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着上朝的黑虎、鲁承祖、刘国正、顾山河、黄东海等等一众家将容光焕发,腰杆子挺得笔直,都目光炯炯瞧着慷慨激昂的家主。

    崇祯皇帝依旧没说话,挥挥手让王承恩拿来黄绫,自己挥毫写下两个大字“战神”,王承恩激动地双手捧着送到黄胜面前。

    黄胜高呼:“万岁万万岁!”跪下行礼,然后起身展开皇上御笔题写的“战神”两个大字,高高举着在金銮殿转了一圈。

    群臣凑趣,山呼:“吾皇圣明!万岁万万岁!,祝愿‘战神’南国公马到成功!“

    见大事已定,崇祯皇帝如释重负,他感觉轻松了许多,督促几位重臣道:“黄爱卿统兵杀敌,兵部、户部要全力协助,器械钱粮不得拖欠。”

    户部尚书张凤翼、兵部尚书熊明遇出班表态道:“圣天子放宽心,微臣一定不遗余力,保证粮饷足额发放。”

    崇祯又道:“黄爱卿准备何时出征?还有何求?”

    “启奏陛下,微臣三天内出发,只不过微臣封地屡遭战乱,如今满目疮痍人口凋敝,微臣建议朝廷以后尽量少杀罪官,而是流放他们全族去琼州如何?”

    皇帝杀大臣如同杀鸡,太多士大夫怒不可遏,此时见南国公提出尽量不杀改判流放海南岛,人人支持。

第五百四十一章:进退两难

    明朝文武异口同声附和道:“南国公所奏利国利民,臣等附议。”

    年轻皇帝见南国公是因为海南岛没有什么人口,要求朝廷把罪官一大家子流放到那穷乡僻壤以增加人口,认为可行。

    答应道:“准了,刑部记录,以后凡谋逆大罪,余皆不处死,迁徙三族流放琼州。”

    徐光启虽然是个科学家,但不是傻子,见黄胜讨要到了圣上这个恩典乐不可支,出班跪下道:“老臣替学生孙元化叩谢圣天子不杀之恩,吾皇圣明。”

    “爱卿何出此言……?”崇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转眼就醒悟了。这时又有几个和孙元化交好的官员也出班跪谢。

    刑部尚书出班奏道:“陛下,待斩罪官孙元化、张焘是否改判三族流放海南岛无诏终生不得擅离?”

    这二人又不是谋逆大罪,当然是崇祯皇帝刚刚金口玉言免死罪流放海南岛的罪官范畴,皇帝怎么可能转眼打自己的脸。

    崇祯允诺道:“可行,以后就如此办理。”

    黄胜轻描淡写就把孙元化、张焘直系三族都圈去海南岛生活,他们得不到朝廷赦免还一辈子都不可以离开。

    见自己的所有目的都达到,黄胜根本不管是不是散朝,以自己出兵在即事务繁多为由告退。

    皇帝见黄胜急着忙工作,更加高兴,让他自便。

    黄胜出了紫禁城回首看看这巍峨肃穆的皇城,心道,别了,我以后再也不会来这里,除非是成为这里的主人。

    这一次高调带着人马解围锦州,如果还不知死活来京师转悠就是嫌命长。黄家已经有了几百万人口,自己这个领袖怎么可能以身犯险。

    黄胜永远不会跟朝廷撕破脸皮,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再也不会来京师。

    这完全做得到,历史上祖大寿、左良玉、郑一官等等都做到了,自己的水平比他们强多了,做起来还更加不着痕迹。

    黄胜准备出发为国征战,兵部尚书熊明遇、户部尚书张凤翼以及高第、王之臣都来相谈议饷之事,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南国公将要带多少家丁出征。

    朝廷给文官武将的家丁开出的饷银是普通家丁战士月饷二两二钱,本色米粮一石。

    黄胜严肃表态自己不会虚报一个家丁,现在不空口说白话,明天大军就会开拔,今日咱们一同点验兵马安实发饷,黄胜还告诉几位重臣,自己的家丁都是骑兵。

    兵部尚书熊明遇见黄胜即刻带大家点验兵马认为不合时宜,总要给南国公一些时间让他能够拉人头凑数虚领军饷才符合情理。

    他表态道:“南国公莫急,安排三日后去城外营中点验公爷家丁如何?”

