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熬鹰航空业-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连在一旁的教授也加入了进来,既然杨辉自己曝出自己西工大的身份,教授也就加把火。
“厉云啊,知道不,看到这位杨秘书长,就是在你前面的那位西工大双料学长,不仅空气动力学很好,对航空发动机的研究也相当深入。”
这曝光以后,终于让厉云明白了,原来西工大那位传说中的人物就在这里,以前也只是听说过。
但到底是谁,厉云还真就不知道,现在看来,果然是人中龙凤,仅仅比自己大一届。
可自己还在攻读研究生的时候,人家都当上了单位领导,行政、技术都能拿的出手,这就是我辈之楷模啊!
介绍了杨辉在学校时的光辉业绩,教授同样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学生,继杨为以后又一位在电传飞控上相当有天赋的学生。
当然这话更多是在给杨辉做着关于厉云的介绍,也不能让杨辉以为自己带来的这位是一般的研究生。
“不过,厉云也挺不错,在本科的时候不仅学飞行器工程,同样还学习计算机编程,也是复合型人才。现在我们做数字式电传飞控,他的优势就更加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我愿意啊
好家伙,这果然是位人才啊!幸好自己行动的早,若是这样的人才在西南科工被别的兄弟单位挖跑了,那简直是天大的损失。
这等宝贝疙瘩必须要搂住啰,千万不能让他给跑了。
“哎呀,原来厉云学弟还是复合型人才啊,你就是我们最需要的啊!这样,你看我们西南科工如何,毕业后直接到我们这边来工作可好。”
这就是**裸的招揽,撕掉表面的伪装,杨辉直接发出邀请,就看这厉云对西南科工有没有兴趣了,得之我幸失之……
不可能,绝对不能失去了,没看到现在厉云也有些意动了吗?这完全说明有戏啊!
不过现在学业还没完,厉云也不好当着导师直接就说自己要到西南科工,师傅师傅,这种师道还是要遵守的,这个时候的厉云还是把目光又投向了教授。
对于厉云现在的表现,教授本人非常满意,至少自己这个导师在厉云的心里还是占有很重的比例,当然,自己也会不阻止厉云的意愿。
“去吧,你愿意到西南科工,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是不会反对的,现在愿意投巨资研制数字式电传飞控的单位没有几家。”
听到这话,杨辉和厉云都放心了,厉云留在西南科工的可能有至少会八成,剩下的两成就要看天意,有的时候各种因素都会出现,在没有完全定下之前任何可能都有。
现在的厉云得到首肯,也不再啰嗦:“那好。我以后就在西南科工这边工作,我觉得这地方挺不错,人杰地灵。是个好地方。”
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西南科工所在的这地方好,杨辉也是乐到了心坎里,这难道是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可能是因为这几年公司在国内航空系统比较出风头吧。
“那真是太好,我们欢迎所有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就是需要更多的人才,才能有更强地科研实力。现在我们去看看其他单位的同志。”
安排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单位同志,杨辉终于腾出手来,现在就带着红旗厂来人一起回二所。
大冬天的坐在小吉普上。杨辉表示这确实有些太冷,但基地那几架普桑还是宝贝疙瘩,现在是留在那里撑场面的,毕竟现在基地的外籍专家规模应该是国内航空系统最多的。
“马上就快到所里了。我先介绍一下情况吧。现在我们的高温涡轮叶片也比较成熟。虽然涡扇10发动机还没有定型生产,但由于高温涡轮的叶片生产周期比较长,所以我们已经预生产了一批叶片。”
涡轮叶片的生产周期长这一点还真就不是说着玩儿的,一般航空发动机生产周期都是一年左右,这里面最慢的就是高温涡轮叶片。
甚至在二十一世纪,西方主流的三大航空发动机提供商,生产一台发动机所用的高温涡轮叶片,周期也都是好几个月。更不要说现在的西南科工。
这一点红旗厂早就有心里准备,不就是生产周期长吗?大家早就有了准备。
“这没问题。我们早就有了准备,就是不知道现在的成品率有没有上升,这才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这方面杨秘书长是不是知道一些?”
