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府中路的东跨院中,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等人;
贾府西路凤姐院、李纨院、贾母上房处,贾母、宝玉、黛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凤姐、贾琏、李纨、贾兰等人;
贾府东路的贾赦院中,贾赦、邢夫人等人;东北角的梨香院薛姨妈、薛宝钗、薛蟠等人。
贾府的主子们在讨论。
贾府的管事处、库房、随侍处、回事处、听事处、执灯处、巡更处、鞍库、煤炭库、银库、米库、饭房、厨房、神房、书房、浆洗房、水房、各门房、各更房、马圈、粮仓。
所有的管家、管事、仆人、小厮、丫鬟、婆子、仆妇都在议论。
贾府外的宁荣街,所有住在外面的家生奴仆、贾家的近支、旁支在议论。
宁国府内,尤氏、贾蓉、秦可卿等人在议论,大管家李华等人在议论。
对这件事,不管是无奈,羞恼,郁闷,欣喜,兴奋,期待,期盼,好奇,感叹,发愁,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时间节点的到来:九月十五日上午。
九月十一日,贾府内宅中开始讨论一个问题:贾环回来后住在哪里?早先贾环居住的位于赵姨娘小院旁边的三间屋子,对于贾环来说太小、太委屈了。
如果还让贾环住在那里,那就不是欢迎他回家,而是羞辱。以环三爷此时的地位、前途,谁敢?
九月十二日,贾府内宅中的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下人们要如何称呼贾环?中了举人,即便是十岁,照样要叫一声“老爷”。这是举人应有的社会地位。
但贾环叫老爷,贾赦、贾政等长辈要如何称呼?宝玉、贾琏、贾兰等同辈兄弟又该称呼?
时间在躁动、不安的情绪中缓缓的走过。
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韩奇、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等和贾府交好的勋贵、王孙公子的请帖下到贾府,希望邀请贾环去府上喝酒。
贾琏忙的脚不沾地,天天在家忙着接待,处理这些事宜。
而贾环此时住在京城内城东面的二月客栈,与公孙亮、罗向阳一起参与同年们的酒会。许轩、上官昶、石赋等人都是会过。苏诗诗、成琪儿、洛檀、晓雪、秋兰等京师名妓亦是见过。期间有贾环的两首咏花词流传。
135名举人,可以有无数种精彩的组合,足够在九月剩下的时间都排满。贾环三人经常一起出席酒会,被同年们起了个雅号,叫做:“闻道书院三杰”。
九月十四上午,三人在城外长亭,送别了离开京城准备返回家乡小住的乔如松。他是最后一位离开京城、失意的同学。庞泽早在乡试放榜第二天就背着行李前往遵化,继续去给山长当幕僚。
与好友洒泪而别,三人从朝阳门进入内城。中午时分,他们需要前往龙江先生的府邸宴饮,晚上则是在醉仙楼宴请诸位同年。
因为,明天贾环要回贾府;大师兄公孙亮回书院,再去遵化见山长,接着回密云县;罗向阳则是回乡。
…
秋日融融。九月十五日上午十时许,贾环乘坐贾府派来的马车抵达内城西,四时坊,宁荣街。
街口,贾琏骑着骏马,带着贾府子弟:贾兰、贾琮、贾菌、贾菖,贾菱等人等候多时,
亲自给贾环赶车的荣国府的二管家林之孝从车辕下来,给贾琏等人弯腰行礼,“见过琏二爷,见过诸位哥儿。”
贾环掀起车帘,贾琏下马,微笑着抱拳,“环兄弟,欢迎回来。”身后,贾兰、贾琮、贾菌、贾菖,贾菱等人齐齐躬身行礼,道:“见过环三叔。”名字里面带草之头的都是子侄辈。
贾琮是贾环的兄弟辈,往日泥猴般的小孩换了一身新衣,打扮一新,崇敬的喊道:“三哥,你真厉害。”
