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熬鹰航空业-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闲了三天的布朗一行人早就倒过了时差,就眼巴巴的等着杨辉带他们去见识一下共和国的空气动力学水平,现在有机会可以了解共和国的空气动力学水平,布朗站起来就走。

    “我们早就等不及了,在这没有基本娱乐场所的地方,没有工作的麻痹,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带着一群美国人,来到大办公室,一大堆的资料和问题已经摆在了桌面。

    就等着航空工业的发源地美利坚的大神来解答,一双双**的眼神,把这八位美国人看的毛骨悚然,这是典型的人多势众,以大欺小。

    好在都是搞技术的人,神经或多或少都有些大条,短暂之后也就习惯了,开始把目光放在杨辉身上,就等着杨辉的介绍。

    可惜,杨辉没有打算浪费口水去介绍,只有先让这些美国人看看基地的实力再说,至于介绍就不必,后面慢慢的就会认识,没必要。

    “快看看吧,在你们来之前,我们就开始研究了边条翼技术,现在遇到一个问题,或许你们能给出正确的解答。”

    话没说完,杨辉就把问题数据递给布朗,这东西现在没有保密的必要,随便看。

    同是搞气动设计的,这次来之前布朗一行人还把这次随行的边条翼资料从新看了一遍,对边条翼气动资料一点也不陌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东西是什么,不过最让布朗吃惊的还并不是这些。

    当拿起资料仔细观摩,才是越看越心惊,这都把大边条翼技术攻克了,还要我们那普通边条翼技术来干什么?

    这不是玩儿我嘛,这些明明白白摆着的数据,严谨的佐证着布朗得出的结论。放下资料,布朗心里却郁闷了,这都是什么事而啊

    “不得不承认,你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边条翼的顶峰,我们诺斯罗普刚完成的大边条翼技术也就是这样,你们的风洞数据和我们的数据没有太大出入。可以着手准备改造一款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大边条翼的技术验证机我们诺斯罗普也有试过。”

    布朗这话在旁人听起来是挺带劲的,直接就达到了美国人的水平,但杨辉和刘军听起来就感觉到不对劲。

    这美国人是在乱说?明明大边条翼的俯仰力矩配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美国人却说资料没有问题,美国人会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刘军首先就开口了,若是美国人连这都看不出来,那刘军就要彻底鄙视美帝空气动力学水平,甚至怀疑美国航空工业的繁荣是怎么来的。

    “不对,我们发现大边条翼的一处致命的问题,在仰角增加的时候,俯仰配平会越来越困难,这一点你们肯定知道!”

    布朗犯迷糊了,其它的七人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这问题大家都知道啊,但问题是,美国对俯仰配平困难问题有其它的办法弥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再想想办法

    “我们当然知道,边条翼产生的涡流在流经机翼的后表面时会破裂,产生力矩非线性问题,最终导致飞机俯仰配平困难,但现在国际上都是由电传飞控来克服这些问题,这问题不需要我们来解决。”

    布朗在解释的同时还一脸的惊讶,来之前是了解过这家公司的实力,已经隐隐约约的有半条腿跨进了电传飞控的门槛,难道还不知道电传飞控的作用?

    一边的刘军和杨辉面面相觑,这可不就是侧板技术的作用所在嘛,应该是刘军试验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飞机的整体设计,仅仅只是考虑到边条翼本身,发现了边条翼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刘军这时候也想明白了怎么回事,正一脸激动着,搞明白了问题的原因,刘军已经在心里默默的思考侧板和大边条翼的结合,或许这将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问题的原因查出来,也就不再纠结大边条翼的技术缺点,现在让杨辉感兴趣的是布朗所说的建造技术验证机。

    技术验证机这东西确实很有必要,特别是在这种以前从未没有使用过,而又对新飞机影响非常大的时候,建造验证机,在实际试飞中采集大边条翼技术的数据才最为可靠。

    至于布朗所说的电传飞控问题,基地也算是摸到了壁垒,若只是控制飞机的俯仰力矩,就只需要单轴电传操控而已,以基地现在的单轴三余度模拟电传增稳技术,也可以勉强胜任。

    “看来诺斯罗普公司也开展了大边条翼的技术探索,对我们的技术能力可还满意?”

