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语点醒梦中人,马香菱得知母亲不反对自己成为琼崖郡王的侧妃之一心情立刻放松了,一路上叽叽喳喳把张凤仪后悔死了。

    一年时间,留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黄家人马也膨胀了数倍,设立的安全区已经增加了许多,其中有襄阳北三十里的安定堡,鄂北南襄盆地设有一个山寨白羊屯。

    南直隶军情处已经沿江而上渗透湖广,易发才亲自来到汉口镇指挥,黄家在汉口建设了港口、粮库,开设了“华夏大钱庄”。

    修建了可以容纳五万人过渡居住的难民营,长江上有源源不断的粮船来汉口码头卸货后运去逃避兵灾的湖广老百姓。

第六百二十八章:大明有钱吗?

    苏门答腊岛上有十万不到是汉裔或者和汉人有血亲之人,他们当然统统被汉人,融入黄家体系。

    还有十数万就必须不断拉网由山地兵牵着猎犬去一个个山头捕捉,这项工作比较艰巨,这里的地盘太大,山高林密。

    苏门答腊岛是个什么意思?咱们汉人的国土怎么会叫这么个古里古怪的名字,黄胜当然给自己的领地取汉人爱听的名字。

    从今往后苏门答腊岛不存在,这里只有“南华岛”。中原汉民源源不断到来,轰轰烈烈改造“南华岛”的工作开始了。

    前前后后已经移民了一百余万汉人来到“南华岛”,其中男女劳力有一半。

    几十万人挥汗如雨大干快上,平整的道路在延伸,坚固的海堤在扩展,一个个水库、桥梁、工厂拔地而起。

    崇祯七年的黄家体系发展太快,用跳跃式发展来形容已经不为过。

    预计这一年人口翻番;钢铁、水泥、砖瓦产量翻番;战船、货船下水数量翻番;道路总里程翻番;良田播种面积翻番……。

    一年翻番步子迈得太大,终于扯着蛋了。

    保持翻番的大手笔投资是惊人的,对于资金的渴求终于出现在了黄家体系,如果得不到资金会直接影响“南华岛”的发展。

    这不是黄胜盲目进取,而是迫不得已,大几百万移民涌入,不能提供工作岗位如何能够使人心安定?

    基础设施投入最能够带动就业,也最是消耗资金,短期内还不会产生明显的效益。

    黄胜计划移民四十万户近三百万汉人来“南华岛”工作生活,每一户最少要垫付安置资金五十个银币以上,这当然都是成本价。

    因为一家一户十间左右的砖瓦小楼房造价工本费就需要五十个银币,居有定所才能够让汉人有了家的感觉,才会安居乐业。

    仅仅解决住房问题就需要提前垫付一两千万个银币,“南华岛”抢来的住房只有少量石质建筑能够满足需要,大多数茅草房仅仅在过渡期让汉民使用,以后都会统统拆迁。

    虽然移民会在以后的劳动中得到报酬支付这些私产的费用,但是保守估计也要三五年。

    仅仅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当然不够,水利设施、堡垒、炮台、港口、仓库、工厂等等需要的资金又会达到三五千万个银币。

    投资会得到回报毋庸置疑,可是也不会一蹴而就,回报期可说不准是几年。

    如此辽阔的地盘,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必须不遗余力,规划中的道路就达到万里,投资路桥会使得大军机动力快速提升,会让整个“南华岛”快速形成中央集权。

    可是预算需要的路桥资金就高达三千万枚银币,这可是短期无法体现效益的投入。

    黄胜这几年是赚得不少,可是他一直是采取不断加大投入刺激经济的手段使商业繁荣提高就业率让民生稳定。

    毕竟这几年在交趾省、海南岛修建港口、仓库、工厂、水库、水利设施等等,许多都是先期投入巨大,短期根本不可能收回投资的项目。

    交趾省、海南岛的可持续发展黄胜做到了,但是再次投入大规模建设“南华岛”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毕竟有后世四个江苏省那么大,把这里经营成能够对抗海啸、水灾等等三十年一遇一般性自然灾害的一方乐土,仅仅有了吃苦耐劳的汉民还不够,还需要海量资金。

