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靖点了点头道:“自然如此,不过在下认为陛下不会改变决策,若是咱们全部入京,必会耽误胡人安置的事情,不如就由在下与您入京,留刘大人在上郡继续处理此事如何?”

    荀看向刘伯温,刘伯温点了点头道:“我也觉得陛下不会改变初衷,我就留下来,你们二人轻骑入京面圣吧!”

    “既然如此我便不耽搁了,夏侯将军还请快准备几匹快马!”荀拉着李靖便向外走去。

    夏侯也连忙赶往军营,牵了了几匹快马,亲自送李靖,荀回洛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皆因李靖的一番话让荀大开眼界。大唐一代军神,也就此崛起了!

    洛阳皇城!刘辩书房之中,正在处理公务的刘辩收到下人的禀报:“陛下,荀大人有事求见!”

    “荀?他刚去上郡,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快让:他进来!”

    “微臣荀,李靖拜见陛下!”荀直接带着李靖进入大殿,向着刘辩行礼。

    刘辩手中朱笔一顿,惊讶的看着李靖道:“你说你叫什么?”

    “小臣李靖李药师见过陛下!”李靖再次向着刘辩拱手一礼。

    “李靖,你终于来了!”刘辩很快隐去脸上的吃惊,心中却激动不已。大唐军神,系统所能召唤的统帅第一!如今终于来投靠自己了。(未完待续。。)

第573章刘辩埋下的伏笔

    刘辩暂时压下了心中的激动,双手虚扶:“平身吧,文若,朕派你前往上郡负责安置胡人之事,不知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是有什么事不能解决?”

    二人平身,荀拱手道:“微臣前往上郡,得夏侯将军引荐,认识了他的副手李靖先生。李靖先生的一番对安置胡人的见解让我不寒而栗,因此特来禀报陛下,请陛下决断。”

    “哦?文若你乃是天下奇才,这李药师的见解居然能让你不寒而栗,李靖你且说说,你到底说了什么让文若不寒而栗。”刘辩哈哈大笑道。

    “启禀陛下,陛下决定安置胡人在并州一带,那胡人将近七十余万,若是想要彻底安置下来,并且需要兵马护送,花费大量的物资。陛下可曾算过这其中的花销,以及人力物力的运用!”李靖拱手问道。

    刘辩点了点头道:“自然算过,想要在并州安置,需要并州的全力支持,兵马也要极力配合……”

    陡然刘辩脸色一沉道:“你是说当并州幽州忙于迁移胡人腾不开手的时候,朕在并州幽州的兵马就失去了对袁绍的威胁,袁绍会选择联合赵匡胤攻打青州?”

    “陛下说的极是,李先生向微臣说的就是此事,此事兹事体大,还请陛下决断。”

    刘辩陷入沉思当中,手指不自觉的敲打着桌案:“青州对于袁绍和赵匡胤来说,是如鲠在喉,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灭了青州。若是等到朕休养生息结束,到时候大战一起,青州对于他们的威胁不可谓不大。若是朕选择迁移胡人,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的。可是此时不迁移胡人,大战一起,朕就更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了。若是将来随意为之,势必会酿成南匈奴之祸,却是遗害不浅啊。”

    荀又提醒道:“但若陛下继续迁移胡人,一年之内并州幽州不能轻易用兵,况且陛下又在休养生息,先后建立商部,农部,收纳了冀州的大量流民,各种政策正在实行,一但用兵便会破坏眼前的大好局面,休养生息的成果将会毁于一旦。”

    这就是刘辩眼下的困境,就算刘辩没有迁移胡人,这个时候刘辩也是不能随便用兵。本土防御可以,但主动出击,根本就不可能。

    袁绍若攻打青州,肯定会派兵拦截刘辩各处的兵马,如此一来就是持久战,而刘辩内地的财政都用于建设方面,如今休养生息还没有回馈,可以说是打不起的。

    如今迁移胡人,更是要动用幽州并州的人力武力,如此一来,本就不能轻易动用的兵马,就更加不能动了。

    打个比方,幽州除了驻扎在渔阳的兵马防备刘备之外,涿县方面薛仁贵统帅着三万可用之兵。但这三万兵马也只限于短时间内出征打仗,原本休养生息内的幽州就无法支撑大战,拖得久了会使休养生息的政策毁于一旦。

