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襄见到祖宽很是意外,瞧见他的打扮忍不住好笑,道:“祖宽,几年不见想不到你居然在琼崖郡王的麾下讨生活,不错、不错。”
祖宽立正敬礼道:“平西伯,祖宽向您报告!”
吴襄笑道:“还是琼崖郡王定的军礼瞧着舒坦,唉!你们在崖州日子不难过,本爵也就放心了。”
祖宽道:“谢谢平西伯惦记,托琼崖郡王的福,祖家来海南岛的所有人日子都过得去,小的今日来见您是想求您一件事。”
“哦?你是不是想跟着本爵干啊?”
吴襄知道祖宽弓马娴熟是个猛人有了招揽的意思。
可惜祖宽找来的目的根本不是想跟着吴襄混,他婉言拒绝道:
“谢谢平西伯抬爱,只是小的乃发配海南岛的罪属,跟着平西伯不合适。小的想跟着琼崖郡王打仗,来此就是请您引荐。”
这倒是事实,吴襄以为然,道:
“也对,琼崖郡王经常在海外打仗,你跟着他立下军功保不准会成为将军也未可知。可是黄家曾经出手协助朝廷缉捕祖大寿,你是不是心存芥蒂?”
祖宽见有门,立刻道:“家主确实曾经投降建奴,并且和后金确有书信来往,被朝廷斩首不为过,小的从来不敢怨恨,更加谈不上怨恨奉旨办事的黄家人马。”
“你如此开明本爵颇感欣慰,带上你引荐给琼崖郡王也很容易,本爵知道你弓马娴熟一身武艺,也知道你是一诺千金的汉子,你只要立下誓言,本爵就立刻找顾山海知府通融。”
吴襄跟黄家打交道的时间太长,顾山海、刘良才、黄东山等等黄家高级领导他都熟得很,带走一个班头去见家主当然能够通融。
祖宽二话不说立刻跪下发誓道:“祖宽自愿追随琼崖郡王从军,忠于黄家体系至死不渝,如果违背誓言……。”
祖大寿已经死了两年多,吴襄心里的怨恨也就淡了,他见到故人祖宽大感惺惺相惜,见祖宽立誓再次从军,即刻去找顾山海说明情况。
果不其然,顾山海欣然同意,并且叫来祖宽一起喝酒算作践行,几天后心情舒畅的祖宽上了客船作为吴襄的跟班继续南下。
崇祯七年九月十八日,黄明道率领足一百艘战舰和三百艘商船来到爪哇岛“巴达维亚“港口,这里就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现在这里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
荷兰总督燕彼德尔斯逊昆被忽然闹起来的土著反抗军搞得筋疲力尽,今天又被龙旗飘扬的大明舰队吓得魂不附体。
荷兰人在土著造反的浪潮中颠簸,只能勉强维持几个靠海的堡垒负隅顽抗,燕彼德尔斯逊昆派出战船回祖国求援,谁知援军未至却等来了更加可怕的敌人。
“巴达维亚“港口炮台高度戒备,三十几艘荷兰战舰已经排列成一线,所有的火炮已经装填完毕,大战一触即发。
大明舰队没有发动攻击,一艘没有武装的商船大模大样驶向港口码头,在一两千荷兰士兵注视下,商船上下来了十几位身穿华贵丝绸的大明官员。
其中居然有四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这不奇怪,黄家海纳百川,雇佣的各国人都有,他们会获得翻译、技术员、教师、水手等等工作。
这四个西夷就是西班牙人通晓荷兰语,片刻过后荷兰总督接到了大明上国的照会。
内容不复杂,大意是:介于荷兰当局不能维持爪哇岛的秩序,这里极度不安全,大明上国为了避免子民殃及池鱼,故而派来军舰、商船撤侨。
大明严令荷兰总督好好配合大明上国进行撤侨,保证侨民的生命安全,保证他们的财产不受侵犯,如果有一个侨民由于荷兰当局的不配合至死,大明立刻屠杀一百个荷兰人作为惩罚。
太嚣张、太无理,可是所有的汉人都喜欢。
荷兰总督肯定不喜欢,理所当然不答应如此无理要求。
撤侨?好新鲜,没听说过!