贾环微笑着点点头,目光看向小大人般的贾兰。这是他当日在贾府里的同学。然后,贾环看向贾琏。贾琏笑呵呵的道:“环兄弟且安坐在车上,到角门处再下来。”
贾环放下车帘。贾琏上马,一行人二十多人继续前行,通过荣宁街,过贾府正大门前,绕至角门处。
荣国府的角门处,荣国府的管家赖大,单大良、吴新登、张才、带着贾府所有有头脸的管事等候多时。算是小厮,约200多人,从角门外,延伸至角门内。
贾琏下马并贾府子弟站在一旁。林之孝、钱槐先于贾环下了马车。贾环挑起门帘,走下马车,他头还有点醉酒后的晕眩感,抬头看了眼天空:云淡天高。
赖大,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张才等200多人齐齐跪在地上,低头齐声道:“奴才等恭迎三爷回府!”放眼望去,全是跪在地上的奴仆,青衣一片。
众奴仆喊完之后,鸦雀无声。秋风拂过,地面无尘。
这阵仗让贾琮、贾兰等人在贾环身侧,看得目眩神迷,心中羡艳难言。环(三)叔(哥)真厉害!
贾环嘴角逸出一抹笑意,轻声道:“起来吧。”
“谢三爷!”又是一阵整齐的喊声。众管家、管事、奴仆、小厮们纷纷起身,分开两列站在道路旁。
贾琏笑一笑,伸手道:“环兄弟,请!”
贾环微微一笑,当仁不让,当先一步,走进贾府内。
两年前的冬至,他在大雪中独自出府。发誓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两年后,他回府!
以国朝最年轻的举人的身份,以天下闻名的神童的身份,以贾三爷这个身份,回府!(未完待续。)
还在码,预估着晚上写不完,不要等。
如题。
汗,预估写不完,先上来说一声。(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七章 贾府众生相(一)
贾府内,西路贾母上房处,正房的明厅中,贾府内眷齐聚。
贾母,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尤氏、秦可卿、李纨、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各自华冠丽服。
另有姨娘、陪房、内管家、内管事、仆妇们若干,陪侍候在厅中。
丫鬟们有:鸳鸯,琥珀、翡翠、杏儿、金钏儿、玉钏儿、彩霞、彩云、香菱、平儿、丰儿、银蝶儿、宝珠、素云、碧月、袭人、媚人、茜雪、麝月、紫鹃、莺儿、翠缕、司棋、侍书、翠墨、晴雯、如意、入画等人。
所有人一大早,纷纷聚在这里等候。贾环回府,是贾府目前的大事。
时间缓缓的走过。一道又一道的消息如流水般从垂花门外传进来,仿佛浪潮般,一波接着一波,助推着厅中期盼、喜庆的气氛。
“三爷到了荣宁街口。琏二爷接着了。”
“三爷到了西侧门外,赖管家、林管家他们跪迎。”
“三爷进了府中。”
贾母坐在明厅正上首的位置,看着厅中相互攀谈的丫鬟、婆子们,感受着这热闹、喜悦、欢乐的氛围,心里无奈的叹口气。
这就是大势!
一个十岁的举人对贾府意味着什么,贾府上上下下都明白。而贾环,姓贾!贾府、贾家,没有人会拒绝他返回贾府。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他走!
她内心里对贾环这个庶孙还是有些意见。她肯定是疼宝玉多些。但不喜欢,在这个大势下也得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她心里也没有太多的不高兴。这些天,四王八公府上的各太妃、诰命夫人、甄家的管事娘子等人轮番在她面前恭喜、祝贺。好话说了一箩筐。她现在就算想板着脸,也难。
贾环中举,的的确确是贾府的一件大事,喻示未来的贾府重新恢复两国公时期辉煌、荣耀的希望。
厅外阳光明媚,鸟鸣啾啾。厅内热闹非凡。站在探春身后的晴雯、如意、侍书、翠墨四个丫鬟叽叽喳喳兴奋的说着话。她们都在期待着三爷到来的那一刻!
