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审讯俘虏花费了一些时间,等黄家战船摸清了海盗母港的具体位置杀来时,为时已晚。
海盗头子知道老窝即将暴露果断放弃,带着海盗们逃之夭夭,老窝里的金银财宝都被他们带走了,只缴获了几百石大米和一些不值钱的家私。
还好三艘朱印船上有些金银细软值两三万两银子,要不然就没什么意思了。
俘虏了九十七个海盗,其中大部分都是水手炮手,有五十四个浪人,老巢的海盗头子还有一艘朱印船,他仓皇出逃时没有敢把那里的奴隶杀了,因此赵时敏解救了男子二百一十五人,女子六十多人,有一半汉人。
海盗的家眷也有二百多没有能够逃走,有可能是时间仓促,也有可能是朱印船装不下了,赵时敏不管那么多,都带回家分别送往几个岛屿当牛马使唤。
黄家人民都有武力值,几百劳改犯翻不起浪来,老老实实干活给温饱,不老实死路一条。
李国助接到黄大人的书信,看到了赵时敏的主战船,毫不犹豫答应去岱山岛会师后南下共同讨伐郑一官。
他写了回信,让黄大人放心,他这一次一定倾其所有去跟郑一官拼命,不会保存实力。
赵时敏告诉恩师,主战船经过实战,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速度绝对可以追赶黄家改造过的草撇船。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欲去南洋
赵时敏带着旗舰和两艘千吨级新式主战船出海了一个多月,船坞里建造中的四艘新式战船也完工先后下水了,造船大师傅又开始了下一批九艘战船的建造。
黄胜知道这个世界的走向,发展海军是必由之路,只要拥有大量先进战船,海上无敌指日可待,哪怕一艘主战船要成本银五万两也在所不惜。
要不断建造而且一年多过一年,为此倾家荡产也值得,有了强大的海军以海岛为根据地,黄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还能够以海贸的暴利加速发展。
自己不会失败,每天的实力都在增长,无论什么对手早晚都会完蛋,咱们不急于一时慢慢来,日不落帝国值得期待。
黄家还专门建造了哨马船九艘,这样的快船建造太容易,才十余步长三步宽而已,在春天就开始训练了,这一次全部跟着跑了一趟日本。
哨马船只在船头安装一门可以灵活转动三百度的四磅滑膛炮,一共有乘员十三人,配高倍望远镜一架,千里镜三支,新式抬枪四支。
十三个乘员都是多面手,人人都能够操帆、打抬枪、开炮、装填,必要时由四个或者八个人去踩踏板人力驱动螺旋桨让快船更快。
船长和大副、二副都会旗语,懂灯光密码,配发双管短铳。
这样的新式哨马船完全可以进入长江上游和一些水大的内河,进入大运河也完全可以,用来传递消息,远距离侦察太合适。
哨马船虽然小,战斗力可不弱,大明像这样还没有五号福船大的小船根本不可能安装火炮,至多是装备抬枪而已。
而黄家哨马船头居然包了白铜板,装备了一门四磅炮,这样的快船用曼古歹的打法,完全可以用慢慢肯的办法打败落单装备四门至八门火炮的二号福船。
而且会立于不败之地,福船的速度跟哨马船相比有些如同龟兔赛跑了。
经过几个月的演练证明,新式哨马船战斗力不弱性价比很高,造价便宜,量产后成本价不会超过三千两银子,黄胜布置了赵时敏今年再次生产三十六艘的任务。
赵时敏也有这样的打算,一艘主战船的造价可以制造十几艘哨马船,可是真的打起来,十艘哨马船可以轻轻松松打掉一艘落单的主战船。
赵时敏还在尝试增加白铜板和铁甲板的使用,争取早日成功造出全铁甲战船,生产十步多长的工字钢龙骨以黄家钢铁厂的技术已经是小儿科,只是铁板之间的密缝铆接技术还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他准备先搞一艘铁甲哨船看看效果,积累了经验后再建造大战船。
黄家人马这一次去南海开辟商路的意义重大,只能赢不能输。