这里的汉人都是荷兰人雇佣的,他们此时也拿起武器参加保卫“巴达维亚“,汉人都走了,这里的防卫岂不是更加促襟见肘。
照会被无理拒绝,前来洽谈的最高长官是最喜欢惹事的刘国正和黎喜汉,他们重新拿出一份照会。
内容更简单,咱们回去了,两个时辰后,如果总督大人改变主意,派人划船去大明旗舰继续谈判。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三十三章: 愤而自杀
大明来谈判的商船刚刚离去不久,港口惊天动地的炮声就响起,不到半个时辰,跌跌撞撞跑来了驻守炮台的一个上尉。
“总督阁下,炮台完了,我军一炮都没有打出就战死一百多战士,大明的炮火太远、太准、又太猛……。”
燕彼德尔斯逊昆大惊失色,怒吼道:“这不可能,我经历无数次战争,没有任何战舰可以和港口炮台的大炮对射。”
上尉一头汗水,满脸炮灰狼狈不堪,见总督不相信自己的回禀,着急了,道:
“阁下,您亲自看看就知道了,明军战舰还在不停轰击,那些炮弹很诡异落下就炸开,我军往往死伤一片,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我已经下令撤退放弃炮台。”
“什么?你居然擅自下达命令放弃抵抗,不怕上军事法庭吗?”
燕彼德尔斯逊昆急急忙忙跑到一个制高点举起千里镜远眺,发现他们的炮台一片火光,而开火的明军战舰在不可思议的距离。
这位总督乃是海军出身,知道己方炮火的威力和射程,他马上认可了上尉的撤退决定,因为他亲眼看见明军远射的炮弹都能够落入炮台炸得乱石飞溅。
如果上尉继续带着士兵在炮台守卫,那是白白送死。总督脸色煞白,他当然知道那是明军挑衅,知道又能如何?单方面挨打,无法反击,如何应战?
没多久,港口划出来一艘小船,一个荷兰官员传达他们总督的意思,同意大明撤侨,保证所有侨民可以带着他们的财产离开“巴达维亚“。
大明表态可以如此办理,但是要解决新出现的情况,再给友好的总督大人一个时辰的答复时间。
新情况不复杂,因为明军打炮了,炮弹的价钱很贵,,很昂贵!
没有安排作战任务,为了和平而来的大明舰队,平白消耗了如此之多昂贵的炮弹,回家后无法向朝廷交差。
这完全是荷兰政府不作为,硬逼着明军必须使用威力阐明移民的决心所导致,因此明军希望荷兰当局为炮弹买单。
到目前为止一共发射三十六磅炮弹一千枚,成本价十两黄金一枚,荷兰当局可以支付一万两黄金也可以实物一千枚炮弹支付。
如果一个时辰不见答复,明军继续炮击,最后究竟打出多少炮弹还不清楚,具体金额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荷兰谈判代表灰溜溜回到总督府禀告出现的新情况,所有在场的荷兰人都感到屈辱,明军那是在羞辱他们,变成荷兰人犯贱花黄金买炮弹炸自己。
“讹诈,**裸的讹诈,强盗,大明是可耻的强盗。”
被摧毁了花费巨资修建的炮台,被打死了一百多士兵,大明居然还要荷兰人为打他们的炮弹付费,燕彼德尔斯逊昆快气疯了,他歇斯底里咆哮起来。
两国外交不是比嗓门,而是比炮火,这时那个上尉赶来了。他在明军炮火停歇之时带着士兵去炮台救死扶伤检查损失情况。
他用颤抖的声音汇报道:“总督阁下,炮台内存储的火药被打爆,炮台已经成为废墟,所有的火炮都报废了。”
言下之意明军如果选择进攻,“巴达维亚“已经属于不设防,用陆军打响火绳枪对抗大炮除非有奇迹,否则十有**是白白送死。
那个谈判的官员催促道:“阁下请快快答复,否则明军继续开炮后一定还要涨价,他们打一发炮弹就要收十两黄金。”
羞愤的燕彼德尔斯逊昆忽然平静下来,摆了摆手道:“答应他们,所有的罪责我来承担。”
荷兰人没有大明使用那一种的炮弹,唯有捏着鼻子以一枚十两黄金买单。
侨居“巴达维亚“的汉民每天都在担心受怕,因为荷兰当局逼迫他们拿起武器对抗土著武装。
每一次荷兰军队发动反击时,都是诸多汉人以及其他国籍的雇佣军顶在前面冲锋做炮灰。
“巴达维亚“城外的土著武装越打越多,汉人觉得如果荷兰人得不到大批增援,早晚会被土著耗死。
前途渺茫,有可能会客死他乡,汉人内心悲苦。
就在这时好事来了,他们忽然得到荷兰当局通知,所有汉人可以带着家人和财产离开,因为祖国派来了海军接所有的侨胞回家。
