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由于从九德城到京城都在大晋的内部,沿途没有力量强大的敌人,最多也就是山贼土匪之流,对强大的北伐军构不成大的威胁。因此,华安决定分兵撤军,以防止大军阻塞道路,同时让骑兵先行,步兵乘坐辎重车后行。
其次,抛弃所有重型装备,将大营的五百辆霹雳车和新制造的三弓床弩,以及各种重型器械,全部移交给广州军团,以减轻撤军的负担。
再次,提前派出斥候,前往撤军所要经过的城池,命令所在城池的官员做好大军的接待工作,让他们准备好营帐和食物,这样撤退的北伐军经过那里的时候,便可以快速吃饭和休息,从而提高行军速度。
最后,动员全军将士,让将士们做好强行军的准备,华安自己也将亲自率领亲兵营与雷暴的骑兵军团,最先返回京城。
有了这几项措施,华安相信,大军一定可以提前一半时间赶回京城,从而保障京城的安全。
王三前往邓岳的中军大帐移交叛军投降事宜,邓岳得知赵国蠢蠢欲动,立即表示北伐军可以立即返回京城,交州的烂摊子就交给他好了。
第二日一早,北伐军骑兵将士整装待发,各种重型物资已经全部转交给广州军团,叛军的投降问题,也有邓岳全权负责。
雷暴策马走向华安的身旁,轻声道:“大哥,我的人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华安点了点头,道:“交州距离京城颇远,京城方向情况也比较紧急,这一路一定会很辛苦,让将士们一定要挺住。”
“大哥放心,都是老战士了,不怕吃苦。”雷暴从容回道。
“好,雷暴,你立刻率军出发,几日后,大哥会带着亲兵营赶上你的。”华安向雷暴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大军出发,给我来。”雷暴大喝一声,带领麾下一万骑兵,缓缓离开。
雷暴的骑兵出发后,华安一面协助邓岳处理叛军的投降事宜,一面催促主力步兵加紧整修装备,随时准备撤回京城。
一日后,赵武的近一万大军,乘坐牛拉的辎重车,缓缓离开大营,向京城方向行进,至此,北伐军就剩下铁牛麾下的近一万大军和华安的亲兵营了。
北伐军顺利后撤,九德城的叛军投降事宜进展的也异常顺利,叛军见晋军主动撤退大批兵马,对晋军的信任大大增加,守城的士兵甚至三三两两的出城,在城外悠闲的狩猎,城门也不在紧闭,而是全部大敞着。
又过了一日,铁牛的人马也已经整装待发,并在华安的命令下,向京城方向行进,同时,华安自己也和王三一起,带着亲兵营一千骑兵,追赶前方的雷暴军团,临走前,嘱咐铁牛一定要带好队伍,并加快行进速度。
铁牛自然点头一一应承。
八日后的傍晚,华安和王三带着亲兵营抵达了交趾城,而雷暴军团的一万骑兵已经在城外安顿下来了。
华安的亲兵营与雷暴的骑兵主力合兵一处,在交趾城歇息一日后,继续向京城方向行进。
交州的地形和气候让北伐军将士很不适应,在离开交州的土地后,北伐军将士顿时感到浑身都变得轻松起来,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在交趾城到广州的番禺城这一千多里地,北伐军骑兵仅用了十天的时间便抵达了,当然,这和沿途城池的及时供给是分不开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
当然,如此快速的行进速度,不论对人还是对马都是极大的考验,马背上的持续颠簸会让士兵疲惫不堪,体质差的士兵或许会因此生病,而战马的体力消耗就更大了,若是长期这么快速的行军,马匹是一定会掉膘的,体力和速度也会有所降低。
这大半个月来,看着战马有掉膘的趋势,华安也是很心疼,但是北方情况紧急,赵国大军一旦南下,少了北伐军就少了一支强大的抵抗力量,因此,即使战马掉膘,华安也不会减慢行军速度。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马匹,华安命令斥候通知沿途的城镇,除了要准备好士兵所需的食物外,战马所需的黑豆等物资也要准备到位,只要及时给战马补充足够的营养,战马的掉膘情况就会有所缓解。
番禺城外,一座临时搭建的军营,已经出现在华安的面前,大营中各种物资齐全,足以满足万余骑兵数日的需求,这都是城中的官员,按照华安的要求布置的,可谓十分的尽心。