    见兵部尚书都不斤斤计较,几位大佬当然成人之美,同声附和。

    黄胜正色道:“诸位大人,本爵的家丁都是强中选强,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兵贵神速,明日大军就会开拔,请诸位大人随本爵即刻出城点验人马。”

    得,南国公不识好歹,几位大人只得出发,前呼后拥几百骑,十几辆轿车。

    来到肃穆的黄家私兵大营,真可谓人如龙马如虎,把几位国家重臣惊得目瞪口呆,看看黄家家丁的军容、看看他们的装备、再看看一匹匹如牛犊般健壮的怒马,大人们服气了。

    怪不得南国公不惧建奴,我等要是有这样的家丁也不怕建奴啊!

    点验兵马开始,最后的数目居然是整整六千精骑,这里的三个千总足额私兵当然不全部是骑兵,有一千余火枪手和两千余辅兵只能算骑马步兵。

    转战时为了提高机动力可以骑马,真的打仗还得下马进行射击,前装火枪没有谁能够骑在战马上可以从容装填,射击也会失去准头。

    大人们傻眼了,怪不得南国公不用拉郎配,他的家丁数目足以吓死衮衮诸公喽,以前在辽东拥兵自重的李成梁的家丁数目恐怕也未必强过南国公啊!

    得知黄胜拥有足六千铁甲家丁,崇祯皇帝喜忧参半,一时间心事重重。

    皇帝知道黄胜有银子,也知道他跟建奴仇深似海,知道他会练私兵,只是没想到会有如此之多而已。

    怪不得黄胜对解围锦州信心满满,原来他有足够的实力。可是锦州事后该如何?

    在御书房前思后想的皇帝喃喃自语,“福兮祸兮?锦州事后,万万不能再用此人,让他偏安一隅也罢!”

    一直在伺候的王承恩无意间听见了,吓得不敢发出一点点声音,生怕被皇帝发觉他听见了这句话。

    他是太监,是皇家鹰犬,肯定无条件选择忠于皇家,当然不可能给黄胜传递消息,自然选择把皇帝无意中的失言烂在肚子里。

    第二天,南国公挥师北上,京师来送行的文武不知凡几。

    英国公、成国公等等勋贵自然一个不缺。张维贤知道女婿这一次出兵可不是万里觅封侯,而是奔着大明王爵而去,女婿拥有六千铁甲家丁的实力在京师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也可以说带了一辈子兵的张维贤今天被震撼了,那些勋贵同样如此,只有吴襄见怪不怪。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了那些黄家龙精虎猛的家丁,这些年轻人大多数都不满二十岁,一个个朝气蓬勃。

    特别引人注意的就是他们如同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已经不能来形容这一支强军,简直到了心有灵犀般。

    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没人知道如何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强军,勋贵们一个个叹服不已,文官武将人人都咂舌。

    其他送行的勋贵都欢天喜地,只有老丈人忧心忡忡,连一向没心没肺的张之极都高兴不起来。

    他们不是担心黄胜此去辽东解围锦州不能成功,而是担心已经功高震主的黄胜再次得胜后何去何从?

    一直送到十里长亭,文武勋贵才转头回京,英国公父子不肯回去坚持再送一程。

    见身边都剩下了自己人和英国公家的人马,黄胜笑道:“岳父送了一程又一程,再送恐怕就到山海关了。”

    心事重重的英国公道:“唉!贤婿啊!也难为你还笑得出来。你就没有想过锦州事后该如何吗?”

    张之极道:“贤弟,你万万不该让朝廷获悉你有如此之多的家丁,你难道不知人言可畏?”

