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日本做游戏-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人知道了并不会去做。

    甚至,对于一个应该充满趣味性的学科产生厌恶。

    而游戏正好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或许游戏当中的知识量,没有教科书那么的多,没有教科书那么贴近考点。

    但是,作为专门让人快乐的一门学问。游戏却可以让学生们,开开心心的接受这些知识。

    并且,有意愿去了解更多。

    事实上,就算是日本这样的国家。在教育队伍中,也有很多浑水摸鱼的教师。

    严格来说。他们的能力其实并不强。想让他们挥洒自如的讲课,他们是做不到的。

    因为。除了少部分教师,把教导学生当做是自己的事业来做。大部分教师,不过是把这当成是糊口的工作而已。

    任何人觉得工作不称心如意。都会摸鱼。老师当然也不例外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老师,根本就不负责任。

    林彦对于这样的社会现状,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但是,他却能从一个侧面,帮助那些学生。

    当然了,林彦也没有搞出一个教育游戏系列的东西。而是随时有想法。觉得可行就去企划一个游戏。

    如果冠名成为“教育游戏系列”,其实有不少孩子们,不管这个游戏好不好玩,都会产生逆反心理,讨厌这个游戏了。

    所以,千叶游戏也没有利用教育省推荐这样的金字招牌。去让学校强行摊派订阅量。

    就是说,没有让这些孩子们强制的去购买这些游戏。你们爱玩就买,不爱玩就不玩。

    当然了,有许多家长。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家的孩子买这个游戏就是了。

    可怜父母心。

    然而,大部分父母却并不懂得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不是完全的放羊,除了喂饱了穿暖了之外。什么都不教了。再不就是矫枉过正,对自己的孩子太严厉了。

    不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路,而是让他顺着安排好的路前行。

    更有甚者。把孩子扔到各种补习班里,期望孩子用这种方式。就能学好知识,这样就是爱孩子。

    还有的。按照所谓的教育专家提供的步骤教育孩子。

    这其实都是不正确的。

    不要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这样的话。孩子有时候能把一个大人问的哑口无言,大人往往会因此而生气。

    但是,不要生气,要把自己都不知道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因材施教。

    这才是教育最好的方法。

    任何一个孩子都与众不同,没有一套万能的公式,可以套用进去教导孩子。

    如果,万能的公式化教育真的有用,真的会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出现一个学校里,有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坏的学生。有欺负人的孩子,和被别人欺负的孩子了。

    林彦有时候也会在想,自己是不是想的太多了。自己的孩子还不知道在哪,就开始操心起教育的事情了。

    难道,自己真的要找个人,生孩子传宗接代了。

    或许,这就是成长吧。

    人生的不同阶段,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

    幼儿园的时候,想的是不要尿裤子。

    小学的时候,想要考试考一百分。

    初中的时候,喜欢静静地凝视那个自己喜欢的女孩。

    高中的时候,有着淡淡的迷茫。

    大学的时候,多姿多彩,最后的校园时光。

    工作后,对于工作的牢骚,以及种种不满。明明是上司错了,却要被上司斥骂。成为领导后,就会因为今天在家里喝的茶水太淡不开心,而骂什么都没有做错的下属。

    一切看似荒谬的事情,忽然有一天会发现。原来这些事并不荒谬,其中存在着应该有的规律,一切都是有道理的。

    再然后,大概就是结婚生子,遭遇中年危机了吧。

    林彦想着想着,觉得自己越来越伤感。事实上,最近这几年来,他已经分辨不出来,过往的一些记忆了。

    哪怕是“电子游戏记事簿”也写得少了很多。除了有时候,某件事情唤起了自己的记忆。才会涂鸦几笔。

    不然,完全就不知道写什么了。

    其实,记忆这种东西,真的蛮不靠谱的。以为会一直铭记的记忆,事实上已经不知道在大脑里经过了多少次的涂抹。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事情,在经历的时候,并不觉得怎么样。

