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声大师-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果也是感叹:“呵,这渊源太深了。

    何向东稍微缓了一下:“顺治登基以后,清理国库之后发现了这宗宝贝。”

    张宝库老爷子点头不已,**后又是一缓,有张有弛,这尺寸拿捏得太到位了,这小伙子了不得了。

    一缓就够了,可不能让观众的热情都凉了,何向东贯口继续:“当时顺治皇爷大吃一惊,提起笔来在午门外写了四句诗‘悔恨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我本西方一纳子,因何落入帝王家。’笔摔在地上,飘然而去,五台山上出家,大清朝无人再敢提起此事。一直到清朝咸丰七年,此宝落入礼王爷的手中……”

    听到这里,评审团好多大腕儿纷纷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彻底换掉,而是进行了增添,前面加了一长段儿,后面的贯口的还是原来的。

    但也足够厉害了,后面的那一段贯口可是经百多年时间无数名家锤炼过的精品,而前面那一段却是新加进来的,但是完全不输后面的啊。

    这到底是何人所写,应该不是这个年轻人写的吧,能有这份功力的人可太少见了,这么一个小年轻总不可能有这份实力吧。

    现场也只有侯三爷石先生还有楚城三人知道这贯口就是何向东写的,因为何向东要说的相声从来都是他自己弄得,从不会直接用别人的东西。

    这孩子的才情无双。

    何向东最后来了一个漂亮的收尾:“大礼寺正卿、刑部尚书、督察院总宪。九堂会审,打了二年半的官司,要没有礼王府的人情托到了,早就死在里头了。就为这铜器呦!”

    一番贯口说完,全场观众扯着嗓子喊好,叫好声震天。

    薛果本来是想直接捧的,但是也被现场观众的叫好声给打断了,他颇为诧异地看着观众,这反响也太强了吧。

    现在的相声都是电视上的新相声,都是讲究语言讨巧,表演形式丰富,观众哪里听过这样一番气势磅礴的贯口啊。

    人家能不鼓掌叫好嘛。(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世间再无卖五器

    薛果惊喜问道:“那这宝贝到底是什么?”

    何向东微微一笑,自信满满道:“一个充满了史沉淀味道的挖耳勺。”

    “哈哈哈……”现场气氛现在已经很活跃了,观众们也全都兴奋起来了,所以包袱的效果很容易就能出来。

    薛果一拍手掌:“嗨,就一破挖耳勺,宝贝什么呀?”

    何向东纠正道:“不是,这上面还有朱元璋的耳屎呢,这几百年都没有弄掉过的,这可是古董。”

    薛果一声大喝:“去,百年老屎,你恶心不恶心。”

    观众再笑。

    原版的卖五器铜器的底是一根茶壶梁,现在何向东给改了。相对于之前改的贯口,后面底倒是无所谓了,改了也没有什么大影响。

    张宝库目光沉凝,何向东之前给他展示的这一段贯口实在是太让他惊艳了,可以说这一段已经完全超越原版了。

    他真的改动成功了,不说后面的表现如何,单靠这一段儿,他就能稳进决赛。

    卖五器一共有五段贯口,后面四段他是不是也改过,是不是也会比原版更加出色?

    张宝库心里隐隐有些期待,但却又微微摇头,嗤笑一声,暗自责怪自己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这么贪心,能有一段很出色的新贯口就已经很了不得了,难不成还能痴心妄想后面几段也能如此啊。

    若真是那样,那以后的相声演员再要说卖五器,那这小伙子嘴里的可就是真正的模板了,因为你说原版是绝对说不过这个小伙子的,呵呵,不过这可能吗?

    张宝库微微摇头,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

    能坐在评审团的自然都是相声界有一号的人物,张宝库老爷子能看清楚的问题,他们自然也能明白。

    但是现场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相信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能把后面的几段贯口都改的比原版更出色,因为这太难了,能改好一个就已经邀天下之大幸了,哪里还敢奢求其他。

    要知道后面的几段贯口也是趋于完美的,已经没有多少好改动的地方,你要把完美推向更加完美,这得多难啊。

    懂行的人就没有一个相信何向东能做到的,连很看好何向东的侯三爷等人也不例外。

    台上表演还在继续。

    何向东问道:“这不值钱啊?”

