是因为今天主要还是比赛,并不是大型的评书演出,所以节目就排的密密麻麻了,谁前谁后就只能看运气了。
傅盛这一场不好干啊。
主持人退场,傅盛今天穿一身灰色褂子,脚下穿着布鞋,头发梳的很整齐,人也显得很精神。
傅盛年轻比何向东大很多,他快四十岁了,但是也不显老,看起来还是很年轻,而且他的身材匀称,穿上衣服就很帅气了,是很有味道的那种帅气,跟何向东完全不一样,何向东完全是实力派,因为长了一张实力派的脸。
傅盛也是老演员了,自然明白自己这一场不好干,但是作为一代名家的傅盛这点信心自然是有的。再不好干,他也能干。
傅盛没有看观众,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桌子上那三样物件,目不斜视,非常认真专注。
脚下的步子也是不慌不忙,迈的十分稳健,右手轻握拳头放在了腰间,左手随着步子前后摆动,好一派宗师的风度。
白阔山刚刚还在想两个年轻人的事情呢,但是随意拿眼一打,思绪一下子就全都集中在这人身上了,眸子顿时就是一亮,这人……
古老师也愣住了,眼睛紧紧盯着傅盛,这台风,这气度,这人……谁啊?
传统艺人行内大抵都是差不多的,行内的老先生经常说他们看上台的艺人有没有本事,都不需要听他说话,只要拿眼一打他站着的样子就能看出来了。
这是有依据的,那些真正的有本事的演员,在台上展现出来的气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书是一个人说的,不太明显。梨园行是唱戏的,是好多人在台上一起表演的,人很多,但是人家梨园行的大角儿只要一出场,甭管他脸上画的有多花,观众可能根本认不出他是谁,但是只要他一出场,所有人的目光一定是在他身上,就绝对不可能会挪到他处。
这就是大角儿的霸道的台风。
谁与争峰?
傅盛缓缓踱步到舞台中央,一个转身看着全场所有观众,双手抱拳踱步而走,朝着四方观众都抱拳过后,深深一个鞠躬,走到桌子边上去拉开了椅子,坐了下来。
这一番动作坐下来,他一句话都没说,全场观众安静无比,所有人都在看他。
这就是名家的风范,举手投足都有一番魅力。
“这人是谁?”评审团所有大腕儿们都很疑惑。
白阔山和古老师两人更是眉头大皱。
“啪。”醒木响,傅盛果断开书:“善恶,人世间有善就有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法场几度轮回,天牢枷锁深深,不是老天不睁眼,善恶到头报应循环。”
开场一小句说完了,全场观众注意力都被傅盛吸引了,傅盛说书的风格是比较一本正经的,但是非常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也很信服他。
傅盛继续往下说:“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故事是清朝时候的事儿,就在清朝干隆年间,就在咱们的老北京城里面……”
善恶图讲的是人性善恶,说的是天道伦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理念。傅盛不紧不慢地往下说着,一步步铺平垫稳,步步深入,把观众全都吸引到傅盛讲述的故事当中去,观众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激动而紧张而高兴而伤心,万种情绪全靠演员那一张嘴来带动。
集生旦净丑于一身,冶万事万物于一炉,这就是说书先生。
听了不到十分钟,白阔山和古老师心中已是一片骇然,白阔山老爷子盯着台上那人,口中缓缓吐字道:“一代名家。”
古老师重重唿出一口气,语气非常沉重:“这人是谁?为什么一点名声都没有?”
……
后台也很热闹,杜岳峰没有直接离开,他还有东西没拿就回了一趟后台,刚到后台就被还没上场的演员围着追捧。
“杜师哥,您是拿下来一个满堂彩啊,我在后台都听到掌声了。”
杜岳峰矜持地摆摆手。
“杜师哥肯定能进决赛了。”
“诶,你这是什么话,杜师哥肯定能拿下牡丹奖才对。”
杜岳峰赶紧摆手道:“诶,话不能这么说,现在高手如云,说不好说不好,哈哈哈……”
话虽然客气,但是杜岳峰脸上的喜意却是怎么都压不住的。
“哎呀,杜师哥是您太谦虚了,您的实力可不比咱们门内那些老前辈差,您这回呀是一定能拿下牡丹奖的一个名额的。”
“是呀,杜师哥您可是我们年轻一辈里面的领头羊啊,您要是拿不到那谁能拿到啊。”
真可谓是马屁如潮。
何向东就坐在一旁,不想参与,也不想听,只是静静地看着你们装逼。
杜岳峰是被这群人吹捧得有点飘飘然了,还没等他飞起来,门口突然跑进来一人,大声喊道:“杜师哥,场上来了一个很厉害的说书人,师叔让你赶快过去看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杜岳峰的心惊
这句话一出来,后台瞬间就安静了,马屁声骤然停止,所有人都在愕然地看着杜岳峰。
坐在一旁的何向东也瞥了杜岳峰一眼,他听过杜岳峰的评书,也和傅盛交过手,他很清楚两人的水平如何。傅盛是有一代名家的水平的,而杜岳峰只是和半年前的自己一样,接近名家,但却还差着一步距离。
论实力,杜岳峰绝对不如傅盛。但是艺人成名立腕从来不是说实力为尊的,老艺人们常说艺人要想成腕儿需要三分实力六分运气一分的贵人扶持,所以虽然傅盛实力比杜岳峰高很多,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