华安策马带头进入营地,士兵们随后进入,并将马匹拴在早已准备好的棚子里,城内官员安排的人员,送来了可口的饭菜,并给马匹准备了黑豆和新鲜的青草。
士兵们心疼马匹,首先伺候马匹进食,并给战马梳理毛发,待安顿好战马之后,才前往就餐区进食。
连续的快速行军让士兵们,看上去显得有些疲惫,一些士兵的胯部甚至被马鞍磨出了伤痕,甚至流血的都有。
看着士兵们受罪,作为主将的华安很是心疼,为了稍减士兵们的辛苦,同时也为了保持马力,华安决定在番禺城歇息两夜,养足了精神继续赶路。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都大大的松了口气,一些士兵前往营地附近的水池里洗澡,军医更是前往城中和野外,采集可以治伤的药材,从而缓解士兵胯部的伤情。
华安则和王三、雷暴一起,在营地周围一边欣赏附近的山川之景,一边设想京城方向可能发生的意外,并作出应对措施。
“将军,邓刺史的信件。”一名小校将邓岳寄来的信件交到华安的手中。
华安轻轻接过,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仿佛连日来的辛苦全都烟消云散了。
“大哥,邓刺史说了什么,您高兴成这个样子。”王三连忙问道。
华安笑了笑,将信件递给王三,道:“是个好消息,南越族的大酋长已经答应率全族归顺大晋,如今,降表已经交到了邓刺史的手中,邓刺史正派六百里加急将降表送往京城,邓刺史写这封信,正是想,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啊!”
王三接过信件,雷暴也凑了过来,二人看了一眼,忙道:“大哥,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叛军投降了,真的投降了。”
“是啊!交州的叛乱平定,我大晋的南疆就安定了,蜀国没有足够的实力是不敢对交州发起进攻的,再说,就算他赶来,也有广州军团顶着,天天塌不下来。”华安说着也是一脸的自豪。
“哈哈哈哈!”王三和雷暴听了,高兴的笑了起来。
“将军,京城急报。”就在华安高兴异常的时候,小校送来了来自京城的急报。
一看是京城的紧急军报,华安心中一紧,连忙接过,打开一看,心中不禁大叫不妙,原本兴奋的表情被忧虑所取代。
“大哥,是不是京城出事了。”王三和雷暴见华安表情紧张,连忙凑了过来。
华安点了点头,道:“按信中所说,赵国天王石虎率二十万主力南下,已经抵达淮水北岸,算上送信人一路的耽搁,此时,只怕石虎的大军已经渡过淮水,我大晋的淮北诸城早就陷落了,按照最坏的结果,赵国大军可能已经推进到大江附近了。”
“大哥,若是如此,我北伐军在江北的千顷良田岂不要落入敌手了。”
“秋收已过,千顷良田被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屯田的两万人马,势单力薄,难以抵挡赵国的主力大军啊!”
雷暴、王三连忙说道。
华安蹙了蹙眉,正色道:“京城情况紧急,我们不能过多的耽搁,本以答应将士们要多歇息一日,只怕要食言了。”
“大哥,京城情况紧急,将士们会理解的。”
“大哥,明日一早,大军按时出发吗?我去通知将士们。”
王三、雷暴分别说道。
华安思虑再三,看向雷暴,道:“让将士们多歇息半日,明日正午,大军出发,向京城进发。”
“是,大哥。”雷暴说着,前去传达命令。
雷暴走后,王三看着一脸忧虑的华安,道:“大哥,番禺城距离京城足有两千多里,我军骑兵急行军至少也要大半个月,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再快马就跑死了,后续的主力步兵只怕才刚出交州,抵达京城则至少需要两个月,慢的话需要三个月,京城情况如此紧急,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华安点了点头,道:“石虎南下动作如此之快,只怕就是要在我军回京之前,攻下江南,现如今,荆扬二州二十万主力兵马,全都集结在靠近赵国的边境,若是借助江淮天堑全力抵抗,石虎想要扫平江南则绝非易事,至少在我军骑兵抵达京城之前,京城可保无虞。”
“大哥,我军连续行军大半个月,战马已经掉膘了,将士们也很辛苦,若是继续全速行军,到达京城之时,我军还能剩下几成战力,况且,主力步兵未抵达,仅凭万余骑兵,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王三忧虑道。
