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霸途-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方离端起茶杯。“想必文和也发现了,自大唐初立以来虽然连战连胜,但大多都是后发先至,因为我们在各国的探子实在太少。”
“因此,寡人才有了这个想法。”方离浅抿一口茶,含笑望向贾诩,“文若、仲德都太过刚正,孝直又在魏国,寡人想遍所有人,也就只有文和最为适合执掌内卫,做寡人的眼睛了。”
名字虽然叫内卫,但内部构成却不像武则天那样鬼鬼祟祟,方离实际上是仿照明朝锦衣卫的职能构成,再联系大唐的实际,才有了这份草稿。
贾诩拿着白纸的手微微发颤:“依主公所言,内卫不仅要负责搜集各国情报消息,还要对内监察百官?”
“正是。”方离点头,“这只是寡人的初步构想,文和若是有补充的,尽可以提出来。”
“不,这简直是天才的构想!”贾诩脸部肌肉微微抽动,突然拱手道,“谢主公信任,臣愿做主公的眼睛,助主公看清天下!”
方离微笑着扶起贾诩:“文和的能力寡人不疑,只是在监察百官方面一定要轻重适度,我大唐基业未定,不要让寡人的肱骨们心寒,至于人,可找典韦去要,他会助文和办清楚。”
“臣明白。”贾诩把写有内卫职能构造的纸张收起,郑重地深施一礼,趁着夜色又离开了唐公府。
方离注视着贾诩匆匆的背影,视线幽深。
召唤而来的人才毕竟只占少数,今年来唐国战事屡屡处于下风,肯定是有敌国的探子已经潜入了大唐中枢之中,不把这些钉子拔出来,方离连睡觉都不得安稳。
有了情报机构,接下来就是仿照特种部队,为唐国打造一柄锋利的尖刀了。
这个冬天虽然寒冷,但来得太是时候。
二百七十六 知人善任
拿下晋国之后,唐国现在共有原虞、虢、申、纪、翟、梁等六国所有土地,以及魏国献上的十城、晋国的三分之一国土,总人口数量直逼五百万。
将所有的降兵整合为唐军后,大唐目前带甲三十万左右,分布在各地边境,洛阳只有唐军两万,以及被分配到郊外大营里安置的周军。
距洛阳西南十几里的甘城已经变成一座空城,百姓全部被妥善安置到别处,方离准备在这里以秦国蓝田大营为参照建立甘城大营,以高顺为首,为唐国训练一支精锐的常备军。
目前驻扎在甘城大营中的,只有随高顺而来的三千陷阵营精锐,其余兵卒要等待各州自行选拔后上洛。
与此同时,方离还让孙策和典韦在民间征集能人异士,为训练专门执行特殊任务的“踏白军”做准备。
由于唐军开出的军饷极具诱惑力,且唐国不问出身,不问宗族,只问功劳行赏的制度也吸引了一大批有野心的青年,短短半个月就募集了上千人。
方离按照现代特种部队选拔人才的方法编制了训练纲要,一个月以后,只留下名列前茅的三百人,其余人全部遣散回家。
唐国在甘城设立大营的消息让周室上下非常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为彻底浇灭周室再次翻身的念头,方离将洛阳仅剩的一万周军一股脑全赶进了甘城大营,由孙策带领和唐军共同训练,凡是抗命不从的不问出身全部夺职,力图将这一万人收归己用。
甘城大营步入正轨之后,程昱终于从延州抵达洛阳,方离趁此机会召集三省六部众官员齐聚唐公府,宣布了职位的调动。
宫之奇调任礼部尚书,刘晔任工部尚书不变,审配任刑部尚书不变,陈登外任吏部尚书不变,户部尚书的职位由程昱接任。
众人纷纷领旨谢恩,目光却都不自觉地飘向贾诩。
贾诩履历大功,六部尚书中却没有他的份儿,难道是要入职中书或者门下,与荀共行宰相之职吗?
