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你在并州边关抽调人才,寻能讲各部语言者,在西河,上郡,雁门等地建立薯衙,如今寒冬正不忙碌,可搭建房屋,开垦荒地。至明年三月份,便行搬迁之事,进行春耕,再有各部落须得一视同仁,不可轻慢,也不可纵容,皆由你全权负责此事,朕要成果,过程也要给朕办好了!”

    荀脸色发苦,人家都只要结果,您如今还要看过程,这不是成心为难我嘛?荀叹了口气道:“陛下委以重任,不过此事太过艰苦,颇为烦琐,还请陛下在派一人协助微臣!”

    “哦?你要何人协助?”刘辩笑问道。

    “农部副尚书刘大人!”荀回答道。

    “这荀倒是眼光不错!让刘伯温捞取些业绩也不错!”刘辩暗赞一声看向刘伯温道:“刘基,便由你协助荀,负责此事吧!”

    “微臣遵旨!”刘伯温连忙拱手领命。(未完待续。。)

第570章天生陌刀将

    接纳异族,汉化为民之事非常繁琐,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变为当年南匈奴的情况。南匈奴在鲜卑崛起之时,也是濒临破灭,后来归附大汉,大汉朝廷将其安置在河套一带。

    数十年过去,南匈奴就完全脱离了大汉的掌控,占领了河套,忘记往日大汉的恩情,时常叩边。史上董卓迁都长安,李郭汜二人长年争斗,以至于被北边匈奴乘虚而入,大肆劫掠,史上蔡琰就是这个时候被匈奴人抢去的。

    史是用来借鉴,反思的,考虑到异族的情况,再次收纳异族,就必须的精打细算。对于他们生活,管制,教化都要考虑妥当。

    就在刘辩命令荀,刘伯温负责此事后的第三天,他们挑选出了一批官员。北上并州的上郡,上郡位于并州西部,从西到东,分别是上郡,西河,雁门,准备安排接纳胡人的事务。

    并州其实土地辽阔,若算上河套,其实占地面积不比荆州,扬州要小到哪里去。最富庶的两郡,还属上党,太原,其余地方由于靠近胡人,长年战乱,可以说是地广人稀,而这些地方的百姓,也多与胡人通婚,能够接纳下胡人,用来安置胡人在适合不过了。

    并州方面有许多将领坐镇,驻扎在各地,上郡有夏侯,西河有夏侯渊,太原有杨继业,太原有李显忠。荀刘伯温来到上郡,安排接纳异族人之事,却需要夏侯配合。

    上郡治所设置在肤施县,位于上郡中部,肤施往南,可以说是土地肥沃,但北方却多荒漠,与河套的地形相似。上郡北部人口相对较少,地广人稀地形也有草原,荀说的安置之地就是此地。

    一行人策马来到肤施,上郡太守名义上虽然是夏侯,但他只是负责军事,政治上有一众属官,也不需要夏侯操心。此时肤施大营之内,却是热闹非凡,夏侯好武,平日里除了训练兵马,便是号召士兵比武。如今大营之内比武,却正好让荀,刘伯温给碰到了。

    荀,刘伯温与一众官员来到大营之外,只见营门口一个大汉正与士兵们纠缠。荀刘伯温二人对视一眼,走上前去,只见那大汉衣衫褴褛,却颇为雄壮,身高七尺有余,破旧的衣服之下露出那隆起的肌肉。

    如今正是十月深冬,北方日后更加寒冷,可这大汉却如此打扮,显然是穷困潦倒了。按理说并州最早被刘辩纳入治下,统治了长达七年之久,虽然上郡多白波贼,但也在数年前平定,并州的百姓此刻应该很是安乐,不至于出现这等穷困潦倒之辈才是啊。

    只见那大汉向着士兵拱手道:“我月前见陌刀军出行,心生仰慕,此等雄壮之军,我李嗣业想要与其为伍。还前军爷行个方便,收容我进陌刀军吧。”

    士兵不耐烦道:“如今我上郡已经不增兵马,过了征兵的时辰,岂是想进就能进的?更何况陌刀军那是百里挑一,你想进?我比你还想进呢?哪里是那么容易?你若是真要入伍为国效力,便去他处应征,或者去太原,洛阳,哪里有招贤馆你可以去试试。”

    “就是,你休要在折腾我们,上郡兵马满员,想要入伍的多了,可却也要按照规矩来!”另一个士兵也摆了摆手。

    李嗣业拱手道:“实不相瞒,我家境贫寒自幼习武,如今已经是身无分文,想要去太原洛***本就不可能。还请您通报夏侯将军,他见了我,试了我的武艺,一定会收留我入伍的!”