    因此黄胜谋而后动,利用“华夏发展”吸引投资,集中大明既得利益者的财富达到双赢效果。

    “南华岛”获得先期投入资金就可以大规模发展,黄胜的投资获得回报会再次增强实力。

    大明的投资者参股“华夏发展”获得红利会刺激观望的资本迅速进入,接下来的良性循环就会形成。

    大明政府确实穷得叮当响,但是大明既得利益者有太多是积累了二百余年财富的世家,地窖里的银子不要太多。

    崇祯十七年大明国都沦陷,想必不是每一个达官贵人都傻兮兮把家财全部留在京师的家中。

    据说大明国库可以饿死老鼠,李独眼费心劳力拿下京师相当于一无所获,一群惯匪老羞成怒,把达官贵人一个个逮拿拷饷,据说被榨出数千万两银子的油水。

    贤德的周皇后甚至亲自织锦帮助崇祯树立勤俭持家的榜样,皇帝、皇后都克己自律,连新衣都很少置办。

    大明朝廷财政近于崩溃,崇祯号召勋贵和官吏助饷,让周皇后的亲爹周奎拿出行动成为表率。

    这个守财奴哭穷不已,最后还是女儿找上门贴补了些,周奎才扣扣索索捐资两千两银子。

    周奎难道真的没钱?不是,他这个在成为勋贵前一穷二白要靠摆算命、代写书信的小摊贴补家用的秀才,在崇祯三年才被封为嘉定伯。

    崇祯十七年京师陷落,周皇后自杀殉国,周奎及全家都被李独眼匪兵捉拿,周奎的妻子、媳妇被迫自缢、长子被打死。

    他和次子、侄子被拷饷的匪兵严刑拷打几乎丧命,不得不交出七十万两银子巨款和全部家产。

    一个以前毫无资本的新贵嘉定伯,只不过花了十几年时间就成为拥有现银七十万两外加不动产、田产的巨富,由此可见,大明真的有钱,只不过被藏匿了。

    京师仅仅是一个城市,就被李独眼拷饷了几千万两银子,富庶的南直隶南京城会有多少财富?

    松江府、扬州府、淮安府、济南府、杭州、宁波……,太多了,大明立国二百余年,贵金属一直到亡国都是流进,怎么可能没钱?

    潜能在民间,大明政府捞不着,李独眼、后金、张献忠等等都是强盗,他们目光短浅只会抢劫杀人。

    黄胜是来自后世,“最看不上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黄家体系搞出一个“华夏发展”只要弄出赚钱效应,会导致地主老财翻箱倒柜把家里的钱财找出来生利毋庸置疑。

    大明的贵金属被黄家圈到手中,抢现金的流寇就傻眼了。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二十九章:诚信

    “华夏发展”的股份卖完了,为什么不可以搞“华夏钢铁”?再次集中大家的资本大炼钢铁。

    为什么不可以搞“华夏路桥”?吸引资本参与基本建设投资。

    连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股份制刮目相看,要是股份制早大规模爆发几十年,他们专心研究股份制,说不定就不会写什么《资本论》、《**宣言》。

    黄胜今年的资金缺口尤为严重,以后就不会如此促襟见肘。

    因为这一两年中原地区刚刚遭受流寇洗劫,流民一下子大规模爆发,黄胜搞了几百万人移民来到自己体系。

    年底黄家体系的人口将要到达一千五百万,基数大了潜力值自然与日俱增,明年再移民三百到五百万左右,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基数在每年递增的情况下,以后再接纳三五百万移民就会越来越容易,发展的步伐会越来越轻快。

    黄家体系如果达到三千万人口时接纳三百万移民,只不过占比十分之一,那就应该根本不是个事儿,随随便便就消化了。

    其实大明祸乱是黄家体系的机会,否则最能够忍耐的汉人如何肯辞别故土抛弃祖业远赴东南亚拓土?

    中原地区的升斗小民实在活不下去,才使得黄胜的移民轻而易举,一旦局势略微稳定,移民就会锐减。

    黄胜目前不插手中原战局,而是替汉人抢夺更大的生存空间,只要中原地区的官军、流寇不刻意屠杀老百姓,都可以容忍。

    因为黄胜需要人口,兵灾造成满目疮痍不要紧,只要不造成老百姓大量死亡就有利于汉人以后的发展。

    接下来黄胜会布局,把历史上臭名昭著肆意屠杀老百姓的流寇头目和官军将领逮住斩杀,震慑交战双方的官、匪。

    “南华岛”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南部最窄处的人工港口已经在修建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石头修建的炮台命名为“六甲口”炮台。