    黄胜见大舅子和岳父为自己的将来担忧,心里高兴。

    道:“不知岳父有何良策?其实不管小婿是否暴露家丁实力结果都是一样,除非在锦州城下兵败战死,只要得胜还朝,黄家实力自然昭然若揭,藏是完全藏不住了。”

    英国公深以为然,道:“饶是如此,进退两难啊!”

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识

    张之极道:“贤弟,愚兄知道你的几个私人海岛也留下许多家丁驻守,真正的家丁数量恐怕还要翻倍吧?”

    黄胜直言不讳,坦然承认道:“确实如此,黄家私兵的人数已经接近两万,只不过天南海北短时间无法集结罢了。”

    黄胜怕吓着老丈人,有所隐瞒了实力,即便如此还是看到老丈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貌似有难言之隐。

    张维贤好像下了决心,道:“贤婿,出得我口入得你耳,万万不可跟外人道也。”

    黄胜正色道:“岳父指点,小婿当然知道分寸,自然不会鲁莽。”

    张维贤在黄胜耳边小声道:“远离朝堂可自保,贤婿你再也不能来京师,无论圣天子如何召见,你都要想尽办法推脱,切记切记。”

    官场不倒翁不是白混的,果然老谋深算判断事物很准确,一针见血。

    张之极也若有所悟,道:“贤弟无须担心京师家中之事,有英国公家为内援无人敢觊觎黄家财产,黄家任何人都可以来京师,连我那妹子也可以回娘家串门,独独你不能来此。”

    张维贤道:“确实如此,你远在海南岛,有强军在手,只要不对抗朝廷,没有人敢对你如何。”

    黄胜见他们的建议和自己不谋而合,一脸正色答应了,英国公父子二人知道今日一别可能再也难以见面,红了眼眶。

    别了喋喋不休的老丈人,黄胜带着人马一路旌旗招展往北而去,沿途老百姓见是“战神”的队伍再次出马,人人夹道欢送,大军在永平府地界如同到了故乡。

    永平府的老百姓虽然大多数算不上黄家体系人民,但是他们有许多是黄胜的佃农,现在本来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有五六十万在黄家不遗余力的帮扶下,不到三年已经安居乐业。

    几十万人脸上再也没有了菜色,奔跑笑闹的孩子们天真活泼,一个个眼神灵动。

    升斗小民最是知恩图报,“战神”大军过处,老百姓真的主动焚香跪迎。

    这调调儿黄胜还真的不适应,派出亲兵队赶紧去扶起老百姓,让他们不可如此,黄家只不过做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父老乡亲万万不可如此。

    怀着感恩之心的百姓被扶起了这里又跪下了那里,人人情真意挚。

    阴谋家黄胜不禁心中感动,觉得自己有了作为真的没有白来大明一遭。

    这时远远地赶来官府仪仗,几百人老远就下马、落轿让在路边等候,当南国公仪仗来到身边,这些文官武将都跪下行大礼,黄胜看见了领头人。

    那是永平府台老爷成大事,他年初就去掉了暂代二字,成为了名正言顺的正五品府台老爷,由于治下海清河晏,子民安居乐业,成大事再次升官大有可能。

    成大事见到给他带来福祉的恩主南国公,有些激动,高声道:“公爷安好,下官成大事叩见。”

    明朝五品文官可不会轻易给谁下跪,成大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行此大礼就是向大家表明自己乃是南国公的人。

    黄胜赶紧一个个扶起下跪的官吏,笑道:“诸公不必如此,我等同朝为官,一殿称臣,万万不能行如此大礼,本爵当不起啊!”

