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长,小弟装病之事只有你知道,楚儿一定担心死了,你要跟她解释清楚。”
“不对啊!贤弟还没有告诉愚兄你下一步准备去哪里呢!”
“跑一趟南洋,人家出了二三十万两银子运费呢,这么多银子无论如何也要赚到手啊!”
张之极吞了一口唾沫,道:“这么大油水,怪不得贤弟连去京师夸功都不愿意去矣!”
“兄长放心,黄家有了好处不会忘了张家,这一次先给你们一百级建奴首级意思意思。”
“贤弟啊?你打仗太牛了,为什么建奴在你面前就是那么不抗揍呢?”
“嘿嘿,只要明军敢拼命,建奴自然吃不消。”
张之极以为然,确实如此,如果每一位明军官兵都能死战,普天之下谁是对手?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宁锦大捷
小公爷果然很混账,片刻不停又回到山海关闹着要东西,这就是水运的便利,张之极一点也不辛苦,反正他不晕船一上船就睡觉。
朱大成和一帮勋贵见到了张之极,还见到了黄胜分给大舅子的整整一百建奴正兵首级,里面还有十一级白甲兵,一个个欢唿雷动。
太有意思了,自己讲义气不吃亏啊!帮黄大人要战马物资?这可是我们的强项啊!于是乎,勋贵们赖在山海关不走了,因为走不了,战马没了,给养光了。
刘应坤见张之极他们闹正中下怀,反正有了泼天大功,给黄大人东西有什么不好,不给黄家难道全部给辽东那个缩头巡抚做人情。
很快两千匹战马就送到了忠明堡,粮食、饷银、赏银、铠甲、火器也搞得不少,战船没有,这要等到朝廷有新出厂的分配到辽东才能够给黄大人一部分。
三天后黄家人马一部分跟着家主回到了黄家湾岛,一部分去了觉华岛,留守忠明堡的正兵战士也进行换防。马世虎由于要报一千多人的阵亡,他主动让黄明理留下这些战士。
马世虎不担心无人可用,他这一次有大功在手,实授一个参将应该是板上钉钉,朝廷自然会补足麾下兵马,况且他升官后是否还在辽东任职还无从得知,给麾下的战士一个好去处结个善缘何乐不为?
还有一个好处大家谁都不提,如此大功朝廷给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也不会少,这些人都在黄家吃香喝辣活得好好地,那些银子马世虎当然不客气了。
有了银子就可以贿赂各路神仙,兵马粮草都是朝廷的,要到手当然很轻松。
马世虎带着一半人马和成大事带领的五百抚宁壮劳力来到山海关立刻被追捧了,马世虎吊着的膀子成为了血战建奴最有力的证明。
大才子麾下最高级别将军的人马只回来了一半,主将都受了伤,山海关军民都唏嘘不已,黄大人的人马损失该是多么巨大。他们需要多久才能恢复元气啊?
镇守太监刘应坤当然隆重欢迎凯旋的将士,并且拉着成大事的手表示帮他请赏。
辽东之事尘埃落定,大明朝廷欢欣鼓舞,这一次是辽事以来唯一的一次完胜,因为累计斩首数有一千余级,其中有建奴牛录额真四级,拔什库九级。
朝廷把这一次的大胜命名为“宁锦大捷”,病怏怏的天启皇帝激动得无以言表,哭到在太庙。
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第一功臣伤病缠身卧床不起,不能来京师夸功,而是请了半年病假回家静养,真是天妒英才矣!
朝廷在商议如何论功行赏,这可是大事,这个时候挨得上挨不上的都闹着上了。
首功毋庸置疑是九千岁,不是老太监把国家治理得河清海晏哪来如此大胜?