    若这样还不满意,就只能说诺斯罗普的技术是天顶星科技级别。单就大边条翼而言,基地和诺斯罗普已经是同一水平。而双方都在同一技术水平之间时,才能有平等的合作。

    布朗这人倒是不说假话:“对于你们的技术水平,我已经清楚,在大边条翼方面,确实和诺斯罗普公司处在同一水平。不过,要验证大边条翼技术。还需要攻克电传飞控技术,在电传飞控方面,你们现在的技术还很粗糙。”

    边条翼技术被追平,那就必须要拿出一些其他的技术,反正得要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地位,不然美帝的脸面往哪搁?而歼教七A的电传飞控水平,诺斯罗普已经大概的了解。

    歼教七上面的模拟电传增稳技术,是最初级,最粗糙的电传飞控技术。在控制率的编写上几乎是保守的不能再保守。固然满足了增稳的要求,但却并不能发挥机体的全部能力,这在诺斯罗普看来,实在是太落后。

    “模拟电传增稳技术虽然也算是电传技术,但要发挥出大边条翼的优势就显然不够,所以在这次的验证机电传飞控中,你们必须抛弃这一套技术,从新、从头编写飞行控制律。”

    听到要重新编写飞行控制律。杨辉从心里来说是高兴的,有诺斯罗普的帮助。编写完整的飞行控制律那肯定简单啊,好歹诺斯罗普的电传飞控也是达到了电传飞控的最高点:三轴数字式电传。

    歼教七A的单轴模拟电传增和人家比起来就是QQ和奥迪的区别,这就是底蕴,美国人从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东西,二十多年的积累不是说着玩儿的。

    “那是肯定的,只要新飞机有需要。我们就一定要攻破这道关卡,相信在诺斯罗普同行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很快的编写出新的飞信控制率,直接进入到三轴数字式电传高度。”

    想的倒是挺好,不过美国人怎么可能把电传飞控技术手把手的交给基地。这东西是绝对不能外泄的机密,美国国防部亲自下了封口令,诺斯罗普敢乱来?

    听过杨辉的话后,布朗虽然不会说中文,但肢体语言全世界通用,马上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这话可千万不能乱说,甚至连想都不能想。

    “不行,这东西绝对不能和你们进行技术交流,我们最多可以把编好的飞控系统封装之后,将整体从美国带来,装上验证机使用,关于电传飞控,我什么都不知道。”

    听了这话,杨辉难掩内心的失落,本来以为可以借这次机会学到点电传飞控技术,现在看来果然没戏。

    想想瑞典的JAS39飞机,电传飞控就是向美国人学的,最后还是没有学懂,在试飞降落的过程中失事侧翻,那叫一个惨。同是欧洲国家之间,都这么严防死守的技术,现在要从诺斯罗普这里学到,真么可能。

    看来只有自己慢慢攻克,共和国的军事技术都是在封锁中做出来的,电传飞控不过是其中一项罢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在考虑一下,技术验证机的建造还需多方协调,我一个人是没法定下来的。”

    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先回避是否使用诺斯罗普飞控系统的的问题,在电传飞控方面一定要慎重,有机会一定要做到自力更生,诺斯罗普不提供技术援助,那就想其它的办法,决不可因噎废食。

    布朗心里倒是猜到了几分杨辉的打算,不过他也没有任何意见,就算想帮忙,布朗也无能为力,布朗带来的这一队人都是气动工程师,对电传飞控都不甚了解。

    迟疑了一下,布朗还是决定给诺斯罗普公司总部报告一下这消息,现在的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诺斯罗普公司的预料。边条翼技术进度太快,需要诺斯罗普也给出相应的进度计划表,电传飞控也要早做打算。

    “我知道你们的顾虑,也明白你们想要掌握电传飞控的决心,但我要说的任然是:以你们现在的软硬件能力,都不具备研发数字式电传飞控的基础,没有高性能的机载计算机,你们想研制数字式飞控,这绝对不可能。”

    布朗这话说的很直接,杨辉和站在这里的其它人一样,心里相当憋屈,国家现在这情况确实和国外先进水平相差太多,研发数字式电传飞控真的是有心无力,这就如建造一座没有根基的摩天大楼一样。