    但是却在多年以后,成为了一个温暖而甜美的记忆。回想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好玩和内涵。

    林彦更注重的是好玩。因为电子游戏,就是为了给别人带赖乐趣才诞生的。

    这也是林彦为什么不想搞出来一个教育系列游戏的原因。

    因为,任何事情,如果是被强迫做的。都会不爽。

    难道不是么。

    人们会抱怨工作,不就是因为这是被强迫做的。

    往往缺什么,就会宣传什么。所以,爱岗敬业这样的口号,天天的挂在口头上,刷在墙壁上。

    让人实时听在耳朵里,进入眼睛中,然而然并卵。

    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进入内心的却没有几个。

    事实上,不喜欢一件事情,硬是让一个人喜欢。这是很残忍的。

    因此,林彦比较推荐在选择从事职业之前。先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不然的话,这个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困扰一生的大问题。

    千叶游戏嘉年华结束。接下来就是又一年的周期。

    千叶游戏在全球的拓展脚步,基本已经结束。进入了一个深耕细作的阶段。各种类型的游戏,一个连着一个推出。

    虽然,因为千叶游戏推出的游戏太多。其中有些游戏,面对的不是游戏媒体中普遍存在的核心玩家。

    没有形成千叶出品,必属精品这样的口碑。

    但是,挂着林彦名字的游戏,却被人认为是精品。

    当然,林彦没有拿自己的名字,当做是一个系列品牌就是了。

    因为,现代的电子游戏,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如果,只宣传一个人,其实是对于整个游戏所有参与制作人员的不尊重。

    因此,林彦也不在游戏制作名单的第一个出现。而是在最后一个。

    毕竟,他本人,参与的游戏制作,其实并没有别人那么多。别人在喝着咖啡加着班,林彦却已经回到家进入了梦乡。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把制作游戏的功劳,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上,这实在是太天怒人怨了吧。

    毕竟,这是团队的力量。

    ——————

    原先是一天两千字两更,现在是四千字一更。而且,并没有节假日不更,一般一个月只有一天不更新而已。这个月不更新恰好是在周日而已。如果一个月有超过一天不更新,那就说明遇到了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更新。

    例如上个月,输入了几十分钟密码,强行说我密码不对。更改密码后,账号又因为输入错误密码次数太多而被锁定的奇葩时间。(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习惯了

    以林彦的观点来看,网络游戏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哪怕是《石器时代》的免费模式收入喜人。

    但是,在日本网络游戏的模式,依旧不是那么好铺开。至于原因么,还是作为高端游戏个人电脑还是太少了。

    电脑主要还是以办公电脑为主。然后,在游戏娱乐上的需求,还是放在了家用游戏机主机,以及街机上。

    当然了,由于这两个主要机种使用场景的不同。流行的游戏也各不相同。

    由于街机厅人流量大,人与人能够面对面接触,所以格斗游戏这种短平快,容易打出火气和拱火的游戏十分流行。

    格斗游戏到了家用主机上,就没有这么好的人气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家用主机上玩格斗游戏,找不到人对打。光和电脑打的话,没有多长时间就腻歪了。

    至于,手柄不适合格斗游戏的挫招系统。这倒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已经有第三方的配件厂商,推出了游戏机专用的摇杆外设。

