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的畜生践踏了这草原上的一根青草,便算是大不敬,格杀勿论。”

    此话一出,众人的脸色骤然变了。

    巴图蒙克更甚,若不是被身边的用劲地扶着,他几乎是眼前一黑,差点要昏厥过去。

    放牧,来就是鞑靼人赖以为生的根本,这叶春秋,这是要断人生路啊,早知如此,不如索性遁入大漠,和这叶春秋拼死继续决战,即便是死,也绝不妥协。

    他真的后悔了,想要翻脸,偏生他身子不济,只是不断地抖动着身子。

    身后的鞑靼部首领们已是哗然,一个个气愤不已,甚至有人忍不住按住了腰间的刀柄。

    可在这时,几十个侍卫已是冲了进来,举着步枪,这黑黝黝的枪口,却是将他们对准。

    叶春秋看着这些面目狰狞的鞑靼人,微微一笑道:“看来有人不愿意服从,是吗?”

    没有人回应他,而叶春秋继续道:“若是你们还想打,那就回到你们的营地去,今日,我们再战个痛快,不过现在,我没有说完,谁也不许吱声。”

    他站了起来,接着道:“你们的牛羊,从现在开始,全部宰杀或者是兜售给镇国府的商人,你们可以养马,不过……”叶春秋道:“却不能在这儿养,因为你们想要生存,想要活下去,就得一路向西……”

    巴图蒙克终于是回应道:“向西做什么?”

    叶春秋笑了:“去为镇国府开拓更多的牧场啊,你们打下的任何草原和土地,镇国府都会给你们一笔银子来征购,你们可以将这些银子来兑换镇国府的粮食和一切商品,你们有多少土地,镇国府就给多少银子,你们只要有银子,就准许你们购买任何商品,甚至包括了镇国府的骑枪,你们的女人,可以船上上好料子的衣裳,你们可以甚至可以购买随军的牛羊,可以购买最上等的刀剑,只要你们有地就可以,这一路向西,便是罗斯国,便是叶尔羌,便是莫卧儿,便是大食和波斯,便是吐鲁番,只要你们愿意,你们得来的牛羊,我们也可以征购,你们得来的土地,我们统统可以作价,甚至若是有人想和镇国府做对,镇国府颁布下悬赏的敌国,你们拿了他们的人头,也可以来换银子……”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尖刀

    一下子,所有人的脸色又变了。

    他们终于明白叶春秋的意思了。

    叶春秋是要将他们当作一柄尖刀。

    大漠以西,国家无数,更有无数的土地,可是与大漠接壤的土地,其实并不好,大漠以北,是连绵的冰原,以西,则是戈壁和高原。

    事实上,鞑靼人在以往,征服了那里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许多地方都是人迹罕见,而鞑靼人本就是以放牧为主,那种地方,根本无法大规模地蓄养畜牧,自然而然,对这些土地便不能令他们有太大的占领兴趣。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

    本质上,任何民族的势力范围,都在于它的作息方式。

    汉人难以在关外生存,这是因为汉人是以农耕为主,大漠不适合耕种,所以汉人即便再强大的时候,也难以出关生活。

    叶春秋解决了这个问题,用的是商业的办法,让汉人们发现,放牧的盈利极大,所以大家对于放牧,趋之若鹜。

    那么鞑靼人也是一样,许多胡人即便是入了关,最终也败退回了关外,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胡人的经济在于放牧,即便是作为统治者入关,却很快发现诸多的不适应,除了作为寄生虫一般的存在,或者是抢一把就跑,他们根本无法依靠去习惯农耕。

    那些戈壁,那些冰原,还有那些高原,对于鞑靼人来说,其实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鞑靼人蓄养大规模的畜牧,需要的是丰美的水草,所以作为大漠中的强者,他们自然而然占据了草原中最好的草原,至于其他地方,则是一些失败的民族,在那荒芜之地上,勉强地在夹缝中生存。

    那么……现在叶春秋依旧还是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大漠的草原,他用已经改变了生活方式的汉人来放牧,这些牧场,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改变了汉人的生活方式,使这大漠彻底为镇远国所用。

