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环要说他没有被触动,那太就装…逼了。可以想想,他要是留在贾府里,考进士,当官,贾母还得给他多少贺(银)礼(子)?

    但要说他被砸晕了,那倒不至于。他的意志力没那么弱。他此时依旧保持着冷静、理智,洞悉贾母的意图。

    在这份贺礼中,贾环很敏锐的觉察到,贾母并没有将贾府权力分配给他的意图,给的都是浮利。换句话说,贾府这家公司,现在没有他的股份。

    贾母大约是想将他留在贾府,让他享受贾府的供给却不干涉贾府的权力运作,然后直到他当官、步入仕途。在她活着的时候,贾府依旧是她的贾府。

    贾环心里很有些感慨:所以,这就是贾母!

    很多人都说贾母是个有智慧的老太太。这一点,贾环并不否认。看看红楼原书中第三十三回,因宝玉挨打,贾母骂贾政,句句如刀,把贾政骂的跪下。很有权贵妇人的风采。

    再回顾她在贾府里的权谋手段:已经荣养,将内宅教给王夫人管理,然而,她依旧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王夫人、王熙凤等人每天都要围着她转。这种权谋、手段说不高明是假话。

    宅斗技能,满值。

    但是,贾环有一点他的看法。首先,贾母的智慧,权谋,够不上政治家、政客这个层级。男子中的政治家不用举例。称帝的武则天是女子在这个行当的翘楚。前段时间热播的芈月传里的芈月也算。我大清的孝庄太后可以算一个。

    贾母够不上这个层级。

    其次,贾母并无多大的远见。在科举盛世中,贾府自宁国府的贾敬中了进士,贾珠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无一个读书人。直到多年以后,李纨精心培养的贾兰中举。贾母竟然不培养贾府的读书人。

    这是相当短视的行为。即便如贾赦所说,我们这样的人家要读什么书?但,贾府当官的人也不多吧?明显的后继无人。整个贾家十二房里那么多贾家子弟,难道培养不出人才来?

    再次,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请王熙凤购买祭田,谋取退路。连贾探春在搜检大观园时都能发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感慨,预见到贾家的衰败。贾母为什么不谋退路?

    这种既无远见为家族谋划进取之路,又不思退路保留家族东山再起可能的行为,实在是太不可思议。贾母这个贾家的最高统治者,当的是不合格的。

    贾母在宅斗这个行当里是霸主,技能满值,但是要放眼看去,她不过是比一般人精明、聪明、喜欢享乐的一个贵族老太太而已。视野、格局很小。

    贾环心里讥讽的笑了一声。

    贾母哪里知道贾环的想法,脸上露出笑容,见贾环收了鸳鸯递过去的礼单,笑着道:“环哥儿,问问你母亲给你准备了什么贺礼。”

    贾环依言向王夫人行礼,“儿子见过母亲。”他刚才的头是磕双份的。现场是贾母最大。他不用再王夫人另外磕。

    王夫人看着贾环,冷哼一声。(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 贾府众生相(三)

    王夫人冷哼表达不满,但贾环根本不为所动,行过礼后就站直腰板,等着王夫人给他送贺礼!

    他并不畏惧王夫人。以他此时的地位,身份,是有资本和王夫人扳扳手腕的。王夫人对他的主要约束,是嫡母的身份。国朝以孝治天下,这方面看的比较重。

    但他可不是政老爹那样的孝子贤孙!

