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跃龙门-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斯宾塞教授的办公室里沉默良久,李家明只好放弃追随教授研究经济信息学的念头,转向研究互联网、物联网衍生的新型经济。可即使是这样,斯宾塞教授依然劝诫。

    “你确定?ming,我不太了解你们东亚的文化,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观点。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钱,那些改变世界之类的话,只能是一个口号而已。

    只有通过一种具体的工具,将个人的成就、贡献量化,才能促进这个社会更好的进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量化工具之前,金钱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工具。”

    这话很世俗,可经济学家研究的是经济、金钱,可不就是彻底的世俗化?这也是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是左派,唯独经济学家是右派的原因,因为他们都习惯用冰冷的数据、逻辑推理说话。他们向社会提供的建设,永远是最理智的,却永远不会是最合时宜的。

    在美国学到了诚信的李家明不避讳,说起他对家人的承诺,但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教授,我认为作为单个的人,总是需要理想、爱好。我的爱好并不多,研究学术是我不多的爱好之一,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而不是去做一些纸醉金迷的事。

    并且,我认为企业家需要激情,需要用梦想激励他的团队,如果我有扎实的学术背景,或许能让我在决策的时候更好地保持理智。”

    既然如此坚持,斯宾塞教授也不再反对,虽然他无法理解所谓‘对家人的承诺’,而且他提建议是出于专业素养,并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功利一点说,收下李家明这样的博士生,对他和学院是有莫大好处的。

    “ok,以后的经济研讨活动,我建议你多听少说,更不要对敏感问题发表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是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来私下讨论?”

    “think/you/sir”。

    一头银发的教授摇头晃脑,否认道:“no,你不需要感谢我,这是我的工作职责。ming,你不觉得你有一个问题吗?”

    “what?”

    “学生花钱来上学,教授领薪水教学,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你却好象是接受了教授的恩赐一般。ming,这是不对的,以后要改过来,ok?”

    这,这好象有点对,可又与李家明的观念不符。想了一阵,李家明挠了挠头,苦恼道:“教授,这是文化差异问题,我们东亚民族习惯了尊敬师长。”

    这又是无法理解的文化差异,但斯宾塞教授尊重这种比美国史悠久无数倍的文化,折中道:“good,那就把尊敬放在心里,不要再动不动鞠躬?ok?”

    李家明又习惯性微微躬身,恭敬地答应道:“ok,think/you/sir。”

    “再来一遍”

    “ok”

    “good,想要在学术上有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怀疑,哪怕我是你的导师,ok?”

    “ok。”

    这次把腰杆挺得笔直的李家明,突然有种由衷的感动,好象是当年让王老师抽小竹梢或被张老师揪耳朵时的感觉。(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前途无量

    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李家明提前办完博士入读手续,准备给自己放了长假。本来李家明想等公司发布完ipod2改进型后,回国过个好年,然后再回美国,继续为博士学位奋斗。

    可惜的是,他前脚刚办完手续,后脚就让斯宾塞教授派人叫走了。

    在美国读博士不像读硕士,美国的硕士很好念,除了mba外,美国几乎不把硕士看成一个正经的学位。博士则完全不同,最大的风险那就是读不出来。

    就象李家明读的经济学博士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一至两年的时间,学习与日后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课程,而后进行资格考试;同时还要面临导师及其他教授组成的委员会的评审。未能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将会被淘汰,通过者被授予硕士学位。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课题、在特定领域进行尖端的研究、在行内影响力较高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在各种学术会议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进行博士论文答辩,不能通过者遭淘汰。

    这两阶段加起来,短则四至五年,长则八至九年,可谓是投入的青春,收获的不一定是成功,很有可能是失望。因为美国的教育是宽进严出,只要达不到学位委员会的学术水平要求,哪怕你再勤奋也无济于事。比如李家明就读的斯坦福,不包括那些中途放弃的学生,即使是坚持到底的学生,依然有20…30%的学生写不出令学位委员会满意的论文,通不过最后一关论文答辩。

    好在李家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优势,那就是他对未来十几、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大概印象。用一个既定的未来,从现实中寻找其产生、发展的依据,这比从繁杂的现象中寻找未来趋势,不知容易多少倍。

    对于李家明这个特殊的的学生,斯宾塞教授也给了特殊的待遇………学术自由,即不指定他的具体研究课题,由着他自由发挥,前提是完善好他的硕士文《论互联网时代下的情感经济》。