    现在,他依旧在改变鞑靼人的生活方式,从前那些无用的土地,现在有了经济利益,你们不需要放牧,只需要一路征服就可以。

    征服下来的土地,统统归镇国府所有,而镇国府,则利用这些土地,继续安置那无数出关的汉民,不只是如此,你们已经不必再用放牧来维系你们的生存了,因为做镇国府的尖刀,你们就可以吃饱穿暖,镇国府得来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价值的,那冰原里,可能对于农耕和游牧的民族没有用处,可是那里有数不尽的矿山,有一望无际的林莽,而这些,都将化作镇国府工商的发展动力。镇国府可以用铁路,将这些不毛之地统统连接一起,前脚让鞑靼人为镇国府去征服,后脚,汉人的商贾和牧民们便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进驻这里,伐木采矿,建立集镇,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商贸的据点。

    鞑靼人得到的土地越多,他们便越富有,而镇国府的疆土越广,便会获得数之不尽的资源,得以安置更加多的移民。

    而所谓支付给鞑靼人的银子,其实就是一个内循环,鞑靼人得了银子,就必须大肆地购买武器和粮食,还有御寒的衣物,以及无数的弹药,这些银子最后又流到了镇国府的商人们手里,商人们为了解决鞑靼人的需求,就必须大规模的生产,而生产,就需要人口,银子开始流动起来,流入到匠人手里的银子,最后又成了衣食住行,而商贾们留下的巨大利润,最终,却又落到镇国府手里,道理很简单,因为商贾们扩大生产,许多无数的矿产,那么这矿山的开采特许,以及林木的砍伐特许,却也需要银子。

    鞑靼人在这个过程之中,虽然改变了生活方式,却可以通过征服来获得稳定的收益,在从前,他们征服是无法稳定获利的,即便是劫掠了大明的城市,他们除了得到食盐和铁锅,还有无数的生活消耗品,即便是得来了银子,却因为汉人不与他们进行互市,其实这银子的价值也并不高,因为往往走私的商贾,都会从中谋取暴利,一柄钢刀,在大明可能几两银子,到了鞑靼,就是几十上百,劫掠,只是一时的暴富,用不了多久,他们又返回了贫困,可现在不同,镇国府不但买他们征服的土地,还购买他们劫掠来的物资,甚至给予许多的奖励,准许与他们公平的交易,这便使鞑靼人完全可以舍弃掉放牧,专门从事征服。

    至于叶春秋做出这个选择,也是十分简单,随着工商的发展,镇国府宛如一只怪兽,需要无数的矿产,更需要无数的市场,可若是镇国新军远征,去开辟新的市场,却会出现一个问题,那便是杀鸡用牛刀,这世上的强国并不多,尤其是在这个时代,这武装到了牙齿的新军若是远征,耗费可谓是惊人,要知道,这可是近代军队的补给所创建的军队,大炮一响,是正宗的黄金万两。

    既然如此,那么就让鞑靼人来做,鞑靼人的铁骑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补给也是简单,而且……就算是出现了损耗,叶春秋一丁点也不可惜,用别人的血,去换来别人的江山,这是再好不过的事。

    只要征服之后,铁路随之延伸到那里,这便算是镇国府的疆域之内了,随之大量的商贾和牧民蜂拥而入,几十年之后,一座座集市和定居点就会拔地而起。

    叶春秋看着巴图蒙克,继续道:“对于你们来说,这个选择并不坏。你们可以放心,既然鞑靼部归顺了我,自然也不会让你们当真流尽了血,若是遇到了硬骨头,新军可以立即开赴过去,你们要做的,就是一路横扫罢了,有新军作为你们的后盾,这天下之大,却又有谁拦得住你们?只要你们肯用命,就再不用过以往那种艰辛的日子。生活富足,也只在眼前,甚至你们的子孙,若是不愿意随军,迁至镇国府治下生活,那也没什么不可的!”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忠君爱国

    叶春秋将所有人脸上的任何反应都看在眼里,而他只继续说着他的话:“你们现在的牛羊,统统卖给镇国府,镇国府自然会赠予你们补给,甚至还有最上等的到刀剑,你们要弓箭和箭矢,这里有的是,你们要骑枪和弹药,只要拿银子来交易,那也没什么不可的,甚至若有必要,便是要火炮,也可以给你们几门,总而言之,只要你们愿意,任何都可以市价采买,而你们的每到一地,所得来的任何东西,也都可以交易。”

    叶春秋说到这里,则是含笑盯着巴图蒙克道:“如何?”

