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猪星高照-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要不你把他的照片给我,我去把他给宰了。”坐在角落的梁山突然开口,手里不知何时多了把小刀,快速的在他手上飞转,晃得人眼发花。

    曲文难以置信的望着梁山,无法想像这句话是从他口中说出。在他的记忆中这个堂弟总是喜欢傻笑着跟在自己后头。不像是那种心狠手辣的类型。

    “你刚说什么,再说一次!!”曲文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二太爷说让我出来后要多帮你的忙,如果有谁对你不利就不要对他客气。”梁山一本正经的说道,杀人两字在他口中说得特别轻松,乎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二太爷他们都教了你些什么,我记得你小的时候连杀鸡都害怕!”

    “哥你别提我小时候的糗事好不,我今年都十八岁了。是个成年人了。现在屯里的猪都是我宰的,杀人估计也差不多,脖子下方两公分四十度角,一刀下去保管又干净又麻利。”梁山顿了顿接又说道:“再说了我又不是没见过杀人,还记得那年屯里来了偷牛贼,外边来的开发公司。不都是大伙给砸回去的吗。二太爷说了,在绝对暴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自己才读了几年大学,原来老实听话的堂弟竟变成了崇尚暴力的暴力男。都说女大十大八变,一般是指外貌的改变,男孩其实也会变,变的是心智。

    不过说回头。只要解决了李政和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可惜曲文不能这样做,最少现在不能。大家都知道双方现在是死对头,如果他在此时出事,警察第一个就会怀疑自己。

    “把刀收回去,二太爷教我们用刀是拿来防身的,以后没我的许可不许乱拿刀出来。”

    “哦。”梁山听见,听话的把刀收了回去,只见刀在他手中转了两圈,准确的落入他腰上隐藏着的腰包中。

    卢建军几人惊愕的望着梁山,都没想到这个外表人畜无害的年轻人,说话做事会这么狠。不过在卢建军眼中又有另一层看法,以梁山的年龄、体形、身手,胆量,如是能送到部队百分之百又是一名尖刀特战队员。

    愣下了卢建军转向曲文:“你还有什么办法,对方连我爷爷的账都不买。”

    曲文是想到了些东西,可没有确定之前他也不好说,揉了下太阳穴:“给我几天时间,我想去找几个人,或许他们能有办法。”

    

    高山别墅区是'成'都有名的富人区,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极富之辈,并非手头有个几百上千万就能呆的地方。

    曲文第二次来这里,同样被里边的环境设施所吸引,如果他的事业能达到新的高度一定会住到这种地方来。

    百万富翁想尽了办法要挤进千万富翁的圈子,而千万富翁要进到亿万富翁的圈子,到了亿万级别则想让自己的光环照满大地。他们有财有权,有深厚的人际关系,往往一句话就能改变一群人的命运。可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祸福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为了达到这个高度,身后铺满了看不见的白骨。

    所以无商不奸,不奸则难以成功。

    赵孟之就是其中的代表,因为他就住在高山别墅区里。

    得知曲文要来,赵孟之早早命人准备了一桌酒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认识曲文的人都知道想让他高兴最好的方法就是弄一大桌吃的。

    等曲文来到身边,赵孟之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今天可是你叫大家来的,怎么现在才到,大家都在里边等着呢。”

    曲文约了梁志松、周毅群和王进茂几位收藏爱好者中午十一点在赵孟之家见面,为此提前十几分钟到,可没想到大家比他还早。等进到里边拱手向大伙歉声说道:“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哪里,哪里,我们听说你要在送仙桥开一家古玩交易会所,就等着看你的店里会有什么好宝贝呢。”梁志松也许是最早得到消息的人,因为他儿子梁双第一个把店卖给了曲文。

    “梁老说笑了,我的店怎么能和你的老牌店相比,不过这次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曲文沮丧回答,脸上的表情并不是故意装出,因为新店的事确实让他高兴不起来。

    曲文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有些甚至去看过曲文新店的工程进度,如果他的店建起将会成为全省古玩经营场所的标杆。

    “阿文你是在开玩笑吧。”梁志松不相信的笑道,有谁会砸了一大笔资金进去再中途退出。

    “来,我们边吃边说。”赵孟之打断说道,把所有人领到了餐厅。

    等所有人都坐了下来,曲文回答起梁志松先前的问题。

    “我没有开玩笑,我的新店工程现在被上边给查封了,说是涉嫌违规建筑。”

