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巨大的舰船已经开始进入港湾了,他们已经收帆,完全依靠潮势来活动,缓缓地转舵,开始用船身对准了浪速的港口和街町。

    “你看,他们果然不敢登陆,他们停下来了,去,召集武士和兵卫!”武田弘毅的眼中略过了一丝冷厉,杀气重重地看着停泊在外海的大船。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感叹于大明的舰船之宏伟,那二十余艘舰船,已是一字排开,犹如沿着海岸,组成了一字长蛇的阵型。

    整个浪速立即警觉起来,无论是寺庙还是街町的警告钟声,纷纷响起,无数带着长弓和鸟铳的兵卫也开始集结起来。

    而在此时,大内义兴已经顾不得许多,连忙说要护着征夷大将军远离港口,却被几个眼疾手快的武士拦了下来。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蹊跷

    那将大内义兴和征夷大将军拦下来的武士里的其中一个,轻蔑地看着大内义兴道:“管领若是怕了,大可以自己逃,征夷大将军,还是交给我们来保护吧。”

    “什么?你们放肆!”大内义兴暴怒,伸手要拔刀。

    恰在此时,许多武士如潮水一般的并非朝着这儿涌来,他们全副武装,这些人绝大多数是职业军人,显得极为彪悍。

    另一边,又有农夫开始组织起来,纷纷集结,他们各自备了弓箭和武器,虽然大多残破,却被驱赶到了后阵。

    作为室町幕府的近畿和重要的港口,再加上近来国内的各种战乱,使得整个浪速已成了惊弓之鸟,虽然他们极少参与这些攻伐,却也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而那一艘艘的舰船,依然只是停泊在水面上不动,似乎也没有人准备下船登陆。

    这令方才紧张得全身绷紧的的武田弘毅终于松了口气,他心里不禁在想,来往的商人从未提到过大明有这样一支舰队,可即便如此,这舰船庞大,可是船身却是狭小,理应不可能装载太多的士兵。

    三十艘船,满打满算,也不过是数千人而已,或许这个数目,与浪速的武力势均力敌,可是武田弘毅依然有信心,将他们拒之国门之外。

    这里有很多以商人名义,实则却是盘踞在大明外海的倭寇出没,绝大多数倭寇,对于明军的描述都是不屑于顾,带着深深的嘲讽。

    这也是为何武田弘毅鄙视大内义兴的原因。

    倾巢而出的舰船,居然被明军击溃,这在武田弘毅眼里,大内义兴这个管领简直就是倭国的耻辱。

    此时,密密麻麻的兵卫已经靠近了港口。

    而大内义兴却是没有阻止,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材似乎想说什么,却被大内义兴拦了下来,大内义兴目光幽幽,飞快地掠过一丝冷意,像是看热闹似的,却是对那几个武士道:“我们一起去安全的地方,保护将军的安全。”

    几个武士方才在犹豫片刻后,拥簇着二人动身。

    足利义材低声怒道:“为什么不告诉他们……”

    大内义兴道:“请将军去安全之地。”

    他没有回答足利义材的问题,而足利义材出于对大内义兴多年的敬畏,却也没有继续追究,他们疾步进入街町,这里已是空无一人,可是大内义兴还是觉得不安全,指着远处一座山上的寺庙道:“我们去那里。”

    …………

    此时,在海岸边上,乌压压的兵卫们一个个提着鸟铳和刀剑,目不转睛地看着海面那停泊不动大船。

    那大船久久没有任何反应,这显得有些蹊跷。

    武田弘毅有些不耐烦起来,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明军畏战了,想必是明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反应如此之快,觉得袭击没有得逞,所以不愿意登岸了。

    武田弘毅经历过不少战争,因为自从幕府没落之后,总会有人垂涎浪速的财富,他们的船队也总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之下抵达这里。

    而擅长于防守的武田弘毅也总会将这些人打的落花流水,他甚至对明军心里生出了鄙视之心。

    即便是偷袭没有得逞的对手,往往也会毫不犹豫地登岸决战,即便是失败,那也是武士的行为,可是这些明军,却是龟缩起来,实在显得可笑至极。

    武田家的黑旗此时迎风飘扬,猎猎作响,武田弘毅豪迈的看着许多武士身后插着的小旗,旗帜上有自己家族的纹章,他心里生出了豪迈之感,武田氏在此镇守这么许多代,这里从未有失。