    显然,一开始,大家是非常的排斥的,可是听到最后,所有人都怔住了。

    说到最精良的武器,当然,他们的骑兵,自然还是刀剑和弓箭更好使,可是刀剑和刀剑却是不一样的,鞑靼部自己所炼的铁很是有限,武器多是粗制滥造,单凭这一点,就大大的限制了鞑靼部的战力,他们当然不奢望他们能弄出新军那样的神兵出来,可是打不赢新军,要想和自己的祖先一样,一路向西征服,却完全是足够了。

    虽然不能放牧,失去了草原,可是对鞑靼人来说,草原的本质,不过是谋生的工具,假如……假如真如叶春秋所保证的那样呢?这就意味着他们未来……

    鞑靼人从来都不怕死,事实上,在这大漠,对于鞑靼人来说,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便是女人生孩子,十个孩子也未必能有五个能够存活,被狼叼走的人,因疾病而死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既然都是生存,那么在战争中死去,显然也好过现在这般。

    更何况,他们没有选择了,要嘛被赶尽杀绝,要嘛彻底地依附于镇国府,成为镇国府中的一个工具。

    叶春秋此时反而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事实上,叶春秋采用的乃是沙俄的方法,此时的沙俄,本来不过是东欧的一个小公国,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一个巨无霸的存在,拥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便得益于他们的二元制,即一面压榨农奴,以工商和农耕来壮大国家,同时,收买哥萨克牧人,这些哥萨克牧人游牧为生,由沙皇分封他们土地,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同时,这些骑兵,几乎用最低廉的成本,为沙俄攥取了无数的土地。

    现在,鞑靼人就是叶春秋的哥萨克骑兵。

    巴图蒙克的精神气很不好,可是并不代表他的脑袋不好使,他眯着眼,此时不再似方才那般愤怒不已了,他在心里已经开始权衡起来。

    这……似乎是一笔好买卖,或者说,这对鞑靼部来说,在艰难条件下,已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到底怎么分得镇国府的赏赐或者说是酬金,当然还值得商榷,不过有一点却值得巴图蒙克动心,那便是……鞑靼人有了一条似乎能看到光明的生路。

    叶春秋这时候笑了起来,不再是方才那般冷漠,甚至声音也缓和了不少,道:“这大致的协议和条款都可以商量,这土地作价几何,受伤的鞑靼人,镇国府也将其进行安置,噢,还有,我这儿有一个章程,可以商量着办。不过……”叶春秋眯着眼看着巴图蒙克道:“自此之后,鞑靼各部,必须效忠于镇国府,这天底下再没有鞑靼部了,你们自此之后,都是镇国府的军户,各部的头人和首领死了,继承人必须由镇国府决定,鞑靼部内,我会派遣一批博士,除了教授你们汉话之外,还负有督促之责,我这里会签订一个效忠的法令,若是你们谁敢违令,博士有权就地格杀……”

    “效忠法令?什么效忠法令……”一个首领愕然地看着叶春秋。

    叶春秋呵呵一笑道:“你们从此便是镇远国的人了,所谓的法令,就是让你们忠君爱国。”

    这些首领,心里早已泛起了惊涛骇浪,事实上,他们对于叶春秋的所谓新制,很多都不能理解。

    不过……唯一能令他们轻易理解的就是,叶春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存方式。

    算起来,这个方式其实很残忍,可是鞑靼人在大漠,生产力低下,生存本就是奢侈的事。

    想到所有的草场都要被征收,不少人的心里自然是反感的,这是他们旧有的生存方式,可是叶春秋的提议还是很有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选择。

    巴图蒙克是什么人,比其他首领所看的,自然是要长远得多,他此时已经彻底了然了,稍一犹豫,他的那双看起来已经有些混沌的眼眸,像是一下子升腾起了决心,终于还是重新拜倒在地道:“下臣巴图蒙克,见过镇国公。”

    他领了头,其他首领也是面面相觑,看着巴图蒙克孱弱的身子,颤颤地拜下,终于……有人也开始跟随拜倒,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接着越来越多人拜下。

    这一次,他们的拜倒自然是和刚进来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这一次……是诚服!