    贾母能把贾政骂的跪下,除了贾母的语言水平外,还因为贾政对贾母很孝顺。怎么不见贾母把贾赦骂的跪下来呢?贾赦甚至还敢在家宴上讲笑话讽刺贾母偏心。

    孝与不孝的问题,这里面是有操作空间的。他现在有举人的功名,而且是国朝最年轻的举人,王夫人要扣一个“不孝”的帽子到他头上,没那么容易。

    雍治8年冬至,他出府前的大雪的下午,王夫人就试图扣一个不孝的帽子给他,那时,他还只是个8岁的少年,对此毫无还手之力。但,现在,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

    王夫人一看贾环挺直的站姿,就知道这个庶子没法摆弄,板着脸道:“环哥儿,你如今翅膀硬了,你老子管不了你,我也是管不了。晨昏定省,你随意吧。金钏儿,把我给环哥儿的贺礼报一遍。”

    金钏儿穿着浅粉色的衣衫,梳着小辫,留海,是个大脸丫鬟。贾环离府之前经常去王夫人的东跨院里和金钏儿、玉钏儿、彩霞、彩云等人玩耍。关系熟络。

    但此时,金钏儿可不敢给贾环笑脸,太太在生气了,嘴里报道:“太太贺三爷中举:上等文房四宝一套,吉祥有余银锞4锭。”

    金钏儿念完,满屋子人都收敛了笑声。

    之前,太太不满环三爷,摆脸色什么的,贾府的众人其实不在意。谁环三爷唆使、诬告让老爷打了宝玉呢。太太心里恨着。她是母亲,说环三爷几句,天经地义。但此刻,一干人等的脸色都变了。

    王夫人的贺礼太轻,近似于羞辱!

    而且,王夫人是贾母之下的贾府当家人。她只给贾环不足100两银子的贺礼,接下来,贾府众人的贺礼,谁敢超越这个界限啊?

    贾环心里哂笑。王夫人啊,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王夫人出身金陵王家,言语不多。整天吃斋念佛,装做一副好人、善人的模样。但,所有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心黑手毒的主儿。黑材料很多。绝非什么厚道人,菩萨。

    金钏儿、晴雯的死,她都脱不干系。林黛玉在葬花吟里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如果这句话是控诉的话,十有八…九的是在说王夫人。

    这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假面人、双面人。

    贾环对王夫人要羞辱他,并不奇怪。其一,王夫人很讨厌他。他现在表现的越出色,将来对贾宝玉继承贾政的家产、政治资产的威胁就越大。王夫人就越不喜欢。

    其二,王夫人的内宅管理、权谋斗争都是一流水准,上逼贾母,下压王凤姐。但说到底还是个内宅妇人。做事情,逼…格比王熙凤高些,但还是脱不宅斗那些套路。作出这样类似泄愤的举动,不足为奇。

    说到底,王夫人现在拿他没办法嘛!

    贾环没有理会一脸淡然的王夫人。100银子的贺礼,这是当面打他的脸,他当然不会道谢,侧身向贾赦行礼,“侄儿见过大伯!”

    贾赦一身锦袍,捻须微笑,频频的点头,“好,好!环哥儿,好样的!真不愧是我贾府读书的种子。你的业师说你:贾家日后高中者,必由贾环起!真没有说错。桃儿,将我和大太太给环哥儿的贺礼念出来。”

    贾赦一大串话,说的有点装模作样,表演的痕迹有点重。屋内贾府的众人都看得出来,他这番话其实是针对王夫人的。他越夸贾环,岂不是越说明王夫人做事欠妥?

    站在贾赦身后的小妾桃儿,拿出礼单,念了一大串礼物,合计有800两银子。桃儿念一句,王夫人脸上的神情就淡一分,直到最后完全阴沉下来。

    她给贾赦打脸了。

    贾琏站在一旁,心里倒是有些好奇。他父亲一贯的贪婪,怎么给环兄弟送这么重的礼?照他的估计,应该是500两银子左右才对。这怕是早就预谋在这里等着太太的。

    贾琏心中一动,感叹道:环兄弟好敏捷的心思。

    看着贾赦得意、邢夫人快意、王夫人恼怒的神情,贾环微微一笑。他早就知道会是这么回事。王子腾位居高位,贾赦不敢侵夺王夫人的利益,但落王夫人脸面的事情,贾赦肯定敢做。

    贾环对贾赦道:“谢大伯!”