    尽管如此,杨辉还是要再想想办法,或许还能有其它的路子可以走

    满腹心塞的杨辉,如同机械一般的转过身,一步一步的往外踱着,电传飞控俨然成了杨辉的心病,若是不能想办法拿出配套的电子设备,数字式电传飞控都是不可能的。

    在新的双发多用途飞机上使用侧板技术,杨辉也不是没有想过。但侧板技术并非完美,问题挺多,装上侧板不仅要增加雷达反射面积,就连杨辉准备用来增加航程的保形油箱都没地儿放,这样的捷径得不偿失,被杨辉毫不留情的排除。

    侧板加大边条翼只能用于歼七的终极魔改型号,这飞机市场定位为小国使用,没有必要大航程,隐身就更不要说,完全就没需要。

    真的就没有办法,只能是使用诺斯罗普提供的电传飞控系统?

    把自己的飞机拿给诺斯罗普试飞,把飞机看的清清楚楚,然后让诺斯罗普编写飞控程序,这样和上辈子奉天把歼八飞到美国,让美国人里里外外的看个遍又有何区别。(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这门必须跨过

    “具体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在大边条翼技术探索上和诺斯罗普相差不大,不过在技术验证机的建造上,美国人认为我们的电传飞控达不到要求。”

    异常无奈的杨辉在这个时候将问题抛给于总师,看看于总师这位飞机总设计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要让杨辉在飞机上使用美国的电传系统,杨辉还真的是不甘心,就算是技术验证机杨辉也不愿意。

    杨辉这家伙哪里都好,就是有的时候太过于贪心,于总师这就要治治杨辉的贪欲。若是这次技术验证机上用基地自己研制的电传系统,那这就是在一架验证机上一次验证两大关键技术,这风险实在是太大。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想我们自己搞出这款技术技术验证机的电传飞控,但你要明白这次是在测试大边条翼技术,不是数字式电传飞控,以后若是有必要,我们可以另外建造电传飞控技术验证机。”

    技术风险倒是挺大的一个问题,杨辉还真有些被于总师说服了,甚至还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计划:

    这次的技术验证机就在歼教七A的基础上改动,还能有其它的好处:改歼教七A做技术验证机,得到的数据、经验,可以在歼七以后的终极进化中大有裨益。

    在这套计划中,与其说是在制造一款技术验证机,还不如说是在为侧板枭龙做前期准备,可以清楚的看到歼七系列飞机,改用大边条翼之后性能。何乐而不为。

    方案很不错,若只是这样。飞机让美国人看就看了,想怎么飞都可以。反正美国都购买过一个中队的歼七,还有什么好保密的。

    技术验证机的作用只是采集到大边条翼的增益数据而已,以后新的超七是使用侧板技术,没有打算像后世枭龙一样发展,和电传没多大关系。

    不过,杨辉现在要的就是突破电传飞控技术,能在这次技术验证机建造中,突破数字式电传飞控技术,那才是最好。

    在杨辉的计划中。基地同诺斯罗普的合作最后是不会有结果的,要学习电传飞控技术只有这一次虚无飘的机会。

    在这次技术验证机之后,要再想突破数字式电传飞控技术,就真的只能是自己埋头苦干。埋头苦干的精神固然可嘉,但若是有老师的教导,那又会好上太多。

    于总师不知道杨辉心里这些弯弯绕,在于总师看来不过是技术验证机而已,验证的是大边条翼技术,又不是数字式电传飞控技术。没有必要在飞控上死磕,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恍然间,杨辉隐约又想到了一个方案,或许还有转机。

    “这也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一次承担不了这么多的风险,是应该由诺斯罗普来给新飞机的电传飞控技术加上一道保险。”

    杨辉这话说的和内心想的一模一样,真实的反映了杨辉想法。同样在于总师看来也很不错,这小子还没有被小小地胜利完全冲昏了头脑。只要一点拨,还是能清醒地权衡利弊。

    满意的于总师。转身又往办公室里面走,工作还有很多要继续,时不我待啊。

    杨辉也仔细思考着新的计划,准备去试试看,若是能按计划完成,就算不能将数字式电传飞控技术全部拿下,也能学个大概,在后面基地自己研究的时候可以省去好多事。

    急急忙忙的去找到布朗,现在已经是快要下班时间,但杨辉等不了。

    “布朗,你在这里,是在给你远在美国的家人通话吗?”