王三的提醒恰好是华安最担心的情况,赵国大军人马众多,仅凭一万疲惫不堪的骑兵,对防御赵国入侵,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华安真的不敢想,但华安至少明白,自己作为大晋将领,即使力量不足,也要全力守护大晋的江山。
“王三,你立刻派人,给后面的赵武、铁牛送信,将北方发生的事情如实的告诉他们,让他们一定要加快行进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驰援京城。”华安命令道。
“是,大哥,我这就去办。”王三慨然领命,转身离开大帐。
王三走后,华安在大帐中,看着江淮地形图,思考石虎可能的进军路线,大晋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可能的防守对策,以及大**淮防线的薄弱部分,并一一思考对策。
北伐军骑兵在番禺城歇息了一日,第二日正午,华安率领所有骑兵,浩浩荡荡的继续向京城方向急行。
#####
合肥城方向,经过连续多日的持续攻城,赵国大军攻破合肥城,晋国守军向庐江郡方向撤退。
石虎此次进攻大晋共调动了邺城十万精锐,豫州、青州军团足有二十余万,其中,兖州军团十余万人马,负责进攻大晋的荆州,以牵制大晋最为精锐的荆州军,而青州军团的十万大军则进犯大晋的徐州,以同时牵制大晋的徐州军团和扬州军团的部分兵力,而石虎亲自率领的十万主力,则再一次从大晋的荆扬二州结合部发起强攻,从而攻破大晋的防守,直下江南。
数年之内,石虎的赵国大军已经在这条线上连续惨败了两次,这两次都是被大晋的北伐军击败的,而这次,大晋的北伐军主力已经陷入交州不毛之地,因此,石虎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大赵国一统江南的大好时机,于是,第三次,率领大军渡过淮水,连续攻下数座小城后,一举攻下合肥,这个大晋的重要城池。
进入合肥城后,石虎和部将在大帐中庆功,同时,赏赐在攻城中立功的将士。
“王上,好消息,孙伏都将军已经攻取全椒城,现正向乌江城进发。”一名小校闯入大帐,向石虎汇报了好消息。
“王上,乌江城南面便是历阳城,东面便是滚滚大江了,孙伏都将军进展的好快,以末将看,也许要不了几天,我军便可以直接渡江,攻打建康城了。”一名将领高兴的说道。
石虎咧嘴一笑,大声道:“我大赵国连续两次败于江边,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攻破大江防线,横扫江南。”
“王上圣明,此条防线没了北伐军捣乱,我军攻打起来,的确省了许多事,攻破大江,只在旦夕之间。”一名部将说道。
石虎点了点头,道:“我军离开邺城也有些日子了,不知冀州方向情况如何了,慕容皝还老实吗?”
一名大臣连忙拿出手中的信件,奏道:“正如王上所料,慕容皝见我军精锐南征,亲率十万铁骑进犯我冀州北境,信件刚刚抵达,臣还未来得及呈给王上。”
“哼,慕容皝好大的胆子,战况如何,慕容皝得逞了吗?”石虎大怒,慌忙问道。
大臣道:“慕容皝岂能得逞,石闵将军在慕容皝前锋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打败慕容皝的前军,斩首两千级,慕容皝锐气尽失,慌忙撤退,冀州暂时安定。”
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阴谋
“好,太好了,有石闵将军在,慕容皝休想进犯我大赵。”石虎显得很是高兴,眉宇间透露出强烈的自豪感。
“王上英明神武,石闵将军少年英雄,我大赵必然一统天下,四海归一。”
“是啊!是啊!王上器宇不凡,有天子之相,当登帝位以号召天下。”
“臣等请求王上荣登帝位,以安天下。”
一群大臣,见石虎高兴,连忙拍马屁。
“哈哈哈哈!”听了众大臣的恭维,石虎显得更加兴奋,在大帐中大笑了起来。
大将姚戈仲最看不惯那群拍马屁的大臣,冷哼了一声,抱拳道:“末将以为,王上现在还不宜称帝,待我军攻破晋军防线,扫平江南之后,王上再称帝不迟。”