    其实不用导师指点,李家明也知道其中的门道,关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已经有人研究,但情感经济是他抢在所有人之前提出来的。如果他能再次抢在所有人之前,完善这一新型经济的理论基础,他就将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在学术圈里插上一杆旗。

    别看这一杆旗是插在导师山头上的,但作为旗手的他,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比如今年落选的richard/stone奖,只要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创新性,加上导师的影响力、自己的博士生身份,很有可能就会掉到自己脑袋上。

    拿下了richard/stone奖,自己的博士学位就不成问题,而且也能象四哥一样,毕业之日就是拿终身教职之日。终身教职对于自己这样的成功人士来说,那就是一块威力巨大的敲门砖,因为美国是个商业社会,连师生之间的感情都可以用商业行为来概括。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经济类型,创立了这一新经济类型的理论,再加上超级富豪的身份,选修自己所授课程的学生将如过江之鲫,而自己也会迅速被那帮学生拱上正教授。

    前途无量!

    作为导师斯宾塞教授也越说越兴奋,就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个一切成就都需要量化的社会,如果他的博士生能建立一个新型经济理论,他这个导师的声望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为什么那么多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依然热衷于授课、带博士?就是因为学生的成就,可以直接增加导师的荣誉。托马斯教授为什么在硕士文化答辩上为难李家明?就是眼看着一个经济学奇才,不能为他所用,出于专业素养,他又必须将学生让给其他人。

    学术圈里山头林立,哪个当山主的人不为自己怀里扒拉人才?

    “ming,前提是你要抓紧时间,要抢在所有人之前,understand?”

    拼了!

    这次李家明没有躬身,腰杆挺得笔直道:“yes/sir”。

    “你的毕业论文水平很高,估计明年能入围richard/stone奖,但我想看到你更为出色的表现!”

    “yes/sir!”

    要将一篇论文扩充成一个新经济类型,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抢夺这一荣誉,担任商学院院长的斯宾塞教授毫不犹豫地利用他的职权,给了李家明一个承诺。如果他的表现足够出色,会让他在合适的时候,成立他自己的课题组,并允许他在商学院挑选两名助手。

    这是项可以意会的权利,有了自己的课题,又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李家明与其团队成员将会顺利获得博士学位,甚至还可能获得教职,在商学院教授这一新经济理论。斯坦福的教职,那可是无数博士、博士后的梦想!

    出了院长办公室,兴奋的李家明径直回了公司,刚想琢磨下大纲的事,把正在筹备ipod3发布会、与唱片公司代表协商协议草案的kyle来了。

    本来公司依照玛丽莎的意见,对ipod2的外形、功能进行了改进,准备在十月份推出ipod2改进型,以榨取ipod2的最后一点价值,可惜是碰上9。11,只能是忍痛放弃。

    即将推出的ipod3与前两代不同,除了借助sanyo(三洋机电)在锂电池上的突破,将续航时间提高至14小时,以及将黑白屏幕换成了101x80像素、256色stn彩色屏幕外,几乎没有性能上的其它亮点。

    所谓的没什么亮点,那是专业人士的看法,kyle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完全可以用营销的手段,给这款平庸的ipod3增加人文亮点。可这涉及到名利的事,他并不想绕过李家明做主,虽然他是公司的ceo。

    hh公司虽然是美资公司,也有ceo,但实行的却是董事长负责制,而非美国人习惯的ceo负责制。kyle这个ceo,更象是董事长的助手、执行者。去年李家明当着员工的面削他面子,也就是在提醒他,这家公司谁是老大。

    kyle在ibm干了十五年,又在华国工作了近五年,哪不会知道李家明的底线在哪?

    “让玛丽莎主持?”

    心有旁骛的李家明回过神来,稍稍琢磨了一下,赞同道:“没有问题,这确实是个好故事。kyle,以后只要不涉及到战略、重大决策,这些小事不用来请示我,ok?”