    如今选择迁移胡人,这三万兵马还要担任护送的工作,而幽州的官员,粮草的运用都要分出一部分投入到这里面。原本三万可动用的兵力因此一来就只能动用一万,用的多了,粮草供应不上来,也没有多余的官员来调度粮草。

    而并州作为接纳的一方,耗费的人力武力就更加巨大,上郡,西河,雁门的兵马肯定是不能用了,而上党,西河的财力要供应其他三郡胡人的安置。

    那就只能动用太原李显忠的两万兵马,可财力向胡人倾斜,这两万兵马恐怕也没有多余的粮草钱财出兵。更何况冀州与并州之间拥有太行山天险,就算两万兵马可以动用,冀州在太行山只需设置不到五千兵马,就可以拖住并州的兵马。

    战争可不只是兵马的博弈,还有财力,物力,人力的比拼。胡人一旦进入迁移状态,幽州并州对于冀州的威胁根本就没有作用了。而刘辩在洛阳的主力大军虽有四万,但也是一个道理,洛阳关中的建设更加重要,也不能供应大量兵马的出征。

    荀相当于刘辩的财政部长,荀说没有兵力救援青州,那肯定就是没有了。但刘辩却不会放弃迁移胡人的政策,这件事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做。就算没有迁移胡人这件事,袁绍肯定也会除掉青州这个如鲠在喉的敌人,刘辩若是大举救援肯定会破坏休养生息的政策。

    只有在休养生息结束后,刘辩才有实力灭亡袁绍,若是破坏休养生息,就算灭亡袁绍,在对付其他诸侯,彻底统一大汉,也可能推迟数年时间。

    左右青州都要面临这场劫难,倒不如考虑青州能否坚持得住两方的联合进攻。自从青州驱逐袁绍的进攻之后,休养生息了接近三年时间,如今青州有实力打一场硬仗。

    再说兵马,青州有兵马六万八千左右,三万水军,三万步军以及八千白袍军,这些兵马皆是多年的老兵,能征善战。而将领方面,有陈庆之,林仁肇两员统帅,又有秦琼,罗士信,太史慈,文鸯,林冲,太史慈,唐斌等武将。同时还有虞允文,徐庶出谋划策,必要时,虞允文也能指挥军队作战。

    这个阵容,就算双方合计二十万大军,刘辩认为凭借青州的实力也能守下来的。并且南阳方面还有常遇春牵制赵匡胤,而并州,幽州自己洛阳的兵马虽然不能大举动用打持久战,但在必要时也能动用一番。

    刘辩的想法就是青州先坚持抵御一段时间,待自己这边胡人迁移的事情步入正轨。在动用一些兵马给袁绍制造压力,缓解青州之危。

    更何况还有李靖的出世,这种军神,能化腐朽为神奇,能行人所不能之事!

    “就算不行迁移胡人之事,袁绍攻打青州也是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朕这边支援多寡的问题罢了。迁移胡人,朕这边便没有多少力量支援青州了,不过青州实力也不容小觑,抵抗二方进攻不成问题!待迁移胡人之事进入尾声,朕也能出兵支援一二的!”

    刘辩说话间站了起来,沉声道:“所以迁移胡人之策不变,荀你继续负责此事,不必担心青州,朕对青州有信心!”

