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戏隆,凭他的眼光才智,早就分析到未来的走向。当他确认文翰要成为一方诸侯后,他原本有些担忧的心也稍稍放了下来。

他之所以,选择跟随文翰,一是被文翰的为人品性,他所做的义举所动,二是与文翰有着共同的宏愿之志。

要实现民意驱动天下,这道路任重而道远,漫长而充满荆棘,而文翰成为一方诸侯,只不过是走出的第一步罢了。

“还请主公,将汝表面底下所握有的势力,一无所漏的告之我。这样,我才能决定先从哪个地方下手。”

戏隆知道凭文翰区区寒门出身,能在这世道上,成就一番势力,当然有不少的底牌。戏隆这一席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深入文翰势力的核心。

不过文翰却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尽数说出。其中包括在河东开的赌坊,这一资金收入,同时利用赌坊暗中收编人手,黑风骑的战力,还有在解县中隐藏的一部分兵力。毫无遗漏地尽数告之戏隆。

戏隆内心一阵感动,他只是来了一日,文翰就敢将这些关乎他势力的命脉底牌告之予他。这无条件的信任,让戏隆大喊自己的选择没错。

“如此,粗略一算。主公麾下兵力大概有一万二千多人。善战之将有关徐高裴周,其中关徐高三位将军都有大帅之才,裴周两位将军能做先锋之用。

资金方面,赌坊暂时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乱世将至,未来再想靠赌坊的收入,来维持一方势力的支出,只怕是不可能。所以主公还是趁早再找第二条财路。

主公在兵力上,虽然不多,但若如主公所说,都是大部分都是精锐之兵的话。在兵力这点上还是充足。

主公的出身不似,曹孟德与汝南袁氏那般。他们出身豪门,到了领地后,只要振臂一呼,加上他们背后势力的配合,聚集兵力非是难事。

还好的是,主公麾下兵马都是精锐之师,这样一来,我等就不必为这兵力烦恼。主公只要抓好这一万二千士卒的训练,提升他们的战力便可。

不过,在未来这一万二千兵力是万万不够用的,但还好的是,圣上有令,让主公清除周边叛乱,主公可暗中收服贼兵,增添兵力,最好在五年内,拥有三万的兵力。这样,我等才有与其他诸侯叫板的实力。

但这些都不是我等迫在眉前要做的事。要谋发展,定然要先稳定其内。主公的身份,注定你到了河东上任后,不会似曹孟德和汝南袁氏兄弟那般顺风顺水,遇到难题定会极多。主公先是要将河东一地稳定了后,再能做其他的打算。

嗯,我刚才所说有三点重心,紧要程度来排的话,应先稳定河东,后清除乱势力,增加兵力,再是找一条能支撑我方势力运转的财路。”

文翰很是舒心地点了点头,戏隆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一番分析透彻而又一针见血。文翰为戏隆斟满一杯茶水,戏隆也不客气,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等戏隆放下茶杯后,文翰又是问道。

“依志才之说,稳定河东乃是重中之重,只是,我又应如何去稳呢?”

戏隆眼中精光一闪,精神刹那集中,重重地说出二字。

“换血。”

文翰智谋不差,戏隆有些话不需说得太清,他就已经明白。文翰听到换血二字后,顿时沉吟下来。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而且实施起来极为艰难。

“在河东内,八成握有实权的,都是豪门世族出身的官员。这些人,只顾世族与自身利益,犹如蛀米大虫,对河东百害而无一利。主公,若不把他们清除,在河东就会举步难行,因为主公根本就不是河东之主!”