来传达命令的荷兰大兵很明显和以往大不相同,他们对每一个汉人都客客气气。
许多汉人不可置信,当他们来到港口看见了龙旗飘扬的舰队,才知道这不是梦境,真的是强大的祖国来接大伙儿。
港口哭声直上云霄,不是痛苦而是发自心底的快乐,在其他雇佣军满眼流露的羡慕目光注视下,每一位汉人都高高地昂起头颅。
这不算什么,汉人是这个世界的王者有一千余年,如今只不过是王者归来而已。
三天后,两千侨民和他们在本地娶妻纳妾的三千家眷登上了祖国的商船,刘国正代表大明政府收取了一万两黄金的炮弹费。
大明舰队走了,按理说荷兰人的噩梦应该就此结束。
负责炮台防御的陆军上尉还担心大明不会就这样走了,因为他们在殖民地时,如果发现对手如此好欺负可不会轻易罢手,总要想方设法榨干他们。
上尉瞧着那龙旗飘扬的舰队消失在海平线,才终于放心了,他急急忙忙去禀告总督阁下。
谁知他刚刚汇报完毕走出燕彼德尔斯逊昆的书房,就听见里面传来“!”一声枪响,上尉连忙一脚踹开反锁的房门。
发现书房里弥漫着硝烟,总督阁下已经趴在书桌上,太阳穴有一个洞,鲜血汩汩往外冒。
燕彼德尔斯逊昆愤而自杀黄家无人知晓,他们只知道勒索了一万两黄金,救出了两千余汉人。
这些汉人侨居海外多年,他们熟知爪哇岛地理和气候,以后会让他们成为主人再次出现在“巴达维亚“。
没过多久,欧洲西偏北部尼德兰王国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王见到了燕彼德尔斯逊昆的遗书。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三十四章: 买路钱
消息传开了,所有的荷兰王公大臣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
他们拥有的火炮威力大、射程远,可以轻飘飘催毁陆地上的炮台。
燕彼德尔斯逊昆警告国王和好战的将军们,大明不好惹,他们的国力有可能是欧洲的总和,他们有比欧洲先进太多的风帆大战舰。
介于东印度公司总部“巴达维亚“被造反的土著围攻形势危急,荷兰王室和董事会委派出生于荷兰库伦博格的安东尼范迪门成为继任者。
他由三十艘战舰护送前来赴任,带了一百艘商船和三千陆军,船队根本没敢走马六甲海峡,而是选择忍受印度洋的拍岸浪从巽他海峡通过前往“巴达维亚“。
选择这里是因为巽他海峡比较短,不太容易被敌人堵死逃跑的海路。
可是巽他海峡也有瓶颈地段相当窄,安东尼范迪门的船队刚刚接近就被郭怀一的战舰发现。
双方遭遇的战舰几乎相等,一次中等规模的海战一触即发。
由于是郭怀一率先发现敌情,明军的战舰早就一线列阵,黑通通的炮口已经调整完毕,只等敌舰进入射程就轰他娘的。
安东尼范迪门眼看着能够通过巽他海峡最窄处,经过此地“巴达维亚“就在眼前。
谁知就是这最后几十海里,他过不去了,他们国王警告不要发生冲突的大明海军正在默默地等着他的船队。
新任总督很乖巧,发现列阵的大明战舰远远地就停止前进,他们派出使者划着小艇来谈判请求放行。
大明是天朝上国,这一支船队代表荷兰这个国家总要给些面子,郭怀一同意收税放行,不多一艘船三百两黄金。
这当然是黄胜的授意,如果西夷服软,过往商船按章纳税,大明可以保证他们自由通商的权利。
一艘五百吨以上的商船收取三百两黄金不多,这个时代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大概在八到十比一之间,也就意味着商船需要交纳三千两银子左右的税款就能够买平安完全划得来。
后世《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满清赔偿各国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个天文数字黄胜还记忆犹新。
中国作为世界老大多年,真的从来不欺负弱小,可是自己落后之时连小小的奥地利、匈牙利都敢来讹诈。
黄胜带领大明王者归来可不会跟西夷客气,怎么着也要把“庚子赔款”的数目双倍捞回来。
当然“庚子赔款”并没有完成,唯有小日本吞下了与数千万两白银等价的货币。
黄胜让驻守“东进岛”的云中来他们不断劫掠倭国,没有如何理由就是看他们不顺眼,就是**裸的讹诈他们,直至把倭国榨干,榨得他们亡国灭种。