石虎闻言愣了一下,虽然他极不习惯听逆耳的声音,但姚戈仲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对石虎忠心耿耿,虽然说话直了一些,但石虎听着也还算顺耳,况且,姚戈仲说的话都很有道理,先扫平江南,后称帝,更能让国人信服。
其实,石虎虽然是大赵国天王,但其掌握了大赵国全部的实权,事实上和皇帝没有丝毫区别,只是称呼的不同罢了,石虎想什么时候称帝,换换称谓只是一句话的事,不急于一时。
“哈哈哈!姚爱卿说的对,称帝不急于一时,眼下最紧要的事情是横扫江南,先灭了晋国,其它的事情都可以先放在一边。”石虎当着全体大臣的面夸赞了姚戈仲,而后问道:“关于横扫江南,各位爱卿有何良策,不妨都说说看。”
“末将以为,我军兵力强于晋军,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攻占江淮之间的所有城池,而后进逼江水,渡江南下,攻占整个江南。”
“不妥,若是将江淮之间的晋国城池悉数攻破,至少需要数月,这样一来,晋军在江南的防备就会加强,远在交州的北伐军也会增援过来,我军将失去此时的巨大优势,当放弃晋国坚固的城池,快速进军江南。”
“没错,如今孙伏都将军的前军人马,已经攻破全椒城,正在前往乌江城的路上,只要攻陷乌江城,我军主力便可以从乌江渡口渡过大江,从而一举攻破建康城,然后进一步扫平整个江南。”
部将们各抒己见,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激进的,也有保守的,但总体的意见是快速急袭,不给晋军喘息的机会。
石虎听了部将的意见,觉得放弃晋军防守坚固的城池,直接由乌江渡口渡江最为便捷,于是说道:“乌江渡口最适宜大军横渡,本王决定率全军从乌江南下,横扫整个江南。”
大将姚戈仲见状,再次抱拳道:“王上,我军主力齐集乌江,动静颇大,晋军岂能不作防备,江南水军实力强于我军,若晋国水军主力在乌江渡口的南岸设防,我军很难突破防线。”
再一次被姚戈仲顶撞,石虎心里有些烦躁,但姚戈仲说的都是实话,万一晋军水师全力阻挡,能否突破防线还真的是未可知。
石虎蹙了蹙眉,看向姚戈仲,问道:“以姚爱卿之见,我军当如何进军。”
姚戈仲连忙走到大帐的军用地图前,指着地图,大声道:“王上可率主力大军进逼乌江渡口,如此一来,晋国所能动用的主力大军,一定会全力在乌江渡口的南岸设防,而末将则率两万奇兵急袭芜湖,从芜湖渡口南渡江水,而后沿着大江南岸东进,直扑晋国都城建康,只要建康城一破,晋军就土崩瓦解了。”
石虎闻言,眼睛一亮,姚戈仲说的很有道理,若是将大军全部集中在乌江渡口,晋军也一定会在乌江渡口南岸设防,而凭借晋军水战的优势,只要三万晋军水师阻挡在乌江渡口,赵国十万大军便很难横渡,而派出一支奇兵偷袭远在西面的芜湖渡口,则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达到快速突破晋军防线的目的。
“好,太好了,姚爱卿,本王准你所奏,明日你就率两万偏师,奇袭芜湖,本王将亲率主力大军进逼乌江,吸引晋军的注意。”石虎答应了姚戈仲的要求。
姚戈仲大为感动,忙抱拳道:“王上,末将一定突破芜湖防线,奇袭建康城,为王上扫平江南半壁江山。”
“哈哈哈!你是本王最忠实的部将,本王绝对信得过你的能力,快去准备吧!”石虎鼓励了一句。
“是,王上。”姚戈仲抱拳一揖,转身离开大帐。
######
历阳城方向,由于赵国大军已经攻破合肥城,城内的军民有些人心惶惶,许多有钱的富人都离开城池,渡江前往江南,穷人也有一部分跟着离开。
坐镇历阳城的历阳守备和麾下三千将士,接到的命令是与城池共存亡,而这位守备大人也是位爱国的将领,因此,城池的秩序还算井然。
但面对赵国的十万大军,历阳守备没有丝毫可以守住城池的信心,但他会谨守自己的职位,拼死一战以捍卫作为一名将领的尊严。
就在这时,负责北伐军屯田任务的王五带着一万屯田兵,和大量的粮食物资进入历阳城,他们的大营就在距历阳城几十里处,此时,赵国大军已经攻破合肥,一万屯田兵若是在几乎毫无防御能力的大营与赵国大军作战,无疑是找死的节奏,而进入历阳城,凭借历阳城坚固的城墙,或许还有实力与赵国大军一战。
对于王五和北伐军一万屯田兵的到来,历阳守备自然是无比的高兴,有了这一万生力军,防守历阳城的压力就小了许多。
