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崇祯依旧我行我素,不给回旋余地,黄胜就会拂袖而去,以不管被围困的锦州相要挟。

    崇祯这个人就是如此,你好言好语求他办不到,以骄兵悍将要挟往往都能够达到目的,历史上祖大寿、左良玉、吴三桂等等都玩得崇祯束手无策。

    “你你你,孙元化视侯爷为莫逆之交,好友入狱,明天就会被处斩你居然不闻不问,气死老夫也,咳咳咳……。”老人家一时悲愤岔了气,咳嗽得一塌糊涂。

    黄胜一边替科学家捶背顺气一边乐呵呵道:“徐阁老此言差矣,火东兄吉人天相明天肯定死不了,要不咱们一老一小打个赌如何?”

    “圣旨已下,明日午时三刻,京师菜市口孙元化就会人头落地也,老夫那有心思跟侯爷耍,老夫来这里等你,就是想请侯爷快马加鞭去京师求圣上法外开恩啊!”

    “徐阁老莫急,山人自有妙计,火东兄性命无虞,不知阁老的《农政全书》、《泰西水法》可曾刊印,本官想每集刊印几万册如何?”

    “现在哪有心情谈这些东西,救孙元化要紧,侯爷要是再不动身就来不及也!”

    黄胜见科学家急成这个样子就不再逗闷子,把委托黑虎刀下留人之事和盘托出。

第五百三十七章:刀下留人

    黑虎这一两年名声赫赫,长山之战大明损兵折将,唯有他得斩获数百全师而归。登莱平叛又是再建功勋,亲自射杀罪魁祸首李九成,得第一大功。

    徐光启跟武人素无来往,也闻黑虎之名久矣!见是他出手阻挠行刑认为十之**能够成功终于放心了。

    救科学家孙元化是政治任务,救下他,还要让他对崇祯朝廷完全失望再也不抱幻想。

    钱猛上上下下都打点了,一起斩首的有十几人,军情处运作一番,不是一起挥刀,十几颗人头同时滚落,而是先后开刀问斩,孙元化排在倒数第二。

    黄胜认为登莱糜烂太多老百姓死于乱军之中,这完全是孙元化用人不当调度无方导致,他被朝廷正法其实也不算太冤枉。

    因此救他一命也要吓他个半死,给他应有的惩罚。

    让他眼睁睁瞧见和他一起处斩的一颗颗人头滚落,在钢刀挥起对准他的后颈而去之时才会出现一声断喝。

    九月十二的京师菜市口人山人海,懦弱的汉人不知为何总喜爱看血淋淋的斩首现场,身穿红色囚衣的一干人犯被验明正身。

    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脸色煞白的孙元化嘴唇蠕动,有可能想说些什么,可是什么话也说不出。

    忽然惊天动地的哭喊声由远到近,那是他的结发妻子带来食盒和断头酒送老爷上路。

    看着老妻爱子,看着跪了一地的家人,科学家再也忍不住,涕泪长流。菜市口一干人犯家眷的哭声直冲云霄。

    午时三刻到!监斩官验明正身令签扔下,许多哭晕当场的亲眷被拖出现场。

    雪亮的鬼头刀挥舞,一个个大好头颅落地,就在孙元化闭目等死之时,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刀下留人”。

    不会出现意外,这是导演部的预案,刽子手早就得了好处,挥刀时没有人及时制止他也会等着人来喊停。

    引颈受戮的孙元化缓缓睁开双眼,一个扁脸小眼睛黑黑的汉子正笑嘻嘻看着自己。孙元化认识此人,好友麾下家将黑虎。

    谁不怕死,孙元化早就被吓瘫软了,此时此刻哆哆嗦嗦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却不争气的哗哗流淌。

    黑虎高声对围观者道:“我黑虎还是一小卒时得孙元化大人恩惠和提携才有今天,饮水当思源,今日愿舍弃所有的军功和封赏救恩主,这就会去求圣上法外施恩。”

    老百姓就是来瞧热闹而已,见出现了意外一个个兴奋莫名,他们听了黑虎之言,立刻起哄纷纷叫起好来,“黑虎大人高义。”

    “黑虎将军义薄云天。”

    “好汉,好样儿的!知恩图报真大丈夫也。”黑虎心里暗笑,“妈的,这个文官老爷孙元化以前都没拿正眼瞧老子,什么时候与老子有恩了。”

    他转身对刽子手道:“打扰诸位公务喽,你们继续吧!”