荷兰人有了留下买路钱的思想准备,谁知对方居然漫天要价,还美其名曰税收。
没办法,身在屋檐下,你漫天要价我着地还钱,双方开始讨价还价,荷兰人不知道大明有多少战舰在此,还在想着以最小代价换平安。
郭怀一之所以愿意和他们你来我往说许多废话,是因为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形势越对大明有利。
得到消息的大明舰队会蜂拥而至,那时有意造成谈判破裂开打,完胜的把握又添几分。
郭怀一是海盗出身,他倒是不想拿三千两银子一艘船的小钱就此放过荷兰人。
他想把那一百余艘商船、战船变成战利品,连船带货一艘恐怕不下于十万两银子,如此大买卖太有诱惑力。
这时大明的战船又有几艘赶来,郭怀一当然慢悠悠和荷兰人耗着不肯降价。
他得知荷兰战船上有新官上任的东印度公司总督,干脆谈判加码,要求东印度公司总督签署协议,以后所有的荷兰商船经过马六甲和巽他海峡都需要给天朝上国缴纳三百两黄金税收。
妈的,讨价还价反而把价钱越谈越高,岂有此理。
安东尼范迪门决定不予理睬,准备开战或者逃跑,谁知就在这时又来了几十艘大明战舰。
一艘很拉风的战舰出现了,那是黄明道乘坐“华夏郡王号”旗舰来此,明军战舰忽然散开,一艘艘全速呈包抄队形远远地去兜荷兰船队的后路。
大明看来是一言不合准备开打,瞧那架势还准备围歼,安东尼范迪门慌了。
因为他发现明军巡航舰和驱逐舰的速度远远超过荷兰船队里最快的风帆战舰,他想不通大明是如何做到让帆船如此快速。
本来想尝试打一打冲过去,打不过就逃跑的安东尼范迪门发现恐怕不行,大有可能打不过也跑不了。
最后荷兰总督阁下很识相地在郭怀一无比遗憾的叹息声中签署了协议,认可大明上国对这一片海域的管理,荷兰商船每一艘纳税三百两黄金。
得到了契约拿到了税金,荷兰人没有被为难,黄明理的旗舰鸣炮庆贺和荷兰人签订了友好的协定。
大明旗舰以最大仰角秀射程,许多本来还不服气,认为总督阁下是个软骨头的军官和船长们受到了教育,他们深刻意识到大明真的不好惹。
看着交黄金离去的荷兰船队,来到旗舰见证这历史时刻的郭怀一很是蛋疼,道:
“黄大人,卑职完全可以带着海军把荷兰人一百多艘战船、商船完好抢下八成,就这么着放过他们太便宜了那些西夷。”
黄明道哈哈大笑道:“抢劫是杀鸡取卵,难以持续发展,如果荷兰人这一支庞大的舰队都全部被抢,以后这一条航线上还会有商船吗?商路阻绝不利于黄家发展,也不利于世界发展,我们要目光长远。”
议事舱里一众海军武官若有所悟,郭怀一道:“卑职明白了,收税这个法子好,收入稳定还会吸引更多没有武装的商船来做生意,只要每年来往的船只数量增多,我们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是啊!商业繁荣才会刺激经济,海运成本可控,才会吸引更多人参加海贸,咱们收税以后,不但不抢劫他们的商船,还会尽可能保证在我军活动的海域保证他们能够安全航行。”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三十五章:悠着点
黄家海军各级军官大多数都是毕业于军校,他们都是知识青年,自然明白秩序的重要性。
他们都有雄心壮志,力争有朝一日成为维护航海法度的执法者,要让龙旗代表正义、代表强权。
要打得宵小胆寒,确保谁都不可以横行无忌,在浩瀚的大海上也不可以弱肉强食。
路上憋屈坏了的安东尼范迪门一来到“巴达维亚“就组织四千荷兰籍陆军和五千其他国籍雇佣军发动进攻。
受了刺激的荷兰人把气撒到了土著身上,他们极度残忍疯狂屠戮、抢掠,由于荷兰人兵力倍增,并且发动突袭战,反抗军被打得一口气逃了三百里才收住脚。
爪哇岛乱局与大明无关,哪里已经没有大明子民,让他们打得更猛烈些吧。
此时进行投资之旅的豪商正乘坐豪华的客船在南海逍遥,下一站是大明交趾省。
来到欣欣向荣的汉人故土,所有的投资者都审美疲劳了,因为他们发现前面出现的这个黄家领地更大。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水稻田,有一栋栋青砖小楼,有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水库,还有一条条宽敞平整的大马路。