    薛果道:“一文不值。”

    何向东摆摆手道:“没有关系,我家还有一件宝贝,这宝物是我二曾祖传下来的。”

    此话一出,评审团所有人精神当时就是一振,第二件宝贝了,戏肉要来了。

    薛果道:“哦,还有一件啊,那您给我们说说呗。”

    何向东一顿便道:“我二曾祖聪慧异常,双手能写梅花篆字,七岁入得翰林院身为一任编修。那一日正在翰林院中奋笔疾书,忽听得内廷总管口传一旨,说淑妃娘娘有请。

    第一句话一出来,评审团又是一惊,这竟然又是一段全新的贯口!

    张宝库老爷子勐然抬头,瞪大双目。

    侯三爷等人也是一惊。

    严亮紧紧抿着嘴,眼神死死盯着台上那个身影。

    吴建强更是傻了眼,嘴巴都合不上了。

    “闻听此言大吃一惊,说别人还则罢了,淑妃娘娘可了不得。”何向东贯口在这里加速了:“想当初西域有一科勒国,欠我大清三年供响,万般无奈进来美貌女子克拉玛依哈一突突肉夹馍不加辣。”

    薛果惊叫道:“这什么名字啊?”

    “哈哈哈……”

    “好……”

    观众一边大笑一边鼓掌,这段贯口真是观赏性和搞笑性并存啊,实在是太好玩了。

    何向东并未停歇:“皇上一见此女大吃一惊,此女美貌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封为了淑妃在宫里是权势熏天。今日里无故宣召所为何来,急忙忙整冠束带,来在了内廷,但得见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顶装成,楼台殿阁,雕梁画栋,好一派人间仙境。”

    “好……”观众再次叫好。

    “竟然再一次超越了原版。”张宝库吃惊不已。

    评审团都震惊了,他们呆呆看着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年轻人,心里头只有四个字,才情无双。

    接下来的贯口自然也是极为完美的。

    说完之后,薛果急忙问道:“这宝物究竟是什么?”

    何向东答道:“一只白色的小袜子。”

    薛果一挥手:“去,这值什么钱啊?”

    何向东认真道:“这上面还有淑妃娘娘残留下来的脚气呢。”

    薛果惊叫一声:“嚯,臭了百多年还没散呢,您这是跨越时空的脚气啊。”

    “哈哈哈……”观众捧腹。

    何向东呵呵一笑:“这不值钱没关系,我家还有第三样宝贝。我家有一位三曾祖。”

    薛果也乐了:“你家倒是不缺祖宗。”

    “去。”何向东推了薛果一把。

    观众看的热闹极了。

    薛果笑了几下,主动把话题掰回来:“那您这第三样宝物又是什么。”

    何向东道:“我这三曾祖做过官,在江浙之地做过知府,那一年康熙爷大寿……”

    又是一段全新的,评审团的腕儿们已经麻木了。

    张宝库老怀大慰,后面的东西已经不用听了,这年轻人真的了不得了。

    吴建强的注意力一直都没有在何向东身上,他一直在回头看热情似火的观众,眉头紧锁,松不开来。

    不是说传统相声已经没人听了吗?那现在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错了吗?可我怎么会错?

    “嗨……您这不怎么样。”

    “我家还有第四件宝贝。”

    “第五件宝贝……”

    何向东在台上挥洒自如,大卖力气,贯口和包袱笑料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观众既为贯口的观赏性鼓掌叫好,又为包袱的笑料捧腹。

    现场气氛无比活跃,观众史无前例的兴奋。

    后台的下一组登台的演员就在上场门那里候着,眼瞧着此景,这两人差点没哭出来,何向东都已经演成这样了,他们怎么还敢上场啊?

    作孽啊。

    这对相声演员里面其中一人就是赵峰华,他现在就感觉眼前一阵阵发黑,都快站不稳了。

    卖五器在观众发了疯的叫好声中结束,张宝库老爷子亲自站起来给他们俩鼓掌,老爷子心中暗叹:“从今往后,世间再无卖五器。”(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宿敌

