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东江镇约等于集体叛变投敌,他们上了岸留下太多无法带走的东江镇饥民。

    黄家不能无视被他们弃守的诸多岛屿,这些岛屿也是大明国土,如何能够置若罔闻?

    黄胜布置刘世福千总驻防原东江镇大本营皮岛,陆忠明、王志贵、吴强的千总分别驻守广鹿岛、身弥岛、长岛等等靠近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出海口的诸多岛屿。

    命令几个千总不能饿死一个东江镇辽民,给他们饱食调养一段时间送他们去海南岛、交趾安家落户。

    最后一共有滞留在原东江镇岛屿的七八万辽民满怀期望登上了南下的大海船,至此为止毛文龙时代雄踞敌后的东江镇彻底消失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黄家事实上接管了东江镇的地盘,跟毛文龙的做派完全不同,这里只有少量屯民,大部分都是职业军人,偌大的东江镇曾经号称二三十万军民。

    到了黄胜手上经营只有四个千总正兵、辅兵一共八千人马,老百姓只有六七千在岛屿上屯垦。饶是如此发动游击战也不会弱于毛文龙时期。

    韩宽、谷一仓的千总将要去忠明堡集结,会同忠明堡驻守千总时运转、觉华岛驻守千总云中来一起参加军事行动。

    加上从交趾带回的五个千总,黄家私兵这一次一共投入陆军九个千总共计一万八千正兵、辅兵,投入海军运输船二百余艘,投入战舰七十余艘。

    黄胜不放心遥远的新领地交趾,安排黄明道带领船队南下,带走了大部分战舰。

    因为在辽东跟落后的建奴打仗主要靠陆军,海军力量强大也无济于事,黄胜舍不得让水手和炮手上岸打阵地战。

    黄明道得到的任务是打通去莫卧儿王国的商路,大量采购那个国家的特产棉花,当然会倾销瓷器和丝绸、茶叶。

    棉布在这个国度未必有竞争优势,因为这个国家手工业也比较发达,这里是棉花的原产地,因此原材料极度低廉,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原材料成本低,因此他们生产的布匹拥有竞争力。

    但是汉人去插一杠子,马上就会让他们失去竞争力,因为黄家大量采购棉花运出,会导致他们的原材料涨价,手工作坊如何比得上机械化大生产,阿三的棉布市场被汉人挤垮用不了几年。

    莫卧儿王国大部分是后世阿三的国家印度,此时正是最鼎盛的时期,国土大得惊人,包括后世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等国家的领土,王朝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但是这个貌似强大的国家不足为虑,它内部矛盾尤为突出,种族矛盾,宗教矛盾由于遵奉逊尼派教义,推行伊斯兰教法的沙贾汗拥有压倒性武力震慑暂时被捂了盖子,一旦爆发会摧毁一切。

    “华夏岛”是黄家的生产基地那里的事情多而繁杂,在研制的新产品也不老少,赵时敏只在抚宁逗留了一天就回去了,留下了即将成为空军的六个少年和他们的团队。

    在抚宁耽搁一天,黄胜带领大军往山海关开拔。

    来到南门外,来迎接的文官武将和太监早就恭候多时。黄胜见到了许多老熟人,第一位是武经略马世龙,第二位就是已经是正二品浙江副将的叶浩武,第三位是正六品山海关屯粮通判熊兆。

    还有一位将军有意走在人后还是高出人家一头,那是白杆兵的主将小马超。

    一众文武见过礼后互诉衷肠,马世龙哈哈大笑道:“获知我大明‘战神’南国公出任辽东经略,山海关军民立刻欢欣鼓舞,本来那帮兵痞一个个如同掉了魂,如今完全不同了,都嗷嗷叫着想让公爷您瞧上呢。”

    熊兆道:“南国公别来无恙,终于得偿所愿追随您鏖战辽东也!痛哉快哉!”