六部官员任免完毕后,方离顺势又宣布了内卫的成立,由贾诩任内卫大将军,从武将序列,位同三品。
群臣对内卫的设立倒是没有太多意见,彼时各国都有各自的情报机构,方离所做的,只不过是将其搬上了台面而已。
比起暗地里偷偷摸摸,上了台面反而更利于平衡各方势力以免内卫独大,因此荀等人反倒更容易接受。
职位变动后少不了又是一番折腾,折腾来折腾去一月时间转瞬即逝,芈月的肚子眼看着越来越大,府邸的下人们顿时忙碌起来。
时间缓缓流逝,马上就要临近新年,除了秦国早早在十月就过了春节之外,各国都在细细筹备,洛阳城内也慢慢有了些过年的气息。
这日黄昏之时,方离从甘城大营回到府邸,边走边跟身后的孙策抱怨:“周人的身体怎的如此不济?好好的一千人,最后竟然只剩下两百余人,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周边慕名而来的唐人。”
孙策抱着头盔也苦笑不已:“主公说得是,若全都是我唐人,绝不至于如此不济,只能再等等了。”
方离迈过门槛:“周军现在如何了?”
“回禀主公,臣按主公的吩咐剔除了周室那些不经大用的贵族子弟,又将其编制打散,兵头自卒长以上全由唐人担任,由臣训练战阵之法,华雄教授武艺,日日讲习我大唐军制清明,论功行赏,已经初有成效。”
孙策跟着方离走进前院,笑道,“再有数月时间,臣保证姬郑再也无法调动周军一人!”
“好!”方离继续道,“还有踏白军之事。。。”
话说到一半,堂中突然冲出来几个满脸笑容的侍,为首之人正是已经升职的赵高,几人见到方离也不怕,笑盈盈弯下腰道:“小人贺主公、孙校尉新年!”
“新年?”方离脚步一顿,眼神难得地有些茫然,“这就到新年了?”
赵高刚想说话,后面的孙策突然一拍额角,哭笑不得地叹息道:“这些日忙着甘城大营练兵,却忘记明日就该是除夕了,主公恕罪,臣这就走。”
“诶,等等?”方离一把拉住孙策,“公事还未说完,伯符作甚要走?”
“主公啊,臣要在待下去,夫人非得给臣上眼药不可!”孙策挤挤眼,示意方离看向右后边的小院门,“甘城大营尽管交给臣和高顺将军,主公就留在府中好好过年吧!”
说完,朝小院门边遥遥一拜,脚底抹油瞬间溜了。
方离好笑地摇摇头,干脆不再管孙策,大步走向在院门处等候的芈月、大乔和虞妙戈身前,大笑着每人亲了一口:“公事繁忙,寡人对不住夫人们了。”
大乔和虞妙戈笑着瞪了方离一眼,芈月大着肚子无奈道:“就算主公不歇息,也不能让文武上下都不歇息吧?那些跟着你南征北战的兵卒,好不容易盼到了除夕,你总得让人家回去看看家人不是?”
“是是是,夫人教训得是,寡人这就办。”
方离小心翼翼地扶着芈月在后花园中坐下,又示意大乔和虞妙戈坐在一旁,这才挥手招来赵高:“你师父呢?”
赵高笑眯眯地弯腰:“回禀主公,小人师父前几日偶感风寒,就让小人先伺候着。”
偶感风寒?方离目光一凝,瞬间有了些不好的联想,不过在女人们面前不好说,便装作无意地道:“你去传寡人令谕,明日除夕,大唐上下文武皆休沐三日,士兵离得近的准许回家探望,远的发给三倍军饷,给家人寄回去。”
赵高领了命,恭恭敬敬地退下了。
看着那温顺恭谨的背影,方离总觉得哪里有些违和感,却又说不出来。
刚和夫人们说了会儿话,门外又有侍来报,说是天子使臣已经到门外,要求见唐公。
“天子使臣?”方离不耐烦地皱眉,“姬郑又想玩什么花样?”