    事实上,围绕着千叶游戏硬件吃饭的人还真不少。除了给千叶游戏代工生产各种游戏机的工厂,还有就是供应链上,提供原材料的工厂。

    至于正统序列进不来的厂商,也会拿到千叶游戏的外设,例如手柄什么的,进行逆向工程,然后仿制出类似的手柄。

    虽然千叶游戏的第一方配件,素来以质量过硬而闻名。然而,为了过硬的素质,付出的代价,就是单买这些配件,实在是让人感觉肉痛。

    千叶游戏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对那些仿制外设的厂商,还算比较宽容。

    事实上,严格说起来千叶游戏和这些外厂的外设厂商,也能说的上是一衣带水的关系。

    因为,追根溯源。就能发现,原来这些仿制外设厂商,不是千叶游戏生产序列里某些厂子的影子公司。就是和这些公司,有着各种各样的微妙的联系。

    例如是原材料供应商的上级供应商了,例如是上级供应商的上级供应商了。

    甚至,有的杂牌外设,其实都是和千叶游戏的外设,从一个生产线上下来的。不过,因为质量没有达到千叶游戏的要求。

    但是。本身质量其实还过得去,也能用。与其变成废品,还不如贴牌卖了呢。

    如果,后来销售状况还不错。也许也会单开一个质量要求比较低的生产线也说不定。

    当然了,这些厂商有仿制外设的能力,但是对于整机的仿制,倒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因为,千叶游戏的主机。有着许许多多自己制作的专属芯片。而这些芯片,基本上都分散的掌握在几家千叶游戏生产序列的核心厂家之中。

    例如。钛光科技就是其中的一员。

    再加上千叶游戏对于这些芯片看的非常禁,不合格的芯片一律集中销毁。在生产过程中,芯片的使用量也要精确到个位数。

    因此,就算是总装厂的一线工人,也很难夹带出一枚小小的芯片。

    要知道,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大多数工厂都在追求这样的企业管理的高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料和出料,全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除非停止生产线,盘点库存,不然的话很难发现一些亏空。

    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企业的人员。敢于里通外合,偷…盗公司内材料的原因。

    而千叶游戏经过精心设计的管理系统,就做到了这个。当然了,也不是说千叶游戏的人,比别人多了几双手几个脑袋。

    这是因为千叶游戏,采用了数字化管理。这里面其实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难题。比如说,一个仓库的出库和入库,如何做到最有效率。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复杂的算法。

    人虽然也能做到。但是,人仅仅能做到一时。时间长了难免懈怠。但是,机器来做就不一样了。机器不通人情,不会因为一些特殊状况而通融。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了什么巨大的损失。

    再加上在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传感器,记录每一快电子元件的去处。甚至,在所有电子元件上,都有着身份识别信息。

    让机器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这个电子元件,是由哪个供货商生产,哪年第几周第几批次生产的。

    在这块,林彦还是有一些贡献的。他的贡献就是,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创造了信息量更大的二维码。

    其实,二维码的原理很简单。无非就是黑色和白色,在激光的照射下,拥有不同的折光率,从而让离摄像头水准还很远的传感器下,完成识别。

    原理大概就跟机器码的零和一没有区别。

    二维码的技术,在短短的时间就扩散了出去。因为,相比于传统的条形码。二维码能够承载的信息更多。

    以前的条形码,顶多就只能在黑条和白条之间,表达出一串数字编号,这个编号对应的内容,存储在超市的扫描机器上。

    而二维码则能存储更多的信息。从最简单的数字,甚至到图片,视频都能够表达出来。

    当然了,能够装下一个视频的二维码,它的面积应该非常大就是了。

    其实,二维码相较于条形码在容量上的进步。实际上是一个维度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想一下,条形码能够被识别的信息,只需要一条线就够了。

    而二维码,则是展示一个面内的信息。

    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三维码林彦都不会奇怪。

    要知道三维码存储的信息就更恐怖。因为,三维码可以分为不同的角度,有数个不同的截面。每一个截面都有着对应的信息,全部读取出来,数据的容量,将会大的吓人。

    当然了。空间上的三维码可能比较难出现。按照现有技术能够实现的,还是在时间轴上做手脚。

    就像二维码四个角中有三个角,有着一个黑块,是用来判断二维码方向的。

    随着时间而循环的三维码,除了二维码这种定位方向外。还会有一个开始和结束的标识。

    当然了,这样的三维码。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在短时间内,二维码存储的信息,已经足够多了。

