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日本做游戏-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从网站的角度看,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人会火起来,就会是一个必然。

    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就像为什么美国在几年前疯狂的鼓励创新,甚至说出了全民创新这样有些荒谬的口号。

    但是,仔细想来,却是有道理的。也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适合创新或者是创业。

    但是,总有那百分之一的人,适合这种事情。哪怕这百分之一个人里,有的在天使投阶段死了,有的在甲轮死了,有人在乙轮死了,有人通过了丙轮,丁轮,却死在了上市的过程中。

    但是,却一定会有企业,活过这些阶段。比如说曾经统治美国电子游戏业界的雅达利,不就是从那么多创业公司里杀出来的。

    或许,这个竞争的过程,对于单个的人来说,是非常残酷的,但是对于一个整体来说,却是不许拥有的。

    林彦也很明白这一点,其实,千叶游戏现在的独立游戏频道,以及“青睐之光”这个为优秀独立游戏提供的推荐位,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就是,当觉得一个游戏制作者,比较成熟了之后,千叶游戏会根据对他评判的水准,进行一个邀请。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邀请他进入千叶游戏,另外一种会是给他充分的骰子,让他开发一款他想开发的游戏。

    也许,投资的这些人中,有许许多多,让千叶游戏赔本了,但是,只要有一个成功了,就为千叶游戏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没错,看重这些人的原因,不是因为现在,而是因为未来。

    虽然说,千叶游戏有着自己的培训学校。但是,学校面临的生源也就那么多,基数也就那么大。

    能出现优秀人才,纳入千叶游戏人才梯队的人就那么多。要知道,真正有潜力的人才,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嫌弃多的。

    当然了,那种自讪为优秀人才的人,是比较让人头疼的。

    面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人进入公司。

    有些没有通过的人,说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刁钻,其实并不是。或许面试官提出的问题,都已经是在面试界很普遍的了。

    他们能够问出来,都是有自己道理的。

    就像是,一个公司里,最不允许进入的,不是没有能力的。而是那些散播悲观情绪的人,这样的人是害群之马,哪怕他又再厉害的技术,除非到没有人能够替代他的时候,才会被录用,不然大多数公司,不会选择将这样的人录取为自己的员工的。

    当然了,就业是个双向选择的事情。不过,基本上被千叶游戏录用了之后,很少有人拒绝千叶游戏。

    因为,千叶有希在这个行业内,已经是最为顶尖的公司。不光作为平台商,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

    自己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也知道怎样产出优秀的游戏。

    特别是近些年来,千叶游戏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流水化,非常有节奏的开发模式当中。

    所以,现在的千叶游戏,发型游戏的速度更稳定。质量也更稳定。这个质量稳定,不是说没有爆好的游戏出现。而是那种低素质的垃圾游戏,基本上已经被杜绝了。

    因为,那些在内部评分不通过的游戏,直接就被千叶游戏自己雪藏了。

    要知道,一款游戏不管创意再好,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其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麻烦。

    比如说,有着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还比如说市场风向的突然转向。

    前一天还流行着角色扮演游戏,后一天就开始流行解密游戏了。

    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题,等着开发组。

    成熟的开发组,与不成熟的开发组的区别,就是成熟的开发组明白怎么解决问题,不会手忙脚乱,不会被一个问题搞死自己。

    千叶游戏这种流水线生产游戏的模式,虽说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一款游戏的可能性。

    比如说,暴冰的游戏,他们的游戏在推出第一版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好玩。但是,经过了一次次回炉重改,经过了一次次锤炼之后,才成为经典游戏。

    然而,这种跳票,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许多游戏公司,认可砍掉茫茫多的剧情,在游戏发售后,忍受如潮涌般的差评。

    也不会继续开发游戏,把游戏全部开发完,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许多游戏,相比于最初退出的预告片来说,都是有缩水的。

    因为,预告片是他们想做成的样子,而实际游戏则是他们实际的能力。(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声音

    运营一个大企业与小企业是没有丝毫根本上的共同点。运营大企业首要先得有一个整体目标,也既是在发展和稳定两个互相争夺资源,互相矛盾的目标上去的平衡,把握不住发展和稳定的平衡,必然急功近利,或是流失发展的机会。

    急功近利,必然是杀鸡取卵,然后轰然倒塌。

    丢失发展机会,必然逐渐萎缩,最后资源枯竭而死。

    在有整体目标前提下,才能把握全局,知道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林彦在千叶游戏的职责,就是提供创意和产品。

    而千叶有希作为实际运营的管理者,核心任务是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依靠的不是单纯的管理技术或是技巧,更多的还是创意。