亲自守在厅门口的鸳鸯,穿着浅绿色的对襟褂子,鹅蛋脸带着笑容,几点雀斑在白腻的香腮上,俏丽明媚的女孩。得了外面小跑着来传话丫鬟的话,走到厅中,笑吟吟的道:“回老祖宗,三爷前往中路外书房见老爷。”
刚才小丫鬟气喘吁吁的说着的话,声音很大,厅中的贾府女眷都听到了。但众人还是想听鸳鸯再说一遍。
贾母点点头,“嗯。”脸上有不自觉溢出来的喜气。
“哦…”众女眷、陪房、丫鬟们期盼的心情稍微压了压。贾环回府,第一站去见等在外书房中的贾政是题中应有之意。只是,她们这里得再等等。
坐在贾母下首的贾赦穿着锦袍,微笑的喝着茶。眼神飘了一眼正对面,一直板着脸,不说话的王夫人,心中快意至极。你的宝玉好?你的宝玉聪明?哈哈!
他这位弟妹大概还在担心贾环抢了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鼠目寸光的货色!宝玉拿什么和国朝最年轻的举人比?比功名、比文采、比聪明?
难道就凭脖子上的那块玉?
可惜啊,他那个假正经的弟弟不肯等在这里,非要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等着。不然,脸上的表情怕是很精彩吧!
…
贾环走在熟悉又陌生的甬道上。贾府内的道路、树木、屋舍明显都是打扫、清理过。
贾琏、贾兰、贾琮、贾菌、贾菖、贾菱、钱槐、胡小四等人簇拥着贾环。赖大,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张才等人则是跟在身后,小厮们则是各司其职。
贾府中路,贾政的外书房前,长随李十儿带着四名跟着贾政的小厮等候多时,见贾环、贾琏、贾兰等人过来,忙上前迎了两步,弯腰行礼道:“小的见过三爷。老爷一早就在书房里等着。”
贾环微笑着点点头,做个手势。
李十儿当即在前面带路,引着贾环等人进了充满书香气息、宽敞、明亮、雅致的外书房中。
长随、管家、管事、小厮等都留在门外,只有贾琏、贾兰、贾琮、赖大,林之孝几人跟着贾环进入书房中。
书房中此时正充满各种大笑声。九名请客轮番恭贺着坐在书案后的贾政。
“老世翁家学渊源,环三爷这次一举中式,开国朝未有之先例。非常人可为。”
“世兄名登桂榜,固然是天资聪颖,还是老世翁言传身教的好。”
“大总裁青眼有加,世兄不日即可名传天下。我等今日与会,三生有幸,与有荣焉。”
贾政约四五十岁,穿着一袭珍珠白的便服,头戴进贤冠,长须飘然,气度儒雅,面对众清客的恭维,坐在书案后,脸色清冷,默然不语。
他心里很有点不是滋味。他读一辈子书,连个童生功名都没有,而他不喜欢的儿子,却是皇周定鼎以来最年轻的举人。这…让他情何以堪?
五月初在东府里,他虽说给母亲逼着收回成命,但心里没再拿贾环当儿子看。他和那个孽子关系破裂。然而,值此之刻,国朝最年轻的举人,是贾府的,是贾族的。他的亲戚、朋友、同僚、上下级、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儿子。
他难道能说一句“我不是他老子”?
不管贾环是否不尊重他,拿他不当父亲,和贾环断绝父子关系这种话,现在就不要提了。贾府、所有和贾府有关的势力、力量都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一个十岁的举人意味着锦绣前程,将来的宰辅,意味着权势、富贵的保障。
贾政心里悠悠的叹口气,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这个庶子。
清客们只当政老爹在这当口表现的矜持、谦逊,其实心里暗爽。因而卖力的恭维着,但他们哪里知道政老爹心中抑郁、烦躁、尴尬。
…
贾环进来时,正好看到一众清客换着花样恭维贾政。对这样的场景,贾环有些眼熟,和都市剧里面的场景很像嘛!