    而更麻烦的三维码,暂时没有存在的必要。

    至于林彦设想中的那种空间三维码,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其实,在林彦自己的心里,在他科幻之魂的意念下。他更喜欢把空间三维码,当成一种高级外星人使用的文字。

    外星人写小说。都是那么一坨,然后读者从各个角度去剖析这个三维码,从而了解写的是什么。

    想起来就觉得逼…格满满,当然了,可能用起来不太好用就是了。

    因为,这样的文字,学习起来成本太高。

    就像是零和一就能描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人类的自然语言中。就没有类似的语言,只有两个字母。然后,这两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人类自然语言,组成的基础部件,不算多也不算少。因为,太少的话。用来描述东西太难。

    描述桌子就用上百个零和一你受不受得了。

    而若是基础的字母太多的话,,虽然使用起来简单了,但是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起来太复杂了。

    于是。在学习和使用中,渐渐找到了平衡,形成了现在世界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语言。

    林彦最近其实也匿名做了一个独立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疯狂电路》,这个游戏的确很疯狂。

    因为,这款游戏基本上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基础是玩不转的。因为,他要做的是,控制一个机器人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通关。

    但是,却不支持直接的上下左右操作,也不支持输入各种语言。游戏的方法,就是连接一个又一个门电路,用这些电路,让机器人来运动。

    基本上,最后的“超级疯狂”模式,林彦自己通关都有些困难。基本上,能够通关这个游戏所有关卡的人,不是科学家也差不多了。

    这款游戏,可以说就是以虐…待玩家,搞糊涂玩家的智商为乐。

    林彦做的时候,也只是一时兴起,至于有没有人玩,他是不在乎的。本来就是一个小品级游戏。

    从有想法到做出来,他一个人利用空闲时间,三天就完成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整个游戏没有画面,没有背景音乐。唯一的声音,还是机器人行动时,传出来类似于蜂鸣器的噪音。

    然而,让林彦比较意外的是。这款游戏,居然在沉寂了近一个月,登上了千叶游戏独立游戏频道的畅销榜。

    有许多人购买这款游戏,并且从评价来看,玩的都很开心。

    林彦看了看排行榜,固然有这款游戏,只有三百日元售价的影响。但是,要知道,在独立游戏频道,免费的游戏也从来不少。

    但是,却没有结果引起轰动的。

    《疯狂电路》评论区有人说,说自己找到了最初游戏时的感动。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

    就是,这款游戏的难度很高,很有挑战性。而不像现在的游戏,充满了对于玩家的妥协。

    降低难度降低的都不成样子了。

    主机游戏哪怕出现了无双系列这样割草游戏,但是,相比于某些可以一键挂机的网络游戏,还是比较有节…操的。

    而玩独立游戏,喜欢在沙海里淘金的玩家群体,事实上,都是比较核心的玩家群体。

    他们对于所谓的休闲游戏,其实挺不以为然的。但是,大部分游戏在设计过程中,不可能只考虑核心玩家感受的。

    要知道,这些核心玩家,实在不是一个好群体,他们不光对于游戏的要求高,还非常吝啬。

    相比于那些一言不合就充钱的可爱小白。他们实在是太不可爱了。

    林彦做正规游戏企划的时候,其实也不太照顾核心玩家,而是更倾向于数量更多,消费能力更强的小白玩家。

    因为,对于一款大制作游戏来说,只有卖出去足够的份数才能够不赔钱,只有卖出去不错的份数,才能够有续作。

    这个其实很容易让人明白的。

    一个游戏开发宣传预算一共五千万美元,一份游戏五十美元,开发游戏的公司,能拿到三成。

    那么他们需要卖出去最少三百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四份,才能够保证投入不会打水漂。

