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姚戈仲的兵马攻破芜湖渡口之后,芜湖渡口的溃散士兵,部分退往附近的于湖城,于湖城守备得知芜湖渡口失守,赵国两万大军渡江而来,心下大惊,立即派遣快马将这一紧急情况向朝廷汇报。
第二日一早,芜湖失守的紧急军情便传到了建康城,大晋朝廷得知这一情况,顿时慌作一团,垂帘听政的褚蒜子,立即召集京城五品以上官员进入朝堂商议对策。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极殿议事
建康城的太极殿之内,皇太后褚蒜子抱着只有两岁的小皇帝司马聃,端坐在龙椅之上,身旁是两名侍候的小宫女,龙椅正前方布设白纱帷。
大殿之上,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几乎全都到齐,何充、蔡谟、司马昱、庾冰等重臣站在最前面,其余官员按照品级高低分别排列。
小皇帝司马聃只有两岁,是个贪玩的年纪,老老实实的端坐在母亲的怀里,对他来说完全就是个折磨,往往坐不了一刻便会扭动身体,甚至嚷嚷着要离开,皇太后褚蒜子只能不停的哄着,才能让小皇帝稍微安分一点。
在大殿之上,所有的大臣都显得比较忧虑,毕竟,赵国一支两万人马的偏师突破芜湖防线渡过江水,对大晋的江南是个巨大的威胁,甚至京城建康都处于危险之中。
大臣何充,首先出列道:“启禀皇上、皇太后娘娘,赵国一支两万人马的偏师已经渡过江水,正向京城方向杀来,此事万分危急,请皇上、皇太后立即决断。”
见赵国偏师已经渡江,褚蒜子心里也是无比的紧张,他不懂军事,自然不知该如何调配,忙问道:“赵国犯境,各位爱卿有何良策。”
一名大臣连忙出列奏道:“皇上、皇太后,我大晋京城附近的主力人马,都被调往乌江渡口防御石虎的主力大军,京城附近已经无兵可调了,仅有的乌衣六营是用来防守京城的,万万不可随意调动啊!”
褚蒜子闻言,心中更加紧张,一张俏脸吓得苍白,忙问道:“我堂堂大晋,难道就无兵可调了吗?乌江渡口的兵马可否暂时调回两万,以解燃眉之急呢?”
会稽王司马昱连忙摇头,道:“皇太后,此事万万不可,乌江渡口北岸,石虎的主力人马正日夜赶造战船,并不时的派遣战船骚扰我南岸守军,如今,我军三万兵马守卫乌江渡口尚且不足,若是调离两万,剩下的一万人马可能就守不住渡口了,一旦渡口失守,石虎的主力大军渡过江水,京城就一定守不住了,甚至整个江南都会失去。”
国舅庾冰,接着道:“若赵军偏师进攻京城倒还算好,万一这支偏师直接杀向乌江渡口,与渡口北岸的石虎主力人马两面夹击,乌江渡口就危险了,而一旦渡口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是啊!是啊!必须让乌江渡口的守军做好防备,乌江渡口一定不能失守啊!”众大臣连忙附和。
褚蒜子虽然不懂军事,但从大臣的话中,他也能意识到乌江渡口的重要性,于是问道:“何爱卿,我大晋京城四周,难道就抽不出一兵一卒么,可不可以放弃一些小的城池,以集中兵力。”
何充连忙回道:“太后的意思,老臣明白,退朝之后,老臣就派人,将丹徒、句容的全部三千兵马调往乌江渡口,以增强渡口的防御实力。
“准奏,有劳何爱卿了。”国难当头,褚蒜子说话极为客气。
何充闻言受宠若惊,忙道:“太后严重了,这都是老臣应该做的,老臣受先帝托孤之任,当全力效忠大晋,万死不辞。”
褚蒜子隔着白沙帷,能清楚的看清何充的表情,那的确是一副为忧国忧民,忠心耿耿的表情,褚蒜子不禁欣慰的点了点头。
见褚蒜子如此重视乌江渡口,而轻视京城的防御,大臣蔡谟,连忙奏道:“皇太后,以臣之见,赵国偏师极有可能急袭京师啊!京师是我大晋的核心,满朝的大臣和皇上都在这里,只要京师被攻破,我大晋便会元气大伤,所以,从现在开始,乌衣六营一定要进入战备状态,万一赵国偏师进攻京城,也好有个抵挡。”