战功首推黄胜大人这已经是街谈巷议了,运筹之功理所当然是兵部尚书王之臣大人,举荐之首功非阁老高第莫属,张之极、朱大成、高智谋等等的策应之功已经毋庸置疑,他们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战报上写得明明白白,锦州之战正在胶着之时,张之极带着勋贵家丁两千多骑兵加入战场,奴酋见大明不断有援兵赶来,才知难而退。
赵率教、满桂、马世虎、黄明理、黄明道、祖大寿、吴襄、黄东山、顾山河、黄东海等武将都要厚加封赏。
还有一个人更加不能忽视,内喀尔喀小台吉庆格尔泰。他带着麾下忠心耿耿为大明效力,其行为有太大的政治影响,不能不厚加封赏。
许多武将都会得到恩赏,文臣当然不甘落后,连太监的好处都跑不了,只要在朝堂附议年轻的大才子统兵出关的都要求分润举荐之功,一时间朝堂又变成了菜市场,吵成了一团。
朝廷不可能有效率,封赏之事不知又要扯皮多久,黄胜哪里有空跟他们一起扯淡,训练战士强大自己才是当务之急,其他都是浮云。
由于马世虎留下了三成麾下,加上上一次补充的山海关营兵,觉华岛守备的兵额已经足够,还可以算几百人作为黄明道觉华岛水营千总的兵额。
黄胜不客气了,趁着这一次的“宁锦大捷”的顺风,把以前归属不明确的所有战士全部收为家丁,以后这些人马就不是朝廷可以调动的部队了,而是自己的私人武装。
如果朝廷来点验人马,觉华岛驻守训练不满员的两个把总骑兵和五个把总步兵一千多人马足以应付,而且兵强马壮是经过血战辽东兵马的精英。
黄明理、黄明道麾下阵亡了一半人马,留下千把人给朝廷算兵额已经够意思了。
觉华岛水营的物资和战船的损失情况也给朝廷去了战报,这一次进入内河解围锦州,由于水面狭窄,河水太浅,水营将士为了朝廷奋不顾身。
他们不惧艰险毅然扬帆全速冲滩,经过恶战,虽然使得救援部队成功建立滩头阵地,但是船只损失巨大,水手炮手伤亡过半。
如今觉华岛水营千总部只有草撇船三艘,马船十五艘,水手炮手阵亡五百一十七人,伤残二百余,幸存官兵不到五百。
黄胜如此动作当然是把大明朝廷分配的战船、运输船直接贪污了,
黄大人的战损上报朝廷,大人们又是议论纷纷,斩获如此之多,损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啊?看来兵马交给黄大人真的让朝廷很放心。
由此可见黄胜把骑兵部队和步兵报了一小半阵亡和一成的伤残还是不够狠,心还不够黑。
黄家湾岛轻重伤员有小一千人,医院住院部的二百张床位已经住满了,还临时加了一百多床位,不全部是黄家人马,许多都是赵率教麾下,小部分是马世虎的兵。
所有的轻伤员都没有床铺住院治疗,黄家战士的家小都在黄家湾岛工作生活,轻伤战士回家休养正好跟家人团聚。
赵率教和马世虎麾下的轻伤员住进了黄家湾岛兵营,由学校就读的学生帮着护理。
锦州解围的当天,黄家就派出医务兵去城里救死扶伤,当然完全是义务劳动,有许多需要后续治疗的骑兵战士被黄家医务兵带回来了。
他们大多数是外伤感染,眼睁睁看着这些跟着他多次出城袭击建奴的好兵每天痛苦不堪,赵率教束手无策,这个时代外伤感染能够活下来完全靠运气,能够有一成就不简单了。
黄家医务兵不能在此地久留,表态把一百五十几个需要后续治疗的战士带回黄家湾岛医院治疗,如果他们抗不过来,黄家负责入土为安,活下来的就留着在黄家做工。
赵率教见是这样的好事当然求之不得,辽东人人都知道黄家是最好的去处,这些战士万一伤残了能够获得在黄家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生活从此就有着落了。
后来黄明理来找赵率教,表态让这些伤员的家小都去黄家湾岛安家,一来好就近照顾他们的亲人,二来好让伤员安心。
黄胜认为在战场上流过血的骑兵战士如果成功的治愈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作战技能都会突飞勐进,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士求之不得,黄家当然要治好并且留下他们。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青山有幸