高温涡轮叶片的制造成平率,这就比较难以拿出手了,杨辉想想就觉得比较坑,不过好在也有了小幅度的改进。
“关于成品率的问题,我知道的也不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叶片成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现在进过不断的改进、优化,虽然成平率没有增加,不过在材料的损耗、生产周期上有了很多的进步,整体成本倒是有了些下降。”
说到这里,杨辉也觉得还有待加强,和国外至少超过百分之五十成品率相比确实相差比较多,这次回去还需要好好和所里建议一下,在涡轮叶片的成品率上下一番狠功夫。
听到杨辉的消息,这边红旗厂也有些底了,成品率相比国外还比较低,不过和国内高温涡轮成品率相比还是差不了太多,也算是可以接受。
红旗厂、杨辉的不同想法,完全就可以看出双方单位的差距,虽然现在的红旗厂眼界也拓宽了一些,不过和西南科工相比还就显得有些落后。
飞机终于停在了二所,一队人走下车,在杨辉的带领下往所里走去,白所长已经先期得到了杨辉的消息,对于红旗厂的想法,白所长思考一番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如同杨辉一样。
“哎呀,红旗厂的同志终于到了,我可是等了好久,高温涡轮叶片制造的事我们待会儿再说,放心,我们肯定不能亏待了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兄弟单位。”
白所长顺利的接待了红旗厂来客,杨辉也就不再多留,径直往钟建设所在齿轮传动技术国产化组而去,上次从西飞回来的时候钟建设就开始了国产化齿轮传动。
“建设,你前几天不是说已经制作出了首批齿轮传动系统?在哪里,我去看看,这东西可是我们以后进军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致胜之法宝,必须要重视。”
杨辉刚走进办公司就这么迫不及待,钟建设也是惊讶了,马上站起来就带杨辉往一边去。
“杨组,我们的齿轮传动系统确实按照加雷特公司给出的技术资料制造出来了,现在正在做测试,加雷特也提供了一台发动机,用于测试我们的齿轮传动系统,不过”
说了好消息,但钟建设后面的欲言又止明显是一个坏消息,这到底又是什么呢?杨辉的心也随着钟建设的停顿悬了起来。
“有问题?说来听听,实在没法解决,那就找加雷特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在合同中明确说过要协助我们完成齿轮传动系统的国产化。”
杨辉说的这一点,钟建设又何尝不知道,问题是现在的问题并非是TFE731发动机的齿轮传动系统,问题出在了齿轮传动系统的改进上面。
挠挠头,钟建设每次想到这里绝觉得头疼,现在都没有想出来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倒不是我们的TFE731发动机的齿轮传动系统上的出了问题,我们给TFE731发动机国产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很顺利,现在的测试结果很不。按计划,再有几个月的测试,我们就可以将技术冻结。”
停顿一下,又再次思考,终于算是找到了点头绪,开始给杨辉解说着。
“现在我们和MTU合作中,按照TFE731发动机的技术路线继续下去。发现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就进行不下去了,要承受新发动机八吨的推力,我们的齿轮要设计的相当大,相当厚尺寸、重量都要超标。”
听到这里杨辉也明白了什么,TFE731的技术路线,在新发动机上行不通,若还是准备在新发动机上采用齿轮传动、搞不好就要重新设计齿轮传动系统。
不过话又说回来,杨辉这么久还真就没有去看到过TFE731发动机的齿轮传动系统具体情况,或许看一下能有些新的发现。(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章:这东西没前途
还没有走到测试中心,发动机的咆哮声就一直没有断过,甚至杨辉还听出了两种噪音频率有些不同的发动机,看得出现在测试中心应该是在满负荷运转。
一路上本来两人都是闷头赶路,但杨辉开口了,他有些事要问一下。