    用独特的视角去理解问题,用创新的组织体系和创新运作流程接军问题。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千叶有希在林彦和千叶有希的带领下,最关键的不是他们有着多么独特的能力。

    确实,林彦有着无数游戏的记忆。但是,这并不是成功的必然要素,而是一个催化剂。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林彦来说也是如此,当初《太空侵略者》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之后,他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创业。就算不完全是自己创业,也可以选择把林富志扶植成前台的老板。

    但是,林彦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和林富志,都不是那种能够玩得转企业运营的人。换句话说。如果林富志懂得运营,当初林记家电修理铺。也不可能被另外的家电修理铺挤兑的几近破产。

    知己知彼,对于个人来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林彦当时选择了和东立柿家合作。作为联合创始人,林彦当时想象的过于美好,以为自己懂得制作电子游戏内容,是不可替代的。

    后来事实证明,他确实不可替代,但是当时的电子游戏联盟的运营者。以为林彦是可以替代的。

    所谓的做电子游戏,不就是设计好硬件,然后编点程序,弄点小游戏么。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们把林彦敢出了电子游戏联盟。而这时候千叶有希恰好也需要一个发展的机会,所以,林彦又和千叶有希有了合作关系。并且,这个合作关系,一直到了现在。

    话说回来。企业就是人的集合体。所以说,企业是一个巨大的人也没有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企业同样也要做到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企业的能力和极限,知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是一家企业长命百岁的关键。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企业灭亡,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吃下去几碗饭。

    企业这个人的集合体。和人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又是。因为企业的能力本质上还是一群人的能力,加上组织协同能力决定的。不能看人家做什么赚钱。就觉得自己也能行。

    其实,大部分企业赚钱的原因,都在水下几百米,别人根本看不见。等看到了,这个企业距离玩完也差不了多远了。

    千叶游戏的优势,其实不在于单个游戏多么的火热,多么的受欢迎。而是,千叶游戏整个平台体系,拥有的赚钱能力。

    千叶游戏能够做到吃完游戏生产商,再吃玩家,还能顺便吃吃一吃零售分销体系。

    其实,现在已经有许多人看明白了,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营造出一个类似的体系。

    以前的电子游戏联盟,或许有一点机会,不过,他们现在也已经丧失几回了。

    再加上,他们对于市场趋势其实是有着误判的。他们认为家用游戏机那可怜的性能,以及一台一次性昂贵的价格,不会过于流行。

    所以,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街机市场。但是,千叶游戏却恰恰相反,放弃了街机市场,反而全力在家用机市场投入。

    如果最后以营收和影响力来区分胜负的话,胜利的是千叶游戏。

    千叶游戏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的发展起来,没有受到老牌企业的强力狙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千叶游戏判断准确了市场的大趋势。

    创造机会,并且把握住几回了。

    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除了千叶游戏和电子游戏联盟之外,没有几个大厂商,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利润。

    虽然知道赚钱,但是他们却并不着急大规模进入这个市场。因为,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大规模进入一个新领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如果稍微处理不好,整个企业就会面对运营的危机了。

    当然了,一个企业和人还是一样的,企业也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矛盾与困惑。

    没有长期目标,人会迷茫,但是没有短期目标,人干脆就会饿死。

    企业也是一样,如果不追求现实利润,企业就活不到明天,但是过于追求当期利润。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资源储备和能力储备,就是爽一把就死。

    所以说,一个能够好好发展起来的企业。必然能够正确确立短期目标,并且预留与中长期目标衔接的茶谷口,根据环境变化和市场趋势,随时调整修正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达到一种比较完美的协同状态。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千叶游戏虽然也出现了例如商业间…谍这样的事情。

    但是,千叶游戏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而忽略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平铺精力和资源。

    抓住主要矛盾,控制住关键节点就是胜利。不要也不能事无巨细,不必也不能事必躬亲。不能眼睛里留不下沙子。

    一盆满是化学药剂,一个活的细菌都没有的水池里,同样不会有活着的鱼。水至清则无鱼。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拘泥于过往成功的经验。比如说,林彦的《太空侵略者》成功了,以后所有的游戏,就全都是《太空侵略者》这个类型的。

    不会出现《坦克大战》,不会出现《炸弹人》。

    这样做是因为企业的规模在变化,市场趋势在变化。

    这必然会导致企业陈胜相应的变化。有时候。以往的经验,往往是失败的源头。

    昨日美酒,今日毒药。说的就是这个。

    还用那个已经死掉的,美国电子游戏的霸主,雅达利来说事。

    他们就是再用过去的经验,搞新的产品,才会死掉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于电子游戏,是盲目需求的。也就是说,不管游戏的素质如何,只要你有卡带,就一定能够卖出去。不管卡带里头的内容。是多么的垃圾,多么的无聊,或者干脆就是一个空卡带。都能够卖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影响销量最主要的因素。其实就是铺货能力好宣传能力了。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宣传能力。