    这里即将布防发射六十四磅炮弹的前装线膛炮三门,滑膛炮三门,三十二磅炮列装十二门,线膛炮有一半,其他小口径的火炮还有四十八门,线膛炮有三成。

    在建的炮台都是在混凝土掩体内,根本不是露天摆放,类似于后世德国占领青岛时时修建的中央堡垒。

    这里还是陆军的一个千总部所在地,拥有的武力绝对可以领先这个世界二百年以上。

    牢固度远超过鸦片战争时的满清军大沽口、倭国萨摩军锦江湾炮台,火力和射程更是这两个炮台的数倍。

    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凭借前装阿姆斯特朗线膛炮的射程优势,只不过花了一个时辰就摧毁大沽口满清炮台的布防火炮,打赢了战争。

    可是紧接着去倭国鹿儿岛找场子时却没有能够打下萨摩军死守的锦江湾炮台,虽然萨摩军死伤惨重,炮台火炮也大部分被干掉了。

    最后其实是英国人输掉了战争,退兵了,他们损失一艘军舰、旗舰负伤,那是因为有一门阿姆斯特朗炮炸膛。

    赢了保卫战的萨摩藩损失足超过英国人十倍,死亡军人更是几十倍,这里有萨摩藩敢战的决心,也有天公作美。

    战斗时暴发大风雨导致英国舰队的瞄准连连失误,命中率不高。由于风浪太大英军战列舰最底层炮甲板的射口根本打不开,使得一部分重炮无法参加战斗。

    有的时候真搞不懂,为什么老天都是帮着倭国,蒙古人遇到神风,使得日本免遭被灭国的命运。

    英国人遭遇恶劣天气,最终放弃了打下鹿儿岛,使他们逃脱了被英国人殖民,也间接地改变了倭国历史。

    而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明却在面临转折的紧要关头,遭遇极端天气小冰河时期,导致北方的游牧民族极度缺粮活不下去铤而走险南下杀戮,最后天灾**亡了大明。

    “六甲口”炮台火炮最远有效射程接近十里,这样的火炮全部配套炮镜,以最大仰角射击可以打到十五里外。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敌船走偏南的航线已经不可能。

    过一两年把马来半岛接着拿下,在对面再修建一座这样的炮台,不用海军就大体能够封锁该海域。

    大明内地糜烂千里,太多地主老财、达官贵人死于非命,他们的财富变成了流寇发展的资本。

    也是由于大明局势混乱,北方大地一日数惊,这段时间“华夏大钱庄”的存银暴增。

    内地土财主忽然争先恐后在“华夏大钱庄”存银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崇祯六年底,许四九带着宣传队来到凤翔府宣传家主警告流寇、官兵不得屠杀老百姓的指令。

    他们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组织大规模群众集会进行演说,还游说士绅大户把银子存到“华夏大钱庄”防止被流寇抢劫。

    凤翔府没有“华夏大钱庄”,但是归德府有,开封府也有。

    许四九居然打了收条帮助几位动了心的士绅代办存银。

    其实这些人只不过以防万一,采取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已。

    五家士绅总共委托许四九代办三万六千两的存银,这是因为他的正五品官服和“战神”的旗号获得了这几人的信赖,即便如此,他们拿出的银子也达不到家里现银的三成。

    后来张献忠一路烧杀抢掠,一个姓陆的士绅庄园被毁一家子被杀得干干净净,唯有远在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大公子陆文华和一个随在身边服侍的丫鬟一个小厮幸存。

    这位陆姓士绅当时就是办理的异地存取,留下的取款人名字就是在京师读书的大儿子,并且委托许四九把存单通过归德府华夏邮局邮寄给儿子。

    后来“华夏大钱庄”王恭厂分号的工作人员在陆文华获知全家遇难悲痛欲绝之时,送来了他父亲留给儿子的一万块银币。

    这位公子被感动了,决定不读圣贤书来替琼崖郡王工作。

    “华夏大钱庄”的信誉,“战神”人马的诚信一时间被街谈巷议,人人挑大拇指。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三十章:投资人

    接受委托的许四九还没有回到归德府,凤翔府的陆员外就出事了,他没有起贪念吞了委托人的一万两雪花银。

    他作为委托人还替客户考虑,担心有什么闪失,直接邮寄存单给京师王恭厂分号,要求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防止冒领。

