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抚须笑道:“好啊,咱们从上郡到西河,在到雁门,两个月来一直在寻找土地,如今算起来,所计量的土地已经能安置下所有的胡人了啊?多亏了药师一直帮忖,幸亏是你熟悉并州的地形,否则只怕我们要忙的不可开交啊。”

    “哈哈,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如今所有土地都筹集完毕,只等着建造城池村庄,搬迁胡人了!”李靖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刘伯温在一旁说道:“上郡最早腾出来的土地,城池,村庄已经建立好了,已经有些胡人搬迁过去。接下来的事务只怕更加繁重,只可惜药师不能在协助我们了。”

    刘伯温此言另有深意,荀听了也看向李靖笑道:“想必药师也听说了袁绍赵匡胤联合攻打青州之事了吧?陛下当初说若你所说袁绍攻打青州之事言中,便起用你为将,如今你一语成箴,药师只怕是要离我们而去了!”

    “报,有天子圣旨传来!”荀话音刚落,山路下方便有士卒高声传令。

    锦衣卫带着圣旨来到山峰,看着李靖道:“李靖接旨!”

    “微臣接旨!”李靖躬身拜倒。

    锦衣卫高声道:“奉陛下圣喻,安东将军李显忠病重,如今调遣回京,由李靖暂代安东将军之职,镇守太原。同时,袁绍起兵攻打青州,陛下命你,在太原能力范围之内出兵攻打袁绍,牵制袁绍,以求支援青州!”

    李靖接过圣旨:“微臣领旨!”

    李靖站起身来,锦衣卫又低声在李靖耳边说道:“令有陛下口谕:前番你所说出奇兵救援青州之事,朕已经有所准备,你上任青州之后,尽管放手去做,有并州刺史王景略与你配合!”

    “刻不容缓,陛下让李将军直接前去太原即可!”锦衣卫又叮嘱道。

    李靖点了点头,刘伯温与荀二人也站在一边,荀向着锦衣卫询问道:“袁赵二路兵马攻打青州,陛下在各州是如何布局的?”

    “幽州以薛仁贵将军出骑兵袭扰,河内派杨再兴将军出兵一万牵制,另外便是并州让李靖将军上任,攻打井径牵制了!”锦衣卫拱手回答道。

    “天降大任啊!”荀刘伯温二人看着李靖脸色沉重道。

    “确实是天降大任啊!”李靖也点了点头。

    “陛下在幽州以及河内的安排,都不能对冀州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唯独并州,自去年李显忠将军病倒,到现在已经三个月有余,还有裴俊,陈到,高顺的陷阵营入太原。无不是为着你在做准备,有君如此,臣子何幸啊!”荀看着刘伯温颇为羡慕道。

    刘辩对李靖这是何等的器重中啊?皆是因为几个月前李靖会见刘辩之时,李靖提出在并州布置奇兵的建议。虽然刘辩没说,但以荀的智慧,很快便看出来这是刘辩的安排。

    李显忠的病,三个月了李时珍都去了,却没有好,以李显忠的体质,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更何况刘辩曾经下过令,让三大神医每年前往各地,为官员大将诊治一番。而裴俊,高顺,陈到三人率领陷阵营前往太原,更是让荀意识到刘辩这是为李靖铺路。

    皆因李靖一句模煳不清的话,就让刘辩做出这么多的准备。这种器重,着实让刘伯温与荀有些羡慕。

    “我此去太原,定不负陛下器重!”李靖感受到荀刘伯温羡慕的目光,面向洛阳神色坚定道。

    “对了,冀州在太行山一带,是何人防御?”刘伯温又想着锦衣卫询问道。

    “是黑山张燕率领一万黑山军防御!”

    荀眉头深锁道:“张燕此人能力不凡,狡猾,谨慎,老练。况且他手下的黑山军又常年混迹在太行山一带。有他镇守冀西屏障,恐怕你这奇兵并不好建功啊!”