    黄胜温和的注视每一人,对大家道:“本爵出任辽东经略,自然会对辽东战局负全责,诸位都是合作多次,废话本爵就不说了,保证大家立功回师乃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在场的文官武将无论是不是老熟人都哄然承诺,让南国公放宽心,他们会无条件服从调遣。

    黄胜行使辽东经略职权,监军太监王应朝在其他文官武将面前可以抖威风,在南国公面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也不敢索要好处。

    人的名树的影,王应朝如果不是灵透之人也不会被外放监军,他当然知道南国公跟厂公的关系,当然知道蓝尚仪出入宫闱如同走亲戚。

    南国公可以说上话的人,随随便便都可以把他扔去浣衣局当差,扔去凤阳也不费劲。因此王应朝把位置摆得正,在黄胜面前以天子家奴自居,什么事都不过问。

    黄胜见这个大太监知情识趣也不为难他,该他得的常例也不少给,大家相安无事。

    马祥麟、秦翼明两人早就从老家的来信得知跟随“战神”在南海作战的川军都立下军功回家了,知道白杆兵受到了黄大人礼遇,回家的战士都发了小财,人人津津乐道跟着黄大人作战是多么开心。

    他们获知圣上已经允许白杆兵这一次随同南国公作战很高兴,消息传到军中这些川军都摩拳擦掌,准备建功立业。

    马祥麟、秦翼明的军营这几天如同过节一般,因为黄家私兵队伍里有二百多曾经在交趾鏖战的白杆兵现在来到辽东作战。

    七千白杆兵见到了自己的战友,看到了他们一身的装备,得知他们的待遇人人羡慕不已,黄家白杆兵被家乡子弟围观了。

第五百四十六章:斥候战小胜

    军营里只要有闲暇都有一群白杆兵围着已经成为黄家私兵的前战友听故事,他们在幻想交趾究竟是个什么好地方啊?

    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应该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和睦相处的四邻,和颜悦色的大小官吏,少之甚少的粮赋,富足安康的小日子……。

    “耕者有其田”啊!贫苦的石柱子弟人人向往,一个个细问如何才能够得到南国公恩准,去那个可以一年三熟永远不会饿肚子的地方。

    这根本不是黄胜布置的政治任务,而是人性使然。

    人人都爱显摆,特别是遇到了故人,二百多黄家白杆兵讲了几天的故事,导致所有的白杆兵都有了表现自己让南国公看上带回交趾的想法。

    叶浩武带来了三千六百人马,没有带骑兵,他们都是乘坐“华夏海运行”的海船直达山海关,他的麾下浙兵知道又是“战神”黄胜带兵,士气高涨,人人都想建功立业。

    黄胜来到山海关当天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所有兵丁的伙食,得益于永平府发展了养殖业,肉类禽蛋供应充足,再加上庆格尔泰部落的肥羊,给战士们每天吃荤腥成为了可能。

    “战神”领辽东经略带着人马来到了辽东,愁云惨淡的各路明军士气大振。动员令当天下达,吃肉饭、发足饷苦练三九,所有的明军都不例外。

    黄家私兵全勇千总、葛呈杰千总越俎代庖接管各路将领的部队,按照人头发饷,以身作则带头训练。

    没有任何文官、武将掣肘,人人都知道即将面对后金军号称三十万的人马,能不能保住小命回家就要看“战神”南国公有没有回天之术。

    顾山河带着他直领千总的人马,会同黑虎的永平府骑兵、鲁承祖的山东骑兵,由庆格尔泰精选的两千骑兵配合越过宁远开始打响斥候战,战术目的:使建奴斥候活动半径龟缩到他们的工事区。

    韩宽、谷一仓、时运转、云中来四个千总入住宁远城,指挥官当然是老兄弟韩宽,他接到的任务是不断协调四个千总人马出城交替前进转三十里后回去。

    目的是让后金军不明所以,使得后金军始终紧绷着神经以为明军出击,让他们每日不得安宁。

    黄明理指挥留在辽东湾的战船护送黄东海千总,曹虎成千总带上工程兵、辅兵在锦州南海边冰面上利用鹿砦、铁丝网修建滩头阵地,摆出一副即将在这里突破的架势。

    如果后金军全力攻击这里,战船炮火轰击,登陆部队稍作抵抗造成后金军伤亡后就上船撤退,然后接着重新来一回,看看八小是不是会傻傻的用八旗子弟换取一文不值的冰面?