    如此值得信赖的“战神”家丁,如此让人放心的“华夏大钱庄”当然会使得顾客盈门。

    许四九自然会把这个真实案例广泛宣传,后来当事人陆文华辗转来到了许四九手下,成为了一个宣传队辅兵战士。

    他回到凤翔府操办父亲和罹难亲眷后事之时居然接到了许多委托,总计高达百万两银子。

    这是陆员外家的遭遇吓坏了凤翔府的有钱人,兵荒马乱没有足够武力谁敢抬着银子一去几百里,因此办理异地存款的人数达到了**。

    “华夏大钱庄”的警卫不断会同已经装备滑膛枪的乡勇武装,推着独轮车进入内地城池,把有可能被流寇劫掠的资本转移出来。

    流寇攻打一个城池得手后的收获就少了许多,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不知不觉中就壮大了自己,削弱了流寇。

    蓝彩儿来到京师时已经是崇祯七年正月,她进宫给天启帝遗孀张焉皇后和崇祯皇帝的周皇后送了不少孝敬,连几个得宠的妃子也得到了精美华贵的怀表。

    崇祯皇帝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也不知究竟合不合大明规矩,反正琼崖郡王四个侧妃的告身被彩儿收入囊中。

    由于京师官场和商界也是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谈论参股“华夏发展”,以前的蓝尚仪,如今的侧王妃蓝彩儿来到京师就被络绎不绝的达官贵人拜访了。

    彩儿带着如梦、白赛雪、徐佛家、柳如是等等顶级交际花在京师诸多场合举办酒会、舞会、座谈会,很快达官贵人就开始集中资金存入“华夏大钱庄”。

    连管理内帑的王承恩都得知消息,他是皇家鹰犬,对皇帝忠心耿耿,当然第一时间回禀天子。

    被内忧外患困扰已经疲惫不堪的皇帝得知琼崖郡王又有幺蛾子,有些不明所以。

    他详细听了“华夏发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后,满是疑惑,问王承恩道:“王伴伴,琼崖郡王难道是把他拥有的战船都卖了,他就如此缺银子?”

    王承恩比崇祯理解得透彻,马上道:“陛下,恐怕不是如此,应该是拉上更多的人合伙成为拥有者才对。”

    崇祯还是不明白,道:“大家都拥有那些战船和士卒?岂不是乱套了?”

    “这,奴婢也不甚了了,反正许多大人好像都热了心,锦衣卫、东厂已经发现许多大人在卖名下田亩、店铺,他们应该是准备凑银子参股‘华夏发展’。”

    崇祯有些晕菜,道:“琼崖郡王意欲何为?此人实在看不懂啊?”

    皇帝这话王承恩可不敢接茬,站在一边目不斜视。

    崇祯又道:“王伴伴也可以花五十万两银子内帑购买‘华夏发展’股份,记着到时候多派精细之人去参加那个交易会。”

    “奴婢遵旨,奴婢知道要派人把‘华夏发展’的来龙去脉打探清楚回禀陛下。”

    皇上准备动用内帑购买‘华夏发展’股份属于最高机密,没有外人知道,也不会有人打听皇家之事。

    可是很快皇帝的女人就知道了,紧接着此事在宫闱里就再也不是秘密,并且被女人们传得神乎其神。

    蓝彩儿被再次请进宫闱,张焉皇后居然拿出许多金银准备请彩儿代办入股之事,她还拿出许多奇巧、玉器请彩儿帮忙变现增加资本。

    后来这样的行为就蔓延开,宫廷里的嫔妃、女官、大太监凑出的资本越来越多。

    接下来愈演愈烈,外戚如嘉定伯周奎、田弘遇等等得到消息也纷纷准备凑热闹,周奎居然决定亲自出海去参加交易会。

    这当然是贤德的周皇后为了替皇帝解惑,特意嘱咐他父亲去琼崖郡王的领地探探虚实。

    刚刚过了崇祯七年的中秋节,告假的京官和勋贵多不胜数,崇祯皇帝难得装糊涂不闻不问,东厂、锦衣卫和许多带着使命的外戚、勋贵也赶到天津卫出海远航。

    投资人队伍里有许多朝廷的探子,带队去“华夏岛”的蓝彩儿、如梦等人当然心知肚明,因为北直隶军情处特工早就打探得一清二楚。

    运送参加交易会投资者的豪华客船刚刚到达黄家湾岛补给,黄家海军就来了三十艘护航军舰鸣炮表示欢迎。

    猝不及防的嘉定伯周奎正和平西伯吴襄相谈甚欢,忽然间惊天动地的炮声响起,心怀鬼胎的周奎一下子跌坐在地板上吓得面如土色。

    有许多带着皇帝使命的大人也是抖若筛糠,还好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心理素质过得去,一个个暗中戒备。