黄家的几个高级军官,李大钢、黑虎、程全功、韩宽都是黄胜救活的,他们死里逃生后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赵率教麾下的人马本来在辽东就数得上号,医务兵已经判断能够治好这一百多伤兵,以后留下他们在黄家干家丁扩充黄家的骑兵队伍。
这些骑兵并非都是弓骑兵,他们有许多人是用三眼铳根本不会骑射,这不要紧,以后给他们装备双管短铳,再装备单手战斧,成为跟建奴骑兵对冲的主力“斧骑兵“。
热兵器加冷兵器的骑兵打仗会占不少便宜,他们接近到敌骑四十步就可以连打两枪,然后挥着钢斧乱剁,应该很拉风。
赵率教见黄家接收伤兵还安置他们的家小实在不好意思,一定要给伤兵每家安置银二十两。黄明理推辞不过,只好悉听尊便。
六月九日,黄胜大人回到了黄家湾岛,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双顶山祭奠烈士,青山有幸埋忠骨,这里安葬了十七位黄家战士。
锦州南的战役阵亡十五人,重伤三十七人,还有两位重伤战士没有熬过三天的危险期,与世长辞。其中一位重步兵不断吐血,他在弥留之际紧紧地拉着来看望伤员的赵蕊。
一定要赵蕊给家主带信,他断断续续告诉赵蕊:谢谢家主黄大人带着兄弟们破了石头寨,把他从建奴的矿井救了回来。
他不亏了,虽然被建奴巴牙喇的战马结结实实撞到,可是他的‘破甲神枪’也把那个巴牙喇扎穿了。
他下辈子还要跟着家主,他没有家人活着,存了三十五两银子,请家主用这些银子买些粮食分给辽东的……。
后来这位重步兵战士越说声音越低,渐渐地合上了双眼,走得很安详,嘴角还带着笑意。
赵蕊记住了这位重步兵战士,魏民,美人被感动了,哭得无限悲伤,她在烈士的遗体前承诺,为他收养一个孤儿做义子,继承魏家的香火。
黄胜回来的当天就听哭倒在怀里的赵蕊讲了魏民的故事,黄胜心头沉甸甸的,牺牲在所难免,一定要让英雄流血不流泪。
这一次血战锦州南,黄家战士的伤亡率接近两成,还好由于装备精良,医务兵救治科学,死亡率不高,但是重伤员的比例就不少了。
重伤的战士有超过一半致残,没有伤残的战士也不让他们归队,他们已经为国家流过血,这已经足够了,他们会成为教师、军事训练官、民事官,再也不要他们上战场。
每一位牺牲的战士给抚恤银八十两,家中有未成年子女黄家负责抚养到十五岁,有兄弟子侄愿意从军,免试录取一人,相当于顶替。
烈士的父母双亲超过五十五岁每个月可以领精米六十斤,每年可以领赡养银六两没有年限,需要医疗由黄家湾岛医院免费救治,医药费、住院费全免。
一个老人每个月有三十斤大米足够吃,五钱银子也足够零用,黄家简直把他们的生老病死都包了。
为什么定死了每个月给大米三十斤,因为银钱的购买力在乱世不靠谱,万一遇到粮荒说不定十两银子也买不到一石米粮,黄家怎么可以让为了国家献出儿子年轻生命的百姓老无所依!
阵亡战士的家庭为烈属,所有福利优先,招工、提拔民事官优先。烈士的牌位供奉入黄家英烈祠。每年六月四日公祭,这就是第一批烈士喋血之日,他们以后世世代代享受黄家人民的香火供奉。
家主在祭拜过英烈后宣布了如何善后烈属,并且把条条款款刊登在内刊全军发布。
效果很好,本来每一位战士都知道有战死的可能,现如今一切都了然于胸。大家知道自己如果不幸倒下,会成为英烈获得无上的光荣,家小也会获得好生活衣食无忧,还会有许多特权。
烈士家属没有被亲人战死而吓倒,家主给的一个顶替名额当天就满额,有他们的兄弟,甚至有他们的叔叔。
这也是由于黄家招募正兵越来越严格,淘汰率太高,有了免试的名额没有人不珍惜。
黄家体系的人们见家主如此厚待战士,人人都不怕战死,只有一个人无比害怕,就是他们的家主。
黄家战死一个军人,需要付出的所有补偿累计恐怕要超过二百两银子。
如果以后自己麾下有了千军万马,来一次大兵团恶战,阵亡一万人也有可能啊,单补偿烈属就要二百万两,如此沉重的负担如何是好?
因为黄胜其实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他没办法用什么虚无缥缈的政治诱惑蛊惑老百姓白送自己的儿子从军,最后死了连死在哪里了,怎么死的家里的亲人都不知道,更加谈不上什么抚恤。
黄胜竭尽所能让烈士流血不流泪,宁可这些补偿成为自己沉重的负担也要咬牙坚持。人在做,天在看,求心所安尔!