黄胜决定所有战船倾巢出动,新式主战船是主要打击力量,黄胜为了记住汉人之耻,新主战船都是以记忆里被建奴屠城的大明城池命名,虽然那些大屠杀目前还没有发生。
家里留下全部骑兵和五个百总的重步兵。只带全勇百总的重步兵随船队作战。
所有的火枪手、掷弹兵和野战炮兵,以及刚刚开始实习的二百知识青年炮兵全部作为水师陆战队随船出发。
本来所有战船和准备运货的福船、马船就有三千六百水手炮手,现在加上临时补充准备陆战的人马和后勤保障人员,大量医务人员一共有七千余。因为阮诞、尚慕明、李桂香、黎喜明都带着学生们随军南下。
这一次出动的所有海船总吨位超过五万吨,用来运货、运人的马船八十艘和二号福船十五艘没有什么战斗力只能勉强自卫。
战船有九艘哨马船,二十四艘草撇船,十二艘经过改造升级的二号福船级战船,还有新式主战船六艘和旗舰“辽东号”为主要攻击力量。
这一次杨威南海,黄家一共有经过加固和提速的大小船舶一百四十七艘参加行动,这完全是这些年巧取豪夺的结果。
天启六年正月在觉华岛火中取粟,优选了三百多好船的同时还救出了几千水手炮手,秋天又打海盗得了跟二号福船同一级别的朱印船八艘,二号福船三艘,解救了几百水手炮手。
由于跟辽东经略关系融洽,大明补充的战船,黄明理区区一个水营千总居然混到了草撇船九艘,马船三十几艘,还有一些小型战船。
黄家有了这样的船队已经可以跟任何一股南洋海盗一战了,跟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也可以扳扳手腕,毕竟他们在远东的战船有限,又是远离祖国。
李国助如果倾巢出动应该来不少于上一次去江户湾耀武扬威的战船数量。狠狠教训一下郑一官应该不成问题,想要歼灭他不太可能,南海那么大,他们如果吃了亏躲起来了哪里找得到?
留在家里的都是些不太适应远航的小型战船和武力值可以忽略不计用来跑运输的货船,生产海鱼罐头、海鱼干的工作船。
现在跟这些工作船配套捕鱼的早就不完全是黄家的渔民和渔船,太多辽东、登莱渔民的渔船被黄家连人带船雇佣了。
黄家的渔民有许多成为了水手,登莱的渔民每一次见黄家招人都积极接受挑选,毕竟这个时代出海打渔的渔民风里来浪里去,朝不保夕还没有什么收入。
这些人根本不怕当兵打仗,这个年头出海打鱼的死亡率跟从军打仗没什么区别。
当上了黄家的水手就成为了黄家人民,自己有了稳定的军饷,一家子都能获得收入绝对做到保证温饱的工作。
招募渔民当水手自然事半功倍,可惜现在还用不了太多人,毕竟黄家几次大规模获得人口中水手炮手所占比例太高,现在还有许多人没有获得重操旧业的就会,有了空缺岗位总要先解决他们。
在黄家山岛做劳力的东江镇移民里也有许多人曾经做过炮手、水手,毛文龙麾下火炮有限,他们打游击战时根本不可能拖着火炮转战辽东。
那些辽东的前明军炮手、水手逃亡到东江镇的太多了,他们的战斗力和体力都不如猎人、伐木工、矿工,因此这些人反而成为了东江镇的累赘,被当做无地屯垦的农民移民来到黄家。
会打炮并不表示打得好,但是作为战船上的滑膛炮手只要胆大心细,动作迅速就可以弥补一切。
海战时,交战双方都会相互横船近距离炮击,那是个不比技术只比谁更加狠的活计,装填快、火炮多、口径大基本上就赢定了。
因此新一代知识青年炮兵是训练出来操作野战炮和线膛炮,他们积累了经验后才会逐步成为炮兵指挥官,然后举办学习班重新培训旧炮兵,这些旧炮兵也慢慢的在成长,因为黄家所有人都在学文化。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皆在彀中
黄家的海上战斗力都远去两千里外的南海,家里怎么办?这不要紧,黄胜知道史,这几个月只要黄家不找别人麻烦,就不会有人来打黄家人马。
黄家即便没有大战船在辽东湾,海上力量也比建奴强,毕竟野蛮人都是旱鸭子,他们畏惧海洋。
况且船坞马上就会修缮并且改造好赵时敏抢回的三艘海盗朱印船,在生产中的小型哨马船也马上有几艘可以下水。
黄家的水手多着呢,大部分都会打炮,有了三艘装备十门火炮的朱印船,和五六艘灵活、快捷的哨马船,在海上给部队提供炮火掩护完全可以做到。