戏隆这话,说得文翰身体一颤。文翰脸色顿时黑沉下来。

“如此,这些人就不得不拿去了。不过,志才这些人背后世族在河东一带都是举足轻重的大豪门,无论他们拥有的土地,私兵还是他们的家族商业,都是河东之地之所以能远转的关键。若是与他们翻脸,只怕到时整个河东都会瘫痪。”

“这点,我当然早就思考到了。且有一计,能暂时麻痹他们。到时,主公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他们的权力、势力削减,令他们成为一只无牙老虎便可。”

“何计,志才快快说来。”

“明升暗降!主公可许以一些无关紧要,毫无实权的官职给这些人,表面上他们是升了官职,其实是被主公夺去了他们手上的权力。到时主公再从你麾下,提拔一些有能之士,占之他们的位置,便能将这些人手上的权力,收拢在主公你的手中。”

“这只是一时之策,若是等他们反应过来后,还不是一样要闹?”

“呵呵,主公。我这计只是给你争取时间,夺走他们的手上的权力后。主公要迅速地增加实力,乱世内,再多的土地,金银也比不是兵力宝贵。只要到时,主公有充足的兵力,这些人想反,也要掂量一下他们的实力。

而,主公再另外,暗中收取他们的土地,放松政策从其他州郡吸引一批商贾过来。同时,主公也可暗自培养一些小商贾,让他们成为主公的财主。

到时这些豪门人,没有了土地、商业上又不足以影响主公,又不敢与握有重兵的主公作反,他们为了能生存下去,自然会向主公低头。”

“哈哈,善!志才不愧是吾之大脑。”

文翰的眉头舒展开来,如何整顿河东,一直是他的心头病,他虽然也有一些计划,但比起戏志才一针见血的方案,差了许多。戏志才刚才的一席话,可谓是将文翰脑里都快要拧成一团的脑精神,条条打通。

之后,文翰和戏隆一直谈到了深夜,文翰对戏隆的器重,让戏隆能予放开手脚,他将文翰集团未来三年的走向、大致要做的事情,几乎都安排计划好。

距离上任的日子越来越是接近,文翰以五马之车,王师之礼迎接戏隆之事,让人意外的是,在寒门士子内,竟引起一番入仕狂潮。

许多犹豫不定,或是暗中观察,的寒门士子蜂拥地聚集到文府入仕。比起文翰的惊疑,戏隆却是一副早有预料的笃定姿态,为文翰接待这些士子。

而关徐两人,也因此对待戏隆也无以往那般不待见。他们非是笨拙之人,这前后迥然不同的状况,定是因为戏隆的加入而有所改变。

或者,他当日的狂妄,是有一定的深意。

第二百二十八章 张纮

一连数日,文翰、戏隆、关羽、徐晃四人,应接不暇,几乎接待了近百个士子。而令文翰大喜过望的是,张纮、韩嵩这两人的到来。

张纮,乃是史中东吴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文翰记得史书曾记载张纮少年时游学京都,原本有入仕之心,却因当时朝廷昏庸,张纮不愿入仕。遂还本郡,被举为茂才,后来因战事而避难江东。

而为何张纮的到来,会令文翰如此欢心?这还是要从一段历史说起,当时孙策势力刚成,正愁如何在四面为敌的江东一带,发展势力。他的异性兄弟,日后一把火烧了老曹百万兵马的周瑜,周公瑾告诉孙策。

“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

策曰:“何为二张?”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

策喜,即便令人赍礼往聘,俱辞不至。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二人应允。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

正因有二张的来到,为小霸王孙策安定江东内政,使江东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有犯事作乱之人,孙策才得以在日后不断扩大势力,为其弟孙权,打下足以在东吴称王的基础。

而在后来,张昭、张纮两人立下的功绩,让东吴上下无人不以敬佩。就连孙权,于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表示其对二人的尊重。

于此,可见张纮之能耐,而且从历史的描述看来,张纮乃是一顶级内政高手,相当于汉高祖身边的萧何。

至于,另一外一人,韩嵩。史中记载他少而好学,贫不改志。因见天下将大乱,遂与好友数人隐居郦西山中。后事刘表为别驾,转从事中郎。汉献帝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此人能做到一郡之守,可见得其才智不凡。