贾环还没来得及给贾政行礼,九名清客纷纷起身向贾环弯腰行礼,“我等见过贾世兄。”有个年老的清客很直接道:“见过小贾老爷。”贾环中了举人,叫老爷是没错的。
贾环知道贾政的清客是怎么回事。阿谀奉承的人居多。别人养的是幕僚、人才,用来做事。比如曾国藩曾文正公。而贾政养的是清客,用来清谈。由此可见贾政的水平和本性。
贾环客气的回了一礼:“见过诸位。”然后,再向贾政躬身行礼,“儿子见过父亲。”
贾环要和贾政说话,书房中顿时安静下来。清客、贾琏、管家等人都是安静的看着。父与子,成为场中的焦点。
在见到贾环时,贾政在那么一瞬间或许多少有点渴望:这个出色的儿子能跪下来,恭敬的叫他一声父亲。他心里未必不能原谅他。只是看到贾环这个做派,就知道贾环在敷衍了事。
贾政顿时有点灰心,懒得骂他,神情淡淡的道:“免了。你如今回府,就安生住在家里。你忙你的去吧。”
贾环原则是:能不跪就不跪,最终是不用跪。答道:“是,父亲。我过两日打算去江南游学。今日和父亲说一声。”
贾政微微皱眉,才回府就要外出游学?他本来想训贾环几句,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他这个儿子根本不怕他。训也是白训,指不定还要给反喷几句。
他可是知道贾环骂族老贾代儒的话:敢问老先生是哪一年的皇榜?把贾代儒气的跳脚又黯然神伤。当即,道:“嗯。”
贾政说完,发现和贾环无话可说,挥手道:“你去吧。府里后面等着你的。”
贾环点点头,便告退离开,准备进后宅内。
他回贾府,要做的事情,要算的帐,和贾政不相干。贾政这个人,为人清廉孝顺,但迂腐守旧,迟钝糊涂。手腕、能力、才情都是下下之选。
因而,贾政在整部红楼中显得非常有缺失感。按照贾政在贾府里的地位,实际上可以大有作为,但却一事无成。还因为糊涂,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
比如:帮忙起复贾雨村那个二五仔。贾雨村帮着贾赦夺了石呆子的扇子,后面抄贾府时,反戈一击。政老爹这办的叫什么事?
比如:彩霞给王熙凤强配给来旺儿子。赵姨娘求贾政了,他推脱了。倒不是说贾政乐于看到好的人儿被糟蹋。他大约是根本不知道缘由,懒得管俗务。但从彩霞、赵姨娘的角度,岂能无怨?泥菩萨啊。求都没有反应。
如果简单的将红楼中的人分为好人、坏人。贾政大约算是个中性人。他不是贾赦、贾珍那样的坏人。纵观整部红楼,贾政没干坏事,只干糊涂事。黑材料是没有的。
但贾政也不能算好人。纵观整部红楼,他同样没有做过好事。大约,唯一的闪光点是他对贾母的孝顺。贾母叫他往东,他绝不往西。
这样的人,不要说孺慕之情,贾环连亲近他,都觉得有点困难。如果,贾府要算猪队友的话。贾政是要算一个的。
因为,贾政在贾府的地位太重要,而他的糊涂,实际上,对贾府的衰落是要负责的。通俗点说:不作为,失职。
贾元春贾贵妃的父亲啊!贵妃在皇帝后宫里是地位?只比皇后的位置低。受宠的贵妃,如成化朝的万贵妃,万历朝的郑贵妃,那都是不虚皇后的存在。
贾政不说要像隋文帝杨坚那么牛逼,改朝换代,至少保贾家两府平安是不应该有问题的。结果…
贾府的结局,绝非高鹗续书的大团圆。而是第五回的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的描叙。里面写的很明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
贾环脑海里想着这些事,先离开贾政的书房。他和贾政的关系就这样了。
贾琏看完贾环和贾政的对话,心里很有点无语。这完全不是儿子见老子的做派。都差不离是平等的关系了。
然后,他其实很有点羡慕。要是,他能在他父亲贾赦面前有这个待遇就好了。看这架势,老爷也不大想管环兄弟,管也管不了。这日子逍遥的!