“应该是除夕的事吧?”芈月细细回想着,“除夕过后,天子例行都要带领诸侯去洛阳郊外祭祀、接受各国国君朝拜,或许是为了这事?”
方离一愣,他还真不知道这些习俗。
“最好只是为了祭祀。”方离不情愿地起身,“诸位夫人稍待,等寡人应付了姬郑的人,马上就来陪夫人们!”
不远处,荆兮静静站在回廊阴影处,面色黯然。
二百七十七 各怀心机
姬郑派来的使臣是一个看起来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侍。
门房没得到命令不敢让他进府,老侍就笑呵呵地等在外面,见着方离也不摆架子,反倒恭敬地弯下腰,满是沟壑的脸上写满恭敬:“小人见过唐公。”
方离大大方方地受了这礼,丝毫不掩饰不耐烦:“这位公公,天子有何旨意给寡人呐?”
“天子有旨,除夕之后按祖制,陛下会带领在洛的诸侯一起去郊外祭天。”老侍唯唯诺诺地递上帛书,“陛下怕唐公忘了,特地让小人来提醒。”
“寡人知道了,你下去吧。”方离挥挥手,看那老侍冻得有些瑟缩的样子,又让门房给了他一块金饼,侍接过金饼,千恩万谢地退下了。
春秋时的春节和现代的春节大不相同,其中为数不多的共同点就是休沐。
应付完除夕后的祭祀,各国又安稳无事地度过了寒冬的两个月,三月初,万物复苏的季节,大战的乌云又重新笼罩在春秋大陆的上空。
甘城大营的常备兵已经初见成效,高顺的陷阵营重新扩张到五千规模,同时训练有先登死士两万人,暂时也分属高顺麾下,由孙策和华雄分别带领。
踏白军三百人已经训练完成,以典韦为主将,方离直辖。
与此同时,芈月的临盆期也马上就要到了,整个唐公府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偶感风寒的由偿还是不见踪影,方离一边担心芈月的身体,一边冷眼看着赵高忙上忙下,决定等芈月顺利生产过后好好敲打敲打。
若由偿真的只是身体不济,方离也乐得给赵高一次机会,如果是还有些什么别的念头,一条小侍的人命而已,根本不会引起任何波动。
这日,方离刚从甘城大营回来,就听说丞相荀和礼部尚书宫之奇已经在大堂中等候多时了。
刚走进去,果然看见荀和宫之奇在大堂中朝自己行礼,看样子确实等了不少时间。
方离示意两人不必多礼,又着人看茶后才坐下问道:“如此着急找寡人,可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回禀主公,臣确有急事。”宫之奇跪坐在方离左前方,拱手道,“赵国使者昨日已经到了洛阳,说是赵公欲邀请主公相王。”
“赵雍要邀请寡人相王?”方离一口热茶差点喷出来,“在这个时候?他脑子出什么问题了?”
楚国虽然称王了,但那是因为熊侣有那个本事,他赵雍也想称王,就不怕惹怒齐国?