安顿了烈士,安抚了烈属,黄胜大人带着麾下武官、民事官来到黄家湾岛医院看望伤病员,这里干干净净,没有一位伤员身上散发出臭味,只有医院特有的药味混合着酒精味。
伤病员情绪稳定,赵蕊带着许多教师已经来看望过多次,他们在游说黄家重伤病员伤愈后去学校担任教师和军事训练官。
有了伤退忠勇战士进入民政体系工作,进入学校教书育人,他们肯定是正能量的代表,黄家体系民兵队伍的战斗力会直线上升。
以后哪怕几个岛屿没有正兵驻守,也不是那一路人马可以来捋虎须,海盗的威胁更加不存在。
学校里的少年都组织了陪护团每天轮流陪护暂时不能自理的战士,这样的举动让伤员们来护理的家属无比感激,特别是马世虎和赵率教的麾下,每天都会被感动哭了。
得知家主亲自来看望大家,这些为了国家流过血的好汉都庄严承诺,只要一息尚存都会为了家主奋不顾身,杀建奴保家卫国是自己一生的最求。
不是黄家体系的伤兵都知道如果康复都可以成为黄大人的家丁,从此以后跟着家主消灭建奴,他们可高兴了,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黄胜每一天都在忙碌,一场大战后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太多了,脱颖而出的战士也很多,掌握公平原则不是嘴里说说就罢了,而是领导智慧的体现。
领导必须做到及时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对于有功之人一定要落实赏赐。
所有的军官都在写总结,分析每一次的作战部署,为了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水平还不断开会,要求麾下战士集思广益,如果谁能够提出更加完善的部署会被记录为优先提拔的后备军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赏罚分明
黄家实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以前全部以总旗为单位部署战斗很明显不合时宜了,与时俱进那是必须的。
黄家的基层调兵单位也晋级为以百总为基础。
重步兵的编制为一个百总三个总旗,一个总旗三个小旗,一个小旗三个伍,一伍三个战士,外加三个小旗官,一个总旗官两个卫兵,一个副总旗一个卫兵,一个文化教员也有一个卫兵,分配三个会旗语懂灯光密码的能够骑马奔驰的斥候。
这些人员都是正兵战士,一共四十人。加上配套运兵车、补给车七辆,武装马车夫十四人,正好是大明一个总旗的人数五十四人。
一个百总的人数就远远多于明军的标准,达到一百八十人,因为明军是两个总旗设一个百总,黄胜认为这样不科学,采取三三制,黄家一个百总三个总旗。
一个百总有百户官一人、试百户一人、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镇抚官一人,他们每人配两个卫兵一共六人,还有斥候九人。
一个百总的战士一百三十几人,也基本符合明军百总的人数,只不过多了十几个而已。
黄胜这一次补充了一部分重步兵,把本来十个总旗重新编组为六个百总,连辅兵达到一千零八十人。
分别为重步兵主官程全功亲领一个百总,试百户冒盛时、副官韩广亲领一个百总,试百户樊涛、胡建峰第三百总、曹虎成第四百总、全勇第五百总。
马车夫出生的吴强在这一次锦州南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他根本没有被要求主动战斗,只要驾驶好家主的战车就是完成任务。
可是他不惧生死,下车跟建奴对冲,用双管短铳击毙建奴巴牙喇一名,然后挺着“破甲神枪”突刺敌人,再次刺杀一名建奴步甲。
因为吴强的文化考试成绩优异,黄胜火线提升他为重步兵第六百总主官为见习百总,官居武职正六品。
火枪手是重步兵的双倍,编组了十二个百总,辖三十六个总旗,兵力两千一百六十人,每个总旗有装甲战车五辆,补给车两辆,同样配备马车夫十四人。
一个总旗火枪手的战士和军官一共四十人,正好分别乘坐五战车,以每车八人为一个战斗单位。
弓骑兵由五个总旗改编扩充为三个百总,辖九个总旗。
弓骑兵总旗的战士和军官多于重步兵百总,为四十六人,马车夫少了六人,因为骑兵不需要运兵车,一个总旗配有四辆补给车八个马车夫。
一个骑兵百总也是一百八十兵力,能够冲阵的官兵达到一百五十二人,因为文化教员和镇抚官相当于后世的政工干部,未必具备骑兵的战斗技能,作战条例就明确他们无须冲在最前面,主要工作是记录骑兵战士的战斗表现。
骑兵百总的马车夫都是救治马匹的好手,他们都可以用双管短铳和刀盾、‘破甲神枪’以补给车为依托作战。
由于锦州解围战中马车夫的战斗表现突出,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获得了全军的尊重,已经提升为辅兵里最高待遇,保底饷银一两六钱,福利待遇是正兵战士的八成。
一般辅兵、工程兵保底饷银是一两四钱,福利待遇拿正兵的七成。