    刽子手来到最后一个人面前举刀,那位正是张焘,这小子在危急时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不管不顾了。

    他扯开嗓子嚎叫道:“黑虎大人,救命啊。呜呜呜……,卑职也死战叛军不肯投敌,菜市口一刀不公平啊!呜呜呜……,黑虎大人救命……。”

    黑虎这个人心软,见堂堂一个总兵官落得如此下场哭得稀里哗啦有些于心不忍,于是干了计划外的买卖,对刽子手道:“尔等莫急,待本官试着求求圣上,说不定圣上留下张总兵性命也未可知。”

    所有的刽子手都拿了好处,当然没有人非得出头砍脑袋,就暂停了行刑。

    几个监斩官也得了招呼,此刻乐滋滋瞧热闹,没有一人逼着刽子手动刀行刑。东厂、锦衣卫派来监视的档头、校尉知道南安侯和厂公的关系,根本没人阻止。

    菜市口发生的故事很快就传入紫禁城,崇祯皇帝得知戏剧里行刑现场有人高喊“刀下留人”的故事,在本朝上演了现实版,有些哭笑不得。

    他还无法发作,因为黑虎在救人时的一番话让年轻的皇帝听着舒服,他认为知恩图报之人才可以信赖。

    黑虎本来就是异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恐怕不甚了了,做出如此举措也可以谅解。

    黑虎来到紫禁城外跪求,崇祯皇帝不见,下旨把孙元化和张焘收监再议。

    本来皇帝以为黑虎会一直跪求不走呢,谁知黑虎知道圣旨下达暂时收监孙元化不行刑了,他认为已经完成了家主交代的任务,自己爬起来回家了。

    崇祯皇帝哑然失笑,更加笃定的认为黑虎是个没有心机的实在人,此时已经有了成全黑虎的意思。

    崇祯皇帝是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脾气,要是死缠烂打逼其就范,可能适得其反,这位黑虎马马虎虎救人反而歪打正着。