“主公明鉴,臣以为赵公所说的称王,不过是个幌子。”荀抚摸着下颚乌黑浓密的长须,淡然笑道,“赵公真正的意思,应该只是想试探试探。”
方离放下茶杯若有所思:“试探寡人对赵国是否有意吗?那他赵雍也未免太多疑了。”
“是试探主公的野心到了何种地步。”荀摇摇头,将随身携带的地图在三人面前摊开,“主公请看,三家分晋之后,我大唐现有人口四百三十余万,带甲三十万,而赵国人口虽已扩张到六百余万。但晋国毕万在前线死战,廉颇俘虏的晋军不过五万余人,国内能动用的兵力不会超过四十万。”
“所以赵雍就对寡人起了疑?”方离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突然猛地砸在大梁城上,“文若的意思寡人明白了,此前唐国弱,要仰赵楚鼻息过活,直到三家攻晋为止,赵雍恐怕都还在想让赵国吃肉,寡人喝点稀粥就行。”
宫之奇也点点头:“臣以为,无论赵公是否是试探亦或真心,主公目前都不可称王啊。”
“那当然,寡人还没糊涂到那种地步。”方离不屑地撇撇嘴,“秦国虎狼之名震慑天下尚且不敢称王,齐国乃当世第一强国,姜小白也未曾称王,寡人为何要去做天下的靶子?没看熊侣称王后盟国立刻少了大半么。”
荀和宫之奇相视而笑,都是点头:“主公英明,臣等就放心了。”
方离笑笑,知道之前函谷之围后,大唐上下都有些担心他再次得意忘形做出什么冲动之事,因此常常劝谏,方离对此也很欣慰。
不过。。。
“二位先生行迹如此匆忙,想必不只是为了赵雍的使者吧?”方离将杯中热茶一口饮尽,舒服地叹息一声,“还有何事,一并说了吧。”
两人沉默半晌,荀突然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还是臣来说吧,韩公来信,说是恭喜主公喜得贵子,韩国使团一月后到洛,并带来了丰盛的满月礼。”
韩国?
方离一愣,随即怒上心头:“他韩武还好意思遣使来唐?居然还把主意打到了夫人未出世的孩子身上!”
唐国和韩国的恩怨由来已久,唐国还是个建立在虞国之上的小嫩苗时,韩国曾遣使表示愿与方离结为友好盟国,双方互派使团常驻,方离还给了韩非唐国的官职以表友善。
但后来唐国屡经磨难,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往韩国求援,韩武偏偏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直接推脱说韩国无兵。
最早韩非还能率私兵帮助方离,算是韩唐之间最后一块遮羞布,但后来韩非被韩武禁足,并且在平陆之围时扯出荥阳的韩国使团后,两国关系就此降到了冰点。
对这个见利忘义的墙头草,方离早就是满肚子火,可苦于找不着机会收拾。
“寡人还没找他麻烦,他竟然倒先来找寡人了?!”方离怒极反笑,“现在知道要报唐国大腿?晚了!”
“还有一事,主公知道后肯定会哭笑不得。”宫之奇笑道,“韩公派来的使臣,主公可知是谁?”
“是谁?”方离看了看宫之奇微妙的表情,突然恍然大悟,“韩武那浑人,莫非是把韩非派来了?”
“正是韩非。”荀无奈地摇摇头,“韩非此前以私人名义帮助我大唐,主公又对其颇为赏识,韩公或许以为派其人前来便可缓和关系吧。”
“哼!”方离一掌拍在案上冷笑连连,“用之及来挥之即去,寡人到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做主公的,亏得韩非还是他韩国的世家公子!”
荀捂住嘴轻咳两声:“月后韩非来唐,主公如何打算?”
“不见!”方离果断道,“告诉韩非,寡人感激他,但唐国和韩国再无交好可能!”
荀深吸一口气,郑重道:“主公请听臣一言,臣以为,对待韩使,不但要见,还要隆重的见,大张旗鼓地见!”
二百七十八 谋韩
荀毫不犹豫地否定了主公的意见,然而不管是宫之奇还是方离本人都是习以为常的模样。
谋士的工作不就是这个吗?唯唯诺诺有那堆侍就够了,方离忍着对韩国的膈应,问道:“丞相必有了计策,快快说与寡人听。”
荀应诺,却不答反问:“敢问主公,三月以来大唐秣马厉兵以初有成效,晋国已灭,魏国不成气候,大唐此后所图何国?”
方离看向地图:“燕、赵、楚皆不可图,秦更不必说,大唐此后目标当然只能是韩国。”
“正是,想必主公也是因此对韩国不假辞色。”荀道,“但如今韩国坐拥百姓二百六十余万,十六万带甲尽皆精锐,且损耗不大,与其硬碰硬让韩武早有准备,不如出其不意。”
“丞相以为寡人不想吗?奈何没有办法啊。”方离在韩国的位置画了个圈,“我大唐南、北、西面皆是盟国,韩武用脚趾头都想得到寡人接下来会拿他开刀,怎么可能会没有准备呢?”