小伙伴们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了这里有无数旱涝保收的良田,自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食。
粮食太重要了,困扰大明的最大问题就是粮食不够吃,缺粮也是一切暴力的始因之一,几十位来自陕西、山西的投资人特别关注交趾的良田。
投资人找当地农民攀谈后更加被惊着了,因为他们发现交趾的农民居然绝大多数是汉人。
交趾农民都会讲流利的黄家官话,人人彬彬有礼个个会写会算,见到陌生人也不像内地农民那样拘谨,都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这就是大规模扫盲、取消跪拜后的黄家子民,这就是黄家领地,自信回到了曾经衣食无着之人的脸上,挺拔的腰杆让所有的参观者感到了黄家体系的王者风范。
交趾也是即将投资的地方之一,这里三熟的水稻田一年会收获多少粮食啊?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来到这里岂不是永远不会饿肚子。
没有饥饿的风水宝地当然会蒸蒸日上,自然能够长治久安,假以时日如此辽阔的地方会养活多少猛兵?
琼崖郡王无可匹敌已经是共识,可持续发展的领地会使得黄家体系稳如泰山,投资最需要的就是稳健。
所有的投资人都暗下决心,极力争取多多购买“华夏发展”的股份,“华夏发展”有粮食作为保障,有坚船利炮海外开拓,包赚不陪十之**。
交趾之旅安排了六天供宾客们休闲观光,祖宽也兴致勃勃跟着吴襄到处转悠,蓬勃发展中的新天地让所有人终生难忘。
一路参加观光的不仅仅是投资人,乘坐客船南下去新领地工作的基层管理者也纷纷组团上岸。
这些决定开辟新天地而获得提拔的黄家体系人民都接受过新学教育,是忠诚度高具备开拓精神的汉民。
他们见到了家主拥有大片领地,见到黄家体系兵强马壮繁荣昌盛当然兴奋莫名。
一路上歌声嘹亮,“……,交趾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琼崖郡王是那金色的太阳……。”等等搞个人崇拜,神话琼崖郡王那些露骨的歌词,听得投资者纷纷咂舌很不适应。
他们看见歌唱家主的老百姓一脸的虔诚,感觉到了凝聚力,万众一心的黄家体系早晚会是这个时代的主人。
琼崖郡王正妃楚儿欢欢喜喜接待了投资考察团一行,在修缮一新的前大越国皇宫现在的琼崖郡王府宴请诸位来宾,越制的东西太多,可是来宾都视而不见。
东厂、锦衣卫的探子心里默默计算黄家的实力,最后毫无头绪,因为他们发现琼崖郡王在民间就有可能藏兵百万,他们的战斗力、武器装备和明军九边精锐都足以硬撼。
几个特务头子达成共识,回京师言琼崖郡王之事时悠着点,千万不能搬弄是非,最后导致琼崖郡王公然和朝廷反目,损人不利己还会害了大明。
锦衣卫、东厂的探子都属于有见识的,知道什么叫做战斗力,很明显大明已经远远不是黄家体系的对手,交好琼崖郡王才应该是理智的选择。
网开一面结个善缘日后好相见,不死不休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不是傻子。
楚儿娘家也来人了,当然不是哥哥张之极,而是两个庶出的兄弟前来找姐姐奔个前程,英国公家子侄众多,张维贤有十几个儿子七八个女儿,唯有张之极、楚儿是嫡出。
这是老谋深算的英国公不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派出两个平时看着比较本分的庶子来交趾某差事。
内院大管家张有德被老夫人派来,他带了足八十万枚银币的汇票,这是豪爽的老夫人瞒着老爷把自己的私房钱和陪嫁外加几十年的积蓄都拿出来投资给女婿。
楚儿本来也想着去马六甲陪着夫君拓土,可是情况有变,夫君临行前的努力耕耘,她又开花结果了,如今有了四个月身孕。
顾铃儿也是有了六个月身孕,顾家一个个都无比兴奋,铃儿的母亲和几个嫂子干脆住进崖州琼崖郡王府照顾她。
黄家马上又会添人口,在海南岛时蓝彩儿看着顾铃儿高高隆起的肚子羡慕不已。
如今王爷的女人就只剩她没有怀上,彩儿压力山大,只想着早日见到王爷接着努力。