    善于利用某个时间段热门的内容。例如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然后,辅助以疯狂的广告攻势。他们就以为这款游戏。印多少就能卖多少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如他们借鉴过往成功的经验那样,他们因为这次盲目,这次冲动,最后丧失了所有的潜在用户。并且,使美国的电子游戏市场崩坏,坠入深渊当中。

    别看林彦每天像是无所事事一样,其实,他这样做,不过是完成他在诚哥千叶游戏体系里自己分内的工作罢了。

    不渎职不越权,这是林彦对于自己的认识。不能够越级去指挥别人。因为,你这样做了,上行下效不说。那个被越级指挥的人接受了你的指令,但是他手里还有他上级的指令。

    若是,他执行了你的指令,那么他上级的指令就无法执行。然后,他上级的整个部署就乱套了。

    结果,整个秩序全部被打乱,原本能够有效率进行的工作,也没办法进行了。

    这在历史上,是有着很明显的例子的。

    有一名留着光头,叫做常凯申的物流大队长,就喜欢在大后方,越级给一线部队发号施令。

    结果,导致了自己的军队团灭了一波又一波。但是,他的这个爱好,还是没有改掉。

    最后,只能在日记里骂几句“娘…希…匹”,才能让自己的怒火熄灭那么一代弄点。

    当然了,上面的这些长篇大论,其实用处不大。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实际上还是实践出真知。

    它不是拿来说的,单凭着看菜谱成不了大厨师,单看着操作手册,也成为不了远洋集装箱船的船长。

    林彦停下笔,把自己写的东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改掉几个不那么通顺,以及有错别字的地方。

    然后,把把这些信息拷贝到软盘上,让秘书交给千叶有希。如果,她看着没有什么问题,将会把这篇文章,以内部文件的行事下发下去。

    林彦这不是在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

    因为,最近千叶游戏遇到问题了。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解决不了,就是大问题了。

    事情是这样的,千叶游戏刚刚接收了新一批的应届毕业生。这些能够拿到千叶游戏录用通知的人,可以说都是学校里面的顶尖学子。

    按理说,这样的人,就算是不会做事情,实际的战斗力不强,不能拿来就用。但是,只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就能够一飞冲天。

    原本,前些届的新人小朋友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但是,今年却糟糕了。

    这些新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居然不肯踏踏实实的学东西了。

    不知道他们的大学经过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他们进入千叶游戏之后,就开始发表自己的声音。

    说是千叶游戏现在的制度实在是太落后了,这个地方那个地方,那些步骤都是多余的,没哟?存在的。

    并且,还口口声声的说,要学习美国电子游戏业界的先进经验。

    天呐,要知道千叶游戏已经是这颗星球上,最顶尖的游戏制作公司了。并且,日本的电子游戏业界,虽然说最近开始有些许衰落,但是,还不是美国那些同行能够比的。这些小朋友,不知道接触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居然能够产生,美国的电子游戏业界,比他们工作的地方,要强出好多的幻觉。

    让他们先工作,了解了自己在干什么,然后再提出异议。但是,这帮人根本就不干。他们说,不能在这种落后的制度中工作。

    这些消息,如洪水一般,涌入到了林彦的耳中。尽管,他并不管人事任用方面的事情。

    对于这些张口改革,闭口改革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最后,经过一番调查。才知道这些新来的小朋友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样子。

    说来也好笑,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实际上,千叶游戏和教育省,还有其他游戏企业脸红创办的这所学校。

    最好的人才,基本上都流入到了千叶游戏和其余的几个行业巨头当中。而中等的则进入普通的游戏企业。

    最差的,往往留校任教了。

    或许,这样听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可怕的。但是,这些人中,有的知道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有的人,则会怨天尤人,觉得自己被埋没了。

    既然你日本的游戏企业,看不上我这样的天才,那么我就开始研究国外的企业。既然美国最先进,那我就研究美国。

    因为某种心态的补偿,他们认为自己如果到了美国,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游戏人。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英语不好,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还要教学生,自己早就到美国成功去了。

    这种人刚开始比较少,但是怨气这种东西是会传染的。

    他们嘴里的美国,以及嘴里先进的美国游戏公司,其实真的存在与否并不好说。他们说的,只是他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然后,他们再把这些自己臆想出来的东西,灌输给学生。最后,就搞出了这样的事情。