文翰算了算时间,猜得张纮此时应是游学在洛阳,而韩嵩尚未与其友隐居郦西山。令文翰没预料到的是,机缘巧合下,他们两人竟会投来他的麾下入仕。

文翰对张纮、韩嵩两人尤为看重,以国士之礼待之,并以高职拜之。张纮为一郡长史管辖河东司法官制,韩嵩为一郡主薄,管理河东的军备、税赋等杂事。

张纮给人的印象就像一壶烧不开的水,一对眉头总是在皱,不苟言笑,就如后世那些老教授似的,浑身散发着严厉的气息。至于,韩嵩是一较为平静的书生,从他整齐的穿着上,就可以看出他一丝不苟的性格。

他们二人分别被文翰拜为长史、主薄高职,似乎都有些惊疑,原本他们俩都以为,他们初来乍到,文翰定会考量他们一番,再做决定。

没想到的是,文翰似乎十分清楚他们的才能,拜以的职位亦是他们最能发挥其才能之职。不过张纮、韩嵩很快就收回他们脸上的惊疑,只是略略一拜,同声表示定不会有负于文翰的重望。

无论是张纮还是韩嵩都是傲气自信之人,既然文翰愿意拜以高职,他们定不会退缩,心里都有一种将要大展手脚,成就一番功名的决心。

连日里,除了张纮、韩嵩这两个能让文翰眼前一亮的牛人外,其他士子都是一些才能平庸之士,文翰让张纮把关、安排,张纮先将这些士子分别数批,在不同领域中一一考量后,将官职分配下去。

张纮分配时,都是以一副无需置疑地口气说到,若是有些士子觉得分配不适或是官位低了,想要要求张纮略作修改,这时张纮就会冷着一张脸,然后指了指门外,意思就是,改是不可能了,你若是不喜,便自行离去吧。

其中有一次,有个士子,家中略有金财,其才能也是不差,已分配了官职,但还是不满足。想要暗中贿赂张纮,给予高职。张纮当时二话不说,将他塞来的银子摔在地上,且将这士子原先的职位免去,严词厉色地将其喝走。

所以张纮,被一些士子底下称之为,冷面鬼。

张纮对此不屑一顾,依旧与以往一般严厉,甚至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全因文翰得此事后,大大赞赏了张纮的正直不阿。

有了戏隆、张纮、韩嵩这三位能人,文翰这几日过得可谓是极为的清闲,时下已快到了上任之日,在洛阳这里需要准备的交接都已完成,而官位也分得七七八八。

文翰在临走前,与关羽、徐晃依礼先是到何进府邸道别。何进见文翰成为一郡之守后,不忘本,还记得旧恩。此时文翰已不属他的管辖,依此可见得,文翰此为毫无私心,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这个大将军。

何进有些感概,当初他原是有意认文翰做他的义子,但是文翰不断地飞来横祸,一身是霉气,何进见此,立刻就将这念头抛飞了。不过,何进没有预料到的是,文翰最终还是逢凶化吉,成就了一番功名。

何进感触良多,虽然文翰现今的实力,还不足以令他放低身段,与之合谋一些大事。但文翰此人充满了变数,何进还是打算投资一些在文翰的身上。赠予不少金帛、军备、良马予文翰。

文翰此番来,非是要向何进开口要资助。原本想要婉言拒绝,但何进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此乃他一番心意,若是拒绝了,那就是看不起他何遂高。

依此,文翰只好一一接受。后来,文翰和关徐两位兄弟刚走出何大将军府,准备到王允府邸。王府的管家,却是早已在大将军门前等候。看他一脸神神秘秘的样子,文翰还以为王允有何要事交代,当即便与关徐两兄弟一同上了马车。

很快,马车在王府停下。文翰兄弟三人在王老领路下,轻车熟路地来到府中的后院。后院里,有一小亭,时值晚秋,发黄的落叶缓缓飘落,给整个后院平添几分沧桑。王允坐在亭子里,石桌内一窟,上煮着一壶沸水。