    李家明确实敢放权,也舍得放权,但了解东亚文化的kyle也知道如何与他相处。

    “ming,话不是这么说的,推销产品不如讲一个故事。你已经是美国梦的代表,那就要合理利用,不能让一款平庸产品减弱你的光环。现在9。11的阴影未去,反恐战争又没开始,媒体也需要一个新的英雄来提振士气,我觉得玛丽莎的经历可以让媒体感兴趣。”

    马屁,即使解释得有点道理,那也是马屁,但这是在表达一种态度。

第八十二章 这种叫奋斗

    一个出身名校的女孩,mba毕业后进入了大公司,因为工作出色而受到大人物的推荐,成了另一个更大的大人物的助理。

    因为工作失误,大人物的助理只当三个月时间就被fire了,女孩却没有拿那笔丰厚的补偿,而是申请到公司销售一线去当销售经理。

    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说服了两个社会底层的朋友,三人自费跑遍全美、欧洲的主要城市,收集顾客对公司产品的意见、建议,整理出一份上百万字的产品建议书。最终,女孩在同事们中脱颖而出,直接升任为公司的vp、客户体验部ceo(首席体验官),拿到了三十万的年薪、价值百万的期股;她的团队成员也拿到了高薪,彻底改变了生活。

    cool!这故事很励志,可惜被湮灭在海量的反恐战争新闻里,但凭借着这个励志故事,以及ipod3让人眼前一亮的彩色屏幕、照顾欧美人种使用习惯的功能整合,hh公司的产品发布会效果还算不错。

    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包括李家明本人都清楚,在小布什发动的反恐战争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之前,美国人民没心思玩乐。或许只有等,等着时间这个最好的医生,让美国人民慢慢淡忘这一切肤之痛,所有与娱乐有关的电子产品销量才能恢复增长。

    911的影响大啊,大到李家明在电话里苦劝父亲、二伯他们别来美国,别来参加自己的硕士学位授予典礼。这世界变化太大,万一那帮疯子又来那么一下,碰巧又让自己赶上了,那真是狗逼不抵。

    好在经过四哥他们的解释,父亲他们都知道了硕士在美国只是个不受重视的过渡学位,加上他们手头上的事多、又怕路上不安全,这才打消了劳师动众。

    国内的家人不来了,四哥、水仔、杨芬华他们全来了,连那半个老乡张全保、肖燕都从纽约赶来了。可等到第二天九点半钟,李家明也没有找到那个他最想看到的倩影。

    唉,就这样吧,惜日不能与君共,从此天涯陌路人。

    一阵悠扬、高亢的风笛声传来,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导师们,在一个吹苏格兰风笛、穿苏格兰方格裙的学长引导下,分两路进入会场。

    失望的李家明整了整自己的领带、硕士服,然后与七位白人同学,跟在导师们身后入场。这是院里给他的特殊礼遇,因为他是斯坦福经济学院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连硕士都不是就能获得richard/stone奖提名、并进入第二轮评选的学生。另外七名白人同学四位是博士,都是在攻读博士期间获得过各类经济学奖的佼佼者,还有三位是成绩优异的学士,他们八人是商学院本学季毕业的荣誉生。

    举行学位授予仪式的礼堂很大,能容纳三千多人,除了中间一块为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学生留下的位置是空的,其余的座位上都坐着来参加观礼的学生家长。

    等导师们在讲台上坐好,李家明他们八人在讲台前的第一排落座,本学季毕业的博士、硕士、学士们才开始入场。回头看看,李家明好不容易才在大厅的二楼发现个子最高的乔桥,还有站在她身边冲他挥手的四哥。至于水仔、杨芬华他们,可能是个子太小,李家明根本就没法从人堆里找出来。

    十点准,仪式开始了,首先从学士开始,每个学生上台将预先准备好的姓名卡片,交给穿着博士服的主持人,主持人宣读被授予人的姓名,然后领取证书并在斯坦福的校徽前拍照。只有那三名荣誉生由导师亲手授予学士学位,院长亲自颁发各类奖牌。

    每当一个学生名字被读到时,台下面会响起其亲友的掌声和喊叫声,非常热烈。近一个小时后,数百名商学院的学士授予仪式结束后,开始进行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

    作为本学季的荣誉毕业生,李家明再次受到优待,由主持人领着上台。穿着博士服的托马斯教授,也从导师席里站起来,走到讲台上中央与穿着硕士服的李家明握手、拥抱、授予硕士学位证书、最后合影。

    然后同样穿着博士服的斯宾塞教授也走过来,亲自为本院的荣誉生,理了理那根黑色荣誉绳,再给他佩戴上银质镀金valedictorian奖牌,以表示李家明是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毕业。

    “孩子,祝贺你!”