黄明理的骑兵和重步兵还是采取轮换驻守训练的办法,在觉华岛、忠明堡、黄家湾岛之间换防不停。
很快就会有轻伤员归队,他马上最少有三五十个见过血,负过伤的一级火枪手加入,装甲战车只带了三十辆出海,急救车带了十辆,运兵车也是十辆,因此只有一百个马车夫在朱荣国带领下跟着家主作战。
留在家里驾驶战车的马车夫太多了,他们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视。
五十个一级射手在经常训练的乡勇里选三百装填手都容易得很,如今燧发枪的月产达到三百六十支,万一有了突发事件,这些火枪手可以有太多支燧发枪可用。
火枪手躲在装甲战车里能够连续不断射击,配合弓骑兵和重步兵以及着甲马车夫战斗,跟一个甲喇建奴对抗也会稳操胜算。
现如今的黄家湾岛不仅繁华而且山清水秀,这是家主黄胜杜绝一切存在污染的工厂在此地开办的结果,而蝎子岛上又完全是军事禁区,因此许多民用工厂就在蝎子岛北面三个岛屿落地生根了。
三个岛屿只有少量的渔民,自从黄家湾岛崛起后,那些渔民已经成为黄家人民,以黄胜的权势拿下这三个岛屿的地契轻而易举。
三个岛屿不大,总面积不超过八平方公里,好处是离黄家湾岛和蝎子岛很近,运原材料比较方便,老百姓去做工乘坐班船只要半个时辰就到了。
那里不是军事区,工人的家眷可以随意往来,工人们为了方便工作,大部分人选择住集体宿舍攒够了两三天假期才回黄家湾岛休假。
黄家体系人性化管理,每一个是自由人的劳动者每个月享受三天带薪休假,可以累计但是不可以超过三个月不休假。
这跟后世的福利水平没法比,在明朝已经是独一份了。
黄胜紧锣密鼓在黄家湾岛为发洋财做准备之时,大明朝廷终于等到了凯旋而归的将士,那是张之极和马世虎押解着几十辆大车一路敲敲打打回到了京师。
山海关赶来了想分润功劳的蓟辽总督阎鸣泰,他本来拖拖拉拉一万个不情愿管辽东那个烂摊子,听说大才子捷报频传后如兔子一般蹿上来了。
他跟被解职回家的总兵官马世龙关系不错,自然熟悉马世虎。
蓟辽总督跟镇守太监刘应坤和纪用一合计,认为完全由小公爷和兵部主事高智谋带着如此丰厚的斩获去京师报功有些不妥。
最后决定派出马世虎和他麾下幸存的骑兵九百多人去京师露脸,也因为马世虎确确实实跟建奴厮杀立功了,还负了伤。
近三千骑兵威风凛凛杀气腾腾,马世虎的骑兵有许多真的从战场上下来,当然有了杀气,沿途经过城池的老百姓都看到了彪悍的明军骑兵,围观了斩获,他们亲眼看见了一面面建奴战旗,一车车铠甲兵器。
还有胆大的老百姓打开装建奴首级的匣子,忍者中人欲呕的恶臭看那些已经完全被生石灰包围的脑袋。
张之极当然不失时机带着家丁高喊口号,老百姓受到感染更加群情激愤,杀鞑子灭建奴收复辽东的唿喊声不绝于耳。
风风光光回来的张之极连给老公爷请安都顾不上,急忙找来了妹妹张楚儿。楚儿听说夫君伤病缠身,急得茶饭不思,正要赶去黄家湾岛伺候夫君呢。
听了哥哥道明原委气得直哼哼,“这个冤家,不吓人会死啊!”楚儿放弃了去黄家湾岛的计划,乖乖地在京师等着完成夫君布置的收留流民和谋夺四家院子的任务。
楚儿在半个月前已经派人送了二百多户,近一千流民去了天津卫,小姑娘知道挑人,让黄家的家丁也穿得破破烂烂混迹在流民里打探。
执行这个任务的家丁都是纤夫出生,许多人就曾经是流民,他们自然会看人,每天混迹在流民之中,发现拖家带口的本分人就跟他们攀谈,告诉他们有一个能够获得温饱的好去处。
深入群众当然能够了解群众,利用群众去发现蛛丝马迹当然事半功倍,有一句经典语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楚儿防止把偷鸡摸狗或者邪教教徒带到黄家,经过明查暗访收留的都是老实本分土里刨食失去土地的农民。
荒年头饿不死手艺人,衣食无着出来流浪的大多数是没有一技之长只会种地的农民。
现在大明的形势还不算太糟,京师又防范甚严,流民聚集得不多,楚儿的行为其实帮了他父亲英国公的大忙,五城兵马司用不着去驱赶那些逃到京师找活路的可怜人也!