骑兵主官黑虎亲领第一百总,副官韩宽、李大纲也各自亲领一个百总,黑豹、谷一仓、王志贵三人都是见习百总为三个主官的副手。
火枪手部队的主官理所当然是黄东山,他和黄明理、黄明道一样不直接领导具体部队。
副手顾山河亲领火枪手第一百总,下面的百总分别为刘大碗、马三、叶建功、严效武、王小勇、周大壮、方义几人,见习百总张有禄、马五、陈承才、刘世福。
跟着黄胜两年多的四个装填手被家主收为弟子了,这么多日子的言传身教也该放他们下基层锻炼并且提高自己,全部授予正七品总旗官职,成为见习百总。
张有禄出差还没有归队,黄大人亲自代理他的火枪手第九百总。
陆忠明,秦壮为掷弹兵百总的正副主官,镇抚官是第一批纤夫孩子里的佼佼者罗可为,配亲兵六人,斥候九人,手下有三个总旗官以下掷弹兵一百二十人,辅兵三百六十人,运兵车十四辆、补给车十辆,马车夫四十八人。
掷弹兵这个百总的人数在炮兵没有拿到建制前人数最多,达到五百四十六人,也是因为他们作战必须有强大的后勤支持。
黄东海也就是狗儿领导的炮兵暂时没有编组,他的炮兵还在学习之中,等新一代知识青年炮兵成长起来会编组独立的几个炮兵百总。
家主的装填手空缺了,在黄家体系如同刮来一股旋风,所有人都想得到这个被家主亲自教导的机会,家主的装填手简直就是黄家火器部队晋级的最快最踏实的捷径。
第一批装填手,黄东山、顾山河、黄东海、鲁承祖已经是黄家的高官了,第二批装填手又被家主收了弟子成为了官老爷。
黄家少年人人都争取来到家主身边聆听教诲,民政、军队分别推荐了四个少年,都要求家主留下他们。
以赵蕊大管家为首的民政官员推荐了已经是黄家水师挂试千户衔船长马成十五岁的长子马灭奴,来自王恭厂火器局铸炮大师傅冯来宝的四儿子冯京生,秘书边之名的二儿子边绩成。
还有一个孩子今年十四岁,这一次文化考试排名第二只比边绩成少了五分,这已经不简单了。
边绩成是绍兴府人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饱读诗书,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又早早的接受父母的启蒙,在黄家文化考试当然鹤立鸡群。
而这个孩子就是从喀喇沁解救的汉民曼度儿,他的汉名是甄思明,也不知道是他们被解救后,他的母亲给取的还是以前就是这个名字,一个在蒙古长大的孩子如果不是善于学习,怎么可能和绍兴的学生比成绩。
这个孩子作为年纪最小的火枪手在军队服役半年了,可是军队的武官都放弃推荐他成为家主的装填手,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在母亲面前哭得无比伤心。他来到军队,没有被歧视,黄家部队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这里没有欺凌连冷暴力都没有。
家主讲课、指导工作时也没有对他另眼相看,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集体。
全军大比武选拔最优秀的少年推荐给家主做装填手的消息一传开,曼度儿就拼命练习争取获得这个机会,他还想有机会跟家主说一句话,这句话憋在他心里许久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新装填手
甄思明在军队参加的文化考试排名第一,射击成绩排名第三,装填速度排名第二十一。
最后落选了,负责监督选拔的刘国正振振有词,本来就是选拔大人的装填手,装填速度当然是最重要的成绩。
没有一个武官为曼度儿求情,连黄东山和顾山河几个主官都深以为然,他们不是认为不怕得罪人的刘国正说得对,而是认为让曼度儿离大人远点让人放心。
甄思明的母亲李氏来到黄家生活了近一年,眼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懂事理,她每天都无比快乐,跟着大管家赵蕊尽心尽力做事。
一切出发点都是维护黄家利益,每天都忙忙碌碌,赵蕊有了这个尽职有文化的大女人帮忙轻松了不少。
获得新生的李氏在正月里听到赵蕊转述了家主同意收下她独子当火枪手的条件后,哭得泣不成声。
家主居然关心她这样一个一文不名女子的生死,不许她为了全节自杀。
后来赵蕊在她耳边告诉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往,还叮嘱她不能告诉任何人。
李氏终于知道家主不是虚情假意,他真的没有嫌弃曾经被逼无奈饱受摧残的女子,家主是不是疼爱大管家,黄家人都看在眼里呢。
她暗暗发誓为了家主一定任劳任怨,哪怕为了黄家去死也不皱一下眉头。
儿子落选了,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决定去找大管家帮着说几句话,李氏其实没有太多幻想,只是见儿子无比伤心,试一试而已。
毕竟黄家人人敬爱的家主还没有被谁攻击过,儿子有这个污点自然被其他根正苗红的少年比下去了,李氏知道黄家少年没有孬种,一个个都是文化人,出类拔萃的何其多也!