    锦衣卫连忙说道:“此事陛下在朝会上已经有所商议,荀攸大人提议用离间之计!离间张燕与袁绍的关系。”

    刘伯温沉吟道:“袁绍生性多疑,公达的这个计策恐怕能起到作用。药师,你去了太原,也可以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

    荀点了点头道:“何止起到作用,就算不能离间张燕与袁绍,袁绍大军也会军心不稳。该办的事陛下都帮你做过了我们二人也没什么好帮你的了,只是太原兵马在李显忠将军麾下,你资不足,想要他们听话,只怕要费一番功夫!哈哈,不过以药师的能力,想要收服军心恐怕轻而易举,说了半天,我们也没能给你什么计策,便不多说了。在下,预祝你旗开得胜!”

    “在下也预祝药师旗开得胜,待药师建功,到时候咱们三人,在把酒言欢!”刘伯温在在一旁拱手拜别。

    李靖也向着二人拜别道:“如今土地已经勘察完毕,太原事情紧急,我便前去上任了。到时候我还等着二位兄台珍藏的美酒了!”

    李靖转身离去,下了山道带着两个随从纵马向南,直接前往太原而去。山顶上荀刘伯温遥望二人远去的背影,荀陡然笑道:“雍州都督曹孟德,幽州都督曹操,青州陈庆之功劳还不够升都督,不过青州兵马也大多以他为首,如今药师此去,不久之后,恐怕要多出一位并州都督。”

    刘伯温笑道:“我们与药师相处两个月,才知道他有此等才能,我很好奇陛下的识人之明,只见过一次,怎么就敢为李靖做这么多谋划?”

    “你问我?我比你更想知道!”荀白了刘伯温一眼,对这个问题也很是不解。

    再说李靖,带着几个随从一路向南,一日之后抵达太原治所晋阳。

    晋阳李显忠已经离开了,前往京城洛阳,如今的晋阳不止是太原郡的治所,还是并州刺史治所所在。并州刺史王勐,庞籍已经早在去年就调到了洛阳任司法系官职,刘辩打算日后由这位庞太师担任吏部的尚书。

    除了王勐之外,便是两万大军,以及陈到,裴俊,高顺以及三千陷阵营了。

    李靖来到刺史府,直接面见王勐,拿出刘辩的委任状。王勐在书房见了李靖,下人奉上茶水,王勐惊讶道:“不想新上任的李将军居然如此年轻,我大汉又多了一位儒将啊。”

    李靖谦虚道:“不敢不敢,王刺史在并州调动人力物力,协助胡人迁移,各处建设井井有条,如挥臂使,在下还有越多地方要向您讨教一番呢。”

    二人客套一番,王勐笑着询问道:“陛下先是让李显忠将军装病,又派来高顺,陈到,裴俊三将,又让我安排在军中挑选猿臂善攀之辈,在山中练习山地战斗。显然有所谋划,陛下如今派你前来,想必解青州之围,对你委以重任,不知你心中可有主张了?”

    正好书房之中悬挂了一副地图,这地图包括太原,上党,雁门三郡,同时将冀州的常山,赵国,魏军包含在内,而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便横跨在并州与冀州之间,普通天堑一般将二州一分为二。

    若是后世,这点险峻根本算不得什么,可现在,山间险峻人迹罕至,只有少数几个关卡可以通行,并且这些关卡分别掌控在刘辩与袁绍手中,想要不经过关卡往来冀并,当真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二人走到地图之前,李靖询问道:“不知刺史大人对此事有何见解呢?”