    “谢谢”

    此处应有掌声,台下掌声雷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爷爷的词该改成:二十功名荣与耀,八千里路云和月!老子这个正宗山里伢子,飘洋过海而来,何止八千里?虽然自己能站在这、获得valedictorian奖,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有前世的记忆,可没有十几年的苦读,能把记忆变成精巧的数字模型、变成令人信服的论文?

    靠记忆的叫投机,自己这种叫奋斗,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荣耀!激动的李家明高举着自己的学位证书、valedictorian奖章,先向台上的导师们鞠躬致谢,然后向台下的家长席鞠躬致意,掌声再次如雷。

    等抑制住激动的李家明走下了讲台,硕士学位授予仪式继续,然后是博士学位。与众多的硕士不同,本学季毕业的206名博士,除了由导师亲自授予学位证书之外,还皆由其导师为其佩戴学位服的装饰披肩,全场起立为他们鼓掌、欢唿。

    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众多的家庭在校园里与孩子合影,李家明他们也兴高采烈地一起合影。正照着高兴时,久未见面的胡暄暄突然冒了出来,笑靥如花道:“学长,跟我合个影好吗?”

    长发飘然、笑容阳光,仿佛如邻家小妹一般,不禁让拿相机的乔桥眼前一亮。

    “家明,赶紧的,跟你学妹合个影。近一点,再近一点”。

    穿着黑色大衣、身材极高的乔桥笑得象偷着了鸡的狐狸,拍了两张照片就把相机给水仔,走过来握了个手后,揽着胡暄的肩膀大大咧咧道:“暄暄,下次他敢欺负你,直接来找我,保证帮你讨个公道。”

    这话听着就别扭,可胡暄暄娇笑道:“乔桥姐,您和芬姐都是博士吧?”

    “你怎么知道?”

    “有书卷气,跟学长一样。”

    拿着相机的水仔古怪地看看脸色绯红的胡暄暄,又看看旁边的李家明,小声道:“老大,宁杀错不放过!”

    “你能不能想点别的?”

    李家明好笑地敲了下水仔的脑袋,无意中看到一个戴着棒球帽、墨镜到处找人的身影,突然心中有一股感动涌起,急步跑向自己认为不会来的人。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早该碎掉的东西

    ‘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作羹汤’

    水仔的调笑声刚落,正系着围裙端汤的杨芬华扔了一句过来,“水仔,你这次挂了几科?”

    “你也太看不起人,一科没挂!”

    “真的?”

    帮着挪盘碟放汤盆的水仔,得意洋洋道:“当然,我一科没考,哪来的挂科?”

    眼看着李家明的目光扫过来,水仔又连忙解释道:“老大,我修了31个学分,明年肯定能毕业。这不是网站正在关键时刻,静不下心来读书嘛。”

    那还差不多,与前女友靠在窗边聊天的李家明,其实很羡慕孙淦,房子不要大,关键是里面的人对了。与乔桥她们不同,对李家明很了解的赵微一搭眼,猜前男友对那台湾妹正纠结着,瞟了眼那小姑娘,酸熘熘道:“不是我说你啊,差不多就行,要相貌有相貌、有气质有气质,而且还聪明过人,不象我样是个花瓶,你还想怎么着?”

    漂亮姑娘谁不喜欢,而且还倒追自己,可李家明不是什么于心不甘,而是知道有些人沾染不得,可又不能当神棍,只好托词道:“别管我的事,你呢?还单着?”

    还在想着那狐狸精,已经放下了的赵微佯装长叹,调戏道:“曾经沧海难为水,所有的男人跟你一比都成了渣。”

    “得了吧,我这种叫煤渣。”

    “这你就不懂了,煤渣黑是黑了点,但暖和。那些男人一看就知道是冲别的来的,提不起兴趣。”

    那倒也是,名利场里哪有真的?所以大家才拜金,别的东西可能是假的,钱总是真的吧?

    这话听着舒服,赵微拍了李家明肩膀一下,感叹道:“跟你在一起就是轻松,一点也不装。”

    这一对前情侣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让乔桥拉着来作客的胡暄暄笑容很勉强,眉目通透的水仔连忙小声道:“阿暄,我老大就是这样的人,念旧。”

    “对,这是好事,家明就这点好,待人真诚。”

    孙淦这公寓小了点,但也五脏俱全,等下厨的李家德把鱼做好了,坐着等饭吃的东家从碗柜找出瓶玻璃瓶、黄色铝质螺口盖装的‘汾酒’,玩笑道:“李大助教,喝点?”