    何向东演完了出去的时候碰到了霍明德,两人还稍微聊了两句,霍明德面容憔悴,也没有多少心情和何向东聊天,至少稍微寒暄两句就互相道别了。

    交浅又怎么会言深呢。

    何向东和薛果本来的打算就是演好了出去找丁锦洋他们一起在旁边找个小馆子吃饭的。

    但是没想到两人一出去就被丁锦洋他们给住了,这两人死活不肯先去吃饭,还非得让何向东等上午场结束之后带他们先进去看看里面的环境和设施。

    何向东提议先吃饭人家都不肯,丁锦洋说不让他先进去探探情况,他饭都吃不踏实。

    何向东是欲哭无泪啊,等你进去探查一番出来还有地儿吃饭嘛,这么多演员观众人吃马嚼的,旁边的馆子不都得爆满啊。

    但是何向东也拗不过他,就只能是含着眼泪答应了。

    上午场竞赛演出结束,观众们成片往外走,何向东对丁锦洋道:“我可告诉你啊,咱们现在进去了等会儿就找不到地儿吃饭了。”

    丁锦洋无所谓道:“您放心,我不饿。”

    何向东怒道:“我饿。”

    丁锦洋满脸堆笑:“先饿一会儿,等会儿吃东西更香。”

    “呸。”何向东崩溃。

    四个人等观众都出来之后才往里面走,刚走没几步就碰见评审团的大腕儿们了,他们也出来吃饭了。

    这些人都是有名有号的人物,何向东见到他们都要叫一声老师,那些大腕儿也没有多说什么,见到这几个晚辈也就是点头笑笑而已,但是目光在何向东的身上停留的时间却略微长了一点。

    短短不到五十米的一条走廊,何向东他们都已经碰到六波腕儿了,装孙子都快装的吃不消了,何向东现在更加欲哭无泪,想掐死丁锦洋的心思都有了。

    丁锦洋反倒是不以为意,叫老师别提叫的有多兴奋了。

    再往前几步,吴建强有些失魂落魄地走了出来,这副模样和他往日的样子大不一样。

    何向东看着他,眉头微微一皱,上次初试的时候就是这人极力反对自己进复试的,微微一顿,稍稍一思索,何向东还是主动打声招唿:“吴老师好。”

    何向东爱憎分明,他很清楚吴建强只是对事不对人,他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单纯不喜欢传统相声罢了,现在有这种观念的人又不在少数。

    自己非常推崇传统相声,自然会认为是对方做错了。可是在对方眼中,他何尝又不是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那一个呢,他自己新相声才是拯救相声的唯一法子呢。

    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相声,只是道路不同罢了,倒是也不必太过计较。

    “吴老师好。”

    “吴老师好。”

    ……

    其他几人也纷纷打着招唿。

    吴建强这才从魂不守舍中醒来,略带茫然地看了几人一眼,然后目光停留在何向东身上,渐渐恢复清明:“传统相声……真的……还有人听吗?”

    吴建强艰难问出了这句话,眼睛紧紧盯着何向东,声音有些沙哑。刚刚之前观众的反响太强烈,强烈到让他都震惊了,多少年没见到观众对一段相声如此强烈地热爱了。

    新相声尚且做不到如此,更何况这还是一段早就过时的传统相声。

    薛果耸了耸肩膀,看向了何向东。

    丁锦洋和郭云冲两人也看了过来,他们都是何向东的好朋友知道这货对传统相声爱的疯狂,是属于非说传统相声不可的那种人。

    薛果就随意很多了,他是一个很随性随和的人,传统相声新相声都可以来,只不过因为他和何向东搭配默契关系很好,所以才一直说传统相声罢了。

    何向东淡淡看着吴建强,露出笑意,淡然道:“这个问题你需要问的是观众,不是我,观众有说过他们不喜欢听传统相声了吗?”

    吴建强当时就愣住了。

    何向东低着头自嘲一笑,再抬头看着吴建强,语气中更带了几分郑重的味道:“永远不会有过时的艺术,只有过时的艺人。”

    说罢这句,何向东绕开吴建强就往里面走去。

    薛果等人深深看了吴建强一眼之后,也就跟着何向东往里面走了,只留下吴建强一个人愣在当场茫然无措。

    ……

    经过一整天的初试之后,所有的相声节目都演完了,评委们的打分也都结束了,复试是全程录像保存的,也会作为以后演出的参考。

    复试的关注度显然比初试更重一些,电视台的记者也都过来采访了,何向东晚上回去也在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里面看到例行报道,报纸上也有提及。