    “你这人怎么听不懂话,想要入伍只有应征,或者参加招贤馆。没有其他办法入军,军中哪里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咱们可都是良人,身份都要经过核实,你身份本就不明,若是敌国的奸细,我将你放入军中,若有个好歹,我们了担当不起!”士兵颇为不耐道。

    刘辩手下的军队,身份都有底细,为的就是防止有其他诸侯的探子。李嗣业自幼学艺,家人早就没了,都没有个良人的身份,因此这士兵却怎么都不肯让李嗣业入军。

    而李嗣业自幼学艺,不知大汉规矩,停了士兵的话,只以为士兵怀疑他是奸细,不由得大怒道:“我李嗣业世代居上郡,世代为汉民,祖上为保卫上郡不知死了多少英烈,怎么到你嘴里,便成了奸细?”

    “嗨?你这人怎么这么不知好歹?如今上郡民生安泰,个个安定你又来路不明,我怎么敢随便接纳?都说了你要为国效力便去洛阳。若你在纠缠不休,别怪我不客气了!”说着,几个士兵便手持长矛要驱逐李嗣业。

    “你看此人武艺如何?”荀向着身后几个锦衣卫高手询问道。

    “此人下盘极闻,手臂粗壮有力,一看就是自幼习武的,我等远不及也!”锦衣卫盯着李嗣业看了一番说道。

    “若真武艺不凡,破了规矩也无妨!”荀说着便要上前。而那李嗣业见士兵要动手,他也毫无畏惧,在他看来若是能打上一场,引出夏侯便能从军了。

    李嗣业一撸袖管,便要动手,荀连忙上前喝道:“住手!”

    “你是何人?军营重地,不得接近!”士兵看向荀等人警惕道。

    “我乃尚书令荀,有事求见你们将军!”荀直接报出身份。身后的锦衣卫也亮出令牌,士兵见此连忙拱手行礼:“见过几位大人,将军正在营内会武,我这就去通报!”

    “不必打扰,我也想见见上郡兵马的雄壮!”荀叫住了士兵,又转身看向李嗣业道:“你想加入我大汉军队?”

    “草民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天地可鉴!”李嗣业拍着胸膛说道。

    “好,既然如此,你且随我入营!”

    荀刘伯温带着李嗣业进入军营,这一次士兵却没有在阻拦了。进入战场,只见士兵围城一个圆圈,其内夏侯手持一把长刀与几个士兵打的不亦乐乎。

    “陌刀兵悍勇,这些士兵一个个雄壮之极,为何他们相斗的兵器却不是陌刀呢?”李嗣业看了半晌疑惑道。

    “陌刀之强,在于陌刀锋利,拥有削铁如泥之能,但却太过锋利。两刀相交必定损坏,陌刀是国之重器,不可轻用。日常比武,也只是用寻常刀枪。”一旁接待的校尉解释道。

    “哦,这倒是可惜了。”李嗣业颇为遗憾的点了点头,刘伯温看向李嗣业笑道:“怎么,你好像对这陌刀情有独钟?”

    “实不相瞒,我当年在山间学艺,见过陌刀军剿灭白波,其军威之强让我神往已久。我艺成下山,便想加入陌刀军中,为国效力!”李嗣业解释道。

    此刻夏侯已经击败数个兵士,派着他们的肩膀勉励,校尉走上前去通报荀等人的到来。夏侯看向场外,只见荀等人正在等候,夏侯连忙走出场外,拱手赔礼道:“荀大人勿要见怪,末将有失远迎。”

    “能见识将军勇武,是在下的荣幸,岂会见怪啊!”荀抚须笑道。

    “什么勇武,如今各州兵马纷纷建功,我在上郡都呆了七八年了,前些年还有白波可打,这些年都淡出鸟来了,陛下都把我忘了吧!”

