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风流-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场炮击,算是让倭国上下彻底地被打服了,这种完全碾压式的不对称战争,彻底地动摇了倭国的基础。
大名的基础是什么?是武士!而这些武士成为大名的家臣,他们利用武士道的理念来灌输忠诚的观念,使这些武士成为他们的附庸,再借此来统治他们的领地。
可是现在却是发现,原来那些自幼栽培起来的武士,在镇国府面前,竟是不堪一击。
足利义材咀嚼着叶春秋的话,随后道:“敢问大人,到底有什么打算?若只是倭寇,我们愿意交出,还有……”
叶春秋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足利义材,随即笑了笑道:“还是我和将军私下来谈吧。”
足利义材愣了一下,神色犹豫地看向大内义兴。
大内义兴和武田弘毅对视一眼,却不得不乖乖地告辞而出。
其实大内义兴感觉有些不对劲了,因为他渐渐发现将军失去了掌控,可是他在这镇国公面前又不敢放肆,至于武田弘毅,脸色就更加糟糕了,而今他已成了丧家之犬,已是心乱如麻。
足足谈了半个时辰,也不见征夷大将军从舱中出来,倒是有个卫兵被召唤可进去,可是过不了多久,卫兵就出来了,与人低声交谈起来。
就在大内义兴和武田弘毅二人越加不安之时,突然一队镇国新军生员涌了上来,无数的步枪对准了二人。
为首的人正是许杰,许杰踏步上前,轻蔑地扫视了大内义兴和武田弘毅一眼,正色道:“而今已经查明,尔等二人俱是倭寇,来人,就地格杀。”
不等大内义兴和武田弘毅争辩,枪声便响了,数十发的子弹近距离地穿透了大内义兴和武田弘毅的身体,他们浑身血洞,皆是不甘心地发出了哀嚎,最后倒在了血泊之中。
许杰奉命办妥了此事,方才进入了舱中,此时叶春秋和足利义材还在把茶言欢。
“已经处理好了吗?”叶春秋很平静地看向许杰。
许杰连忙点头道:“是。”
“好吧。”叶春秋淡淡一笑,道:“那么你先下去吧,我和将军还有话要谈。”
足利义材听到外头的枪声,等到有人进来禀告,他便知道大内义兴和武田弘毅都已身死,顿时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连看向叶春秋的眼神,也变得飘忽不定起来。
幕府现在已经完全没有约束大名的力量了,就如这足利义材一样,若不是大内义兴的‘辅佐’,只怕用不了几日,就可能被用心险恶的大名驱赶下台。
现在大内义兴已死,那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叶春秋看着不安的足利义材,却是含笑道:“从今日起,将军将会在镇国府的保护之下,如有必要,镇国府将给将军和将军的后代颁布铁券。所以请将军放心,方才我们所谈妥的东西,就是未来我和将军彼此合作的基础,倭国若是动荡,对于镇国府有害无益,所以镇国府势必会全力支持将军在倭国的统治……”说到这里,他刻意地顿了一下,才继续道:“而且,绝对毫无保留。”
足利义材看着叶春秋,心里发出苦笑。
原来,处死大内义兴,只是镇国府想取代大内义兴的角色而已。
不过……这显然对足利义材是有利的,一方面,镇国府更强,既然是傀儡,那么投靠强者,显然是理所当然的事,其次,镇国府毕竟是外来者,外来者更需要幕府的帮助才能维持他们的利益,譬如统治倭国,若是大内义兴,肯定是他亲自来操刀,而幕府不过是他挟持的一个木偶罢了,可是镇国府呢?显然只需要利益而已,只要自己符合他们的利益,倭国的国政,自己便有机会可以去亲自掌握了。
足利义材再也没有犹豫,连忙拜倒在地道:“愿追随镇国公,供镇国公驱策。”
足利义材的态度是极为卑微的,毕竟已经有过许多年傀儡的经验了,这已成了他吃饭的家伙。
叶春秋上前,一把将他扶起,道:“不必多礼,接下来,就请将军召唤倭国大名来此吧。”
足利义材对叶春秋的印象很好,虽然他心里明白,这个人可能比大内义兴更加狡诈,或者是更加贪婪,可是至少人家掩饰得很是恰当。(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臣服
虽然足利义文在倭国的没有任何的势力,可是他并不蠢,在衡量利弊之间,他又怎么不会投向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呢?