篮彩儿已经带队下去巡回演出了,安全无需担心,朝廷居然为“血火辽东”剧组派遣了一位锦衣卫百户带着一个总旗的校尉随团保护。
“血火辽东”剧组很牛掰,没有谁敢对演员有非分之想,她们都是良人,已经不是优伶。
况且谁见过来唱戏的还会有锦衣卫做保镖?
这一次作为正能量的演出朝廷可是花了心思,由礼部出公文直达“血火辽东”剧组将要演出城池的父母官知府大人,要求他们不但要给予方便,而且要积极配合宣传。
做这些没有什么难度的事情各地的知府大人都爽爽快快照办,因为有了官方接待,剧组成员没有吃太大苦。
大明一切正常,唯一让九千岁无比焦虑的就是天启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
九千岁万分庆幸,还好派了大才子去辽东,建奴知难而退了,皇帝虽然很虚弱,但是心情不错,让他早日跟内阁议定“宁锦大捷”相关人员的封赏。
黄胜根本不关心什么封赏,而是在布局,他如同下围棋走“大模样”,根本不在意边边角角的纠缠,当布局完成后,一切皆在彀中矣!
船队出发时准备带上去年东江镇移民五百户,这些人大多数是农民出生,由于无地可种一直在做重体力劳动,黄胜准备留下一百户在浮山所,其余带去岱山岛屯田。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旧梦重温
从黄家带出去的老百姓已经在黄家体系劳动、生活、训练了大半年,早已经对黄家有了认同感,此时带着他们开辟新天地的条件已经成熟。
黄家湾岛也会有老师、新提拔的保长、甲长、里长拖家带口移民,他们是开发新区的最基层管理者。
这些在黄家湾岛获得安定生活的人不怕移民,他们都看到了黄家经营的地方一处比一处好,山东、浙江还远离建奴,要发展应该更加容易些。
况且他们在黄家湾岛要提升一级竞争对手太多,而主动表示去开发新天地马上就会提升一级,老百姓马上就可以管理三十户成为保长,保长成为甲长以此类推。
带出五百多户已经认可并且适应了黄家体系的老百姓,他们到了新区会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不言而喻。
他们空出的工作岗位都是重体力劳动,几乎没有技术含量,马上就会有楚儿送来的流民和赵时敏解救的汉民补上。
不是汉人也会去工作,还有海盗跟海盗家眷三百多提供免费的劳动力,不会影响工厂的生产。
黄家湾岛马上又会迎来大量投靠的人民,因为马世虎留下的一千余步骑兵的家眷不久就会陆陆续续来到了。
赵率教骑兵伤员的家眷只来了不到五分之一,毕竟不是每个战士都有家眷随军,在锦州城这样的最前线更少。
赵率教已经派出骑兵分头寻找通知,估计这些伤兵居住在山海关、宁远和关内的家眷已经在来黄家湾岛的路上。
黄家在天津卫、登莱、山海关都设立了办事处,接待各地移民不在话下,只要战士们的家小见到黄家工作人员就会温饱无虞。
这完全是靠强大经济基础来支撑,没有钱粮空有悲天悯人的想法有个屁用,黄家目前没有能力救济所有大明百姓,但是完全有能力让战士们的家眷步入小康。
抓捕的海盗和海盗窝里救出的奴隶里面大多数都是水手炮手,也有许多人有一技之长,黄家先让他们吃苦,让他们学会听话不调皮后,再选择表现好的让他们重操旧业。
如此循序渐进的管理模式,当然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努力工作的人有盼头会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更多的人积极向上。
明天就会千帆竞发了,黄胜夜晚留宿在大管家赵蕊房里,顾铃儿也在,十六岁的她已经亭亭玉立,可能由于被老爷过早的开发胸器逼人。
赵蕊三年多的调教,这个工匠的女儿如今的举止谈吐跟大家闺秀有一拼,由于衣食无忧日子过得舒心,挺阳光的,虽然那时候经常跟老爷假凤虚凰,可是自从老爷有了妾室就再也没有了那一种香艳。
小姑娘咋见老爷莫名的羞涩起来,俏脸通红连耳根都红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还是豆蔻少女时跟老爷的羞羞之事。
顾铃儿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就是为了获得心中仰慕老爷的肯定,小妮子一直自惭形愧,她见老爷身边的美人越来越多,一个个都是那么抢眼心里甭提多么酸楚了。
赵蕊一直把她当妹妹看待如何不懂小姑娘的心思,她让顾铃儿不要胡思乱想,只要踏踏实实做事,老爷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呢!