    “是陛下,微臣定当尽心竭力负责好此事,争取早日完成迁移胡人之事。”荀拱手道。

    “此事重在细节,你只管慢慢来,不送有丝毫差错。青州方面就算不敌,也有水军自海路撤退,朕年前已经收到虞允文的书信,他们已经摸索出青州到幽州的海路,丢了青州也无伤大雅,来日朕休养生息结束,对付袁绍这个疲惫之兵,定会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刘辩拿出虞允文的书信,安抚着荀的心。

    荀接过书信一看,终于松了口气,刘辩在青州的投入很大,因此他才特别上心此事,青州孤悬海外,一旦战败那些将领逃都没有地方逃。如今有海路可走,便相当于有了后路,荀便不那么担心了。

    刘辩在看向李靖笑道:“李靖,你能看出朕迁移胡人的政策对青州的危害,眼光可谓独到。不过这个属于战略眼光,乃统帅之才,你难道会用兵吗?”

    荀连忙将李靖这个绝世军神向刘辩介绍道:“陛下,李药师乃上郡人士,熟悉并州地形以及风土人情,夏侯将军将他派给我助我处理迁移胡人的事务。并且他还善于处理军政事务,他是夏侯将军的副手。将上郡打理的仅仅有条。并且时常向夏侯将军讲解兵法,夏侯将军这种桀骜不驯的人,还说得益颇深呢。”

    李靖也拱手自荐道:“小臣自幼熟读兵法韬略,只渴望上阵杀敌,为国效力!”

    “果真是个帅才,哼,这个夏侯元让,如此大才居然不早一点举荐给朕!”刘辩佯装大怒,看着李靖说道:“李靖,既然你有如此才能,又让文若如此夸赞,朕自当重用于你。不过你看出袁绍会对青州用兵,那你可有办法解青州之危?”

    李靖拱手回答道:“解青州之危,只有靠青州自己的实力防御,不过陛下这边,要用最小的付出,拖住袁绍最多的兵马。”

    “哦?以你看如此行之?”刘辩询问道。

    “幽州多骑兵,薛都督武艺天下无双,可让他率领一支骑兵,袭扰冀州之北。骑兵无需太多辎重,以战养战不需要多少消耗。而并州方面,冀州有太行山之险,冀州防御的兵马肯定不多,可出奇兵攻之!越过太行山便可一马平川直抵邺城,邺城是冀州首府,若奇兵建功,袁绍非撤兵不可!”李靖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刘辩听罢沉吟道:“奇兵?这么说你已经有了解青州之危的办法!”

    李靖摇了摇头道:“小臣不敢肯定,一切还要看袁绍日后如何布置!根据其守关将领设计。”

    “朕知道了,这样你且先随荀负责迁移胡人之事,待袁绍攻打青州,证明你所言非虚,朕在启用你为将!”刘辩摆了摆手道。

    “诺,微臣告退!”二人拱手退下,刘辩唤来士卒下令道:“宣陈到,高顺,裴俊三人入宫!”

    裴俊自刘伯温入洛阳之后推荐给刘辩,暂时在禁军为将。他的四维:武力97,统帅76,智力53,政治51。

    不过多时,陈到,高顺,裴俊三人先后入宫,觐见刘辩。刘辩看着三人道:“你们投靠朕多时,朕如今打算让你们前往地方为将,你们意下如何?”

    陈到,裴俊大喜,而高顺却面色无动于衷,只拱手道:“愿听陛下差遣!”

    “裴俊,你协助刘伯温猎杀孙坚,朕封你为偏将军,高顺你尚未立功,朕暂时便不封了。叔至你们三人即刻前往太原为将,高顺你带着三千陷阵营通行!”刘辩下令道。

    “末将遵旨!”

    刘辩继续说道:“高顺,你入太原之后,带着陷阵营多多无数太行山地形,习练攀爬山林的本事。另外再军中多多挑选猿臂善攀之士,你们三人一同训练,朕来日,或有大用。”

    “还有,通知李显忠将军,让他装病,从现在起闭门不出!听候朕的命令。”刘辩嘴角含笑道。

    这一番命令听得三人一头雾水,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刘辩心道:“奇兵?李靖朕懂你的意思,如今路都给你铺好了,就看你如何立功了!”(未完待续。。)