    只是,就在所有人都显得不耐烦的时候,那对着陆地的船身,却突然张开了一个个方孔,方孔之内,一门门的炮管探了出来。

    自然,陆地上的人是难以发现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即便是那佛朗机舰,也不过是半个屋大而已,因为距离太远,他们能分辨的不过是帆布和船身。

    可是在大船的甲板上,叶春秋却是通过望远镜将陆地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

    看着岸上那密密麻麻的倭军,叶春秋抿嘴微笑,而后放下了望远镜,随即吩咐道:“攻击。”

    帆船上,升起了传令的小旗。

    于是各船传出了哨响,哨子传入了炮舱,观察员立即打起了精神,他们早已将陆地上的敌人观测了个一清二楚,于是厉声道:“向东三十度,距离伍佰步,准备……”

    炮弹已经上膛,每一个炮手都显得自信满满,他们的自信心在经历了炮战之后,已经变得十足起来,他们熟稔地装填了炮弹,通过放上的镜子开始进行校准,每一个人都显得极为认真。

    “四号位完毕……”

    “九号位完毕……”

    一个个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还未等观察员发令,李源号的炮声便率先响起。

    观察员立即大呼:“射击!”

    “射击!”每一艘舰船,几乎同时下达了命令。

    二十七艘战舰,近三百五十门火炮,络绎不绝地喷吐出火蛇,一如既往的,船身开始剧烈的晃动,硝烟弥漫了舰船,粘稠得即使是海风都无法将其吹散。

    一声巨响之后,港口处的倭人兵卫们差一点便吓得趴在了地上。

    倒是有不少见过世面的武士高呼:“不必害怕,不必害怕,这是铁炮,就是德川家惯用的火炮,他们距离太远,打不中我们的,不要害怕……”

    然后他们抬头,竟看到无数炮弹带着尾焰飞速而来。

    这样的距离,分明……是可以击中他们的。

    兵卫们开始出现了一丝混论,凝聚一起的队列开始出现了松散。

    这令武士们恼火,于是有见多识广的人厉声道:“只是铁球而已,准备有序后退,不必担心……请务必不要担心……”

    铁球?

    是挺可怕的,能把人砸成肉酱呢,不过他们似乎就未必有被砸中的霉运,某种程度来说,被砸中的机会确实不高。

    可是当一枚‘铁球’砸入了队伍中间的时候,一声轰鸣传了出来。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不堪一击

    从某种程度来说,每一个人都只相信自己的经验。

    经验很重要,是人生的一部分。

    可是很多时候,经验可能会将人害死,于是就不免使人怀疑人生了。

    浪速的武田弘毅就迷信自己的经验,他熟谙步战之法,只有密集的聚集兵卫,才能从容对敌,这是基本的常识,常识很重要,那些一样不会就要开创新战法的人一般都死得很惨。

    可是这一次,他失策了。

    当他将兵卫们密密麻麻地布置在港口,当第一枚炮弹落下,甚至那炮弹只是险些砸中人,只是小小地引发了一点混乱,然后那尖头的炮弹直接一头扎进了泥里,当所有人都没有将这炮弹当一回事,甚至有人不禁发出嘲讽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厄运即将开始。

    一些武士是有理由嘲笑的,倭人又不是乡下人,好歹这时候不是禁海的德川幕府时期,所以不少武士也算是见多识广,铁炮的炮弹怎么能做成尖头状呢?蠢货,该做成圆球啊,圆球落地之后,还会疯狂地弹跳和滚动,能够杀伤更多的人,反而是尖头,就等于成了一枚箭矢一样,一头就能扎入碎石和泥土里,若是没有击中,就再没有杀伤力了。

    可是那炮弹依然还冒着浓烟,连身边的兵卫都感受到了它的热力,然后,轰的一声,就如同是空气先是猛地一缩,而后膨胀开来,一股热浪的冲击波,直接让数十丈内的兵卫们立足不稳,还未等他们反映过来,热浪就变成了火焰,火焰迅速膨胀,而后席卷开来,接着在这声震九天的雷鸣声中,无数的钢珠和炮弹的碎片瞬即炸开。

    天空升起了硝烟,因为队伍过于密集,数十人顷刻之间便毙命,外围的上百人纷纷被那****而出的钢珠击中,也是倒了一大片。

    面对这种炮弹,散兵阵型是基本的常识,可是偏偏,他们却如密密麻麻的蚂蚁一般凝聚起来。

    这几乎等同于是作死。

    于是立即传出着许许多多的嚎叫,有人捂着脸,疯狂地哀叫,他的脸上已经多了十几个血孔。有人身上带着火焰,拼命地在地上打滚,有人早已被烧得皮肤焦黑,亦是在人群中疯狂地攒动。

