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声大师-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何向东后面也是有靠山的,自己在相声圈也有了点小名气,可不再是那个可以任由别人拿捏的小角色了。
在场的演员看看何向东又看看赵峰华,他们心中不禁感叹,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啊。这何向东就跟赵峰华克星似得,人家这一站出来,还没干嘛呢,前面还怒气冲冲的赵峰华立马就萎了,还真是一场好戏。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何向东也没有在意那么多,笑笑就算了。
霍明德也在后台,他看着何向东微微笑了笑。
何向东也发现他了,这人可比在春晚见到的时候憔悴多了,两颊的肉都深深陷了进去,整个人很萎靡。
何向东也不知道人家发生了什么,这才多久没见啊,这人怎么就这样了,他和薛果对视了一眼,两人就朝着对方走了过去。
“霍老师,您这怎么啦,怎么瘦了这么多啊?”何向东问道。
霍明德苦涩又疲惫地笑了笑,看着何向东道:“我没事,咱们又见面了。”
见人家不想说,何向东也就不问了,他就道:“是啊,您挺好的吧。”
霍明德点点头:“还行。”
“呵呵。”何向东也干笑了几下,他本来也就不是一个特别善谈的人,尤其是在不熟的人面前。
薛果道:“那行,你们先忙着,咱们演完了再聊啊。”
霍明德微微一笑,好意提醒了一句:“好,不过你们如果还表演传统相声可能会有点吃亏啊。”
何向东微微眯起了眼睛,上次的初审的风波他也从楚城口中得知了,现在是有不少评委很厌恶传统相声的。
“传统相声真的不好笑了吗?观众真的不喜欢了吗?这一点恐怕只有观众才能说了算吧。”何向东眯起了眼睛,锋锐的光芒一闪而过。(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还是文哏类相声
传统相声的包涵很广,文哏类相声只是其中很小众的一个部分,说它不好笑不受观众喜欢也是对的。文哏类是以前在清末的时候那帮旗人票友创造的,这些人又不为赚钱,纯粹就是玩乐性质。
而且他们的表演场所都是在达官贵人的府邸,当官的嘛,都得注意自己的印象,没有说谁听个相声笑个前俯后仰的,这叫有失官体,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所以这帮吃吃没事情干得旗籍票友就动起来了,他们学问都很好,写的段子全都是风花雪月诗词歌赋,去各位大人府上表演也就是热闹热闹罢了,能让人会心一笑就了不得了。
这就是清门相声。
浑门相声是民间艺人说的,他们是指着这个吃饭的,再说表演对象又是没有文化的普通民众,所以这些人的相声荤素不忌,怎么能赚钱怎么来。
一直到民国二年之后,民国政府断了旗人的旗饷了,这帮旗人没饭吃了,所以纷纷下海卖艺,清门浑门开始合流。
文哏类相声也开始成熟了,文哏类相声也吸收了一点浑门的技巧和因素,变得更好笑一点,更接地气一点,也会轻微涉及到一点伦理哏了,但是这门相声天然就不是太接地气,所以非常小众。
当然了,如果让何向东来说文哏类相声,他肯定全部都是伦理哏了,这货很三俗啊,就是因为这次是正经场合,所以他才收着一点了。
但是没想到那么文气的《八大吉祥》居然差点没进复试,何向东得知这个消息也是非常崩溃的。
传统的文哏类相声真的不接地气了吗?真的没有观众爱听了吗?那得看谁说。
何向东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他这一次要说的还是传统的文哏类相声,他想向那些评委证明传统文哏类相声还是很有生命力的,不信就看现场观众的反应吧。
……
“下面请您欣赏相声《卖五器》,表演者:何向东、薛果。”
主持人的报幕非常简单,就是这么一句话。
这话一出来,评委席上有好些人眉头就皱起来了,皱的最厉害的就是吴建强,他一听这个节目报名脸当时就黑下来了。又是这两人,又是传统文哏段子,这两人真是作死啊,还真以为自己不敢给低分啊。
楚城面色也是一僵,他跟何向东说过初试发生的事情,也劝了何向东一下,让他尽量说一些新相声,别这么拧,现在好多评委都不喜欢传统相声。
他知道何向东会写会说新相声,上次去春晚的那个不就挺好的嘛。可是他也没想到何向东居然这么拧,竟然又选了传统相声,还是一个文哏的,这人,真是服了。