    不沾烟酒的李家德笑着摆手,可李家明一看这包装就知道是好东西,他酒量不好,但好酒、而且识酒,连忙道:“赶紧拿过来,至少有二十年以上了吧?”

    “有眼光!1980年的。”

    孙淦夸了一句,酒瓶就让李家明拿过去了,顺手放进了他的书包,然后拿起桌上的红酒缸给大家斟酒。

    “老孙,你又不懂酒,暴敛天物!”

    可李家明刚准备给两东家倒红酒,旁边的赵微已经把他刚收藏的‘汾酒’打开了,清香四溢。

    “败家娘们啊,知道这是二十年的汾酒吗?”

    “二百年的酒,也是用来喝的!乔大博士,要不要来点?”

    到了异国他乡,以前不喜欢赵微的乔桥,也跟她成了朋友,伸手就把酒瓶拿了过去,豪爽道:“一人一半!”

    想得美,这酒在国内都不好找,到了这地方就更不容易喝到喽。水仔连忙把他和他老大的杯子放过来,嚷道:“分平来,喝酒不要赢,最怕不平!”

    “小四也喝点”,乔桥连忙把丈夫的杯子拿过来,这是乔大小姐的习惯了,来是多吃多占。好象不会喝白酒的胡暄见状,也连忙隔着橡木餐桌把杯子放过来。

    看来这一瓶酒是不够分了,每人只能倒上半杯,还得倒平来,每人才能尝点味。

    酒还没分完,杨芬华的手机响了,她看了下电话号码,连忙起身去卧室里接电话,没说两句又把监督乔桥倒酒的李家明叫了进去。

    “家明,祝贺你。”

    电话那边的声音很憔悴,可听到这声音,李家明忽然有种不快。即使是普通朋友,打个祝贺电话就这么难?不想打,那就不要打,现在打又是什么意思?给杨芬华一个面子?

    “谢谢”。

    话一出口,李家明觉得心里的一个什么东西碎了,其实这东西四年前就该碎。可能是人的心理年龄越大,就越怀念过去,总是将往事进行美化,反而忘记了其真实的模样。

    挂了电话,李家明脸色如常,出去跟大家一起举杯,庆祝自己今天拿了valedictorian奖。

    很久没喝白酒的李家明,喝完那半杯有二十年史的老‘汾酒’,意犹未尽。这酒好啊,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喝在嘴里有种故乡的味道,就是少了点。

    “老孙,还有吗?有好东西就别藏着掖着。”

    听小叔子这么一说,抢好酒喝的乔桥,立即缩回了伸向她老公酒杯的手,热切地看向孙淦。

    “真没了,这还是回老家时,在我老舅那摸来的。本想着脱离苦海后自己喝,今天见你拿了奖,一咬牙一跺脚,才奉献一把。”

    “水仔,搜!”

    “哎”

    水仔作势起身,见人家一点拦着的意思都没有,这才又坐了下来。然后,水仔和赵微他们都古怪地看着胡暄暄红着脸,将小半杯没动的白酒隔着餐桌倒进李家明的杯子里。这女孩长相甜美、阳光,却没想到是个不作、不装的主,喜欢一个人,就连帮他抢酒喝的活都干得出来。

    挺好,从李家德夫妇到水仔,连赵微这个前女友,都觉得这姑娘很不错。但平时喜欢刺李家明两句的杨芬华、喜欢跟他玩笑几句的孙淦,都没起哄、开玩笑。他们跟李家明熟,可跟胡暄暄并不熟,要是把气氛搞尴尬了,那就不好了。李家明今天上台领奖时,眼睛里可一直在找人,搞不好他心里也还正难过着呢。

    李家明确实是有点难过,但也不至于看不到人家在倒追自己,但有些事不是那么简单的。自己不需要拿婚恋当垫脚石,但也不能让婚恋拖累自己。天下女人多的是,好女人也不少,何必沾染不必要的麻烦?

    没了故国的酒,那就喝点洋酒,性格开朗的孙淦起身,从茶几上把李家明带来的威士忌酒打开,岔开话题调侃道:“李大助教,什么时候衣锦还乡?”