王允见文翰兄弟来到,挥挥手让他们入座,然后又提起水壶,为斟满了三杯茶水。文翰兄弟三人入座后,王允扶着白须,慈祥地呵呵笑道。

“呵呵,冠军儿。听闻你麾下现今可谓是人才济济,无论是戏隆还是那张纮、韩嵩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你收得他们三人,为师亦不再为你未来所忧。

不过,冠军儿呐。这人不能忘本,你可不能一朝得志而忘了旧人呐。”

王允忽然话锋一转,说得文翰一头雾水。文翰与关羽、徐晃一阵眼神交流,好似在问关徐二人,他可有做得不妥之事。关徐都是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

“老师,不知徒儿有何做得不妥之处。徒儿愚钝,还请老师莫要兜弯抹角,直接点明。徒儿改就是了。”

“好。冠军儿,为师问汝。你除了为师外,可还有老师?”

“徒儿除了王公外,还有幸得之蔡公青睐,成为蔡公的徒儿。呃……老师莫是以为徒儿忘了蔡公?

老师这是冤枉徒儿了。徒儿早前令人寄信予蔡公,请他一同到河东享福,只是蔡公回信说,年事已高,只愿在乡里安享晚年,徒儿遵从蔡公之意,不敢强迫。”

“汝呐……汝可知就是这封信,令蔡飞白那老头儿大发雷霆,才赌气地说只愿在乡里安享晚年?”

“呃?这……”

“冠军儿,汝可知蔡飞白最为重视之人是谁?”

“当然是蔡公之女,蔡琰师妹。”

“事别两年,为何汝在这一封信,只字不提琰儿之名?莫非汝不知,琰儿为了汝,日夜担忧,茶饭不思,身子清瘦,还落得一身顽疾。”

王允这一席话,顿时令文翰身子一颤,脑海里回想起伊人的那张鹅蛋粉脸,和那迷人大的眼睛,然后画面一转,这张美轮美奂的脸庞满是苍白,那有神的大眼变得无神黯淡,惹人怜惜。

“蔡琰师妹为何会落得落得一身顽疾,她可好?”

文翰十分紧张地望着王允,心里有一阵阵莫名的剧烈抽痛,王允摇了摇头道。

第二百二十九章 蔡琰之心

“汝呐。这行兵打战的本领是天下一绝,识人的目光亦是不差。但为何却不知琰儿心意呢。早在汝出兵征讨羌胡时,琰儿已倾心于汝。琰儿日夜为汝祈祷,望汝能早日凯旋而归,好不容易盼得汝大胜而归,汝却被奸人冠以浑身之名。

蔡飞白与你说情,又因得罪了张让那宦狗,不得不离开洛阳。琰儿乃蔡飞白之女,原本她想在洛阳等你归来,但她一女儿之家,又怎能孤身一人在此,蔡飞白最是疼爱她,强行带她离去。

后来,听蔡飞白信中说,汝被圣上打入天牢时,琰儿既想要离家出走,过来洛阳见汝最后一面,还好被蔡府下人发现,这才阻止了她。不过,她却是以绝食反抗,直到汝之罪名清洗,逃过一劫,她才肯进食。

不过,因琰儿连日绝食,又对汝牵肠挂肚地忧心,她的顽疾也在那时落下。之后,汝被圣上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征讨黄巾贼军,出兵离开了洛阳。

当时蔡飞白曾带琰儿来过,不过当时的汝已是离开。而蔡飞白之所以愿意放低身段,回到他已心灰意冷的洛阳城,是因为琰儿与他私下有个约定。若是,这次无果,琰儿便要答应嫁给河东卫家的少主,卫仲道。

只是,汝离开了洛阳,未能见到汝的琰儿又怎肯放下对汝的感情。虽然后来随着蔡飞白回去陈留,但日夜还是在盼着汝能早日归来。哪知,汝回来后,事别两年,寄去的第一封信,竟然只字未提琰儿!