    荀哈哈大笑,连忙安抚这老将:“将军在上郡身居重责,若是旁人,陛下哪里放心让其镇守。这是信任将军啊,而且如今蒙古崛起,不消多久,便有将军建功的时候了。”

    “哈哈,我等的就是这一天啊,不知几位大人前来,所谓何事呢?”夏侯拱手问道。

    “北方被蒙古所灭的胡人如今依附幽州,以幽州的实力难以蓄养这数十万胡民,所以陛下决定,将他们安置在并州北方一带。陛下将此事权权交与我负责,我此来就是安排此事,不过还要将军从旁协助!”荀解释道。

    “这事好办,几位大人旅途劳顿,且先与我去府衙休息,慢慢商议此事!”

    “将军且慢,先前在营外,此人想要从军,但却过了入伍时间。不过我见他忠义,武艺不凡,便带他进来,让将军试试他的武艺!”荀指着李嗣业说道。

    “哦?这好办,你会使什么兵器?本将亲自试你武艺!”夏侯看着李嗣业笑道。

    “我擅使刀!”想了想李嗣业又补充道:“我见过陌刀军,对陌刀新生喜爱,今天想试试陌刀!”

    “陌刀珍贵无比,咱们比试都舍不得用陌刀你……”一个校尉不悦道。

    夏侯连忙制止道:“一把陌刀造价昂贵,给你试陌刀也不是不可,若你武艺让我看得上眼,折损陌刀的花费就算了,若你武艺平平,却要杖责你八十军棍!”

    李嗣业昂首挺胸道:“定不让将军失望!”

    “哈哈,好,取一柄陌刀来!”夏侯对着一个校尉说道,不过多时,校尉取来两柄陌刀,陌刀是长柄马刀,步战,马战皆可用。刀刃长三尺,刀柄长四尺,雪白的刀刃,寒光凌凌,刀背处一道血槽,散发着暗红色的光芒,旁人不寒而栗。

    夏侯接过陌刀,给李嗣业丢过一把,李嗣业伸手借助,双手握住刀柄,在腰间一转,狭长的刀刃围着李嗣业打转,舞过一阵,李嗣业浑身上下便被笼罩在刀幕当中。

    “你以前用过陌刀?”见李嗣业颇为熟练,夏侯惊讶道,陌刀与其他兵器大不一样,若是初次学习,稍有不慎便可能伤了自己。没有想李嗣业初次上手,便如此熟练。

    李嗣业停了下来,满脸欣喜的回答道:“这陌刀只有陌刀军中才有,我哪里用过,我初见此刀,便有一股血脉相融之感,好似天生就会此刀一般!”(未完待续。。)

第571章无敌

    “我初见此刀便心生喜爱,有着莫名的熟悉,握着他就好似有一种血脉相融的感觉,好像这陌刀我天生就会,又或者,这陌刀是为我量身定造一般!”李嗣业握着陌刀激动道。

    李嗣业对于陌刀如此上心,让夏侯也起了些疑心,而他第一次使用陌刀就如此熟练,让夏侯有些怀疑。莫不是此人是来盗取军中机密,或者是偷盗陌刀而来?

    但转念夏侯就将这种想法给挥去,李嗣业说着一口并州上郡的口音,绝对是纯正的本地人。若是奸细,异族是派不来的,而其他诸侯若要派奸细,也不该派到并州这个大后方,他的上郡兵马七八年未曾动用,派来卧底有什么作用?