褚蒜子身为当朝太后,自然明白京城的重要性,他看向蔡谟,轻声道:“蔡卿家所言极是,京城是大晋的根本,决不能让赵军攻破,蔡爱卿,京城的城防就交给你了。”
蔡谟闻言,抱拳道:“太后放心,老臣一定竭尽全力,布置京城城防。”
褚蒜子点了点头,顿了顿,突然问道:“何爱卿,前往交州平叛的北伐军可有消息,哀家记得,上个月已经下令招其返京了,不知现在到了何处。”
何充连忙奏道:“禀太后,据传令的士兵回报,十日之前,北伐军的前锋骑兵已经抵达番禺城,后续的主力步兵也已经出了交州,不过,距离京城还有很远的路啊!”说完,何充一脸的苦涩。
“番禺城据此两千多里,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是啊!两千多里,骑兵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步兵刚出交州,只怕抵达京城已是三个月之后了。”
大殿上的大臣们,顿时议论了起来。
褚蒜子见华安的北伐军还远在广州的番禺城,心下不禁有些失望,小时候的经历仍映在她的脑海中,她相信,只要华安的北伐军及时返回,便可轻松化解这场危机。
事实上,以乌江渡口为核心的一大块区域,本身就是北伐军的防御范围,是北伐军的奉命南征,造成这块区域的防御空白,从而让赵国大军可以横冲直撞,甚至让其一支偏师渡过江水。
何充在嘴里念叨着北伐军的名字,突然一拍脑袋,抱拳道:“太后,老臣真是糊涂,其实在京城北门外二十余里,还有一万人马,只是并不在我军编制,所以老夫差点忘了。”
“何爱卿,京城附近竟还有一万人马,是哪支部队。”褚蒜子连忙问道。
何充奏道:“禀太后,是北伐军的屯田人马,前几年石虎大规模征兵,我大晋为了做出应对,也对全国的军队进行临时扩军,当时,北伐军临时扩兵两万人马,几个月后,石虎遣散大批兵马,我大晋为了节省开支,也将临时征召的士兵全部遣散回家,只是北伐军的两万人马没有被遣散,而是在江北的大片土地上屯田,如今,现有一万人马在京城以北不远处,另外一万人马在江北。”
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杨
“北伐军的屯田人马?”褚蒜子皱了皱眉头,问道:“何爱卿,既然这支人马主要负责屯田,平时必以田间劳作为主,这样的人马战力如何,真的能打仗吗?”
褚蒜子怀疑的很有道理,屯田本就是以田间劳作为主要任务,甚至就是完完全全的农民,只是北伐军的屯田人马,在华安的特殊要求下,保持了一定的训练而已。
何充笑了笑,回道:“禀太后,这支人马的战力,肯定要比北伐军主力要弱一些,但其战力仍不容小觑,据老臣所知,北伐军这支屯田人马,平时以营为单位分成三波,其中两波负责田间劳作,剩下的一波则留在大营训练,然后十天轮换一次,这样一来,每个人每个月都是十天的时间是在大营训练,如此持续了数年,这支人马的战力当不弱于任何一支守备军,另外,统领这两万人马的王五、王六都是华将军的结义兄弟,他们武艺高强、为人正直,深得部众信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中,王五率领一万人马驻守的江北的历阳城,留在京城附近的是王六和其麾下的一万人马。”
褚蒜子闻言,眉间的皱纹稍减,她看向众大臣,下令道:“二人都是我大晋的将才,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正是他们立功报国的时刻,传哀家旨意,封王五为骁勇将军,王六为扬威将军,还有,命王六将军率领麾下一万人马立即备战,若赵国偏师进犯乌江渡口,则立即率军增援乌江渡口,与渡口守军一起夹击赵军,若赵国偏师直逼京城而来,则让其率军增援京城。”
“是,谨遵太后懿旨。”一名官员抱拳领命,随即转身前去传令。
褚蒜子轻轻的舒了口气,看向何充,问道:“何爱卿,北伐军这支人马以屯田为主,不知他们的装备是否齐全,还有,京城的库存军械是否还有剩余?”