    这时候,武田弘毅顿感不妙了。

    而这……也只是开始,很显然,数千兵卫已成了靶子。

    在大多数人如同武田弘毅一样感到不妙的那一刻,数百枚炮弹已经从天宣泄而下,接着在各处疯狂地爆开,那炮弹的呼啸声,犹如死神之音。

    “跑啊,跑啊……”

    有人如惊醒过来,发出了逃跑的叫喊声,可是他们已经迟了。

    只是一轮齐射之后,整个港口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仿佛连石头都要燃烧起来,极少数的兵卫战战兢兢地趴在地上,他们成了幸存者,可是绝大多数人,身体已经支离破碎,甚至被这巨大的能量炸得尸骨无存。

    方才还整整齐齐地在此备战的兵卫,一下子不见了,只剩下了一片狼藉。

    武田弘毅虽是年迈,他自以为接下来,会出现武士一般的战斗,所以他从一开始是心情激动地拿出自己的家传武士刀准备迎战,这柄刀承载着武田家太多的荣耀。

    是的,像男人一样对决。

    可事实上,那舰船上的明军,压根就没有将他们当做男人,而是直接将他们当做了蝼蚁。

    武田弘毅被冲击波冲倒,恰恰是因为冲倒,才让他幸运地在一轮狂轰滥炸之中保住了性命,当他跌跌撞撞地站起来的时候,身上的武士服早已残破不堪,那秀在武士服上的家族纹章也早已分辨不清了,甚至他的头发被烧了一半,面目炭黑,只露出一口牙齿,显得极为狰狞。

    然后他看到了海滩上,那方才还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曾经耀武扬威的武士和兵卫,现在只剩下一片狼藉,地上的各种肢体,他已分辨不清了。

    他绝望地看着,他猛地发现,武士的尊严,在这一刻,没错,只是这一刻的时间,一下子消失殆尽。

    栽培一个武士,需要锻打一柄锋利的长刀,需要自幼开始进行培养,一次又一次的劈砍,结果,就在这一瞬间……却发现,在这里根本不堪一击。

    舰船上的人显然已经没有兴趣理会港口了,炮兵开始仰角射击,他们的目标,是远在港湾千步之外的街町和寺庙、市场。

    仰角射击根本就没有什么准头可说,射击的目标,也不是在有效的射程范围之内,纯属是狂轰滥炸,只单纯带有破坏的性质。

    千炮齐发,轰鸣声中,流星雨一般的炮弹在天空划过了焰火的轨迹,接着随意的炸向任何一个目标。

    于是远处的街町,时不时的升起一团火焰,无数的浓烟冒出来,大火熊熊燃烧,借着风势,火光愈发地猛烈,整个浪速,顷刻之间陷入了一片火海,尤其是这种木质结构的街市,几乎对火炮没有半分的抵抗力,街町里的嚎叫,远在船上的人根本听不见。

    钱谦虽然听不到海岸上的哀叫,却是看得心潮澎湃,从前作为备倭卫指挥,他虽然不至于出生入死,却也有无数次被倭人打的焦头烂额的经验,有不少的部众都死在了倭寇的刀下,现在眼看着倭军顷刻之间覆灭,免不得大呼过瘾,很有一种复仇的快意。

    只有邓健皱着眉道:“春秋,你这是做什么,何须射击那里……”

    叶春秋却是面无表情,只是扶着船舷伫立不动,徐徐道:“杀人,是为了救更多人。”

    “啊……”邓健惊愕地看着叶春秋,他觉得自从认识了叶春秋之后,自己的人生观已经被彻底地颠覆了。

    邓健还是忍不住地道:“这……这是什么道理呢,我大明布施仁义,是……是……”

    叶春秋直接道:“那是骗你的。”

    邓健瞪了叶春秋一眼,反驳道:“胡说,这是孔圣人说的。”

    叶春秋淡定从容地道:“现在我说了算。”(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一次性打痛

    见邓健的脸色难看,叶春秋反而有些心软了,便耐性地又解释道:“这样其实是救人,而非是杀人。”

    邓健皱着眉道:“这是什么话,这哪里是什么救人?杀人就是杀人。”

    叶春秋道:“我来问你,何以倭寇在东南猖獗,倭寇的赃物销去了哪里?”