    至于夺取陌刀,就更不可能了,天下人只知道陌刀锋利,但真正见识过他厉害的人,都已经死了,而且陌刀动用次数不多,不至于让人觊觎。而陌刀又长期封存,从未泄露出去,李嗣业根本不可能接触到陌刀。

    “或许此人能如此熟练,是这陌刀天生与他契合吧!若是如此倒也说的通,若这李嗣业当真善使陌刀,武艺不凡,我可以上书天子让他做陌刀军统帅。陌刀军虽强,但与我性格不合,我并不能发挥陌刀军的全部威力!不过一切都得看看这李嗣业是否有此能力!”

    夏侯心中千思百转,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李嗣业乃是后世之人,乃唐朝勐将,特别善于使用陌刀,乃是史出了名的陌刀将。

    “陌刀可砍,噼,削,刺,多用腰马之力,你且熟悉一番,这陌刀古之未有,用法与寻常砍刀大不一样。我军中陌刀将学习陌刀也先要用硬木所制的陌刀熟悉用法,随后才用真刀习练。你刚来就用陌刀与我相斗,对你未免不公,你且先熟悉一会!”夏侯看着李嗣业说道,旋即又补充道:“陌刀非勇士不能用之,你若短时间能运用陌刀,也足以说明你的不凡!”

    李嗣业也知夏侯勇勐,听了夏侯的话,便按照夏侯所说的陌刀用法演练起来。噼,砍,削,刺,借用腰马之力,很快李嗣业便将陌刀的招式给一一摸索了出来。

    寒光凛凛挥舞之间狭长的刀刃带起阵阵音啸,初时各种招式也略显生疏,但过不得小半时辰,李嗣业舞刀速度也做来越快。其模样,好似沉浸于陌刀一道数十年之久。一旁围观的陌刀将士见了也啧啧称奇,惊讶于李嗣业熟悉陌刀的速度之快。

    “好了,咱们开始吧!”终于李嗣业将陌刀的招式演练了几遍,得心应手之后便向着夏侯抱拳道。

    “好!”夏侯点了点头,手中陌刀一转,双手持刀,一个箭步向着李嗣业砍去。其速度之快,普通人根本难以反应,而李嗣业却反应过来了,手中陌刀一转,以逸待劳其速度更加快速,一招力噼华山向着夏侯噼头砍下。

    夏侯骇了一挑,李嗣业速度比他还快,若他不回刀招架,必被李嗣业砍中不可。冷哼一声,夏侯陌刀一台,向上架去。

    “铛!”刀刃相撞,火星四溅,只见两口陌刀相交之处,已然有了个豁口。

    “系统检测到李嗣业与夏侯相斗,李嗣业当前基础武力99,夏侯当前基础武力95!”

    “陌刀虽利,但每次大战过后却需要大修,若是陌刀不过刚易折便好了。”荀看着二人手中已然出现豁口的陌刀叹息道。

    “过刚就必然易折,此乃定数,陌刀虽然强横,但也有缺陷限制,乃是天数。”刘伯温笑道。

    二人说话间,战斗中的李嗣业夏侯顷刻间便交手数个回合,刀影之中,李嗣业被压制了。眼下是陌刀的比试,虽然李嗣业已经熟悉陌刀的运用,但短时间却也无法与夏侯这个习练陌刀长达八年的高手相比。

    若是其他兵器,定是李嗣业占据上风,但陌刀不同,独特的运用方法,也限制了李嗣业的实力。但好在李嗣业力大超群,凶勐难当,实力远在夏侯之上,夏侯想要凭借对陌刀的熟悉击败李嗣业也不可能。

    刀影之中,李嗣业渐渐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压制了自己的实力,只凭借对陌刀的运用于夏侯相斗。

    如此一来,李嗣业更是不堪,夏侯一路勐攻,将李嗣业逼得狼狈不堪。若不是夏侯手下留情,或许李嗣业都有性命之忧,而李嗣业只使陌刀被动防御,不断摸索着陌刀的招式。

    “拿我练刀?好,我便看看你的极限在哪!”夏侯很快反应过来李嗣业的打算。他并没有急于击败李嗣业,而是选择助李嗣业熟悉陌刀。

    二人又斗了四五十招,期间夏侯是一直压着李嗣业打,但渐渐的李嗣业也终于是掌握了陌刀的运用。犀利的招式也逐渐发挥出来,待到百招左右,李嗣业已经能与夏侯见招拆招,斗个不分上下了。不过这也是李嗣业的极限了,陌刀初一上手,就有如此成就已经着实不凡,想要在进一步,也只能勤加练习。