    见曲文的样子不像是在开玩笑,梁志松脸上的惊讶之色更甚:“怎么会,卢老将军的孙子不是你的合伙人吗,怎么会连这点事都解决不了。“

    “这事一言难尽……”

    曲文详细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原汁原味没有添半点油醋,这事本身就足以令人愤慨,再添油加醋就显得假。

    果然,听曲文把话说完一桌人都露出愤慨的神态。

    “这不是欺负人吗,他们在四九城作威作福也就罢了,还要伸手到我们这边来。不行我们要一起想想办法,免得丢了我们川人的脸。”周毅群的性子直,直接骂了出来,

    其实曲文也是个外人,只不过相互间交好,所以没把他当成外人看。

    “还真要好好想想才行,真如阿文所说,这个姓李的年轻人不好对付,他爷爷是开国大将之一,虽然已经过逝可是他大伯接上了爷爷的班,现在是上边正部级干部,所以连省里大员都要捧着。”王进茂说道,他也是个红色子弟,创办了家电子公司并顺利在国内上市,在国内是个有头有脸的人,所以知道的事情也就多些。

    “对方权大压人,那我们真的没办法了?”梁志松气愤问道。

    “也不是没办法,只要把阿文的新店问题合法化就行,大家的权势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相信对方也不能怎么样。”

    曲文请大家来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店面工程合法化,王进茂帮他直接说到了点子上,沉默了好一会开口说道:“梁老,我记得你说过,送仙桥市场除了是省市级重点工程,归市里管,同时省里文物管理局也有话语权,如果局里发个文件,说是省文物局合作项目,那我的店就有了转机。”

    梁志松听见,睁大了眼睛笑了笑:“亏你能想得到,这事你得问老周,他是文物局里的顾问,也是现文物管理局局长的拜把子兄弟。”

    “哦,那这事就要麻烦周老了。”曲文兴奋的转向周毅群,早知道他是文物管理局的顾问,所以还请他一块来,却不知道他和现文物管理局的局长是好兄弟。

    “如果一纸批文能帮上你的店,那我拉下老脸求那个老小子一回又怎么样。”周毅群很少求人办事,那怕是自家兄弟,不过曲文开了口他自然要帮忙。何况他不是古玩店的店主,在文物管理局挂了个顾问的职位,只要是有利于'成'都文物事业发展的事,他都乐意去帮忙。

    “那我就先谢谢周老了。虽然今天是我请客,但是赵哥作的东,改天我再请大家到馆子里海撮一顿,等我的店开张,所展出的东西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事情有了转机,曲文开心的笑了出来,加上这几个月收来的宝贝前前后后总共有六七百件之多,就数量上来说已不亚于一家小型博物馆。(未完待续。)

第172章 世界屋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毅群是个直性子,他的好兄弟文物局局长姚厚良也是个直性子。在赵孟之家吃过午饭,周毅群直接把曲文带到文物管理局,把情况和姚厚良大致说明了下。

    姚厚良早就听说过曲文的名字,既是顾全的关门弟子又在京城古玩行闯下不小的名气,京城同行送了个外号叫作小文曲。

    之前曲文的店走的是正规程序,姚厚良帮他的申请资料盖过章,没想到今天还要帮补办个批文。

    “想把你的店改成省文物局合作项目也不是不行,但是对外总要有个说法,比如和省博物馆或者是国家博物馆联合成为共建单位,这样不管是谁来都拿你没办法。”

    赵海诚曾经向曲文提意把他的店建成国家级博物馆的合作单位,条件是成为半国有企业,可曲文拒绝了,所以不可能再找国家级博物馆合作。

    “姚局长,我只是个古玩商人和各大博物馆不太熟悉,你看能帮忙引荐一下不?”