    照理说,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王夫人意图羞辱贾环,被贾环借力打脸。接下来应该是尤氏或者薛姨妈圆场,把事情揭过去。如今,贾环身份不同了。和稀泥才是最佳选择。而不是帮腔。

    但是,贾环并没有打算结束。还以为我是那个八岁大的少年么?可以随意的给你欺负?

    贾环再次侧身,向王夫人身后的赵姨娘行礼,说道:“见过姨娘。姨娘近日身体可好些?”在人前,贾环是不可能叫赵姨娘“娘”、“母亲”的。这是属于贾政正妻王夫人的称呼。封建礼法,就是这么操蛋。

    贾环行礼的时候,当在赵姨娘面前的周瑞家的、玉钏儿、彩霞等人都纷纷的避开。她们当不起贾环的礼。

    周瑞家的更是一脸谄媚的笑着对贾环。环三爷中举回府,这要是记着以前的仇,她就惨了。指望着太太护着她不大现实。太太想护着她当家的(周瑞),不也没护住?

    赵姨娘一身盛装,遍身绫罗,穿金戴银,显是刻意装扮过的。见儿子在眼前问好,顿时眼泪就留下来,抹着眼泪道:“好。好着呢。我…”

    贾环和赵姨娘说了几句保养身体的话,劝她保重身体。明厅的众人都是安静的听着,无人插话。至于,各自心里怎么想的,那自有自己知道。

    贾环和赵姨娘关系融洽,实际上几乎是在指着王夫人的鼻子骂:别装,你不是我母亲!

    薛姨妈喝着茶,心里叹口气:这个哥儿哟!当真厉害的很!别看环哥儿叫赵姨娘“姨娘”,谁不知道他是赵姨娘的儿子?这母子相得的画面,真是让她姐姐难堪。

    而环哥儿当众来这么一出,这几乎是当着贾府所有人的面宣告:赵姨娘是他母亲。估计贾府里从此没那个不开眼的再敢欺负、偷骂、顶撞赵姨娘。

    她姐姐也是,前些时候不是才和大哥(王子腾)见过面吗?怎么会有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敲打贾环的心思?这么年轻的举人,要拉拢啊!

    …

    王夫人脸色沉的要滴水,贾环连续两巴掌打她有点疼。心中大怒,冷哼一声,站起身道:“老太太,我身子有点不舒服,先回去了。”

    贾母准备出言挽留时,贾赦笑呵呵的讥讽道:“到底不是我贾家的人,见不得我贾家出个读书人。二弟治的好家。”

    王夫人“嚯”转身的看向贾赦,气恼的质问道:“他大伯这话是意思?”

    贾赦好整以暇的喝着茶,并不搭理王夫人。真病假病谁不知道?

    贾母打着圆场,先瞪贾赦一眼,再慈祥的贾环说道:“好了。环哥儿,回头再和你姨娘说话。还有正事。太太身子不适,且再忍一会儿,吃了酒再去。凤哥儿…”

    贾母这么说,薛姨妈、邢夫人、尤氏等人就劝,给了她一个台阶。王夫人气咻咻的重新坐下来。她依旧感觉到贾府里的大势:是向着贾环的。

    这很正常。王子腾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姓王。而贾环是姓贾的,前途远大。

    王熙凤这时才应着贾母的话,笑盈盈的对贾环道:“环兄弟,嫂子恭喜你中举。”

    王熙凤今天穿着浅蓝色的褂子。身姿修长。凤眼、柳眉,精致如画,真是个艳若桃李、体格风流的俏少……妇。

    贾环想起雍治7年除夕宴上偷瞄王熙凤、李纨、平儿时的情景。王凤姐除开手段阴毒、贪财等因素外,从容貌、性格、才情来看,确实是个九十分的大美人,不负金陵十二钗之名。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的地位提升之后,看人、看事的角度、观点、看法就不一样了。

    贾环现在就是。他此时再看贾政、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时候,与两三年前的看法是有些变化的。怎么说呢,地位上升了,有些事情看得更为透彻些。

    贾环笑了笑。漂亮归漂亮,但他和王凤姐的帐是要好好的算算了,不过,算账的日子不是在今天。“谢凤嫂子。”

    见贾环无发飙的迹象,王熙凤心里松口气,笑道:“环兄弟中了举人,按理说,府里上下是要叫老爷的。只是琏二爷、宝兄弟和你一辈,反倒不好称呼了。所以,府里决定还是让下人们喊你三爷。”

    贾环点点头。称呼这种事,他并不大在乎。比如说皇帝,大臣们天天喊万岁,难道皇帝就真的能一万岁?