    所有探子都清楚,在海上大明的王法说了不算,唯有坚船利炮拥有话语权。

    万一琼崖郡王翻脸,把他们扔下海喂鲨鱼,只要上报朝廷他们乘坐的海船遭遇风暴沉没即可,每年死于海事的人多了去了,朝廷无话可说。

    还好带着使命的大人们内心煎熬的时间不长,不一会儿,彩儿甜美的娇声响起:

    “诸位投资人,从现在起大家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投资人’,我家王爷已经派来海军护送所有的投资人,刚才就是海军鸣炮欢迎诸位,大家来甲板上看看我家的战船吧!“

    原来如此,大家松了一口气,纷纷来到甲板看风景,只见一艘艘战舰排列成一线,战舰上整整齐齐站立着一排排海军战士。

    他们手上居然统一戴着洁白的手套,见到许多投资人出现,一起敬礼整齐划一呐喊道:“敬礼!欢迎投资人前来琼崖郡王领地考察!热烈欢迎!”

    下马威,大家都明白这是下马威,嘉定伯周奎本来就是一个无能之辈,他立刻端正了态度,决定随大流,千万不可以讲什么不合时宜的言论激怒这些骄兵悍将。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三十一章:投资之旅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都已经知道琼崖郡王的实力,他们混进来都是上峰指派都是不得已。

    他们出发时就有了默契,回京师实话实说,来琼崖郡王领地人家给看什么就看什么,说什么咱们就听什么,绝不主动打听什么偷窥什么。

    实力压倒一切,黄胜决定不躲不藏后频频秀肌肉,大明的天子亲军锦衣卫、东厂早就今非昔比,他们在崇祯朝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哪里比得上魏忠贤时期。

    八月二十八日,在蓝彩儿和赵蕊两位王侧妃主持下,“华夏岛”的秋季交易会盛况空前。

    除了从京师启程经天津卫出海的投资人,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富贾豪商和达官贵人也是倍增。

    最北当然是从忠明堡、宁远码头出发的关外客商,他们大多数是以辽东新贵茅元仪、何可纲为首的辽东将门代言人。

    最南是从钦州赶来的广西、贵州、云南的内地财主,许多是西南各地土司的门人。

    大明太多地方刀兵四起,西南的异民族叛乱也是此起彼伏,不仅仅是民不聊生,士绅和官老爷日子也不好过,有诸多家境殷实的地主老财人死了财产也没有了。

    做出杀人抢劫的不仅仅是流寇,有许多庄子其实是被官军破了,庄子里的财帛变成了无良官军的私产,被屠杀的良民被暴民了,首级成为了官军的报功凭据。

    杀良冒功已经是官军的常态,国家机器再也没有了约束力升斗小民何以生存?

    连地主老财都犹如裸露在狼群,不知道何时就会被流寇祸害,又不知何时被官兵屠戮万贯家财化为乌有。

    “华夏发展”吸纳参股的消息在一年内被无限放大,远到云南、四川、陕西都有商贾获悉。

    没有商人是傻瓜,达官贵人更加懂得权衡。

    大明乱世尽显,武力是在乱世生存的唯一保障,投资“华夏发展”后,当今世界最恐怖的武力自己就成为了拥有者。

    有了坚船利炮护航,海贸生意自然无往不利,收益可想而知。

    许许多多既得利益者动了心,太多商人已经把预备购买“华夏发展”股份的银子存入“华夏大钱庄”。

    兵灾不断的所有地区,只要不是太傻的人都把自己的积蓄存入“华夏大钱庄”,当地没有也毫不犹豫找到黄家宣传队辅兵代为办理。

    现在黄家荷枪实弹的乡勇护卫独轮车队,从内地运出老百姓的同时还会有装满白银、黄金、细软的独轮车同行。

    内地的资金外流已经势不可挡,流寇们再去搜索达官贵人的银库恐怕收获有限。

    今年的秋季交易会迎来了太多资本拥有者,他们准备设身处地看一看即将投资的“华夏发展”实力究竟是不是如同传言。

    动用关系溜出京师的董事会成员吴襄当然成为了第一牵头人,朱大成、何家兄弟等等都主动以主人身份接待各路来宾。

    一年时间,他们几个已经筹齐了超过五十万两白银,他们还跟琼崖郡王关系很好,现在当然毫不客气地把自己内定为董事会成员,自然是主人之一。

    所有的资本拥有人都很满意在“华夏岛”的所见所闻,他们已经坚定了购买股份的信心成为投资人,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董事长琼崖郡王。