褚蒜子考虑的很是细致,就连这支人马所持的装备都考虑到了,这着实让满朝文武大吃一惊,众大臣不得不在心底佩服褚蒜子的头脑。
何充如实回道:“太后所需正是,这支人马所用军械都是北伐军主力遗留下来的旧装备,数量也有所不足,不过,京城的库存军械还有不少,足够装备这支屯田人马了,退朝之后,老臣亲自去办此时。”
“嗯,那就有劳何爱卿了。”褚蒜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了王六的一万人马,褚蒜子和满朝文武的心里都稍稍放松了一些,但赵**队一向以战力彪悍著称,有了这一万人马,也不能完全保证江南的安全,而距离最近的江州军团,距京城也有千里之遥,此时前去传令,显然已经来不及了,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京城附近抽调尽可能多的军队,哪怕只有一千人也是好的。
褚蒜子看向国舅庾冰,轻声说道:“三吴之地距离京城最近,舅舅对三吴之地颇为熟悉,不知可否从三吴之地再抽调数千人马增援京师?”
国舅庾冰闻言,一脸的苦涩,无奈的回道:“回太后,三吴之地能调动的兵马,已经全部调往乌江渡口了,现如今,三吴之地所有的县城都只有二三百守军,各郡治所之城也只有五六百的兵力,这么点兵马,实在不宜再行抽调,否则,一旦这些城池有人闹事,各城守备将无兵马弹压,后果不堪设想,甚至,附近的山贼都可以趁着各城守备空虚,袭击占领城池,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三吴之地将不再属于我大晋,而是成了山贼的地盘了。”
“想不到我堂堂大晋,竟然已经无兵可调。”褚蒜子无奈的叹了一句,随即宣布退朝,让各位大臣各自前去准备防守事宜。
退朝之后,何充第一时间,派人将京城军械大营的各种兵器运往北伐军营地,交给扬威将军王六,随后第一时间发放给所部人马。
王六受封扬威将军,并且得到了备战的命令,这让其极为兴奋,这也是王六多年来的梦想,这么多年来,一直以种地为主的王六,心里早就对屯田有些厌烦了,他很早就想痛痛快快的在战场上打一场了。
当华安率领北伐军主力人马南征平叛的时候,他就极力的要求随军出征,结果被华安拒绝了,没想到,这次华安的主力兵马不再京城,同时,赵国的主力兵马却大规模的南下了,这恰好给了王六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王六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的打一场仗,让所有的将士看看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给大哥华安长长脸。
为此,王六对麾下的一万人马,进行紧急整编,让将士们从平时的屯田状态,快速转换成作战状态,同时,训练内容也由平时刺杀训练,改为应对赵国大军的阵法训练。
在王六的一万兵马进行紧急备战的时刻,建康城的城墙之上,也忙碌了起来,负责守卫京师的乌衣营将士,在各自营主的命令下,紧急向城墙上搬运守城物资,滚木、礌石,火油、干草等,凡是对守城有帮助的物资,能运上城墙的都搬运上去,为了加快搬运的速度,蔡谟命令城中的各级官员动员城内百姓帮忙。
确实,有了百姓的帮助后,搬运物资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仅仅半日的工夫,城墙上就堆满了各种用于守城的物资。
为了搞清赵国偏师进攻的确切方向,大晋朝廷派出了大量斥候,前往京城以西侦查,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就在大晋朝廷进行紧急备战的时候,姚襄所率领的前锋三千人马,已经成功的绕过丹阳、秣陵二城,距离京城已经不远了,姚戈仲所领的主力人马紧随其后,落后姚襄大半个时辰。
在一处岔路口,姚襄勒马停了下来,他看着一大一小两条道路,陷入了沉思。
“小将军,岔路左边是大路,右边是小路,我军还是走大路吧!万一小路不通就白跑了,若是有埋伏,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一名营主建议道。
姚襄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如果本将所料不错,右边的这条小路就是所谓的‘小丹杨道’这是一条直通建康城的秘路,就算是江南人,知道的也不多,更何况是我等,所以晋军是不会在此小路设防的。
“小将军,既然江南人知道的都很少,您是如何得知的,万一这不是小丹杨道,而是一条上山打猎的山路,我军岂不白跑了。”营主比较谨慎,对姚襄的话不是十分相信。
姚襄扬着脑袋,自信的说道:“本将虽然年纪不大,但曾游历大半个天下,三年前随叔父到江南的时候,从山野之人的嘴里打探到这条路,并亲自走了一遭,只是三年过去了,小路周围的环境有了些许变化,本将觉得有些生疏罢了。”
“小将军见多识广,卑职远远不及。”营主连忙恭维了一句。
被部下夸赞了一句,姚襄心情自然大好,他指着小丹杨道的方向,讲解道:“想当年,晋国的历阳内史苏峻,就是从这条道突袭建康城,最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只可惜,苏峻志大才疏,对京城疏于防备,最终兵败身死,让人大为惋惜啊!”