严亮眸光不动,面色如常。
这次的评委阵容重新调整过了,上次何向东他们那个考场的七个评委这次也就只来了三个。
这次是评审团评审,足足有三十位评审成员,当中坐镇的是就是张宝库老爷子,他都退休多少年了,没想到为了这次牡丹奖竟然再次披挂上阵了。
也正是因为有张老坐镇,楚城才没有太担心,他知道张老可是对何向东的印象可是非常好的。
当然了这么庞大的评审团侯三爷和石先生两位自然也是有一席之地的了,这可是当今相声界最响当当的大角儿啊。
这两人就坐在严亮旁边,两人相视一笑,都露出了欣慰和期待的笑容,何向东和薛果两个年轻人的表现真的非常出色,都超过他们的预期了,他们两位做长辈的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坐在一旁的严亮看看身旁两人,他的面色更黑了,他们家的孩子可没有一个比的上人家孩子的,真是丢人啊。
报幕声结束,何向东和薛果也早就换好了衣服,薛果在前,何向东在后,两人走到了台中央朝着观众深深一个鞠躬。
观众席上只是响起了稀稀落落的掌声,也没多少人认识他们。这是个五百人的场子,但是也只是坐了三百来人。
今天是周末,又还是赠票,可惜这都还坐不满。白天的情况是会差一些的,也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坐满。
何向东也没在意掌声少不少,他环顾一下现场观众,胖乎乎的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人来的不少啊。”
薛果在桌子里面看着他捧道:“对,是不少。”
何向东手一挥道:“如果刨去了这些空座,那就都坐满了。”
观众席上当时就有人笑出声来了。
薛果就是掐在这个点上开始捧的:“啊?有这么拎的吗?”
何向东理所当然道:“那当然,有这么多观众来捧我们是好事,这是我们的荣幸,这是我对我们无声的鼓励,你看看多……无声……无声……的鼓励啊……”
观众总算是被何向东的不要脸精神给征服了,观众席上也总算是响起了稍微热烈一点的掌声。
评审席上的评审也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人,相声表演时间有限,上台不说正活儿,老是跟观众搭腔的也就是这两人了。
但是在何向东看来说相声就是要跟观众交朋友,你不让把朋友交上了,人家观众能乐意听你说嘛,相声包袱效果得要多难才能出来啊?
所以尽管时间紧张,何向东还是没有忘记这一步,磨刀不误砍柴工,和观众交朋友这一点太重要了。
薛果看看观众又看看何向东笑着道:“你这可够不要脸的啊,您这都直接要掌声啦?”
何向东一摊手理所应当道:“那我要别的他们也不给啊。”
薛果没好气道:“呵,真讲理。”
何向东微微一笑,继续往下说:“我们来这儿是说相声来了,我们俩是相声演员。”
薛果点头:“没错。”
何向东伸了伸手:“我们相声演员说的相声要给您诸位带来开心带来快乐,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要求。”
薛果道:“对。”
何向东朗声道:“而你诸位都是听相声的,也是来自各行各业,什么行当都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看来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需要给人民带来快乐的。”
薛果很肯定道:“对,这话在理。”
传统相声讲究平铺垫稳,要想包袱响,必须要把前面的铺垫做足了。何向东继续说:“行业有很多啊,有挣得多的,也有挣得少的,有在办公室里面的,也有在黄土地里面的,职业很多,但不分贵贱。”
何向东边比划边说道:“咱们就拿送菜的来说好了,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地方也还有老乡来赶大车来送菜过来卖的呢。人家大车前面栓一头驴,车上里面堆满了各种蔬菜。老乡坐在大车上赶车,手上拿着鞭子,驾,我我我。”
薛果帮着解释了一句:“这是人家驾大车常喊的话,这是吆喝,让驴快走,也是提醒路人小心车。”
他这么一解释,观众也就明白多了。
何向东满是感慨地在身上比划着:“老乡赶车赶得身上都被汗水浸透了,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了。你说累不累,但是人家就是这么累也不忘给人民带来快乐。”
薛果好奇道:“哦?”