    本是强执己见的邓健,听了叶春秋的话,不由愣了一下。

    此时,叶春秋继续道:“难道你认为,倭寇肆虐东南,到处**掳掠,劫掠了这么多的人口,抢夺了这么多的财货,只是放在那无人的小岛吗?他们劫掠来的财富,终究还是流入这里,可是我再问你,这些倭寇何以能明目张胆在此销赃,甚至在此兜售那些被掳掠来的女子呢?”

    面对叶春秋一连串的问题,邓健一时语塞。

    叶春秋却是道:“倭寇猖獗,大明的私商有他们的原因,这倭国中的多少人,又是他们的同谋?想要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做到禁绝倭寇,不但大明那儿要对倭寇进行严厉打击,这倭国的问题也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你说要施行仁义,那么什么是仁义?你今日对他们仁义,明日就是对东南军民的施以了暴行,圣人也说过:‘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呵……这样就真的可以换来仁义吗?不是的,这只是为虎作伥,只会助长欺负你之人的野心,他们今日只是打你的巴掌,你若是不给他们一个痛快,明日他们就可以****你的妻女,你若还忍气吞声,他便更加以为你软弱可欺,接着将你踩在泥里,视你为猪狗,想要真正地相互友爱,就首先要让他们懂得尊重,只有他们对你有了尊重,有了敬畏,你的德行才能推行出去。”

    说到这里,叶春秋顿了一下,看着脸色复杂的邓健,接着道:“今日,我就要让他们畏惧我们,倭国迟早要解决,现在解决,总比留给子孙后代要好,你说我在杀人,我是在杀人没错,可是你忘了,我若只是轻轻地打他们一下,他们只会认为自己输得侥幸,他们就会想要报复,那么我们要制服他,就必须与他们交兵十次、二十次,这样太麻烦了,而且徒增杀孽和劳民伤财。若是邓大人当真有仁心,不忍心这倭国生灵涂炭,那么理应支持我一次性地将他们打痛,让他们痛入骨髓,使他们听到我镇国府的水师,便吓得屁滚尿流,使他们从心底深处生出臣服之心,令他们倭国子子孙孙,听到镇国府的大名,便惊恐万状、魂飞魄散,唯有如此,两国才能世代地交好下去,再无征战。”

    “你让他痛一些,他会对你生出仇恨,而你让他痛入骨髓,他便会记住教训。”

    “何况。”叶春秋顿了顿,道:“何况这一次,舰队绝不能空船而回,这百年来的劫掠,总该给予丰厚的赔偿,不将他们打痛,他们怎么会乖乖将金银奉上呢?”

    “什么,你还要抢?”邓健刚才听得认真,听到叶春秋后面的话,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已经彻底地倾覆。

    倒是那钱谦眼眸一亮,目中掠过了一丝贪婪。

    叶春秋面无表情,他只知道自己在做对的事,如磐石一般屹立在船舷边不动,看着那如雨一般的炮火在浪速的每一个角落落下,看着熊熊的大火开始席卷城中的每一处角落,叶春秋却没有回应邓健。

    他必须带着大量的财富回去,而且这个财富,必须要动人心弦。

    这不是他残忍和贪婪,论起来,也未必就是报复倭寇,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

    郑和下西洋,为何最后会偃旗息鼓呢?

    它靡费确实不小,虽然有永乐年间的国力支撑,可是花销却是任谁都无法避免的。

    可是收益呢?虽然确实带回来了一些交换来的财货,可是大多都是奇珍异宝,这种东西,除了收藏,未必能拿出来兜售。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它是花了国库的银子,却充实了紫禁城的内库。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啊,想当初,刘大夏口称烧毁了所有航海的资料,直接锁死了大明的海洋政策,非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得到了一个爱民如子的美名,这是因为什么,想必这和当时的观念分不开。

    每一个人都认为,这是在浪费钱财,是在折腾,这个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航海成为了得不偿失的代名词,甚至成了政治上的不正确,甚至可以成为被攻讦的罪状,说到底,无非是没有人从中得到好处罢了。

    反观这时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每一处出航,却是竭尽所能,无论是利用多么卑鄙和无耻的手段,甚至用耸人听闻的恶行,而掠夺了无数的黄金白银回到伊比利亚半岛,却很快使航海风靡了整个欧罗巴大陆,从汪洋中返航回来的水手,几乎成了高富帅的代名词,舰船的船长被当成英雄一般的对待,王室将航海当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业,贵族们争相为航海投入了巨资,衣衫褴褛的底层百姓将这当做了通往上层的阶梯。