    成大事虔诚道:“公爷不辞劳苦刚刚平定南海又马不停蹄救援锦州,乃我辈楷模,区区礼数您当得起。”

    相互客套几句,黄胜由一群永平府官员簇拥着来到抚宁县城,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黄胜入城接见在此聚集的黄家体系工作人员。

    县太爷叶成经早就接到了通知,当然准备好了一切尽地主之谊,见他的顶头上司府台大人成大事早就迎上了南国公并且一直陪同左右,当然更加懈怠不得。

    叶成经马上就会高升离任,因为他三年考级全优,由于黄家在幕后管理抚宁县,这小子三年地方官做得舒服,他甚至想升官以后如果得不到京官的差事,干脆主动申请去琼州府治下做个知州。

    他很喜欢做甩手掌柜,家里有太多钱财可以调用,叶成经也根本没想过为官时在地方上刮地皮。

    他见识了黄家人治理一方的本事,想必到了南国公的地头为官,那里的情形一定还会好于抚宁县,他又会获得三年考级全优,再次升迁轻而易举。

    黄胜经过了解得知今年北方年景中下,但是由于在永平府兴建的水利设施发挥出巨大作用,黄家拥有的麦田平均亩产依旧能够到达一石一斗,也就意味着永平府会得到足四百万石麦子。

    永平府黄家屯民本身的需求大概在二百万石,贴补、救济非黄家屯民要动用一百万石,这里还可以供应军前足一百万石麦子。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黄胜早在崇祯三年就制定了粮食指导收购价,每石麦子给银一两,老百姓能够高于此价可以自由售卖,市场价低于此价黄家敞开收购不设上限。

    由于有了黄家干预粮食市场,农民再也不会被黑心的粮商在秋天压价违心售卖自己劳作一年的成果,粮食能够买上价前,农副产品也被黄家大量收购,农民日子当然好过了许多。

    永平府屯垦的成绩斐然,何桂兰功不可没,黄胜决定传见她亲自嘉勉一番。

    秘书梅香喜滋滋带来了忐忑的何桂兰,三年之约马上就到了,以前承诺替黄家工作三年的所有的女子都有默契的有意集体忘记了还有这回事,她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

    来到抚宁县衙后堂官厅的何桂兰见来往不绝的都是朝廷命官,心里更加惶恐,当到了传见她时,何桂兰进了官厅不由自主腿一软居然跪了。

    “奴婢叩见南国公。”脆生生的语音似曾相识,可已经物是人非,何桂兰心里五味杂陈,实在不知如何面对,只能以朝廷礼仪参见。

    黄胜赶紧让梅香去扶何桂兰,道:“何桂兰小姐别来无恙,你我乃是故人无需这些虚礼,赶紧起来坐下说话。”

第五百四十三章:飞入锦州城

    何桂兰在抚宁管理黄家屯田三年也属于呼风唤雨握有实权,相当于抚宁城的大半个县太爷,官绅、士子对她都礼敬有加。

    可是见到了黄胜,女强人不由得心虚,也觉得无言以对,被梅香安排坐下后傻傻的一言不发。

    黄胜看了看她笑道:“何桂兰小姐,我一直等着有机会当面谢谢你的馈赠,可知当年你给的两箱财帛可解了黄家燃眉之急啊!”

    黄胜本来是说些好听的拉近距离,谁知何桂兰想起拒婚的一幕幕顿时羞得无地自容,一言不发头垂得更低了。

    梅香倚着何桂兰坐了拉着她的手,发现她手冰冰凉。

    梅香安慰她道:“小姐,老爷真的时常夸奖你呢,永平府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小姐乃是首功。”

    有了梅香拉着手,何桂兰才鼓足勇气抬头看了看黄胜,只见这位已经位极人臣的南国公居然还是一身布袍,正和颜悦色瞧着自己。

    黄胜见那个曾经骄傲的小姐脸上如今有了些许沧桑,不仅有些怜悯。

    柔声道:“何桂兰小姐,黄家能够如此迅猛发展,真的与你家的那些馈赠密不可分,饮水当思源,想当年黄家人马真的亟待钱粮谋发展,那些钱财可谓雪中送炭啊。”