    九月一日,所有的来宾接到蓝彩儿通知,琼崖郡王约大家去新领地共同商议“华夏发展”的百年大计,沿途会邀请大家参观几个重要领地,是否成行自觉自愿绝不勉强。

    没有人不愿意亲眼看看琼崖郡王究竟还有多少隐藏的实力,都上船参加投资之旅。

    嘉定伯周奎也不例外,吴襄相当看重这位皇后的亲爹,有意和他拉关系。

    吴襄在“华夏岛”熟门熟路,他不仅拥有几个店铺还拥有一座靠海的别墅,这几天已经陪着嘉定伯把‘华夏城’观光了一大圈。

    吴襄确实是公关高手,他白天领着周奎和一大群勋贵浏览美景,晚上在“望海阁”小酌几杯后去六楼的会所桑拿,把许多没来过“华夏岛”的勋贵搞得乐不思蜀。

    周奎这个守财奴见到了如此富庶的地方,早就动心了,他得知做生意贼精的吴襄已经拿出所有可以动用的银子参股“华夏发展”决定假戏真做,也参股等着分红。

    十八艘千吨以上级新式客船出发,所有投资者都进入经济舱和头等舱旅行,补贴舱和普通舱也已经满载,那是准备南下拓土刚刚获得提拔的保长、甲长等等,他们为了更进一步拖家带口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彩儿是负责接待安排的最高领导,严必信率领三十六艘新式战船保驾护航,跟随的商船、货船还有二百余艘。

    此时南下正是大北风经常出现的季节,船队可谓一帆风顺,沿途参观了南通州港,在舟山岛上岸休闲一日,船队紧接着来到“陆公岛”补给时投资者们纷纷上岸走马观花一个时辰。

    接下来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站海南岛,在这里会停留三天,四轮马车会带着投资者参观许多景点和工厂,当然会安排出购物时间。

    海南岛连吴襄、朱大成都没有来过,印象中的穷乡僻壤如今让他们大开眼界,朱大成被海景醉了,他想在崖州置业,以后来这里常住,吃海鲜、游泳快乐逍遥过一辈子。

    有许多投资者是来自战火纷飞的中原,见到了安宁祥和的琼崖郡王领地“华夏岛”,已经有了移民去那里生活的打算。

    今天见到大了“华夏岛”接近二十倍,而且美丽富饶的海南岛都不准备接着航行了。

    他们认为看了这许多已经足够,他们会倾其所有投资“华夏发展”,会带着族中子弟来琼崖郡王领地讨生活。

    吴襄居然在崖州见到了老熟人祖宽,刚刚见面时吴襄惊愕莫名。

    两年前,祖大寿被判秋后问斩,家眷发配琼州,祖宽和祖家被逮拿的一百余口被押送到崖州。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三十二章:撤侨

    祖家人来到崖州没有被另眼相看,黄胜甚至不知道这件事。

    因为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拖家带口的犯官被朝廷发配来海南岛,安排这些人已经成为常例。

    所有的犯官和他们的家眷都本着来到穷乡僻壤苦挨的心态来此,谁知这里的生活条件堪比锦绣江南,老百姓富裕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强调一下,黄家体系有贫富差距,但不是很严重,应该属于橄榄型,富人没有婉约江南多,但是赤贫基本没有,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已经高于江南。

    被流放的犯官和家小没有被黄家人民歧视,他们都会得到工作,挣到月钱,太多以前进士出身的老爷成为了书吏或者技术员,有武力值的家丁成为了衙役或者捕快。

    祖宽如今一身皂衣短打扮,是崖州府班头,手下有二十几个捕快。

    黄家体系捕快可不是贱业,相当于是伟大的拿政府工资的人民警察,大多数是退役战士担任班头,约等于派出所长的职务,月钱两千四百文华夏通宝,待遇和正兵战士相同。

    三班衙役都是选拔自高级乡勇积极分子,待遇同于辅兵。

    祖宽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班头工作干得兢兢业业,本来以为难保项上人头的他,按理说留下了性命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小康日子应该满足了。

    可是安睡的午夜“铁马冰河入梦来”每每让祖宽不甘心。

    他也属于黄家体系的基层吏员,接待投资考察团也有他的份儿。因此他得知前家主的妹夫吴襄来了崖州,特意找了机会来见上一面。

    吴襄见到祖宽很是意外,瞧见他的打扮忍不住好笑,道:“祖宽,几年不见想不到你居然在琼崖郡王的麾下讨生活,不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