    杨辉到处找,终于打听到布朗这家伙跑到了电话厅来打越洋电话了,就是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在说什么,只能是按中国人的习惯打个招呼。

    布朗的回答显然让杨辉失望了:“不,我在和公司打电话汇报现在项目的进展情况,我们的技术进展速度已经超过了预期,我需要通知公司做出决定。”

    原来是在打电话谈公事,这就是缘分啊,必须要抓住这次的机会,说服诺斯罗普高层同意自己的建议,成功或许就在这一刻。

    “那好,这真是太巧了,我正好也有问题要和你们公司高层商量,你说完了请帮我争取几分钟的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不过杨辉要说的也就是几分钟的事,答不答应就看诺斯罗普方面,杨辉可以把自己要说的阐述清楚

    “好,我给你争取到了五分钟的时间,请把。”

    杨辉知道对面接电话的是诺斯罗普公司的总裁瑞恩,也就不用多说废话,在这个层面的就是看同意或不同意,不同意,你前面说再多也没用。

    “你好,总裁先生,我是杨辉,上次来美国谈项目那位。关于刚才布朗说的技术验证机问题,我有些事想和您谈谈。”

    “当然记得,你在哪里都能给人很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有问题就请说吧,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派技术人员前往你们公司,领取你们的资料开始编写飞控,速度快的话,我们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看到验证机的首飞。”

    瑞恩对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表现出的能力非常惊讶,因此诺斯罗普的工作也再次加快,能早一点完成验证机首飞,双方就可以早日拿到大边条翼的详细资料,诺斯罗普对这方面也很期待。

    “对,我要说的就恰恰是和我们技术验证机的飞控技术有关,我们认为新飞机的电传飞控交给诺斯罗普方面是正确的,但我们公司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飞行控制率的编写我们公司也要参与到里面。”

    飞行控制率是电传飞控的一大核心,机载计算机这些硬件只是一方面,飞行控制率则是规定了机载计算机的运算规则,一套好的飞行控制率可以大幅度的优化飞机的响应速度,减少计算机死机的可能。

    相反,若飞行控制率编写的繁琐,则会造成机载计算机反映速度慢,还容易死机,虽然有备份系统接过控制,可以有效的保证飞行安全,但这并不能掩盖控制率编写的缺点。

    而最严重的就是飞行控制率编写出现大的BUG,前面提到的JAS39、还有强如美国的F22都摔过,原因和飞行控制率的编写问题脱不了关系。

    现在杨辉说要参与到控制率的编写,瑞恩当然是要否定掉,这东西的编写过程有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的技术人员参与,那和亲自教有什么区别。

    “不行,我们的飞行控制率编写是非常机密的,必须要保密,合作编写肯定不行。”

    瑞恩的回答在意料之中,杨辉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也没指望能和诺斯罗普一起编写。

    “这一点我知道,我们公司的意思是,由我们公司自己编写飞行控制率,而你们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说:“对”或者“不对”。对了就将我们的飞行控制率输入机载计算机,完成电传飞控的设计;若是不对,我们公司的人员从新编写,再重新由你们的技术人员审核,以此重复,直到飞行控制率编写完成。”(未完待续……)

    PS:第三更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啊!虽然成绩不大好,但依然还要坚持。

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批交付

    很激动,虽然诺斯罗普没有答应教如何编写飞行控制律,但愿意指出基地编写的飞行控制律的错误就是最大的所获,有诺斯罗普检查错误,也算是间接的学会编写飞控。

    虽然会让诺斯罗普找清楚基地编写飞控的风格,但现在没有其它的办法,学会编写飞行控制律是最重要的,至于风险问题,暂时还管不了那么多。

    要编写数字式电传飞控,单单是基地还不够,必须要借助0611所的部分力量,研制了歼教七A模拟电传增稳系统的西工大,同样也不能放过。

    诺斯罗普的技术人员还没有到,基地需要赶快‘招聘’飞行控制律编写人员,杨辉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基地的消息一放出去。0611、西工大肯定都会响应号召,能有这样的一次实践机会,肯定得要好好的珍惜。