    “好你个李药师,是我考你,你却考起我来了!”王勐笑骂一声,随后神色严肃起来,在地图面前负手而立沉声道:“袁绍,赵匡胤共二十三万兵马攻打青州。除了青州方面自己防御之外,陛下还借助幽州,并州,河内三方的兵力来威胁袁绍的冀州,以做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但是幽州方面,根据消息传来,陛下是让薛仁贵将军出骑兵袭扰,是拖,而河内方面令杨再兴将军屯兵冀州边界,也是拖。唯独并州,陛下先是让李显忠将军装病,随后又派出裴俊,陈到,高顺等三将,练习山地战。如今又派了你这个年纪轻轻,名声不显的书生前来,肯定是要用奇兵建功!”

    随后王勐盯着李靖,目光灼灼道:“但我不知你是真的书生,由陛下遥遥指挥,还是你有真才实学,陛下委以重任,让你全权负责此事?”

    面对王勐如此直接的质问,李靖不卑不亢,毫无畏惧坦然道:“自然是后者,若是陛下遥遥指挥在下,便不会轻易调走李显忠将军了!”

    “哈哈,果然有胆色,难怪陛下对你委以重任,如此信任于你,甚至连李显忠这个老将都没有动用!不过青州之围想要靠并州孱弱的实力来解,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心中可有计策?快点说来听听!”王勐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夸赞道。(未完待续。。)

第577章李靖的手段

    “我初来乍到,对于袁军在太行山一带的兵力的布置情况还不甚了解,还请王刺史给我讲解一番袁军在太行山的兵力驻扎情况,我也好对症下药!”李靖拱手请求道。

    王勐点了点头,指着地图说道:“药师且看,幽并之间太行山横跨,道路不通,只有几个险关可走。分别是太行山两大险关,壶关与井径关,一南一北,其中壶关在南,在我并州上党境内,而井径关在冀州北方的赵国境内!

    袁绍在太行山布置的防御,也以此二关为主,张燕手下孙轻,王当二人率领五千兵马驻扎在井径关一带,依托井径关的险峻在各处设下防御营寨,并且各处关卡都严加防范,苍蝇都难飞过去一只。而在壶关以东一带,乃是张燕亲自领兵五千,驻扎在壶关以东山中各个险峻之地,同样是防备森严。”

    “这张燕果然老奸巨猾,我上党由于身处内地,又有壶关天险,一般没有兵马驻守。他却亲自驻扎在壶关这个我军实力孱弱之地,显然是防备我军从壶关入冀州啊!”李靖手抚胡须,脸色沉重道。

    王勐笑问道:“怎么样,面对这样的对手,你这支奇兵不好用吧?”

    李靖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看着地图说道:“如今我并州兵马不多,最多能动用万人左右。想要依靠这万人攻打冀州,有所建树,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可谓难上加难。但也正是以为我兵马兵马太少,冀州又有太行山之险峻,袁绍也因此掉以轻心,故而才有奇兵可用。

    暂且忽视掉太行山的防御,若用奇兵,又有井径关,壶关两条路可走,因此,又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

    “愿闻其详!”王勐认真聆听。

    李靖指着地图说道:“其一,便是出兵井径关,入赵国之后,向北进攻信都一带。张的三万兵马便驻扎在这一带防御幽州的薛都督。若我军前去攻打在冀北张的三万兵马,与薛仁贵将军一南一北夹击张兵马。若是能灭了张的三万兵马,那袁绍就失去了冀州北部,这么大的损失,他肯定是要全军回兵救援的,如此青州之危自解!”

    王勐盯着地图,眼神变幻莫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此战果的确能逼迫袁绍全军撤退。但太过凶险,忽视太行山的防御,我并州也只能出一万兵马攻打,张此人非常谨慎。我军进入冀州之后粮草便没了供应,想要以这一万兵马配合薛仁贵将军的少量骑兵灭了张,根本就不可能,况且两军联合作战的配合,消息的传递也是一大难题!”

    “奇兵嘛,自然在于险!”李靖笑了笑不可置否,继续说道:“这第二个战略,自然就是走壶关出兵,兵马出壶关以后,直取冀州治所邺城,攻破袁绍的老巢,听说袁绍此人别的不行,却很宠爱他的儿子?只要攻破邺城,自然也能够让袁绍退兵!”