荀摇摇头:“韩武自然知道主公会伐韩,但什么时候伐?如何伐?韩国还有多久准备时间?韩武心里没有底,才会派韩非来唐,一是试图缓和关系争取更多时间,二来,也是让精通兵法的韩非来摸清我军动向。”
见方离沉思不语,荀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又继续道:“兵家之道虚虚实实,主公不信韩武真心示好,韩武也不会主公无意伐韩,但如果是暂时无意伐韩,韩武想必还是会信的。”
“暂时?”方离眼睛一亮,“丞相既然已经胸有成竹,快快说来让寡人知道!”
荀谦虚地摆摆手,复又言道:“灭国之法无非两种,其一,重兵攻打以力灭国,而后纳为郡县;其二,就如此前文和劝宋公所做的,以强权迫使郑国另立君主,换上一名自己满意的,也就顺势把郑国纳入了宋国的势力范围。”
“韩非为人忠勇,不为权利所诱惑,又极善兵法韬略,多次向韩武进谏也表明其人并不是无心政事,韩武却弃之不用,只有不得不用到的时候才想到他,无非是因为韩非出身公家,以他的血统继承韩国国君之位也无甚问题,韩武当然不会任由其积攒名望。”
荀循循善诱,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方离脑海中缓缓浮现:“离间计!”
“主公果然英明。”荀欣慰地点头,“主公无需让韩武相信唐国没有恶意,只需让韩武觉得,唐国的打算不是以武力取胜,而是釜底抽薪,把韩武换成韩非就行了。”
只要韩武成功误会,准备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比起整顿兵马以防唐国大军压境,韩武很可能会将杀掉韩非已灭后患作为最优先解决的事情。
“倒时只需对韩非以礼相待,同时把其软禁在洛阳不允许回国,封住他所有对外联系的通道,同时让内卫在韩国放出一点风声,剩下来的,韩武自己自然会替寡人补全。”方离倾过身抱住荀的肩膀哈哈大笑,“文若啊,你果然是大唐的姜子牙、张子房!”
荀一愣,回头望向宫之奇,却见宫之奇也是一脸茫然,不由得困惑地皱眉:“谢主公夸奖,但恕臣无知,这张子房。。。不知是何人士,竟能得主公将其和姜公相提并论?”
“。。。咳咳。”意识到说漏嘴的方离掩饰性地捂住嘴,顾左右而言他道,“既然事情已定,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回府休息去吧,寡人明日召见赵使,免得把政事拖到夫人临盆的时候!”
荀和宫之奇虽茫然,但主公已经下了逐客令,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退下,一边暗下决心回去一定要好好打听打听,当世有个名为张子房,能和姜公并称的大才,他荀怎么可能不知道?
送走荀和宫之奇之后,方离并没有马上回到后院去探望心心牵挂的芈月,而是命人去传唤贾诩。
内卫成立也有好几个月了,虽然揪出了不少埋在洛阳及周边的探子,也牢牢掌握住了中枢大臣们的行踪,但真正拿得上手的大事却没做过几件。
据贾诩说内卫埋在各国的眼线已经初步到位,韩国距大唐不远,这次正好能试试他们的身手。
不过两盏茶的时间,贾诩便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方离面前,还带着一股子淡淡的血腥味,失礼的时候袖子带出一缕清风,差点没把方离熏倒。
“文和这是?”方离急忙起身走到贾诩旁边,上上下下确认对方身上是否有伤,“莫非是遇上了刺杀?有无受伤,刺客是否抓到?”