    杨辉一路上高高兴兴的回去,布朗却有些担心:这次公司轻易地答应了要求,很有可能就要轻易的让华国在电传飞控技术上追上来,大边条翼的技术就是前车之鉴啊

    搞不懂诺斯罗普高层的想法,布朗也只能往好处想:又不是直接教他们编写飞行控制律,只是判断对错而已。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学会了编写飞控软件又怎么样,没有先进的电子工业,数字式电传飞控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布朗不知道的是,共和国的电子工业会随着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在九十年代开始发力,新世纪完全爆发。在后世,共和国的机载电子设备也是准一流水平,至少不会拖后腿。

    现在教会了基地如何编写飞控软件。其它的很快就会追上来,宁可软件等硬件,也不要硬件出来之后,再等软件慢慢的突破

    “诺斯罗普真的答应由我们编写部分飞控软件,再装上他们带来的机载计算机?”

    杨辉已经说的很清楚,但于总师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就能学会数字式电传飞控的编写,是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美国人太好心了吧?

    于总师也是对电传飞控太着魔,有一点点的突破就惊喜不已,一起开会的其他人看的都比较清楚,这离以后成功还远着在。

    “老于,别太高兴,美国人精着在,肯定知道我们拿不出合格的硬件。现在只是先抛出来一个小小的好处而已。我们现在学会了飞控软件编写又如何,十年乃至二十年都拿不出机载计算机,相关人员早就手生了,学了也等于白学。”

    白所长所说字字玑珠,倒是点醒于总师。现在除了杨辉看好国家的未来,知道未来会创造的奇迹,包括很多的国家领导人都不看好共和国的未来,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综合实力的差距太大,大到让人感到绝望。

    没有信心是一回事。但在其位必须谋其政,既然是做飞机的,有机会自然要抓住试试,也正是这种精神,才让国内巨大的劳动力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优势爆发。

    “现在道理是这样的,但我们有机会总要试试。基地这几千职工、上万家属的未来交到我们的里,我们必须努力抓住机会,我散会后就去联系其它单位,增派技术人员前来基地,电传飞控技术必须现在起步。”

    于总师作为一所所长。飞机的研制当然要听于总师的,白所长作为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总经理都不能阻止,也没有理由阻止。

    于总师一门心思扑在飞机电传飞控上的面,原本该于总师宣布的消息,现在也只能换成云马厂厂长宣布。

    由云马厂厂长宣布也不错,毕竟消息还和云马厂有关。

    “那就只能由我来宣布这个好消息,现在三个月时间到了,我们第一批正式生产型歼教七A已经完成装配,首批十二架三天后交付。”

    满面红光的云马厂厂长那是激动啊,厂子里这款改进的不像话的新飞机,仅仅是已经确认的订单数量,即使全力生产,三年时间也没法完成,后面的歼七四型战斗机生产,恐怕还得要再增加一条生产线才行。

    仅仅两年时间,原本快要面临无生产订单的两大工厂:双阳厂两年前就转产航模,当时自己好羡慕的不行,好在现在算是熬过来了,美好的明天的指日可待!

    云马厂过的有滋有味,基地其它厂所也是如此,这两年一直忙绿歼教七A的研发、生产配套,倒还不觉得,现在新飞机下线突然才想起,现在确实和两年前变化太大,这样的大喜日子,必须要高兴啊。

    杨辉最激动,从八三年三月抵达基地,直到现在八五年九月,两年半时间,歼教七A定型生产下线,谁能不激动。

    “好啊,我们的新飞机下线,一定要好好的庆祝,要披红挂绿。”

    “对,必须要好好庆祝一下,这是第一款由我们基地自己研发的飞机,太有纪念意义了,从63年开始三线建设,我们来到这里,今天才算是彻底成功。”

    十人的会议室中,虽然还不算是老泪纵横,但五十多岁的人激动地落泪,哪位不是真情流露。

    “错了,现在应该是我们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的胜利,我们现在是面向国际的现代化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立足国内,大胆放眼世界,这应该定为我们公司的核心。”