蔡飞白信中告予老夫,当时琰儿拿着汝的信,看了不止千万遍,在这数百字中,想要寻一个琰字。冠军儿呐,汝可知,汝那封的信,是被琰儿的泪水淹成了一团糊烂的纸渣。蔡飞白怨汝不识旧人,不顾琰儿的反对,已经答应了河东卫家的婚事。

算算时间,琰儿应是在出嫁的途中。冠军儿汝莫要怪为师,此时才肯告之予汝,蔡飞白的脾气汝是知道。若非为师不愿见得琰儿嫁于一个她不爱之人,浑浑噩噩的违心过完这一辈子,为师定会让这事烂在心里。”

虽然只是听王允口中述说,但不知为何,在文翰的脑海里的每一幕景象却是如此的真实,文翰的身子在颤抖,脸庞上不知何时划过了两道泪痕。

蔡琰的愁绪,她的不甘,她日夜在窗前嘘声叹息,望着远方,默默等待的样子,她为自己祈祷那恳诚的摸样,被逼出嫁时泪流满面,将她涂在脸上腮红的红彩给染淡的画面,一幕幕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让文翰心如绞痛。

文翰骤然地站起了身子,没有说任何一句话,转身离开了亭子,直奔王府门外。关徐两人连忙站起,为文翰的不告而别而向王允赔礼。

“汝等二人,乃是冠军儿的兄弟。冠军儿是性情中人,而河东卫家又是河东最有权势的豪门之一,冠军儿此番很可能会做出一些缺失思考的举动……”

“我等明白,王老的意思。王老放心,三弟(三哥),交给我等二人便可。”

关徐二人明白王允话外之话的意思,王允叹息了一声,原本他实在不想将此事说出,因为这对文翰在河东的未来,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每当王允想到蔡琰当日来洛阳时,那清瘦得让人心疼的娇躯,王允这颗已经历人间百态的心,也不由地痛了起来。他与蔡邕是至交好友,看着蔡琰从小张大少,蔡琰就相当于他的女儿。

王允又怎么忍心看着蔡琰嫁给一个她不爱的男人,与他违心的共度一生呢。

文翰出了王府,立刻就奔跑起来,繁华的洛阳街道上,满是人潮,但是眼前的画面好像变得模糊,文翰不知撞到了多少在走的行人,和撞翻了多小摊档。在他背后满是,那些被撞的人怒吼声,和那摊主的叫偿声。

还好,关徐二人在后面赶来,一边替文翰道歉,一边赔偿那些被文翰撞翻摊口的摊主。

文翰火燎火急地冲回了文府,戏隆和张纮正在与几个士子做他们上任前最后的安排和吩咐。他们见文翰好似理智全失似的,奔回了府邸,顿时放下了手中的事情,两人相视一眼后,交代几句,让那几个士子先行退下,然后一同追在文翰身后。

文翰一路跑到府中马厩,翻身一跃,就想骑马奔去。

此时戏隆、张纮正好赶到,张纮皱着眉头,很是不满地说道。

“太守大人,你这是意欲何为,你现乃一郡之守,日后你在河东乃百姓、官僚之楷模。所以你要注意平日一举一动。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容易铸造一些歪风邪气。况且府外乃是洛阳城内,依照大汉律例,城内是不能纵马奔行的!”

张纮丝毫不顾文翰那越来越黑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个畅快。在一旁的戏隆,从文翰回来开始,就有留意文翰的脸色,知得他心情极为不佳。

虽然戏隆不知文翰为何会如此,平常淡定从容的他,少有会变得如此急躁。但戏隆起码明白,现在不能再让张纮火上添油。

“哈哈,子纲,这区区小节莫要介意。看太守大人如此着急,定是有紧要之事。”

“戏先生,请称吾做张长史!还有戏先生,所谓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太守大人乃为吾等效命之主,理当知礼节,懂法制,凡事以自身先示于他人。太守,呜呜呜!!!!!”