    听着已经位极人臣的准前夫柔声细语,何桂兰忽然情绪失控了,跪下爬到黄胜脚下抱着黄胜的大腿痛哭失声,嚎啕大哭惊天动地,把黄胜吓了一跳。

    梅香见小姐不成体统要来拉她,被黄胜制止了,道:“让她哭吧,痛痛快快哭一场,发泄出来心里就舒服了。”

    黄胜挥挥手,亲兵、伺候的丫鬟全部退出官厅,只有梅香陪着。

    黄胜后来听何桂兰说了许多许多……,他一直在耐心的听何桂兰的倾诉,一直微笑着听……。

    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何桂兰又是一副女强人的样子,只不过多了些许坚定,多了一丝从容。她放下了思想包袱,准备为了南国公大军完胜建奴做好后勤工作。

    因为黄胜交给她很重要的任务,永平府不但要做好供应十万军民一年的粮食,还要采购若干禽蛋肉类供应军前。

    何桂兰经营永平府三年,如今胸有成竹,她保证完成任务,请公爷安心尽量多多斩杀建奴。

    抚宁码头赶来了赵时敏,他乘坐的是新下水完成试航的海军旗舰“华夏公爵号”风帆战列舰,由于技术日渐成熟,这艘战列舰排水量排黄家舰艇第一名,达到两千四百吨。

    由于优化了设计,增大排水量的“华夏公爵号”风帆战列舰拿“华夏侯爵号”比没有增加高度和宽度,增加了长度,全长达到七十七米。

    这样的设计,再也不是短而胖的通用船型,整船的线条流畅了许多,增加了稳定性和抗沉性,也增加了许多有效风帆面积。

    “华夏公爵号”炮甲板装备三十二磅全钢火炮二十八门,其中有六门线膛炮。中炮甲板装备了二十四磅炮二十二门,上炮甲板装备十二磅炮二十四门。

    首楼甲板有十二磅炮两门,三十二磅线膛炮四门,后甲板安装了十门十二磅跑其中一半线膛炮,这艘安装了九十门火炮的新旗舰火力也黄家海军排名第一。

    这样的战列舰无论火力和速度都应该是当今世界孤独的存在,不算乘员,完全是旗舰定编军人足七百七十人。

    舰长当然是刘良才,他以前管带的“华夏侯爵号”已经交给王连发管带。

    赵时敏已经得知自己是正五品府台大人,他知道这个官位是恩师给的,跟朝廷无关,他把“华夏岛”的大部分事务全权委托姐姐打理,自己还是抓科研促生产。

    聪明的他根本没有穿官服前来,见到了家主,乐滋滋的赵时敏道:“恩师,学生已经在着手建造‘华夏郡王号’战列舰,估计战舰下水有可能赶不上恩师获得王爵的时间啊!”

    赵时敏长大了,早已成了家,已经有了一子二女,也学了会拍马屁。

    黄胜笑道:“时敏,不要学着人家说那些好听的,务实最重要,尤其是你,万万不能只听好话迷失了自己的判断力。”

    “是,恩师,学生明白了。恩师需要的人和东西全部在船上,您准备何时用他们?”

    “不知安全性如何?这些学生都是黄家的精英,半点马虎不得,如果安全性有问题,这一次不参加行动也无伤大雅。”

    “恩师放心,区区三十里,安全有保证,他们已经经过多次升空,飞行距离记录是六十里。”

    黄胜计划派人乘坐热气球升空,随风飞入锦州城跟明军何可纲部取得联络,要确认锦州能够坚持多久,因为要扭转明军的劣势必须以时间换空间。

    救援锦州的计划必须建立在锦州城依旧能够坚守的情况下,否则就必须承受巨大伤亡跟建奴在隆冬腊月硬碰硬。

    赵时敏带来的是已经试飞了一年有余的热气球,科研班的飞行爱好者知道家主要利用热气球参加战争,人人都争先恐后报名。

    最后赵时敏选择了六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会同他们的团队带来三个热气球参加任务。