贾政见贾琏、赖大、林之孝还等着,道:“我没什么吩咐。你们去吧!”他也懒得去问府里对贾环什么待遇。没有必要问。
府里谁会,谁敢怠慢他这个庶子?
贾琏、赖大、林之孝三人退出来。贾琏、贾兰、贾琮陪着贾环进内宅去见贾母。(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八章 贾府众生相(二)
贾环、贾琏、贾兰、贾琮四人从中路的垂花门进入贾府内宅。
里面早得了风声。贾府内管家林之孝家的带着四个婆子、四个丫鬟等在大路边,齐齐跪地行礼,道:“恭喜三爷中举回府。”
贾琏笑着看贾环一眼,今天府里上下可是把礼节做足了,给足脸面。林之孝家的是贾府里的内管家,宝玉犯错她都可以说几句。平日见到他,都只是行个礼就行。
贾环微笑着点点头,“起来吧。林大娘,请你带路。”
林之孝家的性格沉默寡言,与丈夫林之孝被府里人称作天聋地哑,笑了笑,起身带着贾环往贾府西路的贾母上房处走去。
…
贾府西路贾母上房,正房的明厅中,轻笑声着不时的响起。预估着还等一会儿,凤姐在逗趣、说笑。说的当然是和贾环无关的话题。她又不傻。
这时,门口的一名小丫鬟跑进来,“三爷来了。”接着,院落里的大丫鬟往台阶、屋檐处传,再传到鸳鸯这里。鸳鸯回道:“老祖宗,三爷往这里来了。”
贾母嗯了一声,顿了下拐杖,看向门口,等待着贾环进来,想着她应该是什么态度,怎么和贾环说话。
王熙凤便不再挑起话题,笑孜孜拿起茶杯喝茶。平儿刚给她换了温茶。心里思忖着等会怎么不丢脸面的当众向贾环服个软。
厅中的众人都有些期待的看向门口。算算时间,三爷离府差不多两年了。只是,有一点点奇怪。三爷来的好快。
贾赦捻须轻笑,喝着茶。来了。他倒是很想看看母亲、弟媳怎么圆这个场?
王夫人眼眸闪了下,面无表情。她大致能猜得出来情况。
鸳鸯给贾母回过话,又等在明厅的门口处,片刻后就见贾环、贾琏、贾兰、贾琮四人在林之孝的带领下走进院落里,嘴角不自觉的逸出一抹笑意,“恭喜三爷中举回府。”她心里是希望三爷能中举。
贾环停下脚步,注目着个子高挑、白皙俏丽的金鸳鸯,笑道:“谢谢鸳鸯姐姐。好久不见!”