方离的关系不似作假,贾诩心里一暖,后退一步解释道:“谢主公关怀,臣刚去地牢审讯一名顽固不化的探子,沾染上了血腥没来得及清晰,让主公受惊了。”
“原来如此,无事就好。”方离长舒一口气,示意贾诩入座,“是什么探子,竟然要劳动文和亲自动手?”
贾诩面瘫着脸跪坐下来:“臣正要禀告主公,内卫前几日在洛阳城中查封一家可疑的马行,经审问才得知原来是齐国探子的窝点,臣等正在深挖。”
“齐国?”方离皱眉,“姜小白这手伸得可够远。”
贾诩赞同地点头,又问:“主公召臣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确有要事让内卫去办。”方离收回心神,将荀的谋划细细说了一遍,“不知在韩国的网,文和布得怎么样了?”
“内卫在韩国已经初步站稳脚跟,但尚未渗透进权力中心。”贾诩想了想,才拱手回答,“但于市井处散步谣言并无问题,此次正好也让他们练练兵。”
“寡人也是做此想。”方离叮嘱道,“注意好度,切忌弄巧成拙。”
贾诩凛然应是,然后退下了。
眼看天色已经将黑,方离例行回到后院去看望芈月。
还有三五日临盆期就快到了,按郎中所说也不是没有早产的可能,这些日子芈月经常疼得满头是汗,胃口也越来越不好,让方离很是担心。
好在有大乔和虞妙戈两人经常来逗芈月开心,又有生过孩子的荆兮精心照料,方离能稍稍安下心处理公事。
看着忙前忙后的荆兮和虞妙戈,一个从虞国时就不离不弃地跟着自己,一个是自己此生最爱的女人,方离心中愧疚,暗道待这些事过后,一定要找个机会给她们个名分。
二百七十九 喜事再临门
赵国派出的使者是平原君赵胜,次日一大早意思意思拜见过天子之后便直接调转马头来到了唐公府。
说起来也憋屈,迁都洛阳虽更加方便掌控姬郑,但天子脚下,方离就算再狂妄也不能擅自建造宫殿,唐公府虽然五脏俱全,但比之荥阳的宫城还是寒酸了不少。
但这一举动为方离赢得了不少诸侯好感,尤其是注重血缘礼法的宋、鲁诸国,无意中使唐国的名望上涨了不少。
正堂中,以荀、高顺为首的文武位列两班,方离身着朝服高坐上首,传唤已经等候在府外的赵胜进来。
赵胜快步走入殿中,先是例行地行礼如仪嘘寒问暖,然后直奔重点道:“唐公,外臣前来除了为唐公贺之外,还有一事。”
以为赵胜说的是相王的事,方离做好心理准备绷紧神经,面上是温和的微笑:“有何事,赵使尽管说来。”
赵胜清清嗓子,表情既郑重又严肃:“敢问唐公,贾诩将军曾承诺我主的二十万石粮草,以及金银军资若干,何时能送到我国?”
没想到竟然是这件事,方离一哽,随即没好气地回答:“请赵公放心,粮草军资寡人已经备好,正准备择日送往赵国。”
原本按照贾诩的打算,这些粮草军资肯定是不会真到赵雍手上的,但如今唐国需要示弱,需要降低赵雍对唐国的忌惮感,方离也不得不忍痛割肉。
好在二十万石对如今的唐国来说,虽然肉疼,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赵胜一本正经地垂首致谢,然后笑道:“择日不如撞日,外臣来时为防山贼偷袭正好带了一队精锐护卫,不如就由外臣押运回国,也免得麻烦唐公的将士,如何?”