    “换,全换!把这些家伙全部换掉。”这是千叶有希声音。(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讲课

    千叶游戏的内部参观,事实上只有千叶游戏嘉年华这一个机会。当然了,如同大多数人所想。事实上,在这样的一个开放日中,并不能看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这一天的千叶游戏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是在演戏。玩家们或是抱着一种神圣的心情,或是抱着好奇的心情,参观千叶游戏内部的设施。至于,能看出什么门道,倒是看不出来。

    比如说,千叶游戏就有着数个内部发行的刊物,这些刊物,涉及各个游戏类型,然后对于整个游戏类型进行一个归纳,介绍现在,以及放眼未来。

    林彦对于这些内部参考刊物异常看重,这些刊物一律只能在公司内看,不能外传。

    当然了,传出去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这些东西各家其实都有着自己的研究。

    如今的千叶游戏,其实蛮注重网络游戏的。不过,由于家用游戏机的操作方式有着天然缺陷——打字交流不方便。所以,这些网络游戏,基本上都在个人电脑上运行。

    至于,为什么不用语音作为交流方式。这一方面是技术的问题,语音交流给人带来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好。

    另外一个,就是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喜欢一个人大吼大叫。

    当然了,前者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让这个功能变得好用。至于后者,改变用户的游戏习惯,一直以来都是千叶游戏喜欢做的事情。

    毕竟,有许多新的游戏类型要推出。而老的操作方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游戏。自然要被改革了。

    就比如说最近已经不那么火热的虚拟现实设备,之所以不火热了。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操作方式。

    头盔不是太重无法移动,就是轻了,能随着使用者的动作挪动视角了。但是,成本又不可能量产了。

    毕竟,在这个年代,陀螺仪还是一个很先进的东西,因为先进,因为新,再加上这些设备上的要足够小型化。集成度要高,所以成本就高的吓死人。

    但是,就算是这样能够移动视角了,但是,却还是没有一个合理的操作方式。

    所谓的虚拟现实,讲究的是个啥,不就是身临其境的体验么。最好的操作方式,当然是在现实中怎么动,机器里就怎么动。

    如果用手柄。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大大的减弱。既然都用了手柄,戴着虚拟现实头盔又这么热,我问什么不脱下头盔。回到大电视前,倒在沙发上舒舒服服的玩。

    让人的真实动作与虚拟动作一样,其实有一个成本比较低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两个摄像头,进行动作捕捉。然后进行定位。

    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在于。延迟实在是太大了。两百毫秒的延迟,足够让人觉得迟滞。

    所以,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手里拿着两个棒棒,身上贴着几个感应贴片。但是,这样又有问题了,虽然延迟低了,但是太麻烦了,每次要游戏之前,要先进行半个小时的装备穿戴活动,这不是在扯淡么。

    剩下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困于现实空间,这个虚拟场景不可能做大。

    尽管在虚拟当中,可以做到一片大草原,无边无际,能够一直的行走。

    但是,玩家眼中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实际是在自己的屋子里,他走远了是要撞墙的。

    那么,有没有解决办法,当然有。

    有人养过仓鼠么,有人见过仓鼠球吧。

    可以制造一个类似于半圆形的跑步机内,身体用松紧带固定住。

    然后,不管走多远,玩家其实都是在原地转。

    林彦想到这个方案的时候,其实回想起了一种动物和一种机器。那就是驴和石磨。

    驴子是不爱原地转圈拉磨的,所以聪慧的人类,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给驴子的脸上蒙上一块布,然后让它拉磨。

    据说蒙上眼睛的驴子,会幻想自己走过千山万水。

    这样一看,在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当中的玩家,是不是和驴子很像。

    这么一说似乎玩家等于驴子了,而驴子素来的形象都不太聪明,无论是传统当中的蠢驴,还是迪斯尼的《小熊维尼》当中的齐尔,一只灰色的旧驴子。都不能和高智商挂上关系。

    至于电子游戏做到了这些,有什么用的呢,事实上可以说是,什么用都没有。只是给玩家带来刺激。

    如果说一个游戏,可以给玩家来带知识,但是同样的知识,可能一本书看五个小时就看完了,而游戏的流程则有五十个小时。

    而剩下的四十五个小时,实际上相当于浪费掉了。当然,这段时间在游戏内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玩家带来爽快的感觉。