他内心里一直都是很欣赏鸳鸯。这是个锦口绣心,有公正立场的女孩。但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秘书,最为忠心。因而,他和鸳鸯的关系、立场一直都变化。直到现在类似于普通朋友。
这话说的,好像很期待见面似的啊。鸳鸯禁不住轻笑,眼睛弯着如月牙,打起帘子,让贾环进入。
贾琏跟在贾环身后,忙笑道:“可不敢让姐姐给我打帘子。姐姐先请。”贾环的待遇,他可享受不了。
他其实比鸳鸯的年纪要大。但鸳鸯是贾母的大丫鬟。贾母的一应事务都要她提点着。叫一声姐姐是应该。
鸳鸯就笑,“琏二爷和我客气呢。”说着,让身边的小丫鬟打了门帘,让贾琏、贾兰、贾琮先行,这才和林之孝家的一起进去。
…
贾环沉着、从容的步入到明厅中,在一瞬间数十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然后一阵哗然、喧闹的声音响起。除了贾环的长辈,所有的人都站起来,先向贾环行礼,“恭喜三爷中举。”
因为辈分、关系远近的缘故,每个人的称呼都不相同。贾府、宁国府的陪房、内管家、内管事、仆妇、丫鬟们自是叫三爷。
东府的尤氏、佩凤、偕鸾喊的是环哥儿。秦可卿自是叫环叔。李纨、黛玉、宝钗、史湘云、迎春都是喊环兄弟。惜春喊环三哥。
宝玉嘴皮动了下,根本没发声,也没有行礼,但无人关注他的小动作。
而穿着水粉色长衫,俊眉修眼,见之忘俗的三姑娘贾探春自是站着不动。她是贾环的亲姐姐,同父同母。自然无需向胞弟先行礼。
探春嘴角含笑,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无限感慨,眼睛有点发红。她的弟弟回来了啊!她在府中无须再小心翼翼。她的处境将会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探春身后的晴雯、如意两人都是激动的俏脸微红。因为,贾环此刻享受的是贾赦这个级别的“待遇”。显然,这是贾府上下对三爷地位的承认。
贾母、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都是坐着不同。王熙凤站了起来,但她当然不会和众人一起行礼。凤姐儿是很骄傲的人。
几个姨娘等本来就是站着的,她们属于长辈,并没有主动向贾环行礼。站在王夫人身后的赵姨娘想笑,只是差一点就哭起来。此时,是苦尽甘来时。她身前半米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已经谦恭的将腰弯下去,向贾环行礼,形成鲜明的对比。
贾环回礼,“见过诸位嫂子、姐姐、妹妹。”宝二哥自然是给他忽略。按照逻辑,贾宝玉是要在二门外和他见面的。只是大脸宝一贯是混在胭脂堆的“好汉”。
贾环说完,稳步走到厅中。步履稳健,气度从容。头戴黑色四方平定巾,身穿白色直裰,脚踩布鞋,气质沉静。
贾环面向贾母。
其实,鸳鸯今天站在门口,令他明白贾母此时对他的态度。对贾母而言,前几个月还厉声喝着要贾政痛打他,现在将大秘书派到门口来迎接他。这有点唾面自干,自己打自己脸的意思。
但想想也觉得正常。贾母难道还要再呵斥贾政打他不成?他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小男孩了!
他之前就有过预估:秀才功名足以让他在贾府内自保。而举人功名则可以让他取得贾府内的部分主导权。他要的就是以这种碾压的姿态返回贾府,了结恩怨,再飘然离开。
贾母今天穿着浅金色的华服,头戴凤簪,金色抹额,身形微胖,富贵之气铺面而来。坐在黄梨木椅上,等待着贾环的动作。再决定她自己的行止、语言。活了这么些年,这种场面,她稳的住!
贾环并不知道贾母的想法,按照他自己的节奏,跪在地上磕头行礼,朗声道:“孙儿今日回府,给祖母、母亲请安。”
贾母脸上顿时笑起来,点着头,感慨的道:“好,好,好。快起来!”她这个脸面算是圆回来啦。
贾环先是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我去!
贾府后宅里都是一帮宅斗达人。技术水平很高的。比如: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这都是好手。按照礼法来说,他两年不回府,回来之后,确实要给贾母、贾政、王夫人直系长辈磕头请安。
他刚才在外面,估着贾环不会跟他算这个帐,就把磕头免了。但贾母、王夫人这里,他是防着一手,不能给她们攻击的口实。越是风光之时,越是要谨慎。多少人都是阴沟里翻船啊。
但看现在这个情况,贾母貌似误会他想和贾府和解。对此,贾环其实很想说一句:老太太,你想多了。
他回来是算账来的。算完帐,了结了恩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当然,要带着晴雯和如意两个大丫鬟。
至于,和解什么的,他并不在意。他又不打算和贾府的猪队友们一起混。
贾环起身。
贾母神情感慨的看着他,道:“哥儿是个有本事的,中了举,阖府上下都为你感到高兴。之前的事情,府里对不住你的地方。可你终究是姓贾。”
贾环心里吐糟道:我他喵的还姓福呢!