    夏侯也终于看到了李嗣业的极限,如今李嗣业压制实力只靠对陌刀的掌握便已打了个平手。那他的真正实力必定远胜于自己。

    想到这里夏侯主动退出战团,他是主将,如今这里的士兵都在看着,他可不想落了面子掉了威信。

    “好了,你武艺果然不凡短短半天时间,就将陌刀运用的如此娴熟,甚至超越了军中习练数年的陌刀兵,真是难能可贵!”夏侯收刀而立,对着李嗣业赞扬道。

    “多谢将军相助,若不是将军相助,在下还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熟悉陌刀。”李嗣业一边说着,一边将陌刀双手递还夏侯。

    夏侯接过陌刀,交给将士看着李嗣业说道:“你不是想加入陌刀军吗?你武艺不凡,我便答应你了,不过你寸功未力,光有武艺不行,还要从小卒做起。你可愿意?”

    李嗣业大喜,正要说话,一边的刘伯温却拦住了,笑着说道:“夏侯将军这么做可就不对啦!”

    夏侯一听疑惑道:“在下怎么就不对了?”

    刘伯温指着李嗣业说道:“先前他要投军,却被士兵拒之千里之外,是我们将他带进来的!”

    “哦,那在下便谢过大人送此人才于我军,若不是大人,只怕我上郡军中,要错失良将了。”夏侯拍了拍脑袋,向着刘伯温拱手道谢,夏侯还以为是刘伯温怪他没有感谢他们呢。

    刘伯温摆了摆手道:“可不敢让将军感谢,我们将他带入军中,只是教将军试试他的武艺如何。若只是普通,也就罢了,可他与将军大战百余回合,乃是一员勐将。这种人才,我当带回洛阳,让天子任用啊。”

    夏侯脸色一黑,说白了这是跟他抢人才呢,夏侯哪里肯答应,他如今统帅陌刀军与一万正规军。但他运用陌刀并不趁手,而自身的气质与陌刀的军威也不相符合,不能发挥陌刀军的威力。如今来了个李嗣业,天生就是陌刀将的料,他正要提拔李嗣业,哪里肯将他放走?

    夏侯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说道:“不成不成,若不是我,这块宝珠可就蒙尘可,并且他也喜欢陌刀,留在陌刀之中太适合不过了。”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李嗣业证明了他的实力,似这等勐将,应该带回去请陛下用之。陌刀军只三千人,岂不是大材小用了?”荀也在一旁帮忖着。

    刘伯温与荀想的没错,如今上郡兵马根本不需要动用,这李嗣业实力明显在夏侯之上,这样的勐将刘辩需要,上郡不需要,让他留在三千人的陌刀军中,实在是屈才了。

    夏侯想了想说道:“咱们争论也没用,不如便让他自己做决定如何?”

    “也好!”刘伯温荀二人点了点头,夏侯便对李嗣业道:“你可想清楚了,这陌刀只有我陌刀军中才有,你想用之,也只有加入陌刀军才行!”

    夏侯这话却没有说话,陌刀是国之重器,若是李嗣业要拿它做兵器,可以是可以,但这东西是一次性的,打一场就需要维修,朝廷哪里拿的出如此多的陌刀给李嗣业呢?也就是说想用陌刀,只有在陌刀军,加入陌刀军才有陌刀的供应。

    一边的刘伯温也诱惑道:“以你的武艺,应该随我们去洛阳到时候我们二人保举你,肯定要比陌刀军中要好!”

    李嗣业看着刘伯温荀二人摇了摇头道:“我看中的不是权利,也不是陌刀这兵器。而是陌刀军的无敌的精神,我生平若能与陌刀军这种军队同生共死,足慰平生!所以我选择加入陌刀军中!”

    李嗣业此言一出,周围的陌刀军将士大喜,纷纷叫道:“好兄弟,我认你这个兄弟,跟我们一起上阵杀敌,出生入死!”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陌刀所至,挡我者死!”