    黄胜除了调动内喀尔喀骑兵参加行动,其余全部使用的是自己的嫡系。

    如此进进退退的战法,那些明军肯定不适应,很可能一次技术性撤退会被搞成全军溃败,这些明军没有经过黄家人马再次训练,黄胜可不敢贸然使用。

    顾山河又接到了拿手的任务,乐滋滋带着人马去算计建奴,黑虎、鲁承祖也不肯留在忠明堡,都亲自去锦州西参加伏击行动。

    在冰天雪地难以挖出掩体不要紧,特意准备的白色披风可以和雪地浑然一色。顾山河还是采取布置大包围圈的办法逐步蚕食。

    运气不错,包围圈刚刚完成就有一队蒙古轻骑兵一共二十几人很嚣张的出现在观察哨的高倍望远镜里。

    潜伏的黄家私兵一个千总是顾山河直领,大多数是知识青年子弟兵,他们的精神状态、作战技能、心理素质比天启六年时更进一步,战无不胜的记录使得黄家私兵无所畏惧。

    蒙古的斥候队在雪地慢跑时跟离得最近的观察哨只有十几步距离,在那里潜伏的六个黄家斥候根本不为所动,也没有人开枪射击。

    因为大家接到顾山河的命令是把敌人放进包围圈五里时才可以由弓骑兵和内喀尔喀骑兵出手射杀那些鞑子,开枪会暴露我军行踪,导致被敌军觉察,不利于扩大战果。

    根本不会出现意外,一百余黄家弓骑兵的精钢滑轮弓威力足以穿透蒙古鞑子的皮甲,而鞑子们的骑弓射出的羽箭根本射不穿黄家私兵的全钢胸甲。

    蒙古鞑子骑术一流,这些斥候更是优中选优,见势头不对拨马就逃,可惜明军是十面埋伏,四面包围,早已堵死了任何退路。

    跟着建奴打顺风仗抢劫捞好处的鞑子,终于为了他们的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个被钢箭射成了刺猬。

    明军战果:得鞑子首级二十七,缴获战马三十三匹。

    初战告捷,黄胜让顾山河立刻派人把首级和甲胄、腰牌送给监军太监王应朝写捷报,关照以后就如此办理,哪怕得一级斩获也专程往京师高调报捷。

    大明再次被建奴压着打,人心惶惶,“战神”一出手就捷报频传,不仅有利于安定人心,自己也会捞到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老百姓又不知道只不过是小有斩获不值一提。

    他们见高喊捷报的六百里加急不断从山海关入京,肯定欢呼雀跃,这个年关会过得比较喜庆。

    一连三天,后金军损失近一百余斥候,虽然乃是蒙古轻骑兵居多,但是也有后金军一个拔什库和三个白甲兵十几个马甲、步甲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久违的对未知的恐惧再次袭扰了后金军,太多人想起了天启七年宁远南,人人都知道“杀神”黄胜的人马又来了。