    与薛仁贵配合灭了张,攻破邺城,这两个战略在李靖口中说来直简单至极。但眼下当务之急,是摆在面前的太行山之险峻,但李靖却丝毫没有为此担忧,说的极为轻松。

    王勐听李靖说的如此容易,心底只觉得李靖是书生意气,不由得泼了盆冷水::“李将军说的容易,但可知眼前的太行山就是一道天堑,无论是攻打张,还是攻打邺城,都要通过太行山不可,还请将军正视眼下的局势,不要纸上谈兵,想想眼前的困局吧。”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张燕手下的黑山军就是混太行山的,对太行山的地形那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并且张燕还狡猾,稳重,兵马防备各部关隘,防备森严,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破绽。

    这样的地方,不是靠智慧,也不是靠实力就能轻易攻下来的。就是诸葛亮在陈仓这种地方,不也是被郝昭凭借着一座小县城就给阻拦了下来吗?那不是因为郝昭有多么厉害,相反郝昭的兵马不多,只有几千人,而诸葛亮有数万大军。之所以攻打不下来,是因为陈仓城面前地形狭窄,诸葛亮兵马虽多,但一次性容纳不下很多兵马攻城。因此郝昭凭借这个优势,守住了陈仓。

    眼前王勐所遇到的太行山屏障,与诸葛亮攻打陈仓就是一个道理。有力气,没有地方去使,更何况以并州的实力,不见得有这个实力,有这个力气。

    “的确,太行山之险峻,在加上黑山军的镇守,便是给我十万大军强攻,我也打不下来。但是冀州的内部各种势力不稳定,我可以从冀州内部动手,以此瓦解黑山军的防御!”李靖丝毫不在意王勐的诘问,笑着回答道。

    王勐陡然想到了什么,沉声道:“我倒是忘了黑山军刚刚投靠袁绍,这么说你是打算用离间计了?”

    李靖点了点头道:“我来之前,陛下已经下令锦衣卫在冀州散步谣言,离间张燕和袁绍的关系,接下来,我只需要给太行山的防御放一把火,演一场戏便好!”

    “放火?演戏?”

    “还请王刺史多多准备些钱财礼品,在找些奸滑无用之辈,去井径关孙轻,王当之处送礼。若是他们不受,或赶或杀,都要继续送,礼品一次还要比一次贵重!”李靖拱手请求道。

    黑山军杀性大,俗话说两兵交战,不斩来使,但在黑山军面前可能不管用,所以李靖请求用狡猾无用的官员却做这种事。免得让忠义之士白白浪费性命。

    “奸滑之辈有,礼品我也出得起,但你是想送礼贿赂孙轻,王当等人,让袁绍起疑心以此来达到临阵换将的目的?那为何不去贿赂张燕?毕竟如今冀州内部是对张燕不利啊。孙轻他们在井径关啊,你往他们身上泼脏水,你还真想出兵井径攻打张不成?还有如果孙轻他们若是受礼了呢?你又怎么办?”王勐眉头紧皱,一连说出数个疑惑。

    李靖笑着回答道:“虚虚实实,才能让袁绍摸不着头脑,如今袁绍大军集结于平原还未攻打青州,这段时间可以用来离间,也可以让我多些时间分析局势。是从壶关出兵,还是从井径关出兵,都要看袁绍的动向如何!我也不敢轻易下定论,至于孙轻此人,他跟随张燕多年,在黑山军中威信很高,而且家小又在冀州。不会抛弃黑山投靠我军。他若是收礼,肯定是将计就计诱惑我军,他在伏兵杀之。如此我也可以将计就计取他性命,正好借此机会从壶关出兵!”

    王勐点了点头道:“好,这些事我去办,此战只怕要打上几个月,的确不用操之过急,还是谨慎行事为好。不过你说的演戏又是怎么回事?”