    当然了,实际上有可能三百万份就够了。因为,除了卖游戏的普通版外,还能股卖卖价格更高的典藏版。还有原画集,设定集,或者是塑料小人之类的周边来赚钱。

    要知道,这些周边赚钱的能力,其实不容小窥的。

    就算觉得这些东西定价太高,可能卖不出去,那也有办法解决。那就是卖限定。

    我这玩意只生产三千套哦,全球限量发行三千套哦。不早点买,可就买不到了。

    那些忠实的玩家自然就买买买。

    事实上,每年就有一些游戏公司,利用这样的方法,卖出去不知道多少游戏周边。

    这些游戏公司,如果发现一个模型卖的不太好,他们就会停手。如果这些模型卖的好了,他们还会出别的限定版本。

    比如说,初回限定,周年限定,生日限定,等等等等。

    当然了,这些东西不是游戏界的首创。而是日本的游戏厂商,在日本其它行业学习到的。

    限定商品说白了,就是认为的创造稀缺状态,造成供不应求。

    有一百个人想要,我就发行五十个。然后,这五十个我卖正常价钱的十倍,你说你买不买吧。

    你不买,你就买不到了,你买了还贵。自己好好想就是了。

    当然了,千叶游戏也不能免俗,他们推出了不少各种各样的限定版机器。例如《勇者斗恶龙》限定版了,《最终幻想》限定版了。

    然而,实际上千叶游戏对于限定版也不是很上心。限定版机器,顶多就是用一个彩色外壳。甚至,有时候连贴纸**都有。

    对于这样的不良心,日本的玩家倒是没有多反感,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缩水

    许多人都知道日本的经济已经陷入泥潭了。

    事实上,同样有许多人知道,陷入泥潭的原因。但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只有自己能够掌握的未来,才是最好的未来。时刻受到别人钳制的未来,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未来。

    日本最厉害的时候,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美国的百分之一百零七,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超过了美国的三分之一。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当别人需要的时候,强行来放血,也只能够默默忍受。

    不同的人看问题不一样,普通民众看到这样的问题,想的不会很多。顶多是埋怨一下当时在位的人。

    然而,他并不知道,其实不管谁在那里,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是否会有那样的一个人挺身而出逆转乾坤。

    有,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日本却没有。

    经过了几十年的和平,许多人已经忘记的战争的味道。

    以为,这个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虽然有经济危机,但是安定富足。哪怕是老一辈的人,以身说法,说明当初的艰苦,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小一辈的往往就是笑一笑就过去了。

    千叶游戏在日本的影响力越来越举足轻重。特别是,在如今这种情况下,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游戏主机的情况下。

    没错,日本人就是这么矛盾。前些年他们还在疯狂的追逐美国货,见到这种现象,有日本的公司痛下决心。要扭转日本货质量差的形象。

    然而。最近这几年,随着经济的下滑。购买力的下降。大部分日本人又开始抵制美国货。

    一方面是因为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生活水平的下降,到底来自于哪里。

    美国这样的一个国度,已经多少次让不同的国家,为他们的经济衰退接盘了。

    或许,几十年前的美国,以及美国文化,在满目疮痍的日本,犹如天神下凡一样的无敌。

    但是,距离近了之后。就发现原来美国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而已么。

    美国除了可以在其它国家身上吸取经济的血液之外,还会吸取知识的血液。

    那些高端的研究人员,每个国家最顶级的学子,基本上全部都会到美国来求学。

    其中,将会有九成留在美国,只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返回自己的祖国,报效自己的国家。

    要知道,这些高级研究人员。是一种十分稀有的普品。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培养出来的,培养出来的概率很低。有可能几十万人里,几百万人里,才能够出这么一个。

    不是说流失一个。我再培养一个就完事了。

    曾经在苏…联解体后,有到美国讲课的前苏…联教授这样说道,“这是美国人的大学?只有房子是他们的。教授都是我们苏…联人。而学生却是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

    其实,如果对于美国稍微有所研究。就会知道。美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可以说是烂的不行。