    于是但凡是和海有关的人,都会成为王室们待若上宾的对象,那些粗俗的船长,那些粗鄙不堪的水手,虽然遇到了重重的险阻,却依然无所畏惧的朝着天堂的方向升起风帆,去航海吧,去东方,去西方,去南方,去哪里都可以,因为哪里都有梦寐以求的珍宝在等待着自己。

    大明的亏本经营,根本就无法在朝野内外,培养出一个稳固的利益集团,去坚定的支持航海和通商的政策,反观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成功,使整个欧罗巴大陆都掀起了一场浩大的航海热潮,无论是英国、法国、荷兰、北欧,他们眼看到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成功,都毫不犹豫的投入到这项堪称伟大的事业中去。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宁可错杀一千

    今次,是镇国府水师第一次出航。

    若是叶春秋只带着功勋回去,得到的也不过是功劳和赞赏而已,然后呢?然后就诚如文皇帝和郑和一样,依靠他们的强力推动所完成的壮举,等到他们撒手人寰,也就自然而然的人亡政息了。

    所以叶春秋的目标很简单,既然来了,就绝不能空手,不但不能空手,还要让镇国府中的许多人暴富。

    唯有如此,镇国府的海政才能持续,充实了内帑的宫中,即便今日的天子不是朱厚照,即便新天子和叶春秋有什么嫌隙,也会毫不犹豫地将镇国府的海政支持到底,那些镇国府的股东,才会成为海政的既得利益者,那些水手,那些造船的匠人,即便得到的可能只是小利,却也让他们成为平民中足以让人羡慕的对象。

    所谓的海政,无非只有一条,让人得利,仅此而已。

    叶春秋读了许多四书五经,深谙其中的道理,连孔圣人都非常清醒的认识到人是利益驱使的动物,于是才有了‘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的典故。

    你帮助了别人,从而得到了好处,于是就有更多人愿意帮助别人。

    而你帮助了别人,却不肯接受别人的酬谢,那么人们就会将道德的标准提高,理所应当的认为帮助别人是不能得到酬谢的,而如此下来,又有谁肯去帮助别人呢?

    无数的炮火连绵不绝,在半个时辰之后,炮火终于停止。

    各舰放下了登陆的舰艇,紧接着八百镇国新军生员开始登陆,远处,大火依然熊熊地燃烧着,当叶春秋带着人用登陆舰随着海浪冲上了沙滩,他们眼前所展现的,不过是满目疮痍,偶尔,会有人一片焦土中呻吟,有人突然从死人堆中猛地站起,显然这人是个武士,他的目中露出了绝望,勉强地提着武士刀,发出嚎叫。

    啪啪啪……

    几支步枪已经对准了他,紧接着枪声大作。

    他身上厚重的武士铠甲,根本无法阻挡米尼弹,于是身上多了几个血洞,又萎靡了下去。

    镇国新军生员们开始很默契的以小组的形式分散,挺着刺刀,在这一片血肉模糊中前行。

    叶春秋拿着望远镜,看着那速浪城中的大火,没有理会。

    倒是很快,有几个人将武田弘毅提了过来。

    武田弘毅的铠甲早已残破不堪,他浑身是血,大口喘着粗气,只是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对于他来说简直如噩梦,他虽是存活下来,却发现自己无处可逃,那炮火覆盖了身后的城町,回去简直就是送死,提着他的人将他放下,他的皮肉黏在了铠甲上,只是粗重的呼吸,似乎一举一动,都使他疼得龇牙咧嘴。

    叶春秋看着他,方才望远镜里,就大抵从武田弘毅的举止上看出了对方的身份,叶春秋抿嘴一笑,他又恢复了读书人的样子,朝武田弘毅行了个礼,道:“不知足下高姓,鄙人叶春秋,此番带船队前来剿杀倭寇,顺便与尊国洽商两国邦交之事,还望足下回去报个信,安抚此处军民,具陈学生的来意。”

    话可能不太听得懂,不过字,武田弘毅肯定是认识的,有人拿了笔,书写了叶春秋的意思交给武田弘毅。

    倭国现在的文字,其实就是汉字,不过是加了一点假名罢了,而作为倭国的贵族,对汉字的书写和诵读更是不在话下,武田弘毅带着叶春秋的‘书信’,便踉踉跄跄地朝着那只剩下了断壁残桓的浪速城去了。