第574章猛将汇聚

    刘辩派出高顺,陈到,裴俊三将前往太原,同时派出的还有高顺手中的三千陷阵营。

    原来的陷阵营与长安一战中被吕布抛弃,被陌刀军击败,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下高顺与不到五十人存活了下来。后来经过刘辩的劝导,高顺率领着剩下的陷阵营归降,刘辩重新让高顺组建陷阵营,为三千之众。

    陷阵营如今成军已经三年,普通军队训练三年都可以说是精锐了。而刘辩这边军队训练的更加严苛,陷阵营又在高顺的训练之下,吃的更是装备上的优势,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

    刘辩派遣三人带着陷阵营前往太原,又让他们在太原军中挑选猿臂善攀之士,便是要组建一支奇兵。而刘辩让李显忠装病,也是为这支奇兵做准备,为李靖铺路。

    不过眼前的形式还不明朗,刘辩也不知道自己的准备有没有用,一切还要看冬季结束之后,袁绍的动向。

    荀带着李靖返回了上郡汇合刘伯温,由李靖帮忙,在并州北部规划土地,分配着人手,安排安置胡人的事宜。而幽州的薛仁贵,也收到消息,前去与宇文成都商议。经过一番谈判,各个部落的族长也答应迁移之事,随后幽州的官员便前往塞外对胡人人口登记造册。各处的粮草也筹集起来,用作胡人搬迁之用。

    刘辩的一项决策,同时就让幽并二州同时行动起来,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来到次年二月份,公元198年二月,建安四年二月。

    幽并二州如此大的动作,很快便让各路诸侯的探子所探知。数十万胡人的迁移,动用大量幽并二州的人力物力,感知敏锐的崔浩当即察觉这是一个机会。

    冀州邺城,刺史府,崔浩前来求见袁绍,随后袁绍召集一众文武前来商议大事。

    文官这边崔浩为首,其后许攸,审配,郭图,逢纪,辛评,辛毗等人。武将这边有颜良,张颌,蒋奇,淳于琼等人,除此之外还有袁绍新得的两员大将,杨大眼以及高昂。杨大眼是军中挖掘而出,而高昂则是袁绍妻舅高氏族人。

    这一年以来,崔浩改革冀州吏政,军政,训练兵马,虽然各处百姓流亡刘辩治下,但也空出大量的田地,崔浩便利用这些土地,实行屯田之计,兵分战兵以及郡兵,郡兵实行屯田以及守城。

    如今冀州在崔浩的治理下,正常的战斗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万之多,而之所以袁绍的实力不减反增,以一州之地蓄养如此多的兵马。便是因为去年崔浩说服了燕山黑山军的投靠。

    黑山军号称百万,可战兵马有三十万之多,他们混迹在太行山脉,靠劫掠为生,也自己种植作物,可根本无法养活他们。原来的冀州是世家统治,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来接纳黑山军,可自从百姓逃亡之后,多出来的土地便被崔浩利用起来用来接纳黑山军。

    黑山军本就是黄巾余孽,在加上刘辩在并州先后扫平了一部分黑山以及白波。可以说刘辩对于黄巾的态度非常坚决,因此一来,张燕自然不会选择投靠刘辩。而正好黑山军就难以生存,冀州又多出大量土地,崔浩便亲自游说张燕,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张燕终于同意归降袁绍。

    黑山军出山之后,人口便前往各处百姓流失的地方居住,开垦土地,挑选精锐汇聚成战兵,又挑选青壮成为郡兵屯田。不过冀州看似兵马强大,但经过刘辩的商战之后,却是元气大伤,粮草严重不足,还是兖州的赵匡胤多次接济才缓过气来。

    殿内袁绍沉声道:“据并州幽州的探子传来消息,塞外依附于幽州的胡人,被刘辩安置在并州,如今并州幽州的人力物力都在进行迁移胡人的事。也就是说,这两州的兵马在这段时间,对我冀州在无威胁。所以伯渊建议我这这段时间攻打青州,你们意下如何?”