就在文翰重重地呼出一口气,快要爆发之时,戏隆一把捂住了张纮的嘴巴,张纮宛如一只被人掐住脖子的公鸡似的,不断挣扎,呜呜大叫。

别看戏隆身板子瘦弱,他少年时曾拜师学过剑法,手无搏鸡之力的张纮哪是戏隆的对手,被戏隆一直拖到很远,也无法反抗。

文翰一夹踏云乌骓的腹部,踏云乌骓似乎知道文翰急躁的心情,嘶鸣一声,立即奔动起来。文翰策马纵行在府内,不一会就来到府门前。

正好遇到刚好赶回来的关羽徐晃两人。关羽徐晃见文翰骑着踏云乌骓,就知不好,动身挡在门前,且连忙齐声喊道。

“三弟(三哥)!汝先安定一下心思!汝毫无思虑,只身一人就想到河东卫家抢亲,这只怕会多造不必要的事端。不如先予戏先生商量一二,再做打算。”

“不行,我一分一秒也不能再等了!蔡琰师妹等了我足足两年,更因此落下一身顽疾,每当想到此,我就心如绞痛,宛如万箭穿心。二哥,四弟汝等莫要阻我,若是蔡琰师妹当真嫁了给那卫仲道,我将会一生都愧对于她!”

“三弟!你刚当上这河东太守,脚跟尚未站稳,你就与河东卫家闹翻,难道你这河东太守真不想做了!”

“若是,连一个心爱我的女子,我也无法保护,让她与她不爱之人,违心过一辈子。这太守,我文不凡不做也罢!

二哥,一些大道理,三弟虽是愚笨,但也是懂。但,刚才在王老府中,你与四弟也听得蔡琰师妹为我所做的一切。若是我有负于她,不就成了无情无义之辈了吗?日后我又有面目面对汝等,面对天下以为我文不凡乃是有情有义之人的百姓!”

关羽一生最重情义,文翰这一番话,说到了关羽心坎里去。关羽红枣脸上的神色不断变化,最后叹了一口气,向身边的徐晃吩咐道。

“四弟,你留在这里,把事情的因果告之戏先生,然后凡事都听戏先生的安排便可。吾与三弟一同过去河东。”

“二哥,汝!汝怎么也如此不知担当!”

“非也,四弟。三弟说得对,若是他当真有负蔡公之女,成为无情无义之辈。那他就再也不是我等当日与之结拜的兄弟。而且,三弟之意已决,谁也阻止不了他。”

关羽丹凤目中,闪烁着莫名的光华望着徐晃,徐晃一咬牙,最终还是输给了关羽的目光,大叹一口气道。

“哎!罢了罢了,这里就交给我和戏先生吧。二哥、三哥汝等此番过去卫家,记得莫要冲动,卫家在河东势力极大。

虽然三哥现今乃河东太守,但比起在河东经营三代人的卫家,在各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旦发生冲突,二哥定要记得按住三哥,等我和戏先生赶来再做打算!”

“好,就此决定。三弟汝在这里稍等半刻,关某去去就来!”

关羽重重地点了点头,一边向文翰说道,一边迈开步子向马厩方向跑去。文翰望着关羽离去的背影,和站在门前,一脸担忧的徐晃,此时有一种莫名的温暖。

第二百三十章 卫家的迎亲队伍

“四弟,我。”

“三哥不必多说。蔡公之女能为三哥做得如此地步,便可见得她对三哥乃是真情实意。三哥若是有负于她,做弟弟的也会看不起汝!

不过三哥,话虽如此,但汝去到卫家地方凡事还是多多思虑,蔡公之女的心,在三哥这里,那卫仲道是抢不走的。”

“嗯,四弟之话。我会记在心里。”

若是平时的文翰,徐晃是不会担心他做事有欠思虑。但俗语说得好,天下最令人疯狂的事情,就是爱情。

徐晃不敢保证,若是文翰与关羽赶到卫家时,蔡琰已成为他人之妻,文翰将会有多受打击,而丧失理智,做出一些难以挽回之事。

不久后,关羽骑着通体乌黑发亮的黑龙驹来到门前。文翰与他并排在一起,向徐晃告别后,两人同时策马飞纵在洛阳街道之上,急速地往城门赶去。

文翰、关羽一路狂奔,一路上引来不少百姓的指指点,当他们快到城门时,在城墙上的守将原本想要喝停他们,但见得文翰和关羽的面貌,知得他们的身份后,连忙把这念头打散,任由文翰、关羽出了洛阳城门。