比起在如同大内义兴那样的人的控制下,足利义材则更愿意投靠叶春秋。
叶春秋虽有时在他的面前也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态度,却又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可亲的一面,叶春秋虽然在牟取利益时毫不容情,甚至连足利义材都觉得有些为难,可另一方面,在你觉得对方过于残忍的时候,却又愿意给一点甜头,比如立下一个保证。
对于幕府来说,这显然是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足利义材没有过多的迟疑,就接受叶春秋的条件了。
这场和谈,倒是显得十分的愉快,于是,征夷大将军的命令很快地传至倭国诸岛。
各地的大名接到命令后,都是惊疑不定,现在征夷大将军召唤大家前去浪速,显然是大明舰队的授意。
浪速的惨况早已经传遍开来,他们已经对这大明舰队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可若是不去,不但违反了幕府的命令,似乎也给了大明舰队征讨的借口。
在这种情况之下,似乎只剩下非去不可的选择了。
更稀罕的是,这一次征夷大将军的命令口气十分强硬,限令十日之内,必须抵达浪速,边远的区域,则可以宽限五日。
倭国诸岛不大,这个时间倒是勉强够了的,可是许多人纷纷疑惧,却是有些不敢成行。
而将军的命令,措辞之中带着不容拒绝之意,这显然是征夷大将军第一次如此坚决。
首先动身的,自是京都的斯波、细川、畠山三大族,接着便是守御,不少近畿的大名也纷纷动身了,毕竟大明的舰队就距离他们不远,现在还端着,实在属于作死的行为。
有人带了头,于是其他诸大名也纷纷开始成行。
在这一片废墟中的浪速,而今却开始有许多公卿抵达了。
事实上,抵达这里的贵族和大名来到这里,方才知道现实比那些流言更加的可怖,整个浪速仿佛已经经历了一场地崩,早已面目全非,只留下曾经繁华的痕迹,到处都是炮坑和被火炙烧过的残破,衣不蔽体、存活下来的人躲在断壁残桓下只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屋,无论是贵族还是商人,又或者是最底层的平民,现在都是衣衫褴褛,混杂不清了。
一些平民被驱使着清理这里,他们挖了大坑,将无数的尸首丢弃其中,用土去掩埋。
而在这里,却诡异得连一个相熟的武士和兵卫都不曾见到,仿佛那武田家族从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般,整个家族就这么被抹平了,连带着他的家臣,他的卫兵,没有一丁点存在的证据。
这里可是号称仅次于京都的浪速啊,而武田家族,也曾显赫一时,大名所带来的家臣,现在开始四处打探,他们从许多幸存者的口中得知的消息却是更加的骇人。
一切都和传闻的一模一样,只是看到现实,更是令人深刻罢了。
他们犹如亲眼看到了那可怕的经历一般,只是半个时辰,大明舰队犹如有天神相助,引发了天火,紧接着浪速就陷入了火雨之中,无数人尸骨无存,无数的屋宇和寺庙倒塌,城中之人和这里的守御兵卫,也只是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死伤了近七成。
接近两万人,也就在那短短的时间里,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看着一片狼藉的败坏场景,还有那幸存者的描述,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到头皮发麻,而后大名们都安份了起来,就连平时最爱说大话的萨摩藩的岛津氏,现在也缄口不言了。
这里已没有房屋供他们下榻,所以只能安排在山上的寺庙里,那儿倒是没有被破坏,不过近两百个大名,加上他们的随从,显然就有那么点儿住得不太愉快了,就连食物,也只能是船上送来的一些干粮,口味很差,很糟糕。
可是都不约而同地,没有人发出什么抱怨。
当大将军足利义材来探视大家的时候,一下子,从前备受冷落的足利义材,却一下子地成了所有人眼里的香饽饽,很显然,在所有人看来,当初那如傀儡般存在的大将军,如今已成了和大明舰队沟通的桥梁。
现在每一个人都在猜测大明的心意,毕竟现在的情况实在太糟糕不过了,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大名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在违抗大明舰队的命令情况之下,能有好日子过。