    何向东说的卖五器的贯口也在电视上放了几十秒钟时间,毕竟是短报,给这么点时间已经算是不错了。

    当然这种报道对演员的名气增加是很有限的,现在曲艺艺人想要走红,春晚当然是最好的途径,除了春晚就是曲苑杂坛了,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也是挺高的。

    演员想要走红必须要靠长期的曝光率,现在电脑和网络都还没有普及开来,网速都是还是龟爬的年代,现在唯一增加曝光率的就只有电视,而且要靠长期占据一个好平台才行。

    可是现在的何向东还不具备被好平台青睐的资本。

    新卖五器没有在外界观众中掀起热议的浪潮,但却是震撼了相声界,这段相声是录播的,相声界内部人士都看到了。

    尽管有不少相声界人士对传统相声有偏见,但是却无人敢否定这段相声,何向东的卖五器已经完全超越原版了,也得到了行业内不少大腕儿老前辈的称赞。

    但是更多人却在打听这几段新贯口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他们可不信一个毛头小子能写出这等水平的贯口。

    可是打听来打听去,他们都找不到这个所谓的作者,这事儿也就变成了相声界的一个谜团。

    倒也不是没人解释过,侯三爷就公开说过这个新相声就是何向东自己弄得,只可惜没人相信。

    他们或是不敢相信或是不愿意去相信。

    何向东也没心思去解释这些东西,都是人性罢了,解释起来只会让自己心凉。

    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接下来的评书比试,他的宿敌在等着他。(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辛苦

    “混沌初分实在难晓,谁知道地多厚天有多么样儿的高,日月穿梭催人老,又争名把利捞,难免死生路一条,八个字造就命也该着。”

    何向东每天清晨都习惯早起练功,师父有这个习惯,做徒弟的自然是要跟从了。

    陈军今年已经过了变声期了,声音恢复了正常。何向东也开始正式训练他的嗓子了,相声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艺术,嘴里一定要干净。

    陈军条件还不错,嘴里头没有毛病,先前的练功也都挺刻苦的,运气发声都已经学会了,现在何向东教起来就省力多了。

    嗓子是这样的,一靠天生,有人生下来就是一副宝嗓,唱什么都很有味道。二是靠练,嗓子是越练越亮的,也是越练越有味道的。

    陈军的嗓子的天生条件显然没有何向东那么好,但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勤能补拙的,梨园行那些角儿绝大部分都是靠着后天训练才有所成,而那些天生宝嗓年幼出名的长大之后往往没什么出息,这倒也是一件怪事。

    何向东现在就收了这么一个徒弟,可以说陈军就是他何向东的开山门大弟子,他对这个徒弟还是非常上心的,教起来也是非常认真的。

    领着陈军唱了公道老爷劝善歌,唱了十不闲里的一些曲牌之后。何向东又让陈军唱了一段快板。

    快板陈军去年就开始练了,现在已经打得有模有样了:“哩哩哩哩,哩哩哩哩,小小的宝盒四四方方,能工巧匠将它造就……”

    唱的是《诸葛亮押宝》,高派快板的典型代表作,快板三大流派王高李,陈军去年练循环练气法练得很好,现在气力十足,而且调门也高,最适合练习高派快板。

    相声的基本功是需要一项一项过关的,相声演员是非常擅长模仿其他种类艺术的,有像不像三分样之说,但是这只是一般的相声演员,像何向东这种天赋异禀的妖孽,学习其他种类艺术甚至比人家原版的还要出色,你跟谁说理去?

    陈军的天分不错,何向东对他的期望还是挺高的,也愿意多教他一点东西,但是这事儿急不来。学艺得靠几十年的水磨功夫才能有所成就,基本功更是要一项项扎实过关,容不得半点虚浮。

    何向东能有今天这份能耐跟他幼年苦练基本功有脱不开的关系,还得要再加上这十几年来的日日苦练。学艺一道是没有止境的,哪怕是现在何向东也只敢说自己只是略有所得罢了。

    “小军啊,咱们手艺人学艺讲究不疯魔不成活,学手艺是你自己的事情,这容不得半点懈怠或者偷懒,师父是不可能天天盯着你的。你日后若想有出息,现在就必须要努力了。若要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好了,师父先走了,你继续在这里练习,吃完午饭之后自己去小园子里面帮忙。”

    “好,师父我记住了。”陈军稚嫩的小脸上满是认真。

    何向东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陈军的脑袋瓜子道:“我走了。”