    姚局长笑道:“你还真想让我送一条龙服务啊……”

    姚局长没有说完,笑得也很有深意,这话中有话曲文不是笨蛋自然能一下想到。

    “姚局长听说省博物馆准备要整体翻新,不知道我的店能有幸成为共建单位不,当然作为共建方我愿意出资五……不一千万作为省博物馆的翻新费用。”

    来时在车上曲文先和周毅群做了下功课,打听到文物管理局在为省博物馆的翻新资金犯愁,如果光靠省里拨的那一笔钱是能完成翻新工程,可是想建得更好就没有办法。

    姚局长听见露出个满意的笑容,伸手和曲文握了握:“我也很高兴省博物馆能有你们这种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

    只花了一个小时就拿到了文物管理局的批文,中间不存在任何行受贿问题,曲文出资一千万将全部投入到省博物馆的重建工程,如此一来店面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姚局长也得到了政绩。

    不过为了这事得多花一千万,曲文的心里始终不舒服。

    回到卢建军爷爷家。曲文把姚局长给的批文放到卢建军手上:“明天你拿这个到事规划局去补办个手续。相信这回应该没事了。”

    卢建军没想到曲文能拿到文物管理局的共建批文,按上边所写曲文几人的新店将成为省博物馆同批建设重点项目,如此一来只要拿请到店面后门的一小截道路改建批文,那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再也没有谁能拿店面的工程问题说事。

    “行,规划局那一块我还有几个熟人,现在有了你这张共建批文相信很快就能解决。”

    曲文点了点头:“千万别拖了。姚局长说他会事先和规划局打了招呼,你们天直接去找他们就行。”

    卢家在'成'都还是有些实力的,那名省级大员私下帮李政和的事并没有公开化,所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多人直接给卢建军开了后门,以最快的速度补办好各种手续。

    拿到所有的批文,卢建军让勒令停止工程的人撤销掉了整顿令。新店在停工一星期之后又重新开始启动。

    ……

    得到消息李政和气得跳了起来,他怎么都没想到曲文会找到文物管理局这条路,偏偏又这么巧省博物馆在这时候翻新重建。

    “你们俩究竟是怎么办事的,不是叫你们看着他们吗,你们都看到那去了?”李政和怒不可遏的冲段新伦和韦良涛大骂道。

    “李哥,他们的人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每一个都盯着啊,为了这事我们还请了个私家侦探专门盯着卢建军。谁知道那个叫曲文的家伙能拿到文物局的批文。”段新伦很委屈的说道。他们俩确实请了个人盯着卢建军,却没料到漏掉了曲文。

    “李哥既然那个文物局局长坏了我们的好事。要不要找个茬让他下位。”韦良涛献上一计,以为这样能让李政和消些气。

    谁知李政和听见一巴掌打到他头上:“你傻了吗,那个省文物局局长怎么说都是副厅级官员,他又没拿卢建军几人的一分好处,还漂亮的谈成一笔投资,现在正受人注目,我们这个时候去动他,不是自找没趣。别以为我大伯是个部长,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方能爬到副厅级上边能没些人。”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韦良涛心里有火却不敢发出来,除了他爸没人这样打过他,强忍住怒意问了出来。

    “能怎么办,他们开店我们也开店,不过他们将后边的道路打开对我们也有好处,如此一来我们的店也处在当阳的位置,剩下的就看谁的店更吸引人,里边的存货更好。”

    ……

    把'成'都新店的事情处理完,曲文又和赵海峰开始了他们的寻宝之旅,不过这回俩人分开走,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为了照顾赵海峰,曲文让谢单一路随行,梁山则成了他的小跟班。

    自打从山里出来,先是到了龙城然后又到了'成'都,梁山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惊奇样样新鲜。原来以为县城很大好像怎么走都走不完,等到了龙再到'成'都才发现,自己曾经的世界是那么的渺小。

    下了飞机,梁山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提了下背后的背包向曲文问道:“哥,这是毛地方,怎么感觉呼气有些不畅快?”

    “所以说人要多看书,多了解些知识,你除了宰猪还会干啥?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西藏高原,看见那边没有,从那过去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山脉。”曲文给梁山简单的科普了一下,俩人离开成都第一站就是'西'藏。

    “最高的山脉,世界屋脊?”梁山茫然的望着远方:“那是谁家啊,怎么没个顶,那下雨怎么办?”