    “青州对于主公那是如鲠在喉,如今刘辩是在修养生意,可武当山上,刘辩那章《讨袁檄文》,可见他休养生息之后是必定要对主公下手的。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所以主公确实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攻下青州。”许攸拱手说道。

    “在下也以为攻打青州势在必行!”其余几个谋士也纷纷点头称是,崔浩一到袁绍麾下,便使用各种手段,让许攸逢纪等人上下一心。

    袁绍欣慰道:“青州实力可不容小觑,罗士信,秦琼,文鸯之辈武艺高强,还有那陈庆之诡计多端。除此之外,还有林仁肇,林冲,虞允文,太史慈等人,若是他们坚守青州。我军虽多,但也难以在短时间拿下青州。若是在幽并迁移胡人之事完结之前没有拿下青州,让两州兵马缓过气来,他们定然会兵马攻打我冀州,缓解青州之围。所以为保证短时间攻下青州,我决定于赵匡胤联合,两路出兵攻打青州。许攸你一直负责联盟之事,便由你再次出使兖州,商议两州出兵攻打青州之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兵败青州,尝到青州的厉害之后,袁绍也谨慎起来,再加上崔浩的建议,袁绍主动提出与兖州赵匡胤联合攻打青州。

    “是,主公!”许攸一听眉飞色舞,他上次出使兖州,可是收了许多的油水。

    “不过主公,咱们两路出兵,青州拿下之后便不是咱们冀州一家的,事成以后那青州如何瓜分?”许攸拱手问道。

    袁绍摆了摆手道:“如今我冀州都到了生死存亡之时,灭了青州不过是为了扫平这个威胁。事成之后东莱,北海两郡归赵匡胤,其他地方归我。这两郡是青州最富庶的两郡,我拿的地盘虽多,但也只能抵这两郡了。你便如此更赵匡胤说,他知道如今的局势,会答应下来的。”

    许攸拱手领命:“属下明白!”

    可袁绍这么一说,那些将领却不愿意了,颜良沉声道:“主公,咱们冀州如今有兵马二十万,上次兵败是轻敌大意。如今咱们大举进攻,还怕短时间打不下来青州吗?”

    “就是啊主公,末将新投,还未为主公建工,那什么秦琼,罗士信之辈有何惧之?主公且让我做先锋,看我斩了此二人!”杨大眼,高昂二人也大叫道。

    袁绍看着三大战将笑道:“我知道你们勇武,但秦琼罗士信也非泛泛之辈,如今的局势容不得我不谨慎。若是短时间不能灭了青州,并州幽州腾出手来,便没有机会灭了青州。我意已决,你们不要在说了。”

    “是主公!”三将无奈拱手。

    “伯渊,如此大好时机,你说说如何攻打青州?”袁绍看着崔浩询问道。

    “青州兵少,对面勐将,谋士众多,我军当以实力强攻,两路兵马正面压制,以雷霆之势尽快平之。”崔浩回答道。

    “如今我军可战之兵二十万,但幽州,并州,以及?河内三面却也要兵马防御。你认为该如何布置?”

    “幽州方面薛仁贵勇勐无敌,而幽州按照我的估计应该能动用一万左右的兵马。所以我军当在北面布置三万兵马防御薛仁贵,以守为主,切不可出战,故而当派遣一员稳重大将防御!”

    袁绍看着下方的一众将领,最后落到了张的头上,张乃是老将,为人稳重。袁绍便看着张下令道:“张,你领军三万,在北方防御薛仁贵,以守为主,不得出战。”

    “那并州太行山方面呢?又如何布置?”袁绍继续询问。

    崔浩回答道:“并州到冀州,有太行山之险峻,而且并州可用之兵不多,只有两万兵马,而且传闻李显忠自去年冬日便已经卧病在床,并州兵马无人统帅,他们出兵的可能性不大。只需要派遣一熟悉山地战的大将领兵一万防御!”