    黑虎来了京师快一个月,他在京师没有置办宅院,根本不客气直接入住南安侯府邸。

    刚刚来到大门口,见门前跪了一地的人,那是孙家、张家亲眷,来了一共一二百口之多。

    黑虎本来纯粹是为了完成家主的任务救人,此时见到感恩戴德的两家子有了救人于危难的快感觉得很有意思。

    他一一扶起众人,表态自己会竭尽全力求圣天子法外施恩,众人纷纷磕头千恩万谢后慢慢散去。

    优哉游哉的黄胜和心不在焉的徐光启一同乘坐轿车回京,在路上碰到了从京师打马疾驰而来的徐光启家丁。

    徐阁老得知真的把孙元化救下马上安心下来,情绪高了,开始和黄胜谈论几何原理,农业科技,慢慢悠悠走了三天,徐光启已经被黄胜的博学叹服。

    科学家老怀大慰认为终于觅得知音,一口答应把自己毕生心血撰写的几部巨著交给黄家刊印,以流传天下。

    黄胜当然更加高兴,因为科学家徐阁老知道黄胜拥有太多田亩,这些田亩连圣上都默认了。他一直提倡在北方广泛种植番薯和玉米,并且在天津卫搞了几十亩良田亲自指导种植。

    经过几年研究,改良的品种早已经问世,可惜朝廷人浮于事,没有哪位官员重视此研究成果。

    黄胜不仅重视,还主动要求徐光启把那些追随他一起搞农业科研的家丁和农夫全部借用给黄家,保证北直隶明年最少种植五十万亩番薯,三十万亩玉米,以后会逐步推广种植面积。

    徐光启立志研究农作物的目的就是为国为民,根本没有考虑过个人得失,见黄胜如此热心为民,老眼含泪,他认为平身所学终于不会被埋没,马上可以发挥作用。

    他表态要人要种子一句话,自己都可以亲自下田间地头去指导农民种植。

    两人同车三天,到达京师时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黄胜又会多出一个当朝阁老力挺。

第五百三十八章:封候非我意

    文武百官又出城十里迎接建功归来的两广总督,大部分人都是自发前来,最积极的就是勋贵代表团,他们在“华夏大钱庄”的大额存银已经获得了两年收益,财产轻飘飘多出两成。

    如今所有的勋贵之家地窖银库里大多数空空如也,谁会傻傻的让银子藏在家里长毛啊,拿出来存入钱庄**年就会翻倍呢。

    要是这个时候李独眼来京师拷饷,恐怕收获甚微,肯定会倒手一大把存单,这些存单上有阿拉伯数字号码,到“华夏大钱庄”取银子或者华夏通宝金、银币时必须预约而且要对上暗语。

    出现了兵灾,“华夏大钱庄”还会根据存单记录的实际拥有人,只有本人亲自提取存银才会成功,李独眼的匪兵注定白忙一场,派来取银子的人还会被抓捕。

    黄胜的这个暗棋真的比较狠,让地主老财家里无现银,流寇劫掠能够搞到的资本会直线下降,没有资本,当然会影响流寇的发展。

    由于目前黄家资金流充裕,因此吸储悠着点,可不是人人都可以给同意接受大额存银的批条,没有面子和关系网根本得不到。

    即便如此,由于名声在外,普通存银也直线飙升,一年利息百分之三点六也得到了太多人认可。

    经过利益捆绑,文官集团也竭力跟黄家搞好关系,谁也不怕银子多了咬手啊!

    现在黄胜乃是大明最有面子的人,上到士大夫、王公贵族,下到升斗小民普通兵丁,无人敢对黄胜不敬。

    因此黄胜回朝京师上上下下都热烈欢迎,得到恩惠的京师升斗小民夹道欢迎,人人都笑得灿烂。

    跟随进京的身弥岛参将刘国正送了报捷公文去兵部,把擒获的十六位东江镇叛将交接。

    皇上得知两广总督由海路归来不声不响就给予建奴痛击,斩获近千,俘获十六个判明投后金的东江镇反骨仔,龙颜大悦,让内阁商议厚赏出击的主将身弥岛参将刘国正。

    皇上对刘国正这位参与“辽沈大捷”的将军印象深刻,东江镇旧将没战死的都投靠了后金,貌似刘国正一枝独秀,皇上在考虑是否重建东江镇,总兵官当然非刘国正莫属。

    崇祯五年九月二十六的大朝会,圣上加封南安侯进爵南国公,效仿先祖,让黄家永镇海南岛,管理广东一省军务,不兼职两广总督和福建巡抚,收回兵符印信。

    仪式结束就意味着黄胜完成了平定南海的任务,光荣交差,成为位极人臣的当朝国公。

    英国公张维贤见自己的女婿靠实力年纪轻轻就和张家平起平坐感慨万千,一时间居然激动得泪眼模糊。

    满朝文武羡慕不已,嫉妒恨已经少了许多,因为这位南国公从来不针对任何官宦,总是给大家带来实惠,满朝文武有一半跟“华夏大钱庄”有业务往来。

    因此大家都期望南国公权位稳固,如果南国公出了什么乱子,自己家的存银恐怕会有风险。

    坏坏的黄胜用大额存银渐渐地开始吧满朝文武绑上自己的利益战车,时机成熟可以效仿荷兰人开设向海外掠夺殖民如“东印度公司”这样的国家机构。

    黄胜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大明发展”,听起来如同上市公司般。这个国家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土、殖民加掠夺。

    号召所有的大明文武百官和商人都来参股,战士以自己作为股本,以后同样按股分红。

    当整个官僚集团包括战士都能够从海外扩张和掠夺中获利的时候,谁不趋之若鹜,谁还傻兮兮盯着盘剥农民获得的那一点点的利益?