贾母将之前的打压、设计等事情都一语带过,轻描淡写,显示出极高的语言技巧。长辈的优势就在这里,只要道个歉,他作为晚辈,在明面上确实应该一笔勾销,不能再拿出来说事。
但心里怎么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贾母接着道:“自古有云,家和万事兴。环哥儿你既然回府,在府里的用度、待遇我都会安排好。不会亏待你。你是我贾府的希望。不过,祖母有一件事求你,宝玉是个好孩子,身子骨比较弱,你不要再拿他的小事去烦你老子。”
贾环嘴角抽了一下。贾母这一套词儿,倚老卖老,将长辈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他要真是个小孩,指不定就给混弄过去了,继续给贾府卖命。可惜,他不是。
不过,他回贾府里来,并没有要找宝玉的麻烦的计划。他和大脸宝之前的恩怨随着贾政抽的宝玉一个月下不了地,已经了结。当然,他心里依旧鄙视、不喜宝玉。
当即,贾环干净利落的答道:“兄友弟恭。”宝玉不来惹他,他也没有兴趣去找宝玉的麻烦。
贾母满意的点头,挥手道:“鸳鸯,把我给环哥儿的贺礼的礼单拿出来。”
鸳鸯脸上绽放着笑容,从衣袖子里拿礼单,她早带在身上。
贾母趁着间隙,感叹对贾环道:“哥儿是要做大事的,晨昏定省可免了。有空隙的时候,就来看看我这老太婆。”她知道贾环不喜欢什么,索性免了。
贾环也不客气,耿直的道:“谢老太太!”他现在有耿直、直白的底气、资本。
鸳鸯将礼单拿出来,等贾环说完话,念道:“老祖宗贺环三爷中举。计有:徽州产的笔墨纸砚一套、紫金笔锭如意锞四锭,秋香色金钱蟒锦缎两匹、状蟒绣堆两匹、玻璃碗两只,官窑茶具一套,成窑鸡缸杯一对。”
鸳鸯每念一样贺礼,厅中的众人几乎都跟着发出一声惊呼。不是贾府的人眼皮浅,是贺礼确实很重。
徽州的徽墨、宣纸、紫毫笔、徽砚,这是文化范畴的奢侈品。置办一套,价值不菲。接下来的紫金如意锞要轻一些,但是讨的好口彩:笔(必)锭(定)如意。四锭金子,差不多要值200两银子。
秋香色金钱蟒锦缎、状蟒绣堆这都是产自江南的精美绸缎,在京师贵族中极受欢迎。
而接下来的玻璃碗,官窑、成窑一个个都是名贵非常。玻璃碗是用来陈列当摆设的。官窑烧制的茶具名贵异常。明成化年间烧制的成窑更贵重。《豫章陶志》记载: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名贵异常。数千两银子未必能买的到。
简而言之,贾母给贾环的贺礼很重。价值在5千两银子左右。只是,贾府是公侯门第,贺礼不会直接拿银子出来,而是用的瓷器,这种古董兼奢侈品。
王熙凤心里啧啧两声。成窑鸡缸杯一对啊,老太太则是为拉拢环哥儿下了血本。
贾环笑一笑,却之不恭啊,说道:“谢祖母的贺礼!”5千两银子折算一下,就是500万人民币。这仅仅只是个中举人的贺礼啊!贾母真有钱,真是神豪。
贾环要说他没有被触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