其实,北伐军在江北的屯田兵,原本是两万人马,但由于北伐军主力在华安的带领下前往交州平叛,江南的屯田无人管理,于是,华安临走前,让王六带领一万屯田兵,暂时进入江南的北伐军总部大营,负责管理北伐军在江南的屯田和牧场。
此时,在江南的一万屯田兵,得知赵国大军攻破合肥城,皆要求渡江北上,支援固守在江北的人马,但被朝廷阻止了,因为京城附近兵力薄弱,大晋朝廷需要这么一支人马充实京城北境的防守任务。
第三百二十八章 奇袭芜湖
赵国前锋大将孙伏都进犯乌江城,仅仅几个时辰的工夫,乌江城便告陷落,守城的士兵战死一半,剩下的全部逃往历阳城。
孙伏都见历阳城坚固且有万余兵马守卫,便不敢贸然进攻,他守在乌江城,等候石虎的主力大军。
几日后,石虎率领的主力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乌江城方向开进,麾下大将姚戈仲则率领两万偏师悄悄的离开主力大军,转道向西行进,准备偷袭芜湖渡口。
在石虎主力大军陆续进入乌江城的时候,大晋朝廷便判断,石虎主力大军会从乌江渡口强渡江水,于是调集京城附近的扬州军团三万人马,进入乌江渡口南岸设防。
扬州军团本有十万兵马,但赵国青州军团十万大军进犯大晋的徐州,徐州军团人马较少,难以抵挡赵军的进攻,因此,大晋扬州军团的主力七万人马已经渡江增援徐州,留在江南的人马只剩下三万。
乌江城只是座小城,且距离历阳城很近,大约只有五十里,叛军若要在江北站稳脚跟,则必须要攻破历阳城,但历阳城易守难攻,且有晋军万余人马驻守,若要强行攻打,损失会很大,而且会相当耗费时间,只怕攻破历阳城后,江南的晋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甚至远在交州的北伐军也会及时返回,情况将向着不利于赵国的方向发展。
于是,石虎和麾下的大将皆认为不用攻打历阳城,直接渡江攻打晋国的都城建康城,只要攻破建康城,俘虏了晋国的皇帝,历阳城的守将自然会乖乖的献上降表,甚至整个江南都可以轻易的扫平。
而坚守在历阳城的晋军人马,也没有力量出城与赵国主力对战,只能被动的守卫城池,对于赵国主力人马在乌江渡口即将展开的行动,毫无干预的能力。
乌江渡口是江水中的重要渡口,也是晋军重点经营的渡口,在渡口两岸原本各自停泊了数千艘船只,但由于赵国大军的进逼,现如今,所有的船只全部停泊在南岸。
赵国大军占据了渡口的北岸,若想渡江则必须要有大批的船只,为此,石虎下令在乌江渡口附近进行大规模的造船行动,而且除了工匠、奴隶,甚至士兵都加入了造船的行动。
赵国的造船行动搞得动静很大,这让大晋朝廷进一步肯定了,石虎会从乌江渡口南下的判断,为此,大晋朝廷将更多的军用物资调往乌江渡口,其中,仅箭矢就有三百万支,分到每个士兵手中,平均一个士兵一百支箭矢。
就在大晋朝廷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乌江渡口的时候,赵国大将姚戈仲所率领的一支两万人马的偏师,利用夜色的掩护,已经抵达芜湖渡口的北岸,而大晋芜湖渡口的守军却浑然不知,在姚戈仲两万大军的突袭下,芜湖渡口的北岸被占领,几十艘舰船没来得及撤往江水以南便被姚戈仲俘获了,而这一切,处在芜湖南岸渡口的晋军却浑然不知。
姚戈仲命令所部前锋穿上晋军的军服,打着晋军的旗帜,大摇大摆的向江南进军,而南岸的晋军见驶来的是自己的船只,船上的旗帜也是自己的旗帜,便丝毫没有怀疑什么,甚至前往渡口迎接。
舰船抵达渡口后,躲在船舱里的数千赵国精锐突然冲出,南岸的大晋守军淬不及防,损失极为惨重,一阵厮杀之后,赵国大军便将芜湖渡口南岸彻底的占领,而后,渡口的所有船只开往北岸,将尚在北岸的主力人马全部运往南岸。
两万大军全部抵达南岸后,姚戈仲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便是沿江东进,袭击乌江渡口南岸的扬州军团,接应石虎的主力大军渡过乌江渡口,而后,全军十万人马汇合一处,向大晋的都城建康城发起进攻。
第二,可以直接率军东进,以两万人马的力量,突袭晋国的都城建康。
这两个选择各有优劣,第一个选择比较持重,以两万人马突袭扬州军团的三万大军,姚戈仲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击溃对方,即使打个平手,也可以极大的吸引扬州军团的兵力,让乌江渡口的防御能力大大下降,从而让处在乌江北岸的石虎主力大军可以突破晋国的设防,抵达乌江南岸,而后两军合兵一处,向建康城发起进攻,十万大军的力量足以让建康城的守军难以抵挡,攻破建康城已是必然。