臣服强者,这是最基本的素质,毕竟对于大名们来说,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上千年的家业毁于一旦,就如那武田氏一般,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就这么消失了,这显然是给以他们最大的警惕。
足利义材此刻的内心不由带着几分触动,可以说,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如现在这般受众星捧月的感觉,第一次摆出了征夷大将军的威严,高高地跪坐在寺庙的上首,每一个如他们平时觐见大将军时的礼仪纷纷跪坐在左右,只是从前那冰冷的目光,现在却多了几分顺服。
足利义材先是命人宣读了镇国府的命令,从今日起,倭国征夷大将军将得到镇国府的保护,任何对于大将军不满的言论或者是对幕府的阳奉阴违,都将被视为倭国叛逆。
众人听了,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却都一致地默然无语。
足利义材看着诸人,脸上已露出了不经意的笑容。
这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啊,就在不久之前,自己不过是个玩偶,可是现在,似乎已经开始接触到权力了,虽然只是轻轻地触摸到了一些,却令他想到了自己的父祖辈的荣光。
其实对于足利义材来说,臣服于大明并不丢人,自己的祖宗,还曾被大明的洪武皇帝封为了日本国王呢。
现在有了镇国府的强力背书,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脸上的笑意就更深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倭国的大礼
足利义材精神奕奕地看着众人,脸上带着几分肃然,道:“有鉴于藏匿倭寇的罪行,镇国府将要求日本国缴纳罚金,数目为五百万两金银,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可谓有鉴于我们对于大明的伤害,本将军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善之处,只是既要筹措这么多金银,除大内家和武田家因为私通倭寇,而罚没他们的土地和金银之外,尚需大家一起筹措,幕府将先行拿出二十万两白银,和两千斤黄金。”
说来也是奇怪,倭国什么都缺,却是唯独不缺金银。
这里几乎有整个世界近三成的金银矿,所以在倭国,金银的价值并不算高,足利义材先行拿出的二十万白银和两千斤黄金,也绝对是一笔大数目,不过他却不是以身作则,而是幕府此前就已经被大内义兴所控制,所以这些金银,真要算起来,可以说是大内家族所有。
现在足利义文做出此番承诺,算是借花献佛,既向镇国府表了忠心,也算是做了表率。
可是大名们却是哗然了,这分明就是打劫啊,本来还是面无表情的众人,已经有人露出了愤慨之色。
足利义材只是轻描淡写地看着他们一眼,随即道:“这是本将军的决定,到时请各家踊跃缴纳,若有不足,幕府将视其为倭寇的同谋,武田和大内就是榜样。”
许多人听罢,足利义文的话却是犹如给他们投下了一抹炸弹,众人的脸色顿时面如死灰,偏偏又是作声不得。
若如此,就相当于是倭寇了,不但受到幕府的打击,还可能遭受大明舰队的攻击,这样的结果,是绝对无法让人接受的。
此时,只听足利义文继续道:“除此之外,为睦邻友好,镇国府与本国将进行长期的贸易,交易的地点,本国理应欢迎镇国府在此经营,有鉴于武田家族私通倭国,本将军将收回他的领地,将这份土地当做本国赠予镇国府的大礼……”
贸易……是好是坏,许多人并不知情,不过赠予土地,无非就是割地罢了,好在这对诸藩来说,似乎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个时代,倭国并非是铁板一块,各家大名,他们所属的藩镇本就是国中之国,只不过现在他们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一个新邻居罢了。
对足利义材来说,这似乎不算很坏的结果,镇国府只要没有吞并倭国的野心,他甚至乐于割让速浪给镇国府,如此一来,镇国府在倭国就有了一个立足点,作为扶持他的一股力量,这有利于强化幕府的统治。
足利义材之所以肯放心,倒也不是他天真浪漫,这实在和大明数年来对外藩的德政分不开,大明与诸藩国打交道,从没有表露出侵占领土的野心,即便是大中原王朝最强盛之时,却依然保留了高丽和朝鲜作为藩属,只这一点,足利义材对于镇国府是抱有信任的。
大名们的心思就复杂了,后面两个条件,和他们关系不大,可是第一个条件,却令他们为难,不过大将军所说的,理应是镇国府的意思,这就非让人接受不可了。
可有什么办法呢?
难道就真的不怕成为第二个武田家族?