    杨辉在这个适当的时候,说出一句适当的话。他要准备将原本松散的基地形式,正式凝聚成一家更具有凝聚力的公司,做到名副其实。

    事实证明,杨辉在这一刻做的很对,这些比杨辉多活了三十来岁的老前辈,激动地回应着杨辉的号召,看起里倒是有些违和,但却是对杨辉这几年工作的肯定。

    刚才说‘基地’的那位,马上改口:“对,应该是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0011基地是过去的称号,我们现在有了新的身份。”

    三天后,在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的机场跑道上,整整齐齐的摆着十二架飞机,虽然涂装不同,但威武的气势一点都不少。

    其中四架飞机要交付共和**队,海军两架、空军两架,它们没有任何涂装,赤膊上阵是共和**队的特色,唯一证明它们身份的是机翼上的八一军徽,还有的机身上的编号。

    驻扎在基地的军代表,今天也难得高兴一次,和前来接收飞机飞行员一一握手,并紧紧拥抱。

    “海军一共两架,71201、71203,今天正式交付,希望它们能在军队荣立功勋,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保卫祖国海空。”

    来自琼岛的海军航空兵两位飞行员被选来接收新飞机,怎么能不高兴,歼教七A这架飞机一返以前风格,从立项开始就没有打算保密,在共和国航空兵部队中早就大名鼎鼎。

    现在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光看看外形就拉风,一改歼七机头进气的风格,这些原来飞歼七的飞行员,现在都还没反映过来,也不知道自己飞起来是什么感觉。(未完待续……)

二百九十五章:奔赴战场

    国内军队拿下四架战机,剩下的八架战机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涂装。三架属于巴基斯坦,倒是比共和**队少了一架,不过巴基斯坦国内的歼七战机并不多,需求并不是太严重。

    马达德现在是大忙人,忙完了歼教七A,却又接下了新生产线的建设任务,三天前还在伊斯兰堡的歼六大修线上选拔工人、扩建工厂。

    接到歼教七A下线交付的消息,连忙放下了手中的活,搭乘飞机来到基地,这样激动的时刻,怎么可以少了马达德这位歼教七A项目的发起人。

    和国内军队前来接收飞机的四位飞行员一样,巴基斯坦前来接收飞机的三位飞行员同样也试飞过歼教七A,在巴基斯坦的那架试飞机完成巴基航展飞行表演之后,并没有回国。

    这架飞机到了巴基斯坦,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在巴基斯坦充当教练机,让巴基斯坦的歼七飞行员提前感受到歼教七A的飞行品质,是不错的选择。

    马达德也如同刚才的军代表一样,同身后的三位飞行员大声宣布。

    “巴基斯坦同华夏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共同投资研发的歼教七A今天正式下线,首批十二架飞机中,巴基斯坦接收三架,编号533、534、535。”

    马达德倒是没有更多的祝福,不过他有一份命令,拿出一份巴基斯坦空军总参谋长的调令,当着所有人的面念出来。

    “接收飞机之后,立刻起飞转场回国,巡逻北方边境。”

    一如巴基斯坦军队的作风,师承美国,巴基斯坦空军作风相当悍勇。多次作战中以弱胜强,使用旧式武器抵抗印度优势部队。

    现在新飞机刚接收,就要准备长途跋涉,从共和国西南腹地,转场直飞巴基斯坦国内,入驻巴基斯坦北方边境。同驻扎在阿富汗的苏联军队对抗。

    歼教七A中的“教”字是排在“歼”后面,足以说明这款飞机作战能力同样不俗,用来巡逻火药味十足的巴基斯坦北方边境正好合适。

    飞行员接到总参谋长的命令,马上就到一边去准备,看样子还真的准备待会儿交接仪式一完就起飞。

    悍勇的作风倒是让这次同样来接收飞机的共和国飞行员产生由衷的敬意,相互眼神交流一番,看来想要交流一番的想法非常浓厚。

    杨辉看在眼里,倒是对这事有些上心,能让国内军队见识一下美式作战风格也是不错。特别是现在,巴基斯坦装备了F16之后,更有针对性,可以让国内这些“土鳖”们见识见识第三代战机的作战方式。

    别看共和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比较早,但共各国和巴基斯坦的军事交流还真就没有几次。就算有,也都是地面交流,现在共和国真心穷,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还真就要差那点儿钱。

    当然,现在不是说这事儿的时候。巴基斯坦的飞机交付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