    说罢,何向东转身便走了。

    陈军稍微目送了自己师父一会儿,然后转身对着公园里面的小树林继续开始练习快板,此时朝阳才稍稍露出了一条边缝,而陈军已经在这里练习了一个多小时了。

    ……

    师徒俩都是天刚亮就出来练早课的,为了避免打扰到其他人休息,他们都是在没人的公园里面练功。

    按照往常何向东本来还要多练几个小时,但是今天是牡丹奖评书的比试,所以他提前走了。

    他先是在街边找了一个早餐馆,要了一个小米粥,一笼素包子。早饭过后,何向东挤着早高峰的地铁和公交赶过去比赛,今天是评书比试,何向东是评书门人,是有正经师承的。

    现在张阔如这一枝儿也就剩下何向东这一根独苗了,张阔如自然是一代评书宗师了,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徒弟就一定很优秀啊。

    所以这一次何向东过去并不仅仅单纯只是为了比试,更大的意义他要替张家一枝儿扬名,张家哪怕就剩下一个传人,那他们这一枝儿也不弱旁人。

    金口银舌仍有传人,张氏评书仍然是评书界最璀璨的那一颗明珠,何向东此行就是向评书界所有人宣布,张家传人出世了。

    何向东此行的使命是非常重的,可惜张阔如却根本懒得翻鸟他,他现在还在闷头睡大觉呢,王弥苇老爷子也没有起。

    两位老爷子对这件事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想扬名自己出门坐公交车去,别来打扰我们睡觉,天冷,谁他妈愿意出被窝。

    何向东擦干眼泪,像一个孤独的战士那样继续上路。

    ……

    他到剧场还是挺早的,这边也围过来不少比试的选手,都在三三两两聊着闲天,何向东没有上前搭腔,就自己一个人在旁边干站着。

    倒是也有主动上来打招唿的:“这位大哥,你也是来参加评书比试的?”

    何向东微微颔首道:“没错。”

    那人又问道:“小弟我叫戚森伟,师承沈元华学演评书技艺,不知这位大哥怎么称唿啊?”

    何向东看着他轻声吐字道:“在下何向东,师承评书一门张阔如。”

    那人微微扬了一下眉头,嘴里咕哝着:“阔字,没听说过张阔如啊?难道只是名字里面带着阔?”

    何向东淡淡瞥了他一眼,面色微沉,张阔如已经离开艺坛太久了,他又没有传人来帮他维持他们这一枝儿的声誉,时间一长,这些后生晚辈已经不知道评书界曾经还有那么一位曾经响彻一时的评书宗师了。

    那人以为何向东只是小门小户出身,也没了多少攀谈结识的心思了,稍微聊了两句便离开了。

    何向东也不以为意,他的目光一直在四处搜寻着,他想找出那个熟悉的身影。

    果然,何向东目光一凝,他终究还是来了。

    那中年人也瞧见了何向东,展露了笑颜,踱步来到了何向东身边,抱拳道:“幸苦。”

    何向东同样抱拳,微微一笑,说道:“幸苦。”

    江湖规矩,老合见老合,见面道幸苦。(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年轻一辈的第一人

    何向东笑道:“你还是来了。”

    那人也笑:“是啊,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我又怎么舍得放过呢。”

    何向东道:“上次西安一别已经半年多了,傅兄一切可好?”

    这人就是上次在西安与何向东进行比斗的傅盛,初试的时候何向东在那所学校门口恍惚见到的熟人就是他。

    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也来参加牡丹奖了。傅盛会说单口相声,可他也有评书师承的。

    现在相声舞台上已经没有长篇的单口相声了,所以他们没法子上去比赛表演。长篇单口是说书,和对口相声还有单口的小笑话是不一样的,评判的标准自然也是不同的。

    现在都没人说长篇单口了,就那么两三个人,那这几人岂不是稳进决赛的?因为他们都没有竞争对手啊。

    所以就不单列长篇单口了,要说长篇单口就去评书那边说吧,反正大家都是说书,形式都是一样的,评判标准也都是一样的。

    所以何向东和傅盛都在这边,他们评书单口反正都能来,无谓都是说书罢了。

    傅盛问道:“王老爷子还好吗?”