大管家问黄胜道:“老爷,铃儿妹妹最近的工作您还满意吗?”
“来,玲儿,让老爷好好看看,长成大姑娘了真漂亮。赵蕊麻烦你把吗字去了好不好,老爷可满意会做事的铃儿姑娘了。”
赵蕊喜滋滋道:“老爷,您这一次出海不知道要去多久呢,铃儿妹妹都十六了是不是应该给她一个名分啊?”
“唉,光阴似箭啊!我还记得那个时候铃儿骨瘦如柴都看不出是男是女,如今出落得凹凸有致。也是你教导有方啊!行,回来就会跟主母商量,收了房便是。”
一直低着头红着脸听着的顾铃儿喜不自胜,赶紧万福道:“奴家谢谢老爷。”
万恶的封建社会啊!自己白白得一个美少女占了大便宜,人家还受宠若惊了。
谈妥了顾铃儿的私事,黄胜还有正事要交代赵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受东江镇移民。
黄家湾岛每个月都会有东江镇的水手放木排来交易,也不时有零零散散的东江镇流民拖家带口乘坐木排冒着葬身大海的风险渡海投奔黄家。
黄家的商船经常送东江镇购买的米粮、布匹去皮岛,以后黄家的船队不仅仅带回东江镇的货物还要带人回来,他们移民一户人家,黄家补贴东江镇一石大米。
赵蕊能力强,而且聪明会办事,她知道老爷胸有大志,知道黄家又拿下了一个比黄家湾岛大十几倍的岛屿来经营,那里的气候条件比辽东好多了,能够打一熟稻子一熟麦子。
人口只要来到黄家都会有工作,有土地耕种,黄家给了许多老百姓温饱,这些老百姓同样给黄家创造了财富,黄家要发展必须拥有大量子民才能够做到。
赵蕊告诉老爷,黄家从来没有拒绝东江镇移民,哪怕他们是偷偷跑来的。
只不过要防止建奴奸细的渗透,因此不知根底的人都带着家小在小蝎子岛的水泥厂做工,考察一年后发现他们可以信赖才会被允许在黄家岛屿之间自由往来。
谈完了正事黄胜拥美人入怀,顾铃儿羞答答回避了,她现在有自己的小楼,婢女、婆子也有好几个。
大管家和老爷拥吻了良久,轻轻地推开了心上人,道:“老爷,奴家怀上了,有两个多月了。可经不起老爷的伐。”
这倒是比较尴尬,两个小妾和妻子的肚皮没有动静,情人倒是先怀孕了,不管他,自己有了孩子总是好事情。
黄胜很高兴,叮嘱赵蕊要注意保胎,不要太劳神,把事情交给下人去做……。
今夜看来没戏,老老实实睡觉吧!谁知赵蕊推着老爷去了不远处顾铃儿的小楼,一直送入小姑娘的闺阁,还关上了房门。
这个夏夜注定香艳,黄胜还是如同以前那样把她抱坐在腿上,发现小妮子重了许多,丰腴的翘臀坐在大腿上马上让自己有了反应。
顾铃儿羞答答跟老爷又复习了两三年前的小秘密,黄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搂着小佳丽就准备安然入梦。
小姑娘已经懂事了,不依,一定要跟老爷那个,最后自己主动上去驰骋一番直累得香汗淋漓……。
最后几度**又是落红点点,小妮子心满意足幸福的蜷缩在老爷怀里沉沉的睡去了,嘴角还带着迷人的浅笑。
第二天来送别老爷时,顾铃儿已经开了脸挽起妇人发髻,在海风吹拂下妩媚动人。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闷头发展
家主又要出征,这一次更加兵强马壮,虽然带了许多医务兵和急救车,好像是有恶战要打,可是黄家湾岛军民对家主有信心,来码头送行时都叮嘱子弟好好干不用牵挂家里,争取立功回来。
黄家战士在父老乡亲的祝福声里扬帆了,七千多人太热闹了,所有战士都高兴得如同外出旅游。
大家在拼接的船上学习、训练之余还变换着娱乐花样,歌声、笑声不绝于耳。
船队日夜兼程,三天后,到达浮山港。
千户官鲁承祖带着金劲、周强、陈景功三个百户官和已经训练了大半年的卫所军接受家主检阅,三百个使用冷兵器的汉子龙精虎勐,二百个火枪手、水手、炮手昂首挺胸精神焕发。
鲁承祖麾下没有主战船,有五艘经过改造的六号福船,就是明军水师的快船,没有装备火炮,只有四支抬枪,乘员每船十人,这五艘相当于近海巡逻小快艇,用来领航传递消息,维持港口海面治安而已。
黄大人带着一众军官视察这个新领地,看到这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很满意,好好夸奖了鲁承祖和三个百户官。