    王熙凤垫完话,见贾环不生气,这才抛出待遇来:“环兄弟你原来的住处太小了。我是想封存着。东北角有一处所幽静房舍,挨着梨香院,有前庭后院,共十五间。

    有门通着北街,方便和朋友、同学交往。往南,过一个角门,过夹道直通府内。方便你近来。我已经命人打扫、布置干净,再添床褥、摆设就可以住进去。你看这住处如何?”

    贾环听了一会就明白过来。王熙凤给他安排的住处应该是大观园修建成后,薛姨妈、宝钗将居住的梨香院让给戏班子,另外住进去的那处地方。

    和宝姐姐当邻居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章 三姐姐

    和薛宝钗做邻居,贾环心里在一瞬间多少有些欣喜之情。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天质聪慧,博学宏览。这样的颜值、品性、气质,放在现代社会,妥妥的女神一流的人物。

    红楼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薛宝钗抽中她的花签:牡丹花。注解是:艳冠群芳。

    贾环心里有些欣喜是正常男人都会有的想法:这样美丽的女子,谁会不想亲近呢?但,他知道他和宝钗不会发生什么。

    第一,宝钗是一位冷美人,有着“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采。他要追求她,怕是很有难度。

    第二,他现在对宝钗并没到爱慕她的程度。只是,有一些如看天边美丽的白云般的感慨。

    第三:他过段时间就要去江南。留在贾府的时间并不会太长。

    王熙凤是什么人?察言观色的水平一流,一看贾环没有立即拒绝,就知道和他的心意,接着道:“府里回头会给你再调拨两个大丫鬟。洒扫丫鬟十名。”

    贾环沉吟几秒,轻笑道:“凤嫂子费心了。大丫鬟就不用了。我有晴雯、如意两个大丫鬟就行了。另外,我原来的小院子也不用封存,府里用起来吧。”

    王熙凤娇笑道:“也行。”又打趣道:“琏二爷,轮到你给环兄弟说说外面的待遇。”

    屋里的丫鬟、陪房、仆妇、姨娘、姑娘们都是笑起来。琏二奶奶这张嘴唷。

    贾琏苦笑几声,凤姐儿在府里有个“凤辣子”的混号,当即道:“外头,当然是要给环兄弟配齐四个长随、出行的马车,另有若干小厮候着跑腿。”

    贾环又谢了一声。

    贾母见事情处理完,笑着吩咐道:“鸳鸯,摆酒!”

    当即,明厅内的气氛达到高……潮。婆子、丫鬟、姬妾们都是忙碌起来。摆桌子,布位置。厨房那边早就候着。片刻,就有精美的菜肴开始往里面送。笑声鼎沸,喜气洋洋。

    大抵就是“钟鸣鼎食之家”的派头!