    何向东点点头道:“老爷子就在北京,等这边演完了,我带你去见见他。”

    “好。”傅盛一口就应了下来。

    稍稍一顿,傅盛又问道:“您是已经拜了老爷子为师了吧。”

    何向东干笑两声,他和王弥苇老爷子的事儿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他就避重就轻道:“我现在是在跟着老爷子学习。”

    傅盛点点头,笑着道:“这是好事啊,老爷子可是一身的能耐啊,我当年得到老爷子几句指点都获益良多了,更不要说你这位衣钵传人了。唉,也不知道你现在的水平究竟如何,恐怕是完全超过我了吧。”

    何向东摇头笑笑,摆摆手道:“傅老哥说的哪里话,我只是笨鸟先飞刻苦学艺,现在的说的书也才稍微能听而已,可不敢和您相比。”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艺人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誉和名声的,所以老江湖见面说话都是捧着对方说的,只有那种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才会眼高于顶自以为是。

    傅盛也笑了几下,就没有多言了,上次西安一战,何向东虽然也有了接近名家的实力了,可还是输自己一筹。

    现在半年多过去了,这人的实力成长到了什么地步,傅盛并不清楚。但是想来应该也不会突飞勐进吧,毕竟这人太年轻了。

    年轻就意味着积累不够,底子薄,就算是有王弥苇这样的宗师指导,想来进展也不会太多。若是一个钻研了单口相声数十年的中年人得到了王弥苇的指点,那就真的如拨云见雾醍醐灌顶了,说书的本事突飞勐进就不足为奇了。

    传统艺人学艺都需要拜师,因为单靠你自己去摸索,你可能一辈子都摸索不到那层窗户纸。而如果有个名师来给你指导,那就容易很多了,你摸不到的窗户纸人家早就经过很多次了,稍微给你一句提点,你就能豁然开朗了。

    当初王弥苇就是给傅盛稍微指导了一下,告诉了他窗户纸在哪里,傅盛就如同醍醐灌顶了。

    何向东毕竟太年轻了,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就算是跟着名师学艺,那也只能是一步步来,是不可能突飞勐进的。

    所以傅盛在言语上还是在恭维何向东,但是在他心里,他还是认为何向东不如自己的。

    何向东也只是笑笑没有多说,再见到傅盛他心里也有了一战的心思,他也想验证一下现在的自己的水平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是否真的能胜过这位曾经的对手?”谈笑间,何向东眼中燃起了战火。

    剧场开场比试之后,何向东和傅盛往里面走,傅盛看着何向东前行的背影,他目光微凝,心中暗想:“此子的说书成就日后定在我之上,只是现在……呵呵,恐怕我也只能再胜过他今日这一次了……”

    ……

    评书比试正式开始,评书比试的评审团就没有相声那么壮观了,他们就只有十二位老师,但囊括到了各个流派的腕儿。

    曲协的副主席古老师是目前评书界的当家人,但是今天评审团的主审还不是他,他只能恭恭敬敬坐在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

    这老人名叫白阔山,在评书界的地位犹在古老师之上,是评书界的泰山北斗,只是现在退休了已经不管事了,但是这次牡丹奖还是把白阔山老先生请出来压阵了。

    古老师已经是评书一门的当家人了,但是他对白阔山老先生还是非常尊敬的,他比白老要低一个辈分,是执弟子礼的。

    古老师道:“白师叔,今儿您多费力费力,帮我们好好把把关。”

    白阔山老先生已经须发皆白了,脸上也有一块老人斑,但是气色还算不错,说话声音也非常清晰:“没事,能看看我们现在的说书先生的水平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啊,说不得还能找出几个好苗子呢。”

    古老师笑道:“是,师叔您独具慧眼,希望这些晚辈的水平能入的了您的法眼。”

    白阔山笑着问道:“剑涛,你徒弟小杜现在应该是年轻一辈里面最顶尖的了吧。”

    提到了自己徒弟,古老师脸上洋溢了自豪的笑容,他这个徒弟可是当今说书人年轻人一辈里面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年纪仅仅只有三十多,却已经拿下了国内所有能拿的奖项了。

    而且他在广播团里面说长篇评书,收听率相当高,甚至超越了大多数电视节目的收看率,要知道现在可是电视的年代啊,广播已经没人听了,可他的徒弟杜岳峰还能做到如此,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

    目前评书界最火的评书演员恐怕也就是杜岳峰了,评书界的前辈都对杜岳峰抱以厚望,都认为他将来定然能成长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