    “……”

    曲文无奈的摇了摇头,梁山五岁的时候父亲就过逝了,这家伙是祖父一辈带大的,喜舞刀弄棒非常讨厌读书,后来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缀学了,现在连些稍复杂的文字都不会写。

    “这个家叫地球,我们都是他的家人,走吧,等给你慢慢说完我怕明年都吃不上饭。”

    说到吃的梁山就来劲,他虽然没有灵觉在身,可满身都是肌肉,所以饭量不比曲文小多少。两个人同时走进饭店,每一次都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那就不说了,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

    吃过饭见天还没暗,先找了个落脚的地方,曲文便带着梁山来到世界著名的布达拉宫里参观。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个普陀山,就屹立在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至于松赞干布为何要在红山上建造布达拉宫一直有两个说法。第一就是说松赞干布为了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也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第二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

    其实松赞干布建造布达拉宫还有炫耀财富和权利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红山上建起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用来给文成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居住。红山内外围城共有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金属桥相连。其次布达拉宫东门外还有个跑马场,不过蕃王朝毁灭的时候,布达拉宫大部分曾毁于战火。

    等到了明朝末期,在蒙古固始汉的武力支持下,五世达'赖'建立了葛丹颇章王朝,于公元1645元重建布达拉宫。至此才有了今日的宏伟规模。

    在布达拉宫旁边每天都有许多小商贩在此售卖经幡,哈达藏香、首饰、图片、画册,以及各种小百货。在山脚附近还开有成排的小店铺,里边主要出售唐卡、挂毯、卡垫,各种美术作品和一些文物仿造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常常会有中外游客在此驻足,选购他们喜欢的艺术品。

    在这里,卖藏香的小贩生意特别好,他们的尼木藏香最受欢迎。大家都说这种香点燃后烟青云白,袅袅娜娜,馨香沁肺,能让人心爽神悦,因此朝佛者都很喜欢。但凡来到布达拉宫朝佛的人,一听说是尼木藏香都争相购买,等朝完佛后还要特意带一些回去。

    出于好奇曲文特意买了两条哈达,把哈达挂在梁山脖子上时这家伙还有些不高兴,说古代人都喜欢用白布上吊。

    听到这话曲文立即赏了他一个暴栗,说两者之间有着天壤差别,哈达表示无上的情意,当哥的送他一条哈达,他应该感恩戴德才对。

    听到这话梁山顿时笑了出来,把哈达当成了围巾一样在脖子上缠了好几圈。

    跟一个没文化的人在一起曲文还能说什么,白了他一眼也就只好随着他去。

    ************************

    这两天更新总有点晚,蛮民也不太愿意,可是家里有小孩所以没办法,兄弟们体谅些就好。这章算是昨天的6000字,明天一样会更新6000。(未完待续。)

第173章 擦擦

    走了一圈天色渐渐暗下,见摊主们一个个收铺离开,曲文和梁山回到了落脚的酒店,看了看时间竟然已是晚上近七点钟。寒冬全国各地的日照时间相对减少,一般五点多钟天色就会变暗,而'西'藏地处高原是世界上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天黑得比较晚,因此就有了“日光城”的别称。

    在布达拉宫旁的市场转了两个小时,曲文还有些意犹未尽,点菜的时候顺便向服务员问道:“请问你们这有大一些的旧物交易市场吗?”

    被问到的服务员长年接触各种各样的游客,听曲文的话便知道他说的意思,像他这类进藏寻宝的游客不在少数,因此促进了拉'萨'市及周边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不过也有人真的在这里寻到宝贝,听说几百块钱的东西带回去后转手就能卖到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笑着友善的回答道:“俩位先生是来寻宝的吧,在布达拉宫山下有一条绕山而建的转经路,到了白天很多商人会集中到那里,除了卖藏香、哈达、念珠、经幡、佛像外,还有一部份是卖小吃的商人。在'西'藏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路上的小贩都是赚转经人的钱,因此他们卖的商品,大都物美价廉,适用性强,假冒伪劣商品在那几乎看不到。”

    “除此之外在布达拉宫南侧的广场,每逢星期天还会有一个星期天市场,到了星期天摊贩们便都云集到那里,还有少数上班族也会拿自己不用的东西出来卖,至于能买到什么那就要看你们自己的运气。”

    曲文一听兴奋的笑起:“太谢谢你了,随便麻烦你帮我们上这几道菜……”

    曲文用手在菜单不断的指着,随着所点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员脸上的惊异神色越来越重。

    “先生你确定要点这么多菜吗?”服务员定定的望着曲文,他点的量足以顶得四个藏族壮汉的食量。

    “差不多了吧,不够我们还会再要的。”

    “还要……”