观众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了。
何向东学着赶车的动作:“老乡赶着大车,驾,我我我。看着人家满身大汗,我怎么看的下去啊,没有人家送菜,我们哪里能吃得到新鲜蔬菜啊。多伟大啊,我也得喊。”
薛果问道:“您怎么喊的?”
何向东分饰两人:“‘谁是我儿子啊?’‘我我我。”
“啊?”薛果傻了。
铺垫了这么久的效果终于出来了,观众一下子就笑出来了。
何向东非常肯定道:“给人民带来快乐。”
这句是点睛之笔,观众一下子就都笑喷了。
铺平垫稳,传统相声中最基础的技巧。(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段相声好像不一样啊
评审团的评委都微微一愣,这个迎门包袱倒是够俗气的啊,卖五器可是个文哏类节目,这两人怎么一出来就是这么俗的一个包袱?
众评委神色各异。
薛果立马就捧上去了,毕竟这是牡丹奖的比赛现场,可不是向文社的小剧场,要是在向文社这样的包袱就好用了,也不用管其他的了,接着往下说就是了。
薛果拦了何向东一下,道:“哎,您等会儿吧,您这可就不像话了,您怎么还占人便宜呢?”
何向东理直气壮道:“我这怎么了,他是给人民带来快乐的,我是人民,我得接受人家的快乐。”
薛果都给气懵了:“你这可够不要脸的啊,没您这样办事的,人家辛辛苦苦送菜,您怎么能这样呢?”
主流相声讨巧的地方就在这里了,说俗的没关系,骂一顿就好了。
不过这个包袱还是不错的,前面还挺没精神的观众现在也都活泛起来了。
何向东解释道:“我这不是占人家便宜,我是想让人家留步。”
薛果疑惑道:“留步你好好说话不就行了,干嘛要占人家便宜啊,是因为欠揍吗?”
观众又笑。
何向东道:“什么呀,人家是赶车去送菜的,忙着做生意呢,我叫人家停下人家就停下啊,凭什么呀,我可不得使出点手段嘛。”
薛果问他:“那你到底让人家停下来干嘛?你是有什么事情吗?”
何向东道:“您看看现在都是现代社会了,他还拿驴赶车,又慢又费劲儿的,驴拉屎了还脏。我是打算投资他们,弄一支车队来帮老乡的蔬菜运到城里来卖。”
薛果瞬间了然:“哦,您这是要帮助老乡们致富啊,这是好事啊。”
评审团坐着的都是相声界的腕儿,虽然这里面是有不少人不会说传统相声的,但是他们听是会听的。
卖五器这种文哏类节目是没有被封的,他们也都听过很多次,但是他们现在听何向东说的就觉得有点怪怪的了,前面的垫话儿怎么是全新的啊,都不在套路里面。
吴建强听得眉头皱起,眼神也凝重了几分,他不喜欢传统相声,可是何向东说的这一段好像是有点不一样的,但是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就只能是竖着耳朵听了。
楚城和侯三爷还有石先生三人都在小心地看着台上两人的表演,这段相声明显就是改过的,但至于改动的幅度有多大,他们几个人都不清楚。
何向东和薛果也没给他们表演过,所以这三人心里还是没底的,生怕这两个小伙子越改越差,最后把这段相声给弄砸了。
尽管何向东之前已经把自己创作相声能力都展现出来了,但是做长辈的还是会免不了担心的。
严亮目光沉稳,不动声色。
张宝库老爷子目光微阖,一小条眼睛缝里面流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台上相声在继续。
何向东点点头:“对,没错。”
薛果又问道:“可是做生意您得要有本钱啊,你有钱吗?”
何向东梗着脖子道:“废话。”
薛果刚松一口气,大拇指还没竖起来呢,何向东就道:“我当然没钱。”
“啊?”薛果惊叫一声。
观众再笑。
何向东梗着脖子理直气壮道:“没钱怎么了?我没钱我骄傲了吗?我没钱我住别墅了吗?没钱我开跑车了吗?”
薛果骂道:“废话,你倒是想。”
何向东看着他,振振有词道:“我虽然穷,但是我有一颗发财的心。”
薛果怒喷道:“废话,谁没有啊。”
何向东一拍胸脯道:“等我有钱了,哼,我要好好奢侈一把,我以后坐公交车,我也投币了。”
薛果傻了:“啊?您以前都逃票啊?”