“哦,小将军知道的这么多,卑职今天算是长见识了。”身旁的营主又恭维了一句。
“这算什么,只是一些往事罢了,算不得什么见识。”姚襄谦逊的摇了摇头,提醒道:“不过,这条小路崎岖难行,并不是很好走,但大军辛苦一下,两三个时辰之内,应该可以抵达建康城脚下。”
“是,小将军,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营主说道。
姚襄点了点头,道:“传令,全军人马沿着小路立即进发。”
“出发,出发。”营主大喝一声,策马带领士兵向小丹杨道进发。
姚襄策马立在岔路口,指着身后的几名亲兵,下令道:“你们几个守在这里,等候主将的主力人马,并告诉主将,前锋人马已经从小路进发,若遇到埋伏,一定会燃起狼烟,让主将千万不可冒险进入,本将会设法突围,若一切正常则小路没有埋伏,主将可率主力进入小路,直逼建康城。
“是,小将军。”几名亲兵抱拳应道。
姚襄向周围看了一眼,策马进入小丹杨道,与前锋人马一同进发。
#####
吴郡南端的建德城方向,华安所率领的万余骑兵,已经渡过浙水,正在向建德城行进。
在建德城的城门外,一座临时的军营矗立在那里,这是城池的官员,按照华安的要求布置的,大营比较简陋,但驻扎人马是不成问题的。
华安策马进入临时大营,让部下骑兵立即给战马解掉马鞍和马镫,让疲惫不堪的战马放松一下。
在这些日子的高强度行军中,北伐军的战马日渐消瘦,一些只有三岁的战马,由于体力相对较弱,倒在路途上的就有不少,为了不拖累大军的行进速度,凡是战马死去的骑兵,全部留在附近的城池,等待后面的步兵,与步兵一起返回。
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渐消瘦的战马
在进入建德城临时大营的时候,又有一匹战马倒地不起,马背上的骑兵蹲在战马的尸体旁久久不愿离开,眼睛里泛着红丝。
“大哥,我军又失去了一匹战马,算上这匹,我军自番禺城以来,已经跑死五十匹战马了,这里距离京城还有近五百里,如此快的行军速度,只怕还要跑死五十匹啊!”王三说着皱起了眉头。
“怎么,就这么几天,竟然跑死了五十匹战马。”华安心里微微有些惊诧,战马是骑兵的宝贝疙瘩,跑死这么多的战马,华安心里比谁都心疼。
王三撇了撇嘴,大声道:“大哥,番禺城据此至少有一千五百里,我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便抵达了这里,平均一天行进一百五十里,这么快的行军速度,战马不跑死才怪呢?”
从王三说话的语气,华安便能听出他心中的抱怨,万余骑兵中,像王三一样抱怨的士兵,肯定也不是少数,如此接近战马生理极限的行军速度,是对战马的摧残,普天之下,也只有华安能狠心这么做,当然华安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也是很纠结的,作为将军,有哪个不爱惜战马的呢?
华安抬头看向马厩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轻声道:“不是哥哥狠心,跑死这么多战马,哥哥比谁都心疼,但是京城危急,我军晚到一日危险便多一分,为了京城、为了大晋朝廷的安全,我军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别说再跑死五十匹,只要能早一步赶到京城,就算再跑死五百匹也值得。”
“大哥,京城已经不远了,只有近五百里,我军稍微走慢一些,每日行百里,五日之内也可抵达京城,不必在乎这一两日的工夫,我只想让战马少死几匹,看着战马死在路上,我这心里实在难受。”王三说着叹了口气。
华安闻言,心里一软,点头道:“是啊!京城已经不远了,日行百里也只需五日,但愿京城方向不会出岔子。”
“大哥,大哥。”雷暴大大咧咧的走了过来。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华安问道。
雷暴喘了口气,说道:“建德城像个空城,都没几个当兵的,城门口和附近的城墙上就十个人,这和来时的情况可不一眼啊!”