    后金军不肯称呼黄胜“战神”改了一个字。

    红歹是知道大金军最难缠的敌人出现了,他一直期待着和黄胜一战,见黄胜果然如他所愿,一时间有些兴奋、有些紧张又有些莫名其妙的心悸。

    后金中军聚将鼓“咚咚咚……”敲得震天响。

    强盗头子们都急急匆匆赶来,正中端坐着大胖子红歹是,左手坐着面沉似水的代善,右手坐着须发皆张的莽汉三贝勒莽古尔泰。

第五百四十七章:触手可及

    后金中军硕大的牛皮大帐里文武官员分立左右,汉人文官垂手而立目不斜视。

    建奴武将单手扶着刀把一个个目露凶光,汉奸、高丽奸武将一个个佝偻着身子排在建奴、蒙古武将身后。

    红歹是清了清嗓子,面色平静道:“本汗在锦州外围布置始终不肯破城,就是为了引诱明国黄胜那厮率领援军前来,如今计策已然成功,已经高升明国南国公的黄胜被任命为辽东经略,此时说不定已经入住宁远城。”

    说到这里,八小顿了顿,扫视了一下两旁站立的众文武,只见后金军将领一个个脸露喜色,蒙古诸将喜忧参半,高丽降将脸色木然,大明叛将神色极不自然。

    八小继续道:“朕联合蒙古诸部出动军民二十几万,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就是为了等到明军来援时在锦州城下斩杀明国那个‘杀神’。新仇旧怨历历在目,数万无辜的后金老小在天之灵会保佑我等成功。”

    莽古尔泰大声叫嚷道:“老子一定不会让黄胜那厮活着回去,老子要把他生吃了,到时候你们不许跟老子抢。”

    建奴高级将领人人都跟黄胜仇深似海,他们都红着眼睛怪叫,要生吞了这个现任大明辽东经略。

    喀喇沁满珠习礼台吉也恶狠狠叫嚣道:“大汗,喀喇沁同样和那个‘杀神’不共戴天,本台吉一定会在锦州城外跟明军厮杀一雪前耻。”

    这小子过了几年才慢慢地调整了心态,每次想到被黄胜突然袭击就莫名地一阵阵心悸,他知道是留下了心理阴影,要治愈自己的心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阵斩始作俑者黄胜。

    红歹是微笑着等大家乱哄哄叫嚷过后才道:“很明显,明国依旧采取不断偷袭的办法接近我军,这一次我军有恃无恐,我们不急。

    围着锦州,早晚会饿死那里的军民,轻轻松松取得锦州应该不在话下。

    我们知道明军必来,目的地就是锦州,无需探报方圆五十里,以后斥候、探马就在咱们修建的工事区以逸待劳,犯不着拿勇士们的性命去争夺三十里控制范围。”

    阿济格道:“大汗如此布置是不是显得太消极,这样会一下子就会失去了我大金军的气势啊!”

    红歹是道:“阿济格贝勒言之有理,但我军绝对不是消极龟缩防守,而是充分发挥地形优势。明国黄胜为了解围锦州而来,他即便机智百出也无论如何绕不过来到锦州城外厮杀一番。”

    阿济格道:“大汗,臣弟知道明军必须来锦州,只不过不探报方圆五十里,明军出现的突然性就会发生,我军仓促应战伤亡会增加许多。”

    红歹是道:“十二弟果然乃是智将,深谙兵法,因此朕传令全军,如果明军进入工事区,无论哪一部人马胆敢后退一步斩立决。

    本汗倒要看看那位南国公究竟是不是妖孽,他有没有这个本事在我大金军布置的战场继续悄无声息偷袭后金人马?”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大汗,明军在锦州南大海边登陆,我军损失哨骑七人,是明军炮火所伤。”

    红歹是不以为然大声道:“果然不出所料,这是黄胜那厮惯用的伎俩,明军欲在海边登陆由他去,豪格贝勒立刻传令,所有的斥候活动不得出锦州外围二十里。”

    代善插言道:“八弟如此布置符合当前局势,管他明军从那里来,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救援锦州。

    咱们就在锦州城下等着他们,咱们什么花样也不玩,单等着跟明军在锦州城外厮杀,本贝勒倒要看看那个‘杀神’是不是在我们精心布置的战场还能玩出什么幺蛾子?”