船队在“新苏州”停留一天,然后在“新港”再次补给,终于在崇祯七年十月十日来到“南华岛旧港”。
“南华岛”的大战早就尘埃落定,“旧港”方圆百里内已经四个月没有战事,黄家大军现在已经往西拉网,力争把所有的猴子男丁都逮拿运走。
上岸的投资者见到的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数以几十万计的汉民在挥汗如雨建设新家园。
吴襄、朱大成、何自在等等得知这个新领地“南华岛”的面积是黄家所有的领地总和还不止,一个个乐不可支。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三十六章:舍得
如此大的地盘都堪比中原了,怪不得琼崖郡王要开出分田地的优厚条件大量移民来此耕种。
到达投资之旅的终点站“旧港”,广大投资人终于见到了琼崖郡王。
以前担心黄胜会和大明图穷匕见的一部分人放心了不少,琼崖郡王地多人口少,貌似无需抢大明的地盘。
和几十位具备实力的大商家讨论了几天后,黄胜主持的“华夏发展”吹风会在崇祯七年十月十八日召开。
会上琼崖郡王拿出具体章程,其目的就是一个,尽可能让更多人获利,无论官吏、商贾还是普通士兵、水手。
章程再经过十几天的集体讨论和完善,十一月六日,“华夏发展”正式成立。
早就内定的每股一百个华夏通宝银币,没有投资人存在异议,总股本将要募集高达八千八百万块华夏通宝银币。
其中限售股十八万股,这是黄家所有的官兵、水手按照人头一人一股派发,实名制十五年不得买卖。
还有六七十万股当天就被到场的投资人认购了三成,黄胜在资金接近告罄时一下子到手了超过两千万两银子,投资“南华岛”的资金立刻宽裕了。
这样做其实相当于把黄家四五年的预期盈利现在就支取,大发展的年月投资回报率极高,这些资金提前三五年投入当然会早日获利,三五年时间翻一番都有可能。
这就是“舍得”,舍出一部分利润与投资者共享黄家根本不吃亏,恰恰相反盈利能力反而倍增。
所有的战士、水手都是受益人,他们不仅仅有军饷还会每年获取“华夏投资”的红利,股份每年还会增值。
以后开放股票市场,可以自由买卖所有股票时,原始股的市场价有可能是股票自身价值的几倍,涨到几十倍也大有可能。
这不是瞎掰,后世的股票是本身价值的百十倍也屡见不鲜。
早在中秋节过后,“华夏大钱庄”在黄家体系的分号就开始向黄家军民、官吏出售“华夏发展”的股票。
这个决定是黄胜准备让更多军民能够参与投资获得收益,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毕竟黄家体系军民有许多家庭小有积蓄。
黄家体系工作、生活了几年的老百姓早就把家主当做心中的神,这些家庭已经有了购买股份的能力。
“华夏大钱庄”传达琼崖郡王号召,鼓励大家购买股票,并且告知大家,保守估计以三年为周期,买股票要比存三年定期多获利至少一倍,许多军民选择了无条件相信家主。
大多数追随黄家三五年以上的老百姓踊跃购买,因为他们拿出一百枚银币购买股票,不仅仅会获得分红还会留下政治加分记录。
也有来到黄家体系工作不久的老百姓没有一百块银币的积蓄,他们有办法,采取和保甲里经济水平相仿的邻居共同出资购买,保长、甲长成为公证人。
黄家的军官、民事官更是无比信任家主,上一次参股“华夏投资商号”所有人的获利都超过了一倍,这一次不用家主号召一个个主动把存银统统投资了。
黑虎的大妇足购买了二百几十股,黄明理、黄明道、黄东山、顾山海等等高官都是竭尽所能购买。
郭怀一更是倾其所有购买股份,他由于擅长海战,把劫掠大业搞得有声有色,得到的赏赐也很丰厚。
“华夏发展”的运作模式一出台,这个资深海寇加海商马上意识到了“华夏发展”在共同利益感召下前途不可限量。
郭怀一如今心满意足,他已经是黄家体系从四品千总军职,管带十几艘新式战舰,他另外还有大明正三品海防游击的职务。
他的长子郭海洋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军校,经过两年努力成为了海军战列舰从六品船长。
郭怀一把这几年做生意赚的银子包括军功赏赐的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