说起这卫氏渊源,那可要从西周开始,卫氏原系西周分派,实康叔之后,康叔封卫以国卫氏,派衍河东,子孙散居各地。若山右之曲沃,江左之华亭,广东之番禺,济邑之无恨,自河东安邑分支者难以悉举。但又以河东一支为最。

河东卫家,在河东有着极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后又有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

自东汉之起,卫氏便是的天下有名的诗书名门,儒学的望族。在东汉明帝时,由于当时卫暠的儒学声名,甚至被朝廷亲自征召。

卫家可以说,在河东乃是一土霸主,不但深得名望,士子拥护,家族商业更是遍布整个河东。卫家的门徒更是遍布天下。

而且,卫家还握有一定数量的私兵,传闻足有数万之巨。安邑一县几乎四五之人,都是卫家之人。

安邑,乃是战国时期魏国早期都城,又是当今河东郡治所。安邑城可以说是一座有底蕴有历史的繁华之城。

在安邑城外数十里,迎娶队伍宛如一条艳红色的长龙,人数约有数百人之多,卫家家丁一律身穿红袍头戴喜冠,长龙队伍每隔十人,手拿着红漆木板,木板上用金漆涂着一个大大的双喜之字。

一旁有人吹着各种不同的乐器,鼓乐大作,在长龙队伍中心,有两架带有金红顶棚的马车,马车两边,有一队马队,马队前头所领的是一穿着新郎服饰的带有浓重儒家气息,风度翩翩的男子。

男子看上去年纪不大,不到三十,长得一张连女子都会嫉妒的俊秀相貌。不过,他似乎身体不佳,从他苍白的脸色和时不时会发出的咳嗽声中,就可看出。文人小说下载

“少主,从陈留到安邑路途遥远,一路上你少有休息,你身体不好,若是你旧疾又犯,那小人等可担当不起。要不原地休息一会吧?”

“咳~咳!呃……不用了,这离安邑城仅有一段小路程,吾还能支撑。而起,天下哪有迎婚的队伍,因为新郎身体原因而停下的。

这于礼不合,而且不吉利。蔡飞白之女,乃是洛阳有名的才女,吾有幸能娶她做妻,在礼数上当不能有丝毫缺失。”

“既然少主坚持,那小人也无话可说。不过,小人可否令前头队伍放慢些许脚步,这样少主或许不会这么难受。”

“嗯,劳烦你了。”

那被卫家下人称为少主的新郎,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在马队上有一卫家下人策马奔出,向前头队伍奔去。不一会后,整条长龙般的迎婚队伍稍稍慢了下来。

而此时,就在两架金红顶棚的马车中的其中一架,一穿着金绸凤凰纹大红衣的女子,轻轻地打开一边红帘,她已不知多少次回头望着后方,而后方仍旧是毫无动静,静得让这美轮美奂的女子心痛不已,又是悠悠地叹息一声。

喜悦的鼓乐声,一路上响不绝耳,只是那将要出嫁的新娘似乎毫无因此而感觉幸福,反而愁绪不断。

哒哒哒哒哒。

忽然,在迎婚队伍的后方,急速地响着马蹄的奔动声。文翰和关羽策马并肩而行,两人满脸都是风沙,脸黄唇干,皆是风尘仆仆的样子。

“二哥,上高坡!”

文翰遥远见到那卫家的旗帜,和涂有双喜之字的木板,顿时脸色一变,心脏骤地猛然剧烈跳动起来。

只见文翰一甩马鞭,踏云乌骓冲向路边的高坡,速度极快地在高坡上狂奔。关羽连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