“哦,才十个人,这么少,城内的士兵都调走了吗?去,找个士兵仔细问问怎么回事。”华安向身后的一名亲兵,命令道。
亲兵闻令前去调查,很快,亲兵返回将情况告诉了华安,原来建德城的主力人马都被调往乌江渡口了,如今,城内的兵力仅有一百八十人,按照三班当值,每一班则只有六十名士兵,四座城门都需要守卫,城内也需要士兵巡逻,于是分到每座城门的士兵只有十名,其中,四名站在城门楼上,六名站在城门后方,剩下的二十人则负责城内巡逻任务,兵力可谓极为紧张。
看到建德城兵力如此匮乏,华安心中不安起来,按照大晋军制,每座县城的守备兵力本就不足,战力也不是很强,平时弹压百姓闹事,对付盗贼土匪还能发挥点作用,若要面对赵国的虎狼之师,这些散兵弱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真的很值得怀疑。
而朝廷连如此弱旅之师都动用了,可见京城方向有多么的危急,这更让华安觉得,要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京城,以解燃眉之急。
华安看向雷暴、王三,叹了口气,道:“你们也看到了,如今朝廷连县城的残兵弱旅都调动了大半,可见京城方向一定十分危急,我军不能有任何的耽搁,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京城。”
王三皱了皱眉,大声道:“也罢,既然大哥决定了,那就以最快的速度行军,大不了跑死五百匹战马。”
“跑死五百匹战马,王三,你疯啦!”雷暴一双眼睛瞪的老大,他没听出王三说的是气话,当然也是无奈的气话。
王三回瞪了雷暴一眼,大步走向营帐方向。
“大哥,王三今天是怎么了,这么大的脾气。”见王三气走了,雷暴一头雾水,王三性格温和,他几乎没见过王三发火。
“放心,他没事的。”华安拍了拍雷暴的肩膀,迈步走向马厩方向,雷暴挠了挠头,跟在后面。
进入马厩之后,华安摸着一匹已经显得有些消瘦的战马,内心很不是滋味,这是一匹只有三岁的小马,出生在北伐军牧场,是北伐军战士细心**出来的,在它的身上,倾注了北伐军战士太多的心血。
“将军,我的马可能快要死了,它一天比一天瘦,最近都吃不下马料了。”一名战士摸着自己的战马,伤心的说道。
华安转过身去,看向这名战士的马匹,的确是非常的消瘦,而且十分没有精神,若是继续强行军,只怕真的会跑死。
“大哥,全军的战马都在变瘦,照这么下去,跑死的战马会越来越多,就算京城再紧张,我军也不必如此不要命的行军,否则,就算大军抵达京城,战力也会大减。”铁牛劝说华安稍减行军速度。
“将军,就让战马歇息一天吧!它们实在是太累了。”小兵跟着劝道。
华安抬头看向天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现在是极为的两难,京城方向的紧张状态和战马的实际情况,都让他很是忧虑,华安自然是既想快速增援京城,又想让战马少受罪,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
华安看向小兵,突然问道:“你刚才说什么,你的战马已经不吃马料了。”
“回将军,从昨天开始,就已经很少吃了,今日已经很难下口了。”小兵如实回道。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看向雷暴,道:“如此看来,战马累死之前,都会有征兆,而不肯进食便是最大的征兆,命令所有士兵,凡是发现战马不肯进食的,一律留在后方修养,待马匹恢复正常后,再向京城进发。”
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袭建康城
“是,大哥。”雷暴慨然领命。
小兵摸着自己的战马,激动的说道:“谢将军,我的马不会死了。”
华安拍了拍小兵的肩膀,转身离开马厩。
######
京城方向,姚襄所率领的三千前锋兵马,顺利的通过小丹杨道,逼近建康城附近,一路上,并没有遭到任何阻截和埋伏,可谓相当的顺利。
在建康城外五里处,姚襄的人马埋伏在树林里,等待后面的主力部队,同时派遣几路斥候,扮成樵夫,前往建康城侦查。
近半个时辰后,天色已经发暗,前往建康城侦查的斥候也已经全部返回。
“怎么样,建康城的防御情况如何。”见斥候回来了,姚襄连忙问道。
一名斥候,颔首回道:“禀小将军,建康城守军正在布置城防,城墙上的滚木礌石,堆得满满的,城中数万百姓也在帮忙布置,这分明是针对我军的。”
姚襄闻言,蹙了蹙眉头,轻声道:“晋军的动作倒是挺快的,我军昨夜刚刚渡过芜湖渡口,这还不到一天,他们就开始布置城防了,看来,本将倒是有些轻敌了,建康城的兵力如何,城池外围是否有屯兵。”
另一名斥候,连忙回道:“禀小将军,建康城的晋军皆是常年拱卫京师的乌衣营将士,兵力大约五、六千人,城池周围方圆十里并无晋军士兵屯驻。”
姚襄咧嘴一笑,道:“好,太好了,建康城只有数千守军,这些从不打仗的贵族兵,岂能是我羌人勇士的对手,今夜便可攻破建康城,尔等就等着领功吧!哈哈!”说到高兴处,姚襄大笑了起来
“太好了,今夜我们就可以到晋国的皇宫里过夜了。”
“睡觉的时候,搂个小宫女,多自在啊!”