足利义材在接受了大名们的礼仪之后,便动身去了港湾,登上了秦皇号会见叶春秋。
足利义文到了秦皇号的时候,叶春秋正坐在舱中喝茶,足利义材便来到他跟前,恭谨地将事情的经过大抵说了一遍。
叶春秋便露出笑容道:“果然,有将军襄助,事情就好办得多了,将军既然遵照了我们的约定,那么镇国府也将信守承诺,从此之后,任何人挑衅幕府,便是挑衅镇国府,请将军放心。”
足利义材心里却想,今次召集了大名,搜刮他们的金银,许多大名都是敢怒不敢言,从此之后,一旦脱离了镇国府的保护,只怕本将军势必会遭致报复,将来足利家的幕府,怕是永世都需得到镇国府的庇护了。
所以他显得很是诚恳,道:“能为镇国公效劳,已是欢喜无限了。”
叶春秋请他喝茶,足利义材便道:“速浪藩的土地,从此便为镇国公所有,镇国公可有什么计划吗?打算屯驻多少舰船和兵马?”
叶春秋呷了口茶,道:“这个倒是不急,这一次确实是为了剿贼而来,所以有些仓促,随员也是不多,不过虽是如此,日本和秦皇岛的航路倒是可以先行开起来,舰队可能要在这里耽搁一些日子,不过再过一些时候,我却要成行了,这里毕竟是异国,现在舰队离开大明太久,还需有回去处理一些事情。”
听到叶春秋说要先行回去,足利义文便猜出,其他的事,肯定是打算交代其他人去代办了。
此时,足利义材苦笑道:“其实……若非是镇国公来到这里,足利家就完蛋了,镇国公可知道,原本倭国内部将会有一场混战?可是现在,事态可能要平息下去了,所以虽然我和镇国公曾经是敌人,可是对我来说,镇国公的出现,却是拯救了许多人。”
“是吗?”叶春秋盯着足利义材,突然发现,这个幕府的将军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他显然对于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大抵感觉到倭国的战国时代即将来临,也正因为如此,他自知自己实力浅薄,幕府已经无法维持,所以才会对做傀儡感兴趣吧。
一个人能够识时务,其实已算是难得,毕竟这世界多的是不知好歹之辈。
叶春秋站起来,带着浅笑道:“其实还有一个忙,还需劳烦将军。”
足利义材连忙道:“镇国公但有所命,义材自然全力以赴。”他很是温顺地继续补上了一句:“镇国公将我当做家臣就可以了,其实不需要这样客气,我虽贵为征夷大将军,实则很清楚自己的境地。”
“是吗。”叶春秋也不知该对他报以何种表情,只好道:“这就好极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盟约
叶春秋发现自己很喜欢和足利义材打交道。
足利义材是一个很能审时度势的人,这样的人,也算是个聪明人,而对叶春秋说,跟聪明人打交道,能省下很多唇舌。
若是镇国府和幕府实力相当,叶春秋或许对足利义材有所警惕,可是现在在镇国府水师力量的完全辗轧下,叶春秋十分相信,这已足以让足利义材心悦诚服地俯首帖耳。
这种感觉,叶春秋真的感觉挺好。
到了次日清早,倭国的神官便开始在海湾处布置起来。
这里曾是武田家覆灭之地,而如今,却被摆成了类似于道场的样子,镇国新军的生员背着步枪登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两三百个大名和守御,此时纷纷跪坐于此,屏息等待,神官们开始吟唱起来,虽然他们所吟唱的东西使人分辨不清,他们穿着神官的服饰来回舞动,长袖飘摆,犹如鬼神上身,大抵的动作无非是祭祀,祈祷,赐福罢了。
红布从沙滩延伸到了道场,当叶春秋登陆,便踏上了红毯,身后是潮汐的声音,而在这里,两个倭人武士跪坐两侧,叶春秋甚至怀疑,这两个家伙可能会刺杀自己,不过自始至终,他们都只是默然地跪坐垂头。
于是叶春秋继续举步前行,徐徐沿着红毯至于道场,只见这里,已摆着一方书案,长案之上,放着笔墨纸砚,纸上已用汉语和倭语书写了盟书。
足利义材跪坐于长案一旁,叶春秋走来,两侧的大名和守御纷纷叩首行礼,这显然和对待征夷大将军的礼仪相同,足利义材则起身,他穿着一身和服,取出了一个纹章,送到了叶春秋的面前。
这是一个花菱纹章,所代表的,正是这里原本的守御者武田一族,而如今,武田一族自此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却是叶春秋。