    所以,林彦制作的所有游戏,都没有自己标榜是教育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就像那些有趣的科幻小说一样,事实上都只是一个钥匙,打开玩家和读者兴趣之门的钥匙,如果,电子游戏的玩家和科幻小说的读者,真的想要了解更多,还是要学习那些相对枯燥乏味的知识。

    这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说,那些个觉得自己玩了几个游戏,就天下无敌的人,觉得自己有了丰富学识的人,只是他们自己产生的幻觉罢了。

    这就像是听了一个讲座,听得之后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他说的好对,觉得自己收获很大。

    但是,真的当自己购买完讲座推销的书籍之后,回去一想,特么的什么都没记住。

    这种手法一直就很有效,所谓的成功学,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

    林彦一直很看不起机场书店畅销书的原因就是这个。进入机场的书店一看,全都是这种书。

    而且。手法还比较恶俗。什么跟着蜜蜂会找到花朵,跟着苍蝇会找到厕所。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

    看了成功人物的书,你就会是下一个成功人物。

    这就是在扯淡啊,还是那句话,所有人都当了老板,谁来当员工呢。

    林彦最近也总结了一些当老板的套路,老板这种职业,可全是套路,一点不真诚。

    他们会跟着员工骂客户。会跟着客户骂员工。一边跟着客户诉苦说生意难做,一边跟着员工说工资少拿点,多学点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自己开着豪华跑车,几房姨太太凑了几桌麻将一起打。挺着大肚子,在汇报上红光满面的说,我这都是勤劳致富。

    这样的老板真诚么,一点都不真诚。这些老板,实际上都是在一个特殊时代,用着一些特殊方法富裕起来的。

    所谓的杀人放火金腰带。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样子。

    至于千叶游戏的大老板,千叶有希倒是没怎么过分。虽然说出去都有几个膀大腰圆的保镖跟着,看起来有点装那个啥。

    但是,实际上现在林彦出去。也是明少暗哨一大堆。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实在是太重要了。林彦和千叶有希对于千叶游戏的分量,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损失不起。

    没有了张屠夫就吃不了猪肉了?

    事实上真的有可能这样,有不知道多少公司。在创始人在的时候,是一个无比高的巅峰。但是创始人死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就是因为继任者承担不下来这个场子。别说扩张了,就是连守住原先的地盘都做不到。

    要知道,这些继承者可都不是草包,都是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淘汰出来的。可以说,他们就是这个企业,最厉害的人了。

    哪怕就是家族传承,辅佐的人,也都是十分厉害的人,但是,为什么这个公司就经营不下去了。

    是人才的水平不行,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就很值得思考了。

    所以,林彦才那么重视人才的阶梯储备。对于学校出的这档子事,是那么的厌恶。

    现在千叶游戏主办的这家电子游戏大学,所有的讲师全部换成了各个游戏公司内的自资深游戏制作人。

    虽然说教导的东西可能比较落后,最新的技术不会交给他们,他们学也要从基础的开始学。

    但是,最重要的是给他们竖立一个比较正确的世界观。听着那些悲观的,怨天尤人的人给他们讲课,就算是一个好学生,都能给讲废了。

    当然了,由于资深的游戏工作者,除了少部分在沟通部门的,有着比较好的沟通能力。事实上,大部分的游戏行业工作者,都是比较木纳的。

    所以,想要让他们讲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说他们肚子里的东西很多,但是,他们就像是一个茶壶一样,肚子里鼓鼓溜溜的,但是茶壶嘴就那么点。肚子里的东西,完全吐不出来。

    于是,没有办法,林彦只好去登台讲课了。

    因为林彦现在的面相实在是有点年轻,所以,林彦给自己贴了一个小胡子,看上去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滑稽。

    不过,效果还是蛮好的,看起来成熟多了,嗯,逗比中透出了一股成熟。

    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心思,并没有太在讲课上。林彦也不是那种靠学生成绩吃饭的老师。

    与其让学生们死记硬背知识点,还不如给他们讲讲段子,从实战出发,讲明白一个游戏的制作过程。

    至于,怎么让这些学生产生兴趣呢。

    林彦在第一节课,就弄来了一大堆电子元件,他要在讲台上,让学生们亲眼看到,一台游戏机是怎么诞生的。

    没错,他制作的就是《太空侵略者》,制作的步骤,几乎和许多年前相差无几。

    板子也都是没有制作的板子,找了几个同学,让他们上台来处理板子。

    看着他们拿着小锯子,一点点割木头,林彦莫名的觉得很欢乐。这就是青春啊。

    当然了,蚀刻电路板的这个过程,就要放在专门的实验室了。

    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又加上需要讲解,所以,林彦的这台《太空侵略者》,一共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