    “自然是让我麾下的士兵见见我这个取代李将军的统帅了!还请王刺史待我引荐一番吧?”

    “请随我来,只是李显忠将军在军中威望甚高,高顺等三将带着陷阵营自己在军中挑选的猿臂善攀之士都在大山之中训练,并不在军中。剩下的将领可都是资颇老的,除了当年最早跟随陛下的杨再兴等将军,恐怕没人能压的住他们。你去了,他们肯定要给你个下马威,你可得当心了!”王勐带着李靖赶往城外军营,同时也叮嘱李靖军中的事情。

    “下马威?巧了,我这次也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李靖笑道。

    听着李靖的话,王勐眉头一皱,但旋即释然,暗道这李靖果然深不可测,连他都不能轻易看穿李靖的想法。

    来到城外军营,李靖只见营寨建立的颇有章法,四周士卒巡逻,军营之内士兵训练喊杀声冲天。李靖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这是一支强军啊,李显忠将军也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如今李某接之,还要与这群士兵作对,于心难安啊。不过日后,李某定要以战功回报今日的亏欠!”

    王勐嘴角一勾,明白了李靖的想法,笑道:“那王某便拭目以待了!”

    李靖边向着军营走去,便对着王勐请求道:“王刺史,太原上党可以说是并州最富庶之地,又安定了七八年,可以说底蕴深厚。若是按照一般的郡县,只能支撑一万大军出兵,但这两郡还能多挤出一些来吧?请你务必在这两郡为我筹集粮草,越多越好!”

    王勐咬了咬牙道:“除安置胡人自己各处建设之外,太原,上党的物资绝不藏私!”

    “那便多谢了!”

    二人来到军营之内,登上点将台,王勐召来一个校尉介绍道:“这位是接替显忠将军的李靖的李靖将军,你去召集全军将校,前来见过将军!”

    校尉看了一眼李靖,只见李靖虽然换上了铠甲,但却难以掩饰身上的书生气。如今的李靖,只有史上巅峰李靖的能力,却没有那种为将多年的杀伐之气。本来这校尉就对李靖上任有些不满,如今见了李靖的模样,更是心生怠慢。不过王勐在旁,校尉也不好发作,还是老老实实前去击鼓召集将校。(未完待续。。)

第578章灭国大将

    不过一通鼓的时间,校场之上士卒聚在四周,排排列列站立的颇为工整。这些将校虽然对李靖接替李显忠的位置颇为不满,但军队的纪律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骨子里,没有丝毫改变。

    李靖心中颇为满意,对这支军队赞叹不已,但表面上却没有丝毫赞扬之色。

    台下第一排乃是军中将校,一个个望着李靖皆是神色蓦然。李靖也一言不发望着台下士兵。良久过后终于一个校尉站了出来,望着李靖拱手说道:“李将军,原来的显忠将军病重,陛下选择由你来接替。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可陛下还让你前来统帅大军,我等虽然愿意听从陛下的任命,也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不过你能接替李显忠将军,想必你对如何救援青州之事,定然成竹在胸了,不如说出来正好安定军心。”

    这校尉只是一个青年,大约十八岁上下,身高七尺左右,却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李靖心中暗赞这校尉识大体,为了大局而压下心中对自己的不满,着实不错。李靖心中起了爱才之心,不由得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末将姓苏名烈字定方!”校尉拱手回答道。

    苏定方乃是唐朝大将,灭三国,擒三主,他如张士贵一般,也是被演义给黑惨了。苏定方在史上曾经就是李靖的下属,说他是李靖的学生也不为过。不过他并非是乱入,召唤而出,而是被李靖给携带出世,此时还是个青年,各种能力还颇为寻常。

    李靖暗暗将苏定方的名字记在心中,点了点头道道:“陛下让我接替李显忠将军,自有他的主张,你们要是不服便去问陛下。至于如何救援青州,解青州之危的方法本将确实已经成竹在胸了,不过此乃机密,本将无可奉告!”