“建设,现在所里的涡扇10发动机测试进度你知道吗?这都年底了,再有十多天就八六年了,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杨辉担心这边的涡扇10发动机测试,钟建设倒是没有什么担心,这家伙一直都在二所没有乱跑,不像杨辉这家伙到处去当糊裱匠。
自然也就对这边的涡扇10发动机测试进度比较清楚:“这倒是不用担心,现在的涡扇不仅仅在地面测试,轰六086试验平台上也飞行了好多个小时。据说现在都在开始准备将发动机装上歼教七A测试,大概明年中旬就要准备装机起飞测试。”
听到钟建设的介绍,杨辉倒是明白了,原来新发动机的测试这么快,看来挺有效率,现在的涡扇10应该是共和国投资最大的一款自主研制的发动机,实际上看来也确实很有效果。
不过这次到测试中心,要关注的不是涡扇10发动,而是TFE731发动机的齿轮传动系统,这台发动机也在这里做测试,不过仅仅只是测试传动系统,占用的资源也不多。
走到正在测试中的TFE731发动机旁,这台发动机刚好停止运转,一台发动机的连续工作时长都是有严格测试后得出的要求。这边的测试中心做测试也不能乱来,时间到了还是的要老老实实的停下。
发动机停止了运转。噪音小了很多,钟建设借这机会。给杨辉解释一番。
“杨组,我们的齿轮减速系统在这里是看不到了,这已经是把传动系统装上了发动机,在测试中心里面的才有单个的传动系统。”
杨辉看了两眼在测试台架上的TFE731发动机之后,才随着钟建根据指引,在钟建设的引导之下,一起往测试中心而去。
走到测试中心里面,杨辉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和自己第一次来测试中心测试航模用的小涡喷的时候相比。现在绝对是忙的鸡飞狗跳。
“这就是我们制造的第一批五套传动系统中的一套,这东西看起来挺不错,技术上我们也没有问题,不过由于这套系统的设计局限,我们很难再把他用到新的八吨级涡扇上面。”
钟建设再次重复这套齿轮传动技术没有了升级潜力,这让杨辉非常惊讶,齿轮传动技术绝对是可以用在八吨级的涡扇上,后世普惠的齿轮传动发动机都已经用到了A320这一级别的客机上。
需知A320这一级别的客机所使用的发动机,那都已经是十吨往上说。这说明齿轮传动发动机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带着深深的不解,杨辉仔细的观察着放在工作台上的TFE731发动机齿轮传动系统,这一看不要紧,看了之后。杨辉感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加雷特公司还真是有些能力啊,搞个齿轮传动技术,在压气机和风扇之间居然是采用了定轴齿轮系。看到这里,杨辉感觉自己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的难受。
能够将定轴齿轮系缩小到这个级别。并装上风扇和压气机之间,杨辉觉得这也是一种能力。
同时感慨:也难怪不得。加雷特公司的设计TFE731发动机齿轮箱的时候,遇到了很棘手的齿轮发热问题。
要说定轴齿轮这东西,其实在航空发动机中使用还真就不少,最常见的就是涡浆发动机的齿轮变速箱、这些通常使用的就是定轴齿轮。
定轴齿轮这东西好处很多,可以实现多级变速,但也不是没有缺点:体积比较大,还不太对称,用在涡浆发动机上的时候,由于是直接放在发动机和螺旋桨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用起来自然没问题。
而用在比较紧凑的涡扇发动机中,就有些困难,这绝对是一条不归路,TFE731发动机推力比较小,传递的功率不大,暂时还可以用用。
但要用在八吨左右推力的发动机上,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纠正这一条弯路,根据后世的见识,杨辉知道什么才是正途。
拍拍手,一脸的鄙视,这东西购回来显得有些亏了,好歹这也是八百万美元啊,就得到个这东西,杨辉无比的后悔,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有再仔细了解一下这套齿轮传动系统的具体情况在引进呢?
“不用再纠结了,TFE731上面使用的齿轮传动没有多大的发展潜力了,加雷特公司居然在这上面使用定轴齿轮,能做出来说明他们在定轴齿轮上的造诣却实很不错,但明显是走了弯路。”
杨辉这话一出,把钟建设倒是震的不轻,加雷特公司现在使用的定轴齿轮技术没有什么前途?那什么才有前途?既然是这样,杨辉当时为什么又要力主引进这款发动机的齿轮传动技术?