    …

    酒宴开席,贾母并没有派人去叫贾政。贾环和贾政的关系,她心知肚明。王夫人吃了一杯酒,给了贾母面子,就找借口离开。她在强硬的表达她的不满。

    剩下的人则是陪着贾母尽兴,欢迎贾环回府。

    酒宴是八仙桌各列。薛姨妈坐在贾母一桌的位置,喝着鸡汤,眼角余光看着正在和贾琮、贾兰说话的贾环,心里悠悠一叹。

    她姐姐生气了,但是贾府里有多少下人肯去得罪贾环?她其实蛮看好贾环的。以贾环现在的潜力,她哥哥王子腾指不定都要见见他。好像,环哥儿行过冠礼,可以婚配了啊。

    薛姨妈心中沉吟。

    贾环并没有坐到首席去。其实从贾母将他安排在梨香院隔壁的院落,他还是能品出点味道来。他和贾府并不大合拍、合群。所以,既然是欢迎酒宴,大吃一顿就好。

    贾环和同桌的贾琮、贾兰、迎春、探春、惜春说着话时,鸳鸯拿着酒杯过来代贾母敬酒。这已经是第二轮。

    鸳鸯白腻的鹅蛋脸上透着酒后的轻红,身姿高挑。她的肌肤很白,红楼原书中,贾宝玉就曾想吃她嘴唇上的胭脂。此时酒后的模样,有着无端的俏丽、妩媚。

    贾环笑着喝了酒。果然是很出色的女孩啊!

    鸳鸯笑吟吟的道:“三爷,老祖宗的贺礼我一会带人送到你屋子里去。现在就别惦记呢。”

    一屋子人都笑起来。

    贾环歉然的笑道:“我回的仓促,没有带礼物给老祖宗、长辈们、姐姐妹妹们。请见谅。我明日一一补上。”

    薛姨妈笑着插话道:“环哥儿,那可要补双份。”

    贾环就笑着点头。

    隔壁桌上陪着尤氏、秦可卿一起吃酒的李纨心中叹口气。看着意气风发的贾环,再看看儿子贾兰。心里多少有点后悔。环兄弟中了举人,在府里说话会很有份量。而她没有提前打好关系。

    李纨今天穿着素雅的浅蓝色长衫,容颜秀美,举手投足都有一股婉柔的少妇韵味。心中想了一回,才慢慢的释然。

    毕竟,当时谁又能想到贾环能中举呢?接下来,她要考虑怎么在不得罪太太的前提下,和贾环搞好关系。贾环的学问,怕是可以教兰儿的。

    身姿纤巧,国色天资的秦可卿很雅致的吃着饭食。目光偶尔落在贾环身上。她很想去和环叔聊几句,恭喜他。可惜没借口过去说话呢。她是侄儿媳妇呀。不过,环叔过两天要去祠堂祭祖,她可以略尽心意。

    尤氏盘着牡丹发髻,三十多岁的美妇,她是知道秦氏和贾环关系好。心里轻叹口气。贾环这是让两府里几乎所有人都看走了眼,一举翻盘。从今而后,两府里有他一席之地。

    …

    欢迎的酒宴到下午两点多才散。贾环这些天酒喝得多,在贾府中只喝了几杯,就有些高了。

    晴雯、如意两人提前在东北角的院子里候着。被褥、床单等用度,林之孝家的已经让人送过来。十名洒扫的小丫鬟到位,很快就整理好屋舍。

    贾环在卧室中一觉睡到晚上才起来。听着晴雯在外面的暖阁中兴奋的说着将小火炉给提过来了,心里就好笑,如意候在贾环床边,见他醒来,关心的问道:“三爷,渴不渴啊?”

    夜色清浅,明烛高照。

    贾环躺在精美的床榻上,看着眼前清秀小姑娘的面庞,总是会不自觉的想起雍治7年冬,他初到红楼世界被她照顾的一幕。只是她张开的容颜,提醒他,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

    贾环笑了笑,温声道:“那就喝口水啊!”

    如意给贾环化杯蜂蜜水,叽叽喳喳的在贾环耳边说着话,“三爷,这里好大啊。比我们在东庄镇的屋子还大。我和晴雯姐姐单独住一间屋子。我害怕怎么办?”

    “三爷,姨奶奶让小吉祥等在这里的。说等你酒醒了后去见她。三姑娘也派翠墨来问了一次。”

    “三爷,鸳鸯姐姐带人将贺礼都送过来了。大老爷的、太太的、薛姨妈的、琏二奶奶、姑娘们的、宝二爷的、东府珍大奶奶,蓉大奶奶的贺礼都送到。”

    贾环倚坐在床榻上喝着****,听着小姑娘明显很兴奋的说话,莞尔一笑。别看晴雯和如意两人跟着他在东庄镇上自由自在的住了大半年,但她们俩还是喜欢贾府这里。

    贾环看着布置的精雅的卧室,轻轻的感叹一声:回府了啊!