    黄家出品的热气球还比较原始,材料是涂油帆布,燃烧器也不可能使用液化气,喷射出高高的火焰根本做不到。

    黄家所谓的燃烧器只不过是以猛火油为燃料的一个相当于铜质巨大的猛火油灯底座而已,可以通过摇动旋钮调节火焰大小。

    火力也有限,升空时加热热气球里的空气需要外加热,升空时燃烧器提供的火力旋到最大也只不过能够使热气球里面的热空气不至于迅速降温。

    如何升空的办法也比较土鳖而且麻烦,在地面上燃烧起熊熊的大火堆,以此来加热空气使得热气球完全鼓胀升空。

    然后才会挂热气球下面的燃烧器和吊篮,整个悬挂升空的重量连飞行员在六百斤左右。

    给热气球外加热的时候热气球是被固定在地面,十几个壮汉拉住欲腾空的热气球。

第五百四十四章:结硬寨打呆仗

    热空气膨胀到可以升空时地勤人员解下固定热气球的紧固件,同时固定好燃烧器和吊篮。

    飞行员戴上头盔和风镜身穿帆布材质的飞行服进入吊篮,拉着热气球的汉子同时松手,热气球就会慢慢地上升。

    飞行员收起用来拉着热气球绳索的另一头放入吊篮,打活结固定好。

    然后一个个往地面扔用来增加重量防止热气球上升过快的沙袋,是否扔光根据热气球的载重以目测决定。

    飞行高度为了增加安全性也有规定,不得高于三十丈。降落时相对容易许多,预备着陆时把燃烧器的旋钮调节小了,甚至可以熄灭火焰,热气球里面的空气渐渐冷却自然缓缓下降。

    接近地面时,飞行员把固定热气球的绳索解下扔给地面接应的人,大家拉住就搞定。

    如此热气球用来飞行不确定性太多,主要靠飞行员试飞积累的经验决定高度,速度无法控制,那要看风速。

    何时升空首先就要看老天爷脸色,必须是大晴天,没有风不行,风太大又不行,风向不对更加不行。

    黄胜之所以动用这个科研成果,目的是进入锦州了解军情,要得知锦州是否还能固守。当然,有人从天而降进入被围困的锦州,驻守军民士气大振毋庸置疑。

    外面围城的野蛮人见到了明军有这样的东西,他们一个个脸上会是什么表情?况且在经过建奴头顶的时候飞行员还会带给他们一点点惊喜呢。

    保持三十丈的高度飞越建奴控制区安全无虞,建奴虽然有火炮,可不是高射炮,火绳枪、步弓往天上打也够不着热气球。

    现在已经十一月初,辽东天寒地冻,锦州城外有蒙古鞑子加上建奴军民二十万都不止,黄胜这一次救援锦州可无法打滑头仗。

    因此需要采取慢慢推进的办法,“结硬寨打呆仗”势在必行。

    红歹是已经营锦州城外半年,营寨牢固,工事现在应该更加牢固,那些土墙只要浇水就成为了冰墙,牢固度堪比城池。

    黄胜如果带着大军接近,首先兵力就不占优势,再者地冻三尺无法短时间完成工事,鞑子、建奴骑兵奔袭而来,明军大有可能站不住脚。

    没有可靠的阵地,在战场被敌人率先修建过的情况下,在兵力处于绝对逆势的情况下,遭遇败绩在所难免。

    黄家斥候已经侦察了宁远至锦州所有的可行军路线,特别注意最靠近锦州沿海地区的探查,发现那里都被后金军修了障碍物若干。

    红歹是不愧是个战略家,他同样也是战术高明,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做得无可挑剔。