    “有我陌刀,所向无敌!”

    感受者周围陌刀军传来的善意,李嗣业也会心一笑,而夏侯看着刘伯温二人也颇为得意道:“听说两位大人聪明难敌,没想到今日却败在了夏侯手上,哈哈!”(未完待续。。)

第572章军神的战略眼光

    “李嗣业你既然要加我我陌刀军中,本将自然是欢迎的,不过你需要从小兵做起,将来攻打蒙古,自有你立功的时候。今日你且去处理私事,明日自来军中点卯!”夏侯对着李嗣业说道。

    李嗣业拱手道:“将军,在下孑然一身没有什么私事,今日便可入军。”

    “那好,你今日便入军吧,纪索你带着李嗣业熟悉一番,将他安置下来。”夏侯对着一个校尉说道。

    “好兄弟,跟我来吧!”校尉带着李嗣业前往陌刀军中,这边陌刀军士兵对李嗣业颇为热情,拉着他熟悉军营。夏侯安排好李嗣业便向着荀,刘伯温二人拱手说道:“让两位大人久等了,且随我去府衙歇息,商议大事。”

    夏侯带着两人来到府衙,奉上茶水坐下,荀说道:“幽州塞外依附于幽州的胡人足有近七十万,以幽州的实力难以支撑,所以陛下决定将他们迁往上郡,西河,雁门等地,此事还需要将军配合。”

    “这个好说,不知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

    “还需要将军安排人手帮我们勘察土地,建造房屋,来前我们已经通知了夏侯渊将军,让他筹集些官员前来学习。过些时日我等还要前往幽州统计胡人,着手安排。”

    夏侯听得头都大了,无奈道:“我是个粗人,对这些事也不甚了解。不过胡人包含个部族,当年南匈奴也是安置在河套后来反了,这些人若没安置好,恐怕后患无穷。不过陛下让你们二位安排,必有准备。这样罢,我将麾下的文官派给你调用,他是并州人士,常年待在并州北方,对于各郡地貌,风土人情都很了解,我让他协助你们,什么事你们全权负责,不必向我通报。”

    “哦?若有此等人物,那安置胡人的事便好办许多了!”刘伯温抚须笑道。

    “此人名叫李靖,不仅熟悉并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形,对于军政也颇为了解,我上郡便是他治理的。并且他还熟悉军务,也可以说是我军中的副手,我时常听他讲解兵法,得益颇深啊,若不是从军时日较段,我便将他推荐给陛下了。”夏侯解释道。

    荀惊讶道:“这李靖不仅熟悉政务,还懂军事,将军乃是军中宿将,他的见解将军能够得益。那必定是难得的人才啊。还请将军请他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

    “哎,两位大人见了他必定举荐给陛下,我得一李嗣业却失去了李靖,却是吃了大亏啊。日后繁琐的军务,政务都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夏侯摇头苦笑抱怨几句,又对着门外的士卒说道:“去将李靖请过来!”

    不过多时,士卒带着李靖来到府衙,李靖已经得知荀,刘伯温的到来,踏着步子来到大殿向几人行礼道:“李靖李药师见过将军,两位大人!”

    荀刘伯温视之,只见这李靖年纪大约三十岁上下,身长七尺挺拔修长,一身长袍披身,鄂下寸许胡须,修剪得颇为整齐,而一头长发穿过玉冠,由一根簪子固定,披散在背后。一副仙风道骨,国士无双的气质油然而生。

    “不必多礼快快请坐!”荀指了指下首的座位让李靖就坐,李靖坐下之后荀刘伯温二人对视一眼,他们有心考校李靖的能力。荀当先说道:“李大人有所不知,我们二人前来,乃是因为蒙古女真统一北方各个部落。被灭亡的胡人部落,纷纷依附于幽州,如今又七十万余人,以幽州的实力难以支撑,所以陛下决定将他们安置在并州的北部。由我们二人全权负责此事,夏侯将军举荐你协助我二人,不知你有什么意见呢?”