    …

    贾环洗过澡,换了衣衫,带着晴雯、如意去贾府中路东跨院旁的赵姨娘小院,和赵姨娘见面。再次相见,赵姨娘喜欢的哭起来。一直聊到了很晚。

    第二天清晨,贾环带着钱槐、胡小四、蒋兴、出四时坊,往城南的崇文门外大街而去,选购了礼物,返回贾府一处处的回礼。在贾母处略坐了一会儿。

    然后出门来给住在此处的贾宝玉、黛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送回礼。

    贾环的第一站自是他的三姐姐贾探春处。昨天晚上,他和赵姨娘说了很久的话,近乎子夜时才回住处。贾母上房的院落中,探春的住处偏东。

    贾环带着晴雯,在鸳鸯、翡翠两人的目送下穿过院落、园林、回廊抵达探春住处。探春的丫鬟翠墨早早的等在廊檐处,笑吟吟的给贾环行礼,“恭喜三爷中举。”

    贾环就笑起来,“都来这一句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翠墨笑着将贾环、晴雯往里让,说:“三爷,我这不是才第一次给你说啊?昨天都没轮到我呢。”其实,熟悉三爷的人都知道,他性子很随和,不令人畏惧。

    贾环就笑,踏进探春的明亮通透的屋中。探春穿着一袭浅白色的长衫,俊眼修眉,文采精华。手拿着手帕,正在屋中轻步徘徊。她的屋子,前后都是打通,视野开阔,通透。

    贾环看着美丽、出众的探春,轻声道:“三姐姐,我来了。”探春对他是极为不错的。

    探春转过身,见到贾环,“三弟弟。”略有些激动的喊了一声,快步过来,将贾环抱在怀里,眼泪禁不住就流出来,轻声啜泣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心中委屈、难受、小心、抑郁、欣喜、高兴、释然、期待,种种情绪如同洪水般,汹涌的宣泄出来。

    贾环也有些动感情。探春和赵姨娘的关系依旧糟糕,她有些缺点。但作为长姐,探春对他很不错,苦心造诣的帮他运筹在府里的局面,还因为和他的血缘关系受了牵连。

    他现在多少有些理解探春。原书中,赵姨娘和小贾环对她,很难说有亲情。而她,才自清明志自高,选择和王夫人、贾宝玉亲近,未尝没有自保的意思。

    贾宝玉是个渣男不假,但在贾府之中,可算是个有人味儿的人。探春和他能交往的来。但宝玉心里对探春,其实还是当她是隔母的,不当她亲妹妹。宝二哥这事做的是很不地道的。探春可是将他当亲哥哥。

    这就是探春的悲剧所在。她试图超越嫡庶之分,但终究是超越不了的。她所想依靠的人,最终并不足以依靠。她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远嫁他乡。这其实不就是贾府为了利益,把她给卖了?

    王夫人是不管她的死活的。

    探春哭了一会儿,和贾环在窗边的椅子上坐下来,说着话。昨天酒宴上,很多话都不能说的。这时,翠墨过来上茶。侍书端着温水、毛巾过来。

    探春洗过脸,净了手,看到晴雯站在贾环身边,愈发的出色,就笑道:“晴雯,在我这儿睡的舒服,还是在你家三爷屋子里谁的踏实?”

    晴雯咯咯笑道:“三姑娘这话问的我不知道怎么答呢。”她和如意自东庄镇回府就给三姑娘接到屋子里来住下。她和三姑娘很熟。说话并不拘束。去年三姑娘、宝姑娘还教她和如意识字。

    贾环却是猛然觉察到不对,问道:“晴雯,你和如意回府后一直住在三姐姐这里?”

    “是啊!”