    叶春秋此时,总算是从心里吁了口气。

    虽是明白,他们不是每个人都真心愿意,可至少……他已经成功地强迫这些人接受了一个新的制度,当然,这些人能否真正被驯服,成为自己手中的剑,却还需要这个制度真正运转起来,让他们正儿八经的,得到好处。

    关于这一点,叶春秋还是略有担心的,很多东西,纸面上完美无缺,可是现实中,总会出现无数的弊病。

    不过,叶春秋知道自己必须要做,此时,他道:“这儿正好有一封急报,倒是很有意思,那罗斯人听说你们鞑靼被新军打败,居然征募了一支军马,向这大漠来了,名义上嘛,却是说要和我大明夹击你们鞑靼部,可是事实上,却是想要借此机会,揩油占一点便宜,你看,这罗斯人真是吃了猪油蒙了心,居然连镇国府的主意都敢打,真有岂有此理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章:投名状

    罗斯人确实来了。

    自从推翻了大帐汗国之后,罗斯人用了几乎一个世纪的时间将分裂的其他汗国打了落花流水,他们的战略,来是在基辅的方向,只不过鞑靼与大明的战争,却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一直观察着东方的动静,一直等到他们发现鞑靼人似乎实力不济,而且有所动作的时候,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决心动手了。

    其实这一支远征军人数并不多,不过一千多人,类似于开拓团的性质。

    事实上,他们的目标也很简单,打着联合大明消灭共同敌人鞑靼人的目的,想借此机会,在这里得一点好处。

    带队的人,就是当初的使臣伊凡,他本是对鞑靼极为忌惮的,不过当听到鞑靼兵败的消息,他兴高采烈得差点要跳起来。

    这无疑是最好的机会啊!

    从前他们绝不敢染指东方,正是因为各大汗国还有残余的势力,最重要的是,鞑靼部还和这些汗国乃是亲戚的关系,生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是现在却是不一样了,他权当这是一场屡有,来这里转一圈,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若是遇到了鞑靼部的残兵,倒是可以打一打,而后,就可以以盟友的身份向大明的皇帝讨要一些好处。

    说白了,这就是落井下石嘛,这毕竟是一个比较划算的买卖,有什么好犹豫的!

    事实上,大公对这件事是不知情的,因为已经来不及了,戍守在乌拉尔的军队在伊凡的鼓动下,决定进行这次的冒险。

    伊凡离开了大明的京师之后,便晃晃如丧家之犬一般地回国,只是他心里忐忑,他很清楚,自己并没有完成大公的使命,这令他心里很是不安,而现在,他终于想到了用另外一种方式给大公一个交代了。

    一千五百多人的队伍,毫不犹豫地沿着乌拉尔山脉,一路穿越了许多汗国的领地,一路向东而来。

    这些地儿,绝大多数是人迹罕见之地,而这支军队辎重倒是充足,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附近汗国的‘鞑靼人’,这也是莫斯科公国的国策,一边打压曾经骑在他们头上的各大汗国,一面则是对他们进行收买,这些人也是蒙古人,类似于莫斯科公国的雇佣军,而且一直都在乌拉尔以东进行活动,他们的生活十分苦寒,因为鞑靼人不允许这些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兄弟’南下或者东进,不允许他们进入自己的草场。

    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伊凡是以莫斯科大公的名义,临时征召了一批雇佣军,许诺了许多的好处之后,来借机揩油的。

    不得不说,伊凡确实是个很高瞻远瞩之人,他的计划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鞑靼人,惶惶如丧家之犬。表面上,自己是去宣战,实际上,鞑靼人怕也害怕两面作战,所以在向大明索要好处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他也想借机勒索一番鞑靼人。

    可惜,在对鞑靼作战之后,已有大量的锦衣卫开始遍布在整个草原,而心怀大志的伊凡则还愉快地在沿途的冰原里顶着风雪吃着冰水。

    这其实是一场十分艰难的行军,可很快,这个消息就被送到了青龙,是由锦衣卫收买的牧人传递来的。

    当叶春秋看到这份奏报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有点不敢相信,他甚至以为锦衣卫是不是搞错了。

    这罗斯人,还真是吃饱了撑着啊,千里迢迢的,你特么的穿过冰原,就为了带着一千多人来打酱油?