    把大明达官贵人的钱财集中起来,大量建造新式战舰,训练火器部队。

    当所有的汉人都渴望海外扩张和掠夺的时候,什么英国、荷兰、西班牙等等西夷吃得消吗?后世的美国还没有出现就会被扼杀在襁褓。

    回到京师的黄胜决口不提营救孙元化之事,反正方方面面都打点了,科学家在诏狱日子不难熬,也让他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人生。

    黄胜也闭口不谈被后金军包围了四个多月的锦州城,乐滋滋接受了南国公的爵位打算过几天就回海南岛过冬,因为马上就到了十月份,京师渐渐地开始寒冷。

    才过了三天,在换了门楣没换地方的南国公府邸跟勋贵、文武百官喝酒、跳舞行乐的黄胜被人拜访。

    温体仁、王之臣、徐光启三位阁老联袂而至,黄胜的面子真不是吹的,当朝阁老一下子来三位登门拜访,在京师绝无仅有。

    三人来访其实带着任务,寒暄过后直奔主题,他们询问如何破解锦州战局?

    老奸巨猾的温体仁首先开口道:“南国公,老夫今日来问计也,不知锦州战局可有上中下三策?又或者又两种选择?”

    黄胜含笑不语,自顾自喝茶。

    王之臣道:“圣天子每日焦虑不安,锦州再失,下一步就是宁远,最可拍的情况就是朝廷如果坐视锦州覆灭,再也无兵将敢守关外城池也。”

    徐光启道:“公爷,您素有‘战神’威名,再次辛苦出手救一救锦州之急如何?”科学家不懂军事,有些想当然。

    黄胜黯然道:“几位阁老还需体量,莫要害本爵啊!”

    王之臣大惊道:“南国公何出此言?难道你也无取胜之把握焉?”

    黄胜正色道:“本爵已经位极人臣,如果再次挥师北上击溃建奴围困锦州的人马,本爵该何去何从?圣天子又该如何安排?诸位莫要害我,过几日本爵就会去天涯海角逍遥一生也!”

    沉默,许久的沉默,三位阁臣再也没有一人开口。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进士出身,如何不知道到了黄胜这个位置再手握兵权建功立业乃是自掘坟墓。

    许久徐光启才长叹一声苦笑道:“唉,只恨南国公上位太快,官位太高啊!”科学家无计可施,只叹黄胜官儿做得太大。

    老谋深算的温体仁眯着眼若有所思,性格直爽的王之臣毫不忌讳道:“公爷所虑是不争的事实,但国事多艰我辈还需挺身而出,想必圣天子也能体恤国之干城。”

    黄胜道:“想当年戚大帅有诗云,‘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本爵已经位极人臣如还不知足实乃不智也!”……。