    “家明,你呢?”

    “过几天再说吧,先得把手头上的事忙完”。

    李家明把自己的课题说了说,无奈道:“等会还得去找人,抢在开学之前把大纲列出来。”

    “暄暄,你不是也学经济的吗?”

    这事可不敢乱掺乎,红着脸的胡暄暄连忙推辞,“乔桥姐,我硕士都没修完,估计学长得找博士生才能帮得上忙。”

    这女孩确实帮不上忙,mba偏重实践,对理论只求了解并不求精通。即使帮得上忙,李家明也不会要,院里那么多博士生,自己跑去挑一个硕士生,斯宾塞教授会如何看?(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神仙说神仙

    新月如勾,群山影影绰绰,偶尔绽放的火树银花,给大山里静寂的冬夜带来一阵绚烂。

    四年没在家过年的李家德,背对着泥巴屋里的炉火,喝着家酿的米酒,指点着妻子打老家的‘三吃一’,熊熊燃烧的火焰之上是薰得乌黑的数十挂腊肉、腊鸡、腊鱼。

    还是小五有眼光,没把这幢泥巴屋拆了,否则想烤个明火都难。屋里做的小别墅漂亮是漂亮,但一到冬天就难受,即使开着空调也难受,哪有烧柴烤火舒服?不过,烤火是舒服,麻烦事也不少。

    陪着堂弟妹打扑克的游小红有事要找表弟,但看着他那忙得很又不好说,只能是问问李家德看表弟什么时候有空。

    李家德是君子,堂嫂的事他知道一点,因而替老弟开脱道:“不晓得,他那课题就是抢时间,谁先出成果谁就赢。我听他讲,哈佛和沃顿几个学堂都在研究,估计进度都差不多,他只是占了个论文先发表的便宜。”

    粗壮的毛砣和细狗正煨着红薯,一听神仙样的李家德这么说,不禁直咂舌头。这要是让家明抢了先,屋里少讲又要出个助理教授咧!斯坦福的助理教授,少讲也相当于北大的副教授吧?

    靠着好运气横扫妯娌们的乔桥,一边找零钱一边羡慕道:“副教授?斯坦福商学院的助理教授,去他们光华当正教授都够格了。搞不好,那家伙一毕业就是副教授,拿终身教职!”

    有志于出国深造的李桂华,知道美国大学的教职有多拿难,但不知道商学院的具体情况,好奇道:“四嫂,家明哥哥能一毕业就做副教授?”

    “很有可能,他们商学院与其他学院不同,学生都是冲着进华尔街、大公司去的,他本来就是成功的企业家,加上学术能力又出色。等他博士毕业了,如果斯坦福不能破格聘请,哈佛、沃顿肯定会来抢人。”

    喝完了热米酒的李家德也点了点头,附和道:“美国的大学与国内的不一样,象他那样在学界、商界都极出色的人才,放到哪个商学院都是金字招牌。副教授升正教授,学生的意见很重要,搞不好这家伙两三年就能升教授。到时候,我们屋里又要大开祠堂喽!”

    在泥巴厨房里烤火、打牌的人,都是以前仰视李家德的人,从小都把这位天才当神仙。如今听到神仙都这么讲,毛伢他们几个正铲火的发小都嘘唏不已。一起光屁股长大,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未曾想家明不但成了首富,还会成为世界名牌大学里的教授。

    神仙!家明也成神仙喽!

    等火盆生好了,毛伢他们几个发小把火盆搬到了李家明书房里,然后到楼下的房间里小声打牌、喝酒、聊天,不影响楼上的神仙做正事。

    用他们的话说,这幢泥巴屋就是块福地,多在这玩,可以沾李家明的福气。已经大学毕业、事业有成的毛砣,也觉得这是福地,十几年前,哪会想得到自己一个山里伢子也有今天?

    “毛伢、洪伢,后悔不?以前喊你们跟我们读书,你不听,还讲跑到我们屋里端碗吃饭、拿筷子夹肉。”

    毛砣的取笑,让洪伢惫赖道:“莫讲起,我就不是那快料。我还算好的,告伢比我还更不如呢,这都吃了六年还是七年沙子?”

    一提起告伢,毛砣连忙问刚从那边旅游回来的毛伢,“毛伢,他到底怎么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