    苏定方听了拱手道:“陛下自有他的主张,我们相信陛下,既然将军心中已经有了解青州之危的办法,这个乃是机密,末将便不问了。”

    苏定方说着便要退回去,李靖神色一道:“且慢!”

    “不知将军还有何吩咐?”苏定方回身拱手问道。

    “本将初来,你便当着众人的面询问我如此机密大事,不怕本将的计策泄露出去吗?你到底是何居心?”

    苏定方脸色一变,连忙躬身拜倒:“在下知错,末将也只是担心军心不稳,故而有此一问,并没有其他心思,还请将军勿怪。”

    “哼,你擅自询问军机大事,此乃重罪,其罪当斩不过本将念你乃是无心之失,便从轻处罚,杖责三十!来人,给我拉下去行刑!”李靖毫不留情,一上任居然要棒打军官。

    一边的将校连忙拱手求情:“将军息怒,周将军也是关心青州安危,还请宽恕则个!”

    “此乃军法,尔等求情视为同罪!”李靖冷眼看向一众将校,丝毫没有留情的意思。

    苏定方心知李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自己头上了,知道这个罪怕是要受了,拨开面前求情的将校沉声道:“不必求情,周某擅自询问军机,险些泄露军情,甘当军法。只是李将军说有计策救援青州,还请尽快行动,我太原将士从不畏惧战争,你莫要坠了显忠将军的名声,最好是给我打赢这场仗!”

    李靖却将书生意气给做足了,不悦道:“这个是本将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插嘴,你们只管每日训练便可,过些时日且看本将带着你们立功!”

    一般的世家将领,就是这么带领士兵的,李靖这么做,很多士兵都猜测,李靖是某个家族的公子,凭借着权势上位。李靖上任第一天,就将苏定方给杖责三十,狠狠的耍了把威风,这让一众将校,士兵都颇有怨言。

    第二日,李靖正在营帐卧榻侧卧,一将拿着一摞书册走进营帐,唤着李靖道:“将军,苏定方有事求见!将军?……将军?”

    苏定方喊了数声,李靖才慵懒的坐了起来,伸了个懒腰不悦道:“何故扰人清梦?”

    “将军,你上任第二天,各个将校还不认识,我带了各营的花名册,以及军中各种事务请你处理!另外临近战争,咱们士兵天天都在训练,您也该出去督导督导,稳定士气吧?”苏定方将书册放在桌案上,拱手建议道。

    “嗯?俗话说萧规曹随,我不在的时候你们不也是好好的吗?这些繁琐之事,你们以前是怎么解决的,就怎么解决,来烦我作甚?”李靖左手抚额,摆了摆右手,一脸不耐烦道。

    苏定方不卑不亢,拱手道:“在下是掌管军务的主簿,些许小事末将能够处理,但大事却还要将军过问才行。更何况战事临近,还要将军稳定军心,日后出征,军不知将,将不知兵,将军又没有威望,如何带兵打仗?”

    “本将自有主张,你且将东西放下,听说晋阳城有一家酒坊,供应太原各处,你给本将找着美酒来!”

    苏定方脸色一变:“将军,李显忠将军留下训示,军中不得饮酒,违令者斩!还请将军莫要违反军法。”

    “本将说过这酒是我喝的吗?本将心中有数,你只管去取就是!”李靖一拍桌案,大怒道。

    “既然将军有数,在下便不多说了!”苏定方压下心中的怒气,便欲拱手而出。李靖翻着坐在塌前翻着书册,见军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心中颇为赞扬,喊住苏定方道:“我问你,你读过书吗?”

    苏定方心中莫名其妙,还是拱手回答道:“在下从军两年,以前是穷苦人家弟子,并未读过书。”

    “但我看你这军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不像不识字的样子啊!”