    “春秋,他……”一旁的王守仁不知叶春秋心里的是什么打算,不禁询问。

    叶春秋看着那武田弘毅跌跌撞撞的背影,早没了方才的不可一世,他莞尔道:“现在该是打交道的时候了,我们回到船上等候吧,等他们二十个时辰后,若是没有人来谈,那么接下来,就该给他们一点点颜色看看了。”

    王守仁抿嘴点头,目视远方。

    在清理了港口之后,众人回到了船上。

    一日下来,倭岛上没有任何消息,只是到了第二日的清早,终于有人抵达了岸边。

    叶春秋命人用登陆艇将他们接来,来的人有三个,为首之人,正是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材,他本就是个傀儡,多半是被这大内义兴胁迫而来,除此之外,便是穿着和服的武田弘毅,武田弘毅一脸灰白的之色,低垂着头,自始至终没有说话。

    上了甲板,叶春秋带着钱谦、邓健诸人迎出来,三人便朝叶春秋恭恭敬敬地深深鞠躬。

    叶春秋看着他们,含笑着道:“这里可有通译吗?”

    一脸酒色掏空的足利义材道:“我会汉语。”

    只听了说的一话,便能他居然汉语纯熟,而且还带着几分洛阳的口音。

    叶春秋便笑了笑,因为他说汉话的时候,足利义材和身后的武田弘毅、大内义兴脸色都有些波动,看来他们也大抵会汉话有那么点儿粗浅的认知。

    这不难理解,倭国受汉人的影响极深,至少在文化上,倭人的上层是以能说汉语,熟读诗词为荣。

    叶春秋对待他们倒是并不倨傲,各自通报了自己的姓名,而后请他们进了座舱。

    舱中叶春秋很不客气的坐在了主位,足利义材只好陪坐一侧。

    叶春秋命人上茶,接着道:“此番我来,是来剿灭倭寇,敢问将军,这倭国还藏匿着多少倭寇?”

    足利义材顿时心虚了,忙是去看大内义兴,大内义兴脸色青白不定,却是作声不得。

    叶春秋皱眉:“倭寇肆虐我大明,所以我镇国府水师,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自然,大明与倭国,本就是友邦,理应彼此敬重,此番将军来此,令我感激涕零,可是我奉命剿贼,不得不在倭国搜索一番,还望将军能够准许。”

    足利义材讪讪然道:“我……我……不,倭寇……已经被扫平了。”

    “怎么可能。”叶春秋似笑非笑地看着足利义材,让人完全看不出他的真实想法!(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投靠强者

    叶春秋面不改色地道:“分明有数百舰船袭我大明秦皇岛,怎么可能说平就平?将军,我给你交个底吧,我大明上下军民被倭寇肆虐百年之久,死伤无数,这一次,我们是来讨一个公道的,自然,镇国府断然没有和贵将军府为难的意思,不过若是不能讨还一个公道,只怕……”

    还没听完叶春秋说完,足利义材已经心惊肉跳,他岂不明白,叶春秋所说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名目而已,到底谁是倭寇呢,还不是镇国府说了算。

    其实这一天多的时间,从京都到近畿都已震动,武田家乃是倭国数一数二的大名,佣兵数千,武士数百人,且又占着速浪这样的福地,寻常的倭国大名,谁敢染指?

    可是半个时辰之内,只是三十艘大明的舰船来此,一阵狂轰,武田家便已一无所有,速浪的军民死伤万余,一个强横的诸侯,就此变得一文不值。

    这给予倭人的震撼是何其之大。

    某种意义来说,所有听闻了此事的倭人都已经吓呆了,倭国本就是狭长的岛国,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大名的领地,都在这大明水师的覆盖之下,武田家这样的实力,尚且只是在半个时辰之间灰飞烟灭,那么自己能坚持多久呢?

    恐慌很快地在倭国蔓延开来了。

    附近的不少大名,已经派出了武士来到这里打探,而他们不一而足的,都惦记到了这位征夷大将军。

    征夷大将军的威望已经越来越低,有了好处,大名们早已不将将军放在眼里了,可现在遇到这种事,却都希望征夷大将军前去与大明舰队接触。

    日子没法过了啊,这大明舰队便如悬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斯之剑,实在让人恐慌不安。

    这一场炮击,算是让倭国上下彻底地被打服了,这种完全碾压式的不对称战争,彻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