    叶春秋在这个时候,有点莫名的感到佩服这些家伙。

    不过……既然来了,叶春秋也不打算让他们去占什么便宜,而反过来,叶春秋很想趁此机会磨一磨刀。

    他将奏报丢在案头,看着下头的巴图蒙克等人,便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从现在开始,一切妄图入侵大漠的罗斯人,都是镇国府的敌人,消灭了一个,赏银十两,若是能从他们手里夺的土地,则另外折算,噢,还有依附他们的那些家伙,我听说这大漠以北和以西,汗国林立,什么西伯利亚汗国之类,想必他们也是罗斯人的党羽,也照这个价赏赐。”

    这些鞑靼的首领,却是一个个的脸色有点懵逼。

    那些汗国可都是罗斯国的敌人啊,当然,这一点,鞑靼人还是很清楚的,毕竟许多汗国和鞑靼部都有血缘上的关系,这镇国公的心还真是够大的,只是一句话,那些远亲们就都成侵略者了。

    不过……

    许多人在回神过来后,眼里都不禁多了几丝精光,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什么远亲,都是扯淡,当初和近亲瓦剌人争夺草场,还都刀兵相见呢!为了生存,谁认识你?

    可偏偏,这些汗国占着整个西伯利亚至乌拉尔山脉的不毛之地,势力范围倒是广褒得很,从前鞑靼人压根没功夫去欺负这些远亲,毕竟那地方太苦寒,其实连鞑靼人自己都不太瞧得上,可一旦这些人的脑袋或者说土地能够换银子,显然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相较于其他人单纯的利益诱惑,反而巴图蒙克有着另一个想法,既然决心归顺了,那么就必须表现得死心塌地,要拿出一点决心来,这一战,正可以当作投靠镇国公的投名状。

    他拼命咳嗽了几声,终于还是道:“一切凭公爷安排。”

    而后,这些人便一哄而散。

    帐中的叶春秋吁了口气,而坐在两侧的唐伯虎和王守仁,则都是一脸不解的样子。

    这二人一文一武,乃是叶春秋的两根支柱。

    唐伯虎忍不住道:“养着这些鞑靼人,花费可是不小啊,公爷……”

    叶春秋却是别具深意地摇头道:“此言差矣,无论我给了他们多少银子,他们最终还是会送回镇国府来,换取无数的辎重,这些就没有必要计较了,倒是你得赶紧的让工程局制定好修建铁路的计划,这一次,我们要玩一把大的,修建一条横穿大漠的铁路,还有招募移民的事,也要加紧一些。”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干劲十足

    叶春秋出手虽是大方,可这是因为他看得更远更深,因为他看到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而现在,他的重心还是在修路上。

    听了叶春秋的话,唐伯虎则是忍不住咋舌道:“这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要修路,银子势必是需要花费不少,可是这个银子,叶春秋却也知道非出不可。

    铁路不通,商贾和牧人们如何进入大漠深处,甚至是跟上鞑靼人扩张的脚步呢?

    叶春秋之所以如此看重修路,主要是因为他比许多人都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要加快发展的脚步,路程是一个很大的阻碍!而许多东西,是不能算经济账的,就算是镇国府在上头投入得血本无归,可对其他方面所带来的收益,必定也会是不小的。

    叶春秋没有管似乎一脸肉疼的唐伯虎,而是朝向王守仁道:“王兄,新军的招募也要加紧一些,用不了多久,只怕会有恶仗要打了。”

    王守仁挑了挑眉道:“春秋不是打算让那些鞑靼人去充作尖刀吗?新军还有什么战事?”

    叶春秋目光深幽地摇头道:“那罗斯国与我们之间横着一个山脉,这山脉以东之地,倒是好掠夺,即便是对上罗斯人,鞑靼人也绝对可以与罗斯人决战,可是再往西,那便是硬骨头了,这些人未必就是鞑靼人能轻易对付得了的,鞑靼人可以充作我们的先锋,可若是遇到了硬骨头,却还得新军来,眼下的几年,倒是不必有什么顾虑,可是将来,却是不好说了。”

    说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才深深地看着二人道:“眼下要做的,是不计一切地招揽人出关,人口才是关键,现在户册里的汉人已有百万之数,可这还远远不够,这大漠可大着呢,好在现在正好是吸引移民的好时机,一方面是鞑靼人败了,这关外已经和关内一样,都不必担心有外寇侵入,另一方面,还要靠优渥的生活来吸引,这事儿,一定要抓紧。”