一连串的问题,将钟建设搞的彻底摸不着头脑,甚至连问都不知道该问那一点,问题实在太多,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
只能是由杨辉慢慢的说下去:“在我看来,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和压气机之间的齿轮减速器只能采用行星齿轮,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行星齿轮,这是一种制造、设计起来都比较复杂的齿轮减速器,在八十年代能用上行星齿轮的地方实在太少,这东西的造价实在太高。
当然行星齿轮的好处也相当的诱人:不仅体积小;其传动精度还相当之高,一般间隙都能做到十弧分以下(一转360度,一度60弧分);传动效率也远超其它的齿轮传动系统,行星齿轮普遍的传动效率都是百分之九十五往上算;还具备相当高的输出扭矩;运转也相当的平顺,其震动低噪音也控制在65分贝以下。
这东西几乎都把好处占完了,唯一的缺点就是设计麻烦,造价高,对材料、加工工艺等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有着诸多好处的行星齿轮没有完全占据齿轮传动系统市场的原因。
在八十年代,一般的定轴齿轮系也能完成人们所需要的要求,对于高精密的传动要求还不太多,以至加雷特公司在TFE731发动机的研制中都没有用上行星齿轮。
但现在,杨提出了这样大胆的设想,将行星齿轮装上齿轮传动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中,行星齿轮的优点就会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至于造价高、设计麻烦、对材料、加工工艺要求高这些问题,杨辉觉得这完全不是问题,有MTU公司的加入,这些都可以克服。
后世开玩笑说德国人的脑袋里全是机油和齿轮,这是用来讽刺德国的古板,同时也是用来赞扬德国人的严谨。
但为什么要用齿轮来做比喻?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章:这才是正道
“行星齿轮?杨组,这东西研制起来是相当的麻烦啊,而且还不知这东西能不能使用到航空发动机上,这超高的扭矩、转速。都是很大的考验,我们选择行星齿轮传动技术,是不是有些太冒险。”
听了杨辉的解释,但钟建设还是有拿不定,毕竟这东西还没有用在航空发动机上面,于是,本着高安全、低风险的处发点,钟建设提出了这问题。
在钟建设看来现在的TFE731发动机采用的定轴齿轮系虽然比较复杂,维护麻烦,但是设计和使用、制造上都没有问题。
但钟建设不知道的是,加雷特公司在TFE731的第二次改进中,实际上也抛弃了定轴齿轮传动系统,也从新开始设计了齿轮箱,采用的正是行星齿轮。
而且,这一点就连杨辉也都不知道,甚至现在的加雷特公司也还没有对TFE731的齿轮箱进行改进,最开始设计时使用的定轴齿轮,现在85年还在继续采用。
也就是说杨辉这八百万的美元花错了,购买的时候购买到了TFE731发动机的早期齿轮箱版本,也就是采用定轴齿轮的版本。
杨辉也不知道加雷特会搞出这么一档子事,现在杨辉只是一个劲儿的觉得加雷特这家伙太坑了,居然整了个这种东西,太特么不厚道了,简直和猪一样。
其实,人家加雷特还是挺冤枉的,别个也不知道几年后自己会重新设计齿轮箱。现在给出的已经是加雷特自己使用的版本,绝对没有藏私。
当然。话又说回来,加雷特公司若是这个时候就在TFE731发动机上采用了行星齿轮传动。要想引进别说八百万美元,恐怕八千万美元都难打住。
当时加雷特之所以爽快的将齿轮传动技术出售给西南科工,恐怕和加雷特自己评估后,觉得定轴齿轮没有前途也有关系,需知这世界都是一个比一个精。
杨辉这个重生者,尽管知道后世的大势,但对于这些小事,杨辉还真就记不太清楚,毕竟还只是正常的人而已。
现在钟建设提出了问题。杨辉也要好好的解释一下:“技术问题也并不严重,要知道我们和MTU合作,在遇到这样的技术难题的时候,肯定需要MTU公司也出力。我们在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双方投入、产出都是对半分,共同研发,共同享受收益,他们肯定要出力。”
杨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利用MTU的技术能力。德国在传动机械、金属加工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和西南科工一起合作。完全可以攻破这技术。
钟建设知道现在西南科工的技术积累情况,可以说对行星齿轮传动技术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所以心里还是有些疑惑。