浮山所已经维修加固了,也如忠明堡那样修建了一个紧靠港口的小堡垒,方圆不过一百步,也是全封闭的军堡,有高高的望哨在夜里点燃勐火油灯成为灯塔。
浮山所里的军民进不了浮山堡,因为有上下起落的大门三道控制着,这个堡垒只有东西两个大门,东门离修葺的港口码头只有二百步,西门和浮山所相连。
这样做还是让军民分居,防备堡垒由内部攻破的可能性。
浮山所粮库已经在修建之中,可以储存最少五千余石粮食的筒式粮仓已经完成了四个,设计的粮库要达到存粮二十万石以上,不需要一蹴而就,可以分期在三年内完成。
这里已经有了一千多户屯守,有原来淘汰下来的卫所军,有东江镇移民,鲁承祖还收留了一些流民,每一户都拥有三十亩土地。
鲁承祖完全照搬黄家的管理模式,每一户的底线是出一个乡勇参加训练,他每天亲自训练乡勇们一个时辰,只有农忙时才停下来抢农时。
由于浮山所有了小一万人口,已经有商家看到了商机,开始来这里承租店铺做生意,这个势头还会愈演愈烈,相信马上会迎来跳跃式发展。
周边的富人已经有几家准备迁来浮山所定居,如今山东的地界不太平,盗匪横行,浮山所的卫所军虽然不多只有一般千户所的一半而已。
可是他们的战斗力足以干翻三个大明千户所的卫所军,这里乡勇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啊!
没有人不喜欢盗匪绝迹的居住环境,这里在鲁承祖的打理下干净漂亮,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黄胜让鲁承祖在此地安心经营,不要怕惹事,谁敢来这里抢地盘都不行,朝廷如果来调也不离开。
当然,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小,应该没有谁敢不给面子,有意折腾一个小小千户武官来找风头正劲黄胜大人的不痛快。
浮山所跟黄家湾岛来往频繁,已经有了三天一发的班船,以后还会加大班次,黄家人民来往于自家的岛屿船票钱只收取五成。
这就是如同后世的公共交通,政府其实是补贴市民的。
黄家发展客运根本没有考虑利润,是为了方便流通,人民能够动起来才会有活力,小商小贩的成本才会减少,因此船票本来就是成本价,黄家体系百姓凭着证明身份的腰牌购买船票还享受对折。
跑码头的商人都是见缝插针的精明人,南来北往的商船已经开始在这里补给,不仅仅是黄家的船队,许多外地商船也在这里停泊购物,连漕运的海船也喜欢上了这里。
浮山港买卖公平没有吃拿卡要的衙役和兵丁,兵丁不仅不欺负人,还会保护合法商人,还可以去剿灭盗匪、山贼,如果在浮山港附近被海盗抢劫,黄家水师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替商人报仇雪恨。
浮山所的安全无需担心,如果真的有什么人敢带兵攻打这里,人马来少了那是找打,因为以明军的战斗力,最少要有超过五千兵马才可以一战。
目前山东地界的土匪、山贼没有攻打这里的实力,建奴根本来不了这里。
鲁承祖麾下有卫所军四五百,乡勇一千多,还有十门战船淘汰的六磅、四磅铜芯铁炮,又是守土作战,谁来了也讨不了好。
要是打不过敌人也不要紧,只要死守浮山所城堡,三百海里而已,这里海船来往不绝,救援部队收到消息从黄家湾岛日夜兼程赶来不会超过三天。
黄胜给浮山所留下了一百支燧发膛线枪再次补充了四门六磅炮,留在这里一百户东江镇移民里有十几人做过明军炮手,这一次也让他们成为卫所军炮手领一个月一两二钱银子的足额军饷。
一直跟着黄胜的鲁承祖虽然在浮山所干得风生水起,可是他见恩师要走了特意单独找家主谈心,流露出想回到家主身边,哪怕继续做一个装填手都行。
黄胜看着依依不舍的鲁承祖安慰他道:“承祖,你其实在这里不会干太久,只要你发展到在确保浮山所防御的前提下,能够带出自愿上战场跟建奴厮杀的骑兵、重步兵、火枪手各一个百总,你就会以正四品佥事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