    红歹是道:“二哥所言极是,大金军跟明军来个短兵相接硬碰硬,黄胜能够用什么阴谋诡计,朕也觉得好奇。”

    代善和红歹是互相对视几眼,两人一起哈哈大笑,此刻他们真的信心满满,自认为后金军胜利触手可及。

    莽古尔泰站起来扫视站立的武将们一圈,恶狠狠道:“此战乃是性命攸关,胜从今往后大明再也无人能挫大金军兵锋。

    以后老子带着大家入关打草谷,明国再也难以抵挡。

    此战没有失败的可能,除非我大金八旗都死光了,你们都要记住有进无退,接战时谁都不可以后退一步,胆敢后退当场斩杀,还会祸及家小发卖为奴。”

    后金军兵力占优,又是以逸待劳,此刻士气不错,一众文官武将都高声叫嚣,一定齐心协力争取阵斩明国“杀神”黄胜。

    布置伏击建奴斥候的顾山河接下来几天一无所获,因为建奴被打乖了,再也见不到人马出来,顾山河当然不会傻傻的去建奴实际控制区火中取粟。

    海边登陆进行佯动引诱后金军攻击的部队也没有收获,后金军知道明军有打得远的火炮,没有人靠近到五里内。

    黄明理怕建奴不要命的冲阵丢了火炮,因此岸上没有卸载野战炮,上岸诱敌的两个千总人马根本没有带什么辎重。

    目的就是发现力有不逮,全军打出几轮排枪后随时可以交替掩护溜上战船跑路。

    韩宽指挥在宁远玩进进出出的四个千总也没有什么搞头,后金军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明军一时间无可奈何。

    明军不去后金军实际控制区,建奴也不来外围探报,两军相安无事了七天。

    崇祯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艳阳高照,微风习习,难得一个好天气,这一天无疑将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一直在观察气候、风向、地形等待时机的黄家热气球团队决定开始行动,黄胜不听任何人劝告一定要亲自来到锦州城北门外三十里处亲眼见证飞行员第一次升空作战。

    听说家主冒着风险来送飞行员升空,六个青年感到热血在胸中沸腾。

    他们都有一年以上的飞行经验,每人升空时间都超过五十个时辰,漂离预定范围掉落到大海上的经验也有,因为在“华夏岛”的训练基地就离大海不远。

第五百四十八章:将要高飞

    刘国正已经是大明从二品副将,他死活不肯丢下亲兵队长这个黄家品级不明确的职务。

    他得知家主要去锦州外围紧张坏了,那里有后金军号称三十万军民啊!

    他紧急联系顾山河,全勇几个千总,把五个千总人马布置了一层又一层,足构筑了五道阻击防线。

    刘国正得到家主同意早就开始选拔亲兵队战士,五月份行文下达全军,命令各级主管选送优秀青年战士。

    要求参选的战士战斗技能出众,家世清白,最好是黄家体系子弟兵。

    上一批亲兵队都得到提拔外放成为镇抚官、军事主官,黄家体系军民都知道家主带在身边亲自教育的队伍会更加容易得到提拔,亲兵队招人的消息传达到位,人人争先恐后来报名。

    各级军事主官也乐意见到自己推荐的好战士成为亲兵队,家主身边有了自己人,总会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人大多数是有私心的,各级主官此时施恩于麾下战士,万一这些战士成为家主亲兵后经过两年锻炼,保不准会扶摇直上九万里啊!