    所谓的公立学校。完全就是一坨。在这种公立学校里,有着相当多的反智因素存在。

    比如说,所有学生就普遍讨厌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喜欢哪种喜欢运动,很酷的学生。

    许多学习好的孩子,因为被歧视,甚至不敢学习好了。

    这也是亚裔在美国经常被说的一个地方。亚裔简直就是学习机器,因为学习好,所以被歧视。因为被歧视,所以融入不到那些孩子的圈子里去。

    最后的结果就是,亚裔更容易成为中产阶级。而那些很酷的孩子,往往都会成为社会的底层。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不管如何,他们还是会有一个上升的渠道的。因为,这象征着希望。

    有希望的人会朝着希望而努力,而一点希望都没有的人,则会选择打破这个让人没有希望的世界。

    例如说南美洲贫民窟的孩子,非洲草原上的孩子,可能学都上不起。但是,他们还是有改变命运的方法。就是踢足球。

    踢足球去欧洲,这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最实际的办法了。

    当然了,不是每一个选择这条路的孩子,都会成为一名在欧洲赛场上驰骋的运动员。

    事实上,那些成功的球员的身价越高,就意味着这项事业的淘汰率有多高。他的身价,是由无数失败者垒起来的。

    然而,这对于那些没有别的希望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是再残酷,他们都会觉得自己会是幸运的那一个。

    哪怕就是去不了欧洲踢球,或许,也可以在本国的球队当个职业选手,踢几年下来,转职成为教练。

    虽然说收入比顶级球星不知道差了多少个零,但是,却意味着他们能够离开贫民区,能够吃饱喝足了。

    其实,如果让林彦来说,美国公立学校的反智氛围,很有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暴自弃。

    说句有点刺耳的话,其实很大程度上,父母会决定孩子们的未来。所谓言传身教,不能指望一个成天在家里搓麻将的家庭,有一个学习爆好的孩子。

    正因为美国底层缺乏上升的动力,以及空间,所以他们才会选择混日子。而他们的孩子,对于那些学习好,可能会跨越他们这个阶…级的好学生,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

    千叶游戏的游戏机,在美国最广大的玩家群体,实际上就是这些孩子们。因为,那些真的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不会沉迷到游戏当中的。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明游戏是万恶之源。因为,没有了电子游戏。还会有别的东西吸引着那些孩子们堕入深渊。

    比如说那些致幻类的草本植物,还比如说异性的身体。自控力不够的人。总会找到各种各样让他们沉迷的东西。

    林彦,其实一直都努力在自己制作的游戏当中。添加一些比较正能量,引发人积极向上思考的东西了。

    现在的林彦,认为游戏最先是要好玩有趣,给玩家带来快乐没错。但是,次要的属性,就是要有用,有价值。不是说这个游戏玩完就玩完了。

    例如像《铁道模拟》那样的游戏,就属于一扇窗子,许多玩家因为这个游戏。喜欢上了铁路的感觉。

    从而进入了这个行业。

    其它的游戏也是如此,都像是一个窗户一样。它能够有趣的引领者玩家进入另外一个新世界,帮助玩家看到另外的新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虽然千叶游戏的游戏,也有着职业玩家。但是,千叶游戏却没有像是塑造足球明星那样,塑造一个典型。然后诱导着许多无知少年,冲入这个行业,并且嘴里高声喊着,“我是为了电子竞技!”

    实际上。这种煽动手法,已经很老套了,但是很有意思的就是。这种煽动手法却屡试不爽。

    比如说,林彦曾经也动笔写过一点点网络小说。他为什么会写,除了一时兴起之外。还不是因为那些个被网站塑造起来的标杆人物。被他们的成就所吸引的。

    站,通过这种手段,就会免费的搞到许多为他们提供内容的人。虽然说,质量有可能不高,但是有数量在啊。

    或许,对于一个单个的作者来说,自己火起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但是,从网站的角度看,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人会火起来,就会是一个必然。

    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