    贾环脑海中确实如同一个晴天霹雳,楞楞的看探春。我的三姐姐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 初谈去留

    探春莫名其妙的看着贾环。不知道她弟弟为何这么大的反应?她将晴雯、如意接到她这里住下不是很正常吗?这两个大丫鬟日后估计都会是贾环的屋里人。

    贾环苦笑一声,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探春犯了一个不能叫做错误的错误啊。

    值此他中举之时,贾府上下瞩目,探春让他的贴身大丫鬟晴雯、如意住在她这里,无异于是公开站队。

    在他崛起之前,探春一直是努力向宝玉、王夫人靠拢。赵姨娘都骂她:恨不得托生在那屋里。而这两年,探春对他的支持,很多都可以拿话圆过去,在许可、容忍的范围内。

    这一次,则不同了。

    从逻辑上来说,他现在确实可以算做是贾府里的一个山头,大……腿。探春宣布站在他这一边,没有任何问题。姐弟同心,外人会视作理所当然。

    但他过段时间就准备离开贾府的。届时,失去他这个强有力的支点,探春在贾府中怎么办?王夫人会不会恨屋及乌?贾宝玉还会接纳、维护她吗?

    以贾环预计,答案是:王夫人会恨屋及乌,贾宝玉不会再帮探春。

    王夫人那个德性就不说了。贾宝玉这个人,顺着他的意思,千好百好。不顺他的意思,他管你是谁!

    原书中:宝玉屋里的大丫鬟茜雪,因为一杯茶不顺意的事情,日后被贾宝玉找由头撵出去。茜雪服侍了他多久?这不能不说刻薄。根据脂砚斋的批注,茜雪日后还会去狱神庙救他。

    而宝钗因劝宝玉要仕途经济,他听了就走,根本不管宝钗的脸面。宝钗对他如何?应该算不错的吧!原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宝钗亲自送药,探望他,话都差点说错。

    由此,可见宝玉的品性。

    探春犯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和探春提起过他要离开贾府的事情。否则,以探春的精明,若是知道他的计划,绝对不会这样的错误。但,机事不密则害成。他怎么可能事先和探春说。

    这…

    贾环很郁闷的叹口气。他让晴雯、如意提前回府,是因为他中举后肯定要回贾府一趟的。本来是预计着她们会住在赵姨娘处。谁曾想是这样的局面?

    探春诧异的问道:“三弟弟,怎么了?”

    贾环抿了下嘴唇,道:“晴雯、侍书、翠墨,我和三姐姐单独说会话。不要让人进来。”

    晴雯、侍书、翠墨对视一眼,迷惑的一起离开。

    窗外庭院里的鸟鸣声传来。窗边的座椅、桌几边,探春美丽的眼眸关注的看着贾环,她感觉事情有点不同寻常。

    贾环轻声道:“三姐姐,我过段时间准备去江南游学。这件事我已经给老爷当面说过。这一去,可能会有几年都不回来。”

    探春不解的看着贾环。游学和她让晴雯、如意住在她这里有什么关联?

    贾环接着问了一个问题,“三姐姐,以为贾家的前途会如何?”

    探春微微沉吟。这…,她很难说。

    贾环轻叹道:“我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探春睁大眼睛震,惊至极的看着贾环。在一瞬间,她明白贾环的意思,意图。再接着就明白过来,为何贾环一听她将晴雯、如意接到她屋里住下会是这样的表情。

    面对探春探询的目光,贾环点了下头,给了探春一个确定的答复。探春,是他可以信任的人。

    “呼………”探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靠在垫着坐褥的梨花木椅子上,久久的说不出话来。这个消息太突然,令她感到难以接受。

    作为贾府下一代最有潜力的人,她的弟弟,贾环竟然不看好贾家的未来,准备前往江南游学,甚至计划一去不复返。

    可现在除了东府里的珍大哥死去外,贾家的前景并没有任何问题啊。

    “三弟弟,你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贾环微怔,苦笑着道:“原因我不能和三姐姐说。三姐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