赵蕊趁着老爷来她院子留宿的时候讲了原委,黄胜有些为难,四个装填手军队已经选拔,都是顶哌哌的少年郎,不能因为有开后门的就拉下一个经过公开招考的少年。
公平原则是底线,谁都不可以触碰,但是给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机会也是不让明珠蒙尘也。
于是乎,国朝某些老大运作自己连专科分数线都达不到的子女去清华、北大读书的点子启发了黄胜,其实这些大佬根本不必如此,初中毕业也可以做国朝天大的官。
韩国总统太不幸,比国朝的大佬差多了,闺蜜只不过运作了自己的女儿就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这样的小事就搞得地动山摇。
在国朝这样的事情就是个屁,那一家媒体敢揪住不放?还想不想在照到哪里哪里亮的最民主的国度混了?
黄胜搂着美人给她出主意,让赵蕊在民政体系继续招考四人推荐,让曼度儿也来考试,还是择优录取,如果由赵蕊主持的选拔曼度儿依旧不能获得前四名的排名就只有放弃了。
最后的结果,家主扩招了一倍装填手一共八人,曼度儿以综合成绩第一被人人尊敬的大管家赵蕊隆重推荐。
军队选拔的四个其实都是服役了一年以上的少年,他们分别是觉华岛孤儿云中来,运河纤夫时运转,复州奴隶出身的华武。
还有一个是天启四年底第一批归属黄胜指挥的三十六个明军之一,现在已经是正六品优秀船长于得水的次子于小龙。
他们中有两人已经是从七品军官,到了家主身边反而起点变成了小旗官级别,没有品级。
但是少年郎都无比珍惜这样的机会,哪怕饷银按照小旗官发放比以前少了一两银子一个月,小旗官的饷银比战士多一两,月饷三两银子,伍长二两五钱。
这八个装填手的起点太高了,黄胜很满意,不但经常安排他们单独做事还经常和他们探讨排兵布阵,也在潜移默化引导他们学会领导艺术,掌握公平原则。
对于曼度儿也不另眼相看,不特意教他什么。但是黄胜经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韧劲十足,处处不甘落后,每一天都在勤练不已。
他不但苦练热兵器还跟着刘国正的亲兵队摸爬滚打学武功,经常缠着那些武术家学一招半式。武术家来到了黄胜身边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招式都被精简了,花拳绣腿全无,出招都是直接毙命。
六月十七日,赵时敏带着跑东洋的船队回到了黄家湾岛,运回了十万石日本大米和十万斤走私的黄铜锭。不是船队装不下,而是没到时候,李国助私港就囤积了这么多。
赵时敏一回来,三个师弟就迫不及待来磕头认大师兄,赵时敏自然勉励他们一番,让他们去基层好好干,多杀建奴争取早日夺回辽东。
赵时敏、王连发他们果然没有跟遇到的海盗客气,用比较流氓的战法缴获了三艘朱印船,由于旗舰和新战船火力太强大,跟上一次打海盗相比容易了许多。
炮火覆盖下敌人根本没有机会还击,海盗船速又比不过黄家战船无法逃跑,最后迫不得已投降了。
经过审讯战俘获知这一股海盗规模太小,赵时敏决定顺便去掏了他们老窝,谁知不知怎的,老窝里为数不多的海盗早就望风而逃了。
最后赵时敏分析,战船在剿杀三艘朱印船时,离陆地不远,应该是那个海岛上有海盗的探子,他们见同伙投降了,知道情况不妙急急忙忙回去报信了。
由于审讯俘虏花费了一些时间,等黄家战船摸清了海盗母港的具体位置杀来时,为时已晚。
海盗头子知道老窝即将暴露果断放弃,带着海盗们逃之夭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