    服务员呆愣了会,这究竟是在喂猪还是在喂人。不过酒店有钱赚总是一件好事。

    没过多久曲文所点的菜一样样接着上到桌面。两人吃东西的速度非常快,酒店服务员用不着特意多开张桌子放菜,基本上是每上一盘就撤掉一盘,当然撤下的全都是空盘子。

    一个小时后兄弟俩人终于把满满的一桌菜清干净,梁山满足的拍着肚子喊着幸福,可是当曲文结账的时候,这家伙发现这种幸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一餐就花掉了一千多块钱。

    “就一餐饭快顶得上家里养的一头猪了。”

    乡下养一头猪到出栏能拿到市场卖。肉猪一般在一千五到两千左右,种母猪大约在两千以上,种公猪是四千,所以这一餐饭钱让梁山大吃了一惊。

    “累了一天总要吃些好的,如果想继续吃好喝好,我们就得努力赚钱。这钱啊不好赚呢。”曲文轻轻的拍着梁山肩膀,他可不敢天天这么吃,否则光俩人的饭钱足以把金山吃崩。

    刚到西藏很多人都要些时间适应,因为高原氧气相对稀少,身体一时适应不了海拔高度造成的气压差,空气干燥,紫外线增强等因素,便会产生高反应。不过曲文俩人的身体素质极好。饱食一顿好好的睡了一晚就完全适应过来。

    吃过早餐曲文先买了张地图。一路问人来到了服务员所说的转经路,沿路能看到很多信教群众摇着转经轮。手捻佛珠,口诵六字真言,不断叩拜前行。

    曲文原以为转经路上的小贩摊位只是很短的一节路,当他来到这里才发现要比自己想的长出太多太多,足足走了大半个小时仍没到头,后来问了下当地的藏民才知道整条转经路上的商铺足有六七公里长。

    曲文听见暗暗咋舌,如此长的距离不知道会有多少个摊位,以他现在的灵觉能力不足以释放开来走完全程,甚至连一半都走不到。

    无奈之下曲文只好略过了贩卖藏香、哈达、小吃之类的摊位,把重心放到贩卖念珠,经幡、唐卡,佛像之类的摊位。

    沿着山路走了近一个小时,曲文也发现不少清末民初的东西,上前询问老板开出的价也非常公道,而且不光是一摊,几乎所有的摊位都是这样。

    曲文说不清是民风淳朴还是神灵威力所致,在这条朝佛的转经路上,竟然成为了不法商贩遗忘的角落,成为国内商潮中的一片净土。

    梁山不懂得古玩鉴赏,一路跟着总是不停的问东问西,被问得烦了曲文干脆给他一笔钱,让他自个去买吃的。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景,一个俊逸的年轻人在前边认真的选购商品,一个肌肉异常夸张的年轻人则扛着一大堆吃的跟在后头。

    走了许久,曲文突然在一个卖泥制工艺品的摊位面前停了下来,上边所摆的泥制工艺品大多都是藏传佛像的造像,有些是单面有些是双面,不论大小都做得非常的精细。

    “这位先生,你也喜欢擦擦吗?”曲文刚蹲下来,摊主便热情的向他问道,国语虽然有些生硬,但曲文还能听得懂。

    “擦擦??”

    曲文满脸的茫然,他见过金佛,银佛,铜佛,瓷佛还有木佛,甚至是各种贵重宝石雕琢而成的石佛,可是从来没见过这种用泥塑成的泥佛。在中原一代的谚语中,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说法,所以泥佛极少有人会做,做出来也是好玩而以。像这类精细的泥佛像,曲文真是头一次得见。

    “哦,看来也是头一次遇见,要不要我给你讲讲我们藏传泥佛,‘擦擦’的来源?”摊主年纪不大,大约三十出头,见摊位上暂时就曲文一个客人便聊了起来。

    遇到新奇的事物换成是谁都想弄明白为止,曲文猛点着头说道:“要要,还请问大哥的名字。”曲文说着递过了一只烟,仍是大中华牌,这种烟知道的人多也拿得出手。

    “我叫斯郎拥忠,汉语的意思就是富禄汇聚。”斯郎拥忠接过烟直接抽了起来,也不怕陌生人在烟里下药。

    “‘擦擦’一词据说源于古印度北部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也有人叫作‘萨擦’或‘洽擦’,意思大概是汉语中复制的意思。再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我们藏民绝大多数信仰佛祖,有很多人会随便携带一尊小佛像和佛塔之类的东西在身上。不过在古代和旧社会,普通老百姓很少能用得起金属制成的佛像,所以便有人想出了用泥来制成佛像方便随身携带。”