    几人又闲谈了片刻,三位阁老告辞回去了。

    很快四人的对话传遍朝野,崇祯皇帝终于明白,南国公是准备不干了,撂挑子回海南岛享受国恩。

    因为他的官位已经到头,在大明想封王可没有活的,一般情况下死了才可以给王爵荣勋。

    黄胜才二十六岁,恐怕暂时不会死。

第五百三十九章:郡王爵位赐之

    老爷终于回到京师家中,彩儿每天都形影不离,她无比珍惜和老爷团聚的每一分每一秒,秋夜的虫鸣声中老是伴随着娇滴滴的呻吟……。

    **初收,黄胜拥着如丝般光滑的俏佳人道:“彩儿,你这一次京师之行效果不错,钱猛密报,刘应坤和纪用已经有幸得到天子召见,复出应该在早晚间。”

    彩儿广种薄收,在许多嫔妃那里讲了天启七年救援锦州的故事,皇后和田贵妃也耳熟能详。如今朝廷又需要解围锦州,这样的成功战例自然成为议论的话题之一。

    偶然间,崇祯听见了田贵妃询问天启七年在辽东监军驻守山海关的是哪一位太监,天子大感奇怪追问究竟。最后崇祯听到田贵妃复述了彩儿讲述的故事。

    崇祯正在愁无人可用之时,闻听有两位曾经监军辽东的太监口碑不错,马上叫来曹化淳询问这两人有没有在清算阉党时死于非命。

    曹化淳此人不算歹毒,他亲自去浣衣局见了刘应坤和纪用,两人见到司礼监秉笔太监加东厂督公召见,自然明白好事来了。

    他们双双跪下在曹化淳面前表忠心,请求曹老公收下他们做干儿子。

    曹化淳和他俩谈论了一个时辰,发现他们有见识还算知兵,大喜过望乐滋滋接受他们跪拜,收下了两个义子,还指点他们如何君前答对。

    刘应坤和纪用得到面见天颜的机会后应对有据,又由于他们在辽东督军多年,对那里地形、气候、明军的战斗力和弊端都能够说上三句半。

    崇祯皇帝自然满心欢喜,恢复了他俩太监的品级,考虑留在身边予以恩惠一段时日增加一些忠诚度后放出去监军。

    香汗淋漓的美娇娘雪白粉嫩的娇躯依偎在老爷身上求欢,听得老爷夸奖更加兴奋,一时间扭动得让黄爵爷欲罢不能。

    喷薄而出后黄胜道:“彩儿,如今的任务需要调整,收罗安插内线需要做,宣传神话你家老爷也要开始潜移默化。”

    彩儿忽闪着春意朦胧的眸子道:“神话老爷?神话?好主意!可是奴家如何做才好呢?”

    “通过演绎的方式,以故事和歌曲广泛宣传黄家私兵是为了解救千千万万老百姓于水火,当然也要刻意宣传老爷我爱民如子。”

    “老爷您本来就是爱民如子,老百姓人人津津乐道呢,咱们黄家的战士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北直隶军民无人不知。”

    “这还不够,你要想方设法让全大明的子民都能够耳熟能详。”

    彩儿早就觉察到老爷志存高远,她内心充满期待又满是忐忑,此刻痴迷地瞧着黄胜,眼神里满是崇拜。

    她道:“奴家懂了,您放心,如今咱家的剧组号召力不一般,人才比比皆是,奴家一定会拿出章程。”

    黄胜想起了后世六十年代的造神运动,可惜那个神打仗、挑动仇恨、搞宫心计是绝对无师自通的天才,根本不会搞经济建设使人民走向富裕。

    大明的文盲率高达**成,统一思想还不如给他们造一个神无条件追随来得有效。黄胜很无耻的自己封神,照搬六十年代的那一套。

    他轻轻地哼起了一个小调:“东方红,太阳升,大明出了‘战神’黄胜,他为子民谋幸福,他是建奴大克星……。”

    彩儿默默地听了,忽然笑道:“这样唱是不是有些厚颜无耻啊?”

    妈的,连彩儿都起了鸡皮疙瘩是有些不要脸,可是谁足够无耻谁足够强大那是经过历史见证的。

    黄胜道:“没关系,升斗小民不懂什么真假,反正咱家本着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去的夸张一些又有何妨?因此越说得肯定越直白越好。”

    “奴家懂了,创作这样溜须拍马的作品不需要有水准,直接捂着脸瞎掰就成。咯咯咯……。”小妮子说不下去了,因为黄胜在给她挠痒痒。

    就在三位阁老拜访南国公后的第二天,黄胜请归封地的奏疏直达龙书案。

    内容简洁明了,也合情合理,因为海南初定,大海盗郭怀一虽然接受招安,但手上还有战船一百余艘,人马七八千,当徐徐图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因此黄胜不放心依旧盘踞在临高的郭怀一,早回海南岛坐镇才会便于指挥。