叶春秋将这绣着纹章的绸布放到了案前的油灯上,那纹章立即便被火烧成了灰烬,这也代表,武田家族最后一丁点留存在这个世界的证据也已消失殆尽了。
长案前有两个蒲团,叶春秋当先坐下,足利义材则坐到了另一侧,而后二人一起提笔,在这盟约上各自署名。
倭国自称是神国,虽然这是扯淡,不过但凡祭祀或者是订立盟约,大多时候都带着那么点儿神话色彩,盟约中的内容,除了叶春秋所提出的三条,便是一些细节方面的补充。
如叶春秋将这速浪改为大阪,原因嘛,只能用任性来形容,或许是速浪这个名儿,让叶春秋感觉实在有点猥亵,怪怪的,还是后世的大阪让他觉得耳熟能详。
至于那三条主要的盟约,大抵就奠定了镇国府未来的方向,割让土地,说是殖民地也好,说是定居点也罢,反正无论怎样称呼,既然要通商,各国的法律对于商人来说过于复杂,毕竟各地的习俗不同,随时可能会闹出纠纷,那么直接开辟出一处港口,就成了必要,这里所行的,将是镇国府的通商律令,自然,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口岸,是不需要向倭国缴纳税赋的,这就完全可以使大家安心。
除此之外,不久的将来,镇国府可能在此屯驻一支军马,既可保护自己的定居点,同时如有必要,也可用以干涉倭国的时局,既然决心扶持室町幕府,总要信守承诺。
至于五百万两纹银的赔款,自是有叶春秋的打算,镇国府需要银子,出了海,若是没有带着银子回去,那么出海又有什么意义呢?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家毕竟不是做善事的,这笔巨额的赔款一旦到了大明,所带去的必定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
叶春秋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算是正式缔结了盟约,足利义材则是红光满面,接着跪坐着朝叶春秋深深一弓,叶春秋则回礼,只是这……
怎么感觉有点儿像是夫妻拜堂的既视感?
好吧,差点让叶春秋想偏题了,待叶春秋和足利义材都坐直了身体,两侧的大名则纷纷弓下了身子,深深一礼,神官又开始吟唱起来。
旋即,便是舞姬上台,画着浓妆,开始即兴舞蹈。
叶春秋憋着勉强看下去,却发现不少守卫于此的镇国新军生员个个露出了一点饥渴的表情。
这……很好理解啊,在海上漂泊的男人,大抵是连母牛都会垂涎三尺的。
不过叶春秋倒是对他们并不担心,镇国新军的军令极其严格,可谓是令行禁止,他们的忍耐力,通过日复一日的操练,也早已非同一般,这一点诱惑,却也承认得住的。
倒是一旁的足利义材微微倾着身子,对叶春秋道:“若是镇国公有兴趣……”
叶春秋抿抿嘴,莞尔一笑道:“将军美意,本该却之不恭,不过我与诸将士同甘共苦,还是不必了。”
足利义材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一笑。
这几日在倭国的时光,叶春秋本想在此一览风景,毕竟是异国他乡,难得来一趟。
不过得知这里绝大多数古迹都已被炸了个稀巴烂,叶春秋也只好摇头了,足利义材几乎隔三差五便要登岛来,求见叶春秋,他很清楚与叶春秋打好关系的必要性,而且……他已经尝到了一点甜头,至少那些大名,对自己已经不敢再放肆了。
两百多个大名,现在谁敢冒头就打谁,而且这种揍绝不是倭人相互攻伐那般,今天你拔了我一座堡垒,明日我打下你一个村,而是实实在在的火炮洗地,灭你满门,在倭国内部,即便是你的敌人,人家也认你的姓氏和身份,可是对于明人来说,你不过蝼蚁罢了。
也正因为如此,大名们知道得到了镇国府保护的足利义材已经不容小觑,似有重整幕府的样子了,对于这位足利家的统治者,大抵都表现出了较为恭顺的态度。
足利义材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这样的感觉了,他欣喜地发现,自己算是撞了大运,幕府的崛起,似乎已经在望。(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宾主尽欢
叶春秋对足利义材这个新伙伴,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