“杨组,我承认您说的这也有道理。我们现在重新走行星齿轮路线,在技术上应该是唯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但我们在这方面就更没有技术积累。德国凭借他们的基础技术,在后面的设计中。恐怕MTU会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权。”
这种担心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在研制中原本是双方对等。现在因为技术的问题,变成由MTU主导,那就亏大了,这绝对不行。
这倒是个大问题,看着一边放着的定轴齿轮传动系统,仔细思考一番,这里面还能不能有些什么可以借鉴的技术,若是还可以废物利用,自己这八百万美元亏得也还不大。
左看右看,终于发现了一个闪光点,有一样东西或许可以利用起来,成为西南科工的技术积累。
“这套定轴齿轮的转速很高,恐怕新发动机上的行星齿轮在转速上也就是这样了,现在TFE731发动机可以完成冷却,那这套定轴齿轮的冷却系统肯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杨辉这是一语点醒梦中人,TFE731的定轴齿轮所使用的冷却系统那是相当的不错,技术非常惊艳,好好的研究一番,以后肯定可以在新的行星齿轮上使用。
高转速的齿轮系统肯定会有相当高的温度,自己这边能解决冷却问题,这绝对就是核心技术,用来和MTU掰腕子,和MTU平起平坐也就有了底气。
“对啊,杨组你这话说的还真有道理,按照您的思路,我发现这套定轴齿轮上还真就有些好东西可以利用,这可不仅仅是传动系统的冷却很有技术含量,其它的方面也不错。”
钟建设在杨辉起了头之后,按照杨辉的思路去寻找,果不其然还真就又发现了好东西,这套走极端的定轴齿轮有的东西还真不好说它的好与不好,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高速运转的齿轮之间,能平稳运转,并有这么长的寿命,加雷特在这些齿轮的制造中也是下了些功夫,这在后面我们的行星齿轮研制中也能有很大的益处。”
可不是这样的嘛,现在的这套看似落后的定轴齿轮,能在走错了路的情况下,还拿出了堪用的成品,这里面的技术含量肯定有一些相当极端的东西。
而这极端的东西就是超高的齿轮转速,这超高的齿轮转速已经是堪比新的八吨级涡扇发动上行星齿轮的最高转速。
同样的转速下,TFE731发动机可以克服高速啮合的齿轮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缺陷,不会过快的产生齿轮失效、保证寿命,这也是一大亮点。
好好研究吸收一下,同样又是一项可以直接使用的技术,所以看起来落后没有发展前途的东西,仔细巴拉巴拉,里面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
“对对,你这一找,发现这套定轴齿轮还真就有些挺有技术含量的技术,单单就凭借这些技术,我们这八百万美元也不算亏了。这东西可以直接在新发动机的行星齿轮上使用,中间所省下的人力物力可是相当宝贵的,我们这次研究发新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时候,你也不要放松了对这套定轴齿轮的跟进。”
找出了原因,又拿出了新的技术路线,指出一条光明的大路,杨辉算是安心了。钟建设虽然不知道行星齿轮传动可行不可行,但有了一条相比之下最靠谱的路,自然也是兴奋不已。
钟建设一脸的兴奋,看样子这家伙心里是藏不住事,想必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打算去实践一番。
杨辉也不再留钟建设在这里,现在时间宝贵,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问题已经解决,就连杨辉也没有心思继续呆在这里。这套让人哭笑不得的定轴齿轮,杨辉是看一次就不想再看第二次。
“走吧,现在这边的问题解决,我们会设计大楼去,各自都还有自己的事,对于这次我们和MTU合作研发新发动机的事,我们参与的不仅仅是齿轮传动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核心机研制都是我们的活儿,我要去把我的意见阐述一下,希望对发动机的研制能有帮助。”
关于新发动机的核心机研制问题,杨辉一直都有自己的意见,上次自己还没来得及提出自己的意见,就被拉去当糊裱匠,这次回到所里必须要把这些的问题提出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章:万恶的404
涡扇10核心机使用的核心机研发、测试完成也有一段时间,装机之后效果也挺不错,现在核心机研制队伍空闲了下来,正和624所联系,双方打的火热。
国家停止投资中推核心机预研项目,把624所吓得半死,所里唯一的一个项目就这样下马,那上上下下这么多人是要喝西北风的节奏?