    “张燕,便由你领兵一万防御驻扎在井径关,在那一带依山铸寨,防御并州兵马!”袁绍马上会意,立刻下令道。

    “至于河内洛阳的兵马,刘辩在洛阳关中政太多,他们的兵马根本不可能出动。所以只需用两万兵马镇守,蒋奇就由你率兵两万镇守牧野!”袁绍也不问崔浩了,自己思忖一番便下令了。

    “至于邺城,便留守一万兵马,即刻起兵十三万,攻打青州。尔等即刻去准备,屯兵平原,待赵匡胤做出回应,便两路出兵攻打青州!”袁绍站起身来,手持佩剑下令道。

    很快,冀州的兵马便动用起来,十三万兵马屯兵平原,号称二十万,气势汹汹直冲青州而去。

    而许攸出使兖州,兖州的赵匡胤很快便做出回应,起兵十万从泰山郡兵马攻打北海。赵匡胤亲自挂帅,由侯君集领豫州兵马,许褚,花云等为将,陈宫,程昱等为谋。

    二十三万兵马,南北两路攻打青州,气势汹汹,声势滔天。消息很快传到刘辩方向,刘辩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而作为被攻打一方的青州,在孔融的号召下,一众文武也汇聚剧县,商议应对之策。(未完待续。。)

第575章李靖上位

    洛阳皇城,厚德大殿议事大殿。

    刘辩高坐龙椅,殿下左右文武恭立,刘辩手里拿着冀州,兖州传来的信报,脸色阴沉。一把将书信拍在桌案上刘辩怒喝道:“袁绍好大的狗胆,还有赵匡胤也是狼子野心,朕还以为他是忠臣,没想到居然居然敢主动挑起大战,真是吃了雄心板子胆!”

    “陛下息怒,如今当务之急还是乃是解青州之危,还请陛下速速停止迁移胡人之事,使幽州的兵马攻打冀北,并州的兵马出太行山!洛阳兵马出河内逼迫袁绍撤兵!”太尉卢植当即拱手说道。

    刘辩摆了摆手道:“不行,胡人迁移之事正在进行,不可中断。况且就算中断,也没有多少兵马攻打袁绍。华歆,如今孝宽在并州,你执掌锦衣卫,军情探知等情况便落在你的头上了,各种消息,朕不想有何遗漏!你将两路联军的情况说说!”

    “诺!袁赵联军,袁绍出兵十三万,赵匡胤出兵十万。其中袁绍的兵马大多数为黑山降军,而镇守各地的兵马多为原来冀州的兵马。黑山军混迹黑山多年,穷山恶水之中磨练多年,战斗力不弱。并且袁绍新得两员大将,杨大眼以及高昂,不下于颜良。”

    “而赵匡胤那边,十万兵马,大多是当年豫州袁术的士卒,其主将有贼将侯君集。许褚,花云等勐将。并且袁赵二人出兵攻打青州,是以青州混乱为由!”

    刘辩冷笑道:“他们出兵攻打青州,乃是立于不义之地,李白,你即刻代朕书写讨贼檄文。华歆,你即刻将这些消息发往青州,希望这些消息对青州抵御联军攻打有些作用吧!”

    “微臣遵旨!”李白华歆二人拱手领命。

    刘辩在看向卢植道:“卢太尉,你即刻传信幽州薛仁贵,让他量力而行,出骑兵袭扰冀北,总之要拖住冀北张三万兵马。若是能让袁绍派兵回援便更好了,但是幽州其他事务不能搁下!”

    卢植点头记下,刘辩继续道:“太原方面,让李显忠出兵攻打井径关,大局之上与幽州一样!”

    卢植听了这话连忙拱手道:“陛下,太原李显忠将军如今已经卧病在床,病了已经三个月了,您忘了吗?”

    “病了?朕不是让李神医前往诊治,李神医回来说没有大碍,怎么还不见好?”李显忠病重,其实是刘辩暗令,隐瞒了所有人,如今卢植提起刘辩也故作不知。

    卢植略显佝偻的身体有些苍凉,叹了口气道:“哎,显忠是最早跟随陛下的老将,如今病重,真是……,显忠病重,如今太原的兵马无人统帅,而太行山一带,有想要统帅一万兵马,这些兵马都是黑山精锐。太原两万兵马没了统帅,而太原的这两万兵马也没有能力全部动用,并州对冀州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威胁了啊!”