“听说江南盛产美人,而最漂亮的美人都在皇宫里。”
几名将士小声的嘀咕了起来。
姚襄听了,微微一笑,心里极为得意。
“小将军,主将的兵马抵达了。”一名部将提醒姚襄。
姚襄回头一看,果然是自己父亲的主力兵马到达了,于是,立即快步跑向姚戈仲的坐骑前。
“父亲,建康城就在前面,城内的守军只有乌衣营数千人马,今晚我军便可攻破城池。”
姚戈仲抬头向建康城方向看了一眼,仔细的问了一些细节后,决定暂时隐藏部队,待夜半三更,建康城防守空虚的时候,再突然发起进攻,同时,让士兵在树林里,赶造一些简单的攻城器械。
#####
建康城的城墙上,一些士兵仍在忙碌,由于天色暗叹,城墙上陆续点燃了许多火把,将整个城墙照的亮如白昼。
负责防守京城任务的大臣蔡谟,仍端坐在城墙上指挥调度,不将城池的防守安排好,他很难放下心来。
“蔡大人,天色已经不早了,您回去歇会儿吧!这里就交给卑职好了。”一名五品官员劝道。
蔡谟摇了摇头,道:“本官不累,京城是大晋的国都,皇太后将防守京城的任务交给本官,就相当于将整个大晋的安危交到本官的手里,本官现在是如履薄冰,生怕出现任何岔子。”
“大人,不必担心,赵国一支偏师,昨夜才刚刚渡过芜湖渡口,这才一天时间,他们走不了多远,至少今夜,京城可保无虞。”五品官员,似乎一点也不担心。
蔡谟闻言,正色道:“如今赵国大军压境,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大意。”
“是,大人教训的是。”
蔡谟沉思了片刻,蹙眉忧虑道:“本官派遣多名斥候前往芜湖方向打探,这都半天了,一个返回复命的都没有,这让本官的心里很是担忧啊!”
“大人,芜湖距京城足有一百余里,斥候探查一个来回,肯定要花不少时间,也许他们就在回来的路上。”五品官员劝道。
“嗯,但愿如此吧!”蔡谟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沿着城墙行了几百步,途中不断的指点,要求守城士兵按照实战的需求,布置各种城防物资,约莫两刻之后,蔡谟才缓步离开城墙,返回自己的府邸。
蔡谟走后,乌衣营将士又忙碌了大半个时辰,而后,累了大半天的将士们直接在城墙上找个位置,合甲而睡。
#####
北伐军大营方向,王六也在忙碌,自从得知姚戈仲的两万人马渡过江水,他就憋着一股劲,要亲自率军与之作战,在得到京城送来的各种军事装备后,这种**就更强了。
但北伐军大营的南面有一座大型粮仓,里面至少囤积了百万旦军粮,屯田之地的高处也有多块牧场,那里牛羊成群,需要人照顾,这些都是后顾之忧,有了这些问题,王六无法抽出所有兵马与赵军作战。
为了保障这些家底的安全,王六派出几百士兵,将牧场的围栏全部用树枝伪装起来,牛羊也都赶进围栏,这样一来,从远处很难发现这里是个牧场。
而军粮是战略资源,这百万旦军粮,更是整个北伐军的命根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赵军抢了去。
为此,王六命士兵加固粮仓周围的围墙,将围墙加高到两丈,并在围墙上设立箭楼,派八百士兵驻守,其中弓箭手三百名。
安排好牧场和粮仓,王六麾下还有九千人马,这九千人马驻扎在北伐军大营中,随时准备奉命出征。
天色已经很晚了,但亢奋的王六和一些将士仍旧没有睡觉,他们在磨兵器,大营之内不时的传出‘蹭蹭’的打磨声。
######
夜半时分,乌衣营的将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