    叶春秋交代完了,心里也算是一块大石落地,到了今时今日,以镇远国的实力,疯狂发展已经是十分必要了。

    不过,叶春秋的心实在太大了,当他正式宣布想要策划一条贯穿大漠的铁路时,立即引起了整个青龙的哗然。

    铁路的作价很高,这在青龙与秦皇岛的铁路工程上已经得到了证明,如此巨量的工程,所需的人工和资源都是天文数字,这可是一条上千里的铁路啊!

    这种疯狂的想法,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

    这得消耗多少钢铁,多少枕木,多少人力,最重要的是,多少银子啊。

    叶春秋确实有些‘疯了’,不过他来谋定后动,工程局那儿已开始进行作价和规划,半月之后,总算有个大致的费用报了出来。

    纹银三亿两。

    这个数目的确惊人,可并不是不可为,而叶家,倒也很实在,愿意出资五千万。

    其余的费用,除了镇国府出资一亿五千万两之外,剩下的一亿两,则是向商行筹措。

    当然,这种事涉及的事情可不少,当然是急不来的,倒是叶春秋,很在乎那伊凡和动向。

    ………………

    在这个时候,在凛冽的寒风之中,一千多人继续向东前进,再走几百里,就可以抵达鞑靼的范围。

    伊凡对这里了若指掌,他是莫斯科公国里,难得对东边有兴趣的人。当所有人还在想着与立陶宛公国一决雌雄的时候,伊凡却认为莫斯科公国的前途在于东方。

    不过,带来的这些拥兵,大多已经疲惫不堪,他们一路靠杀马和牛羊为生,除了少部分的罗斯人,绝大多数保持着鞑靼人的习性。

    向导告诉伊凡,过了这绵延的冰原,便可到达鞑靼的境内,即便如此,这里还是少有鞑靼人来。

    伊凡只是点点头,他摸着自己翘起来的胡须,蓝色的眼睛里带着血丝,可目光却是幽深。

    这的确是一次漫长的远征,可伊凡想到的是,这回报一定会很丰厚,每每想到这个,便令他开始变得异常亢奋起来。

    三天的时间,他们穿过了冰原,越过了风雪交加的草场,再往南一些,天气变得暖和起来,地上的积雪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大片草场。

    当然,这里的草场并不茂盛,而且……水源很难寻到,若不是向导轻车熟路,只怕现在的他们,说不定早已经困死在这里了。

    而伊凡已经想象得到,很快,他们就会遭遇到一些鞑靼的部落了,不过规模也不会很大,伊凡会下令袭击他们,而接下来,更多的就是政治的问题了。

    他更擅长于政治,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日拂晓,天地间还是一片朦胧,那帐篷里依旧带着冰冷,可是这个小营地却已经开始苏醒,伊凡起得最早,他总有很有精神,干劲十足,想到自己可能在这里获得一场划时代的外交胜利,他的心情就更加激动得难以遏制了。

    只是这个时候,马蹄声却是骤然响起。

    陪伴在他身边的向导脸色霎时间变了,若是认真看,你会发现这张具有蒙古人特征的脸,正布满着死灰。

    伊凡却是显得异常兴奋,打起精神道:“是发现了鞑靼人的马群了吗?那么,这附近一定有他们的牧人,哈哈,真是太好了,都打起精神来,是时候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了。”

    那向导却是匍匐在地上,侧耳静静地听着地面,最后,他的脸色甚至苍白如纸,惊恐万分地看着伊凡道:“是骑兵,是骑兵,很多,有很多,这不是马群,绝不是,是骑兵……”

    骑兵?

    这里怎么可能发现骑兵,真是笑话。

    伊凡想笑,他觉得这个家伙是紧张得过度了,他清楚地记得,蒙古人杀过了乌拉尔山脉来统治罗斯人的时候是何等的勇悍,可是现在,伊凡几乎可以确信,他们已成了懦夫。

    他鄙视地看了一眼那向导,便不以为然地道:“若真是骑兵,那么,我们就迎战。”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最后通牒

    伊凡除了对那向导感到鄙视外,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