    “为了防止泥佛软化碎裂,古人们在制做‘擦擦’的时候会在土里加入些阿嘎土,炼泥、香泥、纸浆之类的东西。然后用金属或木制模具压制出,再放到阴凉干燥处存放,等里边的水份全部蒸发,一件经久耐用的‘擦擦’便做好了。”

    “随着‘擦擦’的不断普及,后来又开始有人用其它材料制做‘擦擦’,最多见的便是泥擦,然后还有用骨头做成的骨擦,用布做成的布擦,加了药物的药擦,和达'赖'、班禅、活佛、高僧制做的名擦。当然也有各类贵重金属做成的‘擦擦’。

    斯郎拥忠抽烟的速度很快,当他把话说完的时候一只烟也抽到了头。曲文见状立即递上第二只,又问道:“拥忠大哥,这‘擦擦’怎么鉴别好坏。”

    如果是按古玩方类,必然是年代、材质、名家、存世量、保存完好度来判定,但这类泥佛曲文头回得见,心怕另有些特殊的地方。

    斯郎拥忠也不客气的笑着接过第二只中华烟又抽了起来:“‘擦擦’的鉴别方法和你们说的古玩差不多,不过有些‘擦擦’里边会装有东西,比如佛经,宝石,舍利,活佛信物等等。有些原来里边有东西,可是后来被人拿了出来,也就不值什么钱,所以在买‘擦擦’的时候要注意上边是否有逢和洞,里边的东西是否还在。”

    斯郎拥忠说着从自己的摊位上挑出一个铜制‘擦擦’,把底部翻了过来。

    “你看这个原来应该是有东西的,可惜被人拿了出去,所以就值不了多少钱,不过只要是佛,藏民大多都不会在意,他们若是买回去后同样会好好的保存供奉。”

    曲文轻“哦”一声,在古玩界买到佛像,别人问起时一般不会说多少钱买的,而是说多少钱请回来的,如此表示对佛主的敬意。

    “拥忠大哥你能给我推荐一两个好的‘擦擦’不,我想买回去给我家人,他们都是佛祖的信徒。”曲文实话实说,他的父母亲都是佛教徒,虽然然供奉的是中原的佛,但自己买两尊小佛像回去,一定会非常高兴。

    “行。”斯郎拥忠在自己的摊位上扫了一圈,最后选出两个‘擦擦’来,一个是铜制的‘擦擦’,一个是纯泥制的‘擦擦’。(未完待续。)

    ps:  今天又晚了些,晚些还有一章,蛮民加班也要写完。

第174章 不同的文化

    “就这两个吧,其实还有些在我家里,你要是不喜欢可以到我家去挑。”斯郎拥忠说道,在转经路上的商人大多都是这样,热情诚实,他们信奉佛祖,相信在通往佛祖的道路上诚心去做每一件事必然会得到佛祖的关爱。

    曲文头一回知道有‘擦擦’这种东西,放出灵觉探察上边的灵气,在斯郎拥忠挑出的两件‘擦擦’上都凝聚着一股淡淡的青色气雾,也就是说这两件都是清末的东西,就年代来说确实是摊位上最好的两件‘擦擦’。

    而那件泥制擦擦不单有青色气雾还有喜人的精光闪现,这让曲文禁不住心头大喜。

    可是按世俗分类,就材质来说铜制擦擦应该会好一些,至于另外一件泥制擦擦……,曲文看不出好坏,在摊上还有另外几件清末的铜制‘擦擦’,为何斯郎拥忠会说这件泥擦更好?

    “拥忠大哥为什么这个泥擦会比旁边那几件铜擦好呢?”曲文接过斯郎拥忠挑出的泥擦问道。

    “你把这件泥擦转过来看看。”斯郎拥忠笑道,抬手对曲文做了个翻转的手势。

    曲文随即把手上的泥擦转了过来,只见泥擦的后边刻着一行字,可惜写的是藏文,曲文一个也看不懂。

    “拥忠大哥,这上边写的是什么?”

    斯郎拥忠笑道:“这上边写的是**甘丹赤巴制。”

    藏族佛教的僧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