    如今的刘国正麾下有了足九百六十亲兵队战士,他们的起点连伍长都很少,最起码都是小旗官,人人的学历都最少是小学毕业,绝大多数是完成高小学习,还有少量中学毕业。

    亲兵队编组为八个百总,每个百总一百二十人,亲兵队每天四班倒守卫在家主身边,绝对能够做到哪怕深更半夜家主咳嗽一声都会有亲兵战士出现应答。

    这一次是新的亲兵队组建后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刘国正把他们全部派出去坚守外围,下达死命令,如果发现建奴骑兵突袭,每个率先接战点都必须死战一个时辰才可以退守下一道防线。

    亲兵队的老战士大部分是武术家,他们已经追随家主南征北战两三年,战斗技能忠诚度无可挑剔,新征召的七百余亲兵都是子弟兵、知识青年兵,他们对家主的狂热无与伦比,忠诚度更加没问题。

    亲兵队战士知道家主在身后,人人表态哪怕弹药打光了,咱们冲上去抱着建奴马腿也要迟缓他们突击的速度。

    黄胜得知了这些情况集合大家训话,看着一个个脸露坚定之色的少年战士,黄胜告诫大家道:

    “我们是相濡以沫的战友,是互相信赖的袍泽,本爵虽然是南国公,同样也是一名光荣的战士。

    区区建奴骑兵突袭,黄家人马又不是没见过,大家沉着冷静把他们一个个击毙有什么不可以?咱们的火枪手层层阻击,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即可,犯不着因为本爵在此就使得你们缩手缩脚,该如何教训建奴按部就班便是。”

    黄家的战士们都是骄傲的存在,他们齐声道:“大人,咱们永远不会被任何敌人打败,您也不会遭遇危险,因为我们万众一心,没有任何敌人能够逾越我们的防线。”

    这一刻黄胜真的热泪盈眶,这些战士将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自己千万要用好他们,不能让他们和那些愚昧的通古斯野人以命换命,太不值当。

    六个飞行员都是在黄家学校学习了六年以上的少年,他们掌握的都是真正的知识,见识和实干能力恐怕比大明的举人、进士强太多。

    飞行员自然政治第一,他们都是黄家起家人马的子弟,谢贵成、庞链是第一批收留的纤夫子弟,他们的哥哥如今都是百总以上级军官。

    张现存、顾长青的父辈是投效黄胜的第一批三十六位水手、炮手,他们这一批战士除了两人阵亡,五人因为伤病退役转入民政,其他人最少已经是船长,大多数成为管带。

    飞行队长叫孙九歌,他是来自江南的织布厂大师傅孙记旺的二儿子,来到黄家时孙九歌已经开蒙了三年,由于聪明好学被赵时敏瞧上了。

    研制热气球时孙九歌爆发出无限热忱,他那种由于爱好发自心底的狂热导致他肯刻苦钻研,现在所有的试飞计划都是他来制定。

    副队长叫程时举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少年,父亲在觉华岛罹难,自己和母亲、哥哥、妹妹被接去黄家山岛得以幸存,他的哥哥以前跟着造船大师傅陈满意学徒,现在已经是黄家优秀船舶设计师之一。

    六个即将飞行的少年昂首挺胸列队齐步走来到家主面前立定敬礼,黄胜还以军礼。

    队长孙九歌大声道:“报告大人,飞行员小组结合完毕请您指示。”

    黄胜看了看几个还不满二十岁的黄家知识分子,很严肃道:“你们都有了几十个时辰的升空经验,能否确保今日升空飞行成功?你们不要有心理顾虑,千万不可以勉强,记住你们是搞科研的,不能被杂念蒙蔽了敏锐的判断力。”

    孙九歌道:“启禀大人,如此气候条件的升空飞行已经能够确保万无一失,只不过是否准确在锦州城着陆需要看运气。

    如果错过了着陆点我们也有预案,越过锦州往大海上漂,我们团队负责地勤的王兆祥队长早就联络了海军及时搜索救援。”