    崇祯皇帝在平台召集阁臣、重臣议事,最头疼的当然是如何解锦州之围。

    朝廷当然没有闲着,已经调集人马去山海关集结,连浙江都抽调了几千人马援辽,只不过奉召出关的兵将拖拖拉拉,人人都知道是兵无战心。

    能够调集的人马比上一次出援大凌河城的还要烂,这个姑且不提,问题是何人为统帅?点了几位文官为将,他们都死活不肯去,哪怕丢官问罪也在所不惜。

    他们一个个言辞恳切,不能误国误民误了朝廷大军,自己实在不是将才,难堪如此重任。

    皇帝有时候也无可奈何,人家不肯去他也不能绑着他们赴任,这个一定要两厢情愿才行。

    几任辽东经略都不得善终,文官铁了心不肯去,人人知道揽上这差事就是死路一条,或者战败被打死,又或者因为兵败被朝廷处决。至于能够击败后金军成功救援锦州的幻想,没有人意淫。

    人老成精的高第见皇上愁眉紧锁,出班奏道:“陛下,老臣保举南国公领兵救援锦州。南国公不过顾虑朝廷封无可封罢了,只要陛下打消南国公的顾虑即可。”

    王之臣也早就憋着了,见高第开了口,也一吐为快道:“陛下,国家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举,南国公爵位真的就到头了?”

    所有的大臣都目光炯炯盯着崇祯皇帝等下文,其实对于朱明皇室如此吝啬爵位,许多文官武将都是鄙视的。

    崇祯被一语点破,心里有了计较,道:“爱卿所言极是,国家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举措,对朝廷有大功之能臣为何不可以郡王爵位赐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高第、王之臣率先道:“吾皇圣明,如此不吝封赏想必会人人奋勇。”

    其余重臣也表态,纷纷赞同皇上圣明,如此厚待有功于国的能臣一定会万古流芳。

    难以决断的大事皇帝恩准,阁臣、重臣一致通过,以后大明外臣最高爵位就是郡王。

    其实郡王封给外臣好像除了明朝初年有几位,后来一直到了南明才有,郑成功好像是延平郡王。

    大朝会,圣天子昭告天下,国家用人之时当不惜厚赏文武,功高者可赐郡王爵位。

    群臣流口水了,郡王可不一般,王府就可以用宦官,真的可以三妻四妾,可不是一妻多妾,王妃是大妇、几个王侧妃也可以有诰命。

第五百四十章:再次挺拔一回

    文武百官都知道打开这个上升通道,目前只是为了用一个人而已,这个人当然是位极人臣的南国公黄胜。

    可惜崇祯宣布这件大事时黄胜还在睡觉,他来到京师只不过上了两次朝而已,第一次是刚刚回来总要拜见陛下,第二次得南国公爵位总要谢主隆恩啊!

    后来就以连年操劳身体不适为由不上班了,成天在敞开大门的南国公府邸歌舞升平花天酒地,一群勋贵成天在这里胡闹,最活跃的是新贵吴襄。

    皇帝已经习惯了黄胜不上班,只好派太监去请。

    崇祯知道黄胜好像身体没什么大碍,每天呼朋唤友在家里玩乐,朱由检根本不介意,皇帝不怕黄胜欺男霸女横行霸道,就怕他完美得如同圣人。

    这一次崇祯明明知道黄胜是跟自己谈价钱要好处,也顺水推舟承诺可以给郡王爵位。

    皇帝认为黄胜觊觎大明的爵位是好事,说明他有所求,一心想着在大明爬得更高。

    崇祯最怕黄胜无欲无求,那样就不好办了,人家不在乎朝廷的爵位,恐怕准备自己嘉勉自己,造反恐怕马上会发生。

    南国公上朝,文武百官拭目以待,崇祯皇帝也等着黄胜破解锦州危局的良策。

    黄胜听了皇帝和朝臣对自己的期待,知道大家众口一词让自己统帅兵马解围锦州。

    还没有等黄胜表态,急性子崇祯皇帝当即颁旨:“南国公黄胜领辽东经略,都督辽镇、登莱、山海关兵马……。”