何向东继续道:“我以后上厕所,我也不用赊账了。”
“两毛钱上厕所您还赊账啊?”
何向东一拍胸脯昂首挺胸道:“以后我再出去吃饭,我也给钱了。”
薛果无语道:“敢情您以前都是吃霸王餐的啊?”
相声的包袱是好笑,但是也要看谁来说,尺寸拿捏不好,再好笑的包袱都会瘟掉。
何向东和薛果的水平自然是不用说的,这两人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这一连串包袱下来,快而不乱,笑料纵叠。
现在观众都快乐的不行了,气氛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观众也彻底认可和喜欢何向东这个人了。
这就是垫话儿的作用,一是探听观众的喜好,看看说什么包袱他们能乐。二是拉近观众和演员的距离,让他们愿意听你说,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第三就是充分调动起来观众的情绪,好顺利入正活儿。
“好……”观众开始大声叫好。
这一声叫好惹来评审团的一众大腕纷纷侧目,现在已经演了好几个节目了,但是像这样叫好的还是头一个啊。
吴建强很讶异现场观众的反应,传统相声不是过时了吗?观众的反响怎么还这么好?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传统相声是过时了,但是人家说的包袱是新包袱啊,所以观众还是比较喜欢的。
等到正活儿的时候,传统相声的弊端也就出来了,那时候可就没有观众再喜欢了。
吴建强微微颔首,他眼睛死死盯着了何向东,就等他接下来入正活儿出洋相。
见垫话儿已经非常充分了,何向东也准备入正活儿了:“所以呀,我现在就缺钱了,我要是有了钱了,我就能帮助老乡们卖菜了,也能把上厕所欠下来的账清一下。”
薛果赶紧拦了他:“行了行了,就别提你上厕所那事儿了。您要想做生意,您得先想法子弄本钱啊。”
何向东道:“您要不跟我合伙做生意吧,您不是挺有钱的嘛。”
薛果道:“我是还有点钱,可是您有什么呀?您可不能光让我出本钱啊。”
何向东笑了笑,要入活儿了:“我有家传的五样宝贝。”
这话一出,评审团众人眼睛纷纷一亮,这入活儿相当不错啊,太顺当了。连张宝库老爷子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可是接下来何向东正活儿的第一句话却是让评审团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新的卖五器
薛果问道:“哟,这是哪五样宝贝啊。”
何向东微微一笑,伸出了一根手指道:“首先第一样得是一件铜器。”
薛果道:“哦,这有什么来吗?”
何向东开始运气了,卖五器的?五样东西就是整整五段贯口,这是非常费力气的:“想当初,元朝末年,元顺帝至天子荒淫无道,普天之下,刀兵四起,狼烟滚滚。大丞相脱脱为防天下苍生造反,定下十条绝后计,恩开武举,要把英雄们一网打尽。”
贯口第一句话一出来,评审团所有的相声腕儿们齐齐一惊,包括有些在面前纸上写写画画的演员们也在这一瞬间豁然抬头极度诧异地看着台上那个正在口若悬河说着贯口的年轻人。
卖五器的贯口他们都很熟悉,第一件是铜器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怎么在这小伙子嘴里变成了元朝的事情了。
吴建强愣在当场。
楚城错愕不已。
严亮、侯三爷和石先生齐齐一惊,一个个眼珠子瞪得特别大。
张宝库老爷子微阖的眼睛中透着精光。
卖五器的正活儿就是五段贯口,这一点和八扇屏的活儿有点像,但是也有区别,八扇屏都是在说史故事或者是江湖人物的传说的。
但是卖五器涉及的就更宽泛一点的,有讲史故事的,也有讲地理的,还有讲人物。八扇屏的贯口都是逗哏的说完了就好了,这中途捧哏是不能插话的。
但是卖五器的活儿,逗哏在说贯口的时候捧哏是会搭腔的,两人还会有一点小对话,他是用贯口的形式在说小故事。
八扇屏更加像评书里面的人物赞,评书尤其是袍带书里面在介绍人物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说这个人的外貌,穿什么衣服,使什么兵器,长得是什么模样,这就是赞。八扇屏里面就有说赵云出场的时候是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靠,坐骑白龙马手执亮银枪。