    热气球虽然也叫做航空器,但它不能像飞机那样可以自由的飞翔。飞行员只能操纵气球改变高度,因此如果在绝对无风的天气,气球只能上下漂浮。

    但大气时刻都在运动着。在人们能明显感觉到的风天,高空和低空风速、风向都会有差别。

    在近地面,受地形、建筑物影响,风向都会有所改变,风速也会明显减小。

    在一般人们认为没有风的天气,局部空气垂直对流也会影响近地表层局部的不同方向的空气运动,往往早晨或傍晚从地面向空中,可能每几米或十几米都可能有明显的风向变化。

    有的甚至风向相反,气球飞行员就是根据大气的这一现象来改变气球的飞行方向。

    飞行员在空中通过气球与地面的相对运动,体验各个高度层的不同方向,然后操纵气球升或降至自己所需要的风向那一高度,并保持在这一风层飞行,便可达到自己要飞往某个目标的目的。

第五百四十九章:天外飞仙

    因此,热气球不但可以升降飞行,也可以在空中大致改变方向,沿着一定的航线飞行。

    这完全要借助风的速度和方向,也可以简单的说,风吹往哪里吹,热气球就往哪里漂,风速有多大,热气球飞行速度就可以有多块。

    但是过大的风会吹灭燃烧器,吹歪热气球导致事故发生,因此不是风越大飞行速度越理想,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风太大连升空都不可以。

    人为地控制方向靠的是吊篮上的沙包,用沙包挂的不同位置控制气球的平衡,比如说挂到左边,气球重心靠左,整体歪向左边,根据离心力原理向左运动。

    因此热气球飞行员只能做到修正方向,根本无法大幅度调整方向,因此一旦错过目的地,想要回头的可能性不存在,这一次飞行即宣告失败。

    黄胜目光炯炯在少年们脸上一一扫过,六个少年都是满脸兴奋之色,没有一个人因胆怯而彷徨。

    “你们今日所作所为将要记载于史册,不仅仅是明史,世界史上也会留下浓墨重彩,记住保护好自己。”

    孙九歌坚定道:“大人放心,如果我们不幸在建奴控制区着陆,吊篮内会留有一个‘飞震天雷’,我们将要和乘坐的热气球共同毁灭。”

    六个少年齐声吼出心底的呐喊:“我等受大人教育多年,此去不成功便成仁,黄家只有断头战士,没有投降的懦夫!”

    黄胜想要说什么,还是忍住了,少年们不愿意做俘虏,黄家的高科技更加不能让后金军获取,选择和热气球一起燃烧是必由之路。

    黄胜道:“本官需要你们,也期待你们活着回来,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言牺牲。”

    六个少年立正敬礼,向后转迈开整齐且坚定的步伐前往升空场地,看着这些少年的背影,黄胜第一次祈祷上苍,求老天爷眷顾,不要折损了任何人。

    在起飞现场的都是黄家私兵,有足一个把总,连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见识过热气球,只有少量家小在“华夏岛”生活的战士偶然间见过训练升空的这个简易飞行器。

    此时此刻人人都带着好奇带着新鲜看着鼓胀后腾空而起的三个庞然大物,他们知道六个少年将要搭乘这三个东西去被后金军重重围困的锦州城,人人都敬佩万分。

    六个飞行员来到时,所有的陆军战士都立正敬礼目送他们进入吊篮。随着缆绳被解开,拉着热气球的十几个地勤人员在队长王兆祥的口哨声指挥下松手。

    地勤队长王兆祥有一点点跛,那是两年前一次失败的试飞给他留下的永久记忆,也由于腿脚不太灵活,热爱飞行的他不肯离开飞行队,转行做地勤为飞行员服务。

    孙九歌和张现存两个飞行员为一组,他们已经开始往地面丢沙袋,升空的热气球随着微微吹动的北风往南漂移,渐渐地越来越高。

    程时举、谢贵成两人一组,庞链、顾长青两个形成组合,三只热气球全部成功升空,下面的明军跳着脚对着飞行员挥手大声欢呼“万胜!万胜!明军万胜!……。”

    很快警戒外围的内喀尔喀骑兵发现了三个大球在天上飞,看见下面居然还有两个人,一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怪不得台吉大人都亲自来布防,原来是搞如此神器啊!

    “满天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