这是被上次讨要军粮却在半路上被偷袭的事吓怕了?方离一脸便秘地点头。
军资的事情说完,赵胜终于进入了主题,说到为巩固赵唐联盟,赵公愿邀唐公相王,以昭告天下赵唐同盟牢不可破。
方离笑笑:“赵公一片赤诚寡人感佩,然唐国国小兵弱,能受天子恩宠提为公爵国寡人已是受宠若惊,绝无称王的想法,但若是赵公有称王之意,寡人愿呼赵王,做陪衬。”
翻译成人话就是,要称王你称,别带上我。
“唐公乃炎帝后人,血脉尊贵,何来受宠若惊之说?”赵胜满脸真挚地相劝,“我主是真心愿与唐公相王,共结唐赵百年之好。”
这说得跟要联姻一样。方离忽略掉心底的不适,又将前面的话改头换面说了一次。
方离推辞,赵胜就继续劝,而后荀代方离推辞,赵胜接着劝,双方言辞花团锦簇,态度尽诚竭节。,说得跟真的一样。
来往几个回合,赵胜才连连叹息地表示放弃,一脸的痛心疾首,就像他才是方离的臣子。
方离内心好笑,这些人精,真是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赵胜心满意足地退下,方离与众臣面面相觑,正准备说些什么,突然看见赵高欢天喜地冲进大唐,因为太过兴奋还被绊了个跟头,大喊道:“小人恭贺主公,夫人为主公诞下一名小公子!”
“你说什么?”方离脑中“轰”地一声炸裂,三步并做两部跨下来把赵高连衣领提起,“你说夫人已经生了?!”
“正是,今儿个清晨夫人说身子越来越重,还流了血,伺候的产婆说这是要生了,赶紧把小的们叫起来。”赵高龇牙咧嘴地说道,“方才已经生了,夫人和小公子都平安无事!”
“啊哈!太好了!”方离大喜过望,竟直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蹦三尺高,“哈!寡人又做父亲了!”
荀等人闻言也是惊喜不已,都俯身高呼道:“臣等恭贺主公喜得贵子,大唐国祚万年!”
“好好好,都赏都赏!”方离简直已经语无伦次,本来计划送走赵胜后好好商议商议韩国之事,现在哪里还有心思,急忙扯住赵高向外狂奔,“快,寡人要去看看夫人!”
堂上文武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没人觉得方离不务正业,反而都闹哄哄地吵着要在这儿等小公子的喜报,就连向来不苟言笑的贾诩和程昱眼中也都泄露出笑意。
虽然此前荆兮为方离诞下过一子,但这次不同,这次是夫人芈月诞出的嫡子,真正能名正言顺继承唐国的小公子,这次,唐国才是真真正正的后继有人了!
方离刚跨进芈月居住的院门,猛地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地哭嚎,即使有心理准备都吓了一跳。
抱着孩子的奶娘见主公过来,赶紧把怀中已经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小公子带到方离面前,笑呵呵地直称赞:“主公,小公子哭得带劲,以后一定是个威武健康的大小子!”
“哈哈,好!”方离探头过去,只见浑身通红的小小婴儿在襁褓中舞手动脚,脸上皱巴巴的,眼睛还没有睁开,但哭声却一点也不含糊,几乎能把人耳朵震聋。
方离喜不自胜,伸手就把孩子从奶娘手中抱了过来,姿势僵硬不说,还忍不住往孩子脸上猛亲了几口,小娃儿哭声瞬间更大,奶娘在一旁是又急又好笑。
还记挂着屋里的芈月,方离和儿子亲热了一小会儿就把襁褓重新递给奶娘,急匆匆地冲进屋,外面守候的侍说见血不吉利想要拦,被盛怒地方离一把挥开,直到见到躺在榻上虚弱喘息着的芈月才放下心来。
“夫人,寡人来了。”方离心疼地握住芈月的手,感受着细嫩肌肤上的汗水,加上屋中浓烈的血腥味,即便经历过一次,方离还是担心不已。
芈月睁开眼,看到方离满脸急切的样子,忍不住虚弱地笑笑,心里却很是熨帖。
直到晚上,方离也没从后院出来,正堂中的众臣等了一会儿不见人,便在荀的建议下各自散去了。
方离放任自己享受了一整日亲情温存,次日一大早便又开始忙碌政事。
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