而后续又了解了更多的消息之后,终于发现,原来这次的问题还真不简单,情况还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国家停止对中推核心机的投入,但同时又引入了现在风头正盛的西南科工,由西南科工投资接收整个核心机项目。
而且国家也不是说就不管了,还拨钱加速101高空台的建设,这完全是大大的好事撒。
早就听说了西南科工的“挥金如土”,今日能有幸和西南科工合作,绝对比国家投资要利索的太多。
这不,本来是86开年就要高升为624所总工程师、第一总设计师的刘大项,就来到了西南科工,和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合作方接触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双方人马就在二所进行深入交流,双方都需要对这次的中推核心机工程项目达成一致意见,没有交流意见而拿出来的技术方案是绝对不行的。
杨辉在休会的间隙来到了会议室,里面的人不多,但看得出都是些搞技术的技术精,毫不夸张地说,若是这里面来此爆炸。恐怕共和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人才就真的要断层了。
再次开始会议,杨辉坐在下面仔细倾听。刘大项正在介绍到624所预研的核心机高压压气机部件,对这些高压压气机的部件。刘大项院士觉得很不错。
虽然是山寨的F404发动机的核心机,但大家愿意静下心来,慢慢的啃骨头,选择从最基础的压气机叶片上一步步开始。
这比起啥也不明白,直接拿着别人的整机来测绘、生产,然后爆发出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好上太多、太多。
加上F404本来也是一款相当不错的发动机,拿来山寨学习、使用也没有错。
选择拿来主义,总比自己什么都不懂,还要自以为是的从头开始。啥都要自己设计,要来的现实太多。
“我们624所方面已经完成了高压压气机的研制,拿出的成品经过测试,各方面都还不错,增压比、效率都有很不错的表现,这在我们地面测试中的都有具体的测试数据做支持。”
刘大项这次可谓有备而来,不仅仅带来了人,还带来了很多关键的数据复印件,现在就摆到了所有人的面前。早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拿起这部分高压压气机资料,仔仔细细的研究。
杨辉也不说话,同样拿起624所提供的资料,默默的在心里和F404发动机的数据做对比。有了对比之后,杨辉越发的认定了了这624所预研的核心机技术,和F404的技术绝对脱不了关系。
放下资料。杨辉也懒得再看这些技术资料,有什么问题。待会儿自己就直接挑明好了,现在不说。等到以后发现问题的时候就晚了。
不过面对将来和基地有深入合作的624所,杨辉觉得说话的方法还是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能为了一款美国的发动机伤了和气。
“大家也看过了这些资料,也就各自发表一下看法吧,我们在前五年的预研工作中,大部分的精力都砸在了这里面,对于这组高压压气机有很深入的研究。”
624研究的的确很深入,就是碍于条件的限制,唯独对这组高压压气机的高空性能没有做测试,这恰恰就是最大的隐患。
四下看看,杨辉发下竟然没有人站出来问问题,杨辉终于站出来,他这个糊裱匠又要站出来吸引火力,充当矛盾的焦点。
“刘总工,我看了这组高压压气机的资料,数据确实很不错,比之美国的F404也不遑多让,若是能研制出来,肯定是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在这些资料里面,并没有看到这组压气机在不同高度的压气效率曲线,所以,这些资料还有些不全吧?”
杨辉这话一说,还真就有人发现了这问题,负责涡扇10燃烧室研发的武大波,也参加了新核心机的交流会。
听到杨辉的疑问,按照杨辉说的重新翻看资料,翻来覆去还真就没有找到哪怕一丝一毫关于这组压气机的不同高度效率变化数据。
很快,所有人都发现了杨辉提出的问题,虽然都压住好奇和惊讶没有提出来,但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却是怎么也没法掩饰。
624的刘大项这时候也有话说话,做科研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绝对不能乱说。
看到有人问起不同高度压气机效率变化数据,毫不犹豫的将现在的情况如实道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