这是二者不同的地方。
现在何向东把卖五器的贯口给改了,这相当于是改了正活儿了。张宝库有点期待也有点担心,他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可不会随随便便就认为传统相声不好了,这些传统相声可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贝,凝聚了好几代相声前辈的智慧。
也正因如此,所以他才担心何向东会把这个贯口搞砸。相声是要发展,段子也是需要改进的,包括卖五器这个段子是清门的相声前辈钟子良写的,可是现在说的这个版本的也是不是人家最初始的版本,也是无数相声前辈完善和改动过的。
但是改动是有风险的,卖五器已经经过无数相声前辈完善过了,可以说这个段子已经非常成熟了甚至可以说是完美了。
你一个年轻人要对这么成熟的作品进行修改,这难度可小不了。而且这还不是微调一下,而是直接把正活儿都给改了,那难度可就大的没边了,很容易弄巧成拙的,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还不如原来呢。
侯三爷石先生还有楚城这些很关心何向东和薛果两人的前辈都不禁为他们捏一把冷汗,这段子实在是有点冒险啊。这两个人年轻人也真是有点太狂了,换个成熟点的段子不是一样的嘛,哪怕是你写个新相声也比这个简单啊。
这可是改贯口啊,相声的贯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出来的,这里面讲究字与字之间的配合,包括音律音调还有合辙押韵,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他说的贯口还是史故事,要在不影响叙述故事的前提下弄出来贯口要求的合辙押韵来,你说这得有多难。
无数相声前辈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也就不过把卖五器完善成这个样子,贯口的篇幅也不敢弄得太长,生怕一长了就出了问题了。结果好家伙你这两人就直接把贯口给改了,还要从元末开始说起,你俩要疯啊。
他们都替何向东捏着一把冷汗。
何向东却是自信无比,没有金刚钻他敢揽这瓷器活儿吗,只见何向东双目一蹬,语速陡然加快,但是咬字却愈发清晰了,快而不乱:“武科场中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才,乃是怀远安宁黑太岁,打虎将军开平王常遇春。这位爷马踏贡院墙,戳枪破炮,摔走炮台,扯天子半幅龙袍,揪袍捋带,酒泼太师,杯砸怀王,单膀力托千斤闸,摔死金头王、砸死银头王、枪挑铜头王、鞭打铁头王,二十七座连营一马踏为灰烬。科场里头,这宗宝贝第一次现身。”
一声断喝收尾,一番贯口下来何向东气力绵绵,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吐字圆润如同赏心的音乐一般有节奏感。
“好……”全场观众大声鼓掌叫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是真热闹,观众们都瞧出来何向东是卖了力气了,全都很大声地鼓掌叫好。
评审团再次一惊,还真把贯口全改了,而且居然改的这么好。
吴建强都傻了,他可来不了这个。他再回头看看观众热烈的反应,心里第一次产生了怀疑的念头,难道传统相声真的还有人爱听?
侯三爷石先生还有楚城顿时惊喜莫名,我的天,你还真的能改啊?
严亮就更抑郁了,脸色也更沉闷了几分,这么优秀的人才怎么不是我的徒弟呢?
张宝库老爷子也不靠在椅子上了,身子坐正了几分,耳朵都竖了起来。他才听了一小段儿,还没办法给他们下结论,如果后面的贯口还能有现在的水平那可就了不得了。
这是对卖五器的又一次修改啊,而且是一次非常完善的修改,这是给相声界添产业的事情啊,这两个孩子是真了不得了,他们才多大啊。
何向东再一次刷新了张宝库老爷子对他的印象。
“来吧,让我们都看看你接下来的贯口是什么样的水平,让我们都看看你改的卖五器是不是已经完全超越了原版?”