    李靖听罢抚须道:“此事需要借鉴南匈奴,非我族累其心必异,想要让胡人不服反叛。就需要教化,并州之北安置不难,但需要勤加教化,使之融入大汉。”

    “如何教化?”荀问道。

    李靖高谈阔论道:“一分,二德,三教!第一分化胡人,胡人如今分为各部,或多或少与我汉民有矛盾,我们应该分其部落而安置,使之与我汉人混居,让他们不成部落,如此他们想要反叛,也行不通。第一,施加仁德,让他们感受到我大汉的恩德,不念草原。第三教化,待这些胡人稳定下来,就该学习我大汉的礼仪,文化,改变他们粗暴好杀的性格,使之彻底沦为汉民。如此,并州北方才能长治久安!”

    荀听了这番言论颇为惊讶,因为这个方案是他向刘辩提出来的。如今李靖又说了出来,足以见李靖不凡,李靖自然有这个能力,史上他是出将入相的。李靖不是普通的大将,而是帅才,统帅者不仅带兵打仗,还要统筹全局。因此以李靖的眼光,能看破安置胡人的问题是很正常的。

    “说的好,你果然才能不凡啊,听说你对并州的地形以及风土人情颇为了解,那本官便请你协助办理此事,事成之后,本官定向陛下举荐于你!”荀哈哈大笑道。

    “这是在下的分内之事,不过在下以为,此时安置胡人,定会危及青州使青州陷入危难之中!”李靖拱手说道。

    夏侯听了这话,眉头一皱道:“药师你这是什么话,安置胡人和青州安危风马牛不相及,你这话都将我说煳涂了。”

    然而荀和刘伯温却是陷入沉思当中,思忖半响刘伯温看着李靖道:“你的意思是说,袁绍会对青州动兵?”

    “大人说的正是,如今陛下正在休养生息,袁绍亦如是,双方都未有大动作,如今冀州兖州结盟,若是来年陛下攻打袁绍,他们定会联手抗衡陛下。”

    夏侯皱眉道:“这是今后的局势,可迁移胡人跟袁绍攻打青州有什么关系?”

    “胡人数十万,若是迁移,可以说是陛下休养生息之间的大事。这件事,不仅会牵扯并州,幽州,还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幽州的人手要用于迁移胡人,并州的人手资源也会向胡人倾斜,一年半载此事都难以办好。也就是说,今后的一年之内,并州幽州的兵马以及资源都要放在胡人身上,将不会对袁绍构成威胁。”

    “青州孤悬海外,位于冀州与兖州包围之中,若是来年陛下攻袁,青州对于袁赵联军的威胁不可为不大,便普通卡在他们二人咽喉中的刺一般让他们难受。而陛下如今大举迁移胡人,可以说放弃了并州幽州兵马对袁绍的威胁,试问袁绍赵匡胤可能会放过卡在他们咽喉中鱼翅?”

    “这……”荀听罢不寒而栗,也来不及赞叹李靖的战略眼光,满脸悔恨道:“此事我到未曾想到过,李先生,你当与我速速返回洛阳,向陛下告知此事,求陛下收回成命!”

    李靖摇了摇头道:“此时是安置胡人最坏的时机,其实也是最好的时机!在下认为,安置胡人的工作还是要继续下去。”

    “既然此时安置胡人会让袁绍赵匡胤攻打青州,为何还要继续?要知道青州孤立无援,根本抵挡不住两方势力的联手进攻啊!”夏侯焦急道。

    “如今陛下在休养生息,安置胡人的事一并解决是最好的,若是拖延久了,将来战事频繁,这些胡人根本就没时间去安置。此时安置胡人会危及青州,但日后安置,会引发更大的动乱,遗害千古。”李靖回答道。

    荀摆了摆手道:“不管如何,你的这些言论让我颇为认同,不过这件事太过重要,还请先生与我入京请示陛下,请陛下裁决为好。”

    李靖点了点头道:“自然如此,不过在下认为陛下不会改变决策,若是咱们全部入京,必会耽误胡人安置的事情,不如就由在下与您入京,留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