    “没有威胁,也要拖住这些兵马啊,既然显忠病重,便要找一人替他,你们可有人才推荐?”刘辩看着群臣询问道。

    “显忠将军是老臣,又是安东将军,如今陛下手上的将军,恐怕也只有两位杨将军才有威望替之了吧?”司徒蔡邕建议道。

    刘辩摇了摇头道:“不可,此二位将军虽然凶勐,但稳重不足。这段时间,荀刘伯温一直向朕举荐一人,说他治军有方,乃是难得的将才。此人名叫李靖,乃是并州人士,原来是夏侯的副手,将上郡的军务,政务治理的井井有条,如今又协助荀,刘伯温安置胡人,朕决定起用此人。”

    卢植听罢提出异议:“陛下起用新人臣本没有异议,可太原不比其他,太原兵马乃是多年的精锐,又在李将军麾下多年。李靖没有资,恐怕不能服众啊!”

    “新人又如何,只要有才能便可,况且用一个新人,才能让张燕放松警惕不是吗?朕意已决,起用李靖暂代李显忠之职,暂时统帅太原兵马。而显忠,让他返京治病!”刘辩摆了摆手下令道。

    让张燕放松警惕?群臣听罢都感觉有些不大对劲,难道陛下有所谋划不成?想到这里群臣没有多问,而荀攸却猜测了大半,拱手建议道:“陛下,黑山张燕善于山地战,有此人镇守太行山一带,并州兵马恐怕难以寸进,微臣有办法将此人调离太行山!”

    “且说来听听!”刘辩大喜。

    荀攸拱手说道:“张燕归降袁绍,同时还有百万百姓,三十万青壮,如今冀州二十万战兵,有一半是黑山军。袁绍此人生性多疑,如今冀州全靠崔浩撑着,但张燕在冀州的势力却是太大了,若是在这个时候散播张燕造反的谣言,以袁绍的秉性他定会调回张燕,就算他不调回,袁绍如今攻打青州的兵马,也大多是黑山军,这个谣言一旦传出去,也会让袁绍军心不稳!”

    “好计!华歆你命锦衣卫即刻散布谣言,祸乱冀州军心!”刘辩立刻命令道。

    刘辩布置完,卢植便询问道:“陛下,幽州,并州您都有了布置,那河内方向又该如何?袁军宿将韩勐驻军两万于牧野一带,若是我军不派兵在河内牵制,这两万兵马定会抽出一部分兵马攻打青州!”

    刘辩沉思一番道:“如今洛阳兵马四万,但也没有多少物力支持主动出击,便出兵一万,由杨再兴统帅。再兴,你抵达河内之后,兵马驻扎在边界,以袭扰为主,只求拖住韩勐的两万兵马!”

    这个时候,刘辩才反应过来,自己的京城洛阳,还没有一名统帅,大多都是勐将,看来需要召唤一名统帅型将领指挥京城的兵马。不过短时间,还是用调回的李显忠做统帅,李靖刘辩打算让他做并州的统帅,李显忠资太高,让他在并州肯定是不妥的。

    至于对赵匡胤的威胁,刘辩也没有多说,因为南阳方面的常遇春兵马,赵匡胤已经在豫州布置了大量的兵马,由曹彬,曹仁统帅,准备得十分充足。

    此一战,还要完全靠青州的防御,除了李靖这边可能会给刘辩带来惊喜之外,河内,幽州,以及南**本就帮不上什么忙。(未完待续。。)

第576章李靖与王猛的见面

    并州雁门郡,雁门关以南,北边一座山峰之上,一行人马向南远望。南边是一片旷野,十分荒凉。

    李靖指着南方的这片旷野对着身后的荀,刘伯温说道:“两位大人且看,这片旷野之上,足以建立一座城池,周边又有大片土地,可以开垦良田,足以安置上万胡人!”

    荀抚须笑道:“好啊,咱们从上郡到西河,在到雁门,两个月来一直在寻找土地,如今算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