    八小跟黄胜交过手,认为大金军第一畏惧黄胜的炮火,第二忌惮黄家的装甲战车。

    奴酋很聪明也很务实,把锦州方圆二十里可以让成千上万部队快速接近的地方都搞了小工程专门等黄胜前来好决一雌雄,建奴都想着报仇呢。

    锦州城外已经没有了平整的开阔地,连秋收后的麦田都被后金军挖成了沟沟坎坎,四轮马车根本无法行走,想要奔驰简直是个大笑话。

    而骑兵奔袭几乎不受影响,那些沟渠都可以一跃而过。

    这就是红歹是因地制宜的布置,充分发挥后金军的骑兵优势,最大可能遏制明军战车的机动性。

    红歹是发现利用土墙来遏制炮火的杀伤力效果不错,因此把挖沟沟坎坎的取土全部堆成了胸墙,现在浇上水冻得严严实实牢固度堪比夯土墙。

    八小认为这些布置会让明军的火炮威力锐减八成,地上的坎坷再使他们的战车无法顺利接近,女真、蒙古骑兵不计损失猛烈冲击,一战结果那个喜欢亲自作战的黄胜大有可能。

    由此可见奴酋早已经知道黄胜要来,他已经准备好了,报仇雪恨就在锦州城下。

    确实如此,红歹是早就得知黄胜受封南国公领辽东经略带兵马五六万救援锦州。

    他的谍报工作几乎覆盖黄河以北,那些和后金贸易的山西商家都会给后金通报大明的情报,不仅仅是军事情报连官员任免后金都能够较快掌握。

    红歹是也派了许多探子混迹于山西商人的商队,甚至有边军将领也被收买,成为了脚踩两只船的败类。

    敌人准备好了等自己,难道自己就会傻兮兮一头撞过去。

    黄胜才不干那样的傻事,在己方天时、地利全无的情况下当然不会如奴酋所愿,去红歹是布置的战场决战。

    后金军费心劳力修建的工事在数九寒冬可谓坚不可摧,可是那些在冬天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工事待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就不值一提。

    因此黄胜准备利用冬天的几个月练兵,把那几万明军练壮实,练得有一战之力,让红歹是傻傻的在冰雪里苦等。

    由于担心驻守锦州的明军何可纲部坚持不到春天,因此才冒险派人入锦州联络。

    此举在军事上应该具备里程碑意义,原始状态的空军参战将要记载于史册。

    赵时敏还带来了新产品军用工兵铲一千把,黄胜特意拿来几把看了看,虽然质量拿后世的工兵铲略有不及,在这个时代已经绝无仅有。

    黄家出品的工兵铲设计成可折叠状,能够方便携带,可以折叠一次,手柄根据力学原理改为类三角流线形,都是采用上好淬火高碳钢打制,增加了强度、抗磨损、抗腐蚀、耐高温。

    工兵铲具备铲、镐、撬棍、锯、刀的功能。战士挥舞工兵铲可以轻轻松松斩断建奴的刀。

    黄胜让赵时敏开足马力生产,以后成为工程兵和辅兵的制式装备。

    由于家主带着海军主力回到了辽东湾,黄家湾岛、“华夏岛”的防务无需担心,马五的千总驻守“华夏岛”足以,韩宽带上他直领的千总参加作战,这一次随同赵时敏前来。

    五月底接到家主扩军的命令,被提拔为千总的吴强、谷一仓、王志贵、刘世福、陆忠明都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编组,现在齐装满员。

第五百四十五章:“战神”来了

    能够迅速成军完全得益于黄家的先军思想,体系内每一位老百姓都渴望自己家有子弟成为军人,特别是那些十四五岁刚刚高小毕业的少年。

    如今训练战士已经事半功倍,因为新兵的整体素质不可同日而语,那些刚刚高小毕业的少年的基础技能根本不弱于一般辅兵,他们的文化知识整体强过辅兵,不比正兵战士逊色。

    少年新兵只不过缺少血与火的战场实践,他们只要经历过一次实战存活,就会成为货真价实的老兵。

    今年扩军的私兵驻防范围是黄家湾岛、蝎子岛、身弥岛等等黄家在辽海的诸多实际控制岛屿。

    由于东江镇约等于集体叛变投敌,他们上了岸留下太多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