评审团的大腕儿们屏气凝神,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何向东身上。(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贯口,惊四方
何向东看着薛果语气放缓:“后来常遇春投靠朱元璋,这宝贝就落在了朱元璋手里。”
“哦。”薛果也应了一声。
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是一定能带着观众的情绪走的,前面何向东在说贯口的时候语速和节奏都非常快,而且他说的是故事,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堆乱七八糟的文字堆砌。
所以观众都是很认真听他在说些什么的,何向东也就能很轻易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了,刚刚这一段儿贯口说下来,观众心中绷紧了的那根弦随着何向东和薛果这一句对话稍稍有点松了下来,何向东下面的贯口却又要出来了。
所以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必然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他会进行事先的心理设计,让观众什么地方笑,什么地方紧张,什么地方缓一下,什么地方再笑。
观众的所有情绪反应都早就在演员的预料之中了,越出色的演员这方面就做的越到位,无疑,何向东就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何向东让观众情绪略微一缓,接下来的贯口顺势就出来了:“到后来朱元璋揭竿起义,推到大元,建立大明,留下祖训这宝贝要代代相传。传到了末帝思宗朱由检手上,也就是崇祯皇帝,崇祯帝有道无福,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普天之下,哀鸿遍野。逼反了大西王张献忠,闯王李自成,起义大军直抵京华。”
“大太监曹化淳开彰仪门献降。崇祯帝擂鼓撞钟,文官不见,武将不朝,身边只剩下秉笔大太监王承恩。君臣二人,跌跌撞撞来到了煤山之上。崇祯帝,嗑破中指,写下血书‘晓谕李闯,进城之后,朝中文武刀刀斩尽,个个杀绝,休要惊动我城中百姓。’写罢之后,披发跣足,自缢于凉亭之上,旁边大太监王承恩,自缢于歪脖树上。”
“好……”观众又开始大声叫好了。
说贯口最怕的就是让观众替你受累,观众要是觉得台上演员说贯口说的面孔脖子粗的,随时有可能累死,那这段贯口就完了,铁定是一段不成功的贯口。
而何向东则不一样,他气力十足,又练了口技门的循环唿吸法,肺气充沛,还可以边用气边存气,所以他说起贯口来气力绵绵不绝,游刃有余。
而且他还练过蜡头功,这也是口技门的基本功,现在表演口技都是要用到话筒和音响的,单靠肉嗓子可没法在大型舞台上演出。
但是用音响的时候嘴里的气会撞击在话筒之上,这样会产生杂音,从而会影响到演出效果。
所以蜡头功的作用就出来了,点一根蜡烛放在嘴边一寸远,口技学鸟鸣,嘴里出来的气要轻要柔,不能把蜡烛弄灭了,这叫蜡头功。
何向东是从小练到大的,一法通万法通,他现在虽然没有学鸟鸣,但是在说贯口的时候依然是控制自己的气流的,嘴里的气都是非常轻柔地撞在话筒上的,一点杂音都没有。
而且何向东的嗓子又非常有味道,也唱了这么多年戏,吐字圆润,铿锵有味,听他说贯口真的可以说是无上的精神享受。
评委席也有不少评委看的点头不已,这段贯口真好,这人说的也好,真是了不得了。
张宝库眸光大亮,这年轻人真的改得这么出色,居然比原版的还要出色,了不得了,好深厚的评书功夫啊。
张老爷子不愧是一代相声名家,一眼就瞧出来何向东的评书功夫厉害了。
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但是史也不长,就一百多年,但是它非常善于向其他艺术形式学习,吸取他们的营养来充实自己。
贯口就是向评书学的,评书里面也是有贯口的,和相声贯口并没有太大差别。而且像八扇屏卖五器这些贯口里面涉及了好多的史故事,这就有很典型的评书风格了。
像何向东刚才自己编的这一段就是凭借着他深厚的评书功夫弄出来的,所以为什么相声演员最好都要去拜一个评书师父,因为这是真有必要的。
侯三爷等人更是惊喜莫名,何向东给他们的惊喜可太大了。
严亮更加抑郁了。
吴建强再一次回头看看观众的反应,脸上堆满了惊讶之色,观众这反应也太……
何向东继续往下:“闯王进京。李国祯棋盘街坠马,铜棍打死吴兵部,刘宗敏霸占陈圆圆。消息传来,山海关气坏了吴三桂,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我是焉能不报。下沈阳,请清兵,十四郎多尔衮率兵入关,李自成战死湖北九宫山,江山易鼎,改国号大清。”
“好……”观众再次鼓掌。
薛果也是感叹:“呵,这渊源太深了。
何向东稍微缓了一下:“顺治登基以后,清理国库之后发现了这宗宝贝。”
张宝库老爷子点头不已,**后又是一缓,有张有弛,这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