    苏定方解释道:“是李显忠将军平日教导在下,所以……”

    李靖心中颇为遗憾:“这么说,你是李显忠将军的弟子?”

    “在下何德何能能拜入李显忠将军门下,他只是平日教导我们读书学字,并没有传授过好深的兵法。”

    “嗯!你且下去吧!”李靖摆了摆手,苏定方一头雾水的退下,李靖喃喃道:“这苏定方却是一块璞玉良才,我如今年过三十,正好收个传人。”

    次日,苏定方送来美酒,在看桌案上的书册,却是一个没动。接下来几天,李靖营帐之内酒气熏天,苏定方又陆续送来军务请李靖处理,但李靖却不管不顾,只是索要美酒。

    士兵自李靖营帐经过,只闻得酒气熏天,很快,所有的将士都知道这个新来的接替李显忠的将军每日在营帐之内饮酒做乐,也不处理军务。军中将校不满的情绪在酝酿,许多流言蜚语也传了出去。

    时间一晃而过,二十天很快过去,这二十天里,许多将校来找李靖,请求李靖处理军务,督导士兵训练。但李靖却足不出户,每日都在营帐之中待着,而李靖的军帐,酒气浓郁无比。

    这一天,晋阳城刺史府中,李靖与王勐对坐。

    王勐给李靖倒了杯茶水,看着酒李靖笑道:“我说药师,你就算自墨也用不着这样吧,你身上的酒气我都闻到了。如今军中流言蜚语不断,许多将士都颇有怨言,恐怕此刻袁绍已经得到了这边的消息,你是不是该恢复本来的面目?”

    “本来的面目?我一向自律,军法甚严,可不敢自己犯!不过消息传递出去也就够了,是时候给这些将士收收心了!”李靖点了点头道。

    “这样就好,你在这样下去,我都不知道如何给你收场了!”

    李靖神色一正:“诶,这件事是我惹出来的,我要自己解决,不然如何服众?倒是给孙轻送礼之事,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天,已经如何了?”

    “既然你有信心,我便不过问了,不过这些将士这段时日可跑我这里告了你好几次的状,多亏我给你压了下来。这些将士怨气不小,你可得当点心!”

    王勐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送礼之事,我已经派人送了三次!”

    “三次?其详如何?”李靖喝了杯茶,低声询问道。

    王勐回答道:“第一次,孙轻驱逐了使者,礼品没收。第二次,孙轻驱逐了使者,但礼品甚重孙轻夺了下来。第三次,孙轻杀了使者,夺了礼品。”

    李靖沉吟道:“第三次杀了使者,这么说井径关以内,有不利于孙轻的言论,所以孙轻迫于压力,杀了使者以证清白?”

    王勐点了点头道:“想必是如此了,我派人送礼的同时,也让人散布谣言,恐怕此刻孙轻张燕与我军勾结的消息已经进了袁绍的耳朵里了!”

    “二十天的时间,也够了,恐怕袁绍此刻正在琢磨换将。而我这里如此不堪的消息只怕也传到了袁绍的耳朵里,如此便不必派人送礼了,我要回去整顿军心!”李靖站了起来,便要返回军营。

    “刺史,不好了,军中将士都聚集在将军营寨之外,都不训练,要李将军有个交代!”正在此时,一个下人跑进大殿焦急道。

    “药师快快前去,否则出现哗变,大事休矣!”王勐连忙说道。

    李靖抚须笑道:“这些小子耐性着实不错,忍了这么久,景略你不必担心,些许小事我去去就来!你只管听好消息罢!”

    李靖说着,便向着城外军营而去。(未完待续。。)

第579章抓不住小尾巴

    李靖对于将士闹营丝毫不担心,拱手向王勐告辞便返回城外军营。

    此刻军营之中却是一片喧闹,一众将校带着麾下的士兵聚集在营帐外。一个大汉身高八尺,指着军帐门口李靖的亲兵问道:“李靖去了哪里?怎么还不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