    黄胜就这样被辽东经略了,可惜如今这个辽东经略的权限和实力拿袁崇焕那一任根本不好比,不仅权力小了许多,可以调动的人马连三成都不足,而且质量堪忧。

    这个原因也是情有可原,袁大忽悠骗取了大明至高无上的权力,确败光了朝廷敢战的家底。

    勇将满贵、赵率教等等殒命沙场,还直接导致被忽悠后的崇祯皇帝开始怀疑人生,当然更加不信任大臣领兵。

    兵部尚书熊明遇通报了人马粮草的准备情况,现在已经有了三万余人马集结山海关,还有黑虎、刘国正、鲁承祖这些南国公老部下的兵额一万多可以征调,蒙古台吉庆格尔泰四五千骑兵也会参战。

    文武百官听得直摇头,后金、蒙古联军号称军民三十万围了锦州,朝廷调集的人马连五万都不足,即便宁远也出动一万人马也还是杯水车薪啊!

    崇祯皇帝好像下了决心,道:“黄爱卿,山海关白杆兵七千人早就想要参战,这一次全部交给爱卿带上,爱卿还有何要求尽管开言。”

    黄胜道:“陛下,去解围的人马太少了,微臣恐怕无法给予后金军大量杀伤啊!”

    啊?完全出乎预料的回答。群臣一听这话纷纷议论,南国公言下之意就带这些人去锦州解围,不是担心人少难以成功,而是担心没法扩大战果?

    文武百官服气了,人家南国公牛掰,根本不怕建奴,只遗憾人马去得太少杀不了太多。

    崇祯也在紧张,担心黄胜不肯去,听他如此说辞,顿时放松了许多,他道:“爱卿能够解围锦州已是不易,爱卿如果功成回师,朕一定厚加封赏。”

    群臣顿时乱了,嗡嗡声盖过了君前答对。

    圣天子当面表态只要能够解围锦州得胜回朝,就会厚加封赏已经是南国公的黄胜,虽然没有明说,可不给郡王爵位如何厚赏得起?

    大明二百多年没出异性王爵,而且这个王爵一旦问世,比所有的朱家亲王、郡王都要牛掰。

    大明自成祖后,都是把王爷当猪养,待遇很好,没有权力特别没有兵权,而且没有自由,根本不可以擅自离开自己的封地,也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城池作威作福一辈子。

    大明朱家王爷的一生就是吃喝玩乐醉生梦死,虽然锦衣玉食,却无法施展抱负,如果谁不甘心浑浑噩噩过一辈子,说不定就会被宗人府逮到中都凤阳囚禁一辈子。

    南国公如果成为异姓王如何得了?大明能打的战将敢战的兵丁大多数出自黄家,黄胜又真的富可敌国,以后……。

    文武百官已经不敢想象,这时只听见南国公道:“陛下隆恩,微臣铭记在心,定然不辱使命,只不过救援锦州不难,想要完胜建奴不易啊!”

    崇祯终于心情舒畅了,微笑道:“朕知道爱卿兵力处于逆势,只要解围锦州且固守之,爱卿即为竟全功。”

    “陛下体谅,微臣感激不尽,微臣保证明年六月之前逼退建奴。当然微臣也不会心慈手软,后金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如此便宜之事,总要让奴酋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才行。”

    黄胜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尽显霸气,对阵后金军也只有南国公能够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呐喊。

    听着君前答对的文武百官不由得直起腰,这一段时间大家被诸多不顺压弯了腰,今天可以再次挺拔一回也。

    被内忧外患消磨得筋疲力尽的崇祯皇帝听到了南国公的豪言壮语尤为感动,许久无语。

    黄胜又道:“圣天子可放宽心,微臣解围锦州去去就来,区区建奴不足挂齿,陛下敬候佳音即可。”

    太狂妄了,可是朝臣听在耳里说不出舒服,许久没有听见这样的气吞山河的豪迈之言!

    跟着上朝的黑虎、鲁承祖、刘国正、顾山河、黄东海等等一众家将容光焕发,腰杆子挺得笔直,都目光炯炯瞧着慷慨激昂的家主。

    崇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