叶春秋并没有将足利义材当做傀儡看待,更确切地说,镇国府是没有能力去统治整个倭国的,即便你打服了所有的倭国大名,接下来接二连三的起义和反抗也会令镇国府焦头烂额,所以有足利义材的配合,对镇国府来说,只只会利大于弊。
而叶春秋之所以决定在此逗留,是因为还有一些事需要去办理。
在这大阪的区域,有一座巨大的金矿,除此之外,在岛根,还有一处储量惊人的银矿。
倭国多金银,而且储量十分惊人,在未来几百年来,会有诸多金银矿被发现,而且多为浅层的金银矿,十分容易开采,甚至在美洲的矿产没有开发之前,一个小小的倭国,金银的开采量居然占了整个世界的四成。
这是何其大的财富,若是能全部发掘,这就是数以亿两的黄金白银,最重要的事,许多的矿脉还未真正开始发掘。
叶春秋通过光脑,心中早有数十个金矿和银矿的分布,尤其是那石见银矿,规模更是极大,它被源源不断地开采了几百年,甚至在一百多年后,成为了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主要军费。
将来镇国府会在大阪设立总督,进行通商和交流,而这些矿产,自然也会成为未来开采的目标,现在若是能以低价将其买下,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所以这时候,叶春秋偶尔也会请一些大名登上秦皇号交谈,趁机大致地摸清了底细,而后便提出购买的要求了。
叶春秋的价格还算合理的,而且矿山大多都是山,本来就无法给大名带来多少的收益,大名也是聪明人,都晓得这位镇国公未来将会在倭国发挥巨大的能耐,于是对于这样的土地买卖,可谓是乐见其成。
很显然,倭人在这一点上,一直是比较明智的,他们总是能屈能伸,既能作为最凶残的劫掠者,却也完全能摇身一变,成为你的朋友,而一旦成了朋友,反而许多事都不是事儿了。
一份份土地的契约在手,叶春秋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快意,他一丁点都不担心有人敢毁约,于是宾主尽欢,叶春秋高兴之余,也不免贪杯,喝得微醉。
终于等到大名们一告辞,钱谦和邓健二人便在外探头探脑,钱谦率先冲进来,埋怨道:“哎呀呀,真没意思,何苦要喝这么多来着?和咱们喝也没见你这般尽心,到了倭人那儿,反而就拼命了。”
邓健倒是一瘸一拐地去给叶春秋寻了毛巾来,叶春秋用温水擦拭了一下脸,钱谦眼尖,看到了那些立约的文书,不由道:“这是什么?嗯?春秋,你好好的不去抢地,却去买地,这是什么意思?咱们带着炮舰来,难道就是做买卖的?春秋,国仇家恨哪,哎……”
说着,钱谦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叶春秋,甚至忍不住跺脚,很是为叶春秋的善良而遗憾的意味。
叶春秋反而一笑,舌头有些打结:“我只是良心过不去而已。”
“良心,呸!”钱谦怒气冲冲地道:“你怎么不和我讲良心?我跟着你山长水远地来到这里……”
叶春秋却是突然认真地看着钱谦道:“你说,我该留谁在这里?”
“什么?”钱谦和邓健都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
叶春秋徐徐道:“而今这大阪已为镇国府的囊中之物,这是镇国府的第一片飞地,将来势必要树立模范作用,该让谁来治理呢?哎,这似乎又是一桩头痛的事,既要可靠,又不能贪墨钱财,更该有几分能力,好吧,且回去再说,过几****便回程,叶斯和王猛还有王参事将留在这里等着倭人筹措赔偿的钱粮,方能返航回去,你们愿不愿随我先返航?”
钱谦笑了笑道:“自然是要走的,你去哪儿,我们当然就去哪儿。”
邓健似乎也没什么意见,随意地点了点头。
叶春秋便笑道:“这一趟,我们在宁波港靠岸,而后再走运河北上,在京师呆了太多年,不妨我们回去看一看吧。”
叶春秋在心里不由地想着,这一趟从宁波回去,本意是想趁机摸一摸那些私商的底细,当然,回去省亲也是一个理由,现在私商的船队已经和倭人的船队一起葬身鱼腹,他们已成了没牙的老虎,现在,是是时候一锅端了。
于是休息了几日,叶春秋便不再耽误,带着钱谦和邓健乘坐了吴文进号,其余的人,则依然停泊这里,有王守仁在此坐镇,叶春秋并没有担心,倭国的局势已经平稳,无需自己过多干涉。
得知叶春秋要走,足利义材既是有点担心,又是大喜过望。
镇国公急迫地想要离去,这就证明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