当然,这么做的缺点是浪费时间,待大军解决掉乌江渡口的晋军时,消息早已传入建康城,明知守不住城池的晋国皇族,不会呆在建康城等着被抓,而是会一路向南撤退,这样抓捕起来很是困难,而只要不能抓住晋国的皇帝和主要大臣,就算攻破建康城意义也不是很大,晋国各地的守军见皇帝仍在,就不会停止抵抗,扫平江南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而第二个选择是直接以两万大军突袭建康城,这样一来,待晋国朝廷得知消息时,两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晋国朝廷想向南避一避也不可能了,瓮中捉鳖、关门打狗便是这一选择的优点,但这一种选择也有缺点,那便是太冒险了,毕竟,姚戈仲麾下只有两万大军,就算两万大军成功的突袭到建康城城下,能不能仅凭这点人马攻破建康城是个很大的疑问,而且,万一晋国援兵抵达怎么办,京城周围还有多少晋军,守卫京城的晋军人马多少,战力如何,这些都是姚戈仲要考虑的问题。
姚戈仲本已下定决心要直接突袭建康城,但真的要行动时,他又陷入了犹豫之中,毕竟,此时他是孤军射入,若是成功攻破建康城则是万事大吉,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父亲,您在忧虑什么。”见姚戈仲一脸的愁苦,姚襄轻声问道。
这个姚襄是姚戈仲的第五子,如今,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却是臂力过人,胆气绝伦,深得姚戈仲的信任和欣赏。
姚戈仲侧首看向姚襄,道:“襄儿,为父是在担心力量不足,建康城毕竟是晋国的都城,经营多年之下,必是易守难攻的坚城,就凭我军的两万人马,真的可以攻破建康城吗?我军粮草不多,若十日之内不能破城,后果便是全军覆没啊!”
姚襄闻言,眉头一扬,道:“父亲不必担心,王上的主力人马已经将江南的晋军主力全都吸引过去了,孩儿派往建康城的细作已经传回消息,此时建康城的守军只有乌衣六营,共六千人马,这些乌衣营将士,平时耀武扬威,真的打起仗来,绝不是我军的对手,凭我军两万人马,十日之内一定可以攻破建康城,抓住晋国的小皇帝。”说完,姚襄一脸的自信。
听了姚襄的分析,姚戈仲心情好了许多,他欣慰的看向姚襄,道:“襄儿,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不过,若是我军沿江东进,奇袭乌江渡口南岸,你觉得如何。”
姚襄摇了摇头,道:“父亲,此计虽然稳妥,但却一定会让晋国王室逃之夭夭,只要抓不住晋国王室,王上就会很不高兴,况且,奇袭建康城,抓住晋国的小皇帝,功劳都是父亲的,这可是旷世奇功啊?”
“襄儿,你说得对,我军当急袭建康城,只要抓住了晋国的小皇帝,扫平江南只在旦夕之间。”姚戈仲终于鼓足勇气,他走向大帐中的军用地图前,看着江南地形图,缓缓道:“若要避开乌江渡口的晋军,我军当绕过于湖城,沿着丹阳、秣陵小路行进,只需一日,大军便可抵达建康城下。”
“父亲,事不宜迟,我军现在就出发,日落之前便可抵达建康城下。”姚襄抱拳道。
姚戈仲咧嘴一笑,大声道:“一日之内兵力建康城下,晋军一定淬不及防,也许明日此时,为父就坐在晋国的皇宫大殿之中了,哈哈哈!”
“父亲,让孩儿打头阵吧!孩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姚襄主动请缨,要求做大军的前锋。
若能攻破建康城,姚戈仲当居首功,其麾下的前军将领自然也是大功一件,姚戈仲自然愿意将这个大功劳让给自己的儿子,于是,痛快的说道:“好,襄儿,为父就命你为前军统帅,你即刻率领三千大军,杀向建康城。”
“是,父亲。”姚襄一脸自信,似乎建康城的城门已经为他打开了,天大的功劳已经摆在面前了。
姚襄率领三千前军,从芜湖渡口立即出发,率先向建康城方向进军,半个时辰后,姚戈仲率领主力人马随后进发